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推动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29 12:58:20 网站:公文素材库

推动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

推动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

--------------------------------------------------------------------------------------------------------------------

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日期:201*-10-8

根据市决咨委的要求,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我们先后去绥德、神木、榆阳、靖边等县区,就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调研,与市发改委、商务局、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进行了座谈。调研报告征求了西安、北京特邀顾问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榆林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近几年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国第一产能大市。经济的跨越发展客观上要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而发展物流业对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调研情况分析,我市已基本具备物流业跨越发展的条件。

1、交通快速发展,物流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一五”以来,我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迅速增加,仅交通运输就投入237亿元。201*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46.4亿元,占全省总投资的30.3%。公路方面,到201*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60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3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县道2640公里,乡道3479公里,农村公路24053公里。特别是青银高速、榆神高速公路的通车,使我市的公路运输能力大大增强。铁路方面,包西铁路改造工程和太中银铁路榆林段全线开工建设,加上原来建成的神延铁路、包神铁路、神朔铁路,使我市的“一纵两横”铁路大动脉初具规模。空航方面,榆阳机场建成启用,航线不断增加,改造扩建工程已提上议事日程。一些煤炭货运站的建设,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2、物流载体快速增长。能源化工产品作为我市的主要物流载体,近年来快速增长。据统计,201*年全市生产原煤20929万吨,原油852万吨(原油加工量226万吨),天然气100.7亿立方米,原盐39.5万吨,焦炭799万吨,精甲醇129.9万吨,聚氯乙烯树脂17.4万吨,电石78.3万吨,金属镁14.1万吨,铁合金10.9万吨,烧碱16.6万吨,水泥100.1万吨,平板玻璃734万重量箱,发电量293.5亿度,巨大的能源产出,推动着我市能化物流与综合物流快速增长。另外,随着我市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大量的农副产品和畜产品使商贸物流进入快速增长期。3、物流规模不断扩大。201*年,全市完成客运量5401万人次,货运量2.52亿吨,其中公路客运量达5279万人次,货运量5893万吨;铁路客运量达59.59万人次,货运量1.93亿吨;榆阳机场旅客吞吐量63.18万人次,增幅在全国支线机场第一;货邮吞吐量327.36吨。全市物流总费用达170亿元,物流成本占的比重为17.8%,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据测算,全市货运量年增速为35%左右,客运量年均增速为30%左右,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4、物流企业不断壮大。全市现有专业物流企业74户,其中运输、货运、配送企业33户,工业、商业涉及物流企业41户。部分物流企业,如三愚、东洲、金桥、三辰、邮政物流等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正在成为我市物流行业的骨干企业。绥德物流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包西铁路和太中银铁路在园区设立铁路货站已通过铁道部批复。榆阳区万象、聚能、塞北等物流项目正在加紧实施。神木、靖边、子洲等县的物流项目正在进行。同时,榆阳、神木、靖边、绥德等县(区)物流信息中介企业不断涌现,仅神木县就有上百家信息中介企业,全年中介业务量高达数十亿元。

5、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正在形成,物流园区建设正在紧张进行。随着全市能源化工产业的迅速崛起,榆阳、神木、靖边、绥德四大片区初步形成了以能化工业为主导,并与各自不同特色产业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模式。榆阳片区正在形成“能化工业物流+中心城市综合物流”模式,神木片区正在形成“能化工业物流+建材汽车装备制造综合物流”模式,靖边片区正在形成“能化工业物流+农牧加工综合物流”模式,绥德片区正在形成“能化工业物流+商贸综合物流”模式。物流园区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万象物流中心占地830亩,总投资1.7亿元,计划今年投资8000万元,建成建材市场、大型停车修理及专线铁路等基础设施和部分主体工程;聚能物流中心占地1800亩,总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于今年年底前完成。神华榆林大保当物流园区项目,占地面积5494亩,总投资15.9亿元,分两期建设,计划201*年完成一期建设,当年货物周转能力达到1726万吨;201*年二期竣工,货物周转能力达到2526万吨,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以工业能源产品为特色,兼顾社会化物流服务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在建的绥德物流园区,一期计划投资24.5亿元,占地3050亩,远景规划为万亩物流园区。目前园区已完成项目备案、第一批次土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前期审批工作,正在加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二、我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我市物流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发展缓慢现代物流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周边地区有很大差距,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

