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京沪粤城市信息化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3月9日至22日,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赵龙组织康巴什新区和东胜区有关人员一行10余人,先后赴上海、北京、广州、惠州等地参观考察数字城市建设、信息产业发展及城市智能化管理情况,并专程前往山东东营、甘肃兰州调研了城市一卡通应用情况。
随团学习考察期间,亲眼目睹了京沪粤数字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亲身感受了这些城市“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其发展思路之新、经济实力之强、信息应用之广、文明程度之高,无不使我受到极大的震动,不仅找到了思想认识、工作思路、发展措施等方面的差距,也激发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搞好数字新区建设的强劲动力。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的京沪粤等地,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整体发展水平居国内领先位置,从宏观层面看,信息化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同时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微观层面看,信息化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应用效益比较突出;从组织层面看,信息化普遍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建设资金得到了充分保证;总体来看,北京、上海、广东均已初步构建起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居GDP主导地位,城市管理智能化应用水平较高。
上海:上海的信息化主要发展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平均水平。目前,上海97%的街道拥有社区政务管理平台,覆盖市、区、街道三级的电子政务网络已基本形成。信息化以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姿态为市民提供贴心、周到的便民服务。比如在徐汇区,GIS综合平台如同一张电子地图,只要你输入有关地址信息,包括道路、人口、法人的分布,都能很快显现出来,这比起传统的文字描述,不仅直观,而且更有说服力。
近些年来,上海在普及信息化、信息化惠及全民等方面也作了很多努力,比如由政府出资推动的“百万家庭网上行”、百万“市民信箱”、付费通等,让上海市民充分体验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捷。在徐汇软件产业园区和大场动漫衍生产业园区,据介绍,信息及信息服务相关产业产值占GDP总产值达70%之多。“信息产业是低耗低排高附加值的产业,是真正的低碳产业,具有‘井喷’效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迅猛发展。”徐汇软件产业园区杨秋萍主任如是说,她也是鄂尔多斯市政府信息化发展专家顾问。
201*年5月,上海将举办全球瞩目的世界博览会。此次世博会,以“城市”为主题,信息化水平的展示将是上海世博会的重点和亮点。“通过3G视频点播,了解世博会的最新信息;在世博会景区,只需出示预先在网上订购的二维码门票,即可进入世博园区;在景点游玩,打个3G视频电话,让远在他乡的亲朋好友感受到世博会的精彩;游览了一天,来到世博会纪念品数字超市,用手机摄像头拍下纪念品的二维码标签,手机上立刻出现对应的单价、规格等信息;来到收银区,刚刚选好的纪念品已经被包装得整整齐齐;在手机上按下‘付账’,费用就自动从手机钱包里扣除”
总之,“数字上海”引领和支撑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构建起上下游的垂直产业链,带动与信息相关的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管理的数字化,使上海逐步从信息港走向智能港。
北京:“数字北京”给市民带来高效便捷的数字化生活,在市民出行、购物、娱乐、医疗、教育、就业等方方面面,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快捷,信息技术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医疗保健方面,全面推行的社保卡工程,推进医保实时结算、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服务功能集成,医疗费用报销等事项办理周期从过去几个月缩短至几十秒。交通出行方面,公交“一卡通”发卡量超过2500万张,可以用于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轨道交通实现了“一卡通、一票通”。购物休闲方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北京网民开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络炒股、旅行预订的比例分别为34.8%,27.6%,14.6%和10.2%,显著高于26.0%,22.4%,10.4%,4.1%的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就业方面,完成“校校通”工程,全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2万多台,学生平均每10人拥有一台计算机,专任教师平均每两人使用一台计算机。全市中小学生每人免费发放学生IC卡,不仅具有电子学籍管理、市政交通一卡通功能,还可以在图书馆、计算机房、门禁考勤、食堂、自助设备等场所使用。建设了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动力市场等应用系统,与全市所有市、区、街道300多个就业服务和管理机构和全市1000多家就业服务单位一起互联互通,构成一个就业服务网络。公共事业服务方面,银行卡发卡数量超过7000万张,设置各种缴费终端6000多台。“数字北京”缴费通终端布设3000多个,可通过网络、电话、自助终端、服务网点四种方式,代缴通信、宽带、有线电视、电费等40多项费用。政府服务方面,一是全面实现网上政务公开,网站已成为政务公开的主要渠道之一,新闻发布会、行政收费、行政执法职权、政府采购招投标、人事任免、公务员招考等9类信息,在“首都之窗”实现了100%公开。二是政府在线办事,全市2339项行政办事事项中,除涉密事项外100%提供了办事指南服务,近3000张业务表格可以在网上提供下载服务,实现网上申报、状态查询、结果公示等深层次服务的办事事项约1200项。农村信息服务方面,全市农村已建立了集上网、信息服务、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各类信息服务站点3955个。首都图书馆面向农村居民加工整合的信息总和超过10TB,包括电影、电视、戏剧、歌舞、讲座、电子图书等。
