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导学案实施反思
小学语文“导学案”实施探索的反思
201*年的秋天,是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转型之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推行下,我校小学语文开始了“导学案”的探索实施之路。导学案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与合作的一种新型教与学的模式,东庐中学,昌乐二中应是“导学案”实施的著名学校了,也是追求高效课堂的一种方法论上的研究。我校实施导学案半年以来,大家无论在思想还是方法上,至少也多得了一种解决教学疑惑的策略,不无裨益。然就如何更好地推进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导学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仍需做大量探索。
我的理解,导学案,从导入手,彰显教师的指导;植根于学,凸显学生的自主。传统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在于,总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把课文知识、技能方法讲解的透彻,透彻,再透彻,但学生是“被动接受”,甚至是无动于衷的,没有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及“主动性”,任何外在的东西都会是“空中楼阁”般幻化虚无。导学案设计的基点正是基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而建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它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载体,也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建构。尤其是文本学习之前,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习文本,通过查资料、研读文本、交流探究等对文本有一个自我学习与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课堂上,则主要是展示与交流,让学生走上讲台,还空间和时间于学生,求同存异,以理服人,开展思辨的碰撞。因此,就目前而言,我校导学案实施的初始阶段,在不伤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如何编制符合学生学业水平(最近发展区理论,跳跳够着苹果理论),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各阶段中的要求,符合文本设计意图的“导学案”编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然“导学案”成功典范皆是七年级及以上学生实施,在小学阶段,应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儿童蒙智未开,对学习的认识还不成熟,很难在一年级就具备自主学习的本领和能力。故而,在一二年级起始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很重要,兴趣才是一个人做好某事的不竭动力,成功与赏识教育应不遗余力的贯彻实行,“小先生制”应是他们展示自己的好方法。到了中年级,就应逐步贯彻课前预习的方法,从熟读课文,自学生字开始,小老师,上前台,说说你的奇思妙想。及至高年级,导学案就可以大张旗鼓的进行了,从通读课文,学习生字到文本解读,人物分析,积累延伸,活学活用等,导学案顺理成章的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
导学案的编制,从我编制的经验来看,有以下几条:
1、导学案要“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知识”相均衡。只注重基础知识,学生很难形成语文的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而一味的注重学生阅读综合练习,又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参与与持久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2、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学以致用。如再设计《黄山奇松》的导学案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方案。下面是黄山旅游的一段解说词:
朋友们,你们好!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在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四绝”中的“怪石”。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一“绝”。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蓬莱三岛”、“金鸡叫天门”等。这些怪石有的是庞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珑;有的独立成景,有的是几个组合或同奇松巧妙结合成景。还些怪石因为观赏位置和角度变了,模样儿也就有了变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鸡叫天门”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鹊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换景的缘故。也还有些怪厂,在不同条件下看,会产生不能的联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观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请参照上述解说词,结合课文内容,给到黄山旅游的人们写一段介绍黄山奇松的导游词,并试着说一说。
3、注重方法的引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牵线搭桥。再设计《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的导学案时,为使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我设计了以下的学法指导。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它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请再仔细研读文章,从哪些语句你可以概括出林冲和洪教头的人物特点,并写下来,下列词语可供选择。
武艺高强自以为是临危不惧足智多谋跋扈嚣张目中无人谦逊识礼
自不量力傲慢无礼谦卑忍让盛气凌人沉着应变自满粗俗
林冲
1、“”,从这句话,我看出林冲是个的人。
2、“”,从这句话,我认为林冲是个的人。
3、“”从这句话,可以反映出林冲是个的人。洪教头
1、“”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洪教头。
2、“”从这里可以反映洪教头。
扩展阅读:人教版小学语文第7册导学案反思
语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制四年级语文学科第七册
潍州外国语学校
201*年9月
第七册语文学科全册备课(教学计划)教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材语文园地三大部分。分析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本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选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教1、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学201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目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标立识字。2、读写260多个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贴,继续练习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写信,掌握普通书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教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学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难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点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难点: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写信,掌握普通书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教1、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学2、授课时,努力创设情境,采取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措形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施知识。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4、对新知识点要增加训练量5、勤于和各科教师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6、继续做好差生转化工作,使他们的成绩再上台阶,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学本班现有学生37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学校,知识基础参差不齐。情很多学生连基本的字都不会写,学习习惯相当差,不会听讲,分不会自学,不会思考,有时很明显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析老师想往外扩大知识面都鲜有机会。这些学生需要系统的写字指导、读书指导、写作指导。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起止时间1239.5---9.99.13---9.169.19---9.23教学内容及活动1.观潮4.鸟的天堂语文园地一第一单元测试课时775.古诗两首9.世界地图引出的7发现4569.26---9.3010.8---10.1410.17---10.21语文园地二第二单元测试9.巨人的花园语文园地三77语文园地三13白鹅第三单元7测试7891011121310.24---10.2810.31---11.411.7---11.1111.14---11.1811.21---11.2511.28---12.212.5---12.914白公鹅语文园地四第四单元测试、期中测试17长城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第五单元测试20古诗两首23卡罗纳语文园地六第六单元测试77777724给予是快乐的28尺有所短7寸有所长141516171812.12---12.1612.19---12.2312.26---12.301.31.61.9---1.12语文园地七第七单元测试29呼风唤雨的世纪语文园地八语文园地八---期末复习期末复习期末复习777单元备课