1、思想观念陈旧,对发展现代物流业认识不到位。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在功能、运作、理念、价值实现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从以运输仓储为主要功能的传统物流阶段转入以物流组织和管理体制创新,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的多功能、集成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阶段。调研中我们发现县(区)一些领导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工业、轻服务业”、“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发展观,对现代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不够明确,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大物流理念,而把现代物流当作一般的流通、传统流通抓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领导热衷于上工业项目和生产项目,急功近利,使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往往被忽视或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市、县很多企业对专业物流服务发展观念滞后,认识不足,对第三方物流在降低生产成本中的作用存有疑虑,对专业物流服务质量缺乏信心和信任。一些企业只注重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而忽视物流成本,岂不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在20-40%之间,丧失了很大一块利润空间。不少煤化工企业认为,物流丧失可观的第三方利润,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物流成本更高。还有个别企业以物流为名,行圈地之实,有搞房地产开发或炒买炒卖土地的嫌疑。2、管理体制和机制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瓶颈。中、省是由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来研究协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政策。省上及其他地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均设在发改委,而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另外各县(区)普遍没有明确物流业主管部门,有些县虽然明确,但不统一,有的是发改委(经发局),有的是商贸办,有的是经贸局,由于部门职责所限,组织协调力度不强。绥德物流园区管委会机构已审批,但目前编制、人员均未落实。长期以来,物流管理体制职能相互交错,涉及发改委、商务、交通、铁路、航空、邮电通讯等部门,造成物流组织布局分散,部门、企业间缺乏横向联合,许多物流设施只为某行业、某部门服务,综合性、社会性服务水平较低。此外,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又分不同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协调机制还未能真正建立,多头管理和条块分割问题日益凸现。

3、物流业发展的环境不理想。一是物流硬环境制约,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201*年,我市地方煤炭70%通过公路运输,公路堵车屡屡发生,堵车长龙数十公里;铁路运力紧张,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物流需求,增大了物流成本;榆阳机场年设计旅客吞吐量35万人次,但今年一季度旅客吞吐量就达19.47万人次,增幅69.61%;货邮吞吐量119.5吨,增长463.65%。物流技术与装备落后,缺乏现代化的装卸、仓储设备和信息化辅助设备。二是物流软环境的制约。物流业运行网络不健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大型超大型能化企业自营物流比重偏高,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社会物流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物流业务绝大多数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新兴的物流业务比重很低。

4、物流业发展规划滞后,物流园区建设缓慢。目前市上的物流行业管理因存在机构、人员、职责等方面的缺陷,致使一年前制订的《榆林市物流业发展规划》至今没有发布。县(区)大多数都停留在前期工作阶段,物流园区建设普遍缓慢,没有实质性进展。据调研,物流园区建设主要有两大制约因素,一是土地审批,二是融资困难。按土地法规省国土资源厅每一批次只有500多亩审批权限,超过这个数量的要报国土资源部审批。绥德物流园区一期占地3050亩,只完成了一个批次的审批,第二个批次省国土资源厅至今未批下来。由于我市未能建立与榆林物流业相适应的物流金融体系和完善的资本市场,导致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绥德物流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约需资金2.2亿元,现无着落。还有一些园区也有类似问题。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入园。三、我市物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现代物流产业作为高新技术改造和综合传统产业的新兴产业,在全国范围迅猛发展。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产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实现我市现代物流业跨越发展?现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深化认识,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和产业意识。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要清醒地看到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推进榆林区域经济跨越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1*年,我市一产、二产和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4%、66.1%和28.5%,从表面看似乎三产增加值比20年有大幅提高,但实际是因金融危机二产增加值下降的结果,绝对值不会提高这么多,三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应在16-18%左右。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榆林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完善榆林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有利于改善榆林投资环境,有利于平抑物价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从而切实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替代产业来考量,接续产业来培育,支柱产业来扶持。真正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转变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工业、轻服务业”、“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发展观,树立现代物流理念,明确市、县(区)政府在促进物流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三是要增强现代物流产业意识,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流通日益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已不再是生产、流通派生部门和辅助手段,而是相对独立分离出来的大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通过狠抓物流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真正改变目前“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服务业太弱”的状况。同时,市、县(区)政府还要注意解决企业对第三方物流认识不足的问题。

