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长乐镇三农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29 11:52:49 网站:公文素材库

长乐镇三农工作调研报告

长乐镇“三农”工作调研报告

王相辉

平度市长乐镇位于青岛平度市西北部25公里处,总面积67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人口3.1万。该镇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战略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理念总揽全局,抢抓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青岛加快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等重大历史性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打造特色产业新增长点、税源经济新支撑点、品牌培育新制高点、民生工程新突破点,和谐稳定新着力点,民生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不断提升。我们深入农村,主要对上中下游3个梯队的3个代表性村庄河王、河刘、祝哥庄进行了入户调查,共发放问卷1900份,收回1780份,收回率占94%,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现阐述如下。

一、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1、加快农业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希望各级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动农村结构调整既要有量的扩张,更要抓质的提高。(2)希望加快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3)希望着力推进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4)希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促进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2、突出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据调查发现,95%的农民都迫切希望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做好引导,在产业建设中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辐射的带动作用,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3、改善镇村环境。农民群众希望村级组织应从关心热点问题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农村“三大堆”和垃圾围村问题。

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要求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5、各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希望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6、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应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7、创建文明村,塑造新风貌。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村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8、加强基层带头人和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实施者。通过走访发现,农户希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长乐镇的基本做法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密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坚持“落实、创新、突破”工作基调,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具体工作中注重生财、保障生存、改善生活、强化生机,“生”字当头,保障民生的各项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四生”机制构筑保障民生“幸福工程”。(一)注重生财,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1、抓好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建设。强化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企业招商、特色招商等新理念,发挥村级招商的长处,加强了对村级招商的指导和服务,指导村级招商扬长避短,增强针对性,力避盲目性,经常给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发放“明白纸”,讲解产业政策。加强了与“长乐籍”在外知名人士的联系,充分利用长乐的人脉,通过感情交流、乡土文化,吸引长乐在外人员回乡创业。利用村级闲置厂房、设施、“四荒”资源、名优产品等,采用租赁、转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项目。利用长乐地处环渤海和环青岛经济圈黄金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利用互联网、招商报刊、灯墙广告等现代化传媒手段宣传推介长乐,打造区域性和谐招商品牌。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建成过亿元的大项目已有3个,分别是雅坤陶瓷、润隆石材和嘉盈建材。

2、鼓励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以奖代补、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投资,扩大小城镇规模,为民营业户提供贷款、担保、子女入学等配套服务,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经商。目前,镇商业街已经拥有各类民营业户200家,从业人员600人。今年以来,新增民营业户23家,其中预计年销售收入过100万元的12家,同比增长26%。

3、大力发展高端特色农业。建立三农服务网络,在15个中心村建立“三农绿色服务站”,健全完善冬枣协会、畜禽养殖协会,加强与莱阳农学院等“农”字号高等院校的联系,进一步延长冬枣的储藏期,打造“长乐冬枣常吃长乐”的新品牌。目前已建成冬枣种植园3000亩,去年枣农户均增加收入1.8万元。新发展畜禽养殖大户160家,户均增收8500元。(二)保障生存,让老百姓共享新农村发展成果

1、强化小城镇建设。按照群众急需、实效实惠、科学可行的原则,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按照“以北淄阳河为轴线,三点布局,向中心集中”的空间发展格局,逐年安排一批小城镇建设项目。抓住主汛期到来之前的有利时机,本年度重点实施的北淄阳河中学桥东浆砌绿化、北淄阳河东升桥拦水坝等7项工程正在推进。优先实施关系民生的项目,主要做好“路、桥、水、河”四篇文章,近年来主要实施了八大工程,即投资160万元,实施了北淄阳河镇驻地河段的游园工程;投资100万元,实施了新世纪公园工程;投资80万元,实施了长青路、长顺路亮化工程;争取资金投资350万元实施了泽灰路长乐段硬化工程;投资60万元,实施了镇驻地市场路硬化工程;投资60万元,实施了卢家大桥、东高家大桥建设整修工程。

