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阶段性总结

时间:2019-05-29 12:01:56 网站:公文素材库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阶段性总结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阶段性总结

内乡县城关镇第三小学课题研究小组执笔者:刘玲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的课题是南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年度课题。本课题共分三个阶段,即:

一、准备阶段(201*.12----201*.3),1、申报课题,完成课题研究设计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是南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年度课题。

2、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在校领导的组织和带领下,成立课题小组,选取孟瑞莲为组长,张书红、刘玲丽、赵凌云为组员进行课题研究。3、学习文献,组织学习文献资料

在组长的带领下,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4、选取实验群体,

在我校1000余名学生当中,留守儿童有400余人,约占总数的40.2%,我们课题小组确定了我校100名留守儿童作为实验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分布在全校六个年级的18个班级当中。5、拟定研究方案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为下一步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研究方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我校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各方面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形成共识,找出规律,并且与非留守儿童各方面进行对比。此次调查为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等提供依据,为全面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基础。二、实施阶段(201*年3月-----201*年10月),1、调查我校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1)调查我校留守儿童各年级的分布情况。一年级9人;二年级11人;三年级18人;四年级19人;五年级21人;六年级24人。我校留守学生共400余人,占总学生人数的40.2%。从各年级留守儿童的人数上看,留守儿童在中高年级人数居多,占中高年级学生总数的近40%,特别是六年级学生留守人数最多,留守率高达34.7%。从性别上调查发现102名留守儿童中,男生人数要高于女生人数。除四年级外,其他各年级男生人数都略高于女生人数,六年级男女生人数差距较大,男生比女生高出11人,近女生的50%。

(2)调查我校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从调查统计的信息中我们发现:我校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共207人,少于父母双方外出人数,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231人。五六年级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最多,其次是三四年级,一二年级的人数最少。可见,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与孩子的年龄成正比。留守儿童年龄偏大的,父母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父母在外出务工前,充分考虑了孩子是否可以不需要直接监护人监护而照顾好自己的问题。

(3)调查我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家庭对教育的认识:认为学习重要占34%;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的用场占16%;认为读书主要是父母尽义务为子女混文凭占37.5%;认为顺其自然占12.5%。直接监护人教育对学习要求严格占35.6%;无时间顾及占47.8%;任其自由发展占16.6%。隔代监护人教育76%认为是迫不得已;重养不重教占73.3%;重教而力不从心占26.7%。

(4)调查我校留守儿童学习现状。为了更真实的了解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状况,掌握第一手原始材料,我们通过家访、个别座谈、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学科成绩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的具体信息统计如下:

学习优秀的有24人;良好的有12人;中等的有22人;较差的有44人。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我校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的趋势。学习状况在良好和中等档次的人数仅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30%,而且这种现象在三、五、六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表现最为明显。从各年级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状况的人数上做进一步分析,发现中高年级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两级分化现象严重,三、六年级学习状况较差的人数最多。

2、组织实施研究,在课堂教学和校外活动中进行综合试验、分析和论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表现为:

(1)、学习困难。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他们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2)、性格缺陷。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加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3、分学期、分学年制定计划并具体实施

主要任务是:培训实验教师,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发动宣传动员,在学校和社区张贴宣传标语,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设立爱心电话和师生谈心簿,开通“校园之声”广播,设立“心理直通车”栏目,并开始广播,设立“都来关心留守儿童”沙龙,办《儿童心理健康》手抄报和板报,开展以《学生心理与家长对策》为主题的家长心理健康育知识讲座,走访留守儿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在家心理状况及障碍成因,在各科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教学与实验之中,参研人员撰写经验论文,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第二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果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家长会,“爱心电话”向留守儿童父母汇报其在学校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我爱我自已,争做快乐小公民”演讲活动,开展以“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主题的学生心理知识讲座,召开课题工作研究会和参会人员经验交流会,组织撰写研究论文、实验小结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4、组织专题讲座,开展专题研讨。

我校利用例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针对如何教育留守学生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由各年级组长上台发言,最后由校长总结。初步制定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矫正他们扭曲心理。(2)、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创造健康成长环境。(3)、建立家庭访问制度,促进家校沟通联系。(4)、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形成社区教育合力。(5)、扶贫帮困,为留守儿童提供有力保障

5、收集、整理资料。收集、整理优生个案的评价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

6、进行阶段性总结,接受阶段性验收。三、结题阶段(201*年10月----201*年12月)。本阶段主要工作有:

1、进行经验总结,对原始材料、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类;(1)对“实验留守儿童”进行测试,取分值最高的20名留守儿童(男女各10名)作为优生个案,测量分值最低的20名(智力正常、男女各10名)作为后进生个案,并建立“实验留守儿童”个案档案。

(2)对优生个体进行访谈、观察,整理出每个优生个案的家庭教育和习惯培养模式。

(3)对所有非留守儿童的模式进行归纳综合,找出其共同特征,运用抽象方法,建构理想的适合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习惯培养模型。

(4)用同样的方法建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模式和习惯培养模式。(5)通过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对比,提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习惯矫正模型假设,制定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家庭教育方式和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

2、在梳理、归纳、在提高的基础上,完成结题报告,并推广成果:召开课题结题工作会,对课题研究过程及有关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和总结,统一安排了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日程和具体分工,之后,全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和分工全面进入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共同协作,由课题组组长执笔完成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3、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对所完成的关于课题研究和实验的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和核对,之后,邀请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方面的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通过研究,有效地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同时,该课题的研究带动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具体体现如下:1、留守儿童的心理更健康了。我们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班主任和家长的反映材料中了解到这些留守儿童(1)独立学习的能力有所增强,成绩明显提高。(2)与人交往的态度明显好转。(3)能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4)学习的自信心明显增强,学习态度好转。再看看一个留守学生的心理话:在同学、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做个坚强、自信的人,我会勇敢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成为学习生活的强者。在学习上,我会牢记老师送我的三个字“我能行”,发奋学习,不断进取,不辜负老师和父母对我的期望。

扩展阅读: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总结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二阶段总结

主研人员:唐文科陈秀琼陈利琼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在一定时期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文章主要介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表现,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对策,以提高心理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空前频繁。在人口大量流动的过程中,历史遗留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一系列医疗、保险、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使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将子女长期带在身边照顾。因而他们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托付给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由于父母的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以及缺少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由于亲情缺失,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性格孤僻,自卑等。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不易

发觉,但影响深远。

(一)自卑心理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留守儿童有种被遗弃之感,陷入深深自责中,极度自卑。他们害怕别人同情的目光,强烈渴望父母亲情,由于无法得到满足,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而自惭形秽,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敢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

(二)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有些留守儿童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由此形成了自私、任性、霸道、蛮横的作风,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

(三)消极模仿,盲目从众心理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经济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加上亲友的溺爱和放任,等同的倾向性和相同的环境使这些学生容易通过密切交往而形成一个非正式的群体。在群体中,他们不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是比谁穿得好、吃得好,消极模仿大众传媒中的“孤独英雄”,从而形成心理的误区。

(四)虚荣心理

由于无法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父母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以为这样便可能补偿对孩子的爱。殊不知,孩子的虚荣心正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孩子

无法体会父母的艰辛不易,也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心安理得的坐享其成,他们在同学面前显阔,用虚荣心来掩盖自己孤独的心。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一)家庭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父母亲对其在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人格、品格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基本缺失了对父母亲的心理归属和依恋,因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个体早期发展中,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其建立起对初始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而这种感觉的建立,保证了儿童成人后与人顺利交往。相反,早期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乏,会使儿童逐渐形成一种孤独、无助的性格。

(二)学校因素

农村办学条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6]。许多农村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心育。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现在仍是应试教育占主流,素质教育疏于形式,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

(三)社会因素

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关注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如责令当地的中小学校关照其教育问题,但多停留在形式上,实际解决其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不多,而且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关注较少。

三、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及各种社会群体共同努力,从政策、法律、文化、教育、管理等各个层面着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政府方面

政府有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和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计划与方案。要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庭附近就业的机会,从而缩短农民工回家的周期。同时针对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的经费不足、人员流失、教学设施差的现状,要加大对农村社区的教育投入,真正重视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二)学校方面

首先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素质。心理健康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而且学校应定期与与父母交流沟通,了解其生活和思想状况,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共同探讨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方法。

(三)家庭方面

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在家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监护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四)社会群体方面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开展综合扶助留守儿童的项目工作。如设立爱心电话;资助和扶持对贫困人口的文化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增加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组织各种会议、研讨,在媒体上广泛宣传,并争取获得社会各方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支持。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容易引起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民工潮,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犯罪现象呈不断递升趋势,少年犯罪团伙也日益突出,成为令人头痛的严重社会问题。因而要极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每一个人为给他们关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成为构建和谐和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阶段性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阶段性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阶段性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9695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