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晋江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工作汇报——晋江市文化体育局典型发言

时间:2019-05-29 10:41:13 网站:公文素材库

晋江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工作汇报——晋江市文化体育局典型发言

晋江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工作汇报晋江市文化体育局典型发言

201*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批准设立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并于12月在晋江举行授牌仪式。201*年底,晋江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晋委发[201*]6号),把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体育城市作为晋江市的战略目标,晋江体育产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现就晋江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摸清家底,提供体育产业发展决策依据全面了解晋江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加快晋江体育产业规划战略研究,是制定体育产业发展决策的基础和关键。201*年,晋江全面做好体育产业的普查调研工作。一是对基层单位进行体育产业全面普查。组织镇(街道)及市直各单位对体育及相关产业进行调查,摸清家底。二是对体育产业进行全面统计。由市统计局和文体局组织调查小组,对体育及相关产业进行普查、分类、统计。三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体育产业调查和课题研究。委托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组成的专题调查组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著名经济学家李善同研究员率领的课题组对晋江市体育产业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晋江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在调研过程中采用基层上报材料、座谈会、走访企业、领导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晋江的体育文化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先后形成了《晋江体育产业调研报告》和《晋江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战略研究总报告》等课题成果。

经过全面调查统计,从六个方面充分显示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晋江的支柱产业和体育城市的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晋江已具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的显著优势和充分条件。(I)06年增加值90.8亿元,占GDP184%,从业人员24万人,占全社会的25.26%;②拥有国家级体育品牌42枚;③三年来央视和地方卫视投放广告45.91亿元,CCTV一5有“晋江频道”之称;④三年来赞助体育赛事和国家运动队18.21亿元、聘请体育明星76人;⑤设立CBA俱乐部的唯一县级单位;⑥体育用品和体育概念上市公司3家,预备上市12家。二、整合资源,构筑体育产业发展平台

作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晋江体育产业面临有利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晋江抓住有利时机,整合各方资源,为体育产业发展构筑平台,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力求做到“五个坚持”、“个统筹”。“五个坚持”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走外向型发展道路;坚持体育、旅游、文化三业互动;坚持打造区位特色、产业特色和体制特色的三统一;坚持整体规划、规范运作、分步实施。“五个统筹”则是统筹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统筹体育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统筹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发展;统筹体育产业与环境生态保护;统筹体育产业与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积极推动体育用品企业与国家体育部门的合作。201*年底,举办国家体育资源与晋江体育企业对接会,国家体育总局篮球、乒羽、水上、游泳、文化、信息、装备、基金、自行车击剑、网球、登山等11个项目中心,以及报业总社、体科所、中体产业等3个直属单位与晋江体育用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对接和合作。另一方面,强化晋江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提升。继续通过聘请体育明星代言人、分季度召开新产品营销会等形式,致力于拓展品牌对外影响,提

升品牌含金量,推动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化。特别是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晋江体育企业的“奥运攻略’’也进一步升温,新的宣传推广手段层出不穷。安踏陆续推出奥运备战系列、奥运夺金系列、奥运未来系列多支奥运广告;特步集团与央视签约,砸下过亿元广告巨资,成为北京奥运会决赛期间国内体育用品企业最大的广告商,同时也是北京奥运会上白俄罗斯奥运代表团的赞助商;名乐赞助的中国举重队到晋江考察对接,提升了晋江体育用品的知名度。361。则成为201*年广州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年12月晋江承办了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总局各部门、直属单位和各省区市体育局负责人,以及100多名体育界专家学者,莅临晋江共同探讨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大计。此次盛会,为晋江体育产业的发展构建更高的平台。三、规划先行,谋划体育产业发展蓝图

