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29 14:17:55 网站:公文素材库

201*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201*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赵州镇西门小学

新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遵照湖北省改精神和市、县教育局的要求,全体师生投身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本着“积极参与,稳妥推进”的原则和“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学校总体工作目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继承传统,大胆探索,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从而使新课改在我校得以顺利实施。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些经验,留下了教训,经历了痛苦,存在着困惑。现将我校一年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一.实施准备阶段

(一)成立课改小组,拟定我校新课改实施系列具体方案,确保新课程正常有序地开展实施。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小组。接着,年级牵头组织高一各备课组的骨干教师认真学习课改实施方案,学习并借鉴全国其它省份课改经验,根据我校实际,拟定了中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实施方案。

(二)着力开展了新课程师资队伍的培训

教师是新课程实践的主体,是最关键的课程实施者。新课程实施的成效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实践。为此,201*年暑期,学校和年级组织进行了系列新课程教师培训。

1、组织管理者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训。在暑期,学校主管教学的校、处干部、高一年级负责人、各备课组组长、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先后参加了了省、市和校级等不同层次的新课程理论培训学习。

2、依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201*届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块: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通过通识培训,全体教师深入了解了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构、内容和实施策略。学科培训包括学科课程标准培训、新教材培训和专题培训。培训的方式采用了网上专修,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和交流等方式。

二.实施阶段

新学期一开始,我们按照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精心制定好年级工作计划,严谨、扎实、细致、创新地抓好教育教学管理,积极落实新课改实施方案。

德育方面,为了落实普通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新目标、新内容,一年来,年级以爱国、爱校、爱班、爱师、责任感和诚信教育为主线,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以班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其中,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情感教育为纽带,狠抓常规落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年级以班会、晨会、讲座或观看视频等形式,组织进行了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教育等等。所做主要工作如下:(1)新生入学教育(2)选拔、培训年级学生会、班级学生干部;(3)制订了班级管理十条建议和有关学生违纪的三条禁令(红线);(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调动和指导学生参与年级管理,设计班务日志,每周反馈各班纪律、卫生、学习等情况,一周一通报,强化日常常规的管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新的高考又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而综合素养的提高靠的是全面实施课程计划。新课程无论怎么“新”,课程改革无论怎么“改”,教学质量仍然是我们的生命,扎实有效、大胆创新地开展了新课程实施的系列教学工作。

1.教学管理方面

(1)集体备课常抓不懈,贯彻好备课组长负责制,全组一盘棋。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是我们面临的全新的考验,加强备课组建设,发挥集体教研和备课,汇聚集体智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2)课堂教学狠抓精讲精炼。紧扣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要求,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讲要精,重在练。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参与程度。要求教师上课提高激情、增加趣味、启发学生,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打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模式。(3)落实分层教学、分层练习。本着打好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原则,作业实行分层练习,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大型考试后及时做好试卷和成绩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4)两个学期中,各备课组围绕新课程先后开展了组内的研讨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达标课的讲授活动,还举行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一课多讲,一人多讲的教研活动在各组竞相开展。

以上是一年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一些主要工作。

三.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一)评价制度如何操作、落实

新课程评价制度是课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想把评价制度落实到位,可谓困难重重,因为我们面临着操作上的诸多的矛盾。如新课程评价制度与已有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校长和教师)与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等)之间的矛盾等。再加上新课改评价制度强调采取“评价贯穿于教学实践与研究全过程”的策略,特别注重过程评价,而传统评价只注重结果,这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诸多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新课改的教育评价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而学生发展过程评价中的很多方面都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考查,更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这就给老师的具体操作带来了难度,即使有评价结果,效果也未必理想。许多评价仍流露于形式。

2、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测评,尤其是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操作性差;评价体系过于庞杂,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3、家长强烈追求分数的愿望,使教师和学校课改背负沉重的思想压力。学校“以分取人”的观点与新的人才观错位,教师以“成绩论英雄”的现实与新的教学观错位,社会、家长的以“升学率看学校”的现实与新的教育观错位。显然,这些传统的观念对课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阻力。

