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总结
商务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2.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5、
第二单元地图
12.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3.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实地距离。比例尺类型:线段型、数字型、文字型
比例尺大小判断: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小围大尺详内容,大围小尺略内容”
14.通常地图上,一般定位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方向;指向标定位:箭头始终指向北;经纬网定位: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
15.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16.山地不同部位的判读:向低突出山脊,向高突出山谷,鞍部位于山顶间,陡崖重叠等高线。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经度范围是0°~180°,
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
用“W”来表示,20°W和160°E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小于20°的无论什么符号,与20°W比较,小于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大于160°的与160°E比较,大于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6.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用经纬网7、一般经纬网的判读:(1)有0°纬线和0°经线的,以0°纬线为界上北纬下南纬;以0°经线为界左西经右东经;(2)无0纬线和0°经线的,对于纬度来说由下向上逐渐增大的是北纬,反之为南纬;对于经度来说由左向右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3)有180°经线的与0°经线正好相反,180°经线左为东经,右为西经;
8.地球绕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9.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的变化和五带。10.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称春分日,3、4、5三月为北半球的春季;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称为夏至日,6、7、8三月为北半球的夏季;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称为秋分日,9、10、11三月为北半球的秋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称为冬至日,12、1、2三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11.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五带特点: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单元海洋和陆地
17.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
18.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七大洲(按大面积大小划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最大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大印北。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19.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欧洲和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20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1、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22、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
1可达1万多米。
23.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24.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表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43页)。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例如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日本、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
25.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纬度因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地形因素: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9、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乞拉朋齐(珠穆朗玛峰南坡);阿塔卡马沙漠40、气候的组成要素:气温和降水41、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影响:
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类型:寒带气候海陆因素影响: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2、地形因素影响:高原山地气候
43、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纬度位置: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陆位置: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44、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一是人为燃烧煤,石油,天然气。二是砍伐森林。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
45、总数:60亿,1999年10月
46、增长:18世纪以前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增长迅速。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
47、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48、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49、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人口的疏密程度即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北美洲(这里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四大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50、人口增长过快产生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教育医疗条件差等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合理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51、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a乡村人口增长快造成劳动力过剩;b.城乡差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较乡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52、划分人种的依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种的分布: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26、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变化快。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
27会识别天气符号:P48。风向: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力: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28、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9、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30、气温:用“℃”表示。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31.气温的测定:一日4次(8时、14时、20时、2时);日均温(除以4),年均温的计算。32.气温日(年)变化: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反之。33、气温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34、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步: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数值越大,气温越高;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为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减少
35、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海陆因素: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地形因素:同纬度,海拨高、气温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度。
36、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37、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将水的季节变化。
