城乡互动促发展 结对共建现活力
城乡互动促发展结对共建现活力
万州区XX乡党委
自“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乡沱基村、长柏村、泉水村党支部先后与区卫生局、海事处、邮政局等三个城市党组织分别结成对子。近年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结对共建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丰富“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形式,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实现城乡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为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基层党建展现出新活力。
一、抢抓机遇、落实措施,实现城乡党组织无缝对结
“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是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有益探索,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步伐的“试金石”,为我们搭建起城乡共荣的大舞台,带给我们城乡互动共促发展的重大机遇。全乡上下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迅速行动、落实措施、狠抓落实,实现城乡党组织无缝对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一是构建上下联动的领导机制。乡、村两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建立了由乡党委统一领导,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各共建单位积极参与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二是建立乡党委联系点制度。乡党委领导定点联系村党支部,对上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对下抓好面对面指导推动结对共建。三是建立定期交流制度。每半年定期召开结对共建联席会议,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制定方案。四是建立考评考核机制。把结对共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切实把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每一个具体人头。
(二)签订共建协议、开展联合调研。在全区一、二、三批结对共建活动启动仪式后,乡党委主动牵针引线,沱基村、长柏村、泉水村党支部先后与区卫生局、海事处、邮政局等3个城市党组织分别成功签订了《“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协议书》,约定了相互职责。同时,乡党委分别建立三个专门领导班子,会同结对单位负责人一起深入结对村组,通过走访调查、召开会议等形式了解党情、民情、村情,调研掌握村党支部建设、党员发展、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情况,为有的放矢开展帮扶作好准备。
(三)制定共建方案、找准共建着力点。按照“以城带乡、促进发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求真务实、方法对路”的结对共建原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与结对单位多次交流,充分酝酿、确定共建方案,以找准城乡共建着力点。比如:针对沱基村医疗卫生事业落后的现状,区卫生局机关党委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将医疗救助、疾病预防等作为帮扶重点;海事处党委按照“组织建设共抓、党员队伍共带、文明和谐共创、先进文化共育、经济发展共谋”的思路,落实共建措施,力促长柏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二、双向互动、携手共建,城乡党建展现新活力
在“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中,各城市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帮扶对象的特点,以抓好党组织合作共建,打牢基层阵地;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增进党内互助为重点,注重结合,抓好衔接,让城乡党组织互动起来,加速了资源的整合和流动,基层党建工作展现出巨大生机和活力。
(一)共育党员队伍。结对双方党组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学习观摩、培训讲座、上大党课、过组织生活、结亲帮扶等互动方式,让党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
一是城市党员进农村。卫生局机关党员开展入村走访,了解基层社情民意,宣讲科学发展观知识,开展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讲座,与贫困党员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感受他们长期在艰苦条件下无怨无悔地发挥党员作用朴实坚定的信念。二是农村党员进城。长柏村党员进城到区海事处学习参观,与城市党员同听大党课,共过组织生活会,直观感受城市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激发他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党,更加拥护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三是城乡党员结亲戚。区邮政局党员与泉水村5户困难党员结成远亲,不仅身体力行地“拉”,逢年过节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同时,还真心诚意的“帮”,为他们谋划增收计划,送去蔬菜种植技术和农用物资,以助早日脱贫致富。
(二)共抓组织建设。一是各城市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信息、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资金、帮助村党支部强班子、带队伍、理思路、兴产业、建机制。在开展“八个一”活动的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方面,帮助完善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工作网络和活动阵地,配合做好党员的管理和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区海事处党委先后为长柏村党支部添5套办公桌椅、30余张会议桌、一套村支部及村委会工作制度及公示栏。区卫生局党委为沱基村支部活动室配套了电教光碟及科技、党建类图书数十本,同时还为党支部配备了工作电脑1台。二是村支部主动为城市党组织党员干部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提供学习实践的舞台,指派1名班子成员负责联络工作,加强与结对单位的沟通联系,协调双方结对事宜。每季度向结对单位反馈1次工作进展情况,每年向结对单位提供1至2个群众需求项目,创造10个以上党员学习实践活动岗位。通过互建实现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互动共赢、共同发展,使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有效整合和提升。
(三)注重结合,整合力量多方推进。我乡抓结对共建活动不是搞单打一,而是注重结合,相互衔接,整合力量多方推进。一是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把结对共建活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创先争优活动来推进结对共建“八个一”目标任务的落实。二是把结对共建与“干部赶场面对面”、“三进三同”、“结穷亲”等密切联系群众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筹兼顾,既丰富了活动内涵,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办了一批实事,还锤炼了干部党性、历练了干部作风。三是与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相结合,通过结对共建活动推动农户万元增收,用结对共建的实际成效促进全乡社会经济发展。
三、总结交流、深化共建,城乡共建实现双赢目标(一)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在组织设、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等方面互联共建,帮扶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以整体提高。长柏村支部班子一度软弱无力,村级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结对的万州区海事处党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任长柏村党建指导员,协助乡党委对村支部班子进行整顿,同时,助其明确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项目。当前,新一届村支部班子正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如火如荼地开展“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稳致富示范村、三峡库区生态建设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示范村”三合一示范村建设,1000亩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园、140户农房风貌改造等一批重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加紧实施,给老百姓事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村级党支部在为民办实事中提高了威信,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城市党组织党员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通过走访调研查明情、帮扶解困办实事等形式主动融入群众中,历练干部作风。区卫生局组织党员干部到部分贫困户、缺劳户开展了
