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继续教育高校教师学习体会
201*年继续教育高校教师学习体会,心得
本次继续教育培训,老师们从宏观方向上介绍了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分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多元化以及内涵式发展。使我们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的特点、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们对大学功能的认识已经由人才培养的一元说,发展到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为内容的多元说。大学肩负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大学的性质由此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应的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通过对大学功能内在关系的探讨,对大学功能结构失衡现象的探因,构建大学功能间的整体性关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功能的认识与理解。这种宏观的培训方式,让我们在明确大方向的前提下,对高校教师的责任、使命、素质、技能等方面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知,着实令人受益匪浅。
通过对大学功能的内在关系、大学功能结构失衡探因和重建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关联三个问题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高等教育功能问题的微观透视,增进对高等教育功能的深度思考。
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思维的三个重要面向: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特色教学改革、完善综合教学改革成为高校教学改革思维方式转变的系统探讨,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高校课程与课程改革的关系、课改的必要性、当前高校课改中遇到的困境及解决的方向等几个问题的学习,较为全面的了解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及其必要性,掌握当前高校课改遇到的困境及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今后的出路与方向。
通过第五章的学习,掌握了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所遭遇的制度困境及其重构;构建专业学习社群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这一章的学习,掌握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而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社会、个性以及环境等因素发生作用的机制。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学习,体会到高校校园文化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核心,以分析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缺陷为切入点,剖析建设优良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合理化原则与措施,并阐发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优点,从而真正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达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它所阐述的教育原则体现了高校德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式以及德育模式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即走出单纯知识灌输的德育模式,由讲台走向生活世界,走向社会实践的生活德育理念,并且在政策上鼓励对高校德育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新时期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提出了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进而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新思考。
唐代哲学家韩愈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育人。教育的根本在于“育”,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教书的目的、内容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这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规律在教书上的反映,既教书又育人,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教师同一工作的两个方面,卓越的教师要善于在教书中育人,自觉的用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奠定科学和智力基础,在育人中促进教书。
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有其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近代以来,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的训练逐渐取代神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在道德教育方面“人间的、世俗的”道德伦理摆脱了神学教条的抑制,道德知识不是神的旨意成了道德教育的关注点,道德教育按照知识理性的指引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体系。但工具理性在教育领域的过于强化势必导致教育实践上的偏向。
第一,过于注重道德认知和思维逻辑推理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忽视了各种非理性因素在受教育者道德判断中的作用,使道德教育成为一种简单的道德准则的灌输或道德评价标准的澄清,道德实践相应地被弱化了。
第二,工具理性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功利主义,使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实践中的地位受到威胁,道德教育沦为智力教育的附庸,也使德育与整个教育体系脱节,德育和生活世界剥离了,甚至和教育主体拉开了距离,教育者逃避了道德教育的责任而不自知。
科学理性泛化并且凌驾于人文精神之上“导致人的终极价值和道德本性的淹没”,这恰恰暴露出了现代性的价值缺失。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想正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反对将人作为纯生物性的存在或病态的存在,主张尊重人的主观感受和主观判断。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就是试图使教育实践以教育主体为出发点,以生活为凭借和依据,实现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因此相对于“知性德育”这一理论背景而诞生的“生活德育”的理念是反思现代性的一个理论创新。
面对科学理性对传统价值、信念体系的冲击,道德教育也趋向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远离了生活世界,远离了人本身,而随着现代性的消解和对“知性德育”的反思和批判“生活德育”的理念成为当下国内外道德教育的研究指向。
生活德育使我们在德育理念上更要注重:以人为本,以生活为基础,关注现实需要。在德育内容上更要注重: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时代要求。德育方法更要注重:适应学生特点,重视知情意行的相结合。面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情况,使我们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形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未能充分吸引大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探索“80后”、“90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先进典型培育为抓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武汉大学等大学的做法,开展“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互动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所有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增强反馈。开展“跟进式教育”,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结合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的教育,就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师把书教得更好。
