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大学校刊

时间:2019-05-29 10:22:48 网站:公文素材库

大学校刊

北京拓展训练

大学校刊

大家对踩高跷也兴趣十足,新手都很有韧劲.一次不成两次,三次,....最后,有的终于成功地跨出了一步又一步,显得特别兴奋和自豪.在拓展训练中有的全家一起上场,爸爸扶着孩子,妈妈扶着高跷,全家步调一致一起走.

在棋桌上有象棋,跳棋和五子棋,象棋还是大人的天下,有几位棋逢敌手,下得难分输赢,苦思冥想连饭都顾不上吃,这精神可让周围观战者佩服.五子棋则是孩子们爱玩的,没玩过的一教就会了.不过有一对父子则拿五子棋当围棋下,男孩小小的年纪,围棋已下得有板有眼,非常不简单.

脑筋.元旦前后好几天在建筑装潢店里转.终于找到了铁环的代用品:质地足够坚硬的橡皮圈.家长们一看到橡皮圈和铁钩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一个个迫不及待地要显露一手.在大厅里转了又转,不肯放手.孩子们到底逊色一点,圈圈不是倒在地上,就是挂在钩上,怎么也滚不起来.抽陀螺被安排在大门口,远离娱乐中心,开始问津者寥寥.担心这个场所太冷落,分管抽陀螺的聂伏生和李玉温就自娱自乐地抽打起来.不一会儿,小朋友就嗅到了这玩意儿的趣味,便要一试.但是开始时,小朋友要么用力太小,要么用力过猛,陀螺不是在地上稀稀松松滚几下,就是跑到桌子底下躲起来.两位教练就教他们分解动作,还扶他们一程,先旋起陀螺,让孩子们只管抽打,转眼鞭子告罄.抽打的姿势五花八门.有的性急,一鞭接一鞭抽得陀螺乱窜;有的总也够不着螺身,只有眼睁睁看它瘫痪下去;有的绳子控制不好,就换一头,用棍子抽,这一招倒也管用.大家都抽得不肯放手.有的家长问:"游园结束后,我们能不能把陀螺借回家"打弹子算是最让人怀旧的游戏了.陆文浩老师事先做了三个有围栏的大木盒.让大家即能玩,又不用到处捡弹子.一些父辈,甚至祖父辈的游园者一走过这里就像老鼠掉进了米缸里,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儿时的瘾.有些老手弹子一出手就像子弹出膛,准而狠.一眼就能看出小时候是在泥地里"泡"大的.爷爷们,爸爸们多年练就的本事,孩子们一朝一夕是别想赶上了.打弹子从传统上讲是男孩的游戏.不过一些妈妈们看到了,也过来玩一把,弥补了小时候的"损失".中国结的台子上始终围着一大群孩子,孩子们在大人指导下,用简单的绳子和珠子变出多种可爱,漂亮的中国结.虽然花得时间不少,但是拿着自己的作品,感觉特别得好.

跳绳也有很多有趣的事.刚开始的时候,几个中学生在跳,不是甩绳者的技术生疏了,就是跳绳者还不熟练,绳子时常被踩在脚下或碰到障碍而停下来.在旁观看的人都不服气,认为自己会跳得更好,于是参与者越来越多,跳的技巧也越来越高.有转身跳的,有单腿跳的.最绝的是有一个伙计,变着花样,边跳边做些滑稽动作,创意十足,笑倒了一大片围观者,也博得了热烈的掌声.跳绳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决定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跳.那场面把大家都带回到了童年时代.小时候跳绳一个接一个鱼贯而入,一个接一个鱼贯而出,可是三四十年后,当年的英雄本色已不复存在.这些"鱼"们不是入"水"太早,就是出"水"太晚.好不容易入了"水"却要在"水"里多呆几下才能出来.不过最后还是跳出点儿小时候的摸样来了.有些原本只想在边上看热闹的孩子和老美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鱼"的行列里来了.跳绳者年纪最小的是被父亲抱在怀里跳的.最大的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太太.她一边在旁观看,一边跃跃欲试.旁边的儿子着急了,"妈,您老就别跳了."老太太说:"这有什么没有关系."接着敏捷地跳进了绳圈.每个人都玩得满头大汗,十分尽兴.以前家家都有木桶.木桶坏了,箍桶的铁环就成了玩具.配上一根铁钩,滚着铁环上学,滚着铁环回家.在高科技不断更新的年代,再要找到这些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家长朱昌辉早早就动起了

