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课改内涵解读11
杜郎口中学课改内涵解读
考察学习课改模式及反思
张永刚
一、基本情况
杜郎口中学位于山东省聊城地区茌平县杜郎口镇,距县城近20公里,占地面积46669平米(70亩)建筑面积10863平米,0305年学校改革小有名后,聊城地委,茌平县委投入建设两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两栋宿舍楼,一栋报告厅,一栋学生餐厅,一个塑胶运动场,教职工宿舍有四栋平房,现有教职工105人,中教高级3人,中教一级24人,初级72人,无职称6人,学历结构:本科13人,专科89人,中专高中3人,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几乎全部住校860人。1998年之前,连续十年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评价及升学情况全县倒数一、二名,每年升入高中人数不足10人,初三一个班入校时60多人,最后只剩下11人,教师无心教书,矛盾突出,学生辍学、打架情况严重,教师课都安排不下去,学校管理、教学工作完全失控,社会影响很差,一片混乱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崔其升被任命为杜郎口中学校长。(1997年4月28日)
绝处逢生的杜郎口中学,仅过了一个由“乱”到“治”,由“治”到“改”,由“改”到“变”的由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日臻成熟之路。
第一阶段:1997年4月201*年7月(绝境中的挣扎,让学生动起来)改革酝酿阶段。
第二阶段:201*年8月201*年7月(整体推进,把课堂还给学生)改革攻关阶段。
第三阶段:201*年7月201*年10月(课堂改革日臻成熟,“336模式”诞生)教学课堂改革模式成型阶段。
二、杜郎口中学校长办学理念及课改内涵
古人云:人不自信,谁人信之?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从自卑到自信,秘诀在哪里?让每一个人大声说出自己内心想说的话。
一个好校长不一定就是一所好学校,但一所好学校必定有个好校长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流,没有互动,教学就不存在或没有发生。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给学生发展的最大空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用崔其升校长的话来说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学生”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做主人、主角、主体。
四有:有品格、有本钱、有思路、有力度。
(1)有品格:就是有师德,德高万事顺,一个人的品质是第一位的,作为领导要成为老师和学生的表率,要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无欲则刚。
(2)有本钱:就是领导班子成员必须首先是一名优秀教师,每一个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另外完成普通老师的工作量。党领导不减工作量,必须做老师的楷模,打铁必须自身硬。
(3)有思路:在考核和量化的原则下,要有管理的智慧,能够处理问题,绝不允许“孩子哭了抱给他娘”。
(4)有力度:领导班子成员要敢于碰硬,敢于坚持原则,敢于与歪风邪气作斗争,要有正气,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看:①领导班子看校长;②班主任看领导班子;③教师看班主任;④学生看教师。
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走入学生的内心。
不看教师讲的多精彩,关注课堂学生学的是否主动、积极、快乐(评价)
成在老师,败在校长学生学习的天敌在于依赖教师教学的悲哀在于包办
举例:三个牛拉车过桥,两个牛拉车就行成为主角时,人就发挥出色,表现超常。教育的悲哀,没有创新,没有思想好课堂:主动、生动、快乐、有效
优秀教师:不在于你教了多少优秀生,而在于你转化了多少学生,优秀学生是良好习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课改的课堂成为学堂、趣堂、思堂、乐堂、德堂。
任何改革,只有方法、模式,没有爱心、责任、尊重都不可能实效。
三、杜郎口中学管理及教学模式
管理模式:四层管理体系(校段、学科、年级、班组)(1)学校的考评:对教师的考核、验收、指导。
(2)学科主任:本学科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学科人员的聘任、管理、业务指导、教科研活动、听评课活动。
(3)年级主任:对本年级班主任,教师的聘任管理,重点体现对班主任工作的督导,评价、反馈、常规工作的落实,及时对老师、学科主任进行信息反馈。
(4)班主任:对学生常规管理,对教师聘任、教学评价、指导育人、教学成绩,全方位管理,对班主任要求先过关后把关,班主任是一位优秀教师。
课改发展内涵的关键:
(1)一位好校长,靠带动而不是管理治校,处处表率,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私奉献。
(2)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工作量与带课老师一样,行政工作额外。
(3)一个高效的立体管理网络,建章立制,从严治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敢于吃苦,敢于奉献。课堂改革模式
(1)课堂时间模式(10+35)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让学生快乐学习,参与学习,让学生交流讨论学习。
首先必须让说,其次会说,三是敢说,四是说好。(2)组织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班级人数,分六个组,每组810人,设组长,成员均匀搭配,课堂上教师为主持人,组织者、指导者、导演,学生在课堂上是演员、是主体、主人、主角。
(3)课堂评价模式主动、生动、快乐、有效
由评价教师变为评价学生,不看教师看学生,不看教师讲的是重精彩,评价学生学的是重主动。(评价标准)
①课堂气氛;②活动形式;③学生活动量(35分钟以上为优);④教师基本功。
(4)教学过程模式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进行组内、全班展示和交流。
反馈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三维目标落实情况,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模式(预习、展示、反馈)构成杜郎口中学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
(5)教师业务论坛及实行反思矫正教学业务论坛会
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教学业务论坛会,每位教师登台演讲,谈体会讲感受,每位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每次确定题目,如《说课》、《说我》、《论预习》等。①增强对教育教学新观念的认识;②使教师重新认识自我,查缺补漏;③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技巧。反思矫正会
①每天早读反思会,由学科主任提前20分钟,对本科目教师进行评价,上课情况,办公情况,学生预习情况,育人情况,用事例进行总结。
②每周全校有一次反思会,由业务副校长、年级主任、学科主任对自己分管的人员进行评价,好与差的典型,常规工作的问题,用事实说话。
一位教师反思三年,有可能成为名师,一支教师队伍真真切切反思三年,一定会成为一支优秀的团队。
(6)自主学习模式(三、三、六)
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试
40字概括: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杜郎口中学办学特色: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形成时代气息的办学特色。(1)办学特色的灵魂独到的教育理念(2)办学特色的旗帜独特的领导气魄(3)办学特色的基础独特的教学模式(4)办学特色的保障独特的评价机制