广东:考察团重点考察了广州“数字市政”建设情况。广州市市政园林局于201*年7月正式启动“数字市政”工程。在“数字市政”信息系统管理大厅内,一个巨大显示屏上清晰地展示了一幅广州市的电子地图。工作人员只要在外面的操作间里轻击鼠标,在这幅地图上面就可以深入看到各类地下管线的立体模拟图、道路地形图、截面图等图形,进一步还可以详细查看城市路网、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状况资料和相关的管理信息。广州“数字市政”信息系统建立之后,使许多市政建设、管理、抢险等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以前,自来水公司当接到自来水管爆漏事故之后,往往需派人找图纸或现场摸查一番,才能确定关闸位置,因而影响了抢修。而“数字市政”却可以在数秒之内为抢修人员确定应对哪个闸进行关闭,事发点影响范围多大,将抢险时间缩短,减少造成的损失。另外,在通信、煤气、电力等管线铺设与抢险方面,“数字市政”也可以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协助。目前“数字市政”已集合了数万份全市自来水、煤气、道路、桥梁、排水管线、园林绿化等专业图纸及数据信息,具备了数据存储、信息共享、信息展示、服务访问以及安全保护等各项业务功能。
惠州市开发完成了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包括地籍管理、建设用地、征地管理、土地储备、土地交易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耕地保护、测绘管理、矿产资源管理、领导决策支持、信息发布等共13个子系统。启用以来95%以上业务在该系统中实现,在触摸屏、大屏幕、互联网可查询各项业务的办理情况和结果。
二、考察启示
(一)良好的机制是搞好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京沪粤在成立工作机构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工作机制:由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总体决策与协调,信息委(办)负责规划、督查与指导,市直相关部门承担各项具体任务。这种机制做到了既统筹协调,又明确分工,体现和代表了目前国内信息化工作机制的主流与方向。同时,还普遍建立了信息化项目审核与管理机制,一般由信息委(办)会同发改、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的各类信息化项目进行审核,统筹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有序进行,这也是从源头上制止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的一个有效办法。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很多地方一开始将信息化推进简单地理解为领导重视、资金投入等问题,而忽视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使得信息化越往前发展,机制就越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一些城市在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网络建设之后,各项系统的软硬件水平都已达到很高,但很多系统的应用效益一直很难提高,专家分析后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性原因,在于缺乏科学顺畅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各部门都从局部利益出发,大量开展盲目建设,导致资源不共享、标准不统一,甚至出现了信息寻租、资源寻租等问题。目前,新区虽然已初步建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电子政务工作机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在工作机制和体制上都存在不少问题,信息化机构职能薄弱、人员不足、机制不顺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信息化项目的审核管理难以到位,导致信息化工作时松时紧,缺乏自发性与长效性。我们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与教训,就要在信息化工作起步之初,高度重视良好机制的建立,理顺关系,明确机构,变“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为今后新区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二)统一平台、整合资源是推动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模式。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以行业、部门领域为限的现象,甚至在各个信息系统之间人为地设置了很多封闭与隔离,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广州早在1996年就启动了电子政府的网络互联平台和信息交换平台政府机关互联网络交换中心的建设。到目前,该中心已经建成,具有与33个千兆(1GB/S)局域网、330个百兆(100MB/S)局域网、l06个2兆(2MB/S)广域网互联的能力和完备的网络管理功能。实现了上联国家、广东省,下连各区、县级市,并延伸到街道、居委会,横向连接市属各部门和公众网络的机关互联网络交换中心,形成了一个具有多媒体传输能力的广州市政府机关计算机城域宽带网络,对广州市政府信息化进程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数字北京建设过程中,在整合现有资源、打破条块分隔等方面进行探索,在全国率先进行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的建设与整合工作,并组建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跨行业、跨部门整合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可谓开了全国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之“先河”。
实践证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网络平台数量越少、整合程度越高,就越能节省投资,网络的维护与管理越集中,就越能实现资源共享,越能提高建设效益。信息化要持续发展,统一平台、整合资源是最基本的推进模式。新区建制不久,百业并举。一方面,财政与社会性资金对信息化的支撑能力十分有限,而另一方面,不少部门和单位仍然热衷于建设各自独立的网络平台,形成新的“数字孤岛”,这是影响新区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遵循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统筹考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充分整合现有各类资源,分层次构建统一的平台,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促使信息化工作健康地发展。
