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年度报告

时间:2019-05-29 12:14:09 网站:公文素材库

201*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年度报告

201*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年度报告

一、201*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事件类型医嘱漏执行医嘱录机错误漏费或多收费给药错误皮试未填结果器械打包错误医嘱漏签名患者投诉违纪处罚病历书写错误器械未消毒,影响治疗检查单发错跌倒/坠床药物外渗标本漏采集合计例数28201*65432221111190例比率31.1%22.2%14.4%6.67%5.67%4.44%3.33%2.22%2.22%2.22%1.11%1.11%1.11%1.11%1.11%100%二、事件类型图表分析:

医嘱漏执行医嘱录机错误漏费或多收费给药错误皮试未填结果器械打包错误医嘱漏签名患者投诉违纪处罚病历书写错误检查单发错

跌倒/坠床201*年全院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90例,来源于全院各个临床科室。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发生例数最多的护理不良事件是医嘱漏执行,其次是护士站医嘱录机错误造成医嘱执行错误,其他不良事件包括漏收费或多收费,给药错误等。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护士长现场督导不力、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

1、护士对护士工作站系统操作不熟练,不了解收费标准,医嘱录入后未核对,造成少收费或多收费

2、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未严格做到“三查七对”,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床号、瓶签、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3、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医嘱,错抄或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有的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或结果漏填、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工作随意性太强,随意简化流程,如病人出院或转科、转床时未及时拆销床头卡、治疗卡,到下一位病人来时又只喊床号未喊姓名,或凭主观认定患者,不核对患者身份就发药,张冠李戴发错药。

5、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如: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造成患者坠床。

6、安全意识欠缺:因宣教不到位,或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坠床事件。因夜间患者陪护减少、护士未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卫生间地面湿滑造成。

7、由于低年资、低职称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查对制度落实不认真,安全意识缺乏,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8、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9、护士长现场督导力度不大,对一些经常犯的错误重视程度不够,如:高危患者是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护士执行医嘱、治疗时是否严格查对等;非抢救病人时护士不能执行口头医嘱,我们的护理人员虽然都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随便执行口头医嘱。10、在流程管理环节上存在着缺陷。如交接制度的监督落实,医疗仪器的管理交接使用等。

11、护理部督导力度不够,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疏于管理,科室对新上岗护士培训不到位,在护理核心制度,操作流程、操作规范、专科知识未掌握牢固的情况下急于安排单独值班。

四、护理不良事件整改方案:

1、护理部加强监管,无资质人员杜绝独立上岗和进行护理技术操作。

2、加强对新上岗人员、低职称人员的培训,科室重点加强对本科疾病的常规培训,制订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不定时抽查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使护士牢固树立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护理人员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必须的查对环节。

3、认真学习护理核心制度,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医生下达医嘱后,护士先对医嘱进行认真检查,对有疑问的医嘱查明问清后方可处理。发放口服药要让家属签字,执行医嘱时必须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确保医嘱执行准确无误。科室应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细化查对制度执行流程。

4、对制定的护理制度进行培训,核心制度做到人人掌握,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进行治疗前让清醒的患者自述姓名信息,昏迷患者由近亲属述患者信息,小儿由家长述信息,护士进行治疗卡、腕带信息查对。

5、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对躁动病人科室应酌情应用安全约束带或床档防止坠床,悬挂安全警示卡,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意外。

6、护士长加强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器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急救物品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功能良好,使抢救物品保持最佳备用状态。

7、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8、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对一些特殊用药一定要有安全警示,可用红笔做标示加以提醒,认真落实操作前、中、后的查对。

9、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制定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有培训、检查计划,按计划进行检查和抽查,经常检查提问护士核心制度的掌握及落实情况。重点增加查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频率,强化护士查对意识。

10、做好患者入院评估,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护士及时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高危患者的质量追踪检查。

11、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鼓励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并采取无惩罚性措施,采取多种途径上报,如文字上报、电话上报、邮箱上报。护理部定期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对阶段时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全员共享,达到安全警示作用。

12、护士长加强管理。一日四查制度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护士长的安全风险预警管理能力。

护理部

201*年01月15日

扩展阅读:201*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年度报1

201*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年度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项目健康教育不到位工作不认真造成漏记或记错医嘱查对不认真违背操作规程次数比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项目次数比率816%510%510%918%观察巡视不及时1020%查对不认真1530%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科室护士长现场督导不力、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严重影响了医疗护理安全。

一、护理不良事件来源及后果

全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2起,来源于全院各个临床科室。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床号、瓶签、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医嘱,错抄或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有的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直径大于2CM;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工作随意性太强,随意简化流程,如病人出院或转科、转床时未及时拆销床头卡、治疗卡,到下一位病人来时又只喊床号未喊姓名就很容易张冠李戴将前一位病人的治疗用在新病人身上。

4、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如: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

5、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查对制度落实不认真,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7、护士长现场督导力度不大,对一些经常犯的错误重视程度不够,如:非抢救病人时护士不能执行口头遗嘱,我们的护理人员虽然都知道,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随便执行口头医嘱的现象,所以护士长应经常提醒,警钟长鸣。

8、护理部督导力度不大,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疏于管理,科室对新上岗护士培训不到位,在专科知识未掌握牢固的情况下急于安排单独值班。

四、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措施

1、认真学习十四项核心制度,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医生下达医嘱后,护士先对医嘱进行认真检查,对有疑问的医嘱,查明问清后方可处理。发放口服药要让家属签字,执行医嘱时必须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确保医嘱执行准确无误。科室应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细化查对制度执行流程。因为只有人人掌握了流程、标准,才可能正确的执行。

2、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对躁动病人科室应酌情应用安全约束带或床档防止坠床,悬挂安全警示卡,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意外。

3、护士长加强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器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急救物品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功能良好,使抢救物品保持最佳备用状态。

4、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5、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6、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对一些特殊用药一定要有安全警示,可用红笔做标示加以提醒,认真落实操作前、中、后的查对。7、护理部及科室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科室重点加强对本科疾病的常规培训,制订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不定时抽查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差错的出现往往表现为连锁反应,也就是经过多个环节多双眼睛,但就是没有一个环节是认真的,于是就出现不良后果。护士在医学发展和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面对的是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质量,因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遂平县红十字医院护理部

201*年12月30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年度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年度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护理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年度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9794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