四、学习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几点反思1、走进新课程,校长的观念更新必须先行;2、教育改革的生命在于学科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
3、教学观念超前,教学研究到位,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一切都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做。
4、校长不一定是学校中最有学问的人,但应成为在学校中最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5、校长:(1)思想引领能力;(2)宏观决策能力;(3)管理能力;(4)组织协调能力;(5)学习研究能力。
6、校长怎样“领”,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活”,效果怎样“好”。7、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回答,课堂必须开放,也能够开放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
8、听杜郎口中学的课,第一感觉是震惊,你没有见过,也不会想到,课竟然可以这样上,然后,你会很振奋。
9、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成功,让我们真正思考究竟应该如何推行素质教育。
10、这是一场课堂教学模式得革命性变改,教师是主持人,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我们的课改如何进行操作。
201*年7月9日
扩展阅读:杜郎口中学关于课改问题的整理1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中有关问答的整理
1.小组评比怎么进行?老师该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评比的依据是什么?
高效课堂的小组评比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保证课堂高效的法宝。小组的评比可分为高效学习小组的评比,行政小组的评比。高效学习小组要求每堂课有评价,每天有评价,每周有评价,每月有评价,每学期有评价。老师要做的是保证每个同学参与,做到公平公正,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评比的依据根据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讨论情况,展示精彩度,点拨的深度进行评比加分。例如c层同学展示加3分,B层同学展示加2分,A层同学的展示加1分。这样就鼓励了C层同学的积极性,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有什么具体要求?
高效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生成问题。老师认真备课,设计好课堂流程,具体哪个环节用多少分钟?哪个知识点会出现问题?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老师都必须进行提前预设,老师只有在充分备课的情况下,才能确保课堂质量高效、高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导的作用,组织好学生预习,在适当的时机点拨,激发学生的思维,每堂课有目标,有落实,有反馈,通过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保证优等生的学习?
高效课堂模式下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下都有事可做,在差异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在导学案的设计,学习内容和达标测评都分层次设计,实现差生学好,优生更优。再次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优生主要负责解决较难层次的问题,如预习中的疑难解决、展示中的点评等等。再有优等生作为老师的课堂助手,在学习活动的开展中锻炼个方面的能力。
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学各个学科如何运用?有没有操作技巧?
课堂操作技巧在各个学科有不同的体现,但是最根本的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一切为方便学生的学习。如英语预习课上,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听说读。课堂操作上,先记忆单词,然后是听力练习,再是阅读。学会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关键,老师一般使用以下几种办法:(1)先给同学们一二分钟时间,让孩子们自己认读,他们自然能够先找出哪些会读,哪些还不会读。(2)建议同学们或者通过相互交流或者请教老师,达到最终会读的目的。(3)提议各小组进行评比。(4)根据情况给学生二三分钟时间记忆。(5)检测单词。可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可采用卡片游戏,先准备几张写有生词的卡片,待同学们记忆单词之后,让他们猜单词,包括读和拼读。再比如,在黑板上写一列汉语释义,通过自愿和指定学生代表本小组,到黑板上进行拼读单词比赛。还可以采用统一默写式。一方面从各小组中抽取代表在黑板上默写,另一方面其余同学在课桌上写,统一默写完之后,从下面的同学中抽取二至三名同学的测试纸,再结合黑板上的互改结果,对各小组进行量化评比。还可采用指定各小组代表到黑板前站成一排,让组长交换检测,如可让组长任意抽取四个单词让他们拼读,根据正误的多少进行评比。对于优生还可以进行用生词造句的比赛。
5.一个班所有的学生都用一样的导学案吗?导学案如何应对学生的差异?答:共用一张导学案。
导学案编写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这里的问题层次化有两方面的含义: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有一定的阶梯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不失思考又不难完成,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设计不同深度的内容,一般来讲可以设计A、B、C三个层次。C层次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基础的就可以,在完成基础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在C与C之间讨论、研究或者是向B请教,进而完成B类内容,以此类推,A层次的学生要完成所有的内容。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包含三维目标。A: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概念、定理等。B:过程与方法暨能力目标,在学习知识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哪一种学习方法,提升哪一方面的能力。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暨情感目标,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情感目标。这个目标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2.学习重难点。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制定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重视重点。
3.学法指导,老师根据具体内容,设计学法指导。
4.知识链接。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把能联系起来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上挂下连、左顾右盼。
5.达标测评,通过达标测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为下一步的导学案设计提供参考。6.高效课堂模式下是如何划分小组的?
