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高校班导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①

时间:2019-05-29 14:42:40 网站:公文素材库

高校班导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①

浅析高校班导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①

摘要: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完全不同,需要发生很大的转变,从完全依赖父母转变为自己独立生活;从接受老师不厌其烦的灌输转变为以自身自主学习为主等等。这其间的转变是巨大的,学生需要班导师的帮助才能顺利实现,所以就对班导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导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无障碍的与学生沟通,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指引正确方向。该文就导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同学生的交流、对话,最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和探析。

关键词:班导师学生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04(b)-0147-02

作为大学里的班导师,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学生交往。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品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马卡连柯早就指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就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因此,一个成功的班导师,必定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呵护者。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教育是人与人灵魂的交往。在新世纪,叶澜教授也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是塑造人心灵的工程,有效的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与沟通。作为教师,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交往过程,在交往过程中实现沟通,实现对话,实现理解。相反,只有管理没有交往沟通的教育是无效的或效率低下的。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同学生的沟通、对话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做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师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通常是尊严的、敬畏的。在这种师生关系的引领下,学生往往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敢对老师说的话提出异议。显然,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只有当学生对教师的感觉是可亲可近的,学生才会真正喜欢我们、信赖我们。在学生的心目中,平易近人的老师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为师者首先应该关爱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喜欢老师,还能产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相反,即使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如果让学生感觉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喜欢。我曾跟一个学生聊天,问他最喜欢哪门课程,他说高等数学,问其原因才知道,原来他是因为喜欢高等数学老师才逐渐喜欢这门课程的,高数老师从没有老师的架子,与同学平等相处,同学们都把高数老师当作无话不谈的朋友,时间长了竟然莫名其妙地越来越喜欢高数课了,觉得高数这门课程学不好就对不起老师,现在他特别为自己的高数成绩感到自豪。

从讲台上走下来,放下老师的架子,寻找更多的机会和孩子们在

扩展阅读: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高校班导师工作

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高校班导师工作探讨

班导师制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探讨班导师的工作思路。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寻找有效沟通方法。将学风引导、专业辅导和发展方向指导作为班导师核心工作职责。班导师教育心理学有效沟通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本科生班导师管理制度,但是班导师工作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班导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班导师与辅导员的区别在哪?班导师工作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和“90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班导师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什么科学理论可以依据?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从201*级开始正式全面实行班导师制。通过一学期班导师工作的探索并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本文作者对上述问题开展了实践和探讨。一、优秀班导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班导师制度的开展对大学教育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班导师在学生眼中是一面旗帜,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班导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尤为重要。在思想道德、专业能力及行动组织能力等各方面上均要逐渐提高。

1.班导师首先要有责任心和爱心:班导师工作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责任心和爱心尤为重要。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感是做不好任何工作的,对工作的责任心是班导师工作的原动力。大部分“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处处受到父母给予的关爱,而他们却从来没有想到去关爱

父母,更不要说去关爱他人了。因此,班导师用潜移默化的爱去感染学生,去培养学生的爱心,从而带动整个班集体管理。只有班导师真正爱学生,才愿付出自己更多乃至全部心血、毫不考虑回报、甚至不厌其烦的关心、引导、教育他们。只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真诚的爱,学生才会把班导师当成“自己人”并会产生好感,才有助于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学生才愿意接受我们的引导,甚至对他们的严厉批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会对班导师在感情上逐渐具有依赖性,为了得到班导师的认可和表扬,会激发学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在教育心理学上称这种学习驱动力(动机)称为附属内驱力。

2.班导师必须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班导师的工作重在“导学、助学、督学”。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学习指导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等工作则需要班导师完成。因此,班导师自身必须有专业特长,能给学生提供较好的专业指导、深化专业知识。

3.班导师必须掌握教育心理学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传统意义上的班导师工作没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他们的知识结构中没有多少心理学的知识。随着“90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趋增多,班导师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当然,班导师所掌握的这些知识,并没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所掌握的那样高深,但具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在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具体的、有趣的、灵活的班级管理活动中,才能显示出它的生机。班导师工作是一项融体力和脑力为一体的繁重复杂的劳动。在与学生的沟通中,班导师不仅要做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校班导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①》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校班导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①: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校班导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①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0986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