晋江被国家体育总局授牌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后,如何提升体育产业的整体品牌,丰富体育城市的内涵,成为摆在晋江面前的重要课题。晋江先后委托美国国际管理集团(IMG)就运动、休闲、旅游、娱乐等方面进行市场研究、理念策划和赛事规划;委托美国仲量联行(JLL)就商业、地产、酒店等方面进行市场研究、项目定位和布局规划;采取“1+1’’的方式,委托新加坡盛邦集团和厦门规划设计院进行总体规划;委托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进行交通规划,景观、市政等专项规划和启动区控规拟委托国内外知名机构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全方位的规划,晋江将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全球重要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体育城市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目标,并制定了“一带二地一中心”的战略布局。

(“一带”:就是在沿海大通道两侧的5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规划和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大众健身、竞赛表演、运动训练、商贸会展、体育生活化社区、旅游休憩为一体的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二地”:就是打造全球体育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一中心”:就是打造全国体育赛事中心城市。)

根据规划目标和战略布局,晋江将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制造与商贸)、培育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建设国家级训练基地和规划开发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作为发展重点,并分阶段实施。四、多管齐下,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步伐

(一)设立专门机构,全面启动体育产业基地建设

为统筹协调全市体育产业发展工作,201*年底,晋江成立了发展体育产业领导组,由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担任组长。(晋委【201*]101号)

201*年,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经中共晋江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核定事业编制15名,其中股级职数名。【晋委编[201*]25号)。随后,成立由晋江国有投资公司全额投资的晋江体育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房地产等等;成立由晋江国有投资有限公司和晋江能源

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晋江国家体育城市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体育用品市场开发;体育文化推广及交流;广告设计、制作及发布等。

(二)大力宣传推介,打响体育城市品牌

201*年,晋江充分借助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澳门国际贸易展览会等一系列平台,设立“中国体育城市晋江”展馆,推广城市品牌。并制定晋江体育城市整体宣传、推广方案,委托广而告之公司创作、摄制体育城市品牌宣传片。

(三)设立晋江市全民健身日,打造体育发展群众基础

群众体育工作是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重要支撑之一。201*年,晋江经市人大审议通过,把每年的5月2O日设立为晋江市全民健身日。在首个全民健身日启动期间,全市各镇(街道)积极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共计73项次,近3万人次参与全民健身日活动,激发了群众广泛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并迅速形成热潮。(四)进一步开发繁荣竞赛表演市场。

近五年来,晋江共举办和承办各类国际性赛事15场次、全国性赛事203场次、省市级赛事和活动300多场次。仅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授牌后的2O08年,晋江就先后举办和承办了201*-201*赛季全国男篮职业联赛晋江赛区比赛、“恒盛杯”中国一古巴女排对抗赛、“361。杯”中国(晋江)首届羽毛球精英赛“恒盛”中美篮球名人对抗赛、第六届全国农运会风筝和男篮比赛、第二届全国强县市)领导干部篮球赛、2O08-201*赛季全国男篮职业联赛晋江赛区比赛等多项大型体育表演赛事,获得圆满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年,晋江将完成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综合交通、市政景观等专项规划及启动区控规编制;引进战略投资机构,吸弓1民营资本参与,做好产业带启动项目的融资招商;策划实施城市品牌宣传推广方案,精心组织全民健身日活动,成立晋江中体文化体育发展公司,承办“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总决赛等高规格赛事,扩大体育城市影响力。

扩展阅读:晋江市文化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晋江市文化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中共晋江市委宣传部课题组(201*年12月30日)

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意见的决定》,吹响了“文化兴国”的号角,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纷纷主动探索文化改革发展之路,以文化改革发展促进科学发展已成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共识和必然趋势。在新一轮发展中,晋江要成为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实现“建设经济强市、打造幸福晋江”目标,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将成重要引擎、有力支撑。