38、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降水量相等。39、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美国53、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范围最广西班牙语-拉丁美洲54、联合国六大语言及分布: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等。俄语:俄罗斯法语:法国和其前殖民地
西班牙语: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原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阿拉伯语: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55、世界的宗教:中国大多数人不信教,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基督教:亚洲的西部,欧洲、美洲及大洋洲,教堂、《圣经》
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清真寺、《古兰经》佛教:古印度,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庙宇、《藏经》
56、中国的回教和清真教属于伊斯兰教(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喇嘛教属于佛教一支(藏族、蒙古族、满族等信仰)
57、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叫做聚落。聚落的类型: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58、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
59、聚落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60、聚落形成与发展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适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资源丰富等。
61、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因纽特人的雪屋:严寒,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保温性好。黄土高原的窑洞:干燥,冬冷夏热,利用厚厚的黄土层,冬暖夏凉。
傣族竹楼(高架屋):潮湿,炎热多雨,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新疆的平顶屋:干燥,风沙大,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
西亚的乡村:炎热,干燥,墙厚,窗小。减少热量的传入和沙漠的热风。
62、湿热地区双层结构、屋顶倾斜(坡形屋);寒冷地区墙厚窗小;炎热干旱屋顶平(平顶屋)、窗小厚墙
63、聚落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中国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福建客家的土楼等。
64、聚落发展与保护: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应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67、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其中中国和印度人口超过10亿。亚洲的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6个国家
68、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69、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的总称。
70、国界: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限。它是国家各自行使主权的范围。(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跨两大洲的国家及所跨大洲:俄罗斯(亚欧)、埃及(亚非)、土耳其(亚欧)
71、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占世界人口84%发展中国家只占世界20%的全球国民生产总值,发达国家人口占16%,国民生产总值却占80%。72、中国的航天工业,核工业,印度的软件业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73、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历史上受殖民侵略。
74、发达国家大多位于北半球,以“北”代指;而南半球大多为发展中国家,以“南”代指。“南北对话”:国际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的商谈。“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75、联合国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76、联合国的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77、联合国:5大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了解六大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安全理事会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组织
78、国际贸易方面,发达国家以计算机、汽车、轮船、飞机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科技含量高,价格昂贵,赚钱多;发展中国家以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原料和初级加工品为主,科技含量低,价格低廉,赚钱少。发达国家的农业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而发展中国家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
79、世界贸易组织:缩写:WTO;行政负责人:总干事;总部: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2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第六单元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
65、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30多个地区,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丹麦)66、面积世界前6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记国家轮廓)
扩展阅读: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商务星球版)
苏留庄镇中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新商务星球版)
第一章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证据有:海边观船、月食现象、不同的纬度看北极星高度不同、登高望远等,最科学最直观的是根据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2.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航海业的发展,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进入了科学探索阶段。
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臆想阶段(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推测阶段(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现象推测地球是球体)→验证阶段(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卫星探测阶段(前苏联加加林成为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球体的人)
4.麦哲伦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5.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相差21千米)说明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表面到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叫赤道。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是纬线。赤道是0°纬线,也是最长的纬线,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纬线都是圆圈,长度都不相等,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以赤道为界,分为北纬(N)和南纬(S),越向北度数越大是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是南纬,纬度最大是90°。
2.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且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形弧线是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0°经线是划分经度的界限,也叫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3.经度以0°经线为界,分为东经(E)和西经(W),越往东度数越大是
苏留庄镇中学
东经,越往西度数越大是西经,经度最大是180°。
4.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中国在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京(116°E,40°N)】。
5.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分界线,原因是这两条经线基本上从海洋上通过,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两个半球上。
6.经度划分与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
说明:经度小于20°的西经在东半球,经度小于160°的东经也在东半球;其余在西半球(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在图上可以看出,20°W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而160°E西侧是东半球,东侧是西半球。