(三)要用新思路新办法来解决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认识、资金与人才是推进信息化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也被称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三大瓶颈性因素。认识跟不上,信息化无从谈起,有了正确的认识,没有资金就没法开展项目建设,而项目建成后,日常的使用与维护跟不上,信息化就不可能产生效益。
京沪粤信息化建设之所以走在全国前列,既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有关,也与他们在工作中善于创新,较好地解决了认识、资金、人才三大制约因素有关。新区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这三个因素仍将是制约新区信息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与做法,新区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吸引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IT企业的合作,引入咨询与监理机制,借助外部力量开展工作。同时,将信息化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想办法调动部门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
三、推进数字新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我强烈地感觉到,信息化不再只是一种发展趋势,已经在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任何一个地区要获得发展的后发优势,信息化是一个重要的制高点。新区信息化工作起步晚,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不仅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关,表现在资金投入、技术保障与人力资源上,更与全社会的信息意识相关,表现在思想认识、工作机制与外部环境上。当前,新区已启动数字康巴什建设工作,要紧紧抓住“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战略机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发展,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工作目标与思路,缩小数字鸿沟、实现“信息惠民”,改进公共服务、实现“信息强政”,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信息兴业”,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崭新的发展空间,使信息化在服务“建精品城市、创文明新区”的实践中切实发挥应有的效益。
(一)信息惠民:围绕贯彻国家信息化战略之缩小数字鸿沟战略行动计划,突出以人为本,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着力解决好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让社会大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问题,实现信息服务均衡、优质、高效发展。
1、三网融合试点。积极争取国家三网融合试点,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进程,搭建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廉、高速带宽的多媒体信息通信网络基础环境,加快解决信息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市民群众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信息服务。
2、无线城市建设。利用Wi-Fi、WiMAX等无线接入技术和3G通信技术相结合,构建具有易用性、移动性、便捷性的城市新信息平台。面向居民提供各种无线服务,逐步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综合信息、替代通信、生活辅助、企业运营支撑等多种服务,不断创新产业服务模式,优化新区商业、商务、创意、休闲、旅游等环境,提升新区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3、城市一卡通系统建设。与鄂尔多斯市民卡公司对接,启动市民卡发放工作,同时不断拓宽应用领域。规划、建设、信息化等部门要制定出台智能建筑设计规范和居民生活用水、电、气、暖等一卡通标准,并尽快实施。
4、计量供热改革。贯彻国家节能减排降耗战略,参照甘肃榆忠县(建设部试点)做法,在新区推行计量供热,并与一卡通有效对接。
(二)信息强政:围绕贯彻国家信息化战略之电子政务战略行动计划,结合城市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要求,突出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增强电子政务整体效能,促进政府实现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监管有力、服务到位。
1、办公自动化系统。着力加强培训,推进应用。同时将系统应用绩效纳入部门实绩考核内容,建立系统应用长效考评机制。
2、门户网站深化设计。从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公众参与三个方面加强网站深化设计,开发有深度应用。同时要建立健全内容保障机制。
3、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积极与市信息办对接,做好系统需求调研、部署、培训等相关工作。通过完善系统建设,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规范行政审批建设的业务和技术标准,打破信息孤岛,整合形成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促进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服务水平;整合行政审批资源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为最终实现跨部门联动“一站式”审批打好基础。
