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四步教学法经验交流活动总结

时间:2019-05-29 13:49:35 网站:公文素材库

四步教学法经验交流活动总结

“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经验研讨活动总结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我校于4月份组织开展了“四步教学法”经验研讨交流活动。这次经验交流活动既是对教师们落实“四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的经验总结,也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本次交流活动,我们看到了老师们在学校倡导的课堂“四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应用上的进步,看到了老师们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教得有效,学得愉快,理念先进,贴近高效的课堂。

老师们高度重视本次交流活动,结合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来自己课堂教学发生的显著变化,纷纷撰写心得体会,交换经验和看法,都想借助这次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收获,解决自己的疑问。

通过交流,我们欣喜的发现,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新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能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设计特点鲜明。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容量能够与学生实际相适应,具有较好的针对性;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疑,课堂上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老师们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启发学生思考,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注重课堂的自然生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解决问题,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能够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课堂训练题设计有层次,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在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分别指导,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进步。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部分教师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不够成功,四步教学法的特征不明显,步骤不清晰,不能较好理解四步教学法的核心,在日常听课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学设计缺乏特色,体现不出“导学”的精神,课堂落实不到位。教师不能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不能明确在各阶段的角色。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每位老师都要认真反思得与失,针对不足进行整改。课堂

教学减少“秀”的成份,倡导清新、自然而有普及价值的课堂艺术,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希望全体教师以本次经验交流活动为契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继续研读和吸收“四步教学法”的精髓,在先进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全面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努力将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扩展阅读:四环节教学法经验交流

四环节教学法经验交流

王庄寨镇李庄寨中学王振华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束缚学生发展的绊脚石,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民权县教体局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推行了具有本县特色的教改思路-------“四步教学法”。为了全面推广应用“四步教学法”,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立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学以来,我校在6----9年级率先实施了该教学模式,到目前为止,各班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先将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实施“四步教学法”的前提。

将学生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按好、中、差调配学生,由学习小组长统一管理。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都有一个响亮又好听的名字。比如我们班的“快乐小组”、“爱心小组”、“智慧小组”、“优秀小组”。有了这些学习小组,班主任只要将任务传达给每组的学习小组长,他们就会把一切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

二、制定激励机制,开展“四步教学法”的保障。

好胜心强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如果班主任善于利用这一点,将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法宝。我准备了两个本子,一个是“加分记录本”,一个是“扣分记录本”,随时记录孩子们在课堂内外的表现。课堂上小组成员每回答对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该小组加分;哪个小组的成员回答问题积极也加分;每次家庭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并且质量高的小组加分;能够团结合作的小组同样加分总之,只要优点就要给予奖励。相反,如果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或站起来一言不发,该小组就要被扣分;家庭作业不按时完成或质量差要扣分;小组不团结也要扣分。在分数的“威逼”下,我班孩子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庭作业再也不是完任务了。

三、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实施“四步教学法”的根本。

以前课前预习都是老师布置预习提纲,学生自己预习课文,回答老师预习提纲上预定的问题。这样来完成预习,优生的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学生欠缺主动性,作业也缺乏灵活性。

而课前小研究是指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研究,可以通过看书完成,或自己调查、实践、操作完成,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家长完成。

课前小研究的设计理念: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把学生将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以小研究的形式作为学生自学的资料,让学生回家先自行研究,然后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回到课堂与同学分享,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意见可发表。从而保证课堂小组讨论的实效性与高效性,让课堂小组讨论真正落到实处。另外,通过小研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学生会呈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课堂上就会不断闪现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让课堂变得生动而精彩。课前小研究使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改变,把一节课的起点提前到了课前。学生不再是无准备地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复习、引入、讲授,而是个个有备而来,课堂成为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思想交锋的场所。课前小研究把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推到了主体的地位上,他们呈现出来的不同方法,体现了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

课前小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积极作用。

第一,它改变了完整的一节课的结构,在传统课型中,一节课的开始总是从打上课铃开始的,而在具有前置性研究的教学课中,一节课的开始往往却是在上一次课要结束的前几分钟时间里,在这个时间里,教师向学生布置前置性研究。

第二,学生在完成前置性研究的过程中,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的热情,这对学生在课堂上增强自信心非常有帮助,有了前置性研究,也便于学生理解课堂上需要掌握的新知识点。

第三,前置性研究的环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在教学上的压力,重点、难点较易突破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好了,由于前置性研究布置后,有课后完成的环节,所以教学花费的时间也节省了,教学效果也好了。

四、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实施“四步教学法”的关键。

在“四步教学法”中,教师的适时点拨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关系到整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即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指导。在学生最需要指导时,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可以取得最大效益。二,即突出主体,不包办代替,指导不是完全的告诉和给予。三,即指导的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才给他指导。四,根据活动主题的特点和该年段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指导。

《新课标》指出: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的东西,才最终会伴随一生,成为一种能力,成为一种素质。四步教学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为了培养学生自学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天堂”。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四步教学法经验交流活动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四步教学法经验交流活动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四步教学法经验交流活动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561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