2、明确定位,强化措施,加强对发展物流业的具体领导。今年年初我市已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被列为示范城市共有47个),说明了我市作为国家能源基地的重要地位及国家寄于我市的厚望。《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陕北要围绕能源化工物流和农畜产品物流,加快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区等一批物流中心建设。”“陕北现代物流业聚集区,依托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抓好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中心、绥德物流园、延安物流中心建设,形成区域物流体系。”“以榆林为中心辐射带动陕北物流区域”,这就是省上对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定位。我们一定要明确定位,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具体领导。一是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榆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并认真抓好《规划》的启动实施。二是要强化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根据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领导小级应及时召开有关会议,分析形势,协调解决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确保我市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鉴于市级机构改革及政府换届,领导小组成员部门不少领导更换,建议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成员部门组成人员,并对此项工作加强具体领导。三是尽快理顺管理体制。目前我市物流行业管理部门杂乱、职责不清,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统一物流业管理部门的名称、业务功能、职责范围、考核标准,达到上下级部门的有效衔接。四是建立高效协调机制。效仿中、省建立和完善我市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部门、单位关系,推动物流资源的整合,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格局,发挥市、县(区)政府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五是各县(区)要结合本县(区)实际,尽快实施物流业发展规划,要象抓重点建设项目一样抓物流园区建设,定期不定期召开物流业项目建设推进会和工作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六是尽快组建全市物流行业协会,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指导物流企业依法规范经营,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3、实施宏观管理,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营造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把物流业纳入榆林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根据当前全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税费征收、金融投资、信息网络等方面尽快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吸引投资者积极投资物流产业。建议市上设立物流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物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支持,对企业进行的现代物流技术信息化等关键技术研发给予科技专项资金的扶持。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对已注册开展营运的物流企业要进行严格考核,规范管理。对群众反映强烈、服务水平低、运营能力差、管理混乱的物流企业要从严处罚,规范运营秩序。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监管力度,要防止个别企业借“物流”之名,行圈地之实,一旦发现企业转移和改变土地用途,搞房地产开发或炒买炒卖土地的,要予以坚决打击,及时收回土地,并作出严肃处理。三是营造物流产业发展的人才环境。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引进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吸收外地先进物流管理模式、物流组织方式、物流技术和服务理念,推进物流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升我市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全市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

4、加快网络通道和现代物流通道建设。一是加快市场网络建设。要加大现代物流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企业市场化运作,推动商业网点和物流节点建设,逐步形成全市三级商业服务网点和以榆阳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的节点布局,促进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二是加快现代物流通道建设。要大力推进以公路、铁路、航空枢纽为核心,海陆空衔接、大小路连通、干支线配套、客货运快捷、集疏运高效的公路、铁路、航空、管道、水运一体的物流体系。在公路建设上,力争早日建成以榆林为中心通达周边城市的“一日交通圈”,覆盖市、县的“两小时交通圈”,以及连接乡村通畅的立体交通圈;在铁路建设上,要全力推进太中银、包西复线榆林段两条干线建设,力争早日建成东西、南北两条运输大动脉;在民航建设上,要强力推进榆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运。同时,要注重多式联运网络建设,构筑与天津、青岛等港口的直接运输联接,畅通我市的出海通道。

5、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抓好传统物流的创新转型,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一是要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当前要集中力量建立和完善榆林市公路运输公共信息系统、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仓储公共信息系统,加快整合商务、金融、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工商管理,实现公共信息网络政府部门与企业物流信息资源的有效结合,同时抓紧建设电子商务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货物流通、商务运营现代化。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的快速、准确的流动,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活动。要充分利用市政府对电子商务和信息平台的建设资金,加快信息网络布局和传输覆盖范围。发展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物流市场新模式,加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增加市场交易量,以最低成本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二是抓好传统物流创新转型。要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邮政和航空物流,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打破行业、部门、区域界限,加快向第三方现代物流转型,尽快形成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规范的骨干物流企业。三是重视培育物流大企业、大集团。鼓励和支持现有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入股、重组等形式,组建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逐步解决市、县(区)物流企业小、少、散、弱等问题,提高物流业务的聚集度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不断壮大我市物流产业。

