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局“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局“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府关于“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切实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我局对孔镇镇范吕腾社区、刘袁许社区、双李社区、庄科村部分党员群众进行了走访,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并认真做好记录,针对群众提出的建议、疑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现将走访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走访活动情况
为使这次走访活动切实落到实处,走访之前,规划局党组按照市委市府统一安排,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认真研究确定走访时间和形式。
按市委组织部确定走访名单要求,我们共走访了40余户困难家庭,包括孤寡老人16人,困难党员6户,困难群众18户。走访活动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向群众介绍了我市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情况,宣传了市委市府的方针政策,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范吕腾社区范屯村召开的座谈会上,我局全体党组成员与孔镇镇管区干部、村级干部、老党员、老村干部、外出务工回乡户代表等共13人针对当前范屯村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促膝长谈。座谈中,刘同成局长就范屯村的基本情况、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向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了详细的询问,
并听取了部分富裕农民的致富经验和其他干部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群众们都赞赏我市开展的这次走访活动,感谢市委市府对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关心,普遍反映近年来在中央、省、市、乡镇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社区(村)干部带领村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二、发现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性的制约。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旧思想和老传统禁锢了人们的思维,制约了农村的发展,这一现象特别是在农村有更加深刻的体现。农民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只满足于解决基本温饱问题,而不善于寻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缺乏现代农业意识,只满足于传统耕作模式而畏于产业结构、种植结构调整。只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方式,而不求环境及生活状况的改变,导致农村生活环境变化慢、产业发展阻力大,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农村建设主体实力不强,新农村建设后劲不足。农村农户之间个体条件的差异,给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实施带来困难。村庄整洁是整体规划,要求集中连片实施,但农村贫富不均,在项目推进中存在许多难题。农村贫困户、三差户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根本无钱投入到居住环境改善上。同时,不同类型、不同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不同的村,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建设过程中
难以掌握。此外,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
(三)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也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现阶段,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很多,但由于涉及地域广、人口多,扶持政策限制条件多。与之相反的是农民基础条件差,资金不足,发展的愿望和现实存在差距。
(四)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由于缺乏高素质的农村新型人才,制约产业规模的瓶颈明显,产业链缺乏纵向延伸,生产技术落后、效率不高。在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中更多地追求粗放式的数量增长,不注重品质的提高,忽视品牌效应。盲目模仿和低水平发展,未能形成规模优势和集约效应,导致整体收入偏低。同时由于农村留守人员中,大多数为老人和妇女儿童,普遍缺乏农业知识,对农业技术和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农业生产主要靠经验,对气候等自然条件依赖度高。
(五)受农村基础条件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困难大。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标准化硬件基础设施的资金相对短缺,部分地区道路不畅通,输电线路老化,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客观因素都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六)小城镇建设尚难形成规模。由于缺乏牵头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目前与其它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没有实现实质对接,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相对落后,土地改良和水利利用措施急
需提高,当地农民追求自身素质提高方面缺乏指导和技术支撑,与农业产业化先进地区差距较大。高速公路、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承包周期内随时间推移因人口变化使人均土地拥有量存在较大差距,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集体之间,村民、集体与外来项目投资方的矛盾比较典型。乡镇小城镇规划建设与高速公路规划建设衔接上相对滞后
三、建议意见
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工作实际,我们就走访过的几个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和建议:
(一)通过宣传和进行精神文明创建,改变农民的落后观念。要通过刷写标语横幅、出墙报、宣传车进村入户等多种方式,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意义、标准和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
(二)通过产业技术培训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发展新兴经济,促进农民改变产业结构,改良生产技术和耕作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按照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
(三)抓住政策机遇,改善农村面貌。抓住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机遇,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多方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以农田水利、人畜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基础教育、卫生、通信、网络、生态能源建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保障能力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等问题,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
(四)积极引资,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实现产业化首先要有市场,龙头企业在把握市场,满足和创造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引进龙头农业产业化企业或者利用本地资源与其他区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上,当地政府一定要从消费导向上引导帮助龙头企业创造、培育、壮大市场,使龙头企业的商品消费与农业产业化规模的销售预期相匹配,及时实现当地居民、政府、企业价值的共同实现,使当地居民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政府效率、能力保持提升、企业保持持续比较竞争优
势。