2、强化新农村建设。按照“村村有改观、户户有改变、人人有改善”的要求,围绕街道硬化、街道整修、村庄亮化和绿化等方面,已经完成建设项目58项,其中街道硬化6项、街道整修23项、村庄亮化3项、村庄绿化5项、秸秆汽化1项、村委办公室改造5项、纯净水项目4项、老年人门球场项目5项、残疾人住房改造建设项目6项。目前12个农业设施项目已经基本完工。分别是东水西调一期,陈家庄漫水桥,前吴家拦河坝,东辛旺漫水桥整修,河王桥至三城路桥河道整理,唐家、东辛旺、卢家、王家村、南韩、前吴、东高家村的农灌设施改造;2个村集中饮用纯净水项目完成。分别是王西、苗家村;3个村街道整修硬化项目完成。分别是东升、胡家庄、棣家疃。

3、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慈善捐助、困难户帮扶等各项扶持弱势群体的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在农村施行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发动、组织带动、制度联动、服务促动,全镇参合户数达8227户,参合人数达到25866人,参合率达100%。徐王村的徐秋芳老人做心脏搭桥手术花去5万多元,镇新型医疗合作社和慈善机构为他送去报销款和各项捐助2.1万元,老人热泪盈眶地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三)改善生活,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农村1、强化信访安全。开展“五五”普法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民事纠纷,充分发挥“四位一体”调处中心的作用,及时化解矛盾,保证信访安全。整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量,建立镇村信访互动网络,落实信访责任制,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坚持定期排查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主要领导接访日制度和分口负责化解纠纷的有效做法,尽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我们实现了无新生方案因素的目标,老信访息访率近四成

2、强化危险群体和场所安全。加强对危险群体的管理,保证人员安全。抓好以企业安全生产、接送学生车辆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从严整治、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镇政府与村庄、企业、工作队、部门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对因工作失职导致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强对危险场所的监管,保证场所安全。集中抓好学校、工业园、网吧、餐饮娱乐等重点治安场所的整治,保持高压态势,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对矿区炸药、村庄鞭炮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的管理。炸药和危险化学品存放使用要定专人、定专库、定规程,取缔鞭炮黑作坊。(四)强化生机,积极探索村级规范化管理的新机制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立足建设精干高效的村级组织和农村干部队伍,选准配强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两委”班子,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证。抽调22名骨干机关干部,组建工作队,实行领导帮包责任制,集中对后进村进行重点治理整顿,收到良好效果,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有23个村党支部被评为市镇先进党支部,3个后进村得到有效治理、积极转化。卢家、中辛旺2个村一跃成为先进村庄。2、努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通过“双推双选”,民主竞聘等有效的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促进农村民主化进程。今年以来,全镇共选拔了11名年富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经济能人充实到了村级支部班子中来,其中2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为村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强化了从经济型人才中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农村后备干部的力度,今年以来已经共从农村和各行各业选拔各类经济型人才56名,充实到入党积极分子和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脱产培训、挂职锻炼、向企业输入等形式,培养各类人才500余人次。

3、抓好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级事务决策听证制度、村级财务审接制度、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干部工作责任与结果公示制度等有关制度的落实,并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走出一条民主化、科学化管理的健康路子。今年以来村级集体组织非生产性开支同比下降26%,招待费为零。反映村干部政务问题和村级集体问题的信访为零。三、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村广播、标语横幅等手段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要加大对各办事处的工作指导和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居)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3、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要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加快村级商贸开发,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4、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势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5、抓好新村镇规划建设。要搞好城市主干路两侧、高速路两侧和项目规划区周围村、重点村、历史文化名村的规划编制,发展强村、中心村,推进村居楼房化。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乡村道路的改造和管护,继续实施户户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工程。

6、建立农民新保障。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站、农村敬老院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7、培养造就新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和劳务中介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

8、弘扬农村新风尚。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者系山东平度市长乐镇党政办王相辉

扩展阅读:湖南省桂东县三洞乡三农工作的调研报告

湖南省桂东县三洞乡“三农”工作的调研报告

郭金明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走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出现了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局面,取得了可喜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中国城市发展速度空前。然而,有13亿人口的农村这一块却发展十分缓慢。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201*年到201*年,连续出台了5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村的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01*年12月18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等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本人自1995年郴州农校毕业分配后至今,一直在湖南省桂东县三洞乡人民政府工作,现任或曾任过办公室干事、食堂管理员、组织宣传干事、农林水科教文卫干事、劳动保障员、统计员等职务,在三洞、禾坪、坪水、网形等4个行政村(全乡共有6个行政村)任过驻村组长或成员。经常进村入户与村干部和农民交心谈心,采访典型人物和事迹,了解民情做工作,对全乡的“三农”问题、“三农”工作、以及发展变化过程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一、全乡“三农”发展的基本状况

