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记者的意识培养
电视摄像记者的意识培养
众所周知,电视是一门声画有机结合的综合性视听艺术,画面信息量的大小构图是否完美、准确,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质量。一个优秀的电视记者不仅仅是一个只会按动摄像机开关,记录下眼前景象的“记录员”,更不是一个“按图索骥,被动听命于编导摆布的“操作员”。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电视摄像记者在娴熟地掌握电视摄像设备技术性操作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应努力培养具备强烈的“画不惊人誓不休”的创作理念和追求。而这些有赖于如下意识的培养和积淀。
一、吃苦意识
电视摄录设备自身的构造决定了电视记者就“劳动强度”而言,先天就要付出比“文字记者”多得多的艰辛与劳顿。酷暑炎夏,摄像机会因过度的高温而“自我保护”停止运转,摄像记者却不能因贪图安逸,退而“室内作业”;纵然滴水成冰,你也得有“往冻僵的手上哈口热气重新按下摄像机开关”的耐受力,否则你不是失去抓取“活鱼”的良机,就是拍回来一堆毫无价值的“万能”画面。难怪观众指责不少电视节目换掉解说内容!用同样的画面"照样能行。以散见于电视媒体的会议报道为例,“人头接人头”,三五组镜头堆砌了事,这几乎成了某些电视会议新闻的固定模式,哪怕融入一两组与会议内容相吻合的现实场景或资料也不至于使这类节目让人如此生厌。1993年冬天,为了抓拍到追捕特大拐卖麻醉儿童案的主犯,解救出众多被拐卖的儿童,我肩扛三十多斤重的摄像机与干警一起连续守候了三个冬夜,终于拍到了第一手珍贵的现场资料。该资料不仅中央台等多家媒体使
用,该节目还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
二、抢位意识
能否抢占最有利的位置,选取最佳拍摄角度是衡量一个电视记者新闻敏感性和电视镜头意识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众多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同一新闻事件现场的拍摄是反映一个电视记者独特观察视力!视点"的重要标准。业内人士戏言:在采访现场衡量一个记者称职与否,关键在于看你是否能准确出色地抓取自己所需要的素材,而不是看你是否讲求“礼仪”,懂得“礼让”。此言虽不足全取,但对那些缺乏创作主动性,不肯为拍好一组镜头动一丝脑筋的创作者却有值得思考之处。国外曾有一名电视记者在拍摄一次飞行表演时,突然一架飞机失事,他下意识趴下之后,强烈的新闻敏感使他不顾安危立即站了起来,手中的摄像机一直处于运行状态,摄录下了这难以预料的灾难全过程,他也因此获得了国际大奖。由此你也可以想象,也只有那些“跑前追后”,“上蹿下跳”,甚至不顾“体面”为拍好一个镜头而跪在或趴在地上的记者们才与鲜花和奖杯有缘。当你在静心欣赏意境悠远、酣畅无穷地反映客家人历史与现状的《寻找逝去的家园》时,你会顿生对“中国航拍第一人”赵群力的深深的敬仰与缅怀之情,中国电视人该为
他献身电视事业的壮举而自豪。
三、编辑意识
也许有人会说,电视摄影记者只要考虑好光线,把握好画面构图,拍出好画面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无论电视新闻,还是电视专题,都是剪辑艺术,画面是电视节目的基本元素,合理组接才能构成有机的画面“语言”。创作实践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电视记者拍下了一大堆画面素材,到了编辑手中却筛选不出“有效”的画面,难以结构成片,这是因为摄影记者在拍摄时忽略了剪辑原则的要求。简单地讲,比如同一场景、同一景别的一组画面是根本无法剪辑在一起的;又如“跳楼”的镜头因为容易引起运动感的错乱也不可直接剪接,这就是说如果电视记者在拍摄时不考虑!甚至根本就不懂"基本的编辑原则要求,那么他所拍摄的画面只能是一堆多而无用的“废品”。一个好的电视摄影记者所拍摄的东西,应该是对编辑创作构想的拓展和丰富。可以想象,有了摄像师顾长卫独具韵味的画面提
供,也就有了著名导演张艺谋的作品誉满海内外的广泛影响。
四、审美意识
电视作品只有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才能起到寓教于乐的宣传效果。好的电视记者有责任把具有审美价值的电视画面奉献给电视观众。这种审美价值除了体现画面的稳定性,光与影的合理配置外,还应该充分考虑画面应具有的信息量、情感
色彩的准确把握等方面。
画面信息量是指每幅画面所包含的有效信息含量。比如常规采访中被采访者的背景是否整洁有效,是否考虑最大限度地使用有动感因素的画面,是否给观众提供了有活力的画面和有寓意的画面等。创作实践中往往由于摄像的疏忽,在采访画面中出现了不合时宜和有悖社会风尚的不健康内容,甚至出现有严重政治倾向错误的内容。首开中国电视创作“纪实片”先河的《望长城》,广为电视同行及观众所称赞,然而随之而来不计其数的效仿者,由于缺乏对纪实作品拍摄原则审
美意识的深入研究与准确把握,也曾一度使纪实作品的创作陷入误区。
总之,电视记者不能仅仅把摄像工作当做纯技术性的简单操作,任何认识的偏差与疏忽都会直接影响对舆论导向的把握,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社会负面影