6、构筑资金融通平台,加快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推进榆阳、绥德、神木、靖边物流中心和各县(区)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当前,特别要构筑资金融通平台,加快物流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抢抓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县超工程”等项目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二是积极吸纳利用民间资本,大力支持市内外民营企业参与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三是对列入省、市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应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范围,给予重点扶持,部分项目要积极争取列入国债贴息项目。四是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同时,要引进物流金融产品,引导和支持各金融机构开展库存商品和订单融资业务,不断增加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7、市县要高度重视绥德物流园区建设。绥德是陕北的旱码头,是陕西四大交通纽之一,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县级交通枢纽。绥德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是省政府先后三次发文件确定的重点项目,是绥德县的翻身工程。园区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直接或间接通过拉动消费所产生的GDP将超过50亿元,每年利税达3亿元以上,园区可提供14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园区将对我市南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促进作用。因此市、县两级要高度重视绥德物流园区建设。鉴于园区建设原市上包抓领导已调离榆林,按照市重点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确定一名市级领导包抓园区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绥德物流园区建设资金扶持力度。建议市政府考虑,物流产业作为全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中、省在这方面有不少专项资金,市上应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争取。同时近年我市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有了较强的资金实力,可否为绥德物流园区安排或拆借较大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从今年起在“扶南资金”中安排较多的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企业尽快入园创造条件。

扩展阅读:关于加快榆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榆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市政协研究室

为深入了解和反映我市物流业发展状况,建言“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根据市政协调研工作的总体安排,201*年9月到10月,市政协经济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工商联及市政协研究室,组成以市政协副主席高岖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对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本次调研的特点:一是市政协经济委牵头与商务等部门及有关县区相结合,形成了横向协调配合、纵向上下联动的调研工作格局;二是实地调研与座谈研讨相结合,分别对一个园区(绥德县物流园区)、两个企业(三愚煤炭集运公司、榆林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恒安配送中心)、三个物流中心(榆林机场、榆林火车站、榆林邮政)和五个物流项目(榆阳区万象物流中心、塞北物流基地、麻地湾货运中心和榆横工业区西南新区第三方物流中心、榆林货运西站)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有关部门、县区、调研点召开座谈研讨会4次,剖析问题,寻找对策;三是市内调研与外出考察相结合,学习借鉴了成都、重庆、武汉等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及问题

(一)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总体来看,我市现代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属于运输、仓储服务的传统类型,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态势良好。

1、物流规模不断扩大。201*年,全市完成客运量5401.77万人次,货运量2.52亿吨,其中公路客运量达527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39573万人公里,货运量5893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3069270万吨公里;铁路客运量达59.5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6608万人公里,货运量1.93亿吨;榆阳机场旅客吞吐量63.18万人次,增幅居全国支线机场第一,货邮吞吐量327.36吨。全市物流总费用达170亿元左右,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7.8%左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据测算,全市货运量年均增速为35%左右,客运量年均增速为30%左右。2、物流园区和企业不断发展。榆林能源化工物流园区和绥德物流园区两大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现有专业物流企业74家,其中运输、货运、配送企业33家,工业、商业涉及物流企业41家。部分物流企业,像三愚、东洲、金桥、三辰、邮政物流等已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正在成为我市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如,市邮政物流局仅可口可乐仓储配送一项业务年收入就达650万元,年配送1000万标箱。榆阳、神木、子洲、靖边等县的物流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同时,物流信息中介企业不断涌现,据调查,仅神木县就有上百家信息中介企业,全年中介业务量高达数十亿元。