刮卡片要求将手上的卡片用力甩到地上,使得放在地上的那张卡片能翻个身.孩子们第一次玩,手拿卡片趴在地上不停地甩,可地上的那张卡片老也不翻身.好不容易地上的卡片翻身了,孩子们的手也甩酸了.游园会上悬挂的谜语一下子就被揭去了一大半,尤其是几位长者反应相当快,可见都是猜谜的老手.游园会一共设置超过二十个游戏摊位,无论是动手动脚或者动脑的游戏,参加者都很踊跃,老老少少都玩得很开心.家长们不禁问"谁想出来的这些"北京拓展训练

古董"游戏"游园会提供的奖品让很多孩子满载而归.前前后后五个多小时的活动,始终充满热热闹闹,其乐融融的气氛.每个游园者走到门口还要回头再看看再玩玩.被安排在大门口的抽陀螺成为大家告别游园的最后一项活动.不少大人孩子到了门口还要再抽几下才肯离开.其它活动都结束了,可抽陀螺游戏还不能收场.两位负责人只能坚守岗位,直到最后一位游园者离开才收拾摊位回家.今年的春节联欢,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在他乡又欢欢喜喜地过个一个中国年.参加者说起今年的春节联欢活动就两个字:"开心".供稿:沈澜,孙小音,祖文红,刘惠,聂伏生,任钢

〖学校简讯〗春节联欢会总结会议纪要

二月二十日,201*年春节联欢游园会筹备委员会召开了一次总结会议.与会者首先肯定了这次春节联欢会开得很成功.每个工作人员都尽了各自的职责,使得这次活动办得井井有条.特别是演出准时开始,按时结束;节目紧凑,内容丰富;剧场秩序井然,整个演出得到观众的好评.会上大家也提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音响和灯光与舞台之间还需要更好地协调.建议下一次能够配备质量好一点的对讲机.所有的音乐在彩排时都要定稿,以免正式演出时播放音量有高有低.每一个节目的灯光要求都要写清楚并在彩排时定稿.舞台上,要更好地计划以免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时仍能保证台前台后都不乱.游园活动也很成功,但大家认为晚餐没有很理想,送达时间也晚了些.另外有的活动工作人员安排得不够多,如:幼儿活动;礼品交换;工作人员明显短缺.抽奖桌安排的地方不够引人瞩目.这次大家虽然玩得很开心,但安排在大厅的有些活动还是比较冷清,因为大家不知道大厅里也安排了活动.与会者建议下一次演出结束时,能把主要的游园活动的内容和地点先介绍一下.总结会上还提出了,明年是长城中文学校成立十周年,明年的春节联欢活动和校庆将安排在一起.与会者认为学校应该在近期内召开筹备会议,把校庆的事和春节活动做一个统筹安排.尤其是校庆,应该把十年的历史做一个展览.从家长中收集有关学校的照片录像等等.另外有可能的话,把学校的创办人邀请来参加庆祝活动.会议结束时,与会者都表示希望明年的活动能筹备得更好,办得更成功.

