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助农取款报道
太湖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黄岗“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揭牌仪式隆重简朴举行
秋高气爽,金色宜人。值此稻黄桔香,硕果满园,漫山红遍之际,由人民银行太湖县支行承担组织、邮储银行太湖县支行承办落实、黄岗村群力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执行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业务试点工作也顺利完成,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省市人民银行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10月21日,太湖县黄岗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揭牌仪式在服务点所在的群力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门前隆重而又简朴地举行。莅临现场指导有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支付结算处邰陆处长一行,人民银行安庆市中心支行方增平副行长一行,邮储银行安庆分行陆伟忠副行长一行,太湖县人民政府魏巍副县长,太湖县农委周华胜副主任等各级各位领导,人民银行太湖县支行、邮储银行太湖县支行、汤泉乡政府、黄岗村村委有关同志以及各位父老乡亲共计100多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场面宏大、气氛热烈、氛围浓厚。
此次揭牌仪式,遵循“程序从简、便捷适用、节约有效”的总体原则。仪式由人民银行太湖县支行行长徐伟中同志主持,在宣布揭牌仪式开始后,徐伟中同志代表人民银行太湖县支行就助农取款服务试点工作进行了简要汇报,贾建华同志代表邮政储蓄银行太湖县支行助农取款业务进行了具体介绍,李祚百同志代表黄岗“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就如何做好助农取款服务工作进行了郑重承诺。随后,在现场人员鼓掌声啪啪、乐语声连连、炮仗声阵阵之中,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邰陆处长、太湖县人民政府魏巍副县长、人民银行安庆市中心支行方增平副行长、邮储银行安庆分行陆伟忠副行长,满怀激情,共同为黄岗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揭牌。随着红色绸缎的徐徐滑落,黄岗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金色匾牌耀然墙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揭牌仪式结束后,当地村民非常兴奋,纷纷持银行卡走进服务点,通过POS机进行刷卡提现。莅临指导的各级各位领导现场巡视了POS小额取现办理流程和业务处理过程。短短的几十分钟,就有10余名农户来服务点办理小额取现业务,取现金额累计达13000元,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黄岗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揭牌,标志着作为安徽省第二家、安庆市第一家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顺利成立和开业运行,服务点正式对外办理业务,为黄岗村50个村民小组8000余村民提供小额取款服务。从今天起,黄岗村的农民朋友“足不出村”就能够很方便地办理取现、消费、查询等金融业务,便农取现服务延伸到了农户门口,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取款难”的问题。
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试点是人民银行太湖县支行年初申报,人民银行安庆中心支行批准实施的一项惠民惠农的重点工作项目,是适应偏远山区村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重大创新举措。试点地区选择汤泉乡黄岗村,就是为了填补金融服务空白,拓展金融服务范围,就是为了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为农户农民服务。选择黄岗群力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服务点,也是因为该合作社具有基本的安全设施,较好的业务素质,广泛的客户基础,农户农民也相对集中,利于在规定时间提供既定的小额取款服务。对于该项工作,人民银行太湖县支行十分重视,多次会议认真研究,任务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在实际工作中,本着“积极稳妥,有序落实”的原则,按照“做实、做深、做细”的作风,认真研究,统筹谋划,多措并举,循序渐进,积极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都能做到相互支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共同落实。至7月份,有关试点业务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落实。经过近3个月的试办、规范和巩固,目前,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小额取现业务运行正常,也经过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考察和验收。
下一步,人民银行太湖县支行将认真落实“改善和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的职责和要求,按照上级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精神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实施方案》的部署,积极总结黄岗试点经验做法,稳步有序拓展业务,努力促使助农取款服务在我县的全面铺开、安全运作、健康发展。第一步,将北中镇三村村、弥陀镇界址村、刘畈乡红河村作为对象,于今年年底前建立起助农取款服务点。第二步,将助农取款服务向周边广泛辐射,于201*年底前惠及山区其他所有村组。第三步,将助农取款服务向畈区延伸,在201*年实现县辖内174个行政村的全覆盖,为广大农村、农户和农民提供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实惠的金融服务,努力为优化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邰陆处长、太湖县人民政府魏参加助农取款揭牌仪式的主要领导
巍副县长、人民银行安庆市中心支行方增平副行长、邮储银行安庆分行陆伟忠副行长,共同为黄岗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揭牌。
人民银行安庆市中心支行方增平副行长现场指导
农民成功取款
扩展阅读:太湖县现状分析
第一章自然地理一、地理位置
太湖县属安徽省安庆市,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北纬30°09"-30°46"、东经115°45"-116°30"。地处安徽省西南部与湖北省的交界处,东西相距64千米,南北相距23千米,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
太湖县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联系方便。西距武汉市230公里,南距南昌市220公里,北距合肥市210公里。沪蓉高速公路、G105国道、合九铁路穿县而过。二、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太湖县属皖西南丘陵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长河纵贯全县,境内总长81公里。全县山地1242.41平方公里,占61.18%;丘陵490.27平方公里占24.14%;平原77.37平方公里,占3.83%;水面222.25平方公里,占10.85%。
气候条件
全县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受西北内陆气流控制,气温较低;夏季受东南海洋气流影响,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16.4℃。1月份平均气温3.7℃,7月份平均气温28.4℃。年平均日照1937.7小时,无霜期249天,年平均降雨量1368.4毫米。三、资源条件(一)矿产资源
太湖县境内分布有丰富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金属矿有铁砂、赤铁矿、铅锌矿、铜矿等。非金属矿有重晶石、石墨、硫铁矿、瓷石、蛇纹岩、榄石等。目前大多数非金属矿仅处在初步开发或准备开发阶段,开发潜力较大,采掘业和加工工业的发展前景良好。(二)农业资源
太湖县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树种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36万亩,林木总蓄积量46万立方米。太湖县主要林副产品有生漆、板栗、油茶、桐油、皮油。畜牧业跻身全省十强行列,水产品产量突破万吨大关。(三)旅游资源
太湖县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清新秀丽、独具特色。太湖县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以寺庙为主的独特人文景观。
花亭湖风景名胜区集中了太湖县大部分旅游资源。景区位于太湖县城北4公里处,集湖光、山色、温泉、古松、石岩等自然景观,融名人、古建、石墓、石刻、古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自然、人文景区,尤其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禅宗文化博大精深。
作为千年古镇缩影的西正老街,位于县城老城区,是珍贵的“古镇历史档案”,不仅具有历史文化的保护价值,也深具文化旅游的开发潜力。(四)淡水资源
花凉亭水库位于太湖县城西北约5公里处,坝址坐落在皖河支流长河上,水库控制面积1870平方公里,占长河流域73.1%。花凉亭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工程,总库容23.98亿立方米。库域雨水充沛,多年平均来水量14亿立方米左右。此外,长河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水质较好。
第二章历史沿革
太湖县历史悠久,西汉时为湖陵、邑地,属扬州卢阳郡。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设太湖左县,属晋熙郡。隋文帝开皇初年,更名为晋熙县。唐五德四年立荆阳、青城二县。武德七年并为荆阳县,翌年废荆阳,立太湖,县名沿袭至今。1958年,太湖县开始修筑花凉亭水库,老县城由于位于水库滚水坝下游,地势低洼,易受洪水袭击,于1978年搬迁至现址。