7.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就是这点的地理坐标,可以确定这个点的位置。经纬网的用途主要有航空、航海、军事、旅游、救灾等,经纬网的作用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8.常见经纬网的判读
在右侧经纬网图上,180°经线西侧是东经(向东变大),180°经线东侧是西经(向西变大)。所以,图中各点经纬度是:
A点(140°E,80°N)B点(140°W,40°N)C点(140°E,20°N)D点(140°W,20°S)9、地球仪:
苏留庄镇中学
地球模型地球仪,经线纬线看仔细;经天纬地辨方向,缩写就是SNWE;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大是南纬;向东变大是东经,向西变大自然西;特征纬线有五条,赤道、极圈和回归;半球划分是难题,二妞六姨分东西;小小为东大大西,判断半球金钥匙。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24小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约365天)。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自转产生是地理现象有:昼夜现象、时间的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太阳的东升西落等。
4.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温度带的划分、正午时刻物体影子长短变化等。
5.地球上的同纬度地区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早,东西方向上因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6.经度每隔15°划分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时区以中时区为界,分为东时区和西时区。东12区和西12区合并为一个时区。
示意图如下:
说明:(1)东边时间比西边早,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2)东经在东时区,西经在西时区;(3)北京时间就是东八区区时(伦敦在中时区,东京在东九区,纽约在西五区)。(4)国际
苏留庄镇中学
日期变更线(又称日界线)是180°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日期正好相差一天。
7.时间计算:
(1)已知某时区区时,求另一时区区时:区时=已经时区区时±区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用加号,在西边用减号)
(2)已知某地经度,求它所在时区:时区数=(度+7.5°)÷15(结果取整数)
8.二分二至日:(1)回归线: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南纬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它们之外地区没有太阳直射。
(2)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但依然昼长夜短;在9月23日前后,太阳又一次直射赤道,全球再次昼夜平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继续变短;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但依然昼短夜长;直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全球再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出现极昼极夜情况、季节都相反。
苏留庄镇中学
(3)北半球的人们通常将3、4、5月作为春季,6、7、8月作为夏季,9、10、11月作为秋季,12月及次年1、2月作为冬季。由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中纬度地区,终年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所以四季变化最为明显。
示意图:
①箭头两层含义:“↑”表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此时白昼变长。②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上半年:春分日后1天到秋分日前1天(3、229、22),昼>夜下半年:秋分日后1天到次年春分日前1天(9、24次年3、20),昼<夜9.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划分示意图
10.夏至日光照图的判读:
(1)先作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分地球为昼、夜半球。(2)阳光照射纬线的长短
苏留庄镇中学
比例可以判断昼夜的长短关系。以此得到: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3)光照图的化繁为简判读法:看北极地区(或北极点)出现极昼则为夏至、出现极夜则为冬至。(4)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1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度数)。最大为90°(直射)。太阳直射时,阳光散布面积小,光亮度强,地面获得热量多;太阳斜射时,阳光散布面积大,光亮度弱,地面获得热量少。
12.地球自转:
围绕地轴向东转,一圈就是一整天;北逆南顺指时针,东西方向它指点;昼夜交替它形成,西晨东昏辨时间。
第二章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基本三要素。
2.在地图上辨明方向有三种方法:通常情况下(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箭头所指的是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3.东西方向用经度来判断:①都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②都是西经,度数小的在东;③一个东经,一个西经比较,把度数相加,和大于180°,西经在东,和小于180°,东经在东。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有3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不同。当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就同一地区地图而言,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二、地形图的判读
苏留庄镇中学
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A与B的相对高度等于A的海拔减去B的海拔(或者高减低)。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5种地形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
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从等高线上的数
值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4.掌握山峰(对比盆地)、陡崖、鞍部、山谷、山脊这5种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
5.地图的应用:交通旅游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地形图在军事指挥和工程建设中作用大,地形图在公路、铁路建设种帮助
苏留庄镇中学
我们优化线路选择,修路要尽量避开陡崖。
6.地形图判读:
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7.地图中方向的判断
说明:(1)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方向判断为:内北外南,顺西逆东;(2)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方向判断为:内南外北,顺东逆西。
8.阅读地图三部曲:一是看清图名;二是熟悉图例;三阅读地图主题内容。按内容分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综合)和专题地图(介绍某一方面)。
9.各类型地图的应用:要了解某一地区的位置就要查阅比此地区更高级别地区的行政区划图(查阅山东省行政区划图了解济南市在什么位置);要到某一地区旅游就要查阅该地区旅游图;要了解怎么到某地就要查阅比该地更大范围的交通图;要了解某地区地形就要查阅该地区地形图(设计越野路线也可用);人口分布图用来了解某地区人口分布情况;农牧业分布图用来了解某地区农牧业分布情况。
10.图例和注记被称为阅读地图的钥匙。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类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山高水深等的数字。
常见的图例有(牢记洲界、国界、铁路、运河、水库的符号):
苏留庄镇中学
13.等深线是指将水域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汇总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浅紫色表示积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的方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
第三章海洋与陆地
一、海陆分布
1.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占71%,简单的说,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北半球与南半球比较,北半球陆地集中;东半球和西半球比较,东半球陆地集中。但是地球不管怎么划分为两个半球,海洋面积都是大于陆地面积。
2.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和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太平洋面积最大,深度最大,岛屿数量最多,水温最高;北冰洋纬度最高,冰雪覆盖。
3.五个重要的州界线: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地中海和黑海)。
(2)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3)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苏留庄镇中学
(4)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5)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是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4.要掌握的内容:①七大洲的形状辨别;
②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③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苏留庄镇中学