一、我市文化发展主要情况

1、文化事业发展总体向好。主要体现在:①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文体设施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市前列,文化馆、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博物馆为国家二级馆,正高标准投建文化中心、戏剧中心;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村村有文化室、社区有文化中心,并全部建有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②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拓展。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晋江博物馆群”、“基层图书流通点”、“文化进基层”等模式,把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全市103个民间文化社团、32个民间职业演出团体常年活跃在农村文艺舞台。每年以“文明和谐〃欢乐新春”为主题举办的群众性文体活动1000多场次,带动基层文化活跃发展。广场舞热潮从社区延伸到农村,并在部分民营企业试点推开。③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把握重大节庆纪念活动契机,开展文艺创作汇演,

推出一大批多种形式的文艺精品,并获各类奖项。《晋江文化丛书》、《晋江文化典藏》等一系列文化著作相继出版。设立“星光文艺奖”、“晋江市文艺创作援助基金”,激励和扶持文艺精品创作。④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设立嗦、灯谜、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习点,成立高甲戏(柯派)保护示范点及中医养生(灵源万应茶)保护示范点,在安海镇和掌中木偶剧团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多人入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乡土文化进企业”、“百场木偶进百校”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企业。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首个“文化遗产日奖”。⑤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每年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仅201*以来,高甲、木偶两大专业剧团到国内外演出近千场,其中在法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演出就达50多场。木偶剧团晋京展演受到温家宝总理的接见,到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专场演出,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高甲小戏连续多年参加央视春晚戏剧晚会。⑥立体传媒格局基本形成。涵括晋江经济报、晋江电视台、晋江人民广播电台、晋江新闻网、晋江商人杂志、商报晋江经济报菲律宾版,构建“一报一刊两台一网一海外版”的传媒格局,创办晋江手机报,晋江乡讯改版复刊。

2、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201*年起,我市就开始探索文化体制改革。以“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晋江现代化建设相匹配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系、文化产品市场体系”为目标,一些文化单位优化了文化管理体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文化市场改革也不断推进,相继探索

了绩效挂钩、成本核算、事业双轨制、全员聘任制、项目法人制、演出经纪人制,以及资本经营等一系列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①在执法改革方面,通过职能合并划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撤销市文体行政执法大队和市广电局稽查队机构编制,设立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作为市文体新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承担有关文化市场管理职能,统一执法。②在剧团改革方面,按照区别对待,“有进有退”的原则,确定高甲剧团划转为“晋江市高甲戏柯派表演艺术中心”,掌中木偶剧团划转为“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电影公司整体职能划转市广电局归口管理,大剧院实现企业化运作,杂技团撤销建制。③在探索文化事业单位与市场接轨方面,出台《市直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意见》,确立“分类指导、核定收支、定项补贴、业绩挂钩、逐年递增”的财务预算体制,通过改革剧团福利型经营模式,改变各剧团过去“等靠要”的被动思维,进一步树立了市场意识,演出市场得到了巩固和发展。④在媒体机制改革方面,电视台侨乡频道、影视频道和广播电台通过绩效考核、分级管理、优化提升、队伍培训等渠道,实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取得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晋江经济报、晋江新闻网创办之初就成立公司,实行股份制运营。

3、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基础。目前我市有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9家泉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从我市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看,大致可分两大类:

第一类,已有较好市场基础和发展空间。①演艺娱乐业,是晋江成长最迅速、发展势头较强劲的文化产业,已形成包括歌舞厅、KTV、网吧、电子游戏厅(室)、音像制品出租零售、数码影

院等多门类、多层次的文化娱乐市场。②报刊服务业,我市基本形成的立体传媒格局为其发展提供有力基础。晋江经济报发行量在6万份左右,旗下的晋江商人也拥有特定的阅读群体,具备报刊发行服务经验。③广播影视业,建有万达影城、大地影院、燕林影城、晋江大剧院四大影院,均有较为稳定的观众群体。晋江电视台每天自办栏目时长已达100分钟,走在全国县级市电视台前列。调频91.4Mz“体育之声”是全省首家专业体育频率,以自办节目引导健身文化。④出版印刷业,现有印刷企业600多家,年产值近50亿元,占全省印刷业总产值的1/4,拥有艾派、大自然、源兴、宝树等一批在业界知名度较高的龙头企业,主要是为区域传统产业提供配套生产。以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这个“国字号”为培育摇篮,出版印刷产业已成我市文化产业的生力军。

