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扬中华国粹 创诗词名乡

时间:2019-05-29 12:38:33 网站:公文素材库

扬中华国粹 创诗词名乡

全省创建“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典型材料

扬中华国粹创诗词名乡

湘潭县云湖桥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诗友:

金秋送爽好时光,万里神州桂吐香。盛会交流人气旺,群贤毕至韵声扬。很荣幸能在这样高规格的盛会上向各位领导、专家、诗友学习诗乡创建和巩固的经验。按照大会安排,我代表云湖桥镇向在座各位汇报近年来我镇创建和巩固诗乡的一些初浅体会,敬请批评指正。

云湖桥镇地处湘潭县西北角,与宁乡县、湘潭市城区、湘乡市、韶山市接壤,与毛主席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紧邻,是一个拥有6.1万人口的工业型乡镇。近年来,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我镇以增强文化软实力助推和谐发展为核心,深入开展“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活动,大力弘扬诗词国粹,将我镇的诗词文化推上了新的高度。

一、坚持把“诗词之乡”作为一张文化名片来打造

中华诗词传承着文明、承载着精神。云湖桥镇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清朝提督王明山,曾居云湖桥石牛塘。近代国学大师、诗文大家王运,曾居云湖桥山塘湾湘绮楼,留下大量诗词名作。经过历史的传承,云湖桥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镇诗词爱好者众多,诗风盎然。从201*年建立全省首家乡镇文联,201*年被省诗词协会确定为“诗词之乡”创建对象开始,镇党委政府就把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当成挖掘文化底蕴,发展人文旅游,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文明的一项名片工程来建设。

(一)党政领导重视,为创建和巩固诗乡成果提供坚强保障。镇党委、政府把创建工作作为镇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来考虑,注重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资金上予以保障。一是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了镇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和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人大主要负责人任顾问,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宣传委员任副组长,镇各相关部门、各村(社区)为组成单位,上下一心,共同推进此项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文化工作专题例会,听取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文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二是落实责任,加强调度。诗乡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创建与巩固并重。为防止发生“重创建、轻巩固”现象,制订了《文化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并严格落实,每村确定一名文化辅导员,负责指导村级创建和巩固工作。自201*年开始,每年1月18日镇政府组织全体文联委员和村支部书记召开文化工作专题会议,总结经验,安排新年文化工作,重点部署“诗词之乡”工作的推进和巩固。三是加大投入,强化保障,积极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在镇财政投入的同时,引导民间资金支持诗词文化建设。自201*年来,共投入资金60余万元用于创建活动和诗教工作。其中,镇财政先后安排55万元、部门自筹4万元、社会支持1万元。

(二)宣传发动,为创建和巩固诗乡成果营造浓厚氛围。201*年,镇党委发文《“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方案》,全面启动诗乡创建。省诗词协会赵焱森会长曾先后五次来我镇指导文联及诗乡创建工作,并率团进村开展诗词采风活动,我镇自办刊物《云湖》及县电视台、县网、县报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湘潭日报》文化专版对我镇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版报道。自开展诗乡创建工作以来,已编印出版《云湖诗联》、《庞凤羽诗文集》、《秋苗集》、《楚人山庄》、《诗曲大观》、《石井吟》等16部本土诗文集,形成了“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创建氛围。

二、坚持把诗词组织作为一项文化工程来推进

云湖桥镇交通便利,草根文化创作活跃,诗词爱好者众多,我们通过筑巢引凤与助凤高飞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创建活动提供持续动力。

(一)加强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创建工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按照创建方案要求,全镇各村、企事业单位相应成立了诗教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有机构、有队伍、有场地、有活动的“四有”标准,成立了诗词活动小

组或诗会(分会),明确创建目标,制定创建方案,落实创建任务。二是壮大创作队伍。云湖桥镇于201*年元月成立了全省首家乡镇文联,拥有诗词会员21人,为进一步提升诗词创作水平,201*年成立湘绮楼诗社以来,诗词会员增至80人,全镇诗词爱好者发展到201*余人。三是建立培训网络。聘请省诗协赵焱森会长、湘潭市原文联主席赵志超任顾问,由镇文联及湘绮楼诗社相关人员组成诗词习作培训机构。全镇每年开设两期诗词爱好者培训班,诗社分季组织会员举办诗词采风创作活动,通过培训、引导,全镇诗词爱好者逐年增加,诗词作品质量明显提升。

(二)巩固阵地建设,逐步夯实创建基础。一是抓牢诗词文化阵地建设。文联及诗社把刊物建设作为诗词发展、繁荣的重点工作来抓。由镇党委政府主办、镇文联承办的《云湖》双月刊,开设有12个版面的诗词专栏,该刊物已连续办刊10年,出版60期,从未间断,免费赠阅到市、县相关部门及全镇村组、企事业单位;由湘绮楼诗社编辑的《湘绮楼》诗集已出版三期,赠阅到全镇各单位,成为诗词“五进”的措施之一。二是抓实诗词文化成果创作。通过举办诗词培训、诗词创作比赛、诗词研究会及采风活动,我镇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词创作者,自201*年以来,有200多件诗、词、歌、赋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编印各类专著16本。农民诗人李建国被收入中国诗词名人字典,其作品在各项竞赛中共获得14个奖项,他的诗歌《兴平赏荷》获首届陕西、兴平荷花节诗词楹联大赛三等奖,出版有个人诗词专著《石井吟》,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共有15位农民诗人刊印了个人诗集。三是抓紧诗词文化设施建设。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诗词文化硬件设施投入。镇财政先后投入10万元,对镇文联及湘绮楼诗社进行硬件建设,争取上级投入,对四个新农村示范点建立文化墙,设立诗词示范村5个、示范户235户;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文化产业化发展方向靠拢。如以湘绮文化品牌和诗词文化相结合的”源博园“休闲农家乐项目,已成为诗词艺术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的典型。