第三章人口一、全县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20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为51528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年11月1日零时的49888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401人,上升3.29%,年平均上升0.32%。
全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56649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年11月1日零时的56450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993人,增长0.35%,年平均增长0.035%。二、家庭户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41003户,家庭户人口为49351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0人,比20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4人减少0.04人。三、性别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66073人,占51.64%;女性人口为249210人,占48.36%。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88上升为106.77。四、年龄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6405人,占14.83%;15-64岁人口为387164人,占75.14%;65岁及以上人口为51714人,占10.03%。同20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3.3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1.4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0个百分点。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1696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996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66126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8787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104人上升为615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331人上升为1163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8555人上升为3224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4829人下降为36460人。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8人,同201*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355人,文盲率[5]由8.04%下降为7.33%,下降0.71个百分点。城镇发展现状分析
全县总人口控制在56.7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27.5%。太湖县紧紧抓住“小城镇建设年”的机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战略来抓,小城镇建设获得迅猛发展,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太湖县进行了科学编制规划,正确引导城镇建设,完成了县城内环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环城北路详细规划,对10个乡镇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并且加强了城镇重点开发地段和重要街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创新县城建设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县城建设各项工作,县城建设实现了由点状发展向块状发展转变。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1*年的7.2平方公里发展到11.4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0.6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36.5%。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完成晋湖路、龙山路等18条城区道路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新增城市公共绿地3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3%。县档案馆开工建设,110指挥中心大楼、工商大楼建设进展顺利,检察院技侦大楼和邮政、移动综合服务大楼主体完工。实行城管相对集中执法,加强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连续荣获二届省级文明县城称号。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五年来,以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为平台,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扎实开展农村山水田林路综合改造,大力推进农村耕地整治,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清洁能源建设,解决18.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建成户用沼气池6300口,改造农村危房7000户,建成晋熙、北中等2个示范乡镇和刘羊、幸福等20个示范村,大石乡棠林村被授予“新农村建设省级先进村”称号。加大农村电力保障力度,全面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实现小水电供区与供电辖区用电同价,建成5个电气化乡镇和54个电气化村。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圆满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被评为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坚持开发式、开放式和开拓式扶贫,圆满完成第一轮195个村整村推进工程,启动实施第二批125个村整村推进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全县贫困人口由201*年的12.1万人下降到6.4万人,被评为“全省扶贫开发先进县”。积极落实库区移民后扶政策,累计发放移民直补资金2.93亿元,新建后扶项目1156个,被评为“全省后扶项目实施先进县”,极大改善了库区和安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一)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县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由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太湖县城(≥10万人);
第二层次:徐桥、弥陀、寺前镇(25万人);第三层次:小池、北中、新仓镇(12万人);第四以次:牛镇、天华、百里镇(≤1万人)。(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一城、三镇、一轴”。1、“一城”太湖县城;
2、“三镇”东部的徐桥镇、中部的寺前镇和西部的弥陀镇三个县域重点镇;3、“一轴”以沪蓉高速公路、G105国道、合九铁路为依托,以县城为核心,包括小池镇、城西乡,形成县域城镇发展轴。(三)重点镇选择徐桥镇、寺前镇和弥陀镇。
(四)城镇经济区划分:以县城为中心的东部城镇经济区、以寺前镇为中心的中部花亭湖旅游区和以弥陀镇为中心的西部生态林区。
1、东部城镇经济区:强化县城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加快工业的发展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2、中部花亭湖旅游区:重点发展旅游业;3、西部生态林区:进行林业开发,发展商贸业。第四章综合经济
一,201*年上半年太湖县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良好(一)经济增长逆势而上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环境,在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我县经济逆势而上,延续一季度良好开局之势,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创造了近年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经过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066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皆超全省、全市水平3.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539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94816万元,增长25.7%;第三产业增加值110308万元,增长9.2%。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市七县三区中处于第2位。上半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6642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9.2%。工业增加值占地区上产总值的比重为42.6%,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71.6%,拉动地区生产总值11.3个点,居各行业之首。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贡献率上升5.2个百分点,全县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日趋明显,有力地助推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二)农业生产形势向好