4、公务员学习培训系统。建设公务员在线学习系统,注重能力本位培训,形成长效学习机制,使公务员的管理目标、政策措施都围绕发挥每个人的能力设计、运作,从而做到各尽所能、才尽其用,促进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三)信息兴业:围绕贯彻国家信息化战略之电子商务、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关键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等战略行动计划,促进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有效应用。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手段,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重点提升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促进服务水平提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编制数字新区实施方案。以《数字鄂尔多斯总体规划方案》为指导,制定出台新区数字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数字康巴什建设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和项目内容。
2、地理空间基础信息系统。新区地理空间基础信息系统是“数字康巴什”建设中其他专题信息空间定位及分析的基础系统,为相关部门提供多方位、多层次、多专业的最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并充分发挥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使城市发展趋势分析信息化和科学化。近期着手各项前期筹备工作。
3、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对城市各类管线(供水、热力、煤气、雨水、污水、电力、电讯等)的集中可视化管理。作为数字新区的开局之战,近期将完成技术设计方案评审认证,积极着手项目实施各项具体工作。
4、规划信息服务业园区。按照《数字鄂尔多斯总体规划方案》总体部署,将在新区重点打造信息服务产业,带动与信息相关的二、三产业发展。要在企业发展软环境上做大文章,以确保引得进、留得住、养得大。
扩展阅读:学习考察华东三省一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学习考察华东三省一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市公安局信息化建设学习考察组
为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的能力,201*年2月中旬和3月上旬,朱明国同志率领市公安局直属业务处(总队)长、区县(市)公安局长,分两批先后考察了安徽、江苏和浙江、上海公安信息化建设。通过考察学习,收获很大,启发很深,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理清了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公文写作网新农村十一五3.15报告述职汇报党建党委组织人事宣传和谐信访廉政演讲竞职文化旅游税文章-找文章,到公文写作网新农村十一五3.15报告述职汇报党建党委组织人事宣传和谐信访廉政演讲竞职文化旅游税]中国论文联盟编辑。主要做法
(一)安徽省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做法
一是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明确工作思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走跨越式发展、规范化建设、科学化建设、实用节约型发展的道路。二是科学整合资源,条块结合,信息共享。既节约了大笔资金,又使原有系统的作用得到了充分整合。三是立足基层,贴近实战,以用促建。坚持边建设、边开发、边应用的原则,狠抓综合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建设,突出实战应用,提出“一切为了实战”的口号,始终把立足基层,贴近实战,强化应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金盾工程”建到每个民警的办公桌上。四是抓典型,促全面,整体推进。省公安厅将芜湖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全省推广。五是强化培训,提高民警素质。始终坚持把提高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的科技素质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切实把好“三道关”:领导关、基层所队长关、全员培训关。六是因地制宜,多方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安徽省公安厅提出公安信息化建设“不以系统硬件档次论英雄,而以实战应用效果定成败”,要求各地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的同时,开动脑筋,多快好省地开展建设。七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省政府将“金盾工程”、智能交通系统、互联网监控中心建设列入“861”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省级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列入了省政府“数字安徽”重点建设项目,保证了全省公安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二)江苏省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做法
一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这个核心,在普及推广上下功夫。省公安厅将201*年作为全省“网上信息应用普及推广年”,加强分类指导。二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重点环节,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201*年以来,江苏省公安厅围绕“建成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机制、培训一支队伍”三个环节开展建设,为应用提供环境、制度、素质的保障。201*年以来,在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科技大练兵活动,将网上信息采集比对等应用技能,列入省厅派出所长、刑警队长、交巡警队长学校以及警衔晋升、专业培训的范围。三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的整体推进,在“两强两促”上下功夫。以网上作战为核心,围绕信息强侦、信息强基、信息促防、信息促管开展应用实践。首先,将信息强侦作为开展网上应用的突破口,初步形成了网上侦察破案工作模式和网上信息查证比对模式、网上线索排查布控模式、网上案件串并侦查模式等一系列新战法。其次,大力实施信息强基工作,在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都建立了规范化的网上信息研判应用工作机构和机制。第三,信息促防的作用初步显现。全省公安机关以实有人口管控为重点,通过对旅馆住宿人员、网吧信息、暂住人口信息的跟踪掌握,并及时与在逃人员、高危人群等系统数据进行比对,有针对性地落实管控措施,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提高治安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抓住创建“平安江苏”的机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投入专项资金10亿元左右,加大了各类社会面治安监控图像系统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社会重点部位、集卫星、微波、光纤网络、专用电路等多种传输手段为一体的图像监控网,建成了一批具有智能化查控报警功能的治安卡口,用信息化手段织牢街面路口的防控网络。