扩展阅读:大学校刊:与大报互动中的抉择

岳廷:大学校刊:与大报互动中的抉择

以“反右”时期的《新清华》和《人民日报》为例

点评:角度比较新颖,材料比较丰富,论述也颇周详,观点有一定新意,看来下了功夫,想来收获不少。

“《新清华》作为清华大学的党刊和校刊”不如“校刊或机关报”恰当。“徐璋本跳出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纲领”删除“跳出来”几字。一引言

大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前线和理想的实验田。当我们翻阅百年清华的历史,查点她与这个国家的丝丝缕缕的联系时,不妨把视角放得更细更小,通过历史上校报与国家党报的互动,窥探和反思一下:面对国家大政方针时大学的抉择,面对时代阴影时先辈的坚守和面对上层媒体压力时一个学生媒体的呼声。

本文旨在剖析“反右”时《新清华》和《人民日报》的互动关系,于平凡细微处看世纪清华,于潮头浪尖时看新闻精神。二历史

1956年1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二中全会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同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的倾向作斗争”1的整风运动。在社会各界人士响应号召,对党和政府提出批评、建议时,出现了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攻击共产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问题。针对这种情况,1957年5月15日毛泽东撰写了《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要求认清阶级斗争形势,注意右派的进攻。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从此,大规模的反击右派斗争开始了。

到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总路线”和农村迅速开展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合称“三面红旗”),全国的中心任务开始从“反右”中转移出来。对于庐山会议后第二波主要限于清洗军队中彭德怀支持者的“反右”运动,本文不作赘述。

这期间作为国家党报的《人民日报》对“反右”的情势进行了广泛的舆论引领和宣传,其中就包括清华的“反右”运动;而创刊于1953年的《新清华》作为清华大学的党刊和校刊,一方面承受着《人民日报》和学校党委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极力地秉持着新闻客观和大学精神应有的思辨。在清华的校史上,这实可谓是一出不可多见的历史活剧。三《新清华》在《人民日报》光芒下的抉择

其实,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当年的整风运动和反右并不能皆然分开,两者紧密联系的存在着,然而性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望历史中的先辈,我们须抱有一份同情与理解,试想,有谁可以真正把自己身处的时代看个清楚明白呢?

1《人民日报》,1956年11月16日

1.求索

沉浸在整风运动之中的《新清华》不可能突然接受这样的政治转变,在“反右”和整风还没有脱离时,如何提出问题以求帮助共产党和国家变得更好还是其工作重心。整个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们都全身心地沉浸在伟大民主事业的“求索”过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黄万里的问题也就并不奇怪了。

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以《什么话》为标题,刊登了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在《新清华》182期上发表的《花丛小语》和一首《贺新郎》的词。这两篇作品被定性为右派分子向党进攻的“经典之作”和全国人民“反右”斗争的反面教材2。

黄万里是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的儿子,时在清华大学水利系做教授。黄万里在《新清华》上发表文章的意图本是对北京的市政建设和当时盲目学习苏联的高校教育模式进行批评,也批评了当时三门峡建坝的方案出来后有些专家明知水流必带泥沙而不反对问题。他的本意还是想“通过揭发四件矛盾,帮助党整风”3的。印着这篇文章的《新清华》被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送毛泽东审阅,蒋南翔并不是专门把万里的词送给毛泽东看,而是为了文章里的一些切实的内容4。

一篇提意见的文章被《人民日报》这样一份国家大报以《什么话》刊发后,其影响力就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最初,清华师生保持了一种民主的求索心态。这篇小说最初非但没有引起争议,而是在学生和教师中引起了轰动和好评,黄老师也兴奋地又写出了《花丛小语(续)》,刊在《新清华》193期上,文末并缀以“未完待续”字样5。“看来他是衷心拥护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政策的。”“意见提得尖锐、勇敢!”这是当时《新清华》上记录的学生的话。在明斋西头大操场上,清华师生举行了“自由论坛”的第一次讨论《花丛小语》会。即使批判开始以后,水利系教师胡家博、廖松也也曾表态说:“效果不好,动机是好的。”6

清华园里的这些意见,在《人民日报》那里很快得到了回应。先是连续两篇批判文章,6月22日报道《清华园内辩论》,对清华的思辨报道的较为客观。但很快,来自清华师生的《透过看黄万里的反动本质》和《略论“歌德派”》等文章便开始集中的批判7。

