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作业的类型设计和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作业的类型、设计和评价
陕西省咸阳育才中学王文绪(71201*)
摘要:化学作业,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是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业成绩一种重要途径,是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本文论述了高中化学作业的类型、设计方法和技巧、评价原则等问题。
关键词:化学作业类型设计评价作业能反映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思想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水平和化学科学素养的发展水平。
新课程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的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的教材上,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思考与交流,或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很多,教学目标和教材设置,决定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不能单一地采用书面作业、练习测评这样的传统作业形式,而应设计多元化的作业,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体现,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一、化学作业的类型1、按时间分
⑴课内作业包括课堂阅读,探究讨论,回答问题,做实验,做练习题等。⑵课外作业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记忆题、书写题、资料题,实践探究型问题,研究性学习课题等。
2、按效用分①巩固型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为目的的作业。一般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学习完后布置,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②纠错型作业。指考试或测验后对答错的问题纠正、改错的作业。可让学生自己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进行强化,也可让学生之间互相评阅
③总结型作业。在一章或一个知识板块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进行章节的知识小结、题型小结和方法小结,串线结网;在考试后,让学生分析考试情况;在拿到评阅的作业、试卷后,让学生分析、总结出错原因,探究正确解法,并计入“错解记录本”。
④研究型作业。通常以一些有研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或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环保、科技中的应用为载体,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题、自主研究,开展实践活动,收集资料,整理总结,形成研究报告的作业。
3、按时效性分
①常设型作业。指学生在每一个学习活动周期中都需要完成的常规性作业。②即时型作业。它是指以掌握和巩固新知,提高、升华知识、思想与方法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作业。
4、按阶段性分
①准备型作业。学生为课堂学习活动顺利、高效进行而完成的准备型作业,通常以课前预习为主要形式。在化学交流、讨论课型中,准备小组内部的交流材料也属于这类作业。
②反馈型作业。为检验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思想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而设计的作业。
5、按形式分
①阅读作业──让学生阅读化学教材中的“科学史话”、“科学视野”、或教师补充的阅读材料,全面把握材料内容,体会、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思想与方法,为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提供基础保障的一种学习行为。
②口头表达作业──复述化学用语、规律、方法等识记内容的作业。③书面作业──在作业本或试卷上完成的作业。
④实验作业──在实验室或家庭通过实验和小制作等完成的作业。
⑤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举行课外活动、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参观学习等。
二、化学作业的设计1、体现人本性
模式单一,缺乏层次,忽视学生个体差别,照搬资料、教材中现成题目,让全班甚至全年级统一作业,会造成化学作业“密度高却质量低”。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让“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如:A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知识,以巩固新知为主要目的;B类为提高题,以当天所学知识为主体,适当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和后续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思想与方法的理解,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C类为发展题,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2、体现多样性。
化学新课程向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环保等广阔的时空开放,使得学生的作业天地更为广阔。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上多做探索,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性作业模式(即书面作业),设计形式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作业。除了常规作业,还可设计开放性、探究性化学问题作业,化学实验、化学建模、课题研究作业,专题总结报告作业等;作业结果的呈现形式可为习题解答,化学学习体会,化学小论文,研究、实验或调查报告等。多样化的化学作业,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3、体现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4、体现复习性。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知识需要重复,否则印象太浅,不会在脑中产生记忆效果。在学新内容时,为了巩固旧知识,布置作业或命制试题时应采用滚雪球的方法,不仅考虑新学内容,而且考虑前边已学过的内容。让学生逐渐积累,温故知新。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巩固了旧知识。只有反复反复再反复,才能孰能生巧,触类旁通。
5、体现探究性。
⑴、设计归纳、对比型作业
每学完一章,让学生归纳该章的知识要点,几章学完后,归纳章与章的知识网络。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主构建,从而将杂而零碎,缺乏连贯性的化学知识归纳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将相似的、相关的、相反的知识、问题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分析归纳相同点、相异点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挖掘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评价能力。
⑵、设计实践探究型作业
无论是化学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对于某些适合于探究的问题可事先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上课时和学生讨论各种探究结果,选出有效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6、体现开放性(1)、向思维开放
心理学理论表明,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化学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其灵魂。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知识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外,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课本知识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可指导学生在完成机械作业是强化思维参与,变“机械”为“灵活”,变“死记”为“活学”,使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发挥“抄写”的识记功能、养育功能和习惯培养功能。可设计“问题探究,结论论证,过程设计”等灵活作业,活中求实,实中求效