(三)浙江省、上海市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做法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实施“金盾工程”。浙江省公安厅确立了“立足现有、总揽全局、着眼发展、科学规划、开拓创新、规范管理、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力争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最短的建设周期产出最大的效益。上海市公安局明确目标,加大投入,强化运用,完善机制,近四年来平均每年投入近2亿元。二是以应用为核心,全面整合信息资源。浙江省公安厅从201*年5月开始,开发建设并逐步推广了全省统一应用的“浙江公安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初步实现了一个平台录入、查询和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三是以实战为目的,充分发挥信息化作战威力。浙江省厅通过实战应用促进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有机结合,并依托强大的网络支撑,将信息作战平台延伸到基层一线,抓住信息导侦、信息预警、信息促控等主要环节,不断拓展情报信息应用领域,开展“网上作战”,取得了较明显的应用效益。上海市公安局201*年开发建设了信息比对系统,目前已纳入比对范围的有22个数据库,基本覆盖了主要公安业务信息。四是以规范化为抓手,为信息化提供强力保障。浙江省公安厅把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转变警务理念、改进警务方式、提高警务效能的有效载体。首先着力提高民警信息化素质。全面加强对一线民警的技术和业务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和大练兵活动,并将其作为警衔与职务晋升的必训必考内容。其次,努力做大公安信息化的活水源头。按照“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的要求和“谁主办、谁采集、谁录入、谁修改”的原则,全面、认真地采集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以及车辆、驾驶员、二手机、二手车等各类基础信息,并及时录入信息系统。第三,强化机制保障。坚持属地采集、全程上网、完全关联、高度共享的原则,将信息化应用与民警的日常侦查办案和治安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采集、录入、储存、加工、应用职责细化分解到各项警务工作中,细化分解到办案、办事、办证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民警、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海市公安局坚持质量管理,制定了《公安业务信息系统相关数据项目质量标准》,开发了数据质量检查软件,建立了数据质量举报网站和奖罚金机制,鼓励单位、民警反映所发现的数据差错,并以常住人口、案(事)件违法犯罪人员、在逃人员等15个系统为重点,开展数据质量检查,数据的总体正确率提高到99.5%。主要成效
一是公安信息化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安徽省一级网带宽达到155兆,二、三级主干网络全部开通,全省公安基层所队接入网覆盖率达到98.45%,百名民警拥有的计算机数为41.4台。江苏省一级网带宽为622兆,全省所有基层所队全部以专线宽带方式接入公安信息网。全省公安机关接入公安信息网的计算机为5万余台,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率达到69台。浙江省公安二、三级主干网和接入网覆盖率为100%,地级市全部开通了至县级公安机关的图像传输系统。省、市两级公安信息中心均已运作。上海市已自建光缆3000余公里,实现了100%联网,达到千兆主干网,百兆联接至派出所,10兆联接至单机,实现了数据、语音、视频的“三网融合”。二是建立形成了高效、共享、充分满足公安实战需要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将所有公安业务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建成了“芜湖公安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实现了各警种相互支持、相互策应、协同作战的目标。江苏省在全省省辖市和省公安厅统一开展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各类网上信息资源的集中整合,满足了对信息的采集、录入、共享、应用需求。浙江省公安厅杭州市局建立以技术破案、信息破案为手段的网上作战体系,突破传统刑侦工作模式。通过信息分析整合、碰撞比对和倒查扩案、网上调控、关联扩线、犯罪轨迹刻画等方法,主动发现破案线索,掌握犯罪嫌疑人活动轨迹,拓展了“从案到人、从人到案”的侦查破案途径。上海市开展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二期建设,将中心库容量扩至300万人十指纹、100万枚现场指纹,比对速度扩至每秒50万指以上。开展了法庭科学DNA数据库建设,目前前科库已入库6万人份,现场库入库保持在300人份左右。201*年以来,通过指纹识别比对直接认定和提供线索,查中390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95人,通过DNA技术认定犯罪嫌疑人400名,其中破获凶杀案件500余起。三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夯实。安徽省公安机关通过开展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人口系统、旅馆业治安管理系统、高危人群管理控制系统、网吧实名登记系统和社会面图像监控系统等一系列建设,使源头信息的采集录入和对流动人口、治安复杂场所和重点部位的控制得到全面强化,提高了社会面控制管理能力。江苏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开展了案底制度建设,对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采集、工作对象网上列管和前科劣迹信息查询比对等工作提出了规范化要求,不仅提高了对违法犯罪人员积累性打击力度,而且促进了执法基础工作的开展。上海市开发了50多个业务信息系统。