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学课程工作总结
国际投资学授课总结
(衡水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王金波)
201*-201*第一学年我担任08国贸本,10专升本的国际投资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与辅导工作,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不仅在教学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对国际投资学这门课程内容的把握有了更进一步深入的了解。自己再给学生讲授这么课程是学生掌握国际投资基本理论的同时也发现在讲授该课程过程总的不少问题,现将这学期对该课程的工作总结如下几方面:
一、课程概述
国际投资(InternationalInvestment),又称对外投资(ForeignInvestment)或海外投资(OverseasInvestment),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
币资本或产业资本,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国际投资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资本形式是多样化的。它既有以实物资本形式表现的资本,如机器设备、商品等(FDI),也有以无形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商标、专利、管理技术、情报信息、生产诀窍等;还有以金融资产形式表现的资本,如债券、股票、衍生证券等(FII)。
2、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是指独立行使对外投资活动决策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包括官方和非官方机构、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投资者。而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是其中的主体。
3、国际投资活动是对资本的跨国经营运活动。这一点既与国际贸易相区别,也与单纯的国际信贷活动相区别。国际贸易主要是商品的国际流通与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国际信贷主要是货币的贷方与回收,虽然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但在资本的具体营运过程中,资本的所有人对其并无控制权;而国际投资活动,则是各种资本运营的结合,是在经营中实现资本的增值。
因此,国际投资学这门课程是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实物资本和产业资本跨国界的自由流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投资国不仅取得了投资收益而且还有力地规避掉了直接从事对外贸易的各种限制条件。以此同时,东道国通过利用投资国的基本输入可以有力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好更快的促进本国经济的建设,提高本国的综合实力,给两个国家带来双赢。
二、教材概述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綦建红老师主编的《国际投资学课程》由清华大学出本社出版,本书的整个逻辑框架比较清晰和完美建立了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从宏观角度来讲本书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理论部分(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实践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从微观角度具体来讲整个教材分为国际投资概述、国际投资理论基础、国际投资的环境分析、国际投资的方式、国际投资的主客体、国际投资的管理、我国利用外资的实践,整个教材的脉络清晰,内容充实,并且在整个课程教学当中每章安排了不同形式的案例来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首先,加深了对该课程的了解和知识的把握,学生的整体反应良好达到了预期的讲授效果。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有了重大的改进,由原来的单纯理论讲授转不转变到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该科课程的理解。
最后,采用交叉学科的讲授方式对于国际投资学用到的而学生部具备的知识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加以补充和提示。
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首先,学生基本的经济理论掌握的还不扎实,在整个理论讲述过程当中学生对定性的分析描述掌握的还比较充分,但是对定量的实证分析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这一节,其次,国际投资学作为国际贸易的专业课是以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为前提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课如:国际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之后才能开设本课程的学习,所以在安排上应当先上国际金融学后开国际投资学二者有一个先后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才能更加深入的学习该课程,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个分析能力。
其次,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学习易产生反感情绪喜欢案例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掌握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生动的案例来稀释灰色难懂的理论,从而使学生深刻了解,当然这需要我们在可惜啊要加大备课力度和知识储备力度。
最后,学生的数学水平能力比较差,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还没有学会,不会利用数据来说明经济问题,着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对经济问题分析和了解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思考的。
五、教学过程中的建议
(1)制定更科学的奖励方案,强调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方案条目更清晰,更有利于教师对两类临界生的管理。
(2)加强学生学业成绩的管理,规范学生成绩的管理,更科学制定一系列学生成绩统计方法,更便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分析,成绩分类目标更明晰
(3)制定课堂作业学生问卷调查,并进行调查、分析、反馈,受到良好的效果。
(4)发挥老师的能动性,积极的跳动起学生学习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强调课程的重要性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国际投资学这么课程的授课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授课经验和理论知识,而且对于学生基本经济理论的掌握有了更清楚的把握,为进一步提升整个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生业务素质打下了基础,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整体的经济学类专业的教学水平。
扩展阅读:国际投资学全书(自己总结的)
第一章
(一)引入课外概念
1、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案例分析
2、国际经济合作(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指不同国家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基于平等互利原则,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资源)的国际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竞争与协作活动。
3、经济全球化:指资本技术、信息、货物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界广泛而自由地流动,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也指由于这个过程的深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不断加强,形成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甚至制约的关系。
4、投资的一般定义:是一定经济主体为了获取预期不确定的效益而将现期的一定收入转化为资本。
(二)第一章课内第一二节一、国际投资的相关概念1、国际投资的定义是指各国间的投资,是为获取预期未来收益而将资本投放到国外的活动,是国际货币资本及国际产业资本跨国流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债权与债务关系。国际投资活动是由于各国之间在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广泛联系以及相互依赖的进一步加强而产生的,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国际分工加深的必然结果。2、国际投资与国内投资的区别:(1)国际投资目的的多样性;(2)国际投资领域的市场分割及不完全竞争性;(3)国际投资中货币单位及货币制度的差异性;(4)投资环境的国际差异性。
3、国际投资的分类(书)
5、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
(1)投资的具体表现:直接投资是一步到位,即某项投资直接到生产领域,而间接投资是分步到位,即资金先到金融领域,再到生产领域。
