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_中小学信息技术“在 Excell中制作图表”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 研修日志

时间:2019-05-29 13:28:07 网站:公文素材库

_中小学信息技术“在 Excell中制作图表”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 研修日志

中小学信息技术“在Excell中制作图表”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教授新课。

在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中,教授新课无疑是在非常重要的环节。前面的复习提问和引入新课,是为教授新课打下基础,后面的总结归纳和布置作业,是对教授新课部分的总结提升和拓展。从某种角度来说,教授新课可以称为一节课里非常重要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通过有计划的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师生活动的有机结合,达成教学目标。

如在《在Excel中制作图表》这节课中在讲授新课这个环节,学生知道了三种常见的图表类型:柱形图、饼图、折线图;能够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达成了预设的主要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在备课时要对各方面的要素进行全面的考虑。教学内容一般是老师们考虑时的第一要素。有部分老师会在备课时首先罗列出所教知识、技能点。对教学活动的选择也可能是教学参考书上内容的搬家。并且认为只要我在课堂上把这些都讲到了,学生大概也练到了,就算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果这样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我们就不再需要对教学进行这么细致周到的考虑了。为了达到优质课堂的目的,我们在备课时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按照课标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会,而且与此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仅仅照本宣科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的。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下面我们以大家在讲授新课时常用的“探究式”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究学习设计的过程一般如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创设出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问题的指向性,从而使学生形成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机。

(2)提出猜想,建立假设。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充分利用直觉思维等各种合情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猜想,并对产生的假设进行比较。

(3)探究发现,验证猜想。

针对各种假设,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动手实验,对假设进行反复检证与论证,使之上升为一般性的结论。

(4)交流研讨,总结提高。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探究的成果,反思探究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与探究模式,并加以类化。同时,设计必要的练习,在练习中使探究的结论得以强化。

总之,只有充分考虑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才是符合课标精神和教育科学的设计方式。

在讲授新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

1.如何关注全体学生

关注全体学生也是新课标的精神体现。我们教育界也一直有着因材施教这样的说法。所以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要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多用心思。对教学任务的设置也要考虑分层次分难度。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建立在老师精心的任务设计和学法指导的基础上的。目前课堂上呈现的小组合作学习,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从组内人员的结构、学习过程的指导上来看,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真正的小组学习,人员结构不是简单的“强弱”搭配,强带弱;学习过程也不只是表面上的讨论交流。组员结构应该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组员分工是不同的,最终的任务结果要靠每个人完成的不同方面的任务的有机地组合起来。2.注意教学目标的落实与检测

在讲授新课环节的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反馈和检测。一是为了给学生鼓励,形成良性地学习过程。二也是为了检测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便即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3.教学各环节设计要清晰流畅、有节奏感。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所有环节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设计,完整清晰。在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别,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整体过程要有节奏感,逐步突显高潮和亮点。4.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教学、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有效有层次。以大家经常采用的任务驱动法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明确化、具体化。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在设计任务活动时,要着重考虑任务的有效性、难度和呈现方式。

任务的有效性:就是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应该基本达到了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任务才是有效的。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与有趣。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将所谓有趣但毫无挑战性的学生任务交给学生。这个任务对落实教学目标没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也不会真正感兴趣。

任务的难度:任务的设置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任务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目前比较常见的是以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一部分在很多有经验的教师课堂上都有体现。

因为本学科以学习技能为主的特点,学习任务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有切实的收获,需要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将学习内容分为基本任务和提高、拓展任务,基础部分内容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保障;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提高任务和拓展任务(也可作为课后作业),让每位学生都有收获。