响。
电视摄像记者的综合素质(画面与内涵)
电视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电视摄像记者不能像文字记者那样,采用多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进行采访或创作。电视摄像记者,除了必须亲临现场,用手中的摄像机客观、真实地记录事件和人物,还要让拍摄到的画面充分恰当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成熟的电视记者必须练就过硬的拍摄技巧它包括持机技巧、镜头运用技巧,以及分镜头拍摄技巧。但熟练掌握上述技巧,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地拍出好的电视作品。电视作品,是通过直观的活动画面,来表现情节和内容的,作品的内涵要靠画面这种载体来传达给观众。有时,一个短暂但富有感染力的镜头,胜过千言万语。而这样的画面,不仅要靠熟练的拍摄技巧,更是要靠电视摄像记者良好
的综合素质实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生活,近距离拍摄。电视的特性,要求摄影记者必须对采访对象有深人的认识,更加敏锐的感觉,甚至有时为了拍摄工作的需要,还要与采访对象培养更加融洽的关系。要做到这一切,只有深人生活。专题片《五味人生》中,主人公赵国富大爷靠卖冰搪葫芦维持生活。但是,他却常年资助两名贫困孩子上学。为拍摄赵大爷的事迹,我们摄制组一行来到了他的家。由于赵大爷面对镜头非常紧张,拍摄进展很不顺利。为了真实再现主人公生活的自然状态,挖掘老人质朴可贵的精神世界,摄制组决定住下来,和他一起生活几天。我们一起吃住,一起做糖葫芦。经过几天的接触,老人不但接受了这群年轻人,更接受了这位一见面就让人打休的“机器客人”。有时还真把摄像机当作一个“人”来主动
交流。该片合成后,获得一致认可。
二、用镜头抒情。丰富的语言可以将情感抒发到极致,完美的电视画面,同样可以将深邃的情感表达得充分、圆满。专题片《山路》反映的是在辽北东部山区的一个小村里,一位姓翟的大爷,十几年如一日,每到冰雪封山的时候,他就会起大早,将村里通向大道的一段山路打扫干净,因为这是村里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该片的主题不必细说,可如何将片中要抒发的情感表达充分,摄制组的同事们费了好多脑筋,大家始终觉得,解说词很难充分表现片中情感。经过反复探讨,大家达成一致,决定用镜头来表现。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组画面大雪过后,一座典型东北山区的村庄,天边渐亮从山的高处向下远远望去,广阔的雪原上,一条弯曲的黑线慢慢延伸镜头缓缓推进,现出主人公奋力扫雪的全景画面转至与人物同一个水平高度,逆光拍摄,翟大爷舞动、弯曲的脊背上明亮的晨阳正在冉冉升起结尾处,老人面部特写,沧桑的脸上带着笑意,慈祥的眼神凝视着远方画面反切,在老人重重的哈气中,一群孩子欢快地向远方跑去。正是这一组组饱含深情,犹如绘画般的画面,将片中浓浓的情感真实生动地呈现给了电视观
众。
三、让观众与摄像机触为一体。电视观众是通过镜头来参与电视节目的。这里所说的“融为一体”,是指观众在观看节目时,能够不自觉地进人角色,使摄像机成为了观众在节目中的替身。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通常要注意以下几方
面的问题。
首先,要求画面要稳、清、准,这也是电视摄像记者的基本功。这其中的“准”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拍摄的事物应该与要求录制的内容相一致另一方面是指摄像机准确重现被摄事物的真实色彩。其次,画面要力求简单、自然、明了。电视作品是通过许多活动的画面,围绕着一个主题,依情节发展的顺序,一个个地组接起来的。因此,除了考虑每个镜头的前后衔接关系外,每个镜头应尽量简单、自然,使人一目了然另外,拍摄技巧的运用要适当在作品中运用过多或不当,往往会打乱观众的视觉习惯,影响对节目的参与程度,从而干扰观众的审
美体验和感受。
当然,在突发事件中的一些原生态拍摄手法,如摇晃的画面杂乱的同期声,更会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为表现作品内涵同样起到了
推波助澜的效果。
扩展阅读:高校校报新闻摄影记者的素质培养
谈高校校报新闻摄影记者的素质培养
摘要:伴随我国素质教育工作以及社会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校报新闻工作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由于校报不但是反应高校思想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反应高校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高校校报的质量问题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我国高校校报新闻摄影记者的素质培养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为其提供了一些合理化参考建议。关键词:高校校报;新闻摄影;记者;素质培养
