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培训心得--郝艳红

时间:2019-05-29 15:17:1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培训心得--郝艳红

培训心得

刘家堡二中郝艳红为进一步深化课改,快速提高我区初中教师的教学水平,5月19日、20日,区教研室组织初中全体教研员和全区中学的部分学校领导、语数外教师,在区三中与昌乐二中的各位专家进行分学科的交流与学习,高效课堂给予我以极大震撼,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大胆的教学创新,使昌乐二中成为众

多课改实验学校中的佼佼者。

潍坊昌乐二中的课改成果是“271”高效课堂。其基本理念是:(1)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2)是对人的成全,全人教育,目中有人;(3)教育的心应该并且只有落脚在课堂上才是持久的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4)心理学和社会学规律,打造271高效课堂。(5)课堂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其基本内涵是:(1)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2)学生组成方面: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3)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20%的因素智商,70%的因素情商,10%的因素行商。(4)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20%(约10分钟)(老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70%(约3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10%(约5分钟)(学生)总结反刍,当堂检测。二、“三案”并举、三驾马车和“三清”运动的具体实施,是课堂教学取得高效的保障。

1、“三案”并举,铺就高效快车道。高效课堂学习的载体之一是昌乐

二中的学案。学案分为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预习案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预习自学,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准备。探究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强调学法指导,重在“导”字,解决“会学”的问题;训练案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的载体,立足实然目标,解决“学会”的问题。学案的设计和编制无不凝聚着教师课堂之外的心血和集体备课的智慧,学案的学习和训练也给我们呈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课堂之外的风采。

2、“三驾马车”,保证课上课下“双高效”。学生的学习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事。昌乐二中的三驾马车“高效学习小组,班级行政管理小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打造了“学习、管理”的动车组。人人都是学科的组长、人人都是都有事干、人人都参与学习科研,每个学生都是动车组的一节车厢,都具有动力,打破了传统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运行模式,是高效课堂的动力所在。

三、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的课堂我做主。

昌乐二中的课堂是互动的课堂,热烈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

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自始至终占据着课堂,把持着课堂,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点评”环节。“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有序、有效而又热烈的讨论,使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小组内成员的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小组内的凝聚力,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展示点评”环节真像一场精彩的演出,学生是演员,老师就是导演。学生最大的优点就是那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因此,课堂上亮点百出,精彩纷呈,听后难忘。

四、学习小组的建设上

(1)、班级行政管理小组。

第个班都有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实行班务承包制,班级管理权下放。“人人当班长,个个是主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局面。

(2)、高效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6名同学组成,根据学习能力分为AABBCC(一对一讨论,一层带一层的讨论)三个层次,每个小级都有组训、组规、组约、组歌、打造小组合作、竞争的精神,在这个共同体中,大家“一荣俱荣、一耻俱耻”的观念。把每个小组比作班级的“动车组”的一个个动力车厢,推动整个班级快速前行。把每个人的工作细化。(重团队,轻个人)

评价的方案(利用电脑游戏“偷菜”的原理,阳光乐园进晋法)一学期一调换,从0开始,学期期末总结奖励。(3)、学科高效科研小组。实行科班长制,每个学习小级均有一个进入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每周定期交流学科学习情况,老师吸纳大家的意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调控学习进程。

我们就是要借昌乐二中的课改经验,深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我们的教师,使我们的课堂再上一个新台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培训心得--郝艳红》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培训心得--郝艳红: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培训心得--郝艳红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1267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