(2)持久利益的特点:直接投资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投资回报与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通常周期较长,风险较大;而间接投资不参与经营管理,仅以获得债券或股票利息为目的,则更具流动性,风险也相对要小。
6、国际投资的作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革命;使生产国际化得到发展,资本国际化得到加强;国际投资日益成为各国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国际投资进一步加速了生产经营跨国化;国际投资是开拓发展中国家新市场,从而形成互惠互利国际大市场的战略措施,也是使国际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二、国际投资的产生、发展及发展趋势(书)
1、初始阶段(1914年以前)从投资规模来看,整个19世纪的国际投资规模不大,投资形式以私人投资为主。从投资格局来看,英、法、德、美、荷是就主要的对外投资国。从投资流向来看,国际投资主要流向欧洲大陆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从投资行业来看,重心在发达国家的殖民地的初级产品产业和运输业。从投资形式来看,这一时期国际直接投资只占10%左右,国际间接投资是当时的主要投资形式。2、低迷徘徊阶段(1914年~1945年)国际投资的总额下降,国际投资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国际投资方式仍然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
3、恢复增长阶段(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投资的格局再次发生变化、国际投资的方式转变为国际直接投资为主4、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1*年)(1)投资规模
在科技进步、金融创新、投资自由化和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国际投资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就活跃角色。(2)投资格局A、“大三角”国家对外投资集聚化
战后一直到201*年,美国在国际投资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加速了对外投资的步伐。20世纪8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当时是最大的债务国)。但从20世纪90年代到201*年,由于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和经济发展不景气,日本对外投资明显下滑。20世纪80年代西欧对外投资增长速度增快。举例:日本的对外投资发展情况
B、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不断增加深入分析
5、调量整理阶段(201*年以来)
(三)专栏1-1发达国家相互投资的原因(书)
(四)课堂补充:直接外资的趋势和前景(201*-201*年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在201*年下半年开始见底,201*年上半年出现小幅回升,这使人们对直接外资短期前景持某种审慎乐观的看法。长期来看,直接外资的回升势头增强。
1.全球直接外资的格局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的势头在中短期很可能加强。首先,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作为全球直接外资目的地和来源地的相对重要性预计将不断上升。201*年,这些经济体吸收了全球直接外资流入量的近一半,目前,它们正引领着直接外资的回升。其次,与服务业和初级部门相比,制造业直接外资近期进一步减少,这一趋势不太可能发生逆转。第三,尽管这场危机严重影响到直接外资,但它并未使生产的日益国际化进程停顿。
2.跨界并购的衰退是201*年直接外资下滑的主要原因与绿地投资相比,并购通常对资金条件更为敏感。这是由于股票市场的波动干扰了并购所依赖的价格信号,也是由于并购的投资周期通常较短。全球危机压缩了可用于直接外资的资金,减少了收购数量。但是,尽管股票价格缩水降低了交易值,但它加上全球重组,也为仍有能力获得资金的跨国公司创造了机会。
3.初级部门、制造部门和服务部门这三个部门的直接外资都出现了下滑
总体而言,制造部门的直接外资受挫最大,初级部门和服务部门的跨界并购交易的收缩幅度稍低一些,这一结果使初级部门和服务部门在全球跨界并购中的相对比重提高,而制造部门比重则大幅收缩。
4.尽管全球危机影响了直接外资流量,但它并未使生产的日益国际化进程停顿5.全球直接外资目前有半数流入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
(图解)继连续5年呈上升趋势之后,流出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的直接外资201*年收缩了21%。但是,随着这些经济体的跨国公司的崛起,直接外资的收缩与发达国家相比也较为缓和,而发达国家的直接外资流出量则锐减了48%。在发展中世界,直接外资的反弹也更迅速。其外向投资的份额目前仍然小得多,但速度在加快,正达到全球外流量的四分之一。
(图2中,中国于201*年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直接外资位居前6位的目的地中,有半数为发展中或转型期经济体。跨国并购的三分之二以上仍涉及发达国家,但是,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作为跨界并购交易东道国的份额已从201*年的26%升至201*年的31%。同时,发展中和转型期经济体在201*年吸引了50%以上的绿地项目。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香港、中国、俄罗斯联邦依此顺序跻身全球投资经济体前20名第三节:国际投资的经济影响
一、新古典理论麦克杜格尔模型(书)二、国际投资的发展趋势
1、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总体上持续增长,但势头有所减缓。流出地将继续集中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将有所增长。流入地将仍会以发达国家为主,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将持续增长。服务行业将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跨国购并所占的地位可能会下降。
2、国际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总体规模将持续扩大。国际间接投资将继续大量流向发达国家,新兴市场也将受到投资者青睐。国际间接投资的虚拟化趋势、衍生化趋势、机构化趋势。三、国际投资的证券化趋势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
(一)理论的主要思想
1、市场的不完全行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2、市场具有不完全性(书)因此,海默认为当企业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独占性生产要素”即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足以抵消跨国竞争和国外经营所面对的种种不利而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企业凭借其拥有的垄断优势排斥东道国企业的竞争,维持垄断高价,导致不完全竞争和寡占的市场格局,这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二)、(美国的)垄断优势。(1)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2)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3)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4)政府课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5)信息与网络优势。
知识补充:1、横向一体化:也叫水平一体化,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实质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目的是实现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市场地位。国际化经营是横向一体化的一种形式。2、横向一体化战略的优缺点优点:采用横向一体化战略,企业可以有效地实现规模经济,快速获得互补性的资源和能力。此外,通过收购或合作的方式,企业可以有效地建立与客户之间的固定关系,遏制竞争对手的扩张意图,维持自身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缺点:横向一体化战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过度扩张所产生的巨大生产能力对市场需求规模和企业销售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在某些横向一体化战略如合作战略中,还存在技术扩散的风险;此外,组织上的障碍也是横向一体化战略所面临的风险之一,如“大企业病”、并购中存在的文化不融合现象等。
3、纵向一体化又叫垂直一体化,指企业将生产与原料供应,或者生产与产品销售联合在一起的战略形式,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是将公司的经营活动向后扩展到原材料供应或向前扩展到销售终端的一种战略体系。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也就是将经营领域向深度发展的战略。
4、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优点:带来内部控制和协调的经济性;信息的经济性;节约交易成本的经济性;稳定关系的经济性。有助于熟悉上游或下游经营相关技术的机会。能减少上下游企业随意中止交易的不确定性。削弱供应商或顾客的价格谈判能力。提高差异化能力。纵向一体化可以使关键的投入资源和销售渠道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从而使行业的新进入者、竞争对手难以进入经营领域。防止竞争者的广泛一体化占有许多供应资源或者拥有许多称心的顾客或零售机会减少被市场排斥的机会。