随着我国国内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高校的校报新闻工作的摄影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校报新闻作为教师与学生了解学校动态与思想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其自身的质量性问题就成为尤为高校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所以,评价校报的质量一项最重要的参考摄影图片的质量,就成为了考察校报直观质量中,最为重要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高校校报新闻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就成为了影响校报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究竟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校报新闻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就成为了影响高校校报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高校校报新闻摄影记者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以及社会责任感
众所周知,高校的校报作为一个反映高校自身思想文化建设以及宣传教育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体现,其势必要求新闻记者要具备较
高程度的政治理论水平与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对于校报新闻的摄影记者而言,较高程度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与社会责任感不但能够为文章与新闻专题提供最为优秀的图片,还能够让图片的内容得到最大反应。因此,作为校报的新闻摄影记者,其自身一定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从而在自身的思想上保证摄影图片的质量。另外,新闻摄影记者还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由于高校的校报不仅仅要在校报中展现自身学校的思想政治文化,还要在校报中充分反应出学校最近的好人好事以及存在的问题,如若校报新闻摄影记者自身缺乏社会责任感,势必会造就其在摄影拍摄的过程中,会受到某种利益影响或是自身存在一定的目的性的图片在校报中出现。这种恶性存在,势必会造成新闻真实性与可靠性大大降低,使得整个校报的内容真实性遭到学生与教师的质疑。
二、高校校报新闻摄影记者要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
对于一个摄影工作者来说,其不仅仅要有十分优秀的摄影意识,还要具有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这是由于:作为一个摄影工作者,其势必不会只单单涉及一个方面的科学内容,其需要新闻摄影的记者走到各个领域中去发现问题、报道问题。另外,摄影记者还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修养与美术功底。因此,作为一个校报摄影记者工作者而言,虽说其并不需要通熟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素养,但是其一定要具有一些艺术底蕴与美术气息。只有具备多种科学理论
知识的摄影记者,才能在生活中与新闻采访中,更好地捕捉到专题的本质思想。校报新闻摄影的记者还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对于一个摄影照片的质量来讲,摄影捕捉的灵感与抓拍技术,只是反应摄影记者的一个方面,就算摄影记者具有更高、更强的摄影捕捉能力,但是其没有一个扎实的摄影基本功,其拍摄出来的图片质量也会很差,因此,校报的摄影记者在具备了众多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更强的摄影基本功,只有这样不断发展的校报新闻摄影记者,才能拍摄出质量优秀的图片。
三、高校校报新闻摄影记者要具备超强的形象敏感能力与创新意识
对于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其在工作中势必会遇到突发事件,或者是在其工作的采访中出现与新闻本身的采访内容背道而驰的现象。因此,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要求现今工作中的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超强的形象敏感能力,从而能够在采访中或是在突发事件中,及时捕捉到一闪而逝的形象。这种形象敏感能力不仅仅要求摄影师具备更高更强的反应能力,还要求其具备过硬的拍摄技术以及应变能力,从而保证抓拍到的摄影图片的质量最好。另外,摄影的新闻记者还要有创新意识,这是由于现今大多数高校的校报的题材都是一些校园中常见问题。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势必会造就摄影题材的单一性与摄影形式的呆板。这种整个校报的形式拘泥俗套现象,并不利于整体校报的发展。因此,高校校报新闻报社要想进一