(二)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精神

1、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衔接问题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较以前有一定的变化,但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建构新的学习模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并应用到生活中去,或用课本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改进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等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置问题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国家规定的课程为主。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要开发校本课程。以我们现在的客观情况,在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怎样才能与发展学生能力、开拓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高考能力相结合等方面,我们一无经验,二无借鉴。

4、课程教学与教师素质之间的矛盾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能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关系到教师将来的工作岗位,更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应积极营造全员参与课程改革的氛围,全体教师都要燃起参与新课改的热情,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但目前不但氛围不浓,老师的参与意识也不强。对新课改,仅教师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也不到位。并且存在着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另外,新课程改革着眼于教材、课堂的操作层面,但如何搞,怎样搞,搞到什么程度,学校如何评价教师,对这些问题教师困惑,年级也困惑。由此,因教师素质不高,加上教学设施的限制,新教材的教学理念难以得以充分地体验、体现,对新课改的精神理解不到位,对教材的实质掌握不到位,对教学内容深浅把握不够、宽广拓度处理困难等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

6、.缺乏与课改教材与教学相配套的难度和量都适中的学生训练资料。目前,市场上资料繁多,但都是训练量大,难度偏高,每天几科作业布置下去,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苦不堪言。用这些资料要慎之又慎,更何况我们的备课组每学期在选订练习资料时竟是局外人,要解决!

8.我们的学生从小学都是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出来的,许多学生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上他们不主动,不参与。教师该怎么调动?

(三)学校管理及资金投入与课改不能匹配

1、以人为本,尊师重生。新课改要求一切管理以“以人为本”,开放管理,走向社会,这与当前学校的封闭式管理相矛盾。

2、学校对课改年级的投入与当前课改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存在矛盾。社区资源的匮乏、学校部分硬件设施不到位都制约着课改的顺利进行。

3、学校发展过程中缺少专家支撑体系的指导,更多的是自己摸索实践。如何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课改指导机制,使其对学校和教师进行经验指导,刻不容缓。

四,后期工作思路

1、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我们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的营私舞弊、弄虚作假作为。近两年我校学生学分认定通过率较高,其中优秀率(A等)人数较多,从而证明了我校新课程教学效果明显。

4.积极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规范化体育操场等场地和设施设备等多样性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开发新课程资源。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困惑。但是我们相信我们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坚定信心,增强意识,克服困难,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把我校的课改工作做实、做优,为深化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扩展阅读:201*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201*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小寺沟中学

201*学年在课程实施方面我校结合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继承传统,大胆探索,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从而使课程实施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些经验,留下了教训,经历了痛苦,存在着困惑。现将我校一年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一.实施准备阶段

(一)成立小寺沟中学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拟定我校课程实施系列具体方案,确保课程实施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201*年暑期,学校成立了以邢克玉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实施小组。接着,在邢校长的直接带领下,年级牵头组织各备课组的骨干教师认真学习河北省的课程实施实施方案,学习并借鉴全国其它省份课程实施经验,根据我校实际,拟定了《小寺沟中学课程实施方案(试行)》、根据方案的指导思想,全年级制定了新学期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工作计划,确保了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着力开展了资队伍的培训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最关键的课程实施者。初中课程实施的成效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广大教师对三级课程的理解与实践。为此,201*年暑期,学校和年级组织进行了系列培训。

1、组织管理者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训。在暑期,学校主管教学的校中层以上领导、各备课组组长、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先后参加了了市、县和校级等不同层次的课程理论培训学习。

2、依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组织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体教师深入了解了三级课程实施的背景、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课程实施的教育理念、结构、内容和实施策略。培训的方式采用了网上专修,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和交流等方式。通过观看课程实施专家的系列讲座,学习《河北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培训,全体教师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了解和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掌握了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以及相关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为新课程实施在新学期的开始实施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实施阶段