任务的设计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总是一个模式,不管学生的个人情况如何不同都必须完成同样的作业,这样不但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还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欲望与动力。例如要求学生制作读书节海报。如果大家做得完全一样,会抑制学生实践创新动力的和获得新知识技能的欲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用被动和应付的心理状态来对待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任务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发表自己见解的舞台,做到百花齐放。5.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老师提供的学法指导是否到位,使用的教学资源和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供资源的方法不能只求新,资源的数量不能只求多,内容不能只求有趣。数量、质量、提供的方法都要紧紧围绕着落实教学目标来设计。现在大家经常使用的学案、教学网站等等方式方法无所谓哪种更好。一切都由老师们针对自己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目标的落实来认真选择。

如在:文件资源的管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资源使用上,有的老师会给学生看一个有几千个各种文件的文件夹,要求从中找出想找的某一个文件。这个资源的使用就帮助学生认识到了分类管理、及时整理文件的重要性。如果在学生做学校网站等任务时一下子提供给学生成百上千的图片素材,学生会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对素材的浏览与选择上,如果提供的太少,做出的作品又可能会千篇一律。所以对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处理也直接影响到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问题,还有很多因素需要大家考虑,如教学条件、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等等。我们就不在这里一一探讨。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这些问题不能只侧重某方面进行孤立的思考。要放在一起综合思考,力求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课堂。

扩展阅读:中小学信息技术“在 Excell中制作图表”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

专题讲座

中小学信息技术“在Excell中制作图表”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

温晓捷(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中学教研室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包括五个环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布置课后作业。不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这5个环节的名称如何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循这5个环节。

本次我们主要针对对教学过程中的讲授新课和总结归纳部分进行讨论。我们将关注以下六个问题。

《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

1.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教授新课。2.如何分段掌控课堂教学时间?3.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的对应关系。4.“总结归纳”教学环节的意义。5.常用的“总结归纳”形式。6.“课后作业”的三个功能。

一、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教授新课。

在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中,教授新课无疑是在非常重要的环节。前面的复习提问和引入新课,是为教授新课打下基础,后面的总结归纳和布置作业,是对教授新课部分的总结提升和拓展。从某种角度来说,教授新课可以称为一节课里非常重要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通过有计划的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师生活动的有机结合,达成教学目标。

如在《在Excel中制作图表》这节课中在讲授新课这个环节,学生知道了三种常见的图表类型:柱形图、饼图、折线图;能够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达成了预设的主要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在备课时要对各方面的要素进行全面的考虑。教学内容一般是老师们考虑时的第一要素。有部分老师会在备课时首先罗列出所教知识、技能点。对教学活动的选择也可能是教学参考书上内容的搬家。并且认为只要我在课堂上把这些都讲到了,学生大概也练到了,就算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果这样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我们就不再需要对教学进行这么细致周到的考虑了。为了达到优质课堂的目的,我们在备课时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按照课标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会,而且与此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仅仅照本宣科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的。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下面我们以大家在讲授新课时常用的“探究式”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究学习设计的过程一般如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创设出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问题的指向性,从而使学生形成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机。

(2)提出猜想,建立假设。

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充分利用直觉思维等各种合情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猜想,并对产生的假设进行比较。

(3)探究发现,验证猜想。

针对各种假设,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动手实验,对假设进行反复检证与论证,使之上升为一般性的结论。

(4)交流研讨,总结提高。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探究的成果,反思探究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与探究模式,并加以类化。同时,设计必要的练习,在练习中使探究的结论得以强化。

总之,只有充分考虑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才是符合课标精神和教育科学的设计方式。

在讲授新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1.如何体现课标的精神不管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变迁,培养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教育不变的目标。在教学设计时,首要的指导思想是课标的理念。就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能终身学习的人。落实到本学科就是通过我们在课堂内外的一切努力,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达成上述教育目的。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所有的环节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都要紧密围绕这个教育目标来设计。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设计。

2.如何关注全体学生

关注全体学生也是新课标的精神体现。我们教育界也一直有着因材施教这样的说法。所以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一定要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多用心思。对教学任务的设置也要考虑分层次分难度。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建立在老师精心的任务设计和学法指导的基础上的。目前课堂上呈现的小组合作学习,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从组内人员的结构、学习过程的指导上来看,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真正的小组学习,人员结构不是简单的“强弱”搭配,强带弱;学习过程也不只是表面上的讨论交流。组员结构应该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组员分工是不同的,最终的任务结果要靠每个人完成的不同方面的任务的有机地组合起来。

