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
物流管理(三年制)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⒈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物流行业,从事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设计及物流经营管理决策等工作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⒉业务培养要求
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物流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物流管理能力;具有运用系统分析,多学科分析开拓市场并能对设计和研究对象进行物流方案的优化设计的能力,获得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
⒈大中型企业、集团物流管理工作。⒉物流企业物流管理工作。⒊各类企业国际、国内贸易工作。
三、招生对象
高中、中职毕业生。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⒈学制:三年。
⒉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期内,修满指导性教学计划136学分,同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4学分,即可获得专业毕业证书。
五、专业主干课程及实践教学设置
(一)专业主干课程设置
⒈管理学原理:主要讲述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管理方式、领导体制和管理艺术以及企业精神。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
⒉物流学概论:主要讲述物流的概念和观念、物流管理及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供应链管理、商品配送和流通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和掌握物流学的基本知识。
⒊市场营销:主要讲述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各种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手段。
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讲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使用、系统分析和信息系统的实施与评价。培养学生树立和运用信息系统的意识。
⒌仓储与配送管理:主要讲述仓库建设的选址、规模和规划、科学的仓储管理方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201*级教学计划
法、配送中心战略、配货管理、配送加工管理、配送包装管理、配送中心装卸搬运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基本过程。
⒍供应链管理:主要讲述工厂业务流程的设计与优化、库存与仓储规划、工厂供应链系统实施规划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供应链设计、评估和完善的概念。强调物料和信息的流动要实现以更低的成本来获取更大的客户满意度。
(二)实践教学设置
⒈基础会计实训:共32学时。学习会计凭证、复式记帐和会计报表实际应用的实践技能。
⒉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共28学时。学习物流配送管理基本过程的实践技能。⒊物流案例与实训:共34学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物流案例的实践应用能力。
⒋毕业实践、答辩:共480学时。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解决物流管理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职业岗位知识、素质与能力分析职业素质与能力专业素质与能力要素是非分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识现代中国国情;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爱岗敬业;具备责任心,事业心及诚信。力量、速度、耐力、各种体育运动。合作交流、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爱岗奉献。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外语日常听、说,专业外语写、译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沟通技巧。掌握物流学的基本知识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现代物流配送管理过程、了解和熟悉现代物流技术,了解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主干课程及教学形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形势政策讲座、法律基础、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社会调查、就业指导、社交礼仪、美学欣赏。体育及健康教育、劳动、军训。各项学生活动、竞赛、劳动。计算机基本知识、上机操作。英语、专业英语、英语等级考试。社交礼仪、应用文写作。物流学概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与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训。政治思想素质基本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团队素质自学、创新能力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与人合作交往能力具备进行物流信息处理的素质专业具备对物流企业进行素质物流运作的素质具备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素质物流信息处理能力物流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对物流方案的优化设计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职业具有本专业必备的职资格证书业技能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市场营销过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应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物流信息处理能力。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原理。熟悉现代物流配送管理过程、了解和熟悉现代物流技术,具有管理决策能力。了解和熟悉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过程。熟悉市场营销过程、能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具有持证上岗的资格。仓储与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实务。物流案例与实训、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基础、物流专业英语。全国计算机统考一级、大学英语B级证书,初级物流师证书。物流管理(三年制)专业
七、201*级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进程表
实践教学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数理论授课实考核形式考查1-311-41-511-411122334454344311讲座讲座4484441244412学年学期周学时数一学年一162428讲座二17344213二学年三16224四17三学年五16六165544实考验验验训试34344040989830306032202824242828282124848121-321公共必修课思想品德修养法律231046251111154434444444543251164689832511643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2(毛概、邓论、三个代表)345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小计1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国防教育形势与政策小计123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经济数学物流学概论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基础仓储与配送管理4132811616303016108646448686864646468688068161616483244484068644040404040405361616公共必选课2345讲座讲座专业基础及技能课45678910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1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12供应链管理小计48788446464职业技能课1初级物流师证书小计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201*级教学计划
