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邸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暨土地流转工作汇报
相邸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暨土地流转
工作汇报
相邸镇现有人口3.7万人,80.4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5.82万亩,耕地面积4.25万亩,北部为山区库区,南部为丘岭。根据相邸镇的地理特点,镇党委政府制订了“南部发展黑松育苗,北部发展优质桃,中部发展优质花生”的战略思想,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的基地建设,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农产品基地为依托。到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2500余亩,农产品加工企业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17个,初步建成了万亩黑松育苗、万亩优质花生、千亩品牌桃、千亩葡萄四大优质农产品基地。主要做法如下:
一、镇党委政府对土地流转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同志任副组长,经管站、农技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订工作计划和奖惩措施,对全镇的农业生产进行规划,分解任务到村,落实责任制。
二、积极引导各村进行土地流转,利用流转土地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组织各村外出参观学习,先后三次到寿光等地现场学习,使各村进一步解放思想,极大的调动了各村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的积极性。
三、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以南高庄、大嵯峨、相邸后和南甘霖村为重点,建立土地流转重点村,不断扩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向周边村副射、扩大规模,进一步带动全镇农产品基地建设。
四、充分发挥农产品龙头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统一耕种,统一管理技术,统一销售。创造农业品牌,使农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在此基础上实行订单农业,使我们的农产品走向超市、走向全国。
五、经过多年的努力,相邸镇初步建成了以南高庄为中心的万亩黑松育苗基;以大嵯峨为重点的千亩优质密桃基地;以相邸后为中心的万亩花生基地;以南甘霖为主的千亩优质葡萄四大农产品基地。其中,南高庄的黑松育苗基地有20多年的育苗历史,到目前已发展2500余亩。全镇15000余亩,一年苗亩产15万株,按每株0.4元计算,亩收入可达到6万元。二年苗亩产3万株,按每株3元计算,亩收入可达到9万元。苗子畅销山东沿海、内蒙、陕西等10多个省市。201*年该村被山东省林业厅命名为“山东省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授予“山东省十佳苗木繁育基地”的光荣称号。
大嵯峨蜜桃生产基地总面积1100多亩,目前该村的桃子品种有二十多种,主要以“早凤王”“寒露蜜”“苍芳早生”和“优系源东白”为主,桃子以其口感好,果形正,果色鲜,果个大,耐贮藏等优点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201*年大嵯峨优质桃基地新发展200亩,成立了大嵯峨鲜桃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大嵯峨”牌商标,目前已完成绿色食品认证的组织申报工作。鲜桃主要销往日照、连云港、临沂等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大的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邸镇人民政府
201*年8月
扩展阅读:关于乡城镇建设、茶园流转、国土整治工作的汇报材料(改)
关于乡城镇建设、茶园流转、国土整治工作的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乡是“建并撤”新建乡,距县城47公里,与道真县棕坪乡和务川县涪阳镇相邻,乡域面积138.5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77个村民组,27815人。近年来,乡党政一班人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下,集民智、聚民心,紧扣县委、政府“四化一强”发展战略和乡党委提出的“抓党建保发展,抓项目强基础,抓产业稳增收,抓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主攻“五大项目”(水、电、路、房、集镇),主抓“五大产业”(烤烟、茶叶、畜牧、劳务输出、煤炭),做实“五项工作”(教育、计生、合医、民政救助、安全生产及维稳工作)这一措施,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克难攻坚,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并收到较好的效果。201*年被省党建工作领导党小组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被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城镇建设三等奖和烤烟生产先进乡镇,并获县年度综合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下面,我就早上各位领导视察的三项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集镇建设:1、建设背景
在“十五”期末,全乡仅有破烂不堪的街道约700米。其中乡政府所在地也仅有一条不足300米的街道。街道狭窄拥挤,房屋低矮陈旧,街面破烂不堪,脏、乱现象非常突出,极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县委“四化一强”发展战略,立足乡情、审时度势,紧扣“抓党建保发展,抓项目强基础,抓产业稳增收,抓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坚