5、纵向一体化战略的缺点:纵向一体化会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投资,提高退出壁垒。所以,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常比非一体化企业要慢一些。代价昂贵。纵向一体化迫使企业依赖自己的场内活动而不是外部的供应源,而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比外部寻源还昂贵。不利于平衡。纵向一体化有一个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平衡生产能力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技能和管理能力。延长了时间。后向一体化进入零配件的生产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生产灵活性,延长对设计和模型进行变化的时间,延长企业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
(三)理论的评述(书)举例:垄断的英特尔
英特尔是否构成了垄断的三个行为:
1、是否垄断要看是否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对对手进行限制竞争2、是否垄断,要看企业是否强迫第三方抵制竞争对手的产品。
3、是否垄断,要看企业的行为是否对整个行业的进行造成了不良影响。
综上分析,英特尔的行为有明显的排除、限制竞争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构成了垄断,欧盟对英特尔的处罚14.4亿美元,这极有可能会产生“多米诺效应”,产生更多对英特尔开出罚单的国家。二、产品周期论
(一)产生背景、美国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书)(二)理论的评述
1、贡献: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贡献在于它不仅为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找到一种独特的视角,而且也是战后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一种总结。
2、不足: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另外,这种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公司初始的对外投资行为,但对于解释已经成为国际生产与销售体系的跨国公司的投资却无能为力。三、内部化理论
(一)补偿概念内部化理论的基石:1、科斯交易成本理论:由于市场失灵等市场属性不完善,导致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通过组织形式,组织内部交易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2、交易成本(书)
(二)内部化理论主要内容
1、内部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书)2、内部化的影响因素:(书)
3、实现条件内部化的收益与成本比较
只有当内部交易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市场内部化才是确实可行的。如知识产品市场机制是失效的,知识产品易被模仿,且交易价格不易确定等。收益与成本具体包括的几个方面(书)4、理论的评述:贡献(书);不足:内部化理论的不足之处是该理论过分注重企业经营决策的内部因素,却忽略了对影响企业运作的各种外部因素的分析,对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和生产缺乏总体认识,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等宏观因素也缺乏把握。案例:微软内部化带来的优势
微软拥有研发销售一体化的系统,减少了中间商和中介,使利润最大化。微软在中国拥有自己的科研机构,拥有自己的销售机构,而且大多数都是微软拥有完全控制权。1、技术内部化防止技术优势的丧失。
2、微软为了保护自己的技术领先优势,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如果是在外部市场上交易技术这种中间产品,就存在技术泄密的风险。因此微软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技术内部化,同时,将涉及到该项技术的生产活动控制在企业内部完成,从而减少了在他国的经营成本和风险。微软很少交易自己的技术,同时对自己的技术实行了严格的保护。
2、降低交易费用。微软同时与中国国内的主要硬件生产商,包括联想等企业开展了全面的合作,这些都使微软降低了交易成本。3、价格转移利润最大化
微软通过建立自己拥有控制权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使得许多交易都在内部进行,所有利润的归微软,这样就获得了最大利润。因为交易价格由微软自己制定,不存在竞争。四、国际生产折衷论
(一)国际生产折衷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论,主要观点:企业跨国经营是该企业具有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只是跨国投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又在某一东道国具有区位优势是其充分条件。因而在三个条件满足时,企业就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充分条件,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案例:巨无霸的成长丰田的国际化道路所有权特定优势:首先,“丰田的生产方式”,即装配生产线的各个工序只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必要数量的零部件,使得丰田避免了企业在人力、设备和材料方面的浪费,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丰田坚持在各个领域不断开发和研究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提供能满足全球顾客需求且充满魅力的产品和服务。第三,丰田的促销公关,
最后,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日趋恶化的大背景下,丰田坚持走清洁化道路,这为丰田公司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节能环保低排放汽车成为丰田公司全球化进程中的又一张王牌。内部化优势:为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对企业利益的影响而将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丰田公司将产品向子公司转让,或者在其子公司之间转让来保证了它的财产权和无形资产。从80年代开始,先后在美国、英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建立独资或者合资企业同时,丰田将汽车研究发展中心也建在当地,实施当地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的国际化道路。从而充分利用其子母公司的关系实现利益的转移,一次次规避了风险。
区位优势:丰田公司在美国,英国等地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广大的市场,而且可以利用它们的技术。丰田在东南亚的拓展,其把握住了东南亚国家劳动力价格低,资源丰富,外资政策较好,而且市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等优势。
结论:丰田作为全球重要汽车生产商,其国际化道路对亚洲国家起到了典范的引导的作用,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五、比较优势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日本对外投资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国内集中发展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把国内失去优势的部门转移到国外,建立新的出口基地,使国内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主要内容:
1、在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上:“边际产业扩张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单是货币资本的流动,而是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的综合体由投资国的特定产业部门的特定企业向东道国的同一产业部门的特定企业(子公司、合办企业)的转移,是投资国先进生产函数向东道国的转移和普及。
2、在投资主体上: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的边际产业(或边际性企业、边际性生产部门)开始依次进行。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易趋于比较劣势,成为“边际性企业”,因此中小企业更要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边际产业”(也称为“比较劣势产业”)指在本国已经或即将丧失比较优势,而在东道国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或领域。
3、在投资方式上:应从与对方国家(即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或领域依次进行投资,不以技术优势为武器,不搞拥有全部股份的“飞地”式的子公司,而采取与东道国合办形式,或者采用象产品分享方式那样的非股权安排方式。
4、在投资的国别上:该理论积极主张向发展中国家工业的投资,并要从差距小、容易转移的技术开始,按次序地进行。在小岛清看来,从比较成本的原理角度看,日本向发达国家(美国)的投资是不合理的。小岛清:几乎找不出有什么正当理由来解释日本要直接投资于美国小汽车等产业,如果说有,那也仅限于可以节省运费、关税及贸易障碍性费用以及其它交易费用等。