第二类,具有较好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①广告业、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主要依附于鞋服、食品等品牌企业内部,并已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作为服务于制造业创新提升的第三方文化创意机构比较缺失,尚未形成独立产业体系。②文化旅游业,我市丰富的文化和工业旅游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优势基础,但文化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还比较弱。③休闲体育产业,晋江作为全国三大体育产业基地之一,具有产业基础雄厚、竞赛市场活跃、群众基础广泛、合作基础良好等四大优势。④工艺美术业,目前诸多传统工艺仍处在被扶持、被保护的状态,仅个别工艺经济效益较好。如东石木雕较为集中,与台湾有着三十多年的行业互动,扶持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

二、我市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1、思想方面。①从干部层面看,由于文化建设特别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很难立竿见影,受此影响,一些单位和部门对文化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推动不力,制约文化事业产业发展。②从企业层面看,我市广大中小企业仍处于贴牌加工阶段,以量取胜的经营方式仍占主流,通过提升文化创意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理念比较薄弱。③从政府层面看,对“什么是文化产业”、“要不要发展文化产业”、“如何立足本土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如何以经济理念来发展文化”等问题,一些干部还无清晰的概念。④从社会层面看,认为文化就是公益事业,必须政府出钱供群众消费,个人购买文化消费的意愿不强。⑤从文化界层面看,传统烙印太多,创新意识不强,急需引导形成“保护是为了传承”的文化自觉,有效融入颠覆性创新意识,推动传统文化更有时代气息,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2、政策方面。①文化属“软工程”,对文化事业发展未能建立有效量化评比机制和激励管理机制。②对文化产业发展缺少系统性规划,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引导机制、激励机制、保护机制和风险担保机制还未形成。③由于缺乏明确的产业导向,目前我市财政支持更侧重于文体事业发展,对文化产业扶持比例偏低,相关的税收、投融资和土地等扶持力度也比较小。④有些文化市场(如娱乐业、影视业等)市场准入条件太高,使得其投资主体长期较为单一,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⑤文化产业概念界定不够清晰,直接影响了数字统计。比如包装印刷项目,既可归入文化产业,也可归入工业产业。

3、队伍方面。①编制管理的刚性制约,导致文化人才总量不足。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的,

晋江作为全国十强县,现有文化人才队伍的规模显然难以满足服务两百万新老晋江人的需求。一方面,编制问题严重制约着宣传文化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宣传部门还是文化广电管理部门,或是文化馆、图书馆、体育中心、少体校等,多为早期定编,已远不适应当前文化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还较薄弱,基层宣传委员很多身兼多职,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工作中;宣传干事基本没有专职的,只有少数几个镇配有兼职宣传干事;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很多镇街都挪为他用;村一级,文化工作者队伍参差不齐,有些照常领补贴却没有种好责任田,而一些热心于宣传文化工作的群体特别是老年群体却苦于资金不足,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因此,基层文化工作很难推动落实。②引人用人机制不灵活,导致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化事业方面,由于文化系统的特殊性,文化事业人才的引进暂未纳入我市新出台的优秀人才引进政策范畴;根据上级规定,县级文化单位副高职称只能占总数的8%,制约了人才提升的积极性;由于高文凭的文化人才一般不愿到县级文化单位工作,我市本科以上学历文化人才仅占总数的1%;基层文化单位引进人才容易“水土不服”,不适应文化工作开展。以上客观情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队伍结构的不合理。主要是:缺乏领军人物,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偏低,尚未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作家、名艺术家、名记者;既精通文化创作又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储备不足,部分文艺队伍青黄不接,中青年业务骨干支撑带动作用不明显。文艺产业方面,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困难。企业的研发、创新更多只能依托北京、上海等创意设计团队,大量二线中小企业