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部门配合,又好又快”的创建原则,围绕“建设新乡镇、塑造新风尚、发展新产业、实现新跨越”的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工作,集镇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骄人成绩。
2、取得的成绩
自201*年来,我乡多方筹集资金6300余万元,在地形复杂的乡集镇坡面上新建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宽敞亮丽的“王”字型街道。占地面积41384.34平方米,撤房38户,迁坟48间,拆寺庙1间,房屋拆迁、征地补偿等费用81.5万元,新建了乡民心路、慧民路、樱桃路,配套建设了农贸市场、超市、3000客运站、35KV变电站、2个公厕,行道树、路灯等辅助设施一应俱全,集镇建设规模和入住人口均增长4倍。
在集中打造乡政府所在地集镇建设基础上,我们还争取200多万元资金,群众投入资金201*多万元对新模、丁木、上坝三个集镇街道和房屋进行全面改造,旧貌换新颜,惠及农户317户,同时还在新模高规格新建一条长350米的街道,新建房74间,三个集镇建设规模扩大和入住人口得到了成倍增长。上坝知青农场,黎家院子等地农户不甘示弱,正在积极的投入新农村建设之中。
今年,我们还高标准规划了“民建路”,总长1064米,易地扶贫搬迁建房150间以上,预算投入资金3000万元,是县政府201*年的重点工程之一,已于201*年1月1日动工,计划于201*年12月30日结束。
截至目前,乡域集镇面积从十五期末的2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2万平方米;集镇人口从十五期末的3500人增加到现在的近9000人;城镇化率从十五期末的14%提高到现在的34%。集镇面积和集镇人口都得到成倍增长,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特别是教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乡域经济、社会环境得到全面发展。城镇建设在201*年还获得了市人民政府表彰。
3、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思想,乡党委、政府把集镇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组建了强有力的专抓队伍,成立了集镇建设办公室,把集镇建设纳入政府每年为民办实事的工作重点,确保了此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速度,有质量。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坚持群众主体、政府主导的工作思路,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群众大会,个别走访,印发宣传资料、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把集镇建设的相关内容向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最大限度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成立了以群众为主体的工程指挥部,工程全程公开,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此项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是积极争取资金。坚持“项目投资、政府出资、群众集资、社会融资”等资金投入方式,乡政府协调与县发改局、建设局、国土局、民政局、审计局、扶贫办、交通局等单位,争取项目资金300余万元,帮助农户协调贷款1000万余元。确保资金投入到位,集镇建设速度较快,不留后遗症。
四是努力整合资源。首先是整合人力资源,吸纳社会资金,采取BT模式进行建设,明确了集镇办公室专抓此项工作,对集镇建设质量进行全程监管。其次是盘活土地资源,走土地换市场的运作模式,通过征用土地,公开出售地盘,建设街道,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只贴不赚的原则,确保土地增值。再次是整合项目资源,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集镇建设有机结合、相融互动。最后是整合建设材料资源,当地石料等生产企业,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给予适当优惠、
进购材料,实行集中统一采购,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深得群众的信赖,助推了我乡集镇工程建设发展。
五是坚持建管并重。我乡集镇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在抓好建设的同时,着力在管理上下功夫、见效益,发挥集镇市场功能,除了配套的辅助设施上进行完善外,还着重在规范群众的行为习惯和市场的管理秩序作文章,出台了《集镇管理办法》,建立了专抓工作组,结合“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等进行管理,呈现出文明、繁荣、亮丽的集镇形象,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4、思考与对策
一是继续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自加压力、自出难题、自强不息,积极争取上级组织和主管部门的支持,按照“增比、进位、突破”的总基调,进一步完善附属设施,加大对水、电管网改造力度,完善集镇功能。
二是加强集镇建设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提升集镇品位,发挥集镇功能,助推经济发展,争创“文明集镇”,创建“美好家园”。三是调整农业发展思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抓好烤烟的支柱产业,发展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茶产业。