3.注意教学目标的落实与检测

在讲授新课环节的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反馈和检测。一是为了给学生鼓励,形成良性地学习过程。二也是为了检测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便即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4.教学各环节设计要清晰流畅、有节奏感。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所有环节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设计,完整清晰。在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别,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整体过程要有节奏感,逐步突显高潮和亮点。

5.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教学、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有效有层次。以大家经常采用的任务驱动法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明确化、具体化。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在设计任务活动时,要着重考虑任务的有效性、难度和呈现方式。

任务的有效性:就是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应该基本达到了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任务才是有效的。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与有趣。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将所谓有趣但毫无挑战性的学生任务交给学生。这个任务对落实教学目标没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也不会真正感兴趣。

任务的难度:任务的设置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任务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目前比较常见的是以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一部分在很多有经验的教师课堂上都有体现。

因为本学科以学习技能为主的特点,学习任务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有切实的收获,需要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将学习内容分为基本任务和提高、拓展任务,基础部分内容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保障;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提高任务和拓展任务(也可作为课后作业),让每位学生都有收获。

任务的设计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总是一个模式,不管学生的个人情况如何不同都必须完成同样的作业,这样不但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还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欲望与动力。例如要求学生制作读书节海报。如果大家做得完全一样,会抑制学生实践创新动力的和获得新知识技能的欲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用被动和应付的心理状态来对待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任务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发表自己见解的舞台,做到百花齐放。

6.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老师提供的学法指导是否到位,使用的教学资源和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供资源的方法不能只求新,资源的数量不能只求多,内容不能只求有趣。数量、质量、提供的方法都要紧紧围绕着落实教学目标来设计。现在大家经常使用的学案、教学网站等等方式方法无所谓哪种更好。一切都由老师们针对自己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目标的落实来认真选择。

如在:文件资源的管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资源使用上,有的老师会给学生看一个有几千个各种文件的文件夹,要求从中找出想找的某一个文件。这个资源的使用就帮助学生认识到了分类管理、及时整理文件的重要性。如果在学生做学校网站等任务时一下子提供给学生成百上千的图片素材,学生会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对素材的浏览与选择上,如果提供的太少,做出的作品又可能会千篇一律。所以对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处理也直接影响到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问题,还有很多因素需要大家考虑,如教学条件、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等等。我们就不在这里一一探讨。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这些问题不能只侧重某方面进行孤立的思考。要放在一起综合思考,力求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课堂。二、如何分段掌控课堂教学时间。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全面考虑、合理安排非常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关于对课堂时间的分段掌控,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分配,就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大概的时间分配。当然在一般的课堂中,五个环节中,教授新课所占的时间应该是最长的。例如复习提问要用到十分钟以上,就要考虑是不是上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对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有必要进行反思和修改。引入新课也应该是短小精悍、引人入胜,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中的作用。归纳小结、布置作业也都是重在精而不在多。而最重要的讲授新课的环节,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大部分师生活动在这个环节完成。在这部分的时间分配上,我们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难度梯度,对时间的分配进行细化,在预设时,建议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分配,对某个或者某几个目标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师生、生生互动的时间都进行认真思考。考虑的越充分,预设才越贴近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才更容易掌控教学时间。

成功的合理的预设,是建立在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充分把握基础上的。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看到还没总结归纳下课铃就响了,或者各个环节都已完成时,离下课时间还有几分钟。这都是对保贵的课堂时间不合理的应用。建议大家在备课时就将时间安排写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这样在课后反思时可以认真思考到底是哪个环节因为什么课堂现象与预期产生了差异,以便对日后的教学及时调整和改进。