答:小组的合理划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下面是小组划分的一个参考。
掌握学生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学生的学习、性别、性格、喜好等具体情况,基本情况掌握越具体越利于建立各方面均衡的良性小组。
将学生分层:根据成绩、性别、性格等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分层时应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切忌简单以一方面为标准分层。
初步分组:
根据学生数量和拟分小组数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各组。此时更要慎重,既要考虑小组学习实力的均衡,又要考虑性别、性格、喜好等问题,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群体,而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协作的团队。
细化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小组人数依据下面两种形式将小组细化:(1)小组人数较少,可以建立为组长领导对子组的形式;(2)小组人数较多,可以建立为组长领导A/B组、A/B组长领导对子组的形式;
确定组长:无论是组长还是A/B组组长,都会是小组的中坚,都会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所以组长的选择不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组织能力、责任心、亲和力等各方面。
确立组号:建议根据学习程度把小组成员编号,也就是说程度相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组里应该拥有同一个号码,便于以后课堂中检测、抽号展示等。
划分对子组
根据已划分的小组将小组成员划分为2、3人的对子组,为以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打下基础。划分对子组低年级以帮带为目的,高年级以相互提高为目的。建立对子组时要考虑性格差异,也就是相互合作的问题。
在小组划分结束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小组进行建设,进而更大程度上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组长的指导与培训
对于组长应该着力培训组织小组活动,着力指导协调小组合作、调动小组成员积极性、搞好组内评价等各方面。
2.组内科代表的使用与培养
根据组内各学生的特长,分配不同学生担任组内课代表,即能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减轻组长的压力。
3.健全小组的各种评价与评比机制,及时给予赏识与鼓励。4.适时对小组进行调整。
5.鼓励各小组自主管理,民主制定组规。
6.倾力打造动车小组(即每人都是发动机,推动小组前进),避免传统列车小组(即一个组长带动整个小组)。
7.介绍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原则和操作方法?
答:大单元教学要体现知识的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
整合性原则,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关联的知识上挂下联,以“大学科”予以围拢归整。
迁移性原则,即跨越学科、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面的迁移,实现了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性。
贯通性原则,把总体教学计划和规划连贯起来。教师先“消化”知识,再重新编程,把“营养”反刍给学生,然后经过学生“自主消化”,转化成能力和成果。
操作:大单元教学模式立足于“破”,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把学科知识按照系统的规划重新整合,综合设计,有序实施,把知识贯通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具体形式为“三型、六步、一论坛”。
“三型”,即高效课堂的“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三种课型;
“六步”,分别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拓展,穿插巩固,当堂测验;
“一论坛”即以论坛形式,在“三课”结束之后,以单元为总教学目标,采取滚动循环的手段,由教师“精讲点拨”,对本单元授课环节中挖掘不到的问题,提升不到的层次,进行有效的“二次作业”。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展示”成为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成为大单元模式的支撑。
“预习展示课”环节中,导学案是教与学的抓手,起到学习的“导引”作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先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提升展示课”则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来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站在聚焦处,要关照学生按要求“运动”自己,站在便于指导点拨学生的位置上。学生在“聚焦”时则要避免“平行站位”,所处位置要有层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站在最佳位置,不影响听课。
提升展示要让孩子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不但展现“合作”学习的成果,还要显现个人的风采,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展示时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尽量“脱稿”或“半脱稿”。
“巩固展示课”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此课型的“展示”,在于发现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表现,常见的形式则是“一题多解”、“多解一题”,从而在智慧的对撞之中,开启思维,生成能力。
8.针对后进生的信心不足怎么处理?后进生怎样更好地发展自己?调皮的孩子怎么处理?答:这三个问题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一、教师要有“四心”。
1.爱心。老师应精心呵护每个学生。后进生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大都存在自卑感,致使自信心不足,老师要小心谨慎,时刻掂量自己的语言,不可打骂责罚学生。关心热爱后进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关心他们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老师的鼓励和关爱,对后进生来说是莫大的激励。“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当老师的的目光面对他们时,带给学生的信息应是“我爱你们”。
2.耐心。对待后进生和调皮的孩子,老师不要紧盯着那个黑点,爱更需要宽容。作为老师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少有的黑点。有了宽容才能去唤醒,有了宽容才会有教育。面对那些“基础差一点,反映慢一点,好习惯少一点,问题多一点”的学生。要规范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要从“小事”的规范做起。规范教学行为以减轻学生负担,规范学习行为以激发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3.信心。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哪怕是孩子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句话,都是举足轻重的,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要把目光大方地投向后进生,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和期待。然后还要创设平台,给后进生展示的空间,让他们感到自身价值所在,相信自己能行,让他们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将自身潜力最大地发挥出来,在鼓励下培养自信。
4.恒心。教育是人与人的心灵的最微妙的接触。老师每天面对许多突如其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面对犯错学生时,要冷静思考、细致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给学生挑战自己的机会,多几次原谅,多一些鼓励,使他们每天都有一点点进步。
一句话,用心灵赢得心灵。当孩子与老师产生了朋友的依恋知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是老师实现教育的关键。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灵,他们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展示自我,我们的育人之路就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二、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尊。
