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新型农民培育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分析

时间:2019-05-29 13:10:40 网站:公文素材库

点击查看更多:发展现代农业 培育新型农民 构建和谐农村

新型农民培育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分析

新型农民培育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分析

作者:骆幸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与发展过程,然而现代农业中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稀缺严重,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农民荒凸显:其一,务农人员老化现象严重;60后农村留守人员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其二、农业生产成为“苦、脏、累、待遇差、身份低、前途渺茫”的职业代名词,具备文化水平、生产技能、市场应变能力的农村精壮青年纷纷脱逃农业生产,涌向城市;其三,凭经验种植的大有人在,懂农业机械操作的为数不多,农村土地集约经营的更是寥寥无几,农民科技培训尚未形成气候;其四,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尚待时日,新型农民无法应运而生。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战略资源新型农民,积极培育成为谋求现代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研究背景

目前,新型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是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推手。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紧扣农业现代化推进的发展思路,我们应加强新型农民培育,着力推动农村改革与农业产业升级,然而我国新型农民队伍力量薄弱,新型农民综合素质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快农业改革步伐,建设活力新农村,新型农民迫在眉睫,具体表现如下方面:①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优势不具竞争力,务农人员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有限,抵抗风险较弱,持续增收困难;②农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依然较低;农业无法实现精细管理,投资利润较低;③农业产业单一,带动能力不强,无法形成产业集群。三、研究过程

新型农民能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从而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从而增强农业综合竞争能力。

本文特选取长沙市望城区新康乡做为研究对象,望城县新康乡,地处湘江之滨,土地肥沃,曾是长沙的重要商业口岸,素有“鱼米之乡”美称。201*年新康乡全年水稻种植面积60540亩,测土配方面积30000亩,继续实施农业部“万亩高产优质稻示范片”项目,全乡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达1.3万亩,专业化防治面积达2.4万亩,土地流转6000亩,其中上规模的种植大户3户,新组建合作社4个,创品牌合作社1个,农业种、养及加工产业实现产值与效益双丰收。休闲农业有新发展,金成水乡成功创建“省科普示范基地”,负责人王成被评为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典型”,并荣获“袁隆平科技致富能手奖”。201*年共投入4000余万元进行山塘清淤、水系整治、机电改造、沟渠建设、处险工程等水利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有力保障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积极发展高效、规模、科技农业,继湘台现代农业科技园项目落户新康,又成功引进全国制种行业三大上市公司之一的湖南神农大丰种业有限公司,项目预计投资2.1亿元,将建成全国良种水稻制种基地。隆平高科新康种粮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专利商标,生产的新康香米荣获“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负责人袁虎被评为长沙地区唯一的“全国种粮售粮大户”。

201*年新康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4亿元,增长22%,其中规模工业产值2.1亿元,增长21%;完成工业投入0.98亿元,增长11%;规模工业利润增长17%,规模工业税金增长16%,节能降耗超过4%,工业经济比重显著提高。积极推进创业富民,新增个体工商户40户、私营企业14户,培养“创业能手”5人、“创业富民示范企业”3个。

袁虎,创业青年,隆平高科新康种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为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生产投入,201*年4月,袁虎联合周边153户农民,成立隆平高科新康种粮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入社农户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提供技术,统一回收稻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通过入社农户联保吸纳信贷资金,经过统一管理和销售,入社农户平均产值亩增加50公斤,生产成本降低150元;其中自主大米品牌“新康香米”荣获201*年中国中部国际博览会金奖;201*年,袁虎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种售粮大户”。

周怀,海归青年,湖南二一现代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该公司以土地流转为手段,积极引进战略合作投资者,依托知名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对资源的有效组合和集约经营,积极推广和应用大棚育秧、抛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机械化生产等技术。201*年,种植面积达5200亩,产量达5000吨;而且周怀通过望城县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的保证担保从而获取信贷资金弥补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立足全省农业发展现状,掌握农业发展先进经验,紧贴农业现代化新特点,从而为新型农民培育设计好路径。

(一)培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高产优质农业。一是稳定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依靠科技”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双季稻;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标准化发展,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让消费者吃上营养、安全、放心食品;三是帮扶龙头企业创品牌,实施农产品加工振兴计划,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二)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民”。一是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农民,重点在良种培育、农业节水、机械全程化、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良种良法的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是通过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服务农民,进一步发展好覆盖广、起点高、实用强的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和队伍,为新型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为我国现代农业输入人力资源;三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培训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农村经纪人、农机手、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等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四、培育新型农民的意义

新型农民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是传统农业转型的钥匙,同时能加大农业的改革力度,对现有农业资源能进行有效整合,增强了农业的风险抵抗力,使得农业能均衡发展。