5.陆地地形之最。①里海是最大的湖泊。②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北极地区,属于北美洲,是丹麦的属地。③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的。④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位于非洲。⑤七大洲中,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欧洲平均海拔最低,最热非洲,最冷南极洲。
6.太平洋被五大洲包围: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五个洲包围;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四个洲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个洲包围。
7.濒临三个大洋的大洲共三个,分别是亚洲、北美洲和南极洲。亚洲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北美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南极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8.七大洲中被赤道横穿的大洲自西向东依次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非洲是唯一既被南北回归线穿过又被赤道穿过的大洲。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地跨热、温、寒三个温度带)。地跨热、温、寒三个温度带的大洲是亚洲和北美洲。
二、海陆面貌
1.各大洲地形特征:①亚洲:地形复杂;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②非洲: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③欧洲:以平原为主;④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⑤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⑥南极洲:冰雪覆盖。
2.海底地形复杂多样,高低起伏,由大陆坡、大陆架(煤、石油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海岭、海沟、洋盆组成。陆地最低点是死海,位于亚洲西部;陆地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洲西南部。海洋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西部。
三、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地表形态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是指地球内部的力;外力是地球外部的力量。地壳运动、地震、
苏留庄镇中学
火山、板块挤压或者张裂等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流水、风力、海浪、人类活动等是地球外力作用的表现。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非洲与南美洲的大陆轮廓能够基本吻合,并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内容: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美板块、北美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板块运动有两种,挤压和张裂。挤压的地方容易形成高山、高原、岛链或者海沟;张裂的地方容易形成裂谷或者海洋。
4.世界上有两大山系:一条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其中,阿尔卑斯山脉是由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形成;落基山脉是由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挤压形成,安第斯山脉是由太平洋板块和南美板块挤压形成。
5.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红海不断扩张(原因:红海处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表现为张裂,所以不断扩张)、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地中海不断缩小、大西洋扩张等现象。
6.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有关,凡是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在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沿岸地带。
7.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另外,人类活动也能引起海陆变化,如荷兰的围海造田和日本的填海造陆等。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气候与生活
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通常用阴晴、气温高低、风雨等来描述。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稳定
苏留庄镇中学
性;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所以气候用气温和降水情况来描述。
2.考点:能够区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语句、识别常见天气符号。(1)描述天气的常见诗句有: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③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④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⑤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描述气候的常见诗句有: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③山前桃花山后雪。④冬暖夏凉四时春。⑤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常见天气符号及风力等级符号
3.天气、气候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1)世界各地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了适应气候而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不同的农作物需要不同的气候条件。
①南船北马、南水稻北小麦、南柑橘北苹果等例子的解释;
②灾害性的天气、气候异常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危害。例:干旱、洪涝、台风、沙尘暴、冰雹、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气温在24小时内迅速下降达8℃以上;并伴随偏北风的天气过程。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2)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一方面人类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
苏留庄镇中学
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不当会导致气候恶化。
☆重要内容:三大气候问题①全球气候变暖
原因:燃烧煤、石油等排放二氧化碳增多;森林破坏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后果: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处。②臭氧层空洞←使用制冷设备向大气排放氟利昂。③酸雨←燃烧煤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二、气温、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气温的变化:
(1)气温一天观测一般观测四次(2时、8时、14时、20时)用放置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量。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气温变化的大小用温差衡量,有日较差、年较差;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
(2)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热带、温带、寒带的判断方法:①热带:终年炎热(各月气温>20℃),年较差小;②寒带:终年寒冷(大部分月气温<0℃),年较差大;③温带: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较差大。
2.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同。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固定值。等温线闭合的地方会出现一个气温中心,中心气温低是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是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3.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三个因素;其中纬度因素是最主要因素。
4.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1)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纬度因素:纬度低,气温高(纬度低的地方获得太阳光热多);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苏留庄镇中学
(2)等温线在海陆交界处弯曲←海陆因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北半球等温线曲折而南半球等温线平直。
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②同温度地区,内陆比沿海温差大
③北半球,海洋、陆地出现最高温、最低温的时间不同。海:高-8、低-2;陆:高-7、低-1。南半球相反。
(3)山区(青藏高原地高天寒),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100m/0.6℃)←地形因素(海拔)
5.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降水的差异表现为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不同地区年降水量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同;一年内不同季节、不同月份降水量也不同。降水量的不同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6.降水的形成:湿润空气受热上升,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后凝结,形成降水。降水同空气的上升运动有关,空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降水的类型主要有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