三、坚持把诗词活动作为一个文化品牌来建设

“湘绮文化”品牌,是湘潭地区的第四张文化名片,我镇以创建和巩固诗词之乡活动为契机,切合镇情,开展各类活动,让诗词创作成为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一)加强交流,积极举办参与各类诗词活动。一是依托人文资源,举办大型活动。近几年来,我镇先后主办了建国60周年诗词大赛、建党90周年征文、天河杯诗词征文等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先后承办了湖南省诗词协会采风活动、岳麓诗社与湘绮楼诗社联合创作活动。二是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特色活动。各单位、村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诗词宣传、吟唱、创作、采风和辅导等各种活动,形成了读诗、诵诗、学诗、写诗的浓厚氛围。如,镇计划生育办公室聘请文艺表演小分队,以诗词说唱的方式,进村入户宣传计生国策;湘绮楼诗社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大型诗词创作活动,参与人数达到200人以上;镇文化站利用春节五下乡活动,开展送春联活动,每年创作书写春联千副以上。镇文联坚持每年举办一次诗作展示会,深受群众欢迎。三是利用诗词搭桥,促进交流合作。农民诗人吴冬林等以诗为桥,与远在台湾的亲友笔墨传情,对促进两岸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民诗人李建国、崔尧光等以诗会友,与周边诗社诗友吟诗唱和,相互增进感情,吸取他乡文化精髓,推动了本镇诗词发展。

(二)围绕中心,大力推进诗词“五进”建设。在诗乡创建中,紧扣和谐发展主题,以诗词“五进”活动为载体,让诗词成果为群众所共享,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诗乡创建工作的互促互进。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让诗词进农村。首先在新农村条件比较好,有诗词创作基础的云湖社区、石井铺村、石家村发展诗词文化,壮大诗词队伍,随后,以点带面,全镇47个村(社区)全部组建了诗词创作小组。镇文联、湘绮楼诗社每年举办二次送诗词进行村(组)活动,镇政府通过短信平台,每逢节假日向全镇发送“祝福诗词”,通过培树典型、宣传发动、培训提升,涌现了李建国、郭小寒等40余名农村诗人,全镇诗词之风日益浓郁。二是与镇里的中心工作相结合,让诗词进机关。把诗乡创建与巩固工作纳入镇域精

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对单位、村绩效考核内容,大大促进了诗词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营造了和谐、奋进的文化氛围。镇政府办公大楼设有诗词作品展览室,镇纪委设有廉政诗词墙,省诗协赵焱森会长亲笔书写“文豪故里、诗词名乡”赠与我镇,鼓励和鞭策将诗词文化工作做得更好。三是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让诗词进校园。把诗教列入全镇中、小学校语文教学的内容范畴,培养和发现诗词爱好者,普及诗词吟唱、赏析工作,鼓励和提倡诗词创作。烟山中学编印了《青山深处的梦》,云湖中学开设了《诗词创作》兴趣班。镇中心学校组织开展“国庆诗词吟诵比赛”,各学校组织开展了“每周一诗”板报活动。四是与各种节庆活动相结合,让诗词进广场、进社区。把诗词普及、创建和巩固工作与大型节庆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让诗词走进社区并逐渐为人民群众所共享。云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施齐全、机构完善,制度健全,活动丰富多彩,将诗词创作带进日常生活,让诗词作品上墙入户,形成了良好的诗教氛围。五是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开展诗词进企业活动。把创建和巩固工作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相结合,让诗词走进工矿企业,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企业对外形象。湖南金宏泰肥业有限公司、源博园等成立了诗词联谊会,积极组织企业诗词文化活动。

欣看艺苑花千树,喜听文风誉八方。社会和谐前景秀,一轮明月照诗乡。诗乡创建和巩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以此次盛会为新的起点,把握时代脉搏,通过组织活动、宣传推介、树立典型等方式,推进创建及巩固工作向纵深发展,让其在提升镇域文化软实力,凝聚人心、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使中华诗词文化深入人心,发扬光大。

扩展阅读:中国国粹都有哪些?

最佳答案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健身、护体、防敌、制胜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为各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中医:中医药是国我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四大国粹之一,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五十年来中医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京剧: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

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这三大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

中国画,是世界东方画中的主要画种,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从明代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到清代郑板桥的《梅竹》;从近代吴昌硕的《花鸟》到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等等。

历代画家创造了无数的画卷,故宫博物院收藏了成千上万的名画,而日本东京大学出版的《中国绘画总合目录》中著录的我国流散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名画竟有3900件。

中国京剧,有近200年的历史,是全国流行最广的剧种。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多用虚拟性的程式动作。

从清朝咸丰、同治开创,经过了程长庚、谭鑫培和梅兰芳等人的改革、创新以及发展,产生了很多风格不同的流派以及名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更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为阴阳五行学说;中医诊察疾病的手段主要为望、闻、问、切“四诊”;中医透析疾病主要以八纲来辨证,就是指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来归纳和概括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印证彼此力量消长等情况。

这三门学科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风格,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和技艺发展轨迹。

--------------------------------------------------------------------------------

文学楹联歇后语:

诗词

综合

艺术国画

京剧

戏剧

相声

书法

综合

其他饮食酒

综合

服饰旗袍

文物碑刻

综合

体育武术

气功

围棋

象棋

医药中医

中药

针灸

其他收藏

拍卖

家谱

其他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扬中华国粹 创诗词名乡》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扬中华国粹 创诗词名乡: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扬中华国粹 创诗词名乡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9991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