续表
课程类别序号12专业选修课3456781234学分44344433291261625136总学时数68645164686451484783060180480750理实践教学考核形式论实实考考授验验课验训试查484434643434242827420201*3464172419630601804807501364543511-4432学年学期周学时数一学年一161周19二173324二学年三1644824四174431123三学年五164376周16六1616周课程名称物流法规国际贸易实务金融学物流专业英语运输管理实务ERP沙盘模拟实训报关报检实务物流案例与实训小计军训及入学教育劳动专业见习毕业实践、答辩小计合计集中实践环节0.5周0.5周0.5周0.5周26011163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
序号1234实践教学名称基础会计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训毕业实践学分0.50.5116学期1456周数11216考核形式考查技能考核考查答辩目标及要求初步掌握填制会计凭证与进行会计帐务处理的技能。初步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实际处理物流案例的应用能力。具有综合解决物流管理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九、各类课程学时分配比例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公共课公共必选课专业基础及技能课专业课职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合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合计1087886447875026011163143826014.2%30.3%2.5%18.4%28.8100.0%44.7%55.3%100.0%5484292513670661363.7%35.3%2.9%21.3%18.4%100.0%51.5%48.5%100.0%学时数413百分比15.9%学分数25百分比18.4%物流管理(三年制)专业
扩展阅读: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高职教学计划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高职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物流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在工商企业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业务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各工商企业、物流公司从事物资计划、采购、统计、调度、储运、供应、综合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
四、人才规格
(一)知识结构模块图
知识结构MIS
掌握必备的英语基础知识手掌段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和及国际多式联运等方面知识和惯例了解国际贸易中有关商务,报关,结算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策略趋势及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掌握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原理及流程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网络知识以及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物流所需的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二)能力结构模块图
能力结构
与配送等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能力具有对物资运输,储存,采购,流通加工结算及国际多式联运等方面的技能具备国际贸易中有关商务,报关,保险,作具能有力初步的商务谈判能力及常用公文写能具力有初步的市场策划能力及一定的企划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能具力备一定的物流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实施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力分解表
综合能力专项能力单项能力能力要素1、口头表达能力基本素质与能力口头表达文字写作计算机操作口才写作功底计算机应用2、文字写作能力3、能阅读看懂营销类英文资料4、计算机操作能力1、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专业基企业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础理论财务分析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素质与能力信息搜集与整信息搜集与整理理能力能力2、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能力3、企业管理能力4、理财能力5、处理一般经济纠纷的能力1、配送管理的能力2、库存管理的方法物资流通中运物流专输,储存,采购,业基本加工与配送等技能计划、组织和控制能力物流策划能力库存管理能力配送管理能力物流信息系统管理能力3、仓库的选址及规划方法1、库存管理2、配送与配送中心管理的能力3、采购与仓储管理3、物流企划的能力4、物流信息系统管理4、物流设备的使用能力5、现代物流技术软件的使用与维护能力5、供应链管理课程设置能力测评1、大学英语2、经济应用文写作3、计算机基础4、数据库及应用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1、经济学基础2、管理学原理3、统计学4、基础会计5、经济法理论考试合格,取得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理论考试合格,取得物流师资格证书1、商务谈判物流管理相关理论素养产品推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商品检验能力贸易结算能力1、与客户沟通的能力推销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结算能力2、有效商务交流的能力3、商品推销能力2、市场调查与预测3、电子商务概论4、市场营销学理论考试合格5、商品的检验与养护能力5、客户关系管理6、国际贸易中一般业务的6、商品学处理能力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三)资格证书
必备证书:中级物流师资格证书、普通话资格证书、英语应用能力证书、计算机Ⅰ级证
书。其它证书:秘书职业资格证书、营销员证书、内审员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
五、理论课程说明
1.公共英语(共计188学时)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学生应能掌握3600左右的常用词汇和若干相关的常用词组及基础语法知识;能够听懂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能够读懂所学词汇和语法范围内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条等;能够写出简短的私人信函,或用便条传送具体的信息。2.数学(共计140学时)
数学基础课程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基本运算能力,使学生受到基本数学方法的训练和运用变量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工作打好必要的数学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初步。
3.计算机应用基础(共计56学时,其中讲课36学时,实验20学时)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基础知识,WINDOWS98操作系统及OFFICE套件中常用的WORD201*、POWERPOINT201*、EXCEL201*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等。4.现代物流基础*(共计56学时)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的概念、分析、设计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能从事生产系统与管理系统的实际设计、改善与管理的实践。同时能将这种原理应用到各种非物流系统中。本课程是物流专业最基本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活动的具体构成(包括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等),物流系统的含义,库存管理,物流组织与控制等内容,并对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与配送等内容有一般性的介绍。5.管理学原理(共计56学时)