今后我们还要对自己的使命职责及功能有更加清楚地认知,准确地在师生关系中定位自己。中华民族历来有“师道尊严”的传统,董仲舒的“天地君亲师”把师生之间规定为尊卑关系,但在21世纪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的条件下,必须突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在现代的师生辩证关系中学生是主体,这是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功能所决定的。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当代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明确指出:“要树立起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
“师”的存在是为了“生”的更好发展,教师要以平等、合作、民主的精神,理解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密切的师生关系,并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向全面发展转化。但学生的发展与老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失去了引导,也不是削弱教师在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作用。在这一关系定位中,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级的育人艺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其教育功能。体现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互动式学习:比如分组辩论或回答问题,学生之间互评;通过情景剧或讲解PPT等形式让学生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教师从旁主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分系统,以激励学生多发言多表达等。这样令课堂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自信心得到增强,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学习兴趣也得以培养。
另外,教师应及时补充新的知识,令自己的知识积淀更厚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应该认真钻研业务,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自身提高,拓宽知识面,及时充电,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
其实,不管高职教育还是何种教育,在教育思想上都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所教学科、热爱自己所教学生。
高职院校在招生时是最后一个批次录取,与本科院校相比,学生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及其他方面素质相对差一些,差生相对多一些,这是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体现细心、耐心,且一视同仁。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使其产生积极的动力。另外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一句赞扬,一个肯定的表情,都会使他们树立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
理解尊重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要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比如,在讲解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理解,那么就可以试着变换不同思路来适应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其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重视他们的心理需要,不要求学生唯命是从,允许他们有不同看法,充分发扬民主。这就要求师生间在人格上、心理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如老师对未转化的差生一直坚持不放弃,严格要求,因势利导地培养其文明行为和优良品德,发展学生的才能和智慧,学生也会回报教师的教育,尊重教师要求。
以上是我培训以来的心得体会,我会将培训中学到的点点滴滴应用到平日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作一个对自己、对学生负责的称职的老师。
扩展阅读:201*年继续教育高校教师学习体会,心得
本次继续教育培训,老师们从宏观方向上介绍了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分别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多元化以及内涵式发展。使我们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的特点、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们对大学功能的认识已经由人才培养的一元说,发展到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为内容的多元说。大学肩负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大学的性质由此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应的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通过对大学功能内在关系的探讨,对大学功能结构失衡现象的探因,构建大学功能间的整体性关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功能的认识与理解。这种宏观的培训方式,让我们在明确大方向的前提下,对高校教师的责任、使命、素质、技能等方面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知,着实令人受益匪浅。通过对“大学功能的内在关系,“大学功能结构失衡探因,和“重建大学功能的整体性关联”,三个问题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高等教育功能问题的微观透视,增进对高等教育功能的深度思考。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思维的三个重要面向: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特色教学改革、完善综合教学改革成为高校教学改革思维方式转变的系统探讨,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通过对“高校课程与课程改革的关系、课改的必要性、当前高校课改中遇到的困境及解决的方向等几个问题的学习,较为全面的了解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及其必要性,掌握当前高校课改遇到的困境及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今后的出路与方向。通过第五章的学习,掌握了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所遭遇的制度困境及其重构;构建专业学习社群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这一章的学习,掌握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而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社会、个性以及环境等因素发生作用的机制。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学习,体会到高校校园文化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核心,以分析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缺陷为切入点,剖析建设优良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合理化原则与措施,并阐发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优点,从而真正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达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它所阐述的教育原则体现了高校德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式以及德育模式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即走出单纯知识灌输的德育模式,由讲台走向生活世界,走向社会实践的生活德育理念,并且在政策上鼓励对高校德育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新时期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提出了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对策,进而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新思考唐代哲学家韩愈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育人。教育的根本在于“育”,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教书。