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顺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29 12:10:18 网站:公文素材库

顺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顺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根据保定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安排,顺平县高度重视,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顺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总面积708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237个行政村。顺平县是历史文化古县,文物古迹众多,特别是古遗址、古墓葬、地面古建筑分布广泛,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受到上级文物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从仰韶文化时期至明清时期,各个时代的文物在顺平县均无断代,它们是详尽记载和有效证实顺平古代历史发展的实物资料,其价值宝贵、意义重大,为顺平历史文化名县建设提供着真实的实物依据。顺平是一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平凡而又充满神奇的土地,自古至今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革命遗迹众多。并且这些文物大部分在野外,遍及全县十个乡镇,普查工作任务繁重。

二、主要措施

1、抓领导。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对全县的文物普查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成立了由主管县长牵头的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通知》,明确了部门、乡镇在文物普查工作中的责任,以保证全面普查工作按时完成。

2、抓队伍。旅游文物局抽调4名同志,组成了文物普查队,并派1名同志参加了市文物局的专门培训,请有普查经验的的同志为普查队员进行了专业辅导,使全体队员熟悉了普查技术要求。在普查过程中,数据采集、照片拍摄、标本采集、现状记录、图纸测绘、资料保存等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国家文物局的技术规范,保证了复查资料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3、抓宣传。通过普查活动,向当地群众宣传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与普及文物保护知识相结合。重点向群众介绍古文化遗址的识别,引导群众提供文物线索,为新发现文物的普查登记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把文物普查工作与处理侵害文物问题相结合,通过有效工作,收集新发现文物线索53条,处理侵害文物案件一起。

4、抓普查。顺平县配备专项普查资金5万元,对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普查工作人员坚持吃住在村,发扬文物普查团结协作,勇于吃苦,善于发现的优良传统,圆满完成复查任务,复查田野文物74处,消失文物7处,并做了详细说明。河北省新发现田野文物普查队进驻顺平以来,我们积极配合普查组的工作,新发现田野文物42处,锻炼了队伍,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经验。三、存在问题

1、顺平县田野文物存量大,分布广,使文物保护工作存在诸多困难。

2、顺平县文保所现有职工3人,年龄偏大,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物保护要求。

3、经费紧张,文物保护经费未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四、改进措施

1、认真完善与落实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实行集中管理,分散保护的“一对一”文物保护员制度,健全县、乡、村文物保护体系。

2、充实文保所队伍,把热爱文物事业,年富力强的年青同志吸纳到文物保护队伍中来。

3、落实必须的补助经费,完善配备必需的防护、通讯、交通设施。

顺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201*年3月12日

扩展阅读: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汇报hui

民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

民乐县文化文物出版局(二一年五月日)

省“三普”考核验收组:

自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民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认真遵照(国发201*9号)《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扎实地开展了民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进一步掌握了我县文物资源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的基本情况,提高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预见性、规划性,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三普”办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文物普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民乐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东邻山丹,西接肃南,南倚青海,北通张掖,总面积3687.32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藏、回、蒙、裕固等10个民族集居的农业县,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南路的重镇。所辖10个乡镇,172个行政村,244个自然村,总人口24.24万人。按

照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从201*年4月份开始,现已完成对南古、新天、丰乐、顺化、六坝、三堡、洪水、永固、南丰、民联10个乡镇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工作,共调查野外不可移动文物136处,其中复查104处,新发现32处。囊括了6个大类22个小类。其中古遗址64处,古墓葬35处,古建筑16处,石窟寺及石刻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处,其他6处,消失文物2处。止目前,已完成了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任务。其中201*年度普查的野外文物点41处,复查40处,新发现1处,整理文字资料41本162份;201*年普查的野外文物点95处,复查64处,新发现31处。整理文字资料95本190份。此次普查共有2处消失文物点,整理文字资料2本4份。新发现文物点占此次普查文物总数的30%。共采集文物标本44件。购了专用的档案、标本柜,确定专人管理,专柜存放。

二、主要工作

(一)成立组织、健全机构,为文物普查提供组织保障1、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民乐县文化文物出版局就文物普查工作多次向县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政府先后召开

多次会议,专题研究文物普查工作,对“三普”的工作方案、人员培训、经费保障、宣传动员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根据国发[201*]9号《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甘政发[201*]85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张政办发[201*]206号《关于印发张掖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文化文物出版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等15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民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化文物出版局,作为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全县文物普查的具体组织和督导工作。

2、抽调人员成立普查小组。由于我县文博队伍小,专业人员短缺,我局会同县人事局抽调了博物馆和其它单位熟悉文物知识的人员共5人,组建了县野外文物普查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全县的文物普查工作。