主要有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110、119、122的“三台合一”,并依托上海市公务网,实现了公安指挥中心与各社会联动单位的联网)、情报信息系统、案件时空分析系统、预指挥调度系统、案(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四是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开展。安徽省建成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400多处,道路卡口监控系统116处,配备车载移动电子警察320套,33个省际公路卡口系统全部建成,两条主干206国道和205国道部分重点路段实现联网卡口监控,仅201*年,依托科技手段共发现涉嫌盗抢车626辆,抓获盗抢汽车犯罪分子44人。江苏省自201*年起,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了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其中公安机关自建监控系统1.3万余个,安装摄像镜头约12万个,50多个市、县公安局建成了图像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城市治安的不间断监控。通过发挥各类监控系统在锁定目标、固定证据、发现抓获罪犯等实战中的作用,201*年以来,江苏全省共破案45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00多名。
五是形成了网上侦查破案新模式,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安徽省自201*年以来利用网上信息破案占全省破案总数的23%。江苏省公安机关201*年利用网上信息破案占全省破案总数的2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抓获在逃人员2.2万余名。六是警务工作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促进了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201*年,江苏省各级公安网站发布各类预警研判信息7.1万件。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广泛应用,使原来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原来需要四处奔波,动用大量警力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坐在办公室,用公安信息网络平台即可办到。科技成果转化为战斗力的现实和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神奇”作用,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广大民警切身体会到,现在的公安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计算机,要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首先必须实现信息化。七是公安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为社会和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安徽省公安机关通过开展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户籍管理“一站式”服务,群众办理户籍市内迁移只需在迁入地一次办结,不需要象以前在迁入地和迁出地往返多次。江苏省公安机关通过网上“一站式”服务,201*年共办理各类户籍管理业务1744万件,办理机动车/驾驶人证件493万件,办理出国出境证件66万件。省公安厅和13个市公安局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公安网站,推行执法告知制度、提供办事指南和政策咨询,受理犯罪举报和群众投诉,大大提高了“窗口”单位为民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八是城市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于201*年10月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将在今年基本建成共享性强、覆盖面广、技术领先、应用效果显著的防控网络体系。截止201*年底,全市共建设监控点3132个,其中社会面上治安监控点2052个、公安机关内部安全监控点1080个。同时,基本建立了统一的动态报警监控平台,实现整个监控系统的数字化与网络化,预防、打击、管理等公安工作效能得到较好发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全国四个“城市综合报警与监控示范城市”之一。上海市公安局目前可供调看的全市主要道口、地铁沿线、重点场所、要害部位、标志性建筑周边的摄像监控点近4000个。目前,上海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摄像监控系统的决定,提出了“凡是进入上海的人员,无论是空中来、海上来、地面来,都要有图像记录;凡是出入地铁的人员,都要有图像记录;凡是出入四、五星级宾馆的人员,都要有图像记录;凡是常用警卫线路,都要有全程摄像监控”的建设目标。几点启示
(一)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首先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化要不要搞的认识问题。上海市公安局认为,警力增量总要达到一个饱和,想控制治安、压制刑案,只有走科教强警之路,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地位。浙江省公安厅提出,不重视科技的领导是不清醒的领导,不善于抓科技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以此来统一思想认识。(二)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是一个单位的“龙头”,一个单位工作、资源的分配、工作的兴奋点和注意力,主要是跟着“一把手”走的。上海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亲任组长,凡重大建设项目,都要专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公安局领导亲自部署、指导、协调。市公安局党委会连续两年在每次召开前都尽量安排半小时至45分钟的科技讲座。1999年,市公安局组织市公安局党委成员、各单位“一把手”进行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脱产一周,先学后考。在市公安局党委的率先引导下,上海各级公安机关都把公安科技和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三)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抓住提高民警信息化素质这个关键。公安信息化讲求的是规模效益,既体现在信息数量上,也体现在应用群体上。