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安排合理充分的时间。信息技术课要通过教师悉心指导导,学生认真思考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目的。平时授课时,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思考实践过程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有充足的完成学习任务时间。因此,在课堂上争取为学生安排充足的时间,并强调学生珍惜有限的课堂练习,勇于尝试,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会更浓,学习的劲头会更足,学习效率更高。

在指导反馈时要以学生为本,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不同反应、给学生留下足够思考的时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只急于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就很难体现,教学目标也难以真正地落实。

三、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的对应关系。

老师们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有时会精心设计一些范例啊,学生活动啊有时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出以学生学为主,更是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起来。如果这些活动只停留在热闹的形式上,是无法真正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的。现在我们讨论一下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的对应关系。

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师生活动时,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和精彩,一切都要紧密围绕着落实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我们的目的就是营造高效的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一致性的话,肯定课堂教学是有效的,也是高效的。

所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一致性,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围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进行。一切的教学行为都是从教学目标开始的,围绕教学目标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并通过适当的方法、过程进行教学,再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检测教学效果,根据检测情况采取下一步的教学措施。最关键的是围绕教学目标,你选择了什么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是怎样组织的?设计了怎样的教学活动?落实的怎样?

在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项:“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是讲授和单独练习提问的方式,那么合作意识的目标就没有体现和达成。

也有些老师对于一节课的总目标有大方向,但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阶段性目标不是很明确,导致总体目标无法完成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切都是围绕着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进行的。从多种可能的方案中,选择出最佳的方案,使教学系统具有最优的整体功能。教学设计就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需要分析所确定的目标,是统贯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原则规定。要制定真实、务实的教学目标,并扎实地去落实,切实上好每一节课,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以落实知识技能目标为例:课堂教学要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从情境创设、新知探究、知识应用等方面着手。

情境创设:情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为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新知探究: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实现知识内化;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形成学科技能。知识应用: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任务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首先是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二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三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往已学的相关知识的综合;四是学科综合。

以《在Excel中制作图表》一课为例:

信息技学科

术八年级年级(上)课题

在Excel中制作图表我的数据,图做主

课时

1课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初中阶段学生要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事实上,我们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往往借助于图表来分析问题。图表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尤其在以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经常要根据大量的数据信息来进行问题分析然后总结出结果或经验,找出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简要设计思路与设计理念

为了方便学生探究,在上课前我制作了网页形式的“课堂网站”。“课堂网站”主要有这样四个功能:

1.学生可以从网站上了解到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2.学生可以从网站上下载本堂课所需要的数据源,节省了数据输入的时间。3.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这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针对本节课老师设计的检测题,学生可以在完成课堂任务后自行检测自己本堂课的掌握情况,试题提交后可以马上反馈出分数。教学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

加工的主体。我一直想贯穿这种思想在我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所以一直在努力的探索着。这节课,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要用于实践探究。其实,Excel中的图表向导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图表制作功能,课堂上我力求给学生稍作提示,让学生根据向导一步一步的完成图表制作,经历探究的过程。

根据Excel图表向导建立图表;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教学难点课前准备

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确定合适的数据源

学生根据用户名登陆Z盘,打开教学网站的课堂任务7我的数据图做主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时间3’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我国的体育事业越来越强大,在201*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更是取得了世界第一的好成绩。

下面我们就用我们学习过的表格

新课引入

1988汉城1992巴塞罗

1996亚特兰

201*悉尼201*雅典

2832

1617

1514

162212

516

1122

1216

学生听讲、观察表格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信息,以对比出下面将要接触到的图表信息

年份地点金牌

银牌数

铜牌数

的形式来罗列一下从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到201*年的北京奥运会我国的获奖情况。

创设学习环境,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01*北京

512128

老师出示图表学生回答:越来越好

5信息有三种呈现方式:文字、表格、

学生回答:图

我们看哪一种方式更直观的让我们看出历届奥运会上我国获得金牌的趋势越来越好呢?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表的作用吗?