(1)对流雨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在热带雨林最为常见。特点是水汽先凝结云后降雨。在我国夏季午后有时也会出现对流雨。
(2)锋面雨的形成与冷暖气流有关;锋面雨使我国最常见的降雨类型。(3)地形雨与地形有很大关系;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在亚洲的印度)就是典型的地形雨(世界干极是南美洲的阿塔卡玛沙漠)
7.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1)赤道附近多雨,极地地区少雨←纬度因素
(2)中纬度地区(温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海陆因素(距离海洋近,容易受到海洋湿润空气影响)
(3)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雨(中国江南水乡),西岸少雨(阿拉伯半岛沙漠)←季风因素
苏留庄镇中学
(4)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地形因素(高大山脉挡住了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
8.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绘制。(1)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第一步:绘横坐标;横坐标表示月份。第二步:绘纵坐标;纵坐标表示气温,单位℃。第三步:描点;
第四步: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第五步:在适当位置写上图名。(2)某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第一步:绘横坐标;横坐标表示月份。
第二步:绘纵坐标;纵坐标表示降水量,单位。第三步:将各月降水量数据在图上标出相应高度;第四步:在适当位置写上图名。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详见附页)
1.热带主要有四种气候,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这四种气候的特征:共同点是全年高温;不同点是降水的差异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多,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热带四种气候的分布: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南美洲的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最广;②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非洲、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两侧,非洲最广;③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撒哈拉地区最广;④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3.温带主要有六种气候。①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均匀;②罗马、雅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③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④莫斯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少雨略集中在夏季,温差大。
苏留庄镇中学
4.温带气候的分布: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纬度在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西欧最广;②地中海气候除了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都有分布,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③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日本北部;④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自然景观主要是温带草原或者沙漠;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如长江中下游流域;⑥纬度较高的地区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5.①寒带气候又称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②冰原气候分布在南北极地区,终年严寒,冰雪覆盖。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边缘地带,长冬无夏,生长着苔藓和地衣等。③在中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6.特殊气候类型总结
(1)寒带气候是纬度位置最高的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是纬度位置最低的气候类型。
(2)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是非洲;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是亚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是欧洲。
(3)除南极洲之外,其余六个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四、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①纬度因素:纬度不同,获得太阳光热不同,气候也就不同;
②海陆因素:沿海多雨,内陆少雨;因为水陆热力性质不同,所以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③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另一方面,地形雨:迎风坡多雨气温低,背风坡少雨气温高(山脉的走向)。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苏留庄镇中学
1.联合国规定,每年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不同时期增长速度不一样。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尤其是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目前人口每年平均增加约8000万人,201*年世界人口达70亿。
2.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衡量。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受生活水平、医疗条件、人口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缓慢;非洲、南美洲、亚洲人口增长较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3.人口分布的疏密用人口密度来衡量。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量(写法:xxx人/平方千米)。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南极洲则是无人定居区。
4.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人口问题。人口过多或增长过快会导致土地负担过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居民的住房、交通、教育、就业等存在很大压力;人口过少或增长过慢则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增加社会负担的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是: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我国解决人口问题有一项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5.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将世界居民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三大人种。肤色是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之一。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白种人皮肤呈浅淡色,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黑种人皮肤黝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洲。
6.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①基督教产生于西亚,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②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教徒称为穆斯林;我国回族和维吾尔族人信仰伊斯兰教,也称清真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③佛教产生于古印度,
苏留庄镇中学
在中国,蒙古族和藏族人信仰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7.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8.通常将人类聚居的场所称为聚落。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基本类型。由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乡村和城市聚落在形态上不同。地形、水源、交通等是影响聚落的重要因素。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容易形成聚落。
9.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等。聚落不但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也有文化审美的价值。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8101.html
- 上一篇: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 下一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