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研讨总结
山水间红螺园共话小学课程建设
第一天:暴雨兼程红螺园,临时会议明理念
7月21日,这个平常的再不能平常的日子,却因为北京市60年不遇的大雨而不再寻常,就是在这一天,参加小学部暑期课程研讨会的全体老师冒着60年不遇的大雨由海淀来到怀柔红螺园。瞬间的暴雨使得积水没过马路,沿途看到了很多因积水而停滞的汽车,强烈的暴雨甚至把我们所乘车的雨刷器冲掉,司机只得冒着没有雨刷器的危险继续赶路。由于暴雨的原因使得原本1个多小时的车程变成了3个小时。
顺利到达红螺园后,我们没有休息就召集了第一次会议,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于校长也冒雨来到了红螺园,而且更让我们震惊的是他当晚还要赶回去,明天参加稻香湖的研讨。当我们拿到于校长写的《关于我校启动全面课程改革的理念思考》和东北师大附小的案例材料时,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于校长的良苦用心。一个多小时的会议,于校长从生活品质到课程品质,从教师的独立备课到打破学科界限的思考,从每个学科都有育人价值到聚合各科的育人效力的整体构想,最终使我们明确了小学课程的定位就是“综合性,打基础,每一个学科都很重要”的理念,而且使我们明确了我校课程改革的理念就是“综合改革、整体架构、凝聚各科课程育人的效力”。
第二、三天:分组交流议课程,忙里偷闲赏荷花
7月22日上午我们进行了第二次会议,会上我们首先分享了三位老师参加课程项目组后的感受。王晓英老师写到“参加课程项目组后才体会到了‘无中生有’的本真含义,这是一种创造,需要担当、需要付出、需要智慧、需要分享”;刘燕老师写到“课程项目是我、是很多老师再次蜕变的契机”;王璐老师通过参加项目组“坚定了努力工作的信念”。同时在会上9位课程项目组的牵头人根据之前在小学老师中广泛收集上来的课程意见进行了汇报。这次的交流非常有必要,使得之前没有参加小学课程项目组的老师清晰地了解到课程项目组的进展情况和收集到的建议,为这次的具体细化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在明确了各个课程的任务后,各位课程负责人按照先前制定的计划带领着各组成员开始了具体课程方案研讨和撰写工作。有的组是整体交流后明确分工,分头撰写,再整体汇总;有的组是整体交流讨论,一人负责记录撰写;有的组在露台上激励的讨论;有的组在荷塘边窃窃私语;有的组在房间里高声阔论;总之,每一位老师都在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分享自己的思考,凝练课程方案。
一天的激烈讨论,不知不觉已暮色西沉,大家不得不因为晚饭时间到了而打断了各组的研讨,大家也才有了心思细细品味山水间的红螺园。为何是山水间呢?因为红螺园毗邻红螺湖,背靠红螺山。尽管红螺湖有围栏相隔,但是七月的红螺园最美乃荷花,红螺园内的一池荷花成为了老师纳凉最爱,青青荷塘,碧叶连天;蜻蜓嬉荷,蛙声一片。
有了昨日满满一天的分组研讨构思,有的组理出了一些眉目,已开始进入撰写阶段;有的组本来目标很明确,可说着说着又把先前的构思推翻,改弦更张重新开始……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闭门造车,第三天一大早,杨校长便召集了各组牵头人的交流,原本定的是半个小时的交流,可是大家一说就收不住了,大家不仅介绍本组的进展,还认真听取其他组的情况,热心地为其他组提供建议;有的牵头人从其他组的方案中获得灵感,当场构思思路,虚心征求他人意见,不知不觉竟然过去了2个小时,大家又带着思考和收获回到各组继续战斗,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及时的交流和分享使我们的脚步走得更稳。
第四天:所长亲临听汇报,建议中肯思路妙
尽管于校长在第一天的会议上就说过本次小学的课程改革不请专家指导,要让老师们在本次课程改革的研讨摸索中成为专家,但是毕竟本次的课程方案将直接指导下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于校长还是请来了海淀教科所的吴颖惠所长听了我们的初步的方案汇报。吴所长指导过多所中小学进行课程改革,她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学科的设置经验。首先,她谈到了海淀从201*年开始的课改十年遇到的问题:教材、课程之间没有整合,重复知识过多;小学的课程设置中,不同学科都按自己学科角度认识世界,分科过早;课程设置的综合性不够。所以,她认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路为:整个学校以整合为思路;学科不仅要做加法还要做减法;学科内部要整合、拓展,学科间要进行整合。第二、在明确了整合思路后,吴所长针对小学主要课程方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针对老师们困惑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解答。
在这次会议上,于校长对全体老师也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第一、时刻谨记育英学校的育人目标“热爱学习,行为规范,阳光大气,关心社稷,勇于担当”,我们的一切改革都是为了实现我校育人目标服务的;第二、小学阶段的培养重点是“培养习惯,激发兴趣,夯实基础”;第三、小学阶段需要重视几个关键年级“一年级、三年级和六年级”;第四、育英学校的综合课程能否定为“思考课程”,即通过我们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成为智慧的人。最后,于校长也展望了未来两年的课程改革,他说:“两到三年后,我校的课程改革将进行到高原期,那时候将举步维艰,我们要且行且思。”
第五天:学科方案加减法,沟通共享无组别
在听了吴所长及于校长的中肯建议后,各个学科开始针对方案进行加减法调整,因为之前各个学科的方案都在努力突出自己学科的重要性,增加了不少能够突显本学科特色的内容,但是学生还是那个学生,如果各科都做加法,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无法实现“培养习惯,激发兴趣”的目标。
虽然老师们各有归属的小组和任务,但是却没有阻碍相互之间的沟通:国学组制定方案后,就来到语文组驻地征求意见;棋类组的老师经常会被拉到其他组出谋划策;评价小组的老师分别深入到各组蹲点,征求对评价方案的意见;杨校长和各位主任则忙里偷闲到各个学科进行了解、沟通和指导;人力资源部的袁主任在学科课程小组困惑迷茫时,总是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尽管面临着方案的修改,但是老师们都是欣喜的接受。