摘花生、掰玉米、割稻谷等集中劳动,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也历练锻炼了干部作风,让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即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也体验到了农民的艰辛,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转变作风,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二大城市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区邮政局党员干部通过与农民群众心贴心结“亲戚”,面对面拉家常、亲身体验农民疾苦、深刻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强化了群众观念,增强了帮农、支农、助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三)城乡资源共享,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共建活动中,城市党组织充分发挥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普遍开展了“四个一”活动,为结对村送资金、送物资、引项目、带人才、搞培训、传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区卫生局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结对村培养医疗技术人才,建立起卫生室,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区邮政局聘请农广校专家为结对村群众传授蔬菜种植技术,为农户捐赠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5万元,建成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500亩,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开展以来,全乡呈现出村级班子建设明显增强,发展规划更加明晰,项目建设你追我赶,活动阵地焕然一新,规章制度更加完善的良好势头。这些成绩都是在结对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今后,我们将不断丰富和完善结对共建的内容,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结对共建”活动中去,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共谱城乡和谐新篇章。
扩展阅读:城乡互动一体化 校地共建新重庆
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新重庆
以重庆***学院与巴南区结对共建为例
计算机科学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职能和社会服务,成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根据重庆发展基础薄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实际问题,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大力加强农村改革发展、积极构建和谐重庆,是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而这为重庆***学院立足重庆、服务基层,发挥职能、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与平台。
一、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积极地为社会服务,既是高等学校的职责,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加强与高等学校的合作互动,对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进民主法制进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构建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1)高等学校是地方建设的重要支撑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对整个教育体系具有引导和支持作用,多层次、宽领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一是高等学校通过科技创新,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科技动力,二是高等学校通过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三是高等学校通过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四是高等学校通过人才培养,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2)地方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实践阵地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高等学校“拆掉围墙”开拓思路,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以地方建设和发展为依托,以加强校地共建为载体,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思想教育、推进实践教学、加快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扩大社会影响。
二、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工作的工作载体
多年来,全市各高校与各区县充分整合资源,围绕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库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城乡统筹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的校地共建活动,形成了如法律援助、文化下乡、卫生服务、科技支农等工作载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重庆教育学院和巴南区实际情况,促进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和谐新重庆的工作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充分利用巴南区拥有的抗战文化遗址蒋介石、林森、孔祥熙官邸,青少年教育基地解放重庆主战场纪念碑,清代彭氏民居等丰富的人文景观,积极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通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三是以青年大学生为示范带动,通过以高尚的精神激励人、以良好的风貌感染人、以实际的行动带动人,共同加强全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和谐巴南工作上来,为建设和谐巴南提供思想保证。
(2)实施教育均衡发展
巴南区制定了“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活区、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教育是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巴南区,拥有巴县中学、清华中学、鱼洞二校、鱼洞四校、巴南实验中学、巴南职高、李家沱小学等区级、市级示范性学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积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可大力实施高校对基础教育的带动。巴南区仅有重庆工学院李家沱校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巴南分校和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紧邻的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教育学院,重庆教育学院在开展支教服务、开展继续教育、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推动基础教育研究改革等方面显示出扎根重庆、服务基教的优势。
(3)帮扶学生就业创业