三洞乡位于桂东县城西北部,北与株洲市炎陵县平乐乡毗邻,东与黄洞乡接壤,南与城关镇交界,西与增口乡、四都乡、流源乡相邻,辖6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1266户,4673人,总面积为59.66平方公里,其中松、杉、竹等林地面积7万余亩,有楠竹面积13754亩,耕地面积4573亩,水田面积3753亩。境内多为山地,路弯坡徒,高低不平,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最高海拔达1600余米,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乡镇。蕴含丰富的山水资源,生态环境优美,其中竹坑、高龙两村草山资源丰富,尤其是黄茅洞与炎陵交界,号称万亩草场,且乡风文明,民风淳朴,是一个蓄意待发宝地。106国道贯穿坪水、高龙两村,从县城三里桥进入坪水境地到高龙槽里,向西北继续延伸,途经株洲市炎陵县和资兴市进入郴州市,从而也是桂东县的“西北门”。

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鼎力支持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凝聚力量,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奋发图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围绕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这个主题,以良好的工作作风,认真扎实抓好“三农”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因村制宜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全乡坚持以人为本、因村制宜、整体推进的原则建设新农村,建立党政领导联系项目、驻村干部包村负责、综治部门协调解决、党政办督查落实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机制,把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拉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首选战略来抓,确保进度、质量“双保证”。抢抓郴州市委、市财政局等市、县建整扶贫的机遇,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向下引导群众自愿捐款筹资上大项目、好项目,积极加强乡驻地的城镇建设、学校建设和卫生院建设,大力加强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教育、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排灌条件,美化亮化庭院村庄。通过多年来的努力,100%的村完成了农网改造、程控电话、公路畅通、学校和村部建设。架设了三洞街至中心校的路灯。在环境恶劣、地形复杂、偏僻边远的竹坑、禾坪、网形3村修通了组级公路。水泥硬化了涉及网形、三洞2村的4.5公里乡道和禾坪、竹坑2村的14公里村道“通畅”、“通达”工程。完成了三洞村的红光组,网形村的铜锣丘组,坪水村的昌前组、大屋场组、长横组、香炉前组,竹坑村的张家田组、因里组等农户的分散式安全饮水工程。在边远的竹坑、禾坪2村新建了移动基站。新建了乡政府、财政所、卫生院综合办公大楼、中心校教学大楼、三洞五保之家和坪水村组织活动中心,并进行了美化、绿化、硬化。对坪水校、三洞中心校的食堂、厕所等进行了危房改造。开发了三洞、网形、坪水3村的沼气生态能源工程,建设沼气池30多个。为农村困难家庭和灾民建设安居房13栋。201*年下半年正式启动了禾坪灾民搬迁工程,目前已完成了集中搬迁的勘察论证、征地、规划、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工程,并有8户灾民搬入了新居。同时整修水圳、渠道3000米,恢复水毁河堤1600米。今年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理事会运作”的模式,沿106国道的槽里至坪水全线对105户农户实施了以“三清五改一池三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共粉刷墙面21016平方米,硬化进户道路4600米,排水沟6710米。等等这些,为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全乡通过招商引资、以奖代投、政府引导、协会主导、回乡创业等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近城的区位优势和山、水、气候等资源优势,围绕“竹、药、菜、茶、菌、畜”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出了农村产业型经济、劳务型经济和大户带动型经济等三种“特色型经济”。201*年向农民发放了生态公益林补贴13.79万元,退耕还林资金50.3万元,能繁母猪补助0.5万元;今年兑现了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农资及粮油综合补贴共计361938元。实施农业保险参保农户1194户。在推广良种良法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壮大了药材、楠竹、茶叶、甜玉米、食用菌、花卉苗木、草食牲畜、肉用家禽、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等九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以竹坑、禾坪为主的楠竹基地,以竹坑、高龙为主的草食牲畜基地,以三洞、网形、坪水为主的食用菌、甜玉米和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以高龙、坪水为主的草、木本药材基地,以三洞、网形、坪水为主的规模养殖基地。如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建起了龙潭脑电站、正江电站、兴隆电站、拱背电站、网形电站、竹坑一级、二级电站等股份制电站7座。利用近城优势引进了装机3600KVA、年产值928万元、可创利税90万元的坪水金诚硅业有限公司;创办了年出栏上千头猪的奇勇、爱民养猪场2个,高龙、坪水、网形、三洞规模养鸡场4个,坪水、网形花卉苗木基地2个。利用特色产业优势创立了高龙药材协会和三洞甜玉米协会2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乡呈现了一派调整结构、争创兴业的农业现代产业逢勃发展新态势。

