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学教师教学心得交流发言稿
区科学教师教学心得交流发言稿
新世纪学校邵燕平
我们学校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学校,近年来,我校在区教研室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科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在婺城区报名中考的考生有38名,其中两名体育特长生提前被二中录取,有36名真正参加考试,科学满分的有2人,最低分124分,平均分147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自信心、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上好初三复习课等内容跟在坐的各位探讨一下,有不对之处请各位多多谅解。
一、发挥寄宿优势,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两星期一大周,学生连续11天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相处时间较少,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之外,还承担着家长的角色,为了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学校在去年开始构建了“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推行了“导师制”。大家都知道来我们学校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有特殊原因的,家境复杂、个性太强,不爱学习的人很多。实施导师制后,导师就象导生在学校的真正家长一样,关心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因惑。通过导师的精心呵护,使家境复杂、行为偏常、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因难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照,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出了一条“绿色通道”。师生间有了这种关系,使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有着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一种情感基础。我觉得这种人文的关怀比什么都重要,通过老师契而不舍的努力,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分析自己、对待自己。一旦学生有了强烈的自信,你会发现,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增长速度是多么快。
二、发挥小班化优势,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有效推进分层教学
我校是国内最早进行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学校之一,全校平均班额在35人以下,小班化教育拓宽了全体学生受教育的时空。通常在科学教学中,初一时还没有太大的差异,到了初二的时候慢慢地有了分化,到了初三两极分化情况很突出,有的学生不仅自己变得不听课,而且在课堂上影响他人,这给老师的上课带来很大的困难,常常顾头顾不了尾,左右为难,有时甚至会被他们影响,产生很差的情绪反应,因此,我们学校在上个学期采取了数学和科学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把初三两个班的学生按理科成绩及平时的接受能力分成A班和B班。分层后,老师面对的都是水平相差不大的学生,备课、上课更加有针对性。两班上课的内容、作业布置都是不同的,在A班上课所选的例题难度、灵活度稍大些、进度较快、容量较大,而在B班重点是帮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讲解时放慢节奏,讲得更透彻些,一个目标就是考试时拿到基础分。我们每月进行一次测试,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调整两班的人数,分层走班教学为我校缩小落后面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狠抓教学环节,注重教学反馈,提升教学质量1、精心备课,设计问题,注重诱导来突破重难点
为避免“炒冷饭”式的复习课,我在备课时根据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巧妙设疑,通过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含蓄诱导,层层递进的方法,尽力去启发学生发问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寻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或已有生活经验与所提问题的类比性,巧妙沟通联系,形成知识链,也尽可能地避免复习课的枯燥无味。实践证明复习课以设疑的方式进行,学生的精神状态会积极主动、肯动脑子些。
2、读透考纲,注重相关知识点的变式运用,使学生对初中科学知识能了然于心如我在复习“压强与浮力”这节课时,我手里拿着一个装有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小木块的烧杯进入课堂,学生猜出我要复习压强与浮力的内容,我就先让大家说说自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也就是已知道的知识,学生讲完之后我进行了补充,接着我向烧杯中边加食盐边搅拌,请学生画出木块所受浮力与所加食盐的关系图,学生很轻松地画出来了,我再把知识深化下去,让他们画出木块排出液体体积与所加食盐的关系图,这要考虑食盐溶解性的知识,再深化下去让他们画出木块排出的液体质量多少与所加食盐的关系图,很多同学都画错了,这要对阿基米德定律有着透彻的理解才能做对,接着把几片新鲜的菜叶投入到烧杯中一会儿后,让学生画出前面的三幅图,我又把水换成饱和的石灰水,向其中加生石灰让学生思考,学生在这种有趣的实验和积极的思考中对浮力的知识及运用有了较深的巩固,同时也把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当然,在学生心里没有物理、化学、生物之分,他们只有科学这门课。)
3、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上一届学生是我从初一就带上来的,学生有什么缺点我心里非常清楚,一个共性的问题是解实验探究题时审题不够仔细,表达问题不到位。我在第一轮复习时,每个大周穿插两节课的探究训练,讲评时除了传授解题思路及方法外,特别强调解此类题可能范哪几类错误,导致失分的原因,甚至指出某某同学会范哪种错误,这对学生帮助很大,引起学生的注意,失分逐渐减少。第二轮是归类专题复习,除了常规的知识点归类外,还进行了以下几个专题:图表、实验探究、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易错题等等。最后阶段是查漏补缺,此阶段是分步进行的:首先引导学生复习自己的错题集和好题集,接着我整理出学生做过的试卷上的典型试题,再让学生看一遍,最后我把《淅江新中考》上的“知识要点梳理”和练习进行筛选,选出最重要的内容,要求学生再复习一遍,这其实让学生又重新温习一次课本知识和知识的运用,虽然这样做老师的工作量会很大,但我觉得这对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在中考前最后一个星期,我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把最没把握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再个别指导学生该看哪一类试题和哪几张重点试卷。
4、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粗心大意是我校大部分学生的一个通病,这些学生认为自己懂了就行了,考试时细心些就没问题。如刚毕业的潘震同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为了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他做作业,当发现他做错时,不会直接告诉他正确答案,而是要求他再仔细看一遍题目,把认为重要的关键词用笔划起来,再想想,或要求他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往往当他再看一遍或说一遍时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而此时的他会不好意思地朝我笑笑,低下头,接下来就细心许多,久而久之,细心阅读也就养成了。再如,我从初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养成摘错题、摘好题的习惯,我每次分析完一张试卷和作业时,总会强调一下里面哪几道题目较好该收集,从刚开始的小部分学生能做到,到后来全班几乎都能做到。收集错题与好题,虽然费一点时间,但对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5、把批改作业作为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
我校学生数少,作业的批改更注重面批,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防止由知识缺陷积累而形成学科学的“偏瘫群”,所以我觉得面批不失为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辅助手段,具有可操性。
以上点滴体会仅供大家参考,也诚恳地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提高科学教学水平。谢谢!