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553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36457万元,增长3.2%;林业产值28868万元,增长5.6%;牧业产值65007万元,增长5.6%;渔业产值13020万元,增长2.7%。上半年全县夏收粮食作物面积3519公顷,产量7845吨,同比增长8.9%;出栏生猪317669头,同比增长5.0%,期末存栏207551头,同比增长3.2%;家禽出栏、存栏分别为801万只和245万只,分别增长2.5%和10.7%。全县主要肉类总产量39166吨,同比下降1.8%。
(三)工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
上半年,全县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3084万元,同比增长42.5%,其中:轻工业产值为354230万元,同比增长45.2%;重工业产值为258854万元,同比增长38.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77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3.3%,高出全市平均增长水平(17.0%)1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县产销率达98.1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8个百分点。
(四)投资增速放缓
上半年,全县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183个,同比下降16.1%,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66个,同比下降52.1%。包括房地产,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9226万元,同比增长21.0%,比去年同期回落12.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完成投资194450万元,同比增长41.3%;农村完成投资29071万元,同比下降23.9%;房地产投资15705万元,同比增长3.6%。从三大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18910万元,同比增长54.6%;第二产业完成116877万元,同比下降4.3%;第三产业完成103439万元,同比增长63.3%。(五)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965万元,同比增长16.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从地域分看:城镇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81.1万元,同比增长16.5%;乡村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83.9万元,同比增长16.4%。按行业来分:批发业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4.5万元,同比增长14.4%;零售业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59.0万元,同比增长16.6%;住宿业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1.0万元,同比增长11.0%;餐饮业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0.5万元,同比增长17.8%。(六)财政收入增长有所回落
上半年,全县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079万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909万元,同比增长16.7%。按省市统计口径,财政收入增幅虽分别比全省、全市高出4.2和15.9个百分点,但较上月回落了9.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也低12.4个百分点。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8806万元,同比增长48.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29.9%、43.0%、70.7%、50.3%、19.0%和63.7%。(七)金融存贷款稳步增长
到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93305万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居民储蓄518559万元,同比增长25.7%;各项贷款余额271630万元,同比增长23.9%。
(八)外贸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17万美元,同比增长82.1%,其中外贸出口391万美元,同比增长79.4%。(九)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上半年,农民期内现金收入为3065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工资性收入占1958元,同比增长18.0%;家庭经营收入占855元,同比增长20.6%。期内现金支出为2351元,同比增长20.1%,收支增幅基本同步与同期比,看经济结构变化。
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三产发展也在逐步加速,全县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业结构正在逐渐优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越来越高,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从上半年GDP结构中看,三次产业比为21.9:49.9:28.2,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同比下降了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同比上升了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同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6.5%、75.5%和18.0%,分别拉动GDP1.0、11.9和2.9个增长点。
201*年1-8月份全县经济运行概况
规模工业:全县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月完成工业总产值93807万元,累计完成814136万元,同比增长31.6%。累计产销率为98.3%,比上年同期提高0.56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821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6.9%。限额以上消费市场:全县38家限上企业和大个体累计实现零售额44752万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30.6%。
外贸: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3.6%,其中外贸出口599万美元,同比增长88.5%。
招商引资:全县实际利用市外资金360383万元,同比增长4.5%,其中境内省外资金288300万元,同比增长4.0%;境外资金475万美元,同比增长144.8%。固定资产投资: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5个,同比下降19.9%,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87个,同比下降50.6%。包括房地产,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800万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城镇完成投资268720万元,增长25.9%;农村完成投资32958万元,下降25.1%;房地产投资19122万元,增长1.2%。从三大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21687万元,增长116.6%;第二产业投资173085万元,下降4.9%;第三产业投资126028万元,增长49.6%。
财政金融:全县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995.3万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554.5万元,同比增长1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工商税收占21107.2万元,同比增长27.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113257.0万元,同比增长35.2%。到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13707万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26488万元,同比增长26.9%;各项贷款余额274643万元,同比增长21.2%
201*.1-8月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万元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增加值产销率(%)三、限额以上零售额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中:城镇农村房地产五、财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其中:工商税收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665.00六、金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其中:居民储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七、农民现金收入期内人均现金收入(元)期内人均现金支出(元)----813707526488274643-----23.726.921.2---本月--9380793155201*499.3439539215267714949215893626110171937-2157.8201*.7本月止比上年同累计--81413680058116821898.344752320800期±%--31.632.426.90.5630.621.3116.6-4.949.625.9-25.11.2-16.927.435.2216871730851260282687203295819122-29995.321107.2113257.