《人民日报》所反映出的中央态度很快对《新清华》和清华大学的立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6月28日,清华举行了“批判黄万里反党反社会主义大会”8。《新清华》记者甚至在某一期中专门采访了黄万里的父亲黄炎培,报道了其与儿子的决裂“首先表示了自己完全反对黄万里的反社会主义言论,支持全校同学对黄万里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的批判”9。《新清华》的这些作为得到了《人民日报》积极肯定,6月30日,记述清华教师学生等对黄的大批判的《师生员工万人集会清华大学批判黄万里》在《人民日报》刊出。在这样的政策和舆论环境下,黄万里成为许多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代言人,他的“命运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悲剧”10。

在这次互动后,《新清华》这样一个大学的校报,终于走上了“遵命”于中央和《人民日报》的道路。

2.遵命

2《黄万3

里与他的》,韩三洲,《中国经济时报》,201*年8月20日《揭穿黄万里的花招》,巨涛,《新清华》第209期,1957年7月9日4

《1957年的夏天: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朱正,摘自《长河孤旅》,赵诚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年7月版5

《科学的良心纪念黄万里老师》,党治国,杭州都市论坛,#d14966027.htm6

《揭穿黄万里的花招》,巨涛,《新清华》第209期,1957年7月9日7

《长河孤旅》,,赵诚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年7月版,P1168《揭穿黄万里的花招》,巨涛,《新清华》第209期,1957年7月9日

9《黄炎培斥子》,《新清华》,1957年7月9日

10《悼念黄万里》,李锐,《追寻黄万里》序,赵诚主编,书海出版社,201*年版

当然,《新清华》作为清华大学校刊和党刊,坚定党中央的路线、服从校党委的直接领导,这都是必须做到的11。因此,在《人民日报》传达了中央开展反右斗争的精神后,自然很快就得到了这一校园媒体的鼎力支持。从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这是为什么?》中指出“阶级斗争还在进行着”拉开对“少数右派分子”的批判大幕,到清华大学拉出黄万里、钱伟长作为第一批“右派”,时隔不过几天。

“反右”期间,毛主席对清华大学表现出了特别的关切。6月11日,在“反右”斗争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派秘书前往清华大学,并致信党委主要负责人了解动态。7月8日,在上海市各界人士会议的讲话中,毛泽东也提到了清华党委内的斗争问题12。

但同样在7月8日,清华大学物理教研组教授徐璋本跳出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纲领,即要组织“劳动党”,并希望公开征集党员。对于“反右”期间校内出现的这样的“少数右派分子”,《新清华》充分发挥了其党报的作用,文字的记录也把其这一时期遵照《人民日报》范式开展舆论宣传的特点表现地淋漓尽致。

首先,在第217期《新清华》上,杂志编辑将徐璋本的“宣言”与“启示”刊登了出来多么类似《人民日报》全文刊发黄万里的文章!并在编者按中指出,“早在整风初期,理论力学教研组教授徐璋本”就“反对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提出他自己的系统理论”,“我们对他的理论和纲领是断然不能同意的,但为了使同志们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决定将他发表出来,请大家讨论。”13

其实,对徐璋本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人民日报》的影响。5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就曾刊登了徐教授在“鸣放”时期座谈中发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一定产生教条主义》,其实已经为他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徐璋本的文章在《新清华》发表后,清华园中的反响很大由此也可以看出《新清华》在“反右”高潮时已经完全占据了清华大学的舆论话语权。理论物理教研组为此召开了三次会对徐璋本进行批判。而“徐璋本非但毫无悔悟,反继续发出反共反人民的叫嚣。”14在这样的情势下,徐璋本成为了清华当年仅有的两个受到逮捕的“一类右派”中的一个(另一个据说是“庶民社”的孙宝琮),直到1979年获得平反。

3.新的争鸣

在“反右”这段近乎强权政治的时期,依然可以坚持哪怕一点儿争辩的思想,无疑都是伟大的。在随后的时期,虽然立场上仍然坚持“反右派斗争就是敌我之间的斗争”,“如果学

15

术研究离开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必然走上资产阶级方向”,但清华逐渐又找回了思辨的精神。