一、新型农民群体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他们是传统农业转型的钥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军人物。这些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他们将促进产业转化和农业成果推广,大力发展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链,逐步形成以农富商,以商促农的良性循环。

二、新型农民通过高科技实施种植成果的示范与推广,带动当地农业走高科技种植发展之路,引导并带动当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不但可以降低农作物种植的成本,还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环境结构的作用,这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有效的措施。同时有利于改变农业留守人员改变针对农业的落后观念,是集教育、科技、示范为一体,满足人民了解农业,学农爱农的需要。

三、新型农民所从事的农业项目运作所衍生来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首先新型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得农民获取土地流转收入,通过有效提高生产者和经营主体的经济收入,并结合地方农耕文化的开发启示,有利于增强现代农业的文化功能与教育功能。其次,有利于稳定务农队伍,有利于增加务农人员投身农业生产的成就感。最后,为农民创造成为产业工人的机会,使农民的各项综合收入有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啦,进而对其居住环境等进行改造,这样全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展开。五、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的建议

新型农民培育是一项国计民生工程,任重道远;在培育过程中,我们应牢记“依科技创新、抓产业转化,盘农村资源、创农业品牌,建合作组织,拓都市市场,带农民致富”宗旨,以发展科技农业为依托,以促进产业转化和农业成果推广为中心,大力发展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链;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村资源资本化;提高农民经营组织化程度,对接都市市场,深挖乡城产销合作潜力,从而实现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格局。

一、依科技创新、抓产业转化。

新型农民应适时调整思路,解放思想,由原来的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过渡,对传统农业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进入到科技创新发展阶段,逐步由传统农业格局向科技创新型农业转换,促使国家整个行业结构发展均衡。

依靠科技着力提高单产和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合作化,当地政府应加大对粮食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完善“谁种粮谁受益”补助机制。(二)、盘城乡资源、创农业品牌。

一、积极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实现城乡要素相互融合。

二、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鼓励发展适应农村需要的金融组织及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努力满足农民信贷需求,同时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三、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鼓励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稳步推进土地的适度集中规模经营,引导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借鉴重庆、成都等地的经验,建立市、县、乡三级联网的城乡一体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探索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水利资源经营权等开展租赁、出售、转让、抵押质押等资本化形式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大力总结推广常宁、耒阳两市以林权抵押贷款的经验,扩大订单农业、农房、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试点,最大限度地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四、大力发展新型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农业项目,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扶持一大批国省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变农民为农业产业工人,让农民有更多的就地就业机会,分流部分流动人口,从而形成全民就业的良性循环。三、建合作组织,拓都市市场,带农民致富。

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抵御自然和市场的风险。合作组织从政策上引导,从投入上支持、从用地上优先,从制度上规范;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扶持与规范并举,通过政策激励、业务指导、人才培训和经营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二、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大力开展农产品节会展示和生产与销售对接活动,积极推进农超、农企、农校对接,有效推广“包工包料”、“包产包销”、“地头到餐桌”等产销模式;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防范价格市场风险,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收入。

扩展阅读: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现代农业的概念是针对传统农业而言的,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生产活动。现代农业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以企业发展为龙头的农业,是实行企业化管理,产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由此可见,现代农业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业状态,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农业科技的支撑,还学要现代经营理念的指导,而这一切的实施都离不开现代农业建设主体农民,只有高素质的农民才能保证现代农业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总结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民素质的要求,分析我省现阶段农民素质的现状,结合实际给出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现代农业对农民素质的要求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在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美国从1998年起推行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农民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美国农业的快速增长。

(一)较高的文化素质

农民文化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对农业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只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目标是实现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节约化、标准化、安全化、社会化、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农业产业体系,这些目标必然要有较多的技术指标来约束,而只停留在非文盲状态下的农民文化素质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理解的不够的。

(二)较强的技术能力

农民的现代农业技术应用能力是保证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国家在提供现代农业机械的同时需要能够熟练操作这些机械的农民,这样才能让现代农业机械实现效率最大化,大幅度提升我省现代农业水平。农民的技术能力不仅指对农业机械的使用,还体现在现代种植、养殖技术,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上,农业科研机构研究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最终应用实践的是农民,农民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全面的市场经营能力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生产已经完全脱离了之前的传统农业生产,农民不仅要会生产更要会经营,农民应该学习和掌握现代经营理念,明确家庭生产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把握市场动向生产市场所需的农副产品,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改革开放走过三十年,自上而下都已认识到单纯靠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已经很难在WTO背景下的市场竞争,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已经逐步被各地政府采用,这种背景下更加需要有市场经营能力较强的农民作为带头人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保证农民增收稳步发展。