第1单元单元主题单元教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材分析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单元目标1.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读中感悟作者的生动描写,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感叹自然的思想感情。2.方法:边读边抓住语句想象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提问深入理解的方法;查找资料补充理解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交流。通过梳理文章顺序把握文意的方法。第一单元自然奇观共14课时3.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抓特点,有顺序,写具体。如:《观潮》中潮来之时抓住形与声的渐进与动态变化,体会壮观的景象。4.体会关键词语所描绘的景象;如,“横卧”“横贯”等,体会引号的不同作用。如:《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表示特定称谓);《鸟的天堂》中课文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四次加引号是引用别人的话,表示特定的称谓,是夸张的形容)5.观察与积累。积累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进行抄写或听写;将文章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转述课文;不同构词形式词语;联系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单元教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读中感悟作者的生动描学重写,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感叹自然的思想感情。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单元教学策略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单元达标计划计划9月16日进行单元达标测试。
课时备课
第一周第1课时课题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1.观潮课型新第1课时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5.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6.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教学重1.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点、难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点教学准备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5分钟)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二)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若"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右,不是古;"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崩"的形近字区别,嘣,蹦,,等;"震"注意下面部分是辰字。3、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三)了解文章结构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可能的几种情况: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正真的读懂了课文。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潮来前)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3、指导朗读该段(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题组设计: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划“√”。笼罩(lónglǒng)薄雾(bóbáo)余波(bōpō)风号浪吼(háohào)二.写近义词。霎时()昂首()颤动()三.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2)形容隐隐约约。()(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四.给下面这段话加标点。变色玻璃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潮来了,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_______________.六.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用序号表示。()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板书设计:观潮(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天下奇观潮来时如临其境有声有色课时备课
第一周第2课时课题教学目标1.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1观潮课型新第2课时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3、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5、抓住表示时间的词给课文分段。6、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段,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并与课文比一比,看谁写得更好。教学重点、难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感受与他人交流。音乐录音带(2.5分钟)(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后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挥,一个词、一句话等等都可以)(二)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1、听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请学生体会"闷雷"一词,播放闷雷的声音与潮水来时的声音,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说明潮水越来越近)(3)人们的反应:人声鼎沸、沸腾起来(反衬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的用法,的把潮水的声音与山崩地裂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明声音之响,气势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潮水给人们的一种冲击力。)2、看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重点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与潮水来时的关系。明白"白线"指的就是潮水。)(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越来越近,越来越急,越来越高)(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比喻,把翻滚的潮水比作白色城墙)(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给浪潮以特写镜头,比作白色战马,这就是文章开头所写到的"天下奇观")(三)三读,看谁读得好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四)指导分段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早上,午后一点左右,霎时)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概意思。(五)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1、观看录像,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2、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录像配上解说词3、集体交流,看谁的描述最准确,最能吸引人。(六)作业: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2、听写词语3、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题组设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航天飞机一架飞机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着。他一会儿俯(fǔ)冲,一会儿爬高,一会儿翻筋(jīn)斗,觉得很得意。突然一声呼啸(xiào),一个庞(páng)然大物腾空而起。只见他三角形的翅(chì)膀(bǎng),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转眼间便无影无踪(zōng)了。飞机想:“这是什么呀?怎么飞得这样快呢?”他找到智(zhì)慧(huì)老人,想问个究竟。智慧老人笑着说:“刚才你见到的是航天飞机。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你能飞两万米高就不错了,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从东海之滨(bīn)到帕(pà)米尔高原,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而你却要四个多小时呢!”智慧老人停了停,又说:“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伸出巨大的手臂(bì)把卫星捞(lāo)回机舱(cāng),带到地面上来维修。”飞机越听越不自在,他想,今后也许再也用不着我去飞翔了,便将起落架放了下来,智慧老人看出了飞机的心思,便开导他说:“航天飞机有他的长处,你也有你的长处。你的作用也是航天飞机替代不了的呀!”听了智慧老人的话,飞机又重新拌擞(sǒu)起精神,把已经放下的起落架收了起来,向着高高的蓝天飞去。1.用适当的词语替换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句意保持不变。(1)飞机越听越不自在,他想,今后也许()再也用不着我去飞翔了;便将起落架放了下来。(2)航天飞机有他的长处(),你也有你的长处。(3)听了智慧老人的话,飞机又重新抖擞()起精神。2.按要求圈划。(1)用“”画出具体表现飞机“很得意”的词句。(2)用“”画出描写航天飞机样子的句子,并填空:()的翅膀()的脑袋()的机尾3.读下面一段话,做练习。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1)一段话中,能概括这段话中心意思的句子,称为中心句。请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2)按“总分”关系给这段话分层,在层末用“|”标明。(3)航天飞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钱塘江大潮是陌生的。光从文字中去感悟显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学开始,我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随我一起观看大潮,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形成对大潮的第一印象。之后在教学重点段落“潮来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录像片段,然后再来用心朗读课文,把自己观察到的情景读出来,这样很快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领悟文章美的蕴意,使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也真正感悟到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当然,上课出现的问题也不少。比如,课文读得不够,有些地方学生读得不好,没有气势,教师范读效果不佳。我想当时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范读,让学生体会大潮的气势效果会好得多。课时备课