201*年太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一、综合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700689万元,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5125万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5222万元,比上年增长2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1*42万元,比上年增长11.8%。三次产业结构为25.0:46.4:2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320元,比上年增长2357元。
201*年全县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指标绝对数(现价)全县生产总值700689第一产业175125第二产业325222工业275379建筑业49843第三产业201*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674批发和零售业25109住宿和餐饮业21298金融业11022房地产业31787营利性服务业23545非营利性服务业83907
城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85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54.0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24%。单位GDP(按不变价计算)能耗为0.8363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01%。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下同)31285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94640万元,增长8.8%;林业产值34540万元,增长6.1%;牧业产值139156万元,下降1.2%;渔业产值38839万元,增长6.1%;农业服务业产值5681万元,增长12.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552公顷,比上年增加408公顷,增长1.1%,粮食总产量208534万吨,比上年增加6128万吨,增长3.0%,油料播种面积11506公顷,比上年增加284公顷,增长2.5%,总产19512吨,比上年增加1791吨,增长10.1%;棉花播种面积4873公顷,比上年增加313公顷,增长6.9%,总产6856吨,比上年增加126吨,增长1.9%。
全年肉类总产量73437吨,比上年增加618吨,下降0.8%。全年生猪出栏609016头,比上年增加617头,增长0.1%,年末存栏278043头,比上年减少16280头,下降5.5%;家禽出栏2050万只,比上年下降3.4%,其中鸡1971万
比上年增长%14.94.223.927.95.811.88.58.311.49.06.026.112.只,下降3.1%。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13455公顷,总产量30020吨,比上年增长6.1%。
年末,全县农业生产机械总动力19.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15%。其中:拥有农用拖拉机10080台,联合收获机123台,排灌动力机械9079台,农用水泵8039台,农用运输机械4916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8051吨,比上年增长5.44%;农村用电量771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6.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64户(不包括年度新进入的25户),比上年增加3户,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户。全年6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06657万元,同比增长69.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744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9424万元,比上年增长76.6%,利润总额21668万元,比上年增长40.5%,利税39230万元,比上年增长61.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75.6,比上年上升11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7941人,比上年增长18.4%。
全年工业用电量1097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共实现增加值4984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全县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18家,累计完成建筑总产值123151万元,比上年增长6.4%;实现利润3179万元,比上年增长1.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12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5%;房屋竣工面积达1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20个,同比下降5.6%,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240个,同比增长11.6%。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532945万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7570万元,比上年增长35.0%;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9.6%;房地产完成投资32048万元,比上年下降4.2%。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507万元,比上年下降34.5%,占总投资的5.7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6367万元,比上年增长64.5%,占总投资的61.24%;第三产业投资176071万元,比上年增长8.9%,占总投资的33.04%。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7%,商品房竣工面积1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1%,商品房销售面积1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9.5%,商品房销售额370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0.4%。
五、商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548万元,比上年增长17.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88793万元,比上年增长18.3%;乡村零售额133755万元,比上年增长17.3%。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207810万元,比上年增长17.3%;住宿餐饮收入14738万元,比上年增长23.3%。按企业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47985万元,比上年增长45.8%;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1745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3%,其中,出口6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5.2%;进口3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6.4%。
六、招商引资与旅游
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77889万元,比上年增长89.6%,其中境内省外资金5320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1%;境外资金9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6%。当年续建和新建5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61个,其中当年新开工的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7个。
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3277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国内游客29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0%。实现旅游总收入119270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6%;国内旅游收入117520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全县年末星级饭店4家。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67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5%。
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78000万人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30350万吨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14712辆,比上年增长26.1%,其中个人汽车14364辆,比上年增长53.2%。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7965万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80万元,比上年下降22.1%;电信业务总量5785万元,比上年增长4.3%。年末本地电话用户(包括移动电话)336790户,比上年增长13.0%;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用户26735户,比上年增长1.5%。
