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总结
政治必修4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不仅能能动的认识世界,而且能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抵制错误的意识。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可以被创造也不可以被消灭。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惩罚。
4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这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认识论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发展动力、唯一标准、目地和归宿。这要求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努力学习真理。
3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4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要求我们要正确的对待错误,因为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
联系
1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想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政治必修4哲学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佳目标。
6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这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要求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发展
1发展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这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的原则;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矛盾
1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要求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方法解决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新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4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这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政治必修4哲学
5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主要矛盾。这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要求我们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7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发展和解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要求我们不可以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创新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的陈规旧俗干预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这要求我们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出发;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抵制和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3两对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两条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上层建筑要一定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政治必修4哲学
价值观
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②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价值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4如何创造价值和实现人生价值?(3+3)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②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客观条件)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需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ATTENTION:
以下说法体现了整体: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以下说法体现了部分: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画龙点睛。牵一发而动全身。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失足成千古恨。以下说法均体现了发展: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以下说法均体现了量变与质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勿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过犹不及。以下说法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抽薪止沸。入乡随俗。量入而出。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以下说法体现了主要矛盾:
重点;中心;首要;核心;关键;突破口;第一要务;重中之重解决问题,做事情以下说法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方向;大局;性质;评价事物以下说法体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危机;有机遇的同时面临挑战;评价事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分析法的精髓:矛普与矛特的辩证关系。
解决矛盾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决定事物的性质:主矛的矛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矛普与矛特的辩证关系原理。
扩展阅读:人教版政治必修四总结
★原理与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唯物)辩证法一、原理与方法论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2.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辨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一种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的农业和工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说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骄傲是原因,进步、落后是结果。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说明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看待一个人应当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的改革事业是新事物,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事业中去;说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看到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态度上,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5.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关系;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邓小平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说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说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矛盾。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能混淆不同性质的事物,因为“万物莫不相异”;说明我国农村在致富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状况所走的路子不相同;说明我国城市企业在改革中,企业自身现状不同,经营方式、改革方式也不同;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地区、领域、部门、行业和不同的时期,二者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也应有所差别;说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必须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原理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即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说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党的领导等,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明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辩证统一;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说明在经济建设中,要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要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说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说明国有企业改革要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放活国有小企业。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我国现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说明对待股份制,不能笼统地判定它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就有明显的公有性质;说明国有企业从现状上看,绝大多数向着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但也确有少数企业面临困境和问题;说明建国后特别是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这是主流,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困难;说明实行“一国两制”以后的中国,国家的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国的国家性质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我国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是主流,但是也确有极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所以要加强廉政建设;说明青年的绝大多数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结合起来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之中的重点)
10.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说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要靠自身努力,同时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说明企业发展既要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又离不开一定的外部环境;说明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在条件的作用。11.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待有益的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飞跃,而对于某些事情则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盲目蛮干的思想和行为;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去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说明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干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说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明显改变劳动力、土地和生产工具的数量,但是改变了劳动组织形式、具体分配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就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巨大飞跃,从而证明了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道理。有进有退,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也体现了上面的原理。1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说明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说明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促进其发展壮大;说明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坚信光明的前途,才能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迈进。
--------------------------------------------------------------------------------★关键要点★▲唯物论:
1.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放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根本特性、本质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有了人脑不一定就有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3.意识能动作用包括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4.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5.①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②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③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反对主观主义;b.要坚持全面地、整体地、发展地看“实际”
6.主观和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的实际,主观和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湿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1.联系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叫联系。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们不能否认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条件,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2.“四面八方”横向的联系是指空间上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前后相继”纵向的联系是指时间上前后事物之间的联系。3.因果联系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先行后续,二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4.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种情况是,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另一种情况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5.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部分对整体的影响:部分会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6.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7.发展是变化,但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是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8.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区别:现象是外在的,人能直接感知的;本质是内在的,必须要经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本质要通过现象才能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向导。9.规律和规则、法律条文、规定的关系。(参考书本P76页)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及二者关系(参考书本P80页)▲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无条件的,而统一是有条件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3.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7.认识事物的秩序: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8.事物的主次矛盾转化了,我们的工作中心也随之转移。9.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
10.明确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难点、易混点切记!!!):(1)深刻理解含义:
a.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2)把握关键性词语:
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3)明确命题旨意:
a.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b.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在事物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强调对这个事物当前状况的认识。▲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根本原因、根本动力),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作用,只能是影响。
2.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况,一是数量上的增减会引起质变,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3.量变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不会发生质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4.适度原则是要保持事物原有的性质,促成飞跃是要改变事物的性质。5.质变不一定是发展,但发展一定是质变。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最根本的分歧在: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7.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辩证法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唯物论贯穿着辩证法的思想。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13642.html
- 下一篇: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