⑵、向生活开放
生活是学生进行探究实践、获取化学知识的广阔天地。教师可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因此可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庭中的化学品,物质在家庭中使用的原理,生活中的环境化学。也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作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并写出自己真切感受。还可让学生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中去搜集一些趣味常识等,并开展交流,资源共享。
⑶、向个性开放。素质教育须承认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其个性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全面加特长的新型人才是实施新课程中摆在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化学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需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创造条件“顺其意而扬其长”。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反其道而避其短”。
7、体现反思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善于思考才能进步,善于反思才会创新。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来说,有两样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是懂得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二是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新的创造。将学生作业、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作业的形式,进行纠错、改正,会起到查漏补缺、防止一错再错的作用。
三、化学作业的评价
作业评价是教师通过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由于学生情况不同,作业内容及形式不同,教师评价的方式也要灵活多变。
1、让作业评语成为指导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批阅作业,不仅要画对错,而且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写上有针对性地简短的评语。通过评语,以学生过去的成绩,过去的作业情况为参照,来评价学生当前的进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对失误进行反思,对进步进行总结。评语不仅能传递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也融洽师生的感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作业质量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尤其对那些学习习惯不好、作业质量差的学生更要写好评语。
2、让激励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动力
对在作业中能够运用独特解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学生,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在班级与所有同学分享。因为这极有可能让这位学生更加热爱化学,而且更加严格要求后续的作业。
3、让作业互评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利用一节课中的两三分钟,将作业本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同桌的作业进行评价,帮助同学指正错误,并给出等级评价和评语。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做作业,而且会对同伴的作业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发现对同一道题的不同解法,可以有效地促进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有助于他们提高自身意识,潜意识要求自己避免和犯类似错误。被评改作业的同学,能印象深刻地注意到来自同伴对自己错误的指正,自身的化学知识、思想方法也跟着提高。
总之,有效的作业是落实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有效的化学作业不仅可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加深,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应用创新等思维品质,教师应努力从作业的设计、批改、讲评等各环节入手,使化学作业充满无穷的魅力,使之真正成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1〕〔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
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
扩展阅读: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研究
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研究
摘要:化学教学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化学作业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化学教学强调“以知识为立意,以验证为线索,以学科为中心,以反复演练为手段”的封闭性作业教学,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信息,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各项目标。
关键词:化学作业考试评价作业设计开放性习题
1背景和意义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要求,如何使化学教学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化学作业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学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能缺少的重要环节,方面,学生通过作业,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和消化,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作业的检验和批改,能够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改进和纠正。.传统的化学作业有如下特点:①形式单一,一般只落于书面回答,缺乏灵活性;②条件明确,结论唯一,缺乏开放性;③命题语言抽象,内容概括化,缺乏背景知识与情境性;④解题要求模式化,巩固性、模仿性强,缺乏创新性;⑤内容狭窄,只强调紧扣重难点知识,紧扣考纲、考点,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拓展性。虽然传统的化学作业对巩固与检测学生知识、技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说,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利于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减负”精神的真正落实。因此,作业作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以大力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好和用好化学作业,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索和探究的一个课题。
2问题的提出