八、财政与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162万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856万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工商税收占24895万元,比上年增长33.7%。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9143万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292万元,增长28.4%;教育支出43458万元,增长7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568万元,增长12.6%;科学技术支出2190万元,增长55.8%;医疗卫生支出19623万元,增长32.1%;农林水利事务支出32555万元,增长66.0%。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70079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9.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469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7.4%;各项贷款余额24752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1.1%。
九、教育和卫生事业
全县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数13936人,比上年增加4717人,其中女生6565人,比上年增加1878人,专任教师679人,比上年增加324人。普通中学43所,比上年增加1所,在校学生数38256人,比上年减少7209人,其中在校高中生17029人,比上年增加168人,女生占7115人,比上年增加245人;初中在校学生21227人,比上年减少7377人,女生占9666人,比上年减少3742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263人,比上年增加86人,其中高中830人,比上年增加50人;初中1433人,比上年增长36人。全县小学157所,比上年减少2所,在校学生数26942人,比上年减少2094人,其中女生占12488人,比上年减少1166人,专任教师2204人,比上年减少16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106.37%,高中升学率102.92%。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4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18个。全县医疗机构实有床位942张,比上年增加92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占864张,比上年增加39张。全县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02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5人,注册护士332人。卫生防疫人员39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492171人。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行政区划面积2040平方公里,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年末户籍总户数168030户,总人口568724人,其中女性271880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67704人。
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4292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4553元,比上年增长18.2%。
到年末,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6个,拥有床位2685张。全县有32924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其中城镇居民4866人,农村居民28058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数16473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数2111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961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271015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生产仍有欠账。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生产虽然增长很快,从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预期目标来看,工业总产值仍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增速高除企业生产实绩外,还一个因素由于去年新进入的部分企业同期数没有统计到位而产生少许偏差。到一季度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只完成全年目标的19.0%,上半年也只完成全年目标的43.8%,欠帐8.69亿。由于少数行业平均工业增加值率下降较多,对我县工业增加值总量影响也比较大,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市各县(市)中比较,仍处于末位。
(二)工业快速增长势能逐渐减弱。从分月增长速度看,上半年虽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发展速度在全省、全市保持前列,但速度正在慢慢回落。2、3、4、5、6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78.1%、39.9%、40.6%、34.5%和33.3%。从工业投资看,上半年完成工业投资116877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2%,工业投资项目及完成投资额明显不足。从申报规模企业情况看,全县上半年只有1家正在申报,全县新开工和成长型且能达到规模企业标准的企业不多,规上工业缺少新的增长点。另外,各种制约工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市场需求减弱、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土地和资金等问题为确保我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带来很大的困难。(三)部分企业招工困难,熟练工人短缺。随着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廉价劳动力供给的局面已发生变化,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日趋明显。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招工难和熟练工人用工不足的问题,企业难以满负荷生产。(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由于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商业银行贷款开始紧缩并且向大中型企业倾斜和集中,全县大部分属小型工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银行授信额度低,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由于融资面窄、融资渠道不畅,工业体系和工业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目前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尽管有关部门正在进行努力,但资金紧张的问题短时间内还不会得到较大缓解。第五章居住居住用地的现状概况
县城现状居住用地288.6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5.40%,人均居住用地52.49平方米/人。新城住宅区的规划设计起点较低,住宅样式单一、缺乏特色,居住小区开敞空间和绿化用地不足,未能体现太湖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风貌。居住用地分布较为零散,布局较为混乱,居住与行政、居住与工业混杂现象较多。老城区住宅区的居住环境质量低,配套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政府狠抓节能减排,扎实开展村庄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建成了城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了130万吨的垃圾填埋场,下大力气整治关停污染企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超额完成。加大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森林覆盖率达到52%。
第六章公建建设用地现状
“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快县城“东展、西连、南拓、北扩”,不断推进新城、古镇、园区、景区四大主体功能功建设,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由201*年的7.2平方公里发展到201*年的11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0万人。9个建制镇建成区总面积达12.3平方公里,较5年前增长12%。全县城镇人口由201*年的6.52万人增长到201*年的10.06万人,城镇化水平由27.4%增加到35.1%。一、城乡规划日趋完善,执法管理更加规范。
以县城总体规划为指导,先后完成了县城近期建设规划、县城中心区控规、县城东北片区控规、县城东南片区控规、晋熙古镇保护规划、县城排水规划和县城雕塑专项规划;编制了花亭湖风景名胜区总规;全面完成了新一轮乡镇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成200个村庄规划;测绘了全县1:10000地形图和所有乡镇集镇规划区1:201*地形图。通过科学规划,基本保证了各项建设在规划指导下实施。健全了规划管理制度体系;加大了规划执法管理力度,开展了大拆违行动。通过加强对各类建设规划审批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县城违章建筑逐年减少,零星分散建设基本得到控制。