学习本课程,可以初步掌握比较系统的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规律,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课程主要内容:主要阐述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管理的具体职能的基本原理、概念、目的、性质、内容、结构特点以及执行的方法和手段等。
6.基础会计学(共计84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会计学基础是经济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与记账方法及其具体应用;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和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执行程序;基本会计报表的编制及与会计报表相关的财务评价指标计算;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体系等等。7.统计学(共计84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运用相关的处理方法和手段对实际问题进行统计、预测和分析。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统计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分析、指数分析、抽样推断、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内容。8.数据库技术(共计78学时,其中讲课58学时,实验20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从而为学生将来从事电子商务网站的数据库开发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VisualFoxpro概述、VF编程的工具与步骤、顺序结构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创建表和索引、创建数据库等。9.运筹学*(共计84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学、经济学与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解决基本的管理方面的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运筹学方法是寻求最佳管理决策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研究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建立、单纯形算法理论;对偶规划理论、灵敏度分析、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图论及其应用及存储论等。
10.库存管理*(共计84学时,其中讲课74学时,实验10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现代库存管理的理念,掌握库存管理技术及其应用,学会通过有效的库存管理改善客户关系,提高运作效率和提高公司的资产的利用率,从而增强竞争优势。
本课程主要介绍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现代库存管理与技术、通过网络管理库存等内容。11.市场营销*(共计56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核心的现代营销观念;掌握分析消费者需求及市场变化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营销对策和制定组织的营销战略方案。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现代营销的基本理念和经验,以市场营销过程为线索,系统地阐述了以下内容:市场和市场行为分析,市场细分和定位,营销战略,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市场组合等。
12.客户关系管理*(共计40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客户关系管理对企业研发、营销和销售的重要作用,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更深入的理解客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理论及应用。尤其从战略管理思想、管理内容以及支撑现代管理的信息技术系统三个角度展开了对客户关系管理的讨论。1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共计60学时,其中讲课50学时,实验10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输信息管理系统、车辆运行管理子系统、中小型物流运输企业的信息交流网络等的实用性。
本课程主要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技术介绍、信息挖掘与管理优化、物流信息与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物流电子市集等内容。14.电子商务概论(共计60学时,其中讲课40学时,实验20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迅速了解电子商务中的主要问题和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生产背景,在生活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课程主要内容:电子商务的概念;上网的基本知识,包括互联网的概念和网上的市场调查;网站的建设,分析企业在构建网站时管理人员如何进行设备的购买和选型,企业如何在网上打造自己的品牌;在网上开展的零售活动,包括网上销售有形产品和无形的服务,电子结算系统,电子商务的安全以及电子商务网站的构建;企业的电子商务,阐述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
15.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共计78学时)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政策,对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知识、基本原则有较全面的了解,正确认识中国入世后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要求学生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掌握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和鼓励出口措施,并能够学以致用,把这些原则同实践相结合,为毕业后从事外贸业务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贸易方面的内容,即原理、政策、实务。原理详尽阐述传统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主要论述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家参与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与政策,并介绍国际贸易条约与协定及世贸组织等;实务讨论分析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合同的商定与履行、贸易方式与做法等。16.商品学*(共计40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商品基础知识,明确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了解商品的成分、性质、分类和质量要求;熟悉商品的分类方法;掌握主要商品的检验的基本知识、商品标准的内容和使用;懂得商品的安全运输储存,做好商品养护工作,提高对商品品质的鉴别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专业课及今后从事贸易工作,进一步研究和掌握商品使用价值奠定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商品学总论和主要出口商品的基本知识。总论介绍了商品学研究的
对象、内容和有关商品使用价值方面某些具有共性的知识;商品部分介绍了各类商品的
分类或种类,化学成份和性质,品质检验项目,标准和用途,包装,以及我国进出口业务工作所需要的科学知识。
17.采购与仓储管理*(共计78学时,其中讲课68学时,实验10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物流采购管理的基本概念、采购人员的角色和职责,了解采购管理主要衡量指标,优化的采购管理的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采购战略制定的基本步骤,并从物流战略中理解仓储管理,掌握仓库的运作机能、技术和有效控制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运用于仓储管理的实践。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采购管理的基本概念,采购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采购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动作流程(采购组织模式、采购策略的制定、供应商选择与评估、采购核心技能及信息系统在采购管理中的作用等)及仓储管理在物流战略中的作用、仓储管理的基本框架、库资源的开发、仓库运作的程序和过程、仓库技术、仓库成本管理和绩效控制等内容。
