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河乡绿色食品建设基地示范总结
鲁河乡绿色食品建设基地示范总结
一、绿色食品开发现状
鲁河乡位于龙江县西北部,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25%,是全省生态建设示范乡,近年来,我们借助资源优势,面向省内外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开发成效凸显。已在申报大米、马铃薯等2大系列10个绿色标志,绿色无公害食品监控面积达19万亩,年产10万吨,实现收入1.46亿元,去年农民人均来自绿色、无公害食品纯收入2540元,占全年人均收入的56%。我们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
1、坚持标准化生产,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指导、狠抓推进,培育外向型绿色食品基地。一是制定标准,全方位转化科技成果。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吸收相关技术基础上,制定了A级绿色食品水稻等3个技术规程,对品种应用、生产资料使用、基地选址、田间管理以及收获储运等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规范,总结形成了绿色水稻、马铃薯、玉米等几大作物栽培模式,使绿色食品生产步入规范化、科技化的发展轨道。按照“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要求,在全乡范围内建立了7个标准化种植观测点,组织引导农民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无公害绿色种植、养殖,并定期监测,跟踪问效。二是强化培训,有效增强农民科技素质。为保证基地农户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我们成立由农委牵头,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组成的技术服务小组,围绕种植养殖业养殖等绿色产业,利用冬春时机,组织培训讲师团,针对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等关键环节开展培训,将标准化的知识有针对性地送到农民手中。共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农民201*0人次,全乡参与培训率达95%以上,基本达到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三是调优结构,切实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近年来,针对俄方市场需求,我们积极引进和推广绿色优质抗病品种,逐步确立了以玉米、马铃薯、水稻等品种,辟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处,通过实施标志性示范工程,提升了区域外向型特色主导产业规模档次,促进了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等绿色产业加速发育。
2、坚持外向化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打造绿色食品外向化、多样化、系列化开发新优势。一是培强龙头,推进加工增值。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绿色食品附加值为核心,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加快绿色食品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步伐。建成优质米加工厂等绿标加工企业3家,设计加工能力28万吨。积极帮助协调贷款100万元,扶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3、坚持市场化运作,完善组织措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必须以产业化为牵动,解决好绿色食品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分配问题,在激活市场要素、争创产品知名度上抓好抓实。一是强化利益联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通过采取股份合作、签订购销合同等多种形式,引导实力龙头企业,对农村土地实行反租倒包,或与生产大户、农业各类协会联手开发基地,收到显著成效。201*年,全县绿色食品订单面积达10万亩。优质米厂辟建了1万亩绿色水稻,每斤收购价比其它地区高出0.2元,即保证了原料供应,也推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打造强势品牌。巩固县域传统农业优势,审定筛选和申请注册新的绿色食品品牌,积极开展宣传攻势和营销策划。三是畅通销售渠道。围绕构筑外向型绿特农产品销售平台,因地制宜建立多处绿色产品专业销售市场。兴建龙头市场。斥资2200万元,4、坚持规范化发展,改进服务方式。围绕绿、特色主导产业,我们从改善环境、抓好服务、落实责任入手,狠抓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一是构建训研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与完善县镇推广机构与科研实体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格局。创新科技组织。积极与省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民间资本联办民营食用菌研究所,走民营化、市场化、实体化的自我发展之路,灵活开展多形式的无偿、有偿技术服务。实施沃土工程,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已对1000余户、15000亩耕地进行采样、化验和配方,每亩耕地可节省农资投入20元,增收30元,直接拉动农民增收700万元。推进科技入户。大力推广农村水稻钵体育秧、蔬菜保护地栽培、草食动物规范化用舍饲养等多项安全、高效、实用技术。全乡水稻大中棚钵体育秧率达100%,科技应已用成为农民新的增收亮点。二是构建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体系。在资金保障方面,我们建立了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引资和信贷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并积极争取一些大的绿色食品项目在省里和国家立项扶持。县信用联社每年都投入250万元做为绿色产业专项贷款。在政策方面,对发展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绿色产业的农民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优先审批,并组织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为发展黑木耳的贫困户赊购菌种和原料,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对适宜摆栽木耳、种植元葱的地块,按照“面积不变位置变,适当调整连成片”的原则进行调整,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农户集中,提高了外向型绿色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依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全县统一制定建立了作物和畜禽养殖生产档案、企业生产档案和农户生产手册。绿办随时进行检查和抽查,全程监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关键环节,保证了我乡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
总之,我乡的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朝阳产业,初步形成了发展氛围全民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方式科学化,产业经营集团化,市场开发品牌化的强劲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薄弱的层面和环节,主要是: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和品牌效应产品少;特色产品、畜产品和高附加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等,需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完善和发展。二、下步打算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战略部署,我乡将依托县情,立足于绿色食品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深入实施产业化牵动,走基地规模化、市场品牌化、精深加工系列化之路,全力推进外向型绿色产业发展步伐。(一)工作重点
一是实施项目牵动战略,突出建好五大外向型绿色食品基地。龙德牌优质米加工改建等项目,进一步增加投入,建好五大绿色食品基地。