在各个学科组进行减法的同时,而小学英语组面临着一定要做加法的现实问题,因为通过和中学老师的沟通,中学老师们普遍认为小学《新起点英语》教材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而且《新起点英语》这套教材确实存在着知识偏难,和中学的《新目标英语》不能很好衔接的现状,于是中学老师建议以《典范英语》做为中小学衔接的英语教材,打造我校十二年一贯制课程。于是小学英语组结合《新起点英语》教材实际和各年级段的课时实际,首先确定了各年级段的级段目标,在整合了新起点教材的基础上同时加入《典范英语》,我们制定了两套典范英语实施方案,但是在已有教材和课时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小学六年级完成5级,这就存在了与中学英语的衔接问题。于是小学英语组提前一天回学校,带着自己的典范实施方案第二天前往稻香湖和八年级老师进行《典范英语》衔接方案的讨论,由于小学英语客观存在的每个班级课时少,每个教师所教班级多的问题,最终达成共识新一年级可以以《典范英语》取代《新起点教材》,而其他年级先按方案进行实验一年。
第六、七天:学科汇报真精彩,红螺寺里山水情
红螺园六天的暑期课程研讨,使得各个学科的老师们利用一切机会交流、沟通,使老师们了解了各个学科的任务、目标,理解了各学科老师的不易,增进了老师们之间的感情。同时,红螺园的六天研讨,也使得每一个老师都有了综合的意识,聚合各个学科的育人效力的意识。
在离开的前一天下午,各个课程组进行了课程方案的汇报,每个学科围绕课程设置的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学科活动和学科评价进行汇报。通过本次汇报,各个学科组在汇报自己方案和聆听其他方案的同时,又激发了很多灵感,同时也面临许多需要调整的地方。
在这短短的封闭时间里,老师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任务的结果,还有感动:英语组的老师们为了方案的完善工作到深夜;陈艳丽、仇玉春老师拖着受伤的身体坚持战斗在封闭第一线;为了完成科学课程方案,王娜的父母带着她的小女儿随我们一同封闭,以保证哺乳;魏姗的儿子在721大雨中摔伤,缝了7针,但她却顾不得回家看看;杨睿老师儿子、蔡茜的女儿都是在初一分班和中考录取的关键点,为了不影响工作硬是让爱人调了班,用电话进行指导调度;郝红霞老师在放假前就给儿子报了班,学校的封闭安排定下来以后,二话没说把儿子的班调在了八月份;刘雅丽手指受伤需要拆线,任永红老师的女儿出国演出要送机场,可她们都是在完成当天的任务之后,才匆匆赶回家,当晚又匆忙赶了回来;贺爱兵老师的母亲住院,作为女儿心中无比牵挂,一直等到封闭结束才回到床前尽孝;还有很多老师把孩子托付给父母、爱人照顾;还有我们会务组的王晓英老师,为了老师到达后能够及时入住,提前自己开车到了驻地,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这就是我们可爱的老师们,她们以学校工作为重的责任心,着实令人感动。
参加暑期研讨的老师们有幸在最后一天上午亲临红螺寺,领略佛教圣地的古韵。红螺寺背倚红螺山,南照红楼湖,山环水绕,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园林,有着1600多年的佛教文化底蕴。本次红螺寺之行,对我校国学课程的老师们是一次难得的实际考察机会。结束语:
7月27日预报的中到大雨没能如期而至,我想这是北京市的幸运,也是小学部全体老师的幸运;一路欢歌,一路畅聊,小学部的暑期课程研讨顺利结束;尽管我们的方案还要经历反复的修改完善,但是我们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们会在这条路上勇敢的走下去。
扩展阅读: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201*-3-128:48:25来源:本站
武圣庙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引发了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深深思考。根据《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的若干意见》、《北京市关于实施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及《朝阳区小学特色建设工作方案》的精神,我们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契机,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现结合我校实际,对开发的口琴校本课程和小手球校本课程的研究,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加快校本课程建设(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1.学校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音、体学科成立了以组长负责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及《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2.明确学科管理思路,突出特色发展
我校从1987年将口琴引入音乐课,经过研究与探索,“口琴器乐进课堂”的工作不仅在全校的音乐教学中全面有效的开展,而且已逐步形成为我校音乐学科的特色,并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与经验。为了更加有效的促进我校规范化建设中特色项目的发展进程,更好的贯彻艺术教育审美育人,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结合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的总体规划与要求,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能力”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特色项目校本化的要求从而实现校本课程持续开发的局面。