18.商务谈判(共计28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商务谈判的基础知识、技巧与理论,掌握商务谈判的程序与内容,并能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与技巧进行商务谈判,使学生具备谈判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商务谈判概述、方法与技巧、谈判心理学基本知识、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各类商务谈判、商务谈判的成功范例、商务谈判会议的组织与礼仪等。19.连锁经营及管理(共计20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连锁经营的功能、发展连锁经营的原则及加快连锁经营发展的主要措施,分析连锁经营案例,了解发展连锁经营的意义。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连锁点的布点,采购、物流配置,信息管理等。
20.公共关系(共计28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历程,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涵义、构成要素、基本特征以及定义,了解公共关系组织机构及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传播,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熟悉一些公共关系活动技巧,如举办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关谈判、问题管理和危机处理等。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公共关系的职能、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传播、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及公共关系实务等。21.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共计52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原因、从物流服务的供需双方看物流外包、企业物流外包和物流服务承包的形式和物流外包的运作。理解和讨论第三方物流的评价、与选择、实施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思路等。
本课程主要介绍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的概念与内涵、第三方物流的特点、第三方物流所具有的优势等基本概念,详细阐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类型,通过案例说明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具有的优势。
六、实践项目说明
实践教学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技能的培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切实安排好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大型作业、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生产实习。
1、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大型作业(1周)
在校内的计算机中心进行OFFICE软件的应用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提高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每分钟汉字的输入速度不低于40字。2、基础会计学大型作业(1周)
在会计实验室进行手工帐务处理,熟悉和掌握工业、商业的企业会计实务,理论与
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企业模拟实习资料独立完成从会计凭证填制及帐务处理能力,并进行考核,测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3、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2周)
通过训练,使学生熟悉VF开发应用软件的基本思路,从而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提高动手编程的能力。4、市场营销实习(2周)
在校外实习企业进行,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模式,帮助企业分析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提出帮助企业发展的可行性计划。5、库存管理实习(2周)
通过实习,能够根据销售计划,把按计划生产的商品存放在什么地方,存放多少做到条理清晰;能够根据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确定库存量,并保证及时的补充。6、物流信息系统实习(4周)
通过实习,能够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在物流中应用,能把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统。7、电子商务综合实验(2周)
利用电子商务制作平台创建电子商务网站,能够初步从事网络数据传输、安全认证、支付结算、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等电子商务活动。8、物流管理模拟实验(4周)
通过模拟物流管理,能够解决物流配送、库存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等实务中的一些问题。9、毕业实习(2周)
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通过让学生到校外的工厂、公司实地实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就业前,实地了解现实企业的运做情况。10、毕业设计(8周)
培养学生巩固和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训练和提高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整理资料、分析论证和论文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七、附表
表1: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表2:理论课学分表表3:理论教学时间安排表表4:理论教学安排审核表表5:实践性项目审核表
八、教学计划制订人员
主要负责人:林世光杨海燕胡玲玲
其它人员:张平浩褚阳景静金阳卢大钊徐征杨俊峰
201*年6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恩格斯在()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A、《神圣家族》B、《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C、《德意志意识形态》D、《费尔巴哈提纲》
2、黑格尔提出的作为全部存在基础的“绝对理念”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3、19世纪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属于()
A、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4、哲学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A、阶级性B、民主性C、平等性D、断裂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英国古典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C、达尔文进化论D、能量守恒定律6、()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A、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7、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A、绝对运动B、相对静止C、时间D、空间和时间8、劳动的根本标志在于()
A、制造工具B、使用工具C、制造和使用工具D、实践9、从意识的自觉程度看,意识可划分为()A、潜意识和显意识B、传统意识和现实意识C、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D、知、情、意10、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在于()
A、物质统一性B、物质的运动观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D、时空观1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实践是()
A、科学活动B、社会关系的实践C、生产实践D、交往实践12、实践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A、限定B、超越C、限定中的超越D、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13、对实践结果的评价不包含()