3、物流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十一五”以来,我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迅速增加,仅交通运输一项就投入了237亿元。201*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46.4亿元,占全省交通建设总投资483亿元的30.3%,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公路方面,到201*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6070公里,特别是青银高速、榆神高速公路的通车,使我市的公路运输能力大大增强。铁路方面,已建成干线总里程446公里,在建干线总里程634公里,包西铁路复线改造工程和太中银铁路榆林段即将全线开通,将使我市的铁路运输能力极大提高,“一纵两横”铁路大动脉已初具规模。航空方面,榆阳机场建成启用,航线不断增加,二期扩建工程也已提上议事日程。今年1-8月,榆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1.1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364.2吨。管道方面,陕京管线、陕京二线、长宁线、靖西线等将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京、上海、西安、银川等各大中城市,仅陕京二线日供气量就可达3000万立方米;榆济天然气管线年输气能力可达30亿立方米,即将建成投产。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全市宽带用户为18.3万户(不包括专线、专网用户),一级干线光缆201*公里,本地交换机容量91.6万门,具备了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条件。4、口岸建设不断推进。201*年3月,榆林口岸办正式挂牌成立,今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榆林海关。目前口岸联检大楼建设快速推进,榆林陆路货运口岸货场建设、电子口岸建设以及申报设立榆林一类航空口岸工作也稳定推进。榆林进出口业务日益活跃,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201*年,全市进出口5059批次货物,出口975万吨,价值10.8亿美元,进口2360件(套)设备,价值2.5亿美元。(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代物流理念亟待确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从以运输、仓储为主要功能的传统物流阶段转入以物流组织和管理体制创新,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物流阶段,但现代物流的理念尚未得到普及,大多数企业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没有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更没有考虑通过第三方物流来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只注重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而忽视物流成本,丧失了很大一块利润空间。

2、物流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目前,市商务、发改、工业、交通、邮政等各职能部门分别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的职能,造成物流业多头管理和条块分割。全市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相关行业都在从事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各自为政、政出多门,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政府不同部门之间,政府与铁路、民航部门之间的物流业管理和协调机制未能真正建立,物流业发展遭遇体制“瓶颈”。

3、物流基础工作亟待改善。一是《榆林市物流业发展规划》至今没有发布,各行业物流规划各自为政,未能很好地衔接。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铁路运输能力紧张,致使煤炭等大宗能化产品通过公路进行长途运输,加之公路等级不高,210国道、府店一级路“堵车”现象已成常态;榆阳机场超负荷运转,年设计旅客吞吐量为35万人次,但201*年已达63.18万人次;物流货场、停车场和配送中心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物流增长的需要。三是信息化程度低,现代信息技术没有在物流产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市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区域性的、综合性货运信息网也没有形成,大部分都是通过老关系、老客户进行交易。由于运输信息不畅,经常出现车辆空驶与超载并存的现象。四是物流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不能准确反映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五是口岸建设滞后,全市尚没有一家出口加工区或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4、物流服务水平亟待提升。一是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档次低。我市的交通运输仓储企业,真正上规模、上档次、能够开展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没有几家,能够提供特色服务的物流企业则更少,尤其缺乏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货物代理等低层次服务上,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相差甚远。二是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滞后。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不能有效融合,既造成了企业重复投资、人员增多,又导致了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不足。特别是一些大型、超大型能化企业自营物流比重偏高,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造成物流效率低下,现有资源利用不足。三是行业自律不够,市场竞争不规范。由于我市还未成立物流行业协会,物流业务仍处于分散、无序、不规范的状态,物流企业参差不齐,物流低端市场经营秩序较乱,不同程度存在压价竞争、偷漏税、超载超限等不良现象。

5、物流政策环境亟待优化。一是尚未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措施,对物流业发展的土地、财税、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不够具体明确;二是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业发展扶持资金,一些物流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三是针对物流企业和货运车辆的各种名目的检查、收费、罚款,屡禁不止,物流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6、物流人才队伍亟待加强。目前,我市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物流规划、供应链管理等物流领域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而技术培训、人才引进工作又相对滞后,致使大部分物流企业管理还是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员已经成为我市物流发展的“硬伤”。同时,我市各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社会上缺乏专业咨询机构,直接影响了物流业整体优化升级。二、启示与机遇

(一)先进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启示:

1、规划引领作用强,现代物流起步早。从成都等地的经验看,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离不开规划的引领,早规划、规划好,这是推动现代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十五”、“十一五”期间,成都、重庆、武汉等地就编制了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而此时我市的物流业发展,基本上是市场自发推动,规划引领不足。重庆等地由保税仓库到保税区,再由保税物流园区到如今的寸滩保税港区,其保税物流正由幼稚迈向成熟。而我市只有绥德物流园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但规模、档次与成都、重庆等地无法相比。这为我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政府引导作用强,发展政策环境好。成都、重庆等市现代物流业管理机构健全,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和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资金、土地、财税等各方面给予优惠,给物流企业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强力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目前,对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项目在政策上进行倾斜和扶持,这不仅仅是成都、重庆等市的做法,全国其他很多地区都采用了同样的做法,这也比较符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培育的现实。

3、企业主体作用强,第三方物流发达。成都等地的物流园区建设都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规划、建设、经营,专业化、社会化及国际化的大型配送中心、采购中心、购物中心均由企业所建,从其实际运作看,充分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扩张发展能力,都显著增强。如成都市新都物流中心依托浙江传化成都物流基地有限公司,打造公路港物流,成为四川省公路物流枢纽。

4、园区带动作用强,物流聚集效应明显。成都、重庆等地通过实施“物流园区带动战略”,吸引知名物流企业向集装箱中心站、空港等物流园区聚集,形成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的聚集效应,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协同和效率提高。

5、信息支撑作用强,物流运营效率高。在注重物流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软件建设至关重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信息系统,成都传化物流基地专门建设有物流信息交易中心、智能停车中心,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来自物流企业、工商企业、政府及其他物流节点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整合处理,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向企业发布运输价格信息、货运及运力信息、企业广告信息、行业协会公告等各类经营信息和行业动态,把信息技术和实施能力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站到位”式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二)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遇:

1、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榆林地处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具有发展物流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国家商务部公布的全国流通领域46个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之一。境内西延铁路纵贯南北,太中银铁路横卧东西,高等级公路交叉密布,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为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具有巨大的需求优势。随着全市工业产能规模的不断扩大,煤油气盐产能建设不断推进,到201*年,将形成3.5亿吨原煤、1500万吨原油、3000万吨兰炭、200亿立方米天然气、500万吨原盐、2500万吨甲醇及下游产品、500万吨聚氯乙烯的生产能力和220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物流量将与日俱增,物流需求将大大提升,物流业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3、具有一定的存量优势。目前我市已经拥有一批物流相关企业和一批具有物流服务经验的经营管理者队伍,物流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无论是各级政府、各个园区和企业,还是广大物流从业人员都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都在探索着由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4、具有优惠的政策优势。一是现代物流业作为唯一的服务行业进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我市被确定为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之一;二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更好的支撑;三是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和被认定为高新技术服务企业实行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到201*年,力争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四是榆林百年战略研究和“十二五”规划中都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资源型城市跨越发展和创新转型的重要产业来布局。三、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确立现代物流产业意识。要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势,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增强物流产业意识。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推动榆林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201*年,我市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4%、66.1%和28.5%,比例失调,二产独大,因此,“十二五”期间,要把加快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重要抓手,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由“资源和投资驱动型”导致的二产独大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切实改变我市“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服务业太弱”的现状。要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已不再是生产、流通的派生部门和辅助手段,而是相对独立、大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以物流业的大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新跨越;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大力宣传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宣传发达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本地区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鼓励物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全力突破“两个”发展重点。一要政府引导,培植龙头物流企业。各级政府要引导和鼓励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批发代理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延伸服务功能,逐步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向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加快向第三方现代物流转型,可选择三愚、三辰、邮政物流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依托现有场地、人才和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组建联合经营集团或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尽快形成12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规范的龙头物流企业。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承接国内外物流业的转移,逐步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来榆落户,用其先进理念、经营方式、科技手段,影响和带动我市物流业向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引领带动和快速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水平。

二要规划引领,打造区域物流园区。要与我市“一主三副”(“一主”:榆林中心城市,“三副”:神木、绥德和靖边副中心城市)的城镇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相衔接,在主中心城市榆林由政府主导,尽快启动建设在全国有影响的区域性能源化工和商贸两个大型物流园区,服务能源化工和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对接陕甘宁蒙晋毗邻区域、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在神木建设以煤炭、化工产品、建材、汽车和装备制造为主的物流园区,在绥德建设以商贸、化工产品、建材、农副产品为主的物流园区,在靖边建设以化工产品、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物流园区。当前要加速推进已有一定基础的榆林能源化工物流园区和绥德物流园区两大园区建设,边运营边扩建,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向园区集聚,使园区成为区域性物流企业聚集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产生规模效益。要积极吸纳利用民间资本,大力支持市内外民营企业参与物流园区建设。