同时,领导小组结合体育教师的特长新开发了小手球校本课程,进一步使校本课程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小手球”课程的开发,我们采取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研究的一个循环的过程,使全体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二)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校本课程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学校从领导到教导处、科研、总务、党团、工会等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有计划,有经费保障。同时全体教师还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从而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体现出分阶段、可持续、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
二、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充分挖掘本校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生命与活力在于它的学校特色。而学校特色的形成依赖于有专长的教师。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活动,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培训,需要专业性较强的老师。
我校音乐教师张维口琴特长突出,曾经参加过大型演出,出过口琴专辑。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人才优势,扩大到所有音乐老师都学会口琴,将口琴作为校本课程。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校体育组在组长孙雪冬老师带领下开发了“小手球”校本课程,学校又引进了专修手球的张旭老师。教师的专长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不但使教师的特长得以发展,同时使我校的两项校本课程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增强了学生艺术修养和体育特长,最终使学生收益。(二)改善办学条件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校本课程成长与发展的动力。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外,学校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师资培训,加大设备投入,不断提升办学品位,使武圣庙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在探索中完善,在规范中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校领导的支持指导,更离不开专业引领。(一)加强专业引领
1.“专家引领模式”。学校长期聘请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带徒弟。如聘请口琴专家、体育教研员担任名师指导,在专业技能得到指导的同时,更是主动学习专家教师为师之道,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定向培养,更要关注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文化修养。2.“重点培养模式”
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邀请有名专家或教研员来校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专题讲座,以不断提高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
此外,我们还调整了这些教师的工作,使其教学与课程开发相一致,给予充分的自主开发权力并创设良好的环境。3.“课题研究模式”
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学习。为此,学校将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并通过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相互交学习的平台。如:校本教材研讨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并以校本教研的形式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研讨活动,观摩校本课程研讨课,邀请上级领导与教研员老师指导;请领导或教学干部对教学研讨课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点评;开展对外展示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实践与比赛,并在区内外做教学汇报与展示。(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校本课程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我校在加强校本建设的同时,更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丰富学生的教学生活。
我们把口琴、小手球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排进课程表,与国家课程一同实施。校本课程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进一步明确分工,每一门校本课程都有领导专门负责,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领导经常跟踪听课、评课,并采用师生问卷、家长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各方面对校本课程内容及教法、活动形式、效果等反应。通过了解情况,领导和教师共同研讨、商议改进的办法,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三)加强管理