A、对效能评价B、对效率的评价C、对效果的评价D、对效用的评价14、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是()
A、否定之否定B、现象与本质C、内容与形式D、可能与现实15、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
A、质量互变B、矛盾C、否定之否定D、内外因
1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哲学上对认识的本质的理解,不包括(A、“回忆说”B、“自在之物”C、“白板论”D、“能动反映论”17、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不包括()A、表象B、概念C、判断D、推理
18、下列人们的非理性因素中不包括()A、意志B、直觉C、认知D、猜测19、主观辩证法的基础是()A、概念B、判断C、推理D、逻辑20、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A、逻辑推理B、细致考量C、多重实践D、思维推演21、不属于唯心主义主义历史观的是()
A、意识决定存在B、英雄史观C、存在决定意识D、自然主义历史观22、生产力三要素不包括()
A、劳动者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劳动关系23、生产力的特征不包括()
)A、社会性B、客观性C、历史性D、主观性
24、马克思把政治结构又称之为()
A、政权结构B、政治体系C、政治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25、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B、宪法制度C、政权机构D、政党2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A、共产党领导B、依法治国C、人民当家作主D、以德治国
27、下列属于国家政治职能的是()
A、调解社会矛盾B、组织经济建设C、镇压被统治阶级D、参与国际交往28、经济结构与文化结构的关系()
A、前者占主导B、后者占主导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前者
29、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A、艺术B、宗教C、道德D、哲学
30、下列意识形式与经济结构联系最密切的是()A、艺术B、政治法律思想C、道德D、宗教
31、表现社会政治生活进步的文明是()
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
32、物质生产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本身就存在双重关系,一是生产力,一是()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意识形态D、生产关系33、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规律B、内容和形式的规律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
34、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不包括()A、服务的方向B、服务的性质C、服务的方式D、服务的效果35、无产阶级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36、人性不包括()
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精神属性D、文化属性37、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
A、科学发展B、和谐发展C、全面发展D、以人为本38、在人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突出强调的是()A、全面发展B、自由发展C、充分发展D、和谐发展
39、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实现劳动的普遍化,是由于()
A、社会的全面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的改善D、人的更加自由40、人的本质,在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它是()A、社会劳动B、社会关系C、生产关系D、实践二、判断
1、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唯一衡量标准。(×)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没有限度的。(×)3、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4、改革是社会制度、体制的一种改善与调整。(√)5、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与改变者。(×)6、社会、社会形态、社会共同体都是一个概念。(×)7、社会发展的自为性否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8、主体的选择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内在统一的。(√)9、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0、人的本质决定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体现人的本质。(√)11、人的价值具有工具性的一面。(√)12、必然是自由的根据。(√)
13、唯物主义就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14、哲学史就是哲学体系不断更替的过程。(√)
15、哲学上的“物质”是对整个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16、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7、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
18、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9、实践的主体可分为个人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三类。(×)
20、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是人类实践活动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21、自在世界就是没有经过人们改造过的世界。(√)22、所有的发展都是变化,所有的变化也都是发展的。(×)23、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24、坚持矛盾的统一性就是遵守保守主义。(×)25、质量互变规律构成辩证法的核心。(×)26、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27、逻辑证明也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28、凡是真理就是有价值的,凡是有价值的就是真理。(×)
29、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0、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过程就是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三、名词解释
1、哲学2、辩证唯物主义3、物质4、实事求是
5、实践6、主体对象化、客体非对象化7、自在世界和自为世界的区别8、社会有机体9、生产关系10、阶层11、政体12、文化结构四、简答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产生伟大变革的表现?3、把握现代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4、实践的基本特征?
5、为什么说新事物不可战胜?6、辩证的否定观的鲜明特点?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构成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8、如何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9、感性认识如何上升到理性认识?
10、价值的主体性的表现?
11、如何理解马克思“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2、国家的特征?
13、文化结构的社会功能?
1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表现?15、人的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五、论述
1、如何理解“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如何理解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与哲学中“发展”观点的联系?
4、如何理解价值原则和真理原则构成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观点?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3186.html
- 上一篇:钢铁厂实习报告
- 下一篇:财务总监岗位职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