只有信息警务理念和信息作战方式为每一位民警所接受、所掌握,每一位民警都成为信息警务的参与者、受益者,公安信息化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高度重视民警信息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扩大信息化应用群体。一是要对所有的50岁以下民警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二是要制定刚性要求。开展好全员计算机培训,要制定初步的、近期的、中期的、远期的指标。全员培训是打基础,还要通过网络技术人才规划建设,制定标准,开发系统。信息化工作要提高,要有专业技术人才,每个单位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骨干。(四)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优化管理、集约资源。公安信息化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公安信息化工程能否充分发挥效益,不仅取决于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系统能否得到良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取决于能否将管理活动贯穿信息系统产生、运作、改进直至淘汰的全过程。一是必须坚持质量管理,让每一个数据都真实可用;二是必须坚持五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让每一分投入都物有所值。要以整合资源、集约发展为目标,对公安信息化项目的预算分配、立项招标、建设监督、项目验收等进行全过程的审核、监督、管理,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取得良好的管理效益;三是必须打破信息壁垒。目前各警种、各部门都建设了一批实现业务信息化的项目,这些项目构成了整个信息化的基础,必须按照“整合资源、重在统一,突出实战、方便基层”的目标,以推行基层信息采集规范化为切入口,通过整合、激活和利用相关业务信息资源,带动其他相关应用,推进信息一体化、作战一体化,最终达到打防控一体化。初步打算
通过两年努力,建立完备的公安信息化网络设施、齐全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完善的信息化工作机制、普及的信息化应用,201*年基本实现全市公安工作信息化,以信息化有效提升公安战斗力,提高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效率,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正规化。
(一)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一是继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各类公安数据、语音、图像信息的可靠传输和系统应用。二是继续完善市、区县(市)两级公安信息中心技术建设。201*年,市公安局信息中心完成请求服务系统、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及网管系统建设。三是着力提高民警上网计算机拥有量。201*年底前,全市公安机关每百名民警上网计算机拥有量平均达到60台以上;201*年底前,全市公安机关每百名民警上网计算机拥有量平均达到80台以上。
(二)围绕实战需要,构建全市统一、高度共享的公安信息化应用平台。按照公安各业务工作需要,在全市公安机关建立基本齐全的应用系统体系。一是建设符合实战需要的信息化平台。在市局信息中心建立大整合、高共享、流程化、高效能的“××市公安局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在市局直属各单位和分局、区县(市)局建立“警务应用工作平台”。在派出所建设“基层警务工作平台”。二是全面完成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市局有关直属单位加快建设或完善推广人口信息系统、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劳教审批案件系统、旅店业信息系统、图像监控系统、情报信息综合研判发布系统。
(三)强力推行,强制入轨,实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全警共享”。在全市公安机关强力推行信息化,强制进入信息化轨道,在全市公安机关叫响“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懂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丧失工作岗位”的口号,实现“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做到会上网、会采集、会查询、会比对,养成“上班先开机,工作必上网”的习惯,逐步形成“文件网上走、案件网上办、台帐网上建、绩效网上考”的新格局。实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全警共享”,形成人人重视信息、人人应用信息的良好氛围,把信息转化为警力、转化为效率、转化为战斗力,实现信息资源在公安工作中的有效利用。(四)加快图像监控系统建设。今年年底前,在城市(镇)30%的派出所辖区实现监控图像整合,建立派出所监控室并开通监控系统。主城区分局和万州、涪陵、黔江区局,以及有条件的县(市)局建立图像监控系统。201*年底前,在城市(镇)60%的派出所辖区实现监控图像整合,建立派出所监控室并开通监控系统,全市50%以上的区县(市)局建立图像监控系统。同时,整合社会图像监控资源,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五)建立现代警务机制。通过发挥信息的引擎作用,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安机关精细指挥、精确打击、精密防控和精度管理,大大提高警务效能,并以此带动和促进警务活动的革命和创新,对公安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法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建立在信息主导下的决策科学、信息灵敏、反应迅速、打击精确、防控严密、执法规范、保障有力,能有效驾驭复杂治安局势的一系列警务制度和工作运行模式。建立健全信息研判、精确打击、治安防控、应急处突、队伍管理、服务群众等机制,实现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的跨越,建立现代警务机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信息化建设学习考察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信息化建设学习考察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信息化建设学习考察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16383.html
- 上一篇:项目管理培训总结
- 下一篇:安全及应急管理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