只能临摹仿造市场热销产品,形成较为被动发展的局面,创新氛围不浓。

4、市场层面。现有文化产品难以满足群众消费新要求,难以引导消费新趋势。文化要素市场中,信息、资本、技术并不规范,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尚不健全,以文化产权交易为核心的各类文化资产交易市场急需建立健全。要如何抢占优势资源,搭设公共服务平台成当务之急。

三、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初步思路

1、主动做好四个对接。①主动对接“产业提升、城建提速”。一方面,晋江庞大的企业群体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产业有效对接传统优势产业,将是传统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的有力推手。另一方面,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互融与互促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有效融入文化创意理念,预留足够文化发展空间,将为我市打造“现代产业基地〃滨海园林城市”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从而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晋江、扎根晋江。②主动对接优秀传统文化。晋江素有“海滨邹鲁”美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民俗建筑和山水形态,有124处文物保护单位,22个项目被列入泉州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好这一优势,又要适时融入时代精神和商业手段,才能培育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特色文化精品。要积极引导扶持传统文化创新,推动产业化、规模化、集群化。③主动对接对台旅游文化。旅游是文化的重要经济依托,文化是旅游的引力来源,文化、旅游相互融合,可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晋江作为海峡西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对台是优势亮点,

晋台民众保持了多种民俗文化交流,包括戏曲、南音及台湾乡民的返家祭祖等。我们既要努力将地方文化优势尽快转化为对台旅游优势,又要将丰富的对台旅游文化艺术进一步推向市场。④主动对接文化消费新需求。晋江现有在地新老晋江人200多万,文化需求庞大,消费结构多元,特别是年轻群体、企业高管,对创意文化、高雅文化的消费有更新要求,我们要创作生产更加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文化需求。

2、着力构建四大体系。①把握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构建遍及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文化民生”理念,强化公共文化阵地网络建设,推进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引导学校、社区、单位等共建共享文化资源。市级着眼于辐射提升,建设文化中心、戏剧中心、传媒大厦等,构筑文化交流、培训、展示新平台;推动罗裳山生态读书公园、安平生态文化公园等一批公园建设,推进龙泉书院工程和华表山古寨修复工程,为市民创造休闲娱乐好去处。镇级着手于覆盖延伸,大力推进镇级综合文化站建设,确保201*年所有镇街都有配套完备、功能集全的镇级文化中心;探索推进部分镇级图书馆建设,推动市镇村三级图书资源交流共享。村级着力于“抓两头,促中间”,一方面,以文体建设示范村创建为抓手,推出一批精品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另一方面,加大对部分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薄弱的村(社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拓展农村文化发展空间。②把握继承与弘扬的关系,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传习点和示范点的作用,培育一批传统文化热爱者、传承者和发扬者。持续深化“乡土文化进校园”、“百场木偶进百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文化艺术节、南音演唱节、侨乡灯谜会、

戏剧展演节等品牌活动为载体,推进南音会唱、灯谜会猜、戏剧会演的繁荣活跃。加强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影响力。③把握鼓励创作与加强引导的关系,完善文艺精品评价激励体系。虽然我市文艺精品数量不少,但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标准的文化产品激励机制有待确立,与晋江城市形象相匹配的文化品牌仍待培植。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重点修改提炼高甲戏《闽南人家》、木偶戏《和平山庄》等剧目,争取冲击国家级奖项。以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为出发点,充实“晋江市文艺创作援助基金”,创立“文艺作品创作项目”申报制度,对文学艺术创作活动进行系统性评估、平衡,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以“星光文艺奖”等文艺评选为激励,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推动民间文化深耕发展。④把握建设与推广的关系,发展立体高效的现代传播体系。既要引导文化传媒加强自身健设,还要引导其主动参与文化建设,策划生成文化项目,提高先进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支持晋江经济报主动介入文化项目策划;支持广电局在主打方言节目“侨牌”的基础上,与台湾电视传媒机构交流合作,扩大节目传播平台;支持晋江新闻网做好改版及论坛建设,推进镇街和部门频道开发,构建统一的对外网络宣传平台;支持《晋江商人》杂志创建商学院,开设供需对接的“充电”渠道;支持《商报〃晋江经济报〃菲律宾版》设立“海外及异地工作室”,进一步发挥对外窗口、桥梁作用。