3、制定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民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普查小组经过调查、咨询制定了一套符合民乐县县情的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并于201*年11月5日,将《民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下发给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方案根据省、市普查领导

办公室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我县普查工作时间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并就如何做好普查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措施。

(二)全面动员,深入发动,为文物普查营造良好氛围文物普查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必须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为使我县文物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掀起一场全民普查高潮,文物保护和普查宣传工作全面展开。

1、领导重视、科学布署。201*年9月17日下午,民乐县人民政府组织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收听收看了国务院和省政府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会后,副县长滕开岩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认真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借电视电话会议的东风,广泛、深入地动员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全面部署、扎实推进全县的文物普查工作。他要求在文物普查工作中,队员们要坚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保证普查野外到达率和调查区域覆盖率,保证基础数据的科学、完整和真实,并能较好地掌握普查工作的相关技术要求,具备在一线独立完成普查工作的能力。同时,队员们要人人树立文物保护宣传意识,要求自己既要做一个文物调查的行

家,同时也要做一个宣传文物保护的骨干,把文物保护的理念带到每一个山庄乡村。

2、广泛动员、扎实推进。201*年10月3日,我县组织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分管领导和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召开了“民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动员会议”,会议学习传达了中央、省、市关于“三普”工作会议精神。广泛、深入地动员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全面部署、扎实推进全县的文物普查工作。

3、形式多样、大力宣传。我局对普查的宣传工作做了认真策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对文物普查、文物知识和《文物保护法》进行了宣传。组织人员书写普查标语1000余条,印刷文物普查宣传单5000余份,发放和张贴到全县10个乡(镇)172个村委会。并在“西部民乐”、“张掖文物简报”上发送文物普查信息等形式大力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行宣传,达到了人人爱惜文物,人人保护文物的目的。两年来共报送信息40多条,制做简报9期。在实地调查中,普查队员们还将宣传工作与文物调查工作结合起来,制作了有“民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字样的红旗一面,在普查中随身携带,做到了调查工作开展到哪里宣传工作就做到哪里。通过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提高了保护文

化遗产的意识,为积极提供文物线索和我县实地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合实际,培训队伍,为文物普查奠定人才基础

继省文物普查培训班结束后,我局就积极组织县文物普查

小组成员参加了市文物局举办的文物普查培训班(期间共参加4期,参培人员达100%)。201*年3月我局又派2名工作人员参加了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软件升级培训。县普查办根据市普查办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分阶段举办了由各乡镇分管领导、文化专干,业余文保员参加的培训班3期,共培训业务骨干15名。要求广大学员一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文物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二要认真学习,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展现新时期文物工作者的良好风貌,三要结合本县实际,勤于思考,做好交流,当好教员,做好我县的文物普查工作。在实地调查过程中,通过现场带、实地帮的形式培训普查队员,使所有普查队员详细了解文物普查工作的实施细节及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熟悉掌握普查的各种技术规范,通过学习,文物普查人员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为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做好了专业知识储备。

(四)积极争取,落实经费,扎实推进全县的普查工作普查工作开展两年以来,省、市文物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下拨专项经费5万元以及配发普查设备和人员装备,以确保普

查工作的顺利开展。201*年和201*年,县政府共拨付文物普查专项资金4万元,购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对讲机、移动硬盘等设备支持文物普查工作。并为调整后的普查队员购了工作服、遮阳帽、运动鞋及生活用品;建立了标本库,购普查专用资料柜、资料盒等,两年累计开支估算在10万元左右。虽然日常办公经费也很紧张,但在使用普查经费上我局严格把关,做到了专款专用,有效地保障了文物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不辱使命,勤奋工作,确保普查质量

1、找资料、定路线,充分做好普查前的准备工作。继第一阶段工作之后,201*年3月,我县正式进入全县范围内的田野调查工作。普查前,我们根据我县地形条件的特殊性和工作的需要,首先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总体普查计划,并搜集了1:25000的民乐县行政区划图、民乐县志、“二普”、民乐县统计年鉴等资料,了解每个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和现存文物的情况,并圈定具有明显特点的村名作为重点普查对象,如:铁城子村、八卦营村、卧马山村、瓦房城等。因此,新发了铁城子遗址、卧马山城湾子墩遗址、瓦房城遗址等文物点。其次我县境内的五大河流两岸也是我们普查的主要地区,虽然有些地方车不能到达,我们还是坚持步行从上游走到下游,希望能从以前有水的地方发现我们祖先生存过的遗迹。再次祁连山北麓也是我们普查的重点,因为有好