二、县城建设稳步发展,城市环境明显变化。
五年来,在财政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加快实施经营城市步伐,高强度推进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道路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建设了皖西南大道(老105国道状元路)、高坦路(皖西南大道晋湖路)、晋湖路(人民东路建设路)、建设路(皖西南大道晋湖路)、法华路(人民路晋湖路)、长河路(法华路清风路)、105国道改线(岔花路晋陈公路)等一批县城主干道。县城共建成砼道路面积约32万m2。晋湖路、高坦南路、天华路、龙山路等县城“断头路”得到贯通,完善了县城道路网络。开发区共平整场地4000余亩,近4平方公里的道路网已经建成。完成了晋熙街、北正街等道路改造工程以及排水设施建设,晋熙古镇得到维护。修建了旅游快速通道和长河二桥,加强了与景区和古镇的交通联系。
公用事业快速发展。县城二水厂运营良好,年供水能力达500万吨,供水安全得到保障;自来水普及率达90%,排水管网覆盖率达85%,建成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并正式投入运营;新建公厕3座,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加快实施;管道燃气安装管网30公里,发展用户1300户,入户安装200余户。
市容环境逐年改观。通过实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建设了府前公园、人民广场、建设路步行街等公园绿地和晋湖路、人民路、旅游快速通道等道路景观绿带,新增城市公共绿地3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3%,人均公共绿地达13.1平方米;理顺了县城路灯管理体制,安装路灯1550盏;加大了环卫投入,强化城市管理,整治市容环境,被评为首届全省文明县城。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十一五”期间,处于县城的职业高中新校区投入使用,太湖二中晋升为省级示范中学,太湖中学、朴初中学得到扩建,电影院改建工程主体竣工,县医院、中医院增加了住院床位,开发建设了龙山步行街、古镇街等商业项目,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繁荣,增强了县城综合配套能力和聚集功能。五千年文博园和星级酒店等项目的建设,开始形成旅游县城特色。
三、小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村庄建设成效显著。
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集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全县小城镇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徐桥镇被列为扩权强镇试点镇,寺前镇发展成为旅游特色镇,弥陀、小池、北中、牛镇等镇各具特色,已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镇。通过争取项目投入和开发带动等方式,全县各集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完成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亿元,修建道路90公里,排水设施300公里,安装路灯1500展,新增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农村清洁工程开始实施,徐桥镇建设了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寺前镇建设了污水净化设施和垃圾焚烧炉,小池、城西等乡镇垃圾集中到县处理。
“十一五”期间,我县坚持把村庄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推进。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康居新村和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项目实施为依托,大力推进新村庄建设和村庄整治改造步伐,棠林、五星、界岭、三村、桥东等一大批布局合理、环境较美、功能较全,具有时代特色的村庄不断涌现。在村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县所有村庄均已通电,2265个村庄通有线电视,占全县村庄总数的47.5%,4324个村庄开通程控电话,占全县村庄总数的90.8%,有简易排水设施的村庄670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14%,完成改厕农户10586户,现有沼气池2.1万口,沼气使用农户达2万户,太阳能使用农户5622户,分别占全县村庄总数的8.3%、16.8%、4.4%。
四、建筑建材业发展加快,工程质量安全稳步提升。
随着我县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现有建筑施工企业19家,其中4家企业在“十一五”期间晋升为二级资质,建筑设计企业2家,监理企业1家,建筑业从业人员达8000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6亿元。通过全面强化建筑市场准入,完善建立招投标监管机制,建筑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淘汰使用预制空心板等落后工艺,全面使用框架结构。积极推广建筑节能和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发展新型墙材生产企业7家,发展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2家,县城规划区基本实现“禁实”目标,新墙材使用率率达70%。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得到扼制。“创优”工作取得新进展,五年间,创“省优”项目1个、“市优”项目9个、“县优”项目31个。
五、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住房保障不断深化。
5年来,共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60.5万平方米,是“十五”期间的两倍,成片开发了天龙景园、阳光花园等24个住宅小区。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五年来,共归集住房公积金20671万元,余额达24463万元,为10014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34120万元,发放职工住房补贴307万元。积极落实住房保障,竣工廉租房项目5个,面积2.72,发放廉租住房补贴350万元,为1471户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33,比“十五”末增加4。同时,房屋登记、评估、租赁、测绘、白蚁防治等工作长足发展,物业管理逐步规范。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县城建设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同时拉动了建筑、建材、运输、服务、社会事业等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进步,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成为我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解决4000户农村贫困家庭住房困难。
(一)用地规模
县城现状总建设用地635.84公顷,人口5.5万人,人均用地115.61平方米/人,达国标Ⅳ级标准。
(二)用地结构
现状建设用地构成主要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道路广场四大类。其中,居住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45%,工业用地占11%,公共设施用地占20%,道路广场用地占13%(表9-1)。
(三)存在问题1.用地结构不平衡
居住用地比重较高,占总建设用地45%,人均用地面积达56.10平方米/人,高于国家规范上限32%。工业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11.21%,所占比重偏小,低于国家规范下限15%。绿地严重匮乏,绿地仅占总建设用地的2.71%,远低于国家规范的8%,老城区绿地面积几乎等于零。2.空间分布不尽合理
城市建设用地比较分散,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的不经济。城市各类建设用地混杂,各项功能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运行效率。
3.土地开发水平较低
城市土地开发水平较低,城市的功能配套、环境面貌和运行效益均处在较低水平。城市建设处于低投入、低产出状况,影响城市建设的水准。
4.服务设施体系不够健全
在商贸服务方面,新城的区域商贸中心尚未形成,主要商贸活动仍局限于古镇的狭小的空间内。在公共设施配套方面,文化体育设施较少,服务设施水平有待大幅度提高。
第七章道路交通
一、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现状与评价
太湖县城现已形成了由沪蓉高速公路、G105国道、S211省道、合九铁路构成的对外交通框架。
(一)铁路
合(肥)九(江)铁路经过太湖县城,它北起合肥铁路枢纽,贯穿皖西南地区,至湖北与京九铁路接轨,为联系华东、中南地区的路网性I级干线。
合九铁路由太湖县城北部经过,过境段长27.5公里,在县城设有客货站场一处。目前,太湖站开行有旅客列车九对,铁路运输承担了太湖县5.6%的货运量和23%的客运量。该铁路建成以后,对太湖县长途运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公路
县城范围内的过境道路主要有沪蓉高速公路、G105国道和S211省道。1.沪蓉高速公路
沪蓉高速公路西起成都,东至上海,是国家规划的连接东西部的快速通道。沪蓉高速公路由县城东南部经过,路面宽26米,在县城东南部设单喇叭型互通口与城市主干路相连,是太湖进出的重要道路。沪蓉高速公路联系太湖县和合肥、九江等省内外其它重要城市,是太湖与县外沟通的一条重要通道。
2.G105国道
G105国道由北部、西部经过新城,过长河大桥,从北部西部经过老城。建设技术等级为二级,路面宽9米,联系县城与潜山、宿松等邻县,是县城重要的过境道路。
3.S211省道
S211省道由老城西北部接入,经过长河大桥,进入新城区。建设技术等级三/四级,路面宽6米,是联系县城与望江县及湖北省蕲春县的主要道路。
(三)客货运站
太湖县公路客运站现有新城客运站、老城客运站、太湖县社会客运站。