(五)加强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随着近年来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党员向新兴经济组织和城镇流动很大,给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应当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充分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地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村庄居住环境等方面确实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地基层干部虽然本身的工资水平相很低,但他们对教育培训的渴求程度却非常之高。为进一步激发当地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尽快实现当地经济的突破性发展,我们建议政府在提高基层干部工资收入,组织开展相应培训力度上再做一些工作。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的是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反映出来。只有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基层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联动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才能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扩展阅读:第二季度千名干部大走访走访
第二阶段“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
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乐陵市委、市政府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精神,切实提高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我作为街道纪检书记继今年2月份成功开展的第一阶段下基层大走访活动以后,又于6月份连续开展了一个月的第二阶段下基层大走访活动。这既是对第一阶段下基层大走访活动成果的检验,又是从化解社会矛盾的角度,让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了解群众需求、进一步增进干群关系、进一步推动乐陵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走访活动情况
一个月以来,我紧紧围绕访民情、问民计、释民惑,解民忧、帮民困、安民心为内容的“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走访炉房村群众36户和卜家村群众26户,同时也多我所帮扶的十个联系户进行了走访,针对走访查找出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分析,从解决村民最关心、最急切的问题入手,解决了一些村民关心的难题。通过深入村民家中进行攀谈交流,积极主动为村民化解矛盾,主动为村民联系医保、低保、新农保等问题。我还主动联系街道党委书记,帮助往往村解决农田浇水问题、卜家村修路等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帮助村民解决了困难和问题,给我所走访的村的村民们送去了温暖。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为期1个月深入芦坊和卜家村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查找出了一些问题,现就走访出来的问题情况梳理汇总如下:
(一)往往村民王观朋,今年72岁,他自己一个人过日子,原来有一个兄弟也去世了,王观朋没有生活来源,每天都靠外出要饭吃,经过这次走访,我了解到情况,将王观朋定为低保人员对象,村民们也一致同意王观朋为拟解决低保对象来解决他的生活困难。
(二)往往村村民孟庆国,今年46岁,他因为车祸将脑袋撞坏,因治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钱,还向亲戚、朋友借了很多钱,他有一个儿子在念高中,我走访之后向民政局反应孟庆国的情况,看能不能对他有所照顾。
(三)往往村村民王瑞、王向东想发展养殖业,想养鹅,但是两人都缺乏资金,想向信用社贷款,我走访回来后想到可以利用计生政策双千帮扶向信用社进行贷款,我就立即跟他两个人联系给他两人进行了申请。
(四)通过上次走访往往村,群众大多反映村南浇不上水的问题,经过与上级协调与村干部的努力,从村北由村东向村南引了一条水沟,暂时使村东南近200多亩农田浇上了黄河水,这个解决办法村民们非常满意。
下一步的计划是该水沟继续向村南面引水,到时可以解决村南近300亩农田浇水问题。
(五)往往村村民段秀英向我反映她已经入党40多年,看看
上级部门对她这样的老党员有没有优惠政策。走访回来后,我积极与组织部门和民政部门进行了咨询,但是目前尚未有对这个年龄段的党员有补贴。
(六)卜家村村民卜祥领,今年60岁,他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全家基本没有什么收入,全靠村里的左邻右舍救济生活,经过与村民们交谈,将卜祥领拟解决低保对象。
(七)通过走访座谈,卜家村村民一致反映该村通往王里的公路年久失修,路上都是水窝子和土,坑坑洼洼的,村民们在路上骑自行车行走一趟身上穿的衣服就成了土的颜色,这次街道向上级争取了一块资金修这条路,但因这条路较长,上面的补贴资金又不够,需要村里自筹一块资金,后经村红白理事会人员与本村在外上班、经商人员协商,在外上班与经商人员共自愿捐修路款57000余元。
卜家村在外工作人员与经商人员并于6月5日上午11时在王里街道办举行了捐款仪式,电视台录像,自愿捐款10000元的养牛场场长卜祥云还在电视上做了发言。
(八)卜家村村民卜凡强提出本村村西有沟,村民能够浇上黄河水,希望借这次修路的机会,在路下面埋上水泥管,希望将水引至村东。
三、合理化建议措施
在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大走访活动中,所涉及的还有乡村规划,农村养老、医保等问题,为更好服务百姓,让我们的各项工作让
群众满意,今后基层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夯实执政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的执政基础。一是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总体要求,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形式、工作方式、活动载体和活动内容,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级其他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综合阵地。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功能。二是要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农村基层干部是做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农业和农村工作、团结带领广大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只有建设一支有文化、有纪律,观念新、作风硬,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都要按规矩办事,按制度办事,村委会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让村干部有规可依,有制可行,始终有制度做保障,制度约束,在监督机制上,完善来自基层村民代表的监督和上层部门的监督。可采取定期述职和不定期检查制,及重大事情村民代表议事制和问责制,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现象的产生。
(三)围绕“民”字,抓住“实”字,解决群众“难”事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诚心务“民”,真心干实事,就
能很好解决问题,一切都要结合农村实际,只要农民拥护和需要就应立即实施,从实从快解决群众所需,只要想群众,为群众,就能帮群众办实事。
(四)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
第二阶段“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给我们每位干部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了一条与老百姓亲密接触的途经、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我们要把群众的发展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唯一标杆,在日后的工作中要时刻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各项工作中,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不断提升自己为百姓办实事的能力和水平。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城市规划局“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调研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城市规划局“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调研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城市规划局“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活动调研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20439.html
- 上一篇:四大总结(信访)
- 下一篇:大走访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