(三)因人而异整合资源开展农民培训。全乡通过整合农业实用科技培训、党员远程教育培训、村干部业务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困难农民扶贫培训、农村大学生培训等培训资源,采用聘请专家、教授、专业老师和农村经济能人到乡、村现场授课、到田间地头“手摆手”讲解的方式,分村干部、党员、富余劳动力和农村大学生4个类别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活动,让农民掌握农村实用致富技术,了解防汛抗旱、森林防火、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等应急管理、村民自治、依法行政知识,增强科学种养能力,提高村务管理、外出务工适应力,促进农民整体素质提高。近几年来,结合发展西芎、厚朴药材,笋竹两用楠竹,高山有机茶,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甜玉米,花卉苗木等种植产业;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鸭、养鱼等养殖产业;小水电开发、木材加工、红砖生产、黄糍粑、硅冶炼等加工工业产业。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今年以来,结合村“两委”换届、各村特色主导产业和富余劳动力输出,举办了村干部培训班7期,党员远程教育骨干培训班1期,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1期,实用致富技术培训班7期,专业基本知识培训班2期,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扶贫培训班9期,共培训1200人次,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提供了科技保障。

二、阻碍“三农”发展的主要问题

目前,三洞乡的“三农”工作正按照党的方针政策有序推进。但“三农”的发展速度仍然十分缓慢,面临着一些“难啃”问题。比如,全乡仍有一些边远的组没有通公路。有许多地方无法接通手机电话或信号不稳定。没有开通有线电视,村民无法收看当地的电视节目和新闻。农业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产量不高,效益偏低,规模不大,没有形成强势产业。农产品自给不足,许多还要靠外地购进。山地林业开发欠缺,林果品种少,无规模,效益低。农林产品加工基础薄弱,技术不强,科技含量低。农民居住分散,生活条件差,环境恶劣,生活质量不高。虽有丰富的农村各类资源,只因交通基础差、信息不灵、技术服务跟不上、开发资金不足等“藏在深闺无人识”。等等,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比较突出。仔细思量,不难看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农村的客观实际、基层经济的发达程度、农村的政策体制和机制密切相关。

(一)农村的客观实际。农村人口多,土地少,山岭多,人均占有面积小。由于农民现代科技知识缺乏,农村生产力低下,生活没有基本保障,为了生存发展,大部分青壮年只能外出务工、经商挣钱养家糊口。留在家里的一般是老弱病残、妇幼书童。在山林、土地经营管理上,几乎是传统耕种,粗放经营,靠天吃饭。且因农户山岭、田土少,经营成本高,在家稿种植不划算。201*年全乡农民人平纯收入仅为1618元。为此,全乡总劳动力2943人,外出劳动力1562人,占到了二分之一有余,“三农”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发展缺少必要的在家青壮年劳动力参与。

(二)基层经济的发达程度。桂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三洞乡是人口小乡。虽然前些年郴州市财政局在三洞村扶贫,留下了一个村里占52%的股份制电站,每年村级可收入6万元以上。但全乡6个村中的其他5个村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企业、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连正常的工作运转和村民自治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乡里也只有一个小林场,且效益不佳,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只能靠上级的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在当前的许多项目发展中,一般都要求县、乡拿出配套资金,而乡、村经济的极端薄弱,对当地“三农”的发展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农村的政策体制和机制。八十年代初我国全面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展山林清山划界工作,实施自留地、自留山到户制度,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耕地经过几轮承包后,受承包期稳定在30年不变政策的影响,农村中后期分得的耕地面积与实际到户面积和质量出现了很大差异,且后来各村、组再也没有调整承包地,出现了许多农民没有耕地,部分农民耕地较多,耕地承包到户严重失衡现象。一部分村民因自己承包的耕地、林地地势陡峭,或处于山体滑坡、地基下层、泥石流等自然隐患区,生活、安居万分困难。当时清山划界划分山林时,有的由于操作不规范,出现了部分村组干部将山林权证交叉填写登记,造成了较多权属不清的问题,山林纠纷频发。加上村组公路等乡村公益、公共事业占地补偿标准不统一、无法补偿或无保障。这些人居环境、征地占用和承包权益的矛盾问题,成为了“三农”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解决“三农”发展问题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农村优惠政策下,三洞乡农业和农村面貌出现了可喜变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全乡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为了有效解决“三农”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本人认为,应该从改革农村体制、机制入手,研究扶持、引导政策,进行科学规划,切实加大投入,形成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机制。