二是加强新产品开发,突出做好绿色食品标志申报。抓住国家中心下调绿色食品各项费用的有利时机,大力宣传,让更多企业申办标志,今年在原有绿色食品的基础上,计划申报以绿色食品杂粮为主的系列产品;以绿色食品鸡蛋为主的蛋禽类食品;三是狠抓精深加工,突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龙江县大兴大米厂、龙江县天天米业、马铃薯制品有限公司为销售龙头,系列开发水稻、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二)推进措施
1、完善生产基地标准体系,落实生产标准。一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标准。水田区建立单排单灌渠系,达到田面平整,逐步实现整地、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和塑料田埂应用面积,旱田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机化工程大力更新科技含量高,作业效率化;耕地培肥大力推广根茬和秸杆还田,保证亩施优质农肥3-4立方米。二是完善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基地和小区生产严格执行了《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选择国家推荐的肥料和农药,实行单品种种植,专品种收购,尽量采用物理和生物措施防除病、虫、草害。三是完善基地标识标准。为增强人们对绿色食品基地的保护意识,基地和小区内按国家统一的规格、字体和形象,设立永久性标识牌。
2、完善多元投入的资金支撑体系,保障产业发展后劲。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体、项目牵动和企业扶持为导向、信贷投入为补充的资金支撑体系。在龙头企业发展上,建立和完善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机制,各种扶持开发资金、企业技改资金、乡企发展基金、科技开发基金等向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倾斜,金融部门优化贷款投向支持绿色食品基地和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嫁接引联大上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3、完善生产资料的保障供应体系,确保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使用和供应严格执行《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使用准则》。禁止使用和供应高毒、剧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的农药,加强绿色食品生产所需农药和肥料和管理,建立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专用绿色食品肥料。
4、完善市场开发的宣传营销体系,大力拓展市场。一是加大绿色食品宣传力度。采取政府推动、企业配合的强化措施,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绿色食品室展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重点是在有宣传影响力的国家、省级电视台、报纸上开展宣传;二是加强市场开发的营销体系建设。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设专人搞营销,并在北京、大连、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了营销网点,使我县的绿色食品走向国际、国内市场。
5、完善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保证品牌信誉。在绿色食品开发工作中,严格执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采取统一商标品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媒体宣传、统一包装供应、统一基地标识设立的五统一管理办法,切实抓好绿色食品的管理,组织绿办、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定期抽查,严厉打击假冒产品和滥用绿色标识行为,维护绿色食品形象和信誉。
三、需要省里解决的问题和政策
一是绿色食品开发资金问题不足,产业开发缺乏后劲,恳请省里帮助解决。
二是健全绿色食品法制化管理,使绿色标识的申报、开发、应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行为,保护好绿色品牌的声誉。
四是加大绿色品牌宣传,拓展绿色食品消费市场。
扩展阅读:201*年##县绿色食品发展情况工作总结CL
201*年##县绿色食品发展情况工作总结
##绿办
(201*年12月2日)
20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服务和管理力度,不断强化工作手段,使我县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将我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状况及下步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201*年,我县的绿色食品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绿色食品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基地原料产品质量显著提高,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有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年加工绿色食品能力30万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单位17家,年生产能力60万吨,其中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绿色食品发展到16个,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到292个,绿色无公害食品标识使用权产品总量达到308个,绿色无公害食品产品年均增长31.2%。绿色无公害种植基地面积发展到197.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98.3%。畜类基地饲养量100万头(只),禽类基地饲养量900万只。基地拉动农户6.8万户,基地农户均增收1,400元,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经济收入占农业总收入40%,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农民人均纯收入92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大米”地理标志申报已通过国家文审,该地理标志全市1个,全省不足20个;农民的科技意识、绿色理念、操作技术再度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大型基地建设带动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产业发展,是##县的特点,我县绿色
食品发展重点项目有:
国家级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国家级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已于201*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我们进一步加强巩固基地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办法》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全力推进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化和生产操作规程的实施,强化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水稻稳产增产。我县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50万亩,涉及7个乡镇,43个村,18,842户和5家龙头企业。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基地建设取得可喜成果。201*年基地预计实现水稻总产量30,250万公斤,比上一年增长18%,全部达到A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改善了水稻品质,提高1-2个等级;扩大了##大米的知名度。201*年基地预计实现总产值54,45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3%;实现销售收入39,450万元,基地农户户均增收3,900元。5家龙头企业全部拥有A级绿色食品标识使用权,年加工能力可达28万吨,93%的水稻原粮不出县,今年龙头企业加工量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8,000万元,利润4,900万元,税金3,200万元。基地建设取得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好效果,实现了农企双赢。