3、着重培育四大亮点。①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亮点,依托服装、制鞋、印刷产业发达优势,推动文化创意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重点发展时尚设计创意、动漫创意、企业形象设计创意、广告企划等,特别要充分挖掘发挥动漫作为“国际语言”的跨文化感染

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认可度。②培育广告服务业亮点,引导中桥文化传媒做好生产要素整合、服务城市与产业转型升级、挖掘文化创意市场潜力三篇文章,逐步建立起横跨央视、地方卫视、互联网、户外、平面等多元化的优质媒体资源平台,打造行业领先的文化、创意、传媒为一体的整合性机构。③培育文化旅游业亮点,致力于开发和包装地方本土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演艺、休闲娱乐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重点旅游景区打造特色文化演艺节目;利用晋江“品牌之都”资源,发展体验性工业旅游项目,增加工业旅游的吸引力和附加值。④培育体育产业亮点,大力发展休闲体育,发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竞争优势,与第二产业优势相结合,引进特色休闲体育项目,实现运动休闲与商务休闲的动静结合;同时,致力推动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市场和体育彩票市场。

4、先行启动三大项目。①“三创”园。主要以工业设计和技术研发为核心,引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创意学院等工业设计的重点高校设立设计中心,引入培训中心、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基地、酒店、商场等各种功能配套,策划设计大赛、行业交流、专题讲座等大型活动配套等,使之成为吸纳人才、融资、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成为总部基地、研发机构、营销中心的集聚区,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实现规模效应。同时,扶持利郎时尚创意产业园、引导磁灶陶瓷创意园等项目建设,使不同领域的艺术元素和时尚元素互相碰撞。②“五店市”传统街区。传承高甲、木偶、南音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现代产业经营模式,以“乡土、乡音、乡情”、“艺术、艺苑、艺人”、“传统、传承、传播”为主题,将之打造成集文化展示、

民俗体验、商务旅游、休闲娱乐、美食品尝等为一体的活态街区博物馆、文化产业聚集带、城市新的会客厅。③紫帽山生态旅游景区。将之规划为登山健身游览区、乡村生活体验区、水上休闲娱乐区、宗教文化朝圣区、高端会所商务区五大功能分区,建设成以“健身养生、休闲度假、科考科普、宗教朝圣、文化寻踪”五大特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四、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建议

1、强化政策扶持关键点。政策是方向,是资源,是机遇。加快文化建设步伐,在用好上级规定、既有政策基础上,要强化政策扶持、抓好督促落实。①加大财政扶持,纳入发展规划。文化投入要高于财政支出力度,建议按结算而不是按预算来计算财政投入,同时适当向基层倾斜、向困难地区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②立足资源普查,明确扶持导向。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出台文化企业认定办法,明确配套政策及享受范围。立足晋江产业及品牌优势,进行业态整体规划。为确保实现20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的目标,建议十大产业牵头单位,抓紧研究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工作项目和工作措施。③针对发展重点,用好专项基金。明确需重点扶持的事业产业及龙头培育项目,对接省、泉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财政扶持专项政策,设立本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文化产业集约经营。④细化专项规章,加大扶持激励。对重点文化产业、重点文化项目,推行政策优惠,从本级财政返还奖励、购房、租房资金补助和相关规费减免。同时,确定符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明确跟进措施。⑤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多元参与。采取政府订购、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