名称位置级别站房建筑面积(m2)新城汽车站老城汽车站社会客运站太湖火车站前古镇西北部古镇西南部二级三级三级242548045054501260110038002600280080608576-80车场建筑面积(m2)客/货流量/日日班次数车辆数(四)水路
花亭湖内有多条航线,通往山库区12个乡(镇),另有泊湖华阳河流域航道,航道总里程为158公里。水路分担了太湖县4.1%的货运量和5.2%的客运量。
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现状与评价(一)片区间交通联系现状
现状条件下,晋熙古镇与新城区主要通过G105国道相互连接,内部交通和城市过境交通相互混杂。
新城区与龙山景区通过一条低等级公路互相连接,路面狭窄,路况差。(二)片区内道路网建设现状表11-1现状道路一览表(201*)
道路名称人民路人民路人民东路人民东路法华路建设路G105国道-县医院县医院-天华路天华路-环城东路环城东路-观音桥火车站-县医院县政府-晋熙路起迄点长度(m)1100140065080013301250红线控制宽度(m)15-253540603535路面类型柏油路砼砼砼柏油、砼柏油道路等级主干路主干路主干路主干路主干路次干路龙山路环城北路长河路法华路高界路高界路城北路北正街晋熙路爱民路新华路老街法华路-高坦路法华路-G105国道人民路-长河路汪洋桥-龙山宫宾馆龙山桥-长河大桥长河大桥-西门桥粉丝厂-晋熙路北正街-G105国道北正街-天华路爱民路-老街750700230050018002201*4001400900150400354025-3025-303525-3030-3511-1811-18119-11砼砼柏油柏油砼砼砼柏油柏油柏油柏油柏油次干路主干路次干路主干路过境公路过境公路过境公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太湖县道路建设基本遵照95年县城总体规划指导,建成道路总长度20.03公里。城市道路按功能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道路网密度3.15公里/平方公里。目前道路总面积61.47公顷,人均道路面积11.18平方米/人。
目前,新城道路形成了“四横三纵”的方格网状道路结构。其中,“四横”为环城北路东段、龙山路、人民路、晋湖路东段;“三纵”为法华路、建设路、高坦路。现状存在较多断头路,道路之间有待进一步连通。城市道路体系不够清晰,等级分工不甚明确,有待进一步调整。
(三)公共交通建设现状
太湖县现状公共交通只存在于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车次每天早六点到晚六点每十分钟发车一次,满足居民两城区之间往来交通需要。随着城市人流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道路附属设施建设现状
太湖县城现有停车场7处,加油站4处,广场1处,道路附属设施数量不足。随着太湖城市道路网的扩展,公交水平进一步上升,现有的设施将很难满足城市交通流的需求。
第八章市政设施一、给水工程(一)现状概况1.给水水源目前,太湖县自来水厂水源为长河浅层地下水,主要取水点位于二坝下游约400米处,其水源水质基本良好。
2.给水厂
太湖县城自来水厂建于1978年,位于太湖新城区西部、原G105国道东侧。它以二坝下游约400米长河东岸的浅层地下水为水源,拥有3眼大口井,供水规模为15000m3/d,用户主要位于新城区,其中生产与生活用水各占50%。供水时变化系数为1.51.8。老城区内主要使用井水。
3.供水管网
太湖县已建供水管网23公里,主要集中在新城中心区,管径DN150-DN500mm(详见下表)。新城中心已形成环状管网,现状供水管网基本能满足新城中心区供配水需求。随着城市的继续快速发展,以及城东大片工业区的建设,新城区管网尚需完善,供水安全可靠性有待提高。
太湖县现状供水管道一览表
编号12345678总计沿线道路名称高界路环城北路龙山路人民路晋湖路法华路建设路高坦北路—管径(mm)DN200DN300DN200DN150-DN500DN200DN200DN150-DN300DN150—管长(m)89201*00820436028402550848924229624.现状存在问题
(1)地下水源水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2)水厂占地面积狭小,已无发展空间。(3)现有水厂出水管径偏小,供水能耗大。(4)管网布置不合理,供水压力不均。(5)净水工艺较为简陋。二、排水工程
(一)污水、雨水工程现状1.排水体制及分区
现状排水体制为合流制。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河和罗河。管渠形式有明沟、暗沟、暗管。县城现有排水管大部分为沿道路两侧盖板明渠,埋深较浅。
主要排水系统为两部分:(1)法华路工业区及新城西片的雨水、污水通过马湖坂排入长河,老城区雨水、污水也通过渠道排入长河。(2)新城东侧污水排入罗河。
2.污水管网
太湖县排水工程起步较晚,老城区仅在部分街道敷设简易排水沟壑,总长约1.2公里。在新城建成以后,排水工程才得到逐步提高。在一些主干道建设排水沟壑,总长约7公里。
3.现状存在问题
(1)现有排水设施不完善,雨季排水不畅,漫溢成灾。
(2)马湖坂与朱坂排水干渠为自然水渠,长期淤塞,可通过流量小。而新城建设打乱了原有的排水体系,同时增加了工业和生活污水,以致排水干渠已不能满足排水需要。
(3)马湖坂干渠排水口标高38.8米,低于长河20年一遇洪水标高41.4米,洪水期排水受阻,易造成内涝。
(4)县城无污水处理厂和雨水泵站。
(5)新城地形复杂,部分区域污水无组织排入低洼地。(6)老城区排水渠道少,淤塞严重。
表13-3201*年排水管道调查表(排水体制合流制
编号1路段名称人民路2人民东路3长河路4法华天华路天华路晋湖路龙山法华路观音路G105国道G105箱涵0.5*0.7935南北双排箱涵0.5*0.72278南北双排箱涵0.5*0.71527东西双排起点讫点管渠形式涵管φ300-600管径长度(m)1340东西走向排列方式双排管道位置非机动车道内人行道内人行道内人行道199719881999敷设时间20路5法华路6建设路7高坦路8龙山路路龙山路晋湖路人民路高坦路国道晋湖路普贤路龙山路法华路涵管φ800735东西双排涵管φ600400南北双排箱涵0.5*0.71228南北双排箱涵0.5*0.7927南北双排内人行道内人行道内机动车道内非机动车道内201*201*19851986三、电力工程规划(一)现状与问题1.现状
太湖县城以110KV东河变电站与35KV城关变电站为电源,东河变电站既向县城供电,也向周边城镇供电。县城配电线6回,主干线路共计52.6公里。配电变165台,配电变总容量为21030KVA。
县城供电量201*年2376万Kwh,比201*年降低6.18%;201*年2798万Kwh,比201*年增长17.8%,增长速度较快。201*年县城最大供电负荷12595KW,最大用电负荷11336KW,201*年县城人均用电量458KW。
2.存在问题
(1)变电站数量、规模和容量不能满足用户增长的需要。(2)电力网络中没有形成双电源、双主变的稳定供电系统。
(3)配电网络线径较小,线路老化,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供电可靠性偏低。(4)电力调度自动化通讯网络尚未形成。(二)负荷预测
本次规划根据建设用地的不同性质,采用负荷密度法进行预测,综合得出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供电负荷(表13-4)。近期县城用电负荷为125MW,远期为256MW。
太湖县城用电负荷预测
用地分类占地面积(ha)近期用电标准(KW/ha)用电负荷(MW)占地面积(ha)远期用电标准(KW/ha)用电负荷(MW)居住用地公共设施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设施同时系数合计188.70211.45133.6310.675.9979.0217.72350300220602301602800.7124.9566.0563.4429.400.641.3812.644.96424.02241.29263.4565.0323.85253.7132.14450350220602601602900.65255.61MW190.8184.4557.963.906.2040.599.32电信工程现状
太湖县已经实现村村通电话,全县固定电话容量达5.1万门,其中县城电话普及率为24部/百人,农村电话普及率为6部/百人。宁-汉-渝通信光缆过境段铺设竣工,电信机构分设完成,联通业务开展迅速。
电信规划
(1)电信用户规模预测
根据太湖县经济发展水平,县城电话机普及率近期(201*年)按35部/百人,远期(2020年)按60部/百人计。电话装机数近期为2.28万部,远期为9万部。
(2)电信局所规划
根据用户规模预测、城市总体布局和电信局所现状,太湖县城规划5个电信局,分别位于新城区中心、新城区东北部、西南部、西北部和晋熙古镇。
按照80%的装机率预测程控交换机容量,近期和远期程控交换机容量分别达到2.85万门和11.3万门。
(3)电信网络规划
电信光缆规划:县城电信局所之间采用电信光缆,并建设县城环状主干电信光缆,实现双向通讯,提高通讯稳定性。逐步实现光缆到小区、光缆到大楼和光缆到用户,满足多媒体传输、数据传输、政府办公和商业服务等需要。
电信电缆规划:各电信局所到用户话机之间采用树枝状电信电缆,在小区周边绿化带设置交接箱,按80%的芯线使用率布置电信电缆。
电信管道规划:县城所有通信线路都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改善市区景观。根据通信线路的数量确定通信管道的孔数。一般情况下,将通信管道布置在路西、路北。
移动通信工程
目前,全县移动通信规模为3600部。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县域的移动通信基站,基站之间采用光缆连接,通信质量良好,基本没有盲区。
用户预测
移动通信普及率近期为8部/百人,远期25部/百人,预计县城移动通信用户近期为0.52万部,远期为3.75万部。
移动通信工程规划
随着县城扩大,增加移动通信基站数量,增加移动通信基站之间的通信光缆,提高移动通信质量,满足用户需要
邮政工程
邮电机构分设完成,目前,全县有9个代办所,16个农村支局所。其中县城拥有2座邮政局所,位于新城区中心和晋熙古镇
邮政工程规划
邮政局所:规划县城共设邮政局所五个。
邮政业务规划:在经营传统业务“函、包、汇、发、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邮政业所具有信息传递、实物传递和资金流通三流合一的功能。借助县城铁路交通优势,积极发展现代邮政储蓄、邮政汇兑、特快专递、大宗包裹邮件、邮政广告、邮政购物和集邮等业务,提高邮政经济效益。
广播电视工程
截止201*年底,太湖县经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台1座,差转台9座,有线电视网站217个,光电缆主干线路总长1500多公里。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近3万户,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电视机拥有量达到10万多台。县城近20公里的主干线路改造任务和光缆信号开通工程完成,横贯太湖县东西的广播电视专用传输网顺利敷架成功,“村村通工程”已基本实现。
广播电视工程规划(1)有线电视用户预测
按照入户率为100%,预计太湖县城用户近期为1.95万户,远期为4.5万户。(2)有线电视网络规划
积极采用电视光缆接收有线电视节目,提高接收效果和满足未来多功能服务需要。
主要采用同轴电视电缆向用户传输电视节目,积极发展电视光缆传输网络,减少用户端信号阻尼,提高用户的收视效果。逐步建设电视数字传输网络,满足数字电视发展需要和适应多媒体通信等需要。
五、燃气工程(一)现状与问题1.现状