201*.9.
扩展阅读: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大家好:
站在这里我感觉很惭愧,因为我没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更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
下面我把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的一点做法向老师们汇报,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证。我要说的是:抓好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数学中的新课一般都包括:复习铺垫,教学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等几大环节。每个环节的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教学中我尤其重视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因为一节课的新授部分往往就是这节课的重点,甚至是难点。这个环节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为此每当讲授新课之前,我首先把它与前面的知识相比,看一看这节课的知识学生能否自己解决,如果能行我不会再讲,指名让学生讲,或者同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我只负责走到学生中间去搜集那些错误的思想或解答方法,拿出来集体讨论纠正,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讲《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中,虽然四则运算混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是新知识,也是这节课的重点,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接触过很多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计算,对于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或减这一基本运算顺序很清楚。就凭这一点知识基础,四则混合运算完全可以让他们自己解决,所以课一开始,没有任何讲解,我也把例1例5五道题全部写在黑板上,首先请同学们找五道题的不同之处:即有的只含一级运算,有的含两级运算。有的带(),还有的既带小(),又带了[],找完后教师说:“这些题都是计算题,每道题都有自己的特点,你们会吗?教师可有点担心你们会做错……”。在激发了学生们的求胜的心理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结果,然后请出错的同学说出自己的运算顺序,让同学们在讨论他出错的原因中,归纳出:小学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像这样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完全放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其效果比我们一个例题接一个例题的讲解效果更好。
可在我们新授课中有些新知识是相当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很难。每当这时我同样不去就例教例,就题讲题。为什么呢?数学老师们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到教学重难点的地方,我们怕学生听不懂,于是把教材中的例题讲了再讲,教师讲的很清楚,学生当时听的也很明白,可等到让他们独立解答练习题的时候,正确率却很低,出错的现象非常严重,于是我们就会纳闷:怎么讲的那么明白学生就是不会呢?他们真是奔死了。其实这并不能简单的归结到学生的奔上,原因很可能就是在于学生只知表面而不明白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那怎样才能帮学生克服新授知识中的学习困难呢?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把难点问题形象化。我在上课的时候,除了板书的时候站在讲台上,其余时间都是走到学生中间去,这样便于我随时以我们师生49人为素材编创恰当的小事例来承载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比如:《相遇应用题》一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沿江牛农对泣教材中的安排,先教例1用速度和相遇时间来求总路程,再教学例2用路程速度和来求相遇时间再教例3……而是我们师生表演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先行再行,同向而行等种种情况,让学生首先了解相遇问题中有哪些行程方式。然后再在表演中分析基本式的产生,也就是为什么:路程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为什么等于总路程,等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基本关系式,老师再以表演者为素材开始编各种类型的相遇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这样不但完成了教学目的,也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行程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又如在讲《简单统计》这节课之前,我搞了班里四个大组的选数学组长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在收集整理后完成组长选票统计表,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在选组长的过程中你们先干了什么?再干了什么?最后干什么?统计表有什么作用?它的优点何在?这样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更好的体验了整个统计的过程,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简单统计,并真正了解了统计表的意义所在。
再如:为了给“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做铺垫,我以教室讲台桌面文具盒等学生周围熟知的物体为教具,说出它们的长、宽、高,并比赛说出各用长宽高中的哪两个量相乘能求出上下决后左右六个面中的哪个方面的面积。为求表面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再去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时候,我只向学生说明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它们的表面积,然后再把所有的例题互相关的练习题共六道大题请同学直接在课堂作业本上解答,全班只有5名同学出错,正确率比较高我还经常以校园家庭社会社会为素材,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小例子,一来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给验,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形象化,并降低了难度,同时不能给学生提供广阔数学空间,让学生感觉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举两得,老师们不妨试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区科学教师教学心得交流发言稿》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区科学教师教学心得交流发言稿: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区科学教师教学心得交流发言稿》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90926.html
- 上一篇:个人教学经验总结
- 下一篇:个人教学经验总结与发展问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