共文化服务。⑥强化土地保障,完善阵地配套。如明确规定各个城建组团、每个居住小区要把群众性文化阵地、配套教育设施等纳入整体规划,避免出现拆迁后原有群众文体场地流失的现象(根据规定,2万人以上的小区需配备体育中心,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

2、强化人才培养着力点。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决定》对加强城乡社区文化队伍提出了两项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举措。其一是明确要求城乡社区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岗位,从制度上填补了社区文化工作没有专设岗位的空白,使社区文化干部有稳定的待遇保障;其二是对在该岗位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实行定向招录,有利于吸引大学毕业生投身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在用好这两项政策的基础上,抓好宣传文化队伍管理培训、创新创意人才培养和优秀人才引进激励,推进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将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①重新合理配编制。成立专门的宣传文化编制调研组深入考察,参考相关经济发达地区做法,留有进人空间。②加强对镇村两级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考核管理。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重点加强对镇级宣传委员定期考核,充分征求市委宣传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任免、提拔,使之切实承担起基层宣传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专职配备素质好的镇级宣传干事,给予股级待遇,以便更好地配合宣委工作。③强化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培训引导。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其组织、协调和开展宣传文化活动水平,提高推进文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自觉性;注重引导文化协会开展活动,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开展;注重发现培育文化能人,通过推广“文化能人+自乐班”模

式,带动政府中心工作巧妙植入社区文化活动中。④制定文体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培育艺术表演团体人才,推广市高甲剧团与省艺校委培模式。重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接班人的传承培养;加大培育优秀体育人才,以市少体校为龙头,推广“体校结合”模式,完善学校训练管理评估机制、输送奖励办法。成立专门的文化职称评定组,适当把一些文化单位高级职称比例提高到10%,鼓励专业人员提高业务素养学识。⑤培养文化创意设计本土复合型人才。推广艾派牵手中国美院成立“国历文化研究中心”的模式,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采用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企业冠名班等“订单”形式,深化校企合作;以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的“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为基础,推进中、高职衔接,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在我市轻工、理工学院及四大职业中专学校设与文化产业对接的专业。加大培育本土民间创意人才力度,在引导积极参评各级职称评审认定的基础上,探讨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训基地。⑥制定优秀文化人才评价认定引进奖励办法。设立文化人才资格认定委员会,细化类别评定,对一些特殊人才放宽限制。建立健全对突出贡献创意人才表彰奖励制度。⑦大力引进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创意阶层的崛起,有助于晋江的经济转型,改变城市发展路径,跟上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要制定专门的配套社会福利和保险保障措施,使创意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3、强化公共服务支撑点。①根据产业需求,搭设集聚平台。打造公共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吸纳大量创意设计、软件开发、广告策划等业态集聚发展,让企业实现“拎包创业”,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尽快形成积聚效应,为产业升级提供外部支撑。②推

动“供需对接”,搭设推介平台。编制文化产业项目招商目录向全国发布,重点突出与我市优势对接的项目载体。编制各级文化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引导社会参与开展科技创新。建立研究成果定期发布平台,并对重点项目予以资金扶持和奖励。发挥鞋博会展会效应,配套设相关文化成果展示交流活动。设立创意产品交易中心,配套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形式,形成流通便捷的创意成果流通网络。③立足协会搭桥,搭设服务平台。定期组织企业文化沙龙,搭建互动宽松的交流平台。组建各类行业产业协会,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做好行业保护、发展工作,为行业发展制定总体规划,组织行业对内交流提升和对外推介展示。加强沟通合作,规范竞争行为,敦促企业建立内部诚信管理机制和质量诚信保障制度,形成资源共享、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④坚持扩大影响,搭设传播平台。结合网络、微博等现代传媒手段,制定相应宣传计划方案,积极宣传推介典型文化成果,启发示范的同时,扩大影响、推进投资关注。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晋江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工作汇报——晋江市文化体育局典型发言》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晋江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工作汇报——晋江市文化体育局典型发言: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晋江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工作汇报——晋江市文化体育局典型发言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9017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