自尊是一切美德的基石,是一个人成就伟大的杠杆。人总有差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希望获得尊重,有了自尊感才能主动地去寻找自信,树立自信心。
三、建立帮扶对子。
兵教兵,兵查兵,兵验兵。通过帮扶对子的建立,一个优进生带领一个后进生,从对学到对子测评,让优进生促使后进生上进。
此外,对待调皮的学生还可以在课堂上给他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其有事做,进而能用心做;安排其担任值日班长或纪律监察委员,树立其责任意识,及时表扬其积极的的表现,增强其遵守纪律的荣誉感,进而做到自觉主动。
总之,在对待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的时候,老师必须多管其下,循循善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行;才能重新燃起自尊自信自律的火花和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9、如何实施小组学习?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因此小组合作被越来越多地加入课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想方设法安排小组合作交流这个环节,然而实践中,“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如合作操之过急、合作次数过多、合作时间不充裕,学生合作技能偏弱、讨论的问题价值不高等弊端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1、安全的心理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小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尊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在课堂上把鼓励送给他们,允许学生出错;在课外,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拉近距离,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学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毫无戒备地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
2、充裕的时空环境
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其次,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的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第三、学生合作后教师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空,这个时候是学生思维火花最易闪现的时候。
3、热情的帮助环境
在实际教学中,免不了有些小组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要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
二、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1、实验探究规律时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如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立体图形体积之间关系、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等,这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在集思广益中,实现真正的把握和理解。
2、辨析易混概念时
如“质数”、“互质数”,为帮助学生正确辨析,理解两者的本质属性,区别内涵,教师设计这样的题目,导向性地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1、2、5、7、8、9这些数中,那些是质数?你会选取其中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吗?为什么?质数和互质数有何区别?”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步步深入,通过各小组激烈争辩,学生理解了“质数”和“互质数”的本质区别和各自内涵,还掌握了组合互质数的规律。
3、选择学习策略时
学生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自己又决断不下来,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此时安排合作,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学习效果较好。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批、互改、互评,从而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是出于教师的意料,他们敢于创新求异,跨出新的境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1、学会思考和表达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这样,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学会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实践问题上,要设计一些一个人操作不方便,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操作的内容,培养合作操作的习惯,例如,推导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操作就需要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操作,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4、学会讨论
讨论是合作解决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了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不轻易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权威,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总之,合作学习并不是仅仅意味着安排学生按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主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是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10、怎样培养小组长?
培养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老师应从学习量上由小见大,对小组长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让小组长把每个学习任务要先学会弄懂,然后教会其他同学,带头回答、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自主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应锻炼小组长的自学能力。
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11、大展示任务的分派策略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大展示。大展示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内进行的展示。展示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全班同学出现错误比较多的问题,问题抛出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研究,直到把问题解决。其次是组内的小展示解决不了的问题,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问题可抛给全班同学进行大展示。
老师任务分配时,要等同学们快把问题讨论完了再进行分派。此时,要体现小组长的作用,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明确,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并且全体讨论。
大展示时,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要展示。在导学案中,BC两级是展示的重点,那么展示过程中则应该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中等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不让尖子生去展示“低层次”问题,他们在展示过程中作为“小先生”出现,去点评、归纳和总结。同样对“差生”来讲,要照顾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兼顾到其它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利益,怎么办?可以让他们在“组内”展示。再尝试着参与集体展示。总之,展示的对象重点是中等生,但要求所有同学必须“参与”。
12、课堂上如何处理教师讲与不讲的关系?