5、在投资的目的和作用上:对外投资目的在于振兴并促进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产业,特别是要适应发展中国家的需要,依次移植新工业、转让新技术,从而分阶段地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小岛清:对外投资应当给当地企业带来积极的波及效果,使当地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教会并普及技术和经营技能,使当地企业家能够独立进行新的生产。在成功地完成了教师的作用之时,就应该分阶段地转让所有权。6、在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上:“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贸易、创造和扩大贸易。是一种顺贸易导向型的对外直接投资。
小岛清:投资将投资国技术、管理等优势移植到东道国,使东道国生产效果得到改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创造出盈利更多的贸易机会。对比于投资发生之前,投资国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从东道国进口产品,且扩大进口规模,给东道国留下更多的利益。顺贸易导向型(或贸易创造型):利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原则,对外直接投资带动相关联产品出口,与贸易互补的投资,有利于长远经济发展。逆贸易导向型(贸易替代型):其对外投资导致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增加。(三)理论的评述(书)
补充:比较优势对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启示:
“走出去”主要是指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现实需要,是更好地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和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和扩大中国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的必由之路。1、加强对“中国式”对外投资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在理论上,“引进来”研究多,“走出去”研究少;对国外企业在国内投资研究多,对国内企业在国外投资研究少。在实践中,也是“引进来”多,“走出去”少;商品走出去多,资本走出去少。比较优势理论的时代背景与中国国内目前的形势大致相同,应当研究和提出“中国式”的对外投资模式,用来解释和指导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2、比较优势是以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考察对象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同“美国式”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区别,“是受欢迎的”。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当日本企业发展成为巨大的跨国公司时,也应采取凭借垄断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以其尖端的新产品向国外扩张,进行巨大跨国公司活动的美国式的对外直接投资”。实际上,今天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确已经实现了这种转变。我们无论提出什么样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与本国的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
3、中国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首先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谁走出去的问题,即谁是投资主体的问题。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大企业保持较强的比较优势,而中小企业趋于比较劣势,成为边际性企业,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应走在前面。
二是,解决往哪里走的问题。是向发达国家走还是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走。发达国家国内投资环境比较优越,投资机会多;中国三分之二的贸易是与发达国家之间展开的;国内优势产业在发达国家处于劣势,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中国企业不应投资过分集中在港澳地区和发达国家,而应该主要走向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者落后的国家,如俄罗斯、越南等周边国家以及非洲、拉美和中东。
三是,怎么走的问题。走出去的多种方式。小岛清认为,日本是以资源开发进口为中心的对外直接投资,只需要按“非股权安排方式”进行就够了,这也是资源国家所容易接受的方式。中国企业究竟是以股权形式还是非股权安排、以合资还是独资、以并购还是新建、或者其它的方式“走出去”,值得进一步研究。
4、投资的政策中,投资应该起“教师的作用”,“给当地企业带来积极的波及效果”。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目的在于振兴并促进对方国家的比较优势产业”。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实践中兼顾本国与东道国双方的利益同时,实现“双赢”。比较优势对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启示:
5、比较优势对外投资理论将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融为一体。
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不是存在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创造和扩大了贸易。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在某些产品国外市场上,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销售市场上,中国如何使投资与贸易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变为互相促进和互补的关系。六、资本相对过度积累理论
(一)二元经济结构理论阐述了“两个部门结构发展模型”的概念,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体系和城市现代工业体系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这两种体系构成了“二元经济结构”。
(二)发展经济学中形成了三个相关阶段的二元经济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典型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由于在农业中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为零,现代部门的工资基本不增长;第二阶段:到达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之后的阶段,此时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超过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现代部门工人的工资开始提高,但农业劳动力工资尚未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力仍小于与现代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力;第三阶段:第二个刘易斯转折点到达之后,即农业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的工资都已经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并且两个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达到相等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到来意味着二元经济特征的消失,经济成为一个匀质的整体。七、小规模技术理论(书)
(二)威尔士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三)理论的评述八、技术地方化理论(一)产生的背景(书)(二)主要内容:
经过改造的产品更适合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需求,只要它们把引进的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产出的产品就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国消费者的需要,这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优势。经过发展中国家企业改造后的适合小规模生产的技术,与未经改造的西方国家的技术相比,在当地的生产中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虽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名牌产品相比,但由于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的限制,使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三)理论的评述(书)九、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二)主要内容: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强调技术创新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学习”特征。不断的技术积累可以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积累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直接相关。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三)理论的评述