太湖县的燃气目前主要是液化气,气源主要来自安庆石化,气质较好,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气源供应稳定。
供应县城的储配站主要有两家,即县能源公司储配站和县燃料公司储配站。这两家公司除了担负县城用户供气外,还担负着部分乡镇的用气供应。县城新区现有一座瓶装液化气供应站。
太湖县县城液化气储配站现状规模及分布一览表
储配站1.县能源公司储配站2.县燃料公司储配站地点新城人民东路老城城北路新城长河路占地0.53公顷0.80公顷0.27公顷储罐容量30m*150m*150m*230m*150m*1333332.存在问题
(1)液化气的供应方式相对落后,县城仍以单瓶供应为主,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新城,应大力推广管道供应。
(2)燃气气源存在不确定性,未来的太湖县既可能继续用液化石油气为气源,也可能以天然气为气源。
第九章环保环卫(一)现状与问题
太湖县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工作由太湖县县城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目前按照作业市场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法制化的要求,将整个新城区的环卫工作划分为清扫保洁和清运两大部分,清扫、保洁按易于操作和管理的原则,划分为7个标段,每个标段向社会公开招标,清扫、保洁合同一年一定,清运合同五年一定。同时加大管理力度,明确每标段的管理责任人员,实行下级对上级负责,上级监督下级的分级管理的措施进行环卫管理。
太湖县城现有环卫管理人员13人,环卫工人140人,其中清扫工130人,清运工10人,清运车辆3辆,垃圾中转站8个,其中老城区2个,新城区6个,日产生活垃圾128t/d,垃圾成份中,动植物厨余含量大,占44.35%;其它有机物含量不高,只占7.65%;无机物占48%,以煤渣灰土为主。垃圾平均含水率为35-45%。垃圾收集仍为混合收集,这种方式致使垃圾成份复杂,性质不均匀且随季节波动较大。
垃圾处理是将垃圾集中运送至距县城区约4公里处的观音村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简易填埋,填埋前进行消毒灭蝇处理,污水未按标准处理。此简易填埋场自201*年投入使用,已使用8年。在垃圾堆体下游修建了一座浆砌块石垃圾坝,为避雨洪水浸入垃圾体,环卫所最近修建一条排洪沟渠将上游洪水引入下游自然沟渠中,利用自然水塘扩建成渗沥液调节池用以处理垃圾渗沥液。
根据太湖县垃圾处理现状以及环境卫生规划,为解决垃圾堆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置,解决垃圾的最终出路,我县已启动新的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
一、环境卫生设施现状与问题(一)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现状
规划区内现有3座小型垃圾中转站和3座垃圾填埋场,其中只有1座填埋场能有效运行。
表14-1太湖县垃圾转运站现状一览表
名称长河路垃圾转运站高坦路垃圾转运站法华路垃圾转运站位置长河路高坦路法华路占地面积(M)7070702规模(吨/日)8248表14-2太湖县垃圾处理场现状一览表
序号123201*19961998高速公路南高速公路南40.50.4建成时间位置占地(ha)处理方式(万吨)100154年处理量(万吨)1.40.4新堆场老堆场(已停用)备注(二)公共厕所现状
太湖县规划区内现有公共厕所5座,污水通过化粪池排入下水道。表14-3公厕现状调查表
名称建设路公厕人民路公厕法华路公厕花亭湖公厕火车站公厕位置建设路中段人民路菜市场法华路花亭湖农贸市场火车站类型水冲式水冲式水冲式水冲式水冲式(三)环卫工程存在问题
(1)太湖县没有垃圾分类和卫生填埋,公共厕所卫生条件差。(2)垃圾转运站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布局不合理。
(3)垃圾收集系统不完善,存在乱填、乱堆的现象,造成城市景观的破坏。(4)公共厕所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
(5)医疗卫生垃圾没有专门实现焚烧处理,容易造成细菌歧生、蔓延一、环境质量现状(一)大气环境质量
太湖县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良好,县域接近国家一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县城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影响大气质量的污染源,一是水土流失区飞扬的灰尘,二是工业企业的废气,三是农业使用的农药、化肥、挥发物,四是邻县大气污染物。太湖县城主要大气污染源情况参见表15-1。
表15-1201*年工业废气现状调查表
企业名称废气排放3燃烧废气万元产值废气量3工业锅污染物(吨)炉(台/蒸吨)1/6.51/11/1工业炉窖(台)量(万标m)(万标m/万元)二氧化硫烟尘嘉鑫纸业德月丝厂城东窖厂方竹公司瓷厂150063280131.251.46.220.33.52170.723.20.15285.280.371.680.0815.121335太平砖瓦厂佳美色素厂富太纸业水泥公司志信公司德胜公司扬子公司兴源建材厂大石乡轮窖厂江塘轮窖厂县轻工建材厂49021140264021525724202104202104.90.211.173.30.071.590.365.255.2564.675.60.241.60.2460.644.82.90.130.480.123.150.192.521.262.521.261/0.51/41/21/21111112.44.82.4(二)水环境质量
除县造纸厂排污口下游2公里的长河部分河段和新仓驼龙山矿区为地面水为(GBZB1-1999)Ⅳ-Ⅴ类标准外,全县其它地面水域基本未受污染,水环境质量为Ⅱ-Ⅲ类标准。县主要水域,花亭湖水库、泊湖、方州水库及Ⅰ、Ⅱ型水库水质均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太湖县城主要水体污染源参见表15-2。
表15-2201*年工业废水调查表
企业名称产品类型工业废水量(万吨/年)嘉鑫纸业富太纸业扬子公司方竹公司瓷厂佳美色素厂志信公司德胜公司德月丝厂成型纸棕叶、板栗等粉丝日用陶瓷辣椒油、辣红素榨油机等白厂丝白厂丝575.71.080.451.31.10.253.50.57万元产值废水量(吨/万元)475047554104.65131107.81106.06126.67化学耗氧量85.58.551.140.0721.81.650.375.250.86长河流入水体名(三)固体废弃物污染状况
县城废渣年产生量为0.7万吨,工业锅窖炉38座,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需要处理的建筑垃圾数量逐渐增加。太湖县城主要固体废弃物来源参见表15-3。
(四)声环境质量
县城声环境基本良好,现状噪声功能区主要划分为4个。(1)居民文教区:新城环城西路以东,长河路东和晋湖路以北。(2)二类混合区、商业中心区:老城区,花凉亭旅游接待区,龙山路以南、环城西路以西,长河路以北。(3)工业集中区:长河路、晋湖路以南、长河路北侧环城西路以西、马湖畈排污渠以南的部分。(4)交通干线道路两侧:G105国道,新城人民路。太湖县城交通干线声环境质量现状参见表15-4。
第十章综合防灾一、防洪规划(一)现状
太湖县具有雨量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气候特征,最高降雨量为248.0mm/日。新城地形复杂,汇水面积较大,排水线路长,仅有一道长3.18公里的防洪堤,防洪标准仅达到10年一遇。老城区地势低,洪涝灾害历来较为严重。花凉亭水库现有防洪堤年久失修,急需加固加高。
二、防震减灾规划(一)地震灾害情况
据记载,县城曾十多次受本地及外地区地震影响,但震害不大,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所示,太湖县城属六度抗震设防区。
三、消防设施规划(一)现状和问题
太湖县城目前有一座消防站,位于新城区,各城镇尚未建设专职消防机构。通过分析,太湖县城消防安全现状及存在以下问题。
1.古镇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
古镇建筑密集,耐火等级低,道路狭窄。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就会形成大面积火灾且人员疏散困难。
2.消防供水不足
县城目前仅有25只消火栓,供水管网结构简单,供水能力不足。3.城市消防布局存在诸多问题
(1)危险品工厂:现状部分工厂由于建成时间早和经济条件制约,存在消防安全设施不足,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车间或库房与厂区内其他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距离不符合消防规划规定。
(2)危险品仓库:仓库分布散乱,部分危险品仓库靠近人流集中的场所,存在火灾隐患;部分仓库地势较高,自来水水压不足;部分仓库消防设施简陋。
(3)危险品供应站点:大多位于新区,与周围建筑的防火间距大多满足要求,但部分没有回车通道,专职消防人员配备不足,未配备特种消防车。而且大部分散布在城镇居民区、闹市区,一旦发生火灾,影响较大。
4.城市消防站及其装备未达到规范要求
(1)太湖县城目前只有一个三级消防站,消防站责任区的面积远远超过4-7平方公里的标准。
(2)消防站的占地面积小,缺乏训练场地。
(3)现有消防装备落后,消防车辆不足,缺乏特种消防车装备。(4)警力配备不足,人员偏少。
(5)缺乏功能齐备的指挥中心,消防通信落后。
(6)缺乏一个扑救突发性的大火而必需的后勤保障中心。5.消防监督管理、消防教育和消防宣传有待加强
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法制观念比较淡薄,消防知识不够普及。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一)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是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且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太湖现状基本没有出现过较大规模地地质灾害,但是,太湖属于丘陵地区,而丘陵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脆弱,具备发生地质灾害的条件。另外,随着太湖城市的进一步加速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交通、水利、城市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加剧,工程建设引发的滑坡、崩塌、地面不均匀沉陷等地质灾害问题将有可能会出现。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太湖县助农取款报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太湖县助农取款报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太湖县助农取款报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95927.html
- 下一篇:助学岗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