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浅谈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困境及相应解决措施
浅谈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困境及相应解决措施
一、对浙江省“文化礼堂”建设的认识
一般而言,礼堂,即指用于集会、观看电影或者一般公共演出活动的场所。礼堂曾经是一个年代的记忆,人们在礼堂看幕布电影、皮影戏、二人转等,礼堂曾经是人民群众集体娱乐的公共记忆场所。随着电视、电脑、电影院等的普及,礼堂似乎逐步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201*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作为本省年度十大实事之一。顾名思义,农村文化礼堂,即在农村地区(一般以村委单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仪式、祭祀、娱乐、图文宣传等活动,来挖掘、展现本村文化底蕴,最终达到凝聚文化、传承文化的一种乡村文化建设活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是浙江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农
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二、对当前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困境的几点认识
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几个月,一方面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也逐步暴露出一些现实困境。
第一,基层干部对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尤其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一直以来都受到相当的重视。但是随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项目的推进,一些地区并没有按照既定的速度与效率推进,其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干部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存在一定的误区,其认识只有经济建设才是实的、只有经济投资才能取得看得见的效益,蔡能够体现其卓越政绩。而文化建设,尤其是乡村文化建设是虚的,其本质里卖弄认为农民本身是愚昧的,是不需要文化的,给农村发展文化事业,相当于浪费财政。这种对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以及对农民文化需求的认识误区,使农村基层文化力量逐渐消弱,农村文化建设不能得到应有的落实。
第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机制缺乏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另一个困境即是建设机制的缺乏,主要体现为财政机制的缺乏以及管理机制的缺乏。首先,就财政来讲,主要是指上级拨付与基层自筹的比例问题,目前浙江省文化礼堂建设项目实施市“县-乡镇-村”三级财政管理体系,每年县财政设立文化礼堂建设专项资金,安排300万元以奖代补,一定三年。对管理规范、活动正常的村,县财政每年补助5000元日常管理经费。从一定程度上讲,县级财政拨付是不足已支付乡镇各单位的实际建设费用的。财政漏洞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地方建设的积极性。其次,从管理制度上讲,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缺乏相应的牵头单位在具体负责单位,反映在村里,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落成后,缺乏具体的负责人进行日常活动的策划与事务管理。这种“事来就干,无事则闲”的机动状态,从长久上将,不利用文化礼堂的长效建设与持续作用。
第三,各地文化建设创新不够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唱歌、跳舞、、或者一般的书法比赛、村级文化墙等,一定程度上讲这些活动并没有充分利用文化礼堂这个大平台,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的文书素质越来越高,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当前农村文化礼堂虽然给农民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形式,但是,简单的合唱、集体舞蹈是步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
三、对于发展农村文化礼堂的几点建议
首先,提高认识是关键。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农村优秀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的重大建设项目,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大举措,只有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认识到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重要性,并积极投身其中,才能保持省级政策的畅通贯彻,才能保持地方建设的持续活力。第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是保障。只有健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相关的体制,才能分清职责,各施其职,保持政策执行的连贯与统一,才能使各方面得到协调与统一。第三,提高文化建设的创新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关键。通常认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广大的农民,其实农村文化的建设主体也应该是农民,只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真正发展。中国的农村经济被称为“小农经济”,农村社会被称为“乡土社会”,在这片乡土大地上生活的农民通常叶被称为“小农”。因此调动这群“小农”的建设积极性最实际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好处,让农民切身感受到政策的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因此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过程中,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可行办法有如下几点:第一,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的意愿。只有建设农民想要的礼堂,农民才能最大的去参与礼堂活动。第二,加强村级民主建设,扩宽基层民主的渠道,创造一切机会鼓励农民参与参与到村级事务中,让农民在参与中感受参与,在参与提高参与能
力。
扩展阅读: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
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实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运用文化发展规律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很强的长远意义。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仅在体制方面存在着投入上总量不足、重物轻人,组织上行业部门分割、重复建设、有限浪费,评估上重形式轻效果等困境,并且在结构方面也在着文化供求结构上部分不对称、城乡结构上的边缘性和滞后性和地缘结构上的相对封闭性等困境。
一、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不足
乡镇文化站肩负着政策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管理辖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等职能,一个地区文化站建设状况能够集中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状况。由于镇域经济萎缩和文化站现行管理不顺,使文化站呈现逐年下滑趋势。纵观当今新农村文化建设,尚存在以下一些困难和不足。