多烽燧均处在大山之中,我们生怕遗漏一处文物点,总是认真对照图纸,查阅“二普”资料,爬山岭,认真普查。

2、抖精神、迎困难,全力做好野外调查工作。在文物普查工作中,我县普查队员体现出了新时期文物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了普查的各个环节。在近两年的野外调查过程中,普查队先后深入全县10个乡镇的172个行政村和244个自然村进行普查,克服困难,不畏艰辛,吃苦耐劳,采取走乡串户、深入村社、走访群众、询问老人,查阅宗谱、资料等形式,及时了解新线索,严格按照“三普”技术要求对新发现、复查的文物点进行了认真调查登记。并坚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保证了普查野外到达率和调查区域覆盖率,保证了基础数据的科学、完整和真实性,较好地掌握了普查工作的相关技术要求,具备了在一线独立完成普查工作的能力,并对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

3、重实地、求实效,力争数据准确全面。冒酷暑、顶烈日、战严寒对于普查队员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在顶风冒雨中不忘普查数据的测量,在爬山涉水中不忘及时了解新的线索。历时两年时间,行程23000多公里,我县普查队员们对全县244个自然

村进行了全面的拉网式调查,使野外到达率和调查区域覆盖率均达到100%。有时为了准确全面记录一处文物点的情况,调查队员不顾疲劳,积极参与清理文物点周围的杂草、荆棘,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工作,对所采文物点进行了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调查、记录、摄影、测量、GPS卫星定位、编录等工作。为了全面掌握文物线索,普查队员采取查阅史料与实物相互验证的普查方法开展普查工作,在工作中按照“宁细勿粗,宁繁勿简”的要求,有效保障了普查质量。同时,根据我县实际,结合各乡镇文物分布特点,还制定了科学的工作计划,按照先一般后重点、先易后难的办法进行普查。在时间安排上,普查队员结合农村实际和天气情况,按“农闲、晴天实地调查,农忙、雨天整理论证”的工作方法,合理利用工作时间,合理制定普查线路,避免重复。在普查队员们的感召下,当地一些农民也亲自带领普查人员寻找遗址现场,镇领导、文化站工作人员以及村领导都给予了热情支持,在普查工作中乡村两级干部亲自做向导,配合寻找当地知情人,从而大大提高了普查的效率。

4、边普查、边公布,确保文物及时得到保护。为了将这些新发现的文物点有效的保护起来,201*年10月份,我局还对新发现的32处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点提请县政府正式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使文化遗存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两年来,除对“二普”登记的104处文物点复查外,还新发现文物点32处,占“三普”总数的29.9%。201*年新发现的南古镇岔家堡村南2.5公里处的瓦房城遗址,201*年新发现的顺化乡土城村内的古民居和六坝镇五坝村内发现的五坝墓群,都是规模较大、历史久远的古遗址、古墓葬。尤其是发现的五坝墓群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墓葬区,经过省文物部门有关专家的初步签定,该墓群文物的出土,将张掖历史推前到了4200到4300多年,对研究和了解我县乃至整个张掖历史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几点收获

回顾两年来的普查工作,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完成“三普”任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我县“三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根本动力;二是经费到位是我县“三普”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三是相关部门和各乡镇的紧密配合、通力合作为“三普”工作营造了良好范围;四是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为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五是业余文保员和热心群众的支持和紧密配合,使普查工作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成效;六是普查队员不畏艰辛,扎实工作是完成“三普”工作的关键因素。七是市文物普查队员给我们在理论和实地的指导,使普查工作少走了湾路。同时,我们也取得了新的收获。一是通过文物普

查,进一步摸清了我县的文物家底,理清了今后的工作思路;二是磨练意志,培养了骨干,增强了团队精神,锻炼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文博工作者队伍;三是通过普查工作中的广泛宣传,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力资源缺乏。因编制等各方面的原因,民乐县普查小组中抽调的5人中,专业人员缺乏,对新发现的野外文物,不能准确地判断其年代和价值等。二是物力资源缺乏。因资金缺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普查工作的正常进行,租车费运昂贵,有时因赶着干活而遗漏了一些细小的信息,也因现代化办公设施少致使工作耽误。三是人员不能专人专用。抽调的5个普查员均为博物馆职工,不仅要干好博物馆的日常工作,还要完成普查任务,显得时间十分紧张,严重影响了普查质量。四是宣传措施仍有待加强,社会对文物普查的关注力度仍有待提高。五是普查中新发现的32处文物点的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五、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

综上所述,我们虽然完成了文物普查的阶段性工作任务,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的检查验收,我们将遵照检查组的要求,继续做好弥补工作。一是继续认真完善资料数

据整理工作;二是加大文物安全执法力度,确保野外文物的基本安全;三是做好不可移动文物的“四有”和“五纳入”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高标准地完成明年的工作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按照省普查办规范要求做好普查成果转化的各项工作,加强对我县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顺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顺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顺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9765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