1、贡献:强调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来自经验积累。其是以技术积累为内在动力,以地域扩展为基础的。随着技术积累固有的能量的扩展,对外直接投资逐步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发展,而且对外投资的产业也逐步升级,其构成与地区分布的变化密切相关。
该理论解释了19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结构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由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流动的轨迹。2、不足:未对发展中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路径和适宜性进行解释。十、投资周期论(略)案例讨论
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中国现在应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免陷于“比较优势陷阱”?案例解析
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优势陷阱”。要走出这一“比较优势陷阱”,简单的说,就是要把中国的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
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但必须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以世界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于新型化、多层次化、精细化产品开发,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质量和技术层次,使出口商品从初加工到精加工转变,提口其附加值。
调整产业结构,确立新的主导产业。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为此应将高技术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形成技术产业群,培养一批高技术出口重点企业,通过培育资本市场以及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扶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重视政府在形成竞争优势中的作用。对一些关键性的高技术产业和幼稚产业采取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金融、税收、研究投入等方面,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保护国内市场。但这种扶持和保护不同于一般的进口替代政策,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进行技术创新,建立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应进一步地增加技术创新投入,落实科技兴贸战略,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强化本国技术创新的动力。第二节国际间接投资理论一、证券组合理论(一)、基本思想马柯维茨的理论认为,投资者不应将投资的预期收益作为资产选择的唯一准则,而应将投资的收益和投资的风险结合起来考虑。他认为,投资者所购买的任何证券都是一种资产所有权的书面凭证,可以借此从证券发行者处获得一定的收益。
资产选择理论的核心是提示投资者“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混合的资产结构会减少投资风险。1、证券组合的含义证券组合是指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通过选择若干种证券作为投资对象,以达到在保证预定收益率的前提下把风险降低到最小或者在既定风险前提下使收益率最大的有效投资方法。
2、证券组合的作用:降低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
(二)理论的假设条件: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投资者都倾向于得到较高的收益率;投资者都具有理性;实际的投资收益率是随机变量,但满足正态分布,且风险可以用收益率的可变性(方差或标准差)来衡量;证券市场上各种证券之间的收益率都是有关联的。这些关联可以用相关系数得到反映,进而证券组合的最低风险也可以确定;证券市场是充分有效的。1、收益:通常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收益率(%)=(收入支出)/支出×100%
在股票投资中,投资收益等于期内股票红利收益和价差收益之和,其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R=(红利+期末市价总值期初市价总值)/期初市价总值×100%=(D1+P1P0)/P0×100%如某证券期初价格是40元,期末价格是48元,该期的红利为2元,则该证券的收益率为:Rhp=(2+48-40)/40×100%=25%收益分期、通货膨胀和税收的影响(1)、投资收益分期的长短可以影响投资收益率。分期越短,暗含假设把红利在内的全部金额都进行了在投资。(2)、通货膨胀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则要考虑到证券的实际收益率:
1+rR=(1+rNOM)/(1+π)rR:真实收益率,rNOM:名义收益率,π:通货膨胀率
某投资年名义收益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5%,则该证券的真实收益率为:rR=(1+10%)/(1+5%)-1=4.76%。(3)、税收是影响收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红利的缴税率为10%)。rNOM(1-t)-π=(rR+π)(1-t)-π=(rR(1-t)-πtt:税率,rNOM:名义收益率,π:通货膨胀率
某投资所得税率为30%,A投资收益为4%,通货膨胀率0%;B投资收益为12%,通货膨胀率8%;C投资收益为20%,通货膨胀率16%。A的税后真实收益:4%(1-30%)-0%=2.8%;B的税后真实收益:12%(1-30%)-8%=0.4%;C的税后真实收益:20%(1-30%)-16%=-2%
如果在累进税率制下,由于通货膨胀导致名义收益上升,投资者适用的税率将上升,从而导致真实收益下降。2、风险
按风险的性质以及应付的措施可以将总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个部分。系统风险:与市场整体运动相关联的。亦称为“宏观风险”。(市场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和政治风险)。
非系统风险:同某个具体的股票、债券相关联,而与其他有价证券无关,也就同整个市场无关。这种风险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微观因素,所以亦称为“微观风险”。(偶然事件风险、破产风险、违约风险)。证券组合理论认为,当投资组合中证券达到一定数目后,非系统性风险可以基本消除,而只剩下系统性风险。(效全部效收效个用用风险益用非系刚的系风统好N0证标统险好风险与效用:财财券财准风
%风险厌恶:即赚1元钱带来的满足度的上升要小于亏1元钱带来的满意度的下降;富富数富差险
)风险中性:即赚1目元钱带来的满足度的上升等于亏1元钱带来的满意度的下降;风险偏好:即赚1元钱带来的满足度的上升要大于亏1元钱带来的满意度的下降。(一)单个证券分析1、收益计算
在通常情况下,收益率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是一个随机变量。我们可假定收益率服从某种概率分布,即已知每一收益率出现的概率,用表列示如下:
数学中求期望收益率或收益率平均数的公式如下:(书)2、风险计算
风险的大小由未来可能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来反映。在数学上,这种偏离程度由收益率的方差来度量。
我们可以从收益率的历史数据得到二者的估计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假设证券的月或年实际收益率为xt(t=1,2,,n),通常称之为收益率时间序列的一段样本,则样本均值:
(二)证券组合分析
1、收益相关性计算(书)
2、两种证券组合的收益率和方差
设有两种证券A和B,某投资者将一笔资金以xA的比例投资于证券A,以xB的比例投资于证券B,且xA+xB=1,称该投资者拥有一个证券组合P。如果到期时,证券A的收益率为rA,证券B的收益率为rB,则证券组合P的收益率为:
rA、rB为随机变量,对其分布的简化描述是它们的期望值和方差。(1)、完全正相关下的结合线
令xA=1,则xB=0,E(rp)=E(rA),dP=dA,得到一点A;令xB=1,则xA=0,E(rp)=E(rB),dP=dB,得到另一点B;连接两点即得这一直线。在完全正相关下,ρ=1(图书上)
综上所述,在A、B完全正相关的情形下,只要dA≠dB,无论将来证券A和证券B的收益率状况如何,总可以选择组合得到一个恒定的无风险收益率,我们称该组合为一个无风险组合或0方差组合。为了得到这个无风险组合,要卖空方差较大的证券。因为证券A与B完全正相关时,它们完全同向变化,通过卖空一种证券,使得它们成为完全反向的证券,从而可以通过组合抵消风险。(2)、完全负相关下的结合线
在完全正相关下,ρ=-1(图书上)
在完全负相关的情况下,按比例买入证券A和B可以形成一个无风险组合的稳定收益率。因为xA与xB均大于0,所以必须同时买入证券A和B,也就是证券A和B完全负相关,二者完全相反变化,因而同时买入两种证券可抵消风险,(3)、在不完全相关下的结合线当证券A与B的收益率不相关,ρ=0,该方程确定的曲线是一条经过A和B的双曲线(图)结合线上介于A与B之间的点代表的组合由同时买入证券A和B构成,越靠近A,买入A越多,买入B越少。而A点的东北部曲线上的点代表的组合由卖空B,买入A形成,越向东北部移动,组合中卖空B越多;反之,B的东南部曲线上的点代表的组合由卖空A,买入B形成,越向东南部移动,组合中卖空A越多。(5)在不完全相关下的结合线
在不完全相关的情形下,由于0≤ρ≤1,方程一般情形下所确定的曲线是一条双曲线。相关系数决定结合线在A与B之间的弯曲程度,随着ρ增大,弯曲程度将降低。当ρ=1时,弯曲程度最小,呈直线;当ρ=-1时,弯曲程度最大,呈折线;不相关是一种中间状态。从结合线的形状来看,相关系数越小,在不卖空的情况下,证券组合可获得越小的风险,特别是负完全相关的情况下,可获得无风险组合。在不相关的情况下,虽然得不到一个无风险组合,但可得到一个组合,其风险小于A、B中任何一个单个证券的风险。当A与B的收益率不完全负相关时,结合线在A、B之间比不相关时更弯曲,因而能找到一些组合(不卖(空)使得风险小于A和B的风险。期望AE)rAB=-1rAB