四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做好新村镇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小村并大村工作,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适宜人居的新农村。认真开展“整脏治乱”工作,做到基础设施配套、公用设施配套、生活设施配套,改变集镇面貌。争取多方支持,启动集镇绿化、美化等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全民创业,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层次和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抓好集镇建设。
加大道路建设力度,打造“五纵一横五支”的交通运输网络。争取各方支持,利用项目建设机遇,奋力打造城镇大环境,以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城镇环境吸引人口加快集聚,推动我乡城市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5、几点体会
一是科学规划是前提。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实际,满足发展需要,既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又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统筹安排本区域基础设施,有效配资源,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切实做到“建设与管理同步”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全力拓展城镇规模,努力提升城镇品位。
二是创新运作模式是关键。制约城镇建设的三大瓶颈:一是征地搬迁,二是建设资金,三是购买力。如何克服这三大瓶颈,至关重要。我认为在涉及征地、搬迁等群众矛盾问题方面,可以采取“政府引导、村委领头、群众主体、部门配合”。只要以群众为主体,群众参与决策、参与监督、甚至参与建设;只要群众支持、群众满意、群众不反对,那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比如我们现在实施的民建路,指挥部成员20人,有11人是农民,副指挥长5人,有3人是农民。民建路的征地价格、工队选定、工程单价、地盘单价等都由指挥部决定,充分体现了民意,最大限度发挥民众的作用,也最大限度消除了群众对政府的猜疑、抵触等各类矛盾;在克服资金问题上,可以采取“项目投资、社会融资、群众集资、政府筹资”四大措施同步推进,且关键要抓项目投资和社会融资;在克服购买力问题上,可以采“取强化宣传,协助贷款,加大扶持”等措施,特别要协调金融机构的全力支持,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城镇建设是非常艰难的。
三是领导重视是保障。一是成立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村建、国土等相关部门积极服从配合,并对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督查;二是狠抓落实,专门召开集镇建设工作会议,就如何做好全乡建设工作作具体布和强调,并与各村、各部门负责人签订
了工作目标责任状,严禁无证建设,确保建房领证率。三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村民住房和生活环境,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总之,从这么多年实施城镇建设的情况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以前担心的进城后没有土地怎么办?不适应城镇生活怎么办?卖菜的比买菜的多怎么办等,现在看来,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十一五以来,我们乡从农村搬进街上的近400户没有一户因搬迁而变穷,更没有反搬现象。十二五,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将严格按照县委、政府“三化一新”发展战略,不断改造、扩建乡集镇、新模、丁木、上坝、旦坪集贸市场,确保到十二五期未,实现城镇化率达45%以上。
二、茶园流转工作:
茶园流转工作在蔡主席等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于201*年2月18日,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上坝茶场签订了“贵州省正安县上坝老知青茶场茶园流转框架协议”,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动对接,立即组建上坝茶场流转工作组深入到茶场及周边组召开了代表会、座谈会,群众会,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到目前为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已进驻上坝农场,并启动了加工房建设,茶园的修剪工作基本结束;
二是确定了上坝茶场及周边共计流转茶园、荒地面积为10782.1亩。其中茶园流转3712.4亩(老茶园3557.6亩,新茶园154.8亩),荒山、荒地等7069.7亩。待近期办证后签订正式流转协议;
三是县发改局承诺的硬化场部至加工房的道路已动工;环保局承诺的办理环评手续已办理;国土局承诺的关于加工房占地审批手续和工商局承诺的注册手续正在办理;交通局承诺的班竹乡政府所在地至茶场公路油化于本月底动工
通过这次土地流转,最大限度发挥了我乡荒山、荒坡及闲地的作用,不断壮大了我乡茶叶产业,同时,较好地促进了我乡基础设施建设。
三、国土整治工作:
201*年以来,我乡共实施国土整治6100亩。通过项目的实施,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养羊项目的良性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上坝村中坝,属于四面环山,中间低的冲积坝子,整治前每遇雨季,由于排水不畅,土地长期处于水涝状态,得不到利用,极为浪费。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和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于06年得以立项实施。解决了中坝近1000名群众期盼近40年的心愿。实施整治后,增加耕地近1000亩,涉及群众每人每年增加收入近1000元,效果非常明显,深受群众好评。