3、大力加强“三个”体系建设。一要进一步加强物流保障体系建设。一是体制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理顺物流发展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关系,改善各部门之间职责交叉的现象,不断提高行业监管效率,营造齐抓共管的新格局;要充分发挥榆林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协调各部门出台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协调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设市商务局)应增加编制,充实人员,切实做好全市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的规划发展管理工作,各县区也要尽快成立物流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加快本县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二是政策保障。要尽快制定我市引导和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出台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或《决定》,条件成熟时,也可召开一次全市现代物流工作专题会议,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财政政策方面,建议市财政设立“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专项用于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系统、仓储设施、重点物流项目开发建设的贴息、担保;在税收政策方面,针对物流企业反映强烈的营业税税负优惠问题和物流业各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等问题,建议税务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同时可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推出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列入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建设用地,要优先审批、优先供应,土地出让金按照工业用地执行,各种规费比照其它工业园区用地政策执行,同时应鼓励在市区内的物流企业迁移到城乡结合部建设物流中心,对市区内土地实行置换,并给予企业适当补偿;在融资政策方面,鼓励各类担保基金向物流业倾斜,积极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上市融资,争取本土物流企业能实现我市上市公司零的突破。三是人才保障。要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物流发展中企业急需的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人才的培养,对引进的物流专业优秀人才,应享受市上引进人才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要加强同省内外培训机构的合作,鼓励通过短期培训、考察、跟班作业等不同方式和途径,积极开展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要加快学历教育的发展,通过定向或委培等形式,鼓励榆林学院等高等院校通过普招和函授等途径开展物流专业本专科学历教育;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二要进一步加强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市场网络建设。要不断加大现代物流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推动商业网点和物流节点建设,逐步形成全市三级商业服务网点和以榆阳为核心区,向周边辐射的物流节点布局,促进整个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二是加快现代物流通道建设。公路建设上,要加快高速公路、沿黄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力争早日形成以榆林为中心通达周边城市的“一日交通圈”、覆盖市县的“两小时交通圈”,以及连接乡村通畅的立体交通圈;铁路建设上,要全力推动太中银、包西复线榆林段两条干线尽早开通,贯通我市东西、南北两条运输大动脉;民航建设上,要强力推进榆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运。三是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把物流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市信息化发展规划,对重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建立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企业,予以适当的财政支持。要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鼓励大型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增强配送功能,扩大网上消费。

三要进一步加强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做好规划工作。尽快发布并组织实施《榆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好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与城市建设规划一并组织实施,各县(区)也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好本县(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做好与交通、城建、商务等涉及物流的各个部门有关“规划”的衔接,合理布局,通盘考虑,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二要加快推进榆林口岸建设。积极协助陆路货运口岸承建单位尽快落实货场土地区位,完成土地审批,尽快启动货场建设;督促口岸货场承建单位高标准、高起点做好设计;完成电子口岸基础平台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其他分支系统的设计使用工作。三要加强市场监管。要依法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和收费管理,全面清理向货运车辆的各种收费和罚款项目,坚决杜绝针对物流企业的“三乱”现象,尽早协调有关部门撤销二级公路收费站。四要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国家出台的《物流企业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物流企业有关质量、服务、安全等标准化评价工作,努力争取国内外各种质量管理、服务和安全认证。五要建立健全统计指标体系。现有的物流统计指标很难全面反映我市物流业发展状况,建议由物流工作牵头部门积极协调统计部门,切实做好我市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和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工作,为指导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六要建立绿色通道。对已认定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物流快件企业,其城区内配送车辆由市交管部门发放统一标识,适当放宽管制,在城区的行驶路线、停靠地点等实行绿色通道,给予通行和停靠便利。七要组建行业协会。尽快组建全市物流行业协会,并给予适当政策和资金扶持,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政企、制定行业规划等方面的中介、桥梁作用。同时,要推进行业自律和行业信用建设,引导诚信经商,避免恶性竞争,为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推动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推动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推动榆林物流业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153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