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时间:2019-05-29 15:28:30 网站:公文素材库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

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例:到银行取工资、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②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③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

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

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注:解决方法:

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5、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1、现金结算2、转账结算(2)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A、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

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B、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

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①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

②现金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同城结算)

6、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例: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①汇率波动的影响:

A、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资金外逃。

B、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即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减少和进口扩大,使一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但可以提高该国货币的信誉,提高该国的经济地位,吸引外资流入。

注:由于汇率波动对经济影响作用,使它成为各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如为了刺激出口增长往往采取直

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气候、时间、地域、政策、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文化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物价上涨。

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这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②供过于求,物价下跌。

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这就是所谓的

买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

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作用: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B、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B、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①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下降,…增加…,导致…减少。②互补商品:…,不仅减少…,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下降,需求量增加,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2、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生产缩小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

生产扩大←获利增加←价格上涨←供不应求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A、影响消费的因素?(1)居民的收入影响

①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的影响。③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2)物价总体水平

①价格高低的变化与人们消费水平的关系:在人们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购买力则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②稳定物价

B、如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①缩小居民收入差距②增加居民收入③稳定物价④发展租赁消费方式。2、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

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3、恩格尔系数: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2)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3)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的表现: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2)做理智消费者: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如何看待金钱?

①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②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④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就能让钱发挥更大的作用。

扩展阅读: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但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的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直觉地思考和追问,哲学才会出现)。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家根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叫哲学。(1)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形成的,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把世界观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论。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者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用: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区别:基本形态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区别优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他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联系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正确的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7、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8、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的建设经验的结果

精髓:实事求是基本立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②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

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

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8、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1*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1361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