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总结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进行了一年,201*年10月召开开题会,组建课题实验组,修订并形成了课题研究实验方案。一年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学校科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在课题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小组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圆满完成了本阶段的研究任务。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特对本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年度课题研究主要工作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
本小组成员针对实际情况,填写《申请表》、制定《201*题研究计划》,提出《201*题研究工作草案》和具体的操作步骤。经课题研究小组讨论,我们将课题分为“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模式”、“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任务的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载体,借助课堂记录表,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以“游戏式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为了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更加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本组对教师进行了学习培训。本年度,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新课程使用课堂教学艺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教师通过相互学习、讨论,提高了对实施网络化教学研究课题的认识,转变更新了教育观念,了解熟悉了课题结题的实施方案、步骤、规范要求,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通过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渠道收集资料和网络资源,为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开展教学课例研究
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活用、巧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效率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模式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在课题实施的这一阶段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初中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恰当选择了“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课型,大力开展有效的教学研讨课。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每次的教研活动都做到集体备课、全员听课、课后反思,确保了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三、本年度课题研究工作
1、201*年10月题开题立项,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方向。
2、201*1月,召集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讨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计划。
3、201*年12月,题研究计划和方案进行修正,明确未来一年内的研究目标。
4、201*月3月,年度课题具体研究计划,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进行相关培训。
5、201*年5月,基于协作任务的自主学习模式”的相关网络课程上传至教学平台进行测试。
6、201*年6月,开展“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的相关研究工作。7、201*年6月底,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针对自主学习在实施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做了调查、访谈和分析,为以后顺利开展这种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四、课题研究成果1、教师教学的方式变了。
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教师运用网络创设情境、引导点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备课、课堂教学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在备课上,要备学生、备教材,备资源。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进行分析,充分抓住初中学生好奇想学又爱玩的心理设计教学情境。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巧用、活用各种资源创设轻松有效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大家不仅用文本资源备课还利用网络资源探讨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老师讲学生学,限制学生,到以用教师设计课件音、色、像等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为重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自主学习,大胆创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2、学生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成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探究创新、提问质疑、表演操作的乐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网络也有了新的认识,学会运用网络资源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学生已经将网络作为自己的学习工具。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运用不仅从手段、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更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师生关系赋予了新的含义,得到了学生、其他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研究阶段性反思
1、课题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配合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关键。每个教师只有分工明确,认真负责,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并积极参与,才能为课题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而且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各成员之间要经常交流信息,探讨,反思,总结,对于好的方面要加以推广,对于做的不够的方面要及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明确研究、实施课题的意义。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科研处的指导下,在课题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我们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围绕教学中心,通力合作,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使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我们教育科研水平。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
究》阶段性总结
单位:洇溜镇中学
扩展阅读: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当前,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已经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各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化,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好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教学设计中具体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也就是怎样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案。2、怎样避免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3、怎样组建教学资源库,使教师从繁重的搜集素材、整理素材、甚至制作教学课件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程改革实践中。4、研究怎样解决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匮乏的问题。
目前,我校已开通了校园网,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室和光盘播放室,同时计划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次培训,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基本知识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我们所进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掌握研究方法,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二、研究目标:
1、更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3、指导教师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软件,组建教学资源库,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4、改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5、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6、调整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创设出适应于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管理模式。三、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如下:
1、开展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织教师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2、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对参与本项目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分别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技术人员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软件,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3、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在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4、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在行政部门的协调下,改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加大教育教学软件配备的力度,创设出适应于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管理模式。
5、对信息技术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及避免措施论证研究。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和社会(生活)、艺术等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四、研究过程、方法与原则:(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年1月开始到201*年6月结束,周期为两年半。阶段工作计划大体如下:
1、准备阶段(201*年1月201*年8月)⑴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建课题研究网络,明确人员分工职责。
⑵学习教育部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资料,开展理论学习与交流。⑶以讲座、观摩等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对骨干教师和参与本项目的其他教师进行培训。
⑷对参加本项目研究的学校及教师按照研究内容的几个方面进行调查,掌握进行项目研究之前的数据。⑸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年9月201*年12月)
⑴开展研讨与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资料,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项目的思路和要求指导教学。
⑵组织培训活动。对参与本项目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分别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技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搜集、整理,为学科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证;利用我校校园网络,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⑶参加课题的成员组成一个博客群,便于实时记录教学心得和成员间交流经验。⑷由学校协调,对参加本项目研究的以适当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支持,调整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
⑸采取调查、测评等手段对项目过程及时跟踪、监控和有效指导。⑹围绕本项目目标,在各方面开展专题研究。3、总结阶段(201*年1月201*年6月)
⑴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系统评价。⑵撰写研究论文和《课题研究总结报告》。⑶整理教育资源库。
⑷对项目进行终结性测评,写出本项目的验证分析报告。⑸总结汇编研究资料,进行成果鉴定,推广研究成果。(二)、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内容不同,将采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三)、研究原则
1、研究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查研究,随时掌握项目研究动态,同时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分析,学习国家课程改革的理论及教育部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资料,把握新时期教育的原则和规律,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2、“点”与“面”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原有参加项目研究的班级数量、学科数量和年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研究面,吸纳更多的学科和更多的年级参与本项目的研究,实现由“点”到“面”,由“点”到“线”的规模发展,在研究过程中采取先对典型学科的经验教训进行剖析,然后再大面积研讨与操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边研制”、边“推广”、边“修改”的方法。3、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研究原则
把在实践中创设的教学模式、教育软件、教育资源库经过研讨,再回到实践中进行多次检验的原则。
4、实践与协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研究工作中,调查与实践必须是真实客观而又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科学性。项目研究的管理也应是科学的,需要各部门团结合作,分工明确。五、组织与领导
这项课题在中心校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由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协助,学校各科教研组长直接参加,并具体组织实施,使这项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提供保障。
姓名专业职务具体分工备注负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统筹,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刘振生小学高级责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人具体布置相关工作的开展,安排落实研究计划的余磊小学高级执行,协助做好艺术科子课题的研究课负责研究工作的对比测评,收集、整理、分析有龚晓萍小学高级题关数据和资料,做好语文科子课题的研究组丁杰小学二级做好教师的学习、技术培训和交流工作,负责研主何其斌小学一级究资料的收集整理、校园网络的维护和校本资源要库的建设成协助做好教师培训和研究资料的整理,负责数学唐映霞小学一级员科和英语科子课题的研究做好品德科和科学科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协助王友成小学高级做好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测评等工作
六、具体做法:
1、深入进行理论学习,为课题申报做好准备。课题申报前,学校就积极组织校领导、骨干教师、教研组长针对本校实际(我校地处乡镇街道的中心小学,教师28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学生550名左右)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关系”、“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一致认为选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进行研究符合学校实际的。然后成立课题研究组,组织人员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申报。并聘请部分外校的资深教师给予指导和论证,并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学校课题组又对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研究过程进行了完善,最后确定形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方案。
2、分解课题。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学校课题组将课题分解为六个“子课题”:《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音体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成立了六个“子课题”研究小组,每个子课题进行了人员分工,都有相关的教研组长担任,由教研组长牵头,组内成员广泛参与,使全体任课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力保证。
3、建立制度,明确职责。制度是完成工作的有力保障。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结合校本教研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如:《课题组长职责》、《课题研究成员职责》、《“小课题”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奖惩制度》等制度,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制度保证。
4、加大投入,做好学校硬件建设。由于学校没有电子备课室,我们多方筹措资金为教师办公室配置了电脑,购置笔记本电脑,同时积极发挥信息技术教室的作用,每天对教师开放,便于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资源,组建校园局域网,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提供物质条件;学校还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将远程教育资源,教师制作、搜集和下载的各种教学资源放入教学资源库中,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建立目录,便于教师查询和应用,做到资源共享;学校接入10M互联网,建立校园网,为教师利用资源提供便利条件。5、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学校的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机会,组织教师观摩学习;搜集优秀的教学课例录像,组织教师观看;我们还围绕课题开展教研活动,研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6、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再培训。如利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机会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再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请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教师如何上网查询,下载课件,制作课件,如何进行视频播放,熟练使用计算机等技术。采取的培训方式是:一讲,即信息技术教师和骨干教师讲座;二看,即看信息技术教师如何熟练操作计算机,看骨干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再实践:实践应用计算机进行操作,实践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再反思:即反思自己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总结好的经验,改进教学不足。这样反复循环进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不断提高。七、预期成果1、调查分析报告2、研究论文3、课题研究报告
4、教学软件库和教学素材库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3923.html
- 上一篇: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 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