步发展校报的质量与挖掘新闻的深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摄影方式,另辟新径,只有让摄影记者拍出来的照片更有冲击力与创新能力,才能使得新闻摄影报道更富有新闻价值,才能拍出更多更好的校园图片新闻佳作。
四、高校校报新闻摄影记者要具备超高的抓捕信息的意识校报新闻摄影中的图片而言,其不仅仅是传播新闻信息的有效方式,还是充分反映新闻自身真实性与可靠性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因此,校报新闻校报的图片反映的内容,就成为了反映校刊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个好的校报摄影图片不但能够更充分的反映出采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还能充分反映出摄影者的综合能力水平。因此,作为校报的摄影者,其必须时常在校园中活动,真正做到“眼勤、口勤、手勤、脑勤”,从而做到不断锻炼自身抓捕信息能力的作用。另外,摄影记者还要不断在拍摄中寻找全新的拍摄思路、新方法以及新手段,让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最大程度的上升,以期做到保证校报新闻图片质量的真正作用。摄影记者要有捕捉新闻信息的意识,要真实、迅速、生动地把事物运动过程中最精彩的一刹那拍摄下来。
五、高校校报新闻摄影记者要具备良好的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对于任何一个新闻媒体而言,其报道的意义就在于:向广大民众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当然高校校报新闻也不例外。对于新闻这种反映社会的真实性的工作,注定了摄影记者必须具备优秀的吃苦耐
劳的工作精神。在突发事业中,摄影记者必须做到以最快速度赶到事发地点,以期保证可以拿到第一手资料;摄影记者还必须具有扎实的拍摄功底与熟练的拍摄技巧,要尽量保证不管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都能够顺利迅速地抓拍到信息最真实的一面。另外,新闻摄影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摄影记者的工作作风决定新闻照片的质量,不亲临新闻现场将一事无成。怕苦怕累的人,干不了摄影。新闻事件和新闻题材千差万别,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难以想象。因此,高校校报新闻摄影记者要具备良好的吃苦耐劳的工作之风,只有这样,才能在本质上彻底地保证高校校报摄影的质量,从而保证高校校报的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任何一个新闻报纸而言,其自身摄影图片的质量都是充分反映报纸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国高校校报的质量要想进一步的提高,就必须提高校报新闻摄影记者的素质水平,让其能够在摄影的过程中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水平,让图片质量做到最好,以更好地为高校校报服务,为广大的师生服务。参考文献:
[1]王晨晖.增强高校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2]肖建昌,王继武.高校校报要引领构建和谐校园的舆论[j].新闻知识,201*,(02).
[3]汤伟星.高校校报新闻策划作用探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教育教学研究版),201*,(02).
[4]唐晋芳.办好高校校报副刊的实践与探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s1).
[5]张琳.略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校报编辑的素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电视摄像记者的意识培养》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电视摄像记者的意识培养: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电视摄像记者的意识培养》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5897.html
- 下一篇:4S店销售部年终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