=002、多种证券组合的收益率和方差(书)
(三)证券组合选择(书)
R(1)在既定风险水平下,取得最大预期收益率;
A(2)在既定预期收益率水平下,承担最小风险。
PBdBrAB=1dA标准差dBP(四)无风险借贷对有效集的影响
无风险贷款相当于投资于无风险资产,其收益率是确定的。在单一投资期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在期初购买了一种无风险资产,那他将准确地知道这笔资产在期末的准确价值。由于无风险资产的期末价值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因此,其标准差应为零。同样,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与风险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协方差也等于零。一、无风险资产的定义
一般说,只有到期日与投资期相等的国债才是无风险资产。但在现实中,为方便起见,人们常将1年期的国库券或者货币市场基金当作无风险资产。由于无风险资产的期末价值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因此,其标准差应为零。同样,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与风险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协方差也等于零。
二、无风险资产下的投资组合
1.投资于一种无风险资产和一种风险资产
是一个线段。A点表示无风险资产,B点表示风险资产,由这两种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一定落在A、B这个线段上,因此AB连线可以称为资产配置线。
RP2.投资于一种无风险资产和一个证券组合RPDDTABACCPP
假设风险资产组合B是由风险证券C和D组成的。分析可得,B一定位于经过C、D两点的向上凸出的弧线上。
3.无风险贷款对有效集的影响
引入无风险贷款后,有效集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图中,弧线CD代表马科维茨有效集,A点表示无风险资产。我们可以在马科维茨有效集中找到一点T,使AT直线与弧线CD相切于T点。T点所代表的组合称为切点处投资组合。
T点代表马科维茨有效集中众多的有效组合中的一个,但它却是一个很特殊的组合。因为没有任何一种风险资产或风险资产组合与无风险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可以位于AT线段的左上方。换句话说,AT线段的斜率最大,因此T点代表的组合被称为最优风险组合。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引入AT线段后,CT弧线将不再是有效集。因为对于T点左边的有效集而言,在预期收益率相等的情况下,AT线段上风险均小于马科维茨有效集上组合的风险,而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AT线段上的预期收益率均大于马科维茨有效集上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按照有效集的定义,T点左边的有效集将不再是有效集。由于AT线段上的组合是可行的,因此引入无风险贷款后,新的有效集由AT线段和TD弧线构成。
最优风险组合实际上是使无风险资产(A点)与风险资产组合的连线斜率(即)最大的风险资产组合,其中R1、1分别代表风险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表示无风险利
1率。我们的目标是求Rrf其中:MaxR1XARAXBRBXA,XB1
222221XAAXBB2XAXBAB三、允许无风险借款下的投资组合
前面假定投资者可以购买风险资产的金额仅限于他的财富。然而,投资者可以借入资金并用于购买风险资产。借款须支付利息,而利率是已知的。在该借款本息偿还上不存在不确定性。这种借款称为无风险借款。
1.无风险借款并投资于一种风险资产的情形
把无风险借款看成负的投资,则投资组合中风险资产和无风险借款的比例也可用X1和X2表示,且X1+X2=1,X1>1,X2如果每个投资者都不进行证券分析,证券市场就会失去建立风险收益均衡关系的基础。CAPM表明: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任一证券的均衡期望收益率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无风险利率,另一部分是风险报酬(或称为风险溢价),它代表投资者承担风险而应得的补偿。资本市场线CML的实质就是在允许无风险借贷下新的有效边界,其上的任一组合都是有效投资组合。
(R)RE(RM)RfEE(RP)RfP[E(RM)Rf]pfPM
这样一条描述证券期望收益率与风险之间均衡关系的直线常称为证券市场线(SML)。SML揭示了市场上所有风险性资产的均衡期望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替代关系。第四章国际直接投资一国际直接投资(FDI):是与国际间接投资向对应的概念,是指一国的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投入资金、机器设备、工业产权等有形或无形资产,并在另一国设立公
E(RM)Rf[E(Ri)E(RM)]M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MiMM国际直接投资分类(书)
化简整理有:二国际直接投资分类
E(RM)Rf1、横向型、垂直型和混合型E(Ri)RfiM2M2、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
(1)、绿地投资(GreenfieldInvestment):也称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法律设置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2)、跨国并购(Cross-borderMergers&Acquisition):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取得东道国某个现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的所有权的投资行为。3、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合作开发绿地投资与跨国并购的选择:跨国公司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必然面临着投资方式的选择,跨国并购的缺陷往往是绿地投资的优点,反之,绿地投资的不足又是跨国并购的优势。跨国公司进行绿地投资的一般选择:拥有最先进技术和其他垄断资源、东道国经济欠发达,工业化程度低。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并购的一般选择:为了弥补信息和国际经验的不足,克服人力资源的限制。迅速进入新的市场或新的领域。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或地区。三国际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方式一、股权参与:(一)拥有全部股权:国际独资经营企业:
1、独资经营:外国投资者按东道国法律,经东道国政府批准,在东道国境内举办的资本全部为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2、国际独资企业对投资者的影响:(1)、能够使投资方拥有绝对的经营控制权;(2)、投资方拥有全部国外投资利润;(3)、便于投资者保守技术诀窍与商业秘密;(4)、独资经营,若缺乏对当地投资环境的把握或经营不善须独自承担亏损。3、国际独资企业对东道国的影响:(1)、弥补东道国的生产不足,又不需要东道国的资金;(2)、能增加东道国的收入,如税收、土地使用费、在东道国购买的设备和原材料等;(3)、能增加东道国的就业人数;(4)、外国资本占领东道国市场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东道国产业,且利润被外国投资者全部拥有也对东道国不利。
四课堂补充:纷纷“离异”的合资企业,外商纷纷由合资转为独资的原因:
一、政策变化。外资进入初期,由于开放程度低,国内很多行业不允许独资,合资成为进入中国的唯一选择。二、中国投资环境变化的结果。开放之初,企业运作的各种要素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差距(政策法律、政府关系、销售渠道、人力资源)。合资则可以获得较好的解决方案。三、合资双方文化、管理方面的分歧。外资方注重的是如何获得最大利润;中方在乎的则是就业、稳定及政绩等非市场因素。双方分歧造成贻误商机、企业费用增高。四、独资有利于避免技术的外溢。外商来华投资更多的是通过并购方式消灭公开、潜在的竞争对手。因而减少本地企业为之配套能降低技术扩散和外溢效应。家乐福从合资走向独资
1、上世纪90年代末,家乐福依靠地方政府急速扩张越过了中国政策的底线,后被迫进行65∶35的股权改革,以出卖35%的股权给地方内资企业换取在中国市场的生存权。这虽然在短期内有助于家乐福打入地方市场,但双方在制度、文化、经营理念等方面的摩擦,使商业运营成本很高。如今政策的放开,家乐福自然要给自己松绑。原因分析:
2、弱势的内资企业赶不上家乐福扩张的快车,被迫“下车”。因为当时不少合作方是地方的包袱企业,如今很难再跟随家乐福的开店步伐继续投资;而有些合作方当今已陷入危局,据称昆明百货大楼与家乐福分手是为了套现“保命”。
3、内资合作方的战略选择发生转变,谋求自身发展,避免“左手打右手”。在家乐福的合作者中不乏有与合资企业从事同一业态的,如上海联华超市,双方既存在共同利益,又是竞争对手。之前,上海家乐福与联华超市已经“打”得很厉害了。家乐福显然乐于这种合作的终结,因为合资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
目前,我国零售业正处于动荡、组合期,急速扩张成了各方的战略重点。因此,我们看到家乐福主要是其基于市场利益的考虑,独资化将是家乐福及其他外资巨头最终的市场选择。(二)拥有部分股权国际合资经营企业:
合资经营:国际直接投资中常见的一种方式。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共同商定各自的投资股份,根据东道国的法律,通过签订合同举办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股权式合营企业。我国的中外合资企业就属于这种类型。
二、非股权参与国际合作经营企业合作经营(契约经营):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投资者与另一方签订契约共同经营企业,但各方出资不采取股份形式,风险的分担和盈亏的分配也不一定与出资比例挂钩,而是依据契约中规定的比例分成。