国家级23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生产基地建设。我县国家级23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建设项目,被省里确定为省级试点单位。我县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县38项重点工作之一全力推进,并列入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镇领导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的考核指标。严格按照《##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实施“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体制,同时种植业做到严把“肥、药、水”三关,养殖业做到严把“饲草饲料、疫病防治、饲养管理”三关。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生产管理档案,绘制了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实行全程生产质量监督。我们召开项目专题推进会2次,现场会1次,多次主动向县主管领导汇报项目建设情况,赢得了县领导和各乡镇领导的足够重视,使得该项工作实际有效顺利推进。目前,整体区域环评工作已经完成,产地认定面积完成98万亩,认证生产基地64个,其中:种植业生产基地59个,养殖业生产基地4个,渔业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92个,购买无公害产品标识160万枚,产品贴标率达60%。为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牵动能力逐年提升。近年来,##县新建、扩建了一批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县以加工本地农产品为主的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6家:古龙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源食品有限公司、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北国米业有限公司、北斗米业有限公司、圣源米业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了以绿色食品为主,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辅的新型绿色食品工业体系,带动了6万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了贸工农、产加销相连接的农产品生产体系。
二、我们积极申报推动绿色食品产品发展,我县绿色食品开发条件优越,有生态环境优势、气候资源优势和物产7优势。我们积极主动组织企业、乡镇申报绿色无公害标识,主动承担申报材料及各项申报工作。去年成功申报3个绿色食品,续展到8个绿色食品品牌,成功申报266个无公害农产品。今年又将我县“##大米”申报地理标志;为二站、**、北斗米业申报的26个无公害标识也已通过文审,扩大了我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了我县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推动了我县绿色无公害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三、201*年结合我县绿色食品工作实际,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基地建设水平。抓好国家级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后续建设工作。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认真落实好项目区内各项基础建设,健全管理档案,严格监督管理,把各项管理体系落实落靠,确保该项目实际有效运行。
(二)以“一体化”推进为主要手段,坚决完成全县种植业无害化生产。抓好国家级23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重点抓好4项工作:1、完善制度,目标管理。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监督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健全档案,质量追溯。建立起以生产标准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专题网站为载体的无公害农产品综合服务的质量追溯系统。3、打造无公害产品知名品牌。继续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战略,打造一批知名品牌,积极参加各种展会,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4、加强宣传培训。通过电台、电视台播发新闻,开发专栏,广泛宣传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推进工作的重要意义,推广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和技术规程。邀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举办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培训班,下大气力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争取顺利通过验收。
(三)以壮大龙头企业为目标,进一步提升骨干加工企业的牵动能力,延伸产业链条。瞄准国内外科技前沿,应用高新技术,推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向深度和广度开发。将我县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向精细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延伸。引导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我开发和联合开发的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推进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改变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方式,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牵动能力,带动农民增收。
(三)、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提高耕作效率。我县绿色无公害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0%。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广泛挖掘水源,提高灌溉和防洪标准,增强旱涝保收能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0%,抗旱保收田占耕地面积35%。主要无公害粮食作物亩产500公斤,无公害经济作物亩收入600元以上。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发展整体推进,生态环境是重要支撑。强化基地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巩固绿色植被,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宣传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切实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加强对绿色无公害基地的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今后,我县将进一步加大绿色食品工作力度,在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绿色无公害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创建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使绿色无公害食品产业成为我县农业经济增长的亮点,把我县建设成绿色食品强县和全省绿色食品先进县。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鲁河乡绿色食品建设基地示范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鲁河乡绿色食品建设基地示范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鲁河乡绿色食品建设基地示范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2899.html
- 上一篇:汇源创建和谐企业工作总结
- 下一篇:创建和谐家庭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