首先是对“左”倾的清醒认识。清华大学物理教研组党支部错误认为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对象,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高级知识分子都是从根本上反对党的教育方针;学校提群众路线不妥,应当走阶级路线;党员可以取代教师、党支部可以取代教研组的工作。对于这些思想错误,清华大学党委果断予以纠正。

1958年12月27日,中宣部根据毛泽东批示将《清华大学物理教研组对待教师宁“左”勿右》材料印发给全国教育、文艺、科研单位的党组织成员阅读,成为“反右”斗争之后对知识分子“左”的政策的一次纠正16。

到60年代初期,“反右”已经收尾而阴影未散。这时的《新清华》在校党委副书记何东昌的直接领导下,密集出版了几年《教师专刊》,成为教师们百家争鸣的园地。几百位教师参

11《与清华校报》,梁恩忠,《新清华》编辑部发,201*年12《毛

泽东与清华大学》,唐少杰,《南方日报》,201*年4月5日13《徐璋本关于成立“劳动党”的几份文件》,《新清华》第217期,1957年8月7日

14《理论物理教研组连续开会批判徐璋本反动言行》,《新清华》第218期,1957年8月19日

15《中共清华大学第一节委员会工作报告(1959年2月16日)》,刘冰,《清华大学史料选编》,201*年

16《毛泽东与清华大学》,唐少杰,《南方日报》,201*年4月5日

与了新一轮的争鸣,大家就学苏联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各个环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尤其是对苏联教学经验进行如此广泛深入的讨论,国内尚属首次,在校内外引起极大反响。《新清华》的《教师专刊》本属于内部刊物,但实际上还是通过各种途径流向了兄弟院校17。

在民族求索的前沿上,清华人又一次有了自己的担当。四回首中的展望

历史只有被反思过后才能焕发其生命力。

我们必须承认,在当时的形势下,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进攻的反击是正确的、必要的。但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致使反右运动被严重扩大化。

而在这样一场斗争中,清华大学共划出571个“右派”,其中教职工222人,学生349人18。《新清华》在于《人民日报》长时间的互动中能够一直坚持把握政策信息、控制舆论导向、反应斗争情况、积极思辨创新,实在难能可贵。

一段历史是非更多的应该给时人以启示和警醒:作为耳目喉舌的政党报刊如何在坚守立场下反应民情、传达政令?作为大学校刊的媒体怎样把持住大学的灵魂与精神?今天的媒体该如何设定政治的底线?未来的新闻人应如何权衡理性与良知?历史不会解答,它仅可作为参考案例,而在争辩中前进则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课题。

201*年9月28日,“人民日报校园行”活动走进清华大学,再次实现与《新清华》的互动。《新清华》在对这一新闻的报道中写道,“多年来,人民日报社在宣传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成就,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声誉等方面给予清华大力帮助”,而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清华人应当“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为国家的繁荣

19

昌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可为当代清华人与新闻人共勉。【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合辑,人民日报社,1956年至1957年[2]《新清华》,新清华编辑部,1957年合辑[3]《社论选辑》,人民日报社编,1957年[4]《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六卷(第二分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年9月[5]《清华大学九十年》,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201*年4月[6]《长河孤旅》,,赵诚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年7月[7]《科学的良心纪念黄万里老师》,党治国,201*年10月[8]《黄万里与他的》,韩三洲,《中国经济时报》,201*年8月20日[9]《追寻黄万里》,赵诚编,书海出版社,201*年[10]《与清华校报》,梁恩忠,《新清华》编辑部发,201*年[11]《往事》,黎诣远,清华新闻网,201*年[12]《怀念耀邦》,张黎群等主编,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1999-201*[13]《毛泽东与清华大学》,唐少杰,《南方日报》,201*年4月5日[14]《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谢岳,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年5月

17《往事》,黎诣远,清华新闻网,

19《“

人民日报校园行”走进清华园》,邵默,《新清华》1813期,201*年10月1日

18《清华大学九十年》,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201*年4月编印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大学校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大学校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校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8868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