第1周第3课时课题教学目标2.雅鲁藏布大峡谷课型新第1课时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介绍课文内容。教学课件一.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2.学习生字穆玛涓滔脉卉罕二.分析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思考:(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思考:(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1)丰富的语言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例:“堪称”“号称”“美誉”例:“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2)特定作用的句子例:“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三.总结全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题组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huāhuìshānmàizhǐchǐkānchēngxiágǔměiyùrénjìhǎnzhìjuānjuānxìliúbùróngzhìyí二.比一比,组词语玛()滔()卉()涓()吗()稻()奔()捐()拔()狭()姿()愧()拨()峡()资()槐()三.扩句和缩句:扩句:列车开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句:星期天,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五.把下列词语按顺序重新排列成通顺的句子,写出来1.像青松一样在哨兵山崖上屹立2.爸爸在黄沙的工地上弥漫战斗一直板书设计:位置雅鲁藏布大峡谷形状景观教学反思: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本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在教学中,我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老师先提出问题: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最后全班交流。课时备课
第1周第4课时课3.鸟的天堂课型新第1课时题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的含义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练习中词语的意思。(三)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教学重(一)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点、难(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段意。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1.解题。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教学课件(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以下字的字音:“颤”读,“应接不暇”中“应”读。“一簇”中“簇”读),“隙”读“”。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灿烂:光彩鲜明耀眼。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逼近:靠近、接近。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3.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二)研究课文的写作顺序。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用“△”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段意。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3)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记叙,可以分为四段来理解。第1段:讲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2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第4段:讲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书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题组设计:按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展示裂缝颤动陆续留恋茂盛1.先先后后,时断时续。()2.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3.不忍舍弃或离开。()4.清楚地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使人知道。()5.植物长得多而茁壮。()6.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时备课
第1周第5课时课题3鸟的天堂课型新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学习第1、2段课文内容。(二)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三)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五)学习课文第3、4段。(六)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七)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八)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教学重点、难点(一)认识事物的静态,感受“鸟的天堂”的静态美。(二)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认识事物的动态,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四)理解课文,能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课件(一)学习课文第1段。1.指名学生读第1段。(1)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2.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和心情的?(“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山”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说明四周幽静,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木桨拍打水面的声音。反映了“我们”出游时心清十分愉快。)小结:晚饭后我们划船去玩。(二)学习课文第2段。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讨论。(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为什么作者开始把它看成许多株?“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4)课文里哪些地方又写了榕树的美呢?(请学生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读出来,说说对这些语句的体会。“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大榕树静态的美,前半句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后半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感觉,也就是大榕树静态的美,给作者带来的美的感觉,“颤动”并非真的在动,那每一片树叶都是那么绿,作者仿佛看到它们在霞光中一闪一闪的。)(5)作者对这棵大榕对流露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句子里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赞美了生长茂盛的大榕树,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可以先出示投影,放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朗读时的语气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试着朗读。)(7)指名读第9自然段。思考:作者说“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三)指导背诵第7、8自然段。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四)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对大榕树进行静态描写的?(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又大又美丽的大榕树。作者由远及近地记叙了大榕树的长势,记叙了榕树树枝、叶、干、根的样子。这是作者在静态情况下的观察、描写。文中写到:“一簇簇枝叶伸到水面上”,“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写出了大榕树既大又枝叶茂繁。还写到大榕树生长茂盛,“正是茂盛的时期”,叶子多而密。“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不仅多、密而且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通过认真观察,对大榕树进行了这些静态的描写。)(五)学习第3段课文。1.分组朗读课文第10、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2.指名四人各读10、11、12、13自然段。3.思考、交流:(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2.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3.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我”由于景色精彩看不过来而感到“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反映“鸟的天堂”的热闹场面,写出了作者迷恋这种景色,看也看不够的心情。)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小结: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六)学习课文第4段。1.指名学生读第4段。