下步工作,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紧紧围绕县委、政府“高速发展、加快脱贫、跨越进位”主基调和“三化一新”发展战略,以“增比、进位、突破”为总要求,抢抓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大好机遇,不断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突出抓好水、电、路、房、集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烤烟、茶叶、畜牧、煤炭、铝土矿等产业建设以及教育、人口计生、卫生等民生工程,强力推动乡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中共班竹乡委员会班竹乡人民政府二0一一年五月十一日
另附:
以集镇建设引领地方发展
正安县班竹乡新模村集镇建设概况
正安县班竹乡新模村位于正安县城东部,距县城45千米,与我县中观镇、格林镇相连,与务川县涪洋镇接壤,区域面积20.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46.2%,辖14个村民组,4128人,303省道横穿集镇,文化底蕴厚重,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商贾云集,市场繁荣。集镇街道原有住居农户122户,453人,有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间,学生595人,教师29人,学前班23人,街道拥挤,破旧而凌乱,极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新模村支两委抢抓机遇,奋勇拼搏,克难攻坚,用3年时间奋力打造集镇建设,引领地方经济发展,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科学谋划思远景
新模村支两委精诚团结、和衷共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干事、能干事,深谋远虑、下定决心、形成统一,利用交通便捷优势和群众的愿望要求,以创建服务型基层组织为载体,抢抓西部大开发和中央投资项目的大好机遇,结合高速公路建设,新模将受到最大实惠的客观现实,提前对接,
抢位争先,高规格、高起点、高标准、全方位规划新街建设,快速、全面、彻底改造老街,全面建设集镇,以全新的面容,打造正安班竹“窗口”形象,以集镇建设为切入点,发挥集镇功能,引领新模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干群一心齐创建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集镇街道群众会议,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扶贫开发项目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讲清讲透提升集镇化发展战略,提高群众的自觉性,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坚持“村委引导、群众主体、部门配合、又好又快”的创建原则,村支两委在作好群众宣传思想工作的同时,两委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协调国土、村建、林业等部门在原则范围内给予支持,帮助做群众工作,协调土地,化解矛盾,并在质量和进度上给予监督指导。乡党委政府给予在人力、物力、项目上全力支持,建立村支两委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将建设农户包保到人,通过村支两委、部门及建设农户的密切配合,形成了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
整合资源走捷径
一是新模村支两委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迎得了乡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新街建设整合了财政“一事一议”奖
补政策,受益资金32万余元;房屋建设整合了39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受益资金78万元;老街改造部分困难户整合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受益资金28万元,减少了群众的建设成本;二是争取社会融资,采取工队承建与群众自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加快建设进度;三是协调信用贷款210万元,缓解群众的资金压力;四是邀请有文化、懂艺术的同志进行指导,丰富集镇建设的文化品位,等等。通过资源整合,加快了建设进度,实现了“又好又快”的目标。
壮美图画引发展
新模街道从201*年春开始规划并着手实施,时至今日,征地21000平方米,迁坟21间,迁房18间,新建街道总长450米,新建房屋128间,改建119间,硬化街道5000余平方米,油化街道近300米,201*余平方米,配套建设排污沟900余米,修建垃圾填埋场1个,安装路灯16盏,栽行道树142棵,建公厕1间。新增人口546人,与此同时,新模街道还作为国家级生态村示范点进行全面建设,以茶叶产业为依托,3年新建茶园2100亩,修建250平方米茶青交易市场1个,茶叶加工厂1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整洁、亮丽的新模集镇正以骄人的面容展示在世人面前,它将引领新模人民加快发展、步入殷实幸福的全面小康。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相邸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暨土地流转工作汇报》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相邸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暨土地流转工作汇报: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邸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暨土地流转工作汇报》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20023.html
- 下一篇:电气动力、防雷工程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