2.1当前化学教学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围绕“应试”指挥棒转的弊端,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习惯于知识的传播和结论的灌输,学生的学习基本上还是处于听讲--记忆--练习--再现的模式。因此,相应的化学作业也与其他学科作业一样,存在着为“题海战术”服务而设计的倾向,因而呈现几多几少的现象。即书面的多。探究的少;动笔的多;实践的少;标准化的多,开放性的少。例如我曾对我校部分高一学生作过访谈调查,向他们了解在初中学习过程中都做哪些类型的化学作业?是否参加过有关化学问题的研究性课题作业?结果是绝大部分同学回答令人啼笑皆非:我们做过问答题,我们做过填空题,做过实验题,做过计算题等等。至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报告等形式的课题作业根本就没听说过。由此可见,现行的化学作业设计,形式过于单一,几乎完全是书面作业。这样的作业只能帮助学生学会用笔在纸上完成作业,只能帮助学生应付“题海”,只能帮助学生提高应试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得不到多大的帮助和提高。
2.2化学作业设计的几个原则
2.2.1科学性原则:化学作业是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化学知识内容、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凡有悖于此的作业设计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2.2针对性原则:化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针对每一具体的知识内容,又要考虑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学习兴趣,决不能把“繁、难、偏、怪”的内容再交给学生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要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设计的作业应尽量让学生去动手,去动脑,去实验,去实践,去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的化学作业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收到最好的效果。
2.2.3互动性原则: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输者,而是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接受器,而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伙伴关系。如果能够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完成化学作业,就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并使学生体验到参与设计、参与探究过程的快乐悦喜,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2.2.4渐进性原则:化学作业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应考虑各阶段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知识结构以及课本的具体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作业的设计,内容要由易到难、数量由少到多,形式由简到繁、要求要由低到高。初学的内容,作业的数量可少一些,形式简单一些,要求可低一些。待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积累之后,作业的数量可多一些,内容可综合一些,要求可高一些。
2.2.5激励性原则:教学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动机等)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适当的激励,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古今中外化学史料、化学学科的进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及学生身边由于勤奋、善于动手实践而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成功的事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外,还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或作业的点评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如对学习得法取得成功的同学及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困难但有进步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对那些完成作业完成得不够好的同学则进行指点和勉励等等措施,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2.2.6多样性原则:学生能力的形成是多途径的,学生素质的构成也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因此,作业的设计应该是题型丰富、形式多样、方法常新的.这样的作业既能使学生对学习怀有热情、保持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那种只用笔在纸上做题,只是看课本或听老师讲解后用口答题的书面作业,只有利于学生对现成知识的接受,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不利的。
3实施方案和主要策略主要策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不同的作业,针对应试教育观念下教学过程的种种弊端,要求广大教师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及时更新观念,迅速转变以传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性,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和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化学作业,变单一的书面作业为多种形式并举的作业,变笔写口答作业为口、手、脑并用的作业,变单一划齐作业为注重个性和全体得到发展的作业,变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为独立与合作结合的作业。只有将被动性接受性的书面作业向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的课题作业转变,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得发展,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3.1改革作业的种类
将单一的巩固性作业改为多种形式作业的集合,为克服传统习题目的、形式的单一性,可以引入了如下形式的作业:①小结性作业;②探究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③拓展性作业;④反思性作业。
3.1.1小结性作业: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与策略,即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自我小结的能力,在一节新课或一单元新课完成后,布置一些让学生尝试整理知识与规律的作业,这就叫小结性作业。以往这一作业常常由老师代办、包办,成为复习课的笔记,但往往是老师写得多,学生抄得多,消化得少,费力费时不讨好。现改为有提示有指导的小结性作业,可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苯酚”一节教学后,自己留下的小结性作业为:将苯酚和乙醇的结构与性质列表分析(提示:从色态、溶解性、与Na、与NaOH、与HBr、与溴水、与FeCl3溶液、脱水反应等方面对比分析)。又如:“晶体结构”单元教学后,留下作业为:①如何判断晶体类型,推测晶体性质(提示:一般有两种策略)②如何推断晶体所对应物质的化学组成(提示:一般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布置这种小结性作业应注意加入必要的提示语或设计成表格填充式,要求具体一些,以防止部分学生写出过于简单的小结或不全面的小结。
3.1.2拓展性作业:一节新课上完,常会留下一些疑问,这也许不属于考试重点,课堂上也不宜深化,但许多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那么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提供拓展的资料或线索就非常重要。为此,我在作业中经常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网站或参考书目,甚至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帮助学生去深化与开拓新的化学知识领域。例如:“晶体结构”单元教学后,自己布置了如下作业。建议登上网站:
⑴Types/stl.html观察各种晶体的晶胞图形。
⑵观察旋转的单晶图。⑶建议课外阅读书籍《化学探索的轨迹》,了解科学家对晶体结构的探索。
