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心得
蛋黄妈谈《大学》里的点滴感悟
讲课:义师深圳蛋黄妈整理:义工深圳豆豆妈时间:201*-01-2110:30-11:30
地点:育心累积大易读经群(37927788)
“大学”,我的理解为大学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
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明德,是指天所赋予人的,根植于人心中的人类本性,就我们人类而言,具有普
遍性;而明明德,就是显明发挥出人类所普遍具有的德性,认识到这种德性也就是认识到了人性中所具有天道的本质。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道德本性的实践,还要求把个人的道
德修养用于社会实践,是一个推自己及及人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施之于广大的生活世界,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
《大学》里讲的诚意,正心。诚意,就是要不自欺,要慎独。在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在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内心如此,表现于外更是如此,即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独是一种主观的道德修养方法,注重道德理想和动机的培养。“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欲望产生偏向,身有所忿愤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我们人类不可能避免忿愤、恐惧、好乐、忧患等感情,但防止、克服不正当的感情、欲望还是必要的,又有些中庸的味道了。
只要我们领悟了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领悟了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身践道,以身践德。引导我们的孩子向善,兼济天下,止于至善。
一位资深的园长说过:孩子其实从出生那时就知天知地,只是不会用语言表达其实每个人看待事物都有自己的一面,都理解一样的,也没啥味道了,但是园长的这种说法,跟内经里说的一样,相信这不是巧合,黄帝内经里也有说:“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生而神灵”就是说娃娃具有生而“知”之的天才然后慢慢的长成,都是很自然的过程,这应该就是与生俱来知性的“知”,也就是园长培训的时候说到的生下来百分之七十已经注定从先天到后天,本能的一个知,到后面的所知,有这样一个层面了,再读后面的就能慢慢有所悟明其物性,然后与其相合。
上学的时候听过一首歌,很多朋友应该也都听过。子曰里是这样唱的“孔子的中心思
想是个仁,仁的表现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以仁为本体,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对人则有爱心大学之道体现了仁的价值观,第一个明明德,做到恕的境界,也就是正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个意思,亲民,做到忠的境界,也就是正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几句,有一段时间老多的想法了,每想一下,就激动一下。当下社会的各种不和谐,诸如失信,家庭矛盾、社会纠纷、都是因为人们行为无道造成的,所以大学之道,门道大的很,学的好,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举国得治
而先后顺序特别重要,懂得先后顺序、轻重缓急,要有智慧才能办到,所以要学习,
学习圣贤的学问
很多妈妈惊讶于我一个煮妇,时间安排的如此妥当,每天如此充实,学也学了,玩也
玩了,家庭也照顾了,孩子也带的不错,关键我还天天这样乐呵呵,其实奥秘就在这几句话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本好比是树根,末好比是树枝,没有树之根,就不会有树之枝。所有的物都有它的本和末,所有的事物都会有始和终,这就教导我们要学着知道做事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虽是小事,小小的应用,却也是智慧之用,最可怕的莫过于本末倒置了。
★京_义工_虚受:事虽小,勿擅为
义师SZ蛋黄妈:再回归到我们的经典中。赖老师把经典分为三类,基础,结构,装修。如同盖房子,也是先要打地基,打好地基,而后做结构,结构做成功了,最后再是装修这些古老的经典,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分享知识和经验的结果,言简意赅,却在精练之中蕴涵大智慧。
我们需要时时阅读这些经典,领悟其中的智慧,并学以致用,身体力行。身体力行,
不读不行。如此,才能让孩子们于日常生活中耳熏目染、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间养成美好的德性,成长为健全的人。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要传道,要读懂大学里的大学之道,大学之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任何事情的发展是有起点及终点,唯有对事件进行溯本追源的观察,才能明白事件的结果为何如此,理智的运用这种方法观察任何事情,则离“道”不远了小而言之,作为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修身敬业。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反复强调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周围有不少人常年累月做着本末倒置的事情安排的不好,觉得这也没做,那也没做,心累,身累,其实只是没有知所先后。
知本知末,做事情就会知道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有着短期与长期的目标。有了正确的认识观,就会知道事物的轻重,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逻辑上有着清晰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什么叫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什么叫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什么叫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什么叫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等等等等,下回再分解。
扩展阅读:学习《大学》心得体会
“心怀敬意,明心见性”《大学》心得体会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和研读一下《大学》,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通过学习《大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大学》学习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大学》学习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学习心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23119.html
- 上一篇:实践部个人学期工作计划
- 下一篇:学习委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