我们要正确理解课堂0+45或10加35的正确含义,课堂不是不让教师讲话,是要求教师不要讲学生们自己可以解
决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很有必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也是课堂中的一员,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舞台,只不过主角是学生,教师是导演、主持,要把学生的表演一次一次推向高潮,当学生不能如何精彩的表达自己,此时的老师,是不是要给予方法的引领?当学生对剧本不能深刻理解的时候,教师是不是要和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为了一个题,发生了小矛盾,教师是不是要去调节?当下面的听众不会倾听的时候,教师需不需要导航?当学生对这个剧本的人生道理不能理解?教师是不是要指点迷津?当学生的表演特别的精彩,教师是不是要给出最好、最贴切的评价?教师就是课堂的设计师,一堂课是否完整,是否紧凑,是否精彩都要取决于教师,为了学生长期发展,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说,该教的方法必须教,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13、关于课堂的几点思考近段课堂现存的几点弊端:
1.课堂容量大,处理不完的现象严重:
往往是五、六组只把题目准备好了,根本没有展示的机会就到下课时间了,五、六组的内容白白抄写在黑板,毫无
意义;再者,长期下去,五、六组同学的积极性也被削弱,更没有达标测试环节,课堂效果在哪里?也曾调查过成绩优异的、忠厚老实的学生,一堂课只展示,不巩固,六个组的问题最多掌握三个组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马上改正,如果再犯,视为大忌。
2.穿插巩固环节落不到实处:
只是各组展示各组的,没有其他形式的巩固。课堂时效性不强,应在一个组展示完毕之后,让本组的同学对其他组
的同学进行提问,或是课代表对其他组的弱科生进行提问,或各组组长对自己组不放心的同学进行提问。必须让穿插巩固落到实处,否则,验评组听课打分也要有所体现。利用好提问小组,大家收益无穷。
3.学生的讲解、分析、点评价值不大:
既要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主动性,还要体现出点评的价值性,可以这样试行,只要能点评给学生加1分,如果点评
的有价值加5分等;诸如如此类的评比,不能让学生为说而说,为点评而点评,为弥补时间的空白而点评或分析,要真正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效益。
4.课堂知识的乱、杂、散:
开放的课堂激活的思维,学生一定会对某一知识存在不同的观点和思维,学生们七嘴八舌、你评我论,拓展了知识
面,这一点非常好,但如果没有归纳、总结、整合的话,就使得课堂七零八碎,杂乱无章,所以,必须在一个问题展示后,有学生或教师的归纳整合。
5.课堂中学生的即时发挥,真正的思维体现不好:
课前教师把教学、教案以纸条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就按老师框好的思路、结果去肤浅的评说,教师在一旁观望,
实质就是在演戏。一切都在教师的操纵之下,没有即时的东西,灵性的东西,师生都不能深入其中,课堂收效不大,所以,必须做到,教师只给学生提思路,让学生真正去思维,真正去讲、评、析、议。教师认真聆听,及时地引导学生点评或是追问、拓展、延伸,真正做到每堂课都有增长点。
6.分组合作时,教师的作用体现不好:
往往不负责的教师在学生分组合作时,在教室里无事可做,其实不然,此时教师最忙碌,要深入到组内看学生准备
情况,尤其是任务有难度的组,教师要特别关注,提前引导、点拨,避免了展示提升环节学生不会展示、不敢展示、展示不好等问题。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践中有关问答的整理
1.小组评比怎么进行?老师该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评比的依据是什么?
高效课堂的小组评比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保证课堂高效的法宝。小组的评比可分为高效学习小组的评比,行政小组的评比。高效学习小组要求每堂课有评价,每天有评价,每周有评价,每月有评价,每学期有评价。老师要做的是保证每个同学参与,做到公平公正,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评比的依据根据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讨论情况,展示精彩度,点拨的深度进行评比加分。例如c层同学展示
加3分,B层同学展示加2分,A层同学的展示加1分。这样就鼓励了C层同学的积极性,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有什么具体要求?
高效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生成问题。老师认真备课,设计好课堂流程,具体哪个环节用多少分钟?哪个知识点会出现问题?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老师都必须进行提前预设,老师只有在充分备课的情况下,才能确保课堂质量高效、高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导的作用,组织好学生预习,在适当的时机点拨,激发学生的思维,每堂课有目标,有落实,有反馈,通过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保证优等生的学习?
高效课堂模式下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下都有事可做,在差异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在导学案的设计,学习内容和达标测评都分层次设计,实现差生学好,优生更优。再次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优生主要负责解决较难层次的问题,如预习中的疑难解决、展示中的点评等等。再有优等生作为老师的课堂助手,在学习活动的开展中锻炼个方面的能力。
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小学各个学科如何运用?有没有操作技巧?