这种作业表面上“耗费”了某些学生的精力和时间,但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很有好处,而且反过来会促进与加深课堂上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3.1.3探究性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自己经常布置一些带有科学探究意义的作业。这类作业自己分为短期题与长期题两类。其中,短期题在1~2天内解决,多为设计实验方案或理论性探究题,如学习完卤族元素后,自己布置了一道探究性作业:“如何证明食盐中加入有碘元素?”而学习“合成材料”一节后,自己建议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到的购物袋,哪些是可降解塑料,用来作研究性学习的素材。这种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与实践能力,但应注意适度及多给予支持与帮助。
3.1.4反思性作业这类作业又分为两种。第一种包括:各种考试后试卷的改错与分析以及高考总复习中教师特意留的带有纠错性质的反思性、评价性习题。这类作业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乱。。这种十分注重重大错误分析的反思题对学生加强印象,克服定势思维有很大的意义。另一类反思作业是对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回顾与小结:在高考总复习调考后,让学生反思自己集训与复习的经验与体会,形成总结,交给老师,老师再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写这种总结时,自己要求学生不泛泛而谈,而以习题、考题作载体,就具体知识内容谈学习策略、考试教训,最终成文,帮助学生将这种作业写成研究学习方法与思维的小论文,从而使学生自学能力尽快提高。
3.2改革选择习题原则,适度引入难批阅的开放性习题以往教师为批阅方便,喜欢选用封闭性习题,这种习题立足学科本位,缺乏学科综合性,条件完备,与结论一一对应,解题线索性强,学生往往只是仿照例题与重复性训练便可解答。这种习题过多的训练会抑制学生创造精神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目前中考、高考已开始适度引入开放题,自己也作了相应的尝试与探索。例如:在电解质溶液的专题复习课上,自己提出的练习题是“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一种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且如何去比较电解质的强弱程度?”学生设计的解答方案有:从水解角度入手的,从导电实验入手的,从测pH的方法入手的,从化学平衡观点入手的等等。可见,开放题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与批判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开放题时,应注意:①引导学生对比各种不同方案与解答,讨论其优劣性;②允许学生犯错,倡导学生质疑;③应注意聚合性思维的并用,即在多种答案中可按某种标准适当分类,如:让学生去鉴别蒸馏水与食盐水,所提方案不妨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及其它方法来进行分类。这样在总体上给学生思维一定指导与约束,有利于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基本策略与方向,不至于考虑问题时过于不着边际。
3.3改革习题布置方式,加大习题解题策略的教学引导
目前新教材已普遍使用,各种新型开放题,研究性习题逐渐增多,但不难发现诸多教师将此类习题简单地当作巩固性训练题大批量地去让学生完成,这种做法违背了习题改革的良好初衷,因此,习题教学改革并不是仅仅引入新型习题就完事的问题,教师还必须加强习题解题策略的具体指导。具体经验是:①教学中引入新型习题的初期,应多加示范与例题剖析。例如:实施小结性作业,就在课堂上教师亲自完成1~2个小结性习题作示范,从小结思路到文字描述方式都详尽展示,便于学生模仿迁移。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也应做到条理分明,形式多样,有网络式、表格式、简图式、要点式,为学生完成小结性作业提供有用的易迁移的范例。②应适当花费时间授予学生解答新型习题的有效策略与方法目前的开放性、研究性习题,从解题操作模式上可分为:记忆搜索型、理论规律探索型、信息迁移型、分类讨论型、应用问题型。仅以“记忆搜索型”为例,如:“要求学生列出中学学过的对水能消毒杀菌及净化的试剂,并比较其优劣”。这类开放题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结构中调出与题意相关的知识来解答。解题时学生需要从已有记忆中进行快速探索,用以考察学生知识网络建立的有序程度与牢固程度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为让学生能有效完成此类习题,平时应多引导学生完成小结归纳作业,多有意识地整理与积累化学学科的小范围适应的规律,并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同样,其它类型的习题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去掌握合适的有针对性的解题策略。
3.4应配套改革习题作业批阅与评价的方式
针对不同形式的作业,教师应用不同的批阅方式与评价方式。①巩固性作业(适合全批全改或抽样批改后进行习题讲评)②开放性作业(适合课堂上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对比)③小结性作业(适宜作为预习性作业布置后,复习课上用投影仪展示后比较讨论,或作为总结性作业布置后,集中起来在黑板报上张贴)④探究性作业或实践性作业(适宜开成果发布会或用黑板报展览)⑤反省性作业(适合彼此交换借鉴或黑板报展览)总之,考虑到现实教学中老师工作量较大,中学生又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作业批阅方式应多样化,应倡导合作学习模式。应因题而异,将常规批阅、学生互相批阅、选择抽样批阅及答案对照相结合。
3.5结合考试评价,改革习题作业的教学
“怎么考、考什么,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怎么教”。目前高考中已开始引入开放性试题,从全国考试改革角度看,已出现从以往重视结论到结论、过程并重,从重知识考察到知、能考察并重,从聚合性思维的考察到聚合、发散思维考察并重的趋势。结合这一特点,自己也作了相应的配套改革,主要做法是:①改革平时的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自主命题的测试,命题时遵循新课程标准,大胆创新,研制有新特点的试卷或在传统试卷中引入适当的新型试题。②改革单元复习、期中期末复习、高考总复习及竞赛辅导模式,引入重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及重在对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的习题,将这些习题分专题讨论、练习、剖析,帮助学生熟悉新题型。③拓展题源。从杂志、网络上,从各种竞赛高考活动中,收集各种新型习题,教师备课同时应留出一定精力备习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重组重编新型习题,以符合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
总之,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该是学习环境的营造者,教学资源的选择者和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交流的协调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互动、健康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或证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信息,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各项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2〕济南市教学研究室《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
〔3〕高凌飚陈冀平总主编《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0〔4〕刘成坤《谈新课程下化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中小学教材教学》201*.21〔5〕阎蒙钢《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导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中化学作业的类型设计和评价》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中化学作业的类型设计和评价: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化学作业的类型设计和评价》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11555.html
- 上一篇:表5临床路径变异分析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