(一)改革农村发展体制和机制,解决农村平衡发展问题。要促进农村加快发展,就必须首先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在体制方面,要坚持“城乡协同发展、和谐发展”理念,加快破除城乡差异的二元化体制,实施统筹发展的城乡土地(含耕地和林地)、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特别是无地农民与城镇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养老、教育、医疗、就业、保障等政策和发展权益,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在机制方面,要改革农村补贴机制,建立健全对无地农民的基本生活补贴。从而形成有地农民耕地、林地补贴与无地农民生活补贴互补平衡的机制,解决耕地、林地承包不平衡问题,实现农民内部平等。研究探索土地、林地有效流转、再分配办法,征占用补偿和失地保障机制,有效解决公益公共事业占地、集中服务建设用地、移民搬迁安居用地问题,促进现代生产、交通、物流、服务等,加快推进农村村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小康化建设。

(二)研究农村扶持政策,促使涉农政策向边穷山村倾斜。边穷山村本来就因为交通、通讯等落后于近城村庄,且生活、建设成本偏高,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但由于耕地、林地承包问题,在建设村组公路等公益事业时,使边穷山村农户要额外承担较重的接口负担,农民负担加重。边穷山村因偏僻、边远等因素,导致了土地、林地开发困难,生产价值率相对降低,影响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此,各级各部门在研究“三农”政策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发展、兼顾向贫困区倾斜的原则,注重农民内部的平等发展权益,重点向边穷山村倾斜,解决近城村庄与边穷山村的平衡发展问题,促进边穷山村农民脱贫致富,加快边穷山村新农村建设进程。

搞好农村发展规划,加大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投入。广大农村蕴藏有丰富的土地、山地、水利、矿产、野生动物、植物、药材、菌类等优势资源和物产资源,是一块后开发的“黄金宝库”。在“三农”工作中,要发扬“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滴雨水见石穿”的精神,用“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民扶农民”的思路,引进城市建设的经验,旅游经营的理念,市场开发的观念,重点抓好“三个规划”:一是搞好农村“中心村”的建设规划。研究制定科学的集安居建房、娱乐休闲、集中服务、市场吞吐等能功于一体的规划方案,建成“农村化村镇”。以节约土地,转移、集聚农民,形成农村市场链,连接城乡。二是搞好“强基础”规划。实施农村路、电、水、讯网络工程,土地、山地整理工程。切实加强进村、进户、进山的公路、道路建设,耕地灌渠建设和地力建设。三是搞好“兴产业”规划。研究完善“政策促动、协会拉动、大户带动、产业推动”的农村现代产业发展机制。采取综合措施,大力优化农村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农贷款、涉农保险制度,加大农林牧渔产业化经营贷款发放,促进农林牧渔产品质量和产量“双提高”。强化产业区域建设规划,形成粮食生产、畜牧生产、蔬菜生产、药材生产、林果生产、茶叶生产、花卉苗木栽培、食用菌栽培等特色产业基地群。加快建立自主创新、自我服务的农民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产供销“一体化、信息化、科学化”的农村产业服务体系,建立“公司(企业)+协会+产业基地+农户”的、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现代化经营”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努力挖掘山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三洞“绿色、凉爽、宜居”的独特山水环境,结合桂东的“红色、绿色”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合理开发旅游区和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农村观光旅游新产业。着力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绿色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到乡下来体验“山村游”、“田园游”、“风光游”等“乡下游”,促进三洞农村大和谐、大发展、大繁荣。作者系三洞乡组织宣传干事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长乐镇三农工作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长乐镇三农工作调研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长乐镇三农工作调研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9622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