国际合作经营企业的特征:(书)共同点性质不同国际合作经营企业国际合资经营企业都属于国际直接投资: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享收益、共担风险;都要考虑投资项目利润水平、投资的安全保障及东道国投资环境等契约式,其投资和服务等不计算股份和股权式,根据出资比例确定各方的股权权利、义务组织形式可以是法人式企业,也可以是非法人式法人式企业不同企业根据合同规定承担各自的责、权、利。不论以什么方式出资必须以货币计不投资收益可采用利润分成、产品分成或其他方式。算股权比例,且按股权比例分享受同不同有合同还规定,保证外方的收益达到一益、分担风险。点定的金额,促使外商更愿意合作。通过固定资产折旧、产品分成办法收回。合营期满,剩余财产全部归东道国合作主要通过利润分成收回投资。投资回收者所有,不再进行清算。合营期满,剩余财产通过估算按出方式不同外商收回只限于投入的本金,不含利息,资比例分配。且要求分得的利润取决于企业经营所得,以有利于调动外商的经营积极性。第五章跨国公司
(一)跨国公司: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二)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要素:第一,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实体,而不论其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第二,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第三,各实体通过股份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二、跨国公司的历史演变(书图)
(一)产业革命以前:对外直接投资的萌芽期,伴随商业资本的对外输出而发生。有直接投资性质的资本输出,但本质上属于商业资本输出(仓储、办事处、港口设备投资),非产业资本输出。直接投资为贸易的伴生物,因此,跨国公司的前身多为殖民地企业和贸易企业(二)资本输出的“英国时代”:产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实力迅速提高,世界霸权从荷兰转到英国,英国成为世界资本最主要的资本输出国。
资本输出特征:以间接投资为主国债和公债为代表的证券投资和对铁路的投资;直接投资主要流向非制造业领域矿业、运输、种植园等(三)美国的崛起(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与二战期间
战争的破坏,经济恐慌,贸易保护主义高涨,国际资本市场混乱,跨国公司缓慢发展。英、美地位逆转。
(五)二战后跨国公司与FDI的大发展
1、FDI的美国时代(1970年代中期以前)世界的美国化(1)前10年:准备期,增长缓慢特点国家资本输出活跃以包围社会主义为目的的经济、军事援助:“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提供了11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被援助国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的美国化、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为民间资本的大举进入铺平道路
(2)1950年代后半期以来FDI恢复1976年,美国FDI占全世界48%2、西欧、日本的崛起,FDI的相互渗透(1970年后)3、FDI急剧增加,相互渗透深化(1980年代中期后)
1980年代: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迅速增加“美国的世界化”
表现为:FDI规模迅速扩大,FDI的增长超过生产和出口的增长。发达国家之间FDI的相互渗透深化。二战前(1938年),世界FDI的三分之二流向发展中国家;二战后,发达国家成为FDI的主要吸收者。三、跨国公司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为跨国公司大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以及资本过剩是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原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设备的出现,是保证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四、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并购可以理解为兼并与收购,通常意义上二者之间没有严格个意义区别。从狭义角度考察,两者的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指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为一体,而后者则并非合为一体,仅仅是一方对另一方居于控制地位而已。五、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跨国公司这一世界经济舞台的主力军对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首先,跨国公司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导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其次,跨国公司推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第三,跨国公司是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支柱。第四,跨国公司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力量。第五,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主力军。第六,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分工模式变化和先进管理方式的发展。第七,超国家的经济实力使跨国公司引导着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形成。第八,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对全球化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东道国的政策不利,跨国公司的大举入侵就会形成对东道国经济的控制和国家主权的控制。第六章(书)第七章国际间接投资
(一)国际间接投资:指个人或机构购买外国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或政府债券,只谋求取得股息、利息或买卖该证券的差价收益,而不取得对筹资者经营活动控制的一种投资方式。(二)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
1、直接投资对国外企业有控制权,而间接投资则很少涉及。
2、直接投资是货币资本、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经验资源在国际间的一揽子转移。
3、直接投资具有实体性,通过投资主体在国外独资、合资等得以实现;而间接投资具有虚拟性,通过投资主体购买有价证券,按期收取股息、利息,或通过买卖有价证券赚取差价。4、直接投资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投资回报与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通常周期较长,风险较大;而间接投资则更具流动性,风险也相对要小。(三)国际信贷(InternationalCredit)也称国际信用,是发生在国际间的一种资金借贷关系,即由一国或数国的政府、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向第三国政府、银行及其他自然人或法人提供资金融通,其实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资本运动。(四)国际信贷基本贷款条件贷款期(MaturityPeriodofLoan):是自贷款协议生效之日起到贷款本金与利息全部还清之日止的期限。
宽限期(GracePeriod):亦称宽缓期,是指在贷款使用后的一段时期内不必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或者只付利息而不偿还本金的期限。还款期(RepaymentPeriod):即归还贷款的期限
提取期(DrawPeriod):亦称使用期,是指从贷款协议规定开始提款之日起到截止提款之日止的期限,实际上也就是使用贷款的期限。
赠与成分(GrantElement,简称GE):是用于衡量贷款优惠程度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五)世界银行贷款
1、宗旨:①为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不发达国家生产与资源的开发;②以保证或参加私人贷款和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的对外投资;③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会员国生产资源的方法,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④在提供贷款保证时,应与其他方面的国际贷款配合世界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
2、组织机构:世界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
3、资金来源:会员国缴纳的股金、通过发行债券取得借款、业务净收益、债权转让、贷款资金回流
(六)国际开发协会信贷
对欠发达国家提供比世界银行条件优惠、期限较长、负担较轻,并可用部分当地货币偿还的贷款,以促进它们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补充世界银行的活动,促成世界银行目标的实现。协会贷款只提供给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七)国际债券
定义(书)欧洲债券与外国债券定义(书)发行国际债券的步骤美元债券
发行人首先向美国资信评定公司提供资料,以便调查和拟定发行人的债券资信级别债券发行人向美国证券交易所委员会呈报注册文件资信评定公司提出债券资信级别的初步意见。如果债券发行人对此无异议,则正式资信级别的等级意见书成立,如果债券发行人不接受,则考虑不定级发行证交所收到发行人呈报的注册文件后进行审查。审查完毕后发出一封评定书。债券发行人应就评定书里提出的问题做出答复发行人根据证交所在评定书中提出的意见完成修改工作发行人选择管理包销人或集团负责包销工作。管理包销人提出发行债券的初步方案,广泛征求意见,以期债券发行人和债券投资者双方都能满意正式在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八)、政府贷款