二、我省农民素质评述

(一)高文化素质农民比例较低

20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年终调查,参加调查1000个农户,共调查农民3402人,我们只选择其中年满18周岁,非在校生且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民2715人进行分析,这些人中文盲半文盲714人,占总数的26.30%;小学文化1335人,占总数的49.17%;初中文化599人,占总数的22.0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67人,仅占2.47%。由此可看出,真正的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人所占比例接近1/4,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的状况很明显。农村固定观察点反映的数据和统计局公开数据相比有很大出入,但是可信度更高,多年来通过农村固定观察点上报的数据农民文化程度的比例改变比较小,我省农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仅占24.53%,这个样的农民文化程度很难支撑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

(二)农民专业技能较差

20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针对农民就业情况做了专项调查,调查总人口323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204人。调查数据显示,经调查受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只有78人只占3.54%,这个数据与多年来农村固定观测点的调查数据相吻合。20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的2404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职业教育或专业培训的人数是95人,占3.95%;20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的2641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职业教育或专业培训的人数是107人,占4.05%;20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的3053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职业教育或专业培训的人数是105人,占3.44%。可见最近几年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的比例变化很小,可以说明我省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进展依然缓慢。

(三)经营管理索质不高

我省农民缺乏经营观念和科学答理方法,市场意识淡薄,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差,很难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动态。而且绝大多数农民都没有接受过有关农业经营管理的教育或培训,不了解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木知识,对待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我省农业尚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主要以提供原粮为主,附加值较小,这样的发展模式很难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农民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直以来都停留在小富即安的状态下,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保证农民免费接受教育

一是建立农民教育补贴制度。借鉴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的经验,建立农民教育补贴制度。农民本来就有浓厚的小农意识,知识无用论等愚昧思想依然存在,如果农民在教育方面的负担过重,直接后果就是辍学现象严重,下一代农民依旧很难改变落后无知的现状。二是努力平衡城乡教育资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一直存在,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要减轻农民教育方面负担就要努力提高农村地区教学水平,让农民子女就近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良好教育。国家应该加大投入,给予在边远乡村工作的教师更多的物质支持。三是重新定义教育收费标准。对于非义务阶段的教育收费应该考虑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应该对农村学生有所照顾,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应该向农村大学生倾斜。

此外,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严禁地方政府向农民伸手,乱摊派、乱集资,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一直利用工农产品剪刀差实施农业扶持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政策,如今改革开放国家强大了,对农村的发展要给予更大的帮助,这些帮助当以教育扶持为重点,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才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二)重视“新型农民”培训,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条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培训基地,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农村走出去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劳动力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他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二是努力做好工作,转变农民思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守旧思想要通过有效的手段,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让农民意识到知识和劳动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农民本身的求知欲望,让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展更为顺利。三是创新工作方式,争取农民培训的实际成果。改变以往简单“填鸭式”教育模式,建立在农民群众中喜闻乐见的传授方式,让农民不在感觉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是任务是负担。可以采取发放教材自主学习的方式,建立专门的辅导部门对农民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解答,这样做既省时又省力。

有必要考虑将“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内容,严格要求农村地区“普九教育”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民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长期支持。

(三)开展现代农机使用培训,确保现代农业顺利发展

我省农机现代化事业全国领先,大型农机合作社和规模化种植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现代农机驾驶和维修技术仍然是农民很难掌握的,现阶段应该着力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管理的农村人才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一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针对日新月异的农机具发展现状,抓好农机使用知识更新培训,要让农民跟上时代的脚步,实现现代农机具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二是农机生产企业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国家给予农民购置农机的补贴同时也会给农机制造企业一些优惠政策,农机生产企业应该在地方设立功能齐全的售后服务部门,实地指导农民怎样使用大型现代农机具。三是调整大型农机合作社的考核内容。目前我省千万级的农机合作社已经屡见不鲜,一直以来地方都已投资建设多少大型农机合作社为现代农业的考核依据,从来没有考量过这些农机合作社拥有多少专业技术人员,建议地方配套考核现代农机具使用管理人员数量。

另外,现代农业不止单纯体现在大型农机具的数量上,还包括生产专业化、规模化、节约化、标准化、安全化、社会化、多元化等诸多内容,各个方面的培训工作亟待开展,现阶段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农民市场意识的培训工作,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不止是大型企业的专利,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也需要良好的市场意识,各地应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市场经营能力培训。

(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发展研究所韩德亮)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新型农民培育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分析》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新型农民培育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分析: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点击查看更多:发展现代农业 培育新型农民 构建和谐农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新型农民培育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意义分析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253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