可以用简洁、直观的图形方式呈现一组数据的统计结果、

一、图表的作用

变化趋势等,使人一目了然,轻松进行数

确实,从纷繁的数据表格中我们很据分析。难一眼就看出我们想要的信息,而把这些数据变成了直观易看的图表了,就能够更方便我们观察了。

老师这里有几张已经做好了的图表。请同学来帮我们分析一下你从图表当中看出的信息。

引出图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建立图表的意义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很难一下子判定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而现在老师把这些数据变成了一张数据图表,大家能很快看出中国的体育事业状况吗?

总结出数据描述的多样性,让学生发现使用图表描述信息的优势。

有意识的让学生多看到

-7’图表

一些图表,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柱形图、饼

饼图:全国钢材销售情况

柱形图:某电器总公司201*年销售情况

折线图:某地区一天气温变化趋势图非常好,大家的分析能力非常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用强大的数据处理软件EXCEL来创建数据图表。

请三位学生从图中读出信息

图、折线图是最常见的三种图表类型,这里给出三个实例,为后面的图表类型选择的难点突破做铺垫

3二、图表的组成

学生跟老师一起来认识图表中的让学生充分理解图表对数据的作用

’数值轴、分类轴、图例项、绘图区、图

表区

认识了图表的组成后,接下来学习如何在EXCEL中创建图表。8任务1:根据“中美俄比较”工

学生根据课堂

本任务的

-10’作表,制作北京奥运会中美俄三国项目教学网站上的操作提目的在于重点

强项比较图,分析我国哪几个项目居世示,一步一步完成图强调:界前列。(柱形图)

三、图表的制作学生实践

实践探究:

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一的基础上改动表格中任意一个数据,观察图表有无变化?3

思考

1.分类轴,数值轴以及图例项分别是根据表格中的哪些

图表是在数据的基础上生成的,没有数

2.完成实践探究的同学说明图表有何变化?这说明什据就无法创建么问题。

学生实践

10

任务2:根据“各国奖牌榜”工作

用来学习图表。

表的制作。

在进行数据源的选择时应包括文字标题。

’数据生成的?’表,制作各国奖牌总数的比例图(饼

图)

任务3:根据“历届中国奖牌榜”工作表,制作历届奥运会中国金牌数量趋势图(折线图)5思考:历届奥运会中国金牌数量

学生思考

其实,在很多例子中,换一种图表类型也不能算错,但也有些例子,图表类型不合适则表达的意思完全没有意义了。而选择何种图表类型,要根据分析问题的重点来确定。1.第三季度份蔬菜销售情况对照

有人回答能有人回答不能

ctrl选中不连续的区域。

提出要恰当的选择图表类型,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趋势图能不能用柱形图或饼图来完成?让学生对日常中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适

表,分析每月各种蔬菜的销售对比。

图表

类型练习

2.北京市4所中学拥有电脑的学生人数,分析这四所学校拥有电脑人数的百分比。

3.李伟同学6周以来打字速度记录表,分析他的速度是否有所提升。那么柱形图、饼图、折线图分别适

学生跟老师一

折线图易于反映数据的;

饼图用于表现数据间

2采用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作品展示’的方式,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激励学

生。

合的图表类型,加强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让学生尝

用于描述哪些数据信息?

柱形图利于比较较多数据间的;起总结出本节课的重试自己归纳梳

点内容。

理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深化对知识的印象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给学生以自信,和成就感。

2

总结:我们学习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有利于将数据形象

’直观地加以表现,还需要我们善于从多角度来分析数据,从

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这些知识和技能会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或研究大有助益。

课堂自测题:

1.可同时选定不相邻的多个单元格的键是:A.ALTB.CtrlC.ShiftD.TAB

2.下面哪个不是Excel图表常用图形:A.柱形图B.饼图C.折线图D.波形图

堂小结

3.图中图表所对应的数据源为:A.A2:A9与D2:D9B.B2:B9与D2:D9C.A2:A10与D2:D10D.B2:B10与D2:D104.此柱形图的分类轴对应的是:A.分数B.姓名C.语文D.总分5.制作图表前要先选取:

A.数据源B.文字标题C.图例项D.分类轴

拓展任务

如何将表格修饰的更美观

四、“总结归纳”教学环节的意义。

归纳总结环节,并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是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这一环节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使学生能清楚地掌握所学内容。总结学法,拓展思维。

在我们的课堂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忽视总结归纳这一环节的问题。有时匆勿忙忙一带而过,有时由于下课时间到了也就“省略”掉了。在具体实施这一环节时,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常显得虚化平淡,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课堂留下遗憾。

教师的总结归纳要紧扣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完善、提升。最好从本学科的科学思想的层面来进行分析,不仅仅是梳理知识,强调技能,强调结论,更应强调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步认识本学科的科学体系,形成结构化的认知,得到思想方法的提升。这部分是必须由教师设计并完成的。

总结归纳,对于独立的一堂课而言,可能是一个终点,但对于一段信息技术的学习而言,它可能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总结归纳时提出新的问题,留下悬念,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把总结归纳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由此及彼,由点到面,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常用的“总结归纳”形式。

总结归纳的形式,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如指导学生自己小结,能提高他们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学会科学的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小结时,设计的问题要具体可操作有针对性。还可以师生一起用思维导图将教师等成熟的学习者心中的知识技能的结构化体系直观地呈现出来。

真正意义上的归纳总结,是对一节课的高度梳理和概括,是前后知识连贯、发现后继问题的阶段,它能把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科学建构,内化到学生自身的知识系统中。在进行“总结归纳”时,可以设计针对知识、技能目标系统的问题进行阐述,对本课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提升。针对不同内容,如能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就更能让学生更科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能提升本学科信息素养目标的达成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恰当的总结归纳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究这一艺术,使“总结归纳”这个教学环节更加精彩,更具有实效性。“课后作业”的三个功能。

一般情况下对信息技术学科课后作业的要求是:布置动脑、动手、不动笔的实践探索性的作业。实践探索内容在课下时间内确实能够完成,不能随意布置,不加检测。

作业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功能进行考虑:

一是复习检测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二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具有拓展性、迁移性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是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作铺垫,也可以作为下一节课的复习提问的内容。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知识迁移、激发自学的效果。知识迁移反映学习的客观规律。旨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并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多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培养,强调创新。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精心设计,确保作业是不仅课堂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作业不仅和所学内容悉悉相关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体会到知识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要从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全面培养和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各种迁移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识的内容、形式、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利用新旧知识之间、学科知识之间、课内课外知识之间、理论与实际之间的一定的联系,达到提高学习效益、操作技能的目的。

通过课后作业的精心设计,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借此告诉学生信息技术与现实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能自觉探究,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为了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和动力,有的老师在课后会留给学生些有趣的动手练习。学生们得到任务后,会想许多方法,自动结成小组找书籍、查资料,还不时向老师请教一些课外知识,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了任务,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热情高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

合理的课后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应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还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业要有层次性,要体现学生思维的一般规律。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的,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才能提高课堂内外的学习效率。布置作业不能只追求形式,要学生能真正完成。教师要及时认真的批发并及时反馈、恰当评价、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不是单纯的技术培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分析比较能力、知识迁移、自主学习和创新等能力培养的综合。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我们老师教学保持一贯性,积水成渊,积沙成滩。学生也一定会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

2.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

3.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4.盛力群等编:《现代教学设计论》,浙江教育出版社5.项国雄等:《多媒体课件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6.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7.何克抗主编:《教学系统设计》,北师大出版社8.《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9.《新课程案例设计与教学评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0.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科学出版社11.孙克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_中小学信息技术“在 Excell中制作图表”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 研修日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_中小学信息技术“在 Excell中制作图表”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 研修日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_中小学信息技术“在 Excell中制作图表”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 研修日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393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