1、政府贷款(GovernmentLoan)是一国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具有双边经济援助性质的长期低息优惠性贷款,是国家资本输出的一种方式。
2、特点:利息率低,附加费用少,含有很大的赠予成分、还款期限长,并有一定的宽限期附有限制性采购条款、多数是与项目相联系的贷款
3、政府贷款的作用:扩大贷款国的商品出口、带动贷款国的资本输出、促进借款国的经济发展、促进借贷双方国家政府之间的经济贸易技术合作与友好关系的发展
4、影响政府贷款的因素:两国政局稳定与否、两国的外交关系、提供贷款国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提供贷款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借款国使用政府贷款的效果、政治立场和信仰准则的异同与差距(九)、美国国债之困
事件一:中国减持美元,但仍是美国最大债权国;事件二:易纲美国国债是全球最大市场,投资美债互利双赢,不希望买卖美国国债政治化;事件三:美国回应中国减持美国国债案例分析:
美国国债之所以成为中国投资首选有其现实的原因。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资本市场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债券市场也是全球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强的市场。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庞大,欧洲、日本市场债务规模较小,在充分考虑投资安全的前提下,美国国债仍然是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目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还不能大幅度地减持外汇储备或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否则会造成美元的大幅度贬值,给中国带来更大损失。中国可以通过增加在海外的投资,特别是资源方面的战略性投资,逐步减少外汇储备。同时,通过刺激国内消费,平衡对外贸易,从根本上避免多余的外汇积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恶化,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中国,注视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希望中国能够为缓解世界金融危机做出贡献。这些希望包括维持中国的经济增长,部分抵消发达国家衰退对全球需求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额外的资金,以便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有充足的资金向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提供贷款。作为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国希望中国能够用外汇储备增加购买美国国债,使美国的“救市”政策和财政刺激措施能有充足且成本较低的资金。
外汇储备是应对国际支付危机的一种“保险”机制。如同我们买“保险”一样,但并不是买的保险额越高越好。外汇储备过多是一种资源配置上的浪费。
尽管美国随作出保证中国在美国财产是安全的保证,然而,白宫一边承诺安全性的同时,一边却暗示,除了美国国债,中国外汇投资没有更好的选择。言下之意,中国已被美国国债“绑架”了。
庞大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但给中国政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庞大外汇储备为美国和其它几个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提供了低息和无息贷款,而这些资金如果用于国内建设或其它方面的投资可能会创造更高的回报率。但中国金融体制不发达,无法有效地将本国的储蓄转变为高效率的投资,不得不将自己的储蓄以低息贷给外国,换取外国高效的投资。第八章国际灵活投资(一)国际工程承包的定义:是指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或一国的承包公司,以自己的资金、技术、劳务、设备、原材料和许可权等,在国际承包市场上通过投标、议标或其他协商途径,按国际工程业主的要求,为为其营造工程项目或从事其他有关经济活动,并按事先商定合同条件收取费用的一种国际施工,直至交付业主使用。
(二)国际竞争性招标: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招标,国内外合格的投标商均可以投标。要求制作完整的英文标书,在国际上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刊登招标公告。
1、国际竞争性招标优势:由于投标竞争激烈,一般招标主能以有利的价格采购到需要的设备和工程。可以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工程技术及管理经验。可以保证所有合格的投标人都有参加投标的机会。由于国际竞争性招标对货物、设备和工程的客观的衡量标准,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和承包商提高产品和工程建造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保证采购工作根据预先指定并为大家所知道的程序和标准公开而客观地进行,因而减少了在采购中作弊的可能。
2、国际竞争性招标劣势:国际竞争性招标费时较多。国际竞争性招标有一套周密而比较复杂的程序,从招标公告、投标人作出反应、评标到授予合同,一般都要半年到一年以上的时间。国际竞争性招标所需准备的文件较多。招标文件要明确规范各种技术规格、评标标准,以及买卖双方的义务等内容。招标文件中任何含糊不清或未予明确的都有可能导致执行合同意见不一致,甚至造成争执。另外还要将大量文件译成国际通用文字,因而增加很大工作量。在中标的供应商和承包商中,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很少。第十一章中国吸收外资第十二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一、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分析(一)总体规模快速扩张
(二)以小型项目为主,平均规模偏小二、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评介:1、首先是中国外资多少之争
认为过多者的观点:从全球看,我国吸引FDI占全球的10%左右,规模总量过于膨胀;从商品市场看,目前全国600种重要商品,85%是供过于求;从货币市场来看,我国已不再是资金短缺国家,引资会造成资本和产品的严重过剩。
适度规模者观点:从绝对规模看,中国是FDI最多的国家,但并非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从相对规模看,以吸引FDI在GDP中的比重,中国近年来大约在4%左右,低于英国和德国的9.5%和10.1%,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从《世界投资报告》公布的数据看,中国利用外资业绩指数居全球47位,只属于领先者;因而从相对规模经济看,中国利用外资规模不大。
2、外资规模是否威胁到经济安全
威胁论的观点:大量外资造成部分市场、行业的垄断,排斥本地企业的发展;过多的外资造成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如当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左右(马来西亚45%、新加坡38%、韩国15%),这导致经济暴露于外部风险。非威胁论观点:从经济总量看,2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对FDI增长的平均依赖度为3.98%,说明经济增长对外资依赖程度不高;从国民经济结构看,外资只是在少数行业占有大份额,如机电的70%、高技术84%,且有些行业对外资有准入限制等。3、外资是否饱和问题
认为饱和观点:从UNCTAD研究看,早在1998年《世界投资报告》就指出中国吸引外资已接近饱和;201*年,又再次评估认为中国未来利用外资潜力排名仅为84位。
认为非饱和观点:从中国国情看,UNCTAD没有考虑我国经济的区域差异性,中国利用外资的潜力,不是取决于国家层面的竞争力与潜力,而是取决于特殊省市,尤其是以开发区为主要载体的竞争力和潜力。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分析(书)1、投资方式分析:2.、资金来源结构3、区域结构4、行业结构特征
一、影响我国未来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分析(书)外部有利因素内部有利因素外部不利因素内部不利用因素
二、未来外资结构的变动趋势(书)
案例
(一)联想并购IBMPC业务,对于并购双方各有什么好处?IBM:剥离了不良资产;得到了最需要的现金流转向开发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联想:得到了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可以吸收和利用IBM在笔记本上的技术;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合并后的联想有望跻身世界一流PC制造商;弊病:联想背负了大量债务带来了财务上的压力;缺乏具备国际管理经验的人才;急于追求利润,放弃了IBM的贵族形象,结果反而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高端市场份额;收购IBM个人PC后盲目乐观,在欧洲品牌PB的收购战里败给了宏基,失去了成为世界第4大PC厂商的机会。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国际投资学课程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国际投资学课程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国际投资学课程工作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99032.html
- 上一篇:国际法教学工作总结
- 下一篇:国贸专业学习与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