教书的目的、内容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这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规律在教书上的反映,既教书又育人,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教师同一工作的两个方面,卓越的教师要善于在教书中育人,自觉的用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奠定科学和智力基础。在育人中促进教书。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有其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近代以来,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的训练逐渐取代神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在道德教育方面“人间的、世俗的”道德伦理摆脱了神学教条的抑制、道德知识不是神的旨意成了道德教育的关注点,道德教育按照知识理性的指引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体系。但工具理性在教育领域的过于强化势必导致教育实践上的偏向。第一,过于注重道德认知和思维逻辑推理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忽视了各种非理性因素在受教育者道德判断中的作用,使道德教育成为一种简单的道德准则的灌输或道德评价标准的澄清,道德实践相应地被弱化了。第二,工具理性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功利主义,使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实践中的地位受到威胁,道德教育沦为智力教育的附庸,也使德育与整个教育体系脱节,德育和生活世界剥离了,甚至和教育主体拉开了距离,教育者逃避了道德教育的责任而不自知。科学理性泛化并且凌驾于人文精神之上“导致人的终极价值和道德本性的淹没”,这恰恰暴露出了现代性的价值缺失。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想正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反对将人作为纯生物性的存在或病态的存在,主张尊重人的主观感受和主观判断。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就是试图使教育实践以教育主体为出发点,以生活为凭借和依据,实现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因此相对于“知性德育”这一理论背景而诞生的“生活德育”的理念是反思现代性的一个理论创新。面对科学理性对传统价值、信念体系的冲击,道德教育也趋向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远离了生活世界,远离了人本身,而随着现代性的消解和对“知性德育”的反思和批判“生活德育”的理念成为当下国内外道德教育的研究指向。生活德育使我们在德育理念上更要注重:以人为本,以生活为基础,关注现实需要。在德育内容上更要注重: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时代要求。德育方法更要注重:适应学生特点,重视知情意行的相结合。面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情况,使我们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形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未能充分吸引大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探索“80后”、“90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先进典型培育为抓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武汉大学的做法,开展“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互动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所有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增强反馈。开展“跟进式教育”,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结合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的教育,就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把书教得更好。今后我们还要对自己的使命职责及功能更加清楚地认知,准确地在师生关系中定位自己。中华民族历来有“师道尊严”的传统,董仲舒的“天地君亲师”把师生之间规定为尊卑关系,但在21世纪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的条件下,必须突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在现代的师生辩证关系中学生是主体,这是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根本功能所决定的。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当代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明确指出:“要树立起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师”的存在是为了“生”的更好发展,教师要以平等、合作、民主的精神,理解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密切的师生关系,并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向全面发展转化。但学生的发展与老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失去了引导,也不是削弱教师在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作用。在这一关系定位中,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级的育人艺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其教育功能。体现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互动式学习:比如分组辩论或回答问题,学生之间互评;通过情景剧或讲解PPT等形式让学生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教师从旁主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分系统,以激励学生多发言多表达等。这样令课堂形成一个良性互动,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自信心得到增强,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学习兴趣也得以培养。另外,教师应及时补充新的知识,令自己的知识积淀更厚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应该认真钻研业务,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自身提高,拓宽知识面,及时充电,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其实,不管高职教育还是何种教育,在教育思想上都要突出一个“爱”字,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所教学科、热爱自己所教学生。高职院校在招生时是最后一个批次录取,与本科院校相比,学生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及其他方面素质相对差一些,差生相对多一些,这是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体现细心、耐心,且一视同仁。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使其产生积极的动力。另外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一句赞扬,一个肯定的表情,都会使他们树立自信,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理解尊重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要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比如,在讲解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理解,那么就可以试着变换不同思路来适应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其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重视他们的心理需要,不要求学生唯命是从,允许他们有不同看法,充分发扬民主。这就要求师生间在人格上、心理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如老师对未转化的差生一直坚持不放弃,严格要求,因势利导地培养其文明行为和优良品德,发展学生的才能和智慧,学生也会回报教师的教育,尊重教师要求。以上是我培训以来的心得体会,我会将培训中学到的点点滴滴应用到平日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作一个对自己、对学生负责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继续教育高校教师学习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继续教育高校教师学习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继续教育高校教师学习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2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