新学期一开始,我们按照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精心制定好年级工作计划,严谨、扎实、细致、创新地抓好教育教学管理,积极落实新课程实施实施方案。德育方面,为了落实普通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新目标、新内容,一年来,年级以爱国、爱校、爱班、爱师、责任感和诚信教育为主线,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以班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其中,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情感教育为纽带,狠抓常规落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小升初的衔接。同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年级以班会、晨会、讲座或观看视频等形式,组织进行了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教育等等。所做主要工作如下:(1)新生入学教育,包括军训、学习《小寺沟中学学生一日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新课程培训介绍;(2)选拔、培训年级学生会、班级学生干部;(3)制订了班级管理十条建议和有关学生违纪的三条禁令(红线);(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调动和指导学生参与年级管理,设计班务日志,每周反馈各班纪律、卫生、学习等情况,一周一通报,强化日常常规的管理。(5)举行了“三管七不”和在校期间学生“禁止携带和使用手机”签名活动;(6)协助政教处,在寝、教室进行了多次管制刀具清查,消除安全隐患。并邀请县公安局法制科干部来校为学生做了两场法制讲座;(7)结合新生军训,学生实践周,并利用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和布置学生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和社区服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8)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一是邀请已经毕业的优秀同学做报告,让同学们从他们的成功经历中汲取有益的启示,二是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让全体同学学有方向,赶有榜样。(9)每次月考或期中期末考试之前,以聚会或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诚实做人,诚信应考,端正学风,严肃考纪的教育。(10)多次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按我省高中课程实施方案设计,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能力、学习能力与学业成就、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这些要求,学校依据《平泉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各班已按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评语、班级审查、年级审查、学校认定等六个方面的程序进行了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

课程实施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平时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而综合素养的提高靠的是全面实施课程计划。新课程无论怎么“新”,课程改革无论怎么“改”,教学质量仍然是我们的生命,迎考仍然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风向标。为了使新课程的实施和三年后的中考能有最大的交集,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始终不忘“积极参与,稳妥推进,瞄准中考”的原则,扎实有效、大胆创新地开展了新课程实施的系列教学工作。

1.在课程设置方面,按照河北省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开设了语、数、外、.体、音、美、研究性学习等课程。

2.教学管理方面

(1)集体备课常抓不懈,贯彻好备课组长负责制,全组一盘棋。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是我们面临的全新的考验,加强备课组建设,发挥集体教研和备课,汇聚集体智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制定了制定了《备课组工作细则》和《小寺沟中学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规范和强化了各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一年来,依照细则各备课组已基本形成了“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主备说课集中讨论完善个案公开课评课”的教学模式。每一备课组年级均设一名年级干部蹲点,年级组每位组长坚持每周下班随堂听课。每周每组确定一主备人(公开课主讲人)。各组集体备课、公开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情况,每周年级均通过几种途径(巡查、学生反馈、上交相关资料等)进行考查并详细记录在案。总体看,各备课组都已形成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工作风气,集体备课分工明确,认真到位,教研气氛浓厚。(2)课堂教学狠抓精讲精炼。紧扣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要求,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讲要精,重在练。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参与程度。要求教师上课提高激情、增加趣味、启发学生,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打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模式。(3)落实分层教学、分层练习。本着打好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原则,作业实行分层练习,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周测周练要求选好题目,全收全改,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加以反馈。大型考试后及时做好试卷和成绩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4)两个学期中,各备课组围绕新课程先后开展了组内的研讨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达标课的讲授活动,还举行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一课多讲,一人多讲的教研活动在各组竞相开展。(5)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着重点。初一教师队伍中有部分大学毕业生和新进教师,因此,我们始终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工作。开学初,对新进教师进行了座谈、培训。同时,结合学校教研室的工作部署,年级组织所有新进教师逐一讲授了一堂过关课并进行了考核评定。组织实施了师徒结对,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对“师”的“指导”和“徒”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6)按照《河北省课程实施方案(试行)》文件精神,结合《平泉县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并发放给所有任课教师,要求全体教师严格遵循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平时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模块结业考试成绩等,按一定比例和程序,对学生的学科学分进行4次严肃、科学、公正、公平地认定,并及时公示学分认定结果。(7)组织进行了系列学科竞赛和其它课外活动。其中有语文组举行的“迎中秋,庆国庆”诗歌朗诵比赛、数学和英语学科竞赛,英语组的英语单词竞赛和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活动。(8).加强校际间合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探究。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去学习。期间,学校先后派老师到黄土梁子中学、洼子店中学、等地学习、听课。把别人的经验带回来,并传达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以上是一年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一些主要工作。三.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一)评价制度如何操作、落实