1、镇文化站管理体制不顺,阵地丢失严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前,镇文化站实行的是县(市)区政府管理体制,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由县(市)区人事局管理,工作人员工资由县(市)区财政全额发放,文化干部队伍比较稳定,文化活动红红火火。自从九十年代中期,镇文化站的人员、工资、经费交由镇政府管理以后,镇文化站阵地丢失日趋加重,有阵地的很多不仅长期未添置设备、资料,而且有的还被移作他用,大部分图书馆无自动化设备,无法提供电子网络信息服务。有的图书馆藏书数量偏低,且多为掉了书皮的旧书、老书,农用科技图书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农民看书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专业人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2、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部门无力提供文化服务。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城市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规定: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事业拨款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增长幅度的1~2个百分点。而绝大部分镇政府用于文化事业的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为0.01%~0.18%,只有很少的镇能超过0.3%,大部分也是用于发放工资,从而使农村文化运行体制沦落为“养人式”的文化运行体制,根本没有能力和积极性为农民提供文化服务,导致农村文化体系“空壳化”,新建的文化站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3、文化干部待遇低,工资拖欠严重。各县(市)区都属镇财政发放,由于大部分镇党委、政府对文化不够重视,以及镇经济萎缩,导致文化站人员工资拖欠现象严重,各种待遇没有得到落实。部分的人员只领取生活费。无论领取多少工资,几乎都存在拖欠现象。
4、民间文化萎缩。土生土长的文艺队伍极度缺乏,许多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和表演绝技正在消失。随着农村“三项活动”(送电影、送戏和农村综合文化活动)的开展,一些剧团开始恢复,但多数演员都老龄化,只能用老剧本演老戏,节目没有新内容,缺乏时代感。许多有文化素质的青年农民选择了外出务工或经商,使得农村文化缺乏新生力量,农民剧团面临人员老化,后继无人。5、文化责任不明不顺。全市的乡镇文化站都是由乡镇管理,县文化局、文化馆对其无财权、人权,难于管理和指导,麻烦的职责又让乡镇文化站承担,容易履行的职责乡镇文化站却没有。有的乡镇文化站长到处派遣,县文化部门不能随时进行指导,想管也无从下手。
二、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把农村文化建设好了,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目标得以实现,为农村和谐提供精神支持。
1、提高认识。要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对市、县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中。由于长期的“一手硬、一手软”、“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发展”、“重城市发展,轻农村建设”,特别是地方党政领导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旗帜下,片面追求“政绩工程”,形成了经济社会扭曲发展的局面。农民生活改善了,而文化建设则相对滞后,甚至有所倒退的现象。
2、明确目标。乡镇村组要根据中央两办的精神建立近、中、远期目标。在保证农民文化需要上应先保证“低保”、再“中保”、后“满足”,不懈努力,逐步到位。到201*年,所有的村都要有文化活动室,有村干部兼管,乡镇文化站月月要组织活动,村里经常有活动。乡镇要有电影院,而且要经常放电影。乡镇要有图书馆,藏书要达1万册以上。乡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县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管作用,市级政府要加强支持、督察、指导作用,分类指导。要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中小学的骨干作用和远教平台的作用。
3、完善设施。乡镇文化站及村文化室是农村基层重要的文化设施网络和活动阵地。一是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各乡镇要创造条件建设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二是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当中,试点村要设置文化活动室。三是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阵地,现有的小广场、礼堂、戏台、堂屋等文化场所要添置新的设施,更新内容。四是要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多种渠道,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等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开展文化活动。
4、理顺关系。在恢复和完善站所的同时要理顺关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县(市)区文体局是政府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文化站是基层全民事业单位。建议改变现行乡镇文化站的运行机制和隶属关系,将现在乡镇文化站由乡镇主管改为县文化局主管,乡镇协管,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县文化局对乡镇文化站的人员、阵地、经费进行统一管理,表现突出的文化站长或专干要提拔重用。文化站长可定编不定人,不因提拔调动而带走编制。镇文化站业务经费由镇政府承担。5、搞活机制。严格把握文化人才、队伍准入制度,做到知识化、专业化,采用聘任制竞争上岗,要大量聘用那些文艺专业人才。对民间艺术人才,也要不拘一格聘用。努力营造和鼓励文化人才到基层任职,鼓励专家学者到乡镇文化站挂职锻炼,提升文化站档次,不断改革创新。要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农民职业和业余演艺团体,走市场化道路,用以奖代投的形式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活跃当地文化活动。
6、规范市场。加强和充实县级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的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迷信,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继续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重视民间文化的保护、发掘和利用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使他们不断发展壮大。
7、坚持“三送”。
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三送”工作,使现在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制度上、经常性上下功夫,要使这项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建立良好的机制,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一是加大“三项活动”的宣传力度,使农民都知道此项活动是“政府埋单,农民看戏”。二是放宽演出队伍剧团的限制,以弥补演出力量的不足,文化部门加强审核把关,以培育民间剧团文艺队伍的发展壮大。三是把选择权交给农民,让农民成为“三项活动”的主角。群文工作者们应深入农村,体验农家生活,结合当前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及农村工作重点,多创作些反映农村生活的、宣传农村政策的、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积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切实改善农民的文化生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7.8浅谈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困境及相应解决措施》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7.8浅谈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困境及相应解决措施: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7.8浅谈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困境及相应解决措施》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