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一句中的“回头看”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中的“回头看”,是没有看够、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因为大榕树的茂盛和众鸟栖息的场面是作者平生第一次看见的,他被这美丽、奇妙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点儿也不愿离去。)3.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4.用留恋、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5.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七)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放配乐朗诵全课文录音,让学生边欣赏边回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听后,讨论:(1)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可以归纳: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2.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出示小黑板。)小结: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留恋、赞美之情。文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相映成趣,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文中有许多片段写得极为精彩,希望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八)作业。1.建议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2.用“陆续”、“应接不暇”两个词语造句,写在作业本上。题组设计:1、缩句。1.太阳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2.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3.我回头看见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3.按文中内容填空。(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把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板书设计:3.鸟的天堂第一次傍晚大榕树生机勃勃、茂盛第二次早晨群鸟群鸟齐飞、齐鸣喜爱、赞美之情教学反思:课文在写鸟儿热闹欢腾的场面中,学生只能感受到鸟的多,而对于鸟儿们在大榕树上生活得怎样快乐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学习了鸟儿热闹的场面后,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快活生长的场面,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有话可说,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真正感受鸟儿们快乐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接着又我让学生说“假如我就是这只小画眉,此时此刻你想告诉大家什么?”这样学生对榕树赞美之情,就自然流露。课时备课
第1周第6课时课题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5、背诵课文第47节。教学重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点、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点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教学准备教学课件4.火烧云课型新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二、读课题,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板书:上来了(1-2)变化极多(3-6)下去了(7)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第一段第2节)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②“烧”的意思和作用?(“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四、导学第一段。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2)出示:“紫檀色”注意“檀”的右下字形。(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4)出示课后题3: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五、小结、读文。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2.朗读全文。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家默词语。板书设计: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白百合色……颜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火烧云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变化(多):马狗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形状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课时备课
第1周第7课时课题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4.火烧云课型新第2课时5、背诵课文第47节。教学重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点、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点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二、自学第二段。(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二)大组交流: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教学课件(出示课后题1/②)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3.师生配合朗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11.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七、学习最后一段。1.个别朗读。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3.背诵这段。八、总结并朗读全文。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九、布置作业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2.背诵4-7节3.完成练习册。题组设计:一、分小组自读课文,研讨下面的问题。火烧云的变化很多,主要表现在那两方面?它们分别有哪些变化?二、按课文原句填空,想一想所填词语的作用,把自己思考的结果说给同学听听。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2.这地方的火烧云(),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三、摘录课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多,而且变化快的句子,边抄边想,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描写得那样生动具体,你从中学到了哪些观察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四、在作者的眼里火烧云是那么好看,那么有趣,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再简要地写下来。[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第二题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作者怎么把火烧云写得生动具体的体会,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悟到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这一问后,一同学答道:“五颜六色、变化莫测。”这时我继续追问:“你又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学生回答:“千姿百态、瞬间万变。”就这样,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这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课时备课
第2周第1-3课时课题教学目标语文园地1课型新第1-3课时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教学重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点、难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点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教学准备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2、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再次指名交流。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7、课外写作文。第三课时作文讲评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教学反思:习作指导重在作文的二次生成。教学时以过程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我认为,在开放的作文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唤醒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我手写我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以生活为主线,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第二周第4、5、6、7课时第一单元复习、测试、试题讲评第2单元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共14课时单元教材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分析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语文导学案实施反思》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语文导学案实施反思: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语文导学案实施反思》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7832.html
- 上一篇:小学导学案培训材料学习总结
- 下一篇:导学案实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