课程评价制度是课程实施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想把评价制度落实到位,可谓困难重重,因为我们面临着操作上的诸多的矛盾。如新课程评价制度与已有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校长和教师)与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等)之间的矛盾等。再加上新课程实施评价制度强调采取“评价贯穿于教学实践与研究全过程”的策略,特别注重过程评价,而传统评价只注重结果,这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诸多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实施的教育评价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而学生发展过程评价中的很多方面都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考查,更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这就给老师的具体操作带来了难度,即使有评价结果,效果也未必理想。许多评价仍流露于形式。

2.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测评,尤其是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操作性差;评价体系过于庞杂,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3.家长强烈追求分数的愿望,使教师和学校课程实施背负沉重的思想压力。学校“以分取人”的观点与新的人才观错位,教师以“成绩论英雄”的现实与新的教学观错位,社会、家长的以“升学率看学校”的现实与新的教育观错位。显然,这些传统的观念对课程实施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阻力。(二)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课程实施精神1.课程的开设与中考模式对应的问题

面对新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原有教材发生较大的变化,如何把握好深度、广度;怎样解决好课时紧张与知识延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客观存在的追求升学率使新课程实施理念的实施、提高与中考成绩之间形成的矛盾。这些都是新课程实施与中考衔接之间存在的问题,目前难以找到有效的结合点。显然中考制约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力度。

2.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衔接问题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较以前有一定的变化,但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建构新的学习模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并应用到生活中去,或用课本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改进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等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置问题

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国家规定的课程为主。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要开发校本课程。以我们现在的客观情况,在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怎样才能与发展学生能力、开拓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高考能力相结合等方面,我们一无经验,二无借鉴。

4.课程教学与教师素质之间的矛盾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关系到教师将来的工作岗位,更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应积极营造全员参与课程改革的氛围,全体教师都要燃起参与新课程实施的热情,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但目前不但氛围不浓,老师的参与意识也不强。对新课程实施,仅部分教师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也不到位。并且存在着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另外,新课程改革着眼于教材、课堂的操作层面,但如何搞,怎样搞,搞到什么程度,学校如何评价教师,对这些问题教师困惑,年级也困惑。由此,因教师素质不高,加上教学设施的限制,新教材的教学理念难以得以充分地体验、体现,对新课程实施的精神理解不到位,对教材的实质掌握不到位,对教学内容深浅把握不够、宽广拓度处理困难等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

5.学习方法、中考备考反映在教学进度方面的矛盾

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多数情况下出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严重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另一方面课程量大,教学任务重,讲多了讲难了,赶不上进度,讲少了讲浅了又达不到要求。总体体现为时间越来越少,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学生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学习蜻蜓点水,没有时间训练、落实、巩固。教师为了赶进度,没有办法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

6.缺乏与课程实施教材与教学相配套的难度和量都适中的学生训练资料。目前,市场上资料繁多,但都是训练量大,难度偏高,每天几科作业布置下去,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苦不堪言。用这些资料要慎之又慎,更何况我们的备课组每学期在选订练习资料时竟是局外人,要解决!

7.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出来的,许多学生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上他们不主动,不参与。教师该怎么调动?

8.资源匮乏

农村资源的匮乏、学校硬件设施的暂时不足、专任教师的不到位,通用技术、社会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等只能停留在低水平上,难以大张旗鼓或根本无法实施。

四、后期工作思路

1.在课程实施教学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中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中,组织论证教学模块的教学顺序、前后衔接要点,确立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

3.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我们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的营私舞弊、弄虚作假作为。4.加强学校教研组织的建设与重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健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组织并引导教师及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经常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请外地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交流课。与此同时,还经常选派教师去外地学习观摩,吸取先进,增长见识。学科教研组活动中大家研究新标准,分析问题,反馈意见,解决问题,注重青年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整体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5.积极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规范化体育操场等场地和设施设备等多样性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开发新课程资源。

6.进行评分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1)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学籍袋和成长记录袋,改进考试的方式,减少次数,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提高实施、开发、创生课程的能力,发挥评价对实施新课程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变过去的一味看成绩,而变为现在看综合发展的评价模式。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困惑。但是我们相信我们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坚定信心,增强意识,克服困难,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把我校的课程实施工作做实、做优,为深化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寺沟中学201*.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学年度新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787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