一是依托巴南区级、镇级、街道和行政村的各级部门资源和学校资源,鼓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愿意面向基层就业的优秀大学生通过挂职锻炼等形式,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重庆市“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引导一批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二是依托巴南区以长安铃木、大江集团、耐得工业、宗申集团、建设集团、智靖科技、光宇摩托等为代表的汽车摩托车产业;以大江集团、重庆机床厂、重庆水轮机厂、重庆弘愿气动工具厂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华鼎药业、润康药业、芸峰药业、渝港钛白粉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医药化工业;以华陶瓷业有限公司、二圣茶厂、樵坪米业为代表的资源加工业等工业资源,依托重庆家具交易市场、重庆闲置设备交易市场、重庆西部国际汽车城、渝南汽车会展交易中心、重庆其龙服装加工基地等5大特色专业资源,通过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公司企业成功人士创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学生面向公司企业就业。三是整合重庆市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政策,依托巴南区雄厚工业、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资源,联合相关部门合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孵化和帮扶计划,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4)科技文化卫生下乡
以每年暑期开展的大中专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的老百姓带去实惠。一是开展科技支农。巴南区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县和产肉状元县,茶叶、花椒、花卉、蚕桑的发展初具规模,樵坪牌贡米、二圣茶、惠民花椒、大正正州牌猪肉等特色品牌的质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可发挥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系的专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等提供科技帮扶。二是开展法律援助。通过政策宣讲、问卷调查、法律咨询、维权服务等形式,开展以针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为重点的服务活动,如联合巴南区团委开展的为外出农民工发放维权手册等活动。三是开展文化宣传。通过文艺演出、捐建图书室,开展远程教育等形式,向老百姓传播先进文化。四是开展卫生服务。通过开展医疗卫生改革宣传、常见卫生知识宣传、常见疾病预防宣传等,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卫生意识。
(5)合作参与旅游开发
巴南区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全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25%,山、水、林、泉、洞、湖、溪、河、瀑、谷等自然资源和抗战文化遗址、民俗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遍布区内,形成了“三泉”(南泉、东泉、桥口坝温泉)、“三山”(圣灯山、樵坪山、云篆山)、“两岛”(木洞桃花岛、鱼洞中坝岛)、“一湖”(南湖)、“一洞”(姜家溶洞)、“一场”(重庆国际高尔夫球场)、“一区”(安澜鹭类自然保护区)的景区格局。尤其是素有“天然桑拿浴”美誉的东温泉热洞更是亚洲一绝;“川东小峨眉”圣灯山被誉为“植物基因宝库”;樵坪山、云篆山古战场遗迹依稀可辨。2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旅游业成为巴南区的重要支柱产业。重庆教育学院可在景区建设、项目规划、酒店服务、导游服务等方面大力加强合作。
(6)互动加强党团建设
201*年,重庆教育学院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党总支与武隆县白马中学党支部进行结对共建,为校地互动共建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优异积极的探索与尝试。重庆教育学院与巴南区可以按照“高校支部农户”和“高校支部社区”的模式,由学院组织大学生,由巴南区联系村镇社区,积极开展结对共建互动,共同推进党的建设。如重庆教育学院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团总支与巴南区南泉镇团委自201*年开始,连续6年合作共建,共同开展了大量的共建活动,共同推动了两地团组织的各项建设。
三、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长期以来,学校和区县通过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交流互动,拓展合作空间,丰富合作形式,探索总结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还存在着活动比较分散、针对性不够强、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亟待统一思想,明晰思路,建立全新的校地共建工作模式,实现学校和区县的全方位合作,切实服务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的基本原则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共建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双向建基地
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配合,整合社会资源,学校可以在区县建立各类学生思想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勤工俭学基地或素质拓展基地,区县也可以在学校建立各类就业培训基地、技术培训基地,从而为合作项目找到有形化依托,为学生实习实践和移民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平台。如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在巴南区南泉镇建立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巴南区南泉镇在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建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基地。
(2)互动育人才
学校和区县培养人才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各有所长,可以通过定期互派人员挂职锻炼,增进相互了解,着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高校可以选派团干部、学生干部到区县团委、乡镇团委挂职,区县可以选派团干部到学校或院系团总支挂职,而挂职时间的长短、工作的安排由双方协商确定,对于挂职人员双方应提供相对一致的待遇和条件。而区县可以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选派机关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学院的人文科学的企业管理培训,通过开展成功人士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培养教育。
(3)项目共培植
项目需要共建双方长期合作、循序渐进,由小及大、共同培育。学校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积极协调、推动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在共建区县实施,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产学研结合;区县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善于发现、准确掌握本区域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主动向共建学校推介,并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4)资源通有无
高校要汇集师生员工的力量,依托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聚少成多,通过捐建图书室、捐建共青林、资助贫困生、顶岗实习、开办空中课堂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区县要动员组织相关企业和单位,为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勤工助学岗位或就业见习岗位,帮助在校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为国家、社会减轻负担。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城乡互动促发展 结对共建现活力》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城乡互动促发展 结对共建现活力: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城乡互动促发展 结对共建现活力》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82916.html
- 上一篇:六盘水城乡共建方案及工作总结
- 下一篇:潭头中学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