课堂操作技巧在各个学科有不同的体现,但是最根本的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一切为方便学生的学习。如英语预习课上,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听说读。课堂操作上,先记忆单词,然后是听力练习,再是阅读。学会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关键,老师一般使用以下几种办法:(1)先给同学们一二分钟时间,让孩子们自己认读,他们自然能够先找出哪些会读,哪些还不会读。(2)建议同学们或者通过相互交流或者请教老师,达到最终会读的目的。(3)提议各小组进行评比。(4)根据情况给学生二三分钟时间记忆。(5)检测单词。可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可采用卡片游戏,先准备几张写有生词的卡片,待同学们记忆单词之后,让他们猜单词,包括读和拼读。再比如,在黑板上写一列汉语释义,通过自愿和指定学生代表本小组,到黑板上进行拼读单词比赛。还可以采用统一默写式。一方面从各小组中抽取代表在黑板上默写,另一方面其余同学在课桌上写,统一默写完之后,从下面的同学中抽取二至三名同学的测试纸,再结合黑板上的互改结果,对各小组进行量化评比。还可采用指定各小组代表到黑板前站成一排,让组长交换检测,如可让组长任意抽取四个单词让他们拼读,根据正误的多少进行评比。对于优生还可以进行用生词造句的比赛。
5.一个班所有的学生都用一样的导学案吗?导学案如何应对学生的差异?答:共用一张导学案。
导学案编写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这里的问题层次化有两方面的含义: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有一定的阶梯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不失思考又不难完成,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设计不同深度的内容,一般来讲可以设计A、B、C三个层次。C层次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基础的就可以,在完成基础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在C与C之间讨论、研究或者是向B请教,进而完成B类内容,以此类推,A层次的学生要完成所有的内容。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包含三维目标。A: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概念、定理等。B:过程与方法暨能力目标,在学习知识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哪一种学习方法,提升哪一方面的能力。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暨情感目标,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情感目标。这个目标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2.学习重难点。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制定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重视重点。
3.学法指导,老师根据具体内容,设计学法指导。
4.知识链接。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把能联系起来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上挂下连、左顾右盼。
5.达标测评,通过达标测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为下一步的导学案设计提供参考。6.高效课堂模式下是如何划分小组的?
答:小组的合理划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下面是小组划分的一个参考。
掌握学生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学生的学习、性别、性格、喜好等具体情况,基本情况掌握越具体越利于建立各方面均衡的良性小组。
将学生分层:根据成绩、性别、性格等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分层时应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切忌简单以一方面为标准分层。
初步分组:
根据学生数量和拟分小组数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各组。此时更要慎重,既要考虑小组学习实力的均衡,又要考虑性别、性格、喜好等问题,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群体,而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协作的团队。
细化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小组人数依据下面两种形式将小组细化:(1)小组人数较少,可以建立为组长领导对子组的形式;(2)小组人数较多,可以建立为组长领导A/B组、A/B组长领导对子组的形式;
确定组长:无论是组长还是A/B组组长,都会是小组的中坚,都会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所以组长的选择不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组织能力、责任心、亲和力等各方面。
确立组号:建议根据学习程度把小组成员编号,也就是说程度相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组里应该拥有同一个号码,便于以后课堂中检测、抽号展示等。
划分对子组
根据已划分的小组将小组成员划分为2、3人的对子组,为以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打下基础。划分对子组低年级以帮带为目的,高年级以相互提高为目的。建立对子组时要考虑性格差异,也就是相互合作的问题。
在小组划分结束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小组进行建设,进而更大程度上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组长的指导与培训
对于组长应该着力培训组织小组活动,着力指导协调小组合作、调动小组成员积极性、搞好组内评价等各方面。
2.组内科代表的使用与培养
根据组内各学生的特长,分配不同学生担任组内课代表,即能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减轻组长的压力。
3.健全小组的各种评价与评比机制,及时给予赏识与鼓励。4.适时对小组进行调整。
5.鼓励各小组自主管理,民主制定组规。
6.倾力打造动车小组(即每人都是发动机,推动小组前进),避免传统列车小组(即一个组长带动整个小组)。
7.介绍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原则和操作方法?