管理出效益,这已是当代人的共识。我们先后建立了《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教师校本教研学习制度》、《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制度》等。学校通过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上课、辅导等过程实行全程跟踪,要求其求实创新,这些制度和措施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有力地保障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在注意制度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同样注重人文管理。经常与校本课程的老师交流沟通,让人文思想与理念融入课程资源之中,使校园更具艺术与人文气息。四、提升校本课程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个学校的工作要有自己的抓手,有自己的特点、风格。我们把口琴和小手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利用我们的校本教材,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一)课堂教学活动
口琴教学得到保障。我们拥有自己的口琴教师,有一名专职音乐教师独立承担口琴校本课程,其余四位音乐教师根据教材把口琴的学习实践运用到音乐课的歌曲学习之中。如今全校学生人人一把口琴,做到人人会吹口琴,同学们更是对着小巧的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每节音乐课都兴致盎然地要求教师教他们用口琴吹奏歌曲。高年级的学生课上能够用口琴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手球的课程也是如此,一人主教校本,其余教师课堂中进行基础渗透。(二)兴趣小组活动
对于校本课程学习较突出对学生,学校组织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固定每周四3:005:00进行兴趣小组活动,给这些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以提高深造的机会。现在学校把口琴兴趣小组规模扩大到口琴乐团,并独立承担乐团的训练和演出工作。小手球队正处于筹备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小手球队会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又一道风景。(三)社会实践活动
多年来,学校重视组织师生与外界的交流与展示活动,近几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到市、区和东南亚国家进行交流,到社区进行汇演,在家长开放日中,进行口琴、小手球的展示。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四结合”,即课上与课下结合、教师与专家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展示空间。今天我们的音乐特色教育已经得以延伸,在口琴乐团之后我们又相继成立了管乐团、舞蹈队、健美操队。学生们爱上了口琴,爱上了乐器课,喜欢上小手球课,爱上了口琴艺术和小手球运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五、回顾与展望
回顾我校近几年的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我们在研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完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我校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的稳固提升,促进了学校音乐教学特色品牌的逐渐形成。如今我们拥有一支过得硬的音乐体育学科教师队伍,两个学科中,老师平均年龄26岁,其中1名为朝阳区优秀青年教师,3名学区骨干教师,2名校级骨干教师,在近两年的朝阳杯课堂教学大赛上有5名教师获奖,每个人的个人课堂教学、科研成果颇丰。201*年,我校音乐教研组被评为了朝阳区“青年文明号”,朝阳区的“优秀教研组”、“五一劳动奖状”、体育教学区级一等奖等荣誉。
作为北京市小学仅有的一所半音阶口琴器乐进课堂的优秀教学单位,北京市唯一一所以口琴为特色走向国际赛事的学校,由于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成为了上级审批的免检单位;在北京市艺术节比赛、朝阳区艺术节比赛中频频获奖,金帆艺术节专场演出两场;201*年被朝阳教委再次认定为“朝花艺术团口琴分团”称号。
“小口琴吹出大世界”、“小手球强健我体魄”是我们的发展验证,而让“艺术和体育校本化”将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正沿着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上生根开花。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课程建设研讨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课程建设研讨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课程建设研讨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93355.html
- 下一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检查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