答:大单元教学要体现知识的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
整合性原则,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关联的知识上挂下联,以“大学科”予以围拢归整。
迁移性原则,即跨越学科、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面的迁移,实现了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性。
贯通性原则,把总体教学计划和规划连贯起来。教师先“消化”知识,再重新编程,把“营养”反刍给学生,然后经过学生“自主消化”,转化成能力和成果。
操作:大单元教学模式立足于“破”,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把学科知识按照系统的规划重新整合,综合设计,有序实施,把知识贯通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具体形式为“三型、六步、一论坛”。
“三型”,即高效课堂的“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三种课型;
“六步”,分别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拓展,穿插巩固,当堂测验;
“一论坛”即以论坛形式,在“三课”结束之后,以单元为总教学目标,采取滚动循环的手段,由教师“精讲点拨”,对本单元授课环节中挖掘不到的问题,提升不到的层次,进行有效的“二次作业”。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展示”成为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成为大单元模式的支撑。
“预习展示课”环节中,导学案是教与学的抓手,起到学习的“导引”作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先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提升展示课”则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来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站在聚焦处,要关照学生按要求“运动”自己,站在便于指导点拨学生的位置上。学生在“聚焦”时则要避免“平行站位”,所处位置要有层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站在最佳位置,不影响听课。
提升展示要让孩子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不但展现“合作”学习的成果,还要显现个人的风采,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展示时要求学生声音洪亮,尽量“脱稿”或“半脱稿”。
“巩固展示课”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此课型的“展示”,在于发现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表现,常见的形式则是“一题多解”、“多解一题”,从而在智慧的对撞之中,开启思维,生成能力。
8.针对后进生的信心不足怎么处理?后进生怎样更好地发展自己?调皮的孩子怎么处理?答:这三个问题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一、教师要有“四心”。
1.爱心。老师应精心呵护每个学生。后进生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大都存在自卑感,致使自信心不足,老师要小心谨慎,时刻掂量自己的语言,不可打骂责罚学生。关心热爱后进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关心他们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老师的鼓励和关爱,对后进生来说是莫大的激励。“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当老师的的目光面对他们时,带给学生的信息应是“我爱你们”。
2.耐心。对待后进生和调皮的孩子,老师不要紧盯着那个黑点,爱更需要宽容。作为老师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少有的黑点。有了宽容才能去唤醒,有了宽容才会有教育。面对那些“基础差一点,反映慢一点,好习惯少一点,问题多一点”的学生。要规范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要从“小事”的规范做起。规范教学行为以减轻学生负担,规范学习行为以激发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3.信心。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哪怕是孩子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句话,都是举足轻重的,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要把目光大方地投向后进生,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和期待。然后还要创设平台,给后进生展示的空间,让他们感到自身价值所在,相信自己能行,让他们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将自身潜力最大地发挥出来,在鼓励下培养自信。
4.恒心。教育是人与人的心灵的最微妙的接触。老师每天面对许多突如其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面对犯错学生时,要冷静思考、细致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给学生挑战自己的机会,多几次原谅,多一些鼓励,使他们每天都有一点点进步。
一句话,用心灵赢得心灵。当孩子与老师产生了朋友的依恋知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是老师实现教育的关键。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灵,他们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展示自我,我们的育人之路就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二、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尊。
自尊是一切美德的基石,是一个人成就伟大的杠杆。人总有差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希望获得尊重,有了自尊感才能主动地去寻找自信,树立自信心。
三、建立帮扶对子。
兵教兵,兵查兵,兵验兵。通过帮扶对子的建立,一个优进生带领一个后进生,从对学到对子测评,让优进生促使后进生上进。
此外,对待调皮的学生还可以在课堂上给他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其有事做,进而能用心做;安排其担任值日班长或纪律监察委员,树立其责任意识,及时表扬其积极的的表现,增强其遵守纪律的荣誉感,进而做到自觉主动。
总之,在对待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的时候,老师必须多管其下,循循善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行;才能重新燃起自尊自信自律的火花和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9、如何实施小组学习?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因此小组合作被越来越多地加入课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想方设法安排小组合作交流这个环节,然而实践中,“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如合作操之过急、合作次数过多、合作时间不充裕,学生合作技能偏弱、讨论的问题价值不高等弊端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1、安全的心理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小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尊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在课堂上把鼓励送给他们,允许学生出错;在课外,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拉近距离,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学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毫无戒备地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
2、充裕的时空环境
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空,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才会有交流的需要。其次,教师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各种不同的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第三、学生合作后教师要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空,这个时候是学生思维火花最易闪现的时候。
3、热情的帮助环境
在实际教学中,免不了有些小组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要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
二、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1、实验探究规律时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如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立体图形体积之间关系、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等,这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在集思广益中,实现真正的把握和理解。
2、辨析易混概念时
如“质数”、“互质数”,为帮助学生正确辨析,理解两者的本质属性,区别内涵,教师设计这样的题目,导向性地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1、2、5、7、8、9这些数中,那些是质数?你会选取其中的
两个数组成互质数吗?为什么?质数和互质数有何区别?”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步步深入,通过各小组激烈争辩,学生理解了“质数”和“互质数”的本质区别和各自内涵,还掌握了组合互质数的规律。
3、选择学习策略时
学生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自己又决断不下来,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此时安排合作,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学习效果较好。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时可以先通过独立解答,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批、互改、互评,从而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是出于教师的意料,他们敢于创新求异,跨出新的境界。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1、学会思考和表达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这样,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学会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实践问题上,要设计一些一个人操作不方便,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操作的内容,培养合作操作的习惯,例如,推导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操作就需要两个或两个人以上的操作,能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4、学会讨论
讨论是合作解决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了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不轻易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权威,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总之,合作学习并不是仅仅意味着安排学生按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尤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主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是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10、怎样培养小组长?
培养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
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老师应从学习量上由小见大,对小组长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让小组长把每个学习任务要先学会弄懂,然后教会其他同学,带头回答、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自主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应锻炼小组长的自学能力。
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11、大展示任务的分派策略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大展示。大展示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内进行的展示。展示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全班同学出现错误比较多的问题,问题抛出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研究,直到把问题解决。其次是组内的小展示解决不了的问题,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问题可抛给全班同学进行大展示。
老师任务分配时,要等同学们快把问题讨论完了再进行分派。此时,要体现小组长的作用,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明确,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并且全体讨论。
大展示时,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要展示。在导学案中,BC两级是展示的重点,那么展示过程中则应该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中等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不让尖子生去展示“低层次”问题,他们在展示过程中作为“小先生”出现,去点评、归纳和总结。同样对“差生”来讲,要照顾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兼顾到其它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利益,怎么办?可以让他们在“组内”展示。再尝试着参与集体展示。总之,展示的对象重点是中等生,但要求所有同学必须“参与”。
12、课堂上如何处理教师讲与不讲的关系?
我们要正确理解课堂0+45或10加35的正确含义,课堂不是不让教师讲话,是要求教师不要讲学生们自己可以解
决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很有必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也是课堂中的一员,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舞台,只不过主角是学生,教师是导演、主持,要把学生的表演一次一次推向高潮,当学生不能如何精彩的表达自己,此时的老师,是不是要给予方法的引领?当学生对剧本不能深刻理解的时候,教师是不是要和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为了一个题,发生了小矛盾,教师是不是要去调节?当下面的听众不会倾听的时候,教师需不需要导航?当学生对这个剧本的人生道理不能理解?教师是不是要指点迷津?当学生的表演特别的精彩,教师是不是要给出最好、最贴切的评价?教师就是课堂的设计师,一堂课是否完整,是否紧凑,是否精彩都要取决于教师,为了学生长期发展,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说,该教的方法必须教,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13、关于课堂的几点思考近段课堂现存的几点弊端:
1.课堂容量大,处理不完的现象严重:
往往是五、六组只把题目准备好了,根本没有展示的机会就到下课时间了,五、六组的内容白白抄写在黑板,毫无
意义;再者,长期下去,五、六组同学的积极性也被削弱,更没有达标测试环节,课堂效果在哪里?也曾调查过成绩优异的、忠厚老实的学生,一堂课只展示,不巩固,六个组的问题最多掌握三个组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马上改正,如果再犯,视为大忌。
2.穿插巩固环节落不到实处:
只是各组展示各组的,没有其他形式的巩固。课堂时效性不强,应在一个组展示完毕之后,让本组的同学对其他组
的同学进行提问,或是课代表对其他组的弱科生进行提问,或各组组长对自己组不放心的同学进行提问。必须让穿插巩固落到实处,否则,验评组听课打分也要有所体现。利用好提问小组,大家收益无穷。
3.学生的讲解、分析、点评价值不大:
既要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主动性,还要体现出点评的价值性,可以这样试行,只要能点评给学生加1分,如果点评
的有价值加5分等;诸如如此类的评比,不能让学生为说而说,为点评而点评,为弥补时间的空白而点评或分析,要真正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效益。
4.课堂知识的乱、杂、散:
开放的课堂激活的思维,学生一定会对某一知识存在不同的观点和思维,学生们七嘴八舌、你评我论,拓展了知识
面,这一点非常好,但如果没有归纳、总结、整合的话,就使得课堂七零八碎,杂乱无章,所以,必须在一个问题展示后,有学生或教师的归纳整合。
5.课堂中学生的即时发挥,真正的思维体现不好:
课前教师把教学、教案以纸条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就按老师框好的思路、结果去肤浅的评说,教师在一旁观望,
实质就是在演戏。一切都在教师的操纵之下,没有即时的东西,灵性的东西,师生都不能深入其中,课堂收效不大,所以,必须做到,教师只给学生提思路,让学生真正去思维,真正去讲、评、析、议。教师认真聆听,及时地引导学生点评或是追问、拓展、延伸,真正做到每堂课都有增长点。
6.分组合作时,教师的作用体现不好:
往往不负责的教师在学生分组合作时,在教室里无事可做,其实不然,此时教师最忙碌,要深入到组内看学生准备
情况,尤其是任务有难度的组,教师要特别关注,提前引导、点拨,避免了展示提升环节学生不会展示、不敢展示、展示不好等问题。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杜郎口中学课改内涵解读1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杜郎口中学课改内涵解读1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杜郎口中学课改内涵解读11》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10516.html
- 上一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