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必修2-知识总结校对g

时间:2019-05-29 17:51:12 网站:公文素材库

必修2-知识总结校对g

必修2化学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科学探究:钾在空气中的燃烧、钾与水的反应P6

操作步骤:

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回忆钠与氧气反应,进行对比。

2、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回忆钠与水反应进行对比。实验现象:

1、钾迅速熔化成一个小球,燃烧,产生紫色火焰。

2、钾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音,产生紫色火焰。反应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

2、实验1-1:Cl2、Br2、I2氧化性的比较P8实验1、将少量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现象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中的液体分两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的液体分两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2、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的液体分两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③2NaI+Br2=2NaBr+I2②2NaI+Cl2=2NaCl+I2化学方程式①2NaBr+Cl2=2NaCl+Br2

3、科学探究:Mg、Al金属性强弱的比较P15

操作步骤:1、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2、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

管,再各加入2mL1mol/L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镁与冷水反应缓慢,镁条表面溶液变红,加热后,反应迅速,有大量气泡产

生,溶液变红。

2、镁带和铝片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镁带比铝片反应剧烈。

4、实验1-2:Na与Cl2的反应P21

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现象化学方程式Na与Cl2剧烈反应,生成大量白烟。2Na+Cl2=2NaCl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实验2-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P33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6mol/L的盐酸,再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观察现象,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现象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溶液温度升高。

结论反应放出热量2、实验2-2: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P34

将约20g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约10gNH4Cl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用手触摸烧杯底部用手拿起烧杯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再拿起反应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

2

实验现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感觉烧杯变凉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混合物呈糊状结论有氨气产生反应吸热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冰融化有水生成3、实验2-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P34

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2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mL2mol/L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缓地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相同,混合后溶液温度升高。

4、实验2-4:原电池P40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铜片表面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锌片溶解,没有气泡,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5、实验2-5:温度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P48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比放在冷水中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快,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实验结论:说明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6、实验2-6: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P48

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MnO2的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比加入FeCl3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快。

实验结论:MnO2和FeCl3均可以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1、科学探究:CH4的取代反应P61

操作步骤:取2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2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实验现象:用黑色纸套套上的试管中的气体没有明显变化。放在光亮处的试管中气体颜色变浅,试管内壁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试管内液面上升,

2、科学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P67

将浸透了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气体。利用该气体进行如下实验:1.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2.将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的情况。

实验现象: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3、乙烯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3、实验3-1:苯的稳定性P69

操作步骤: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溶液分层,下层接近无色,上层为橙红色。2、溶液分层,下层紫色,上层无色。

4、实验3-2:乙醇与钠的反应P73

操作步骤: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如图3-14),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钠块沉在乙醇底部,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噗”的一声。把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3-3:乙醇的还原性P74

操作步骤: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10~15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

实验现象: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表面变黑,插入到乙醇中,表面又变红,反复几次后,试管中有刺激性气味。

6、实验3-4:实验室制乙酸乙酯P75

操作步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

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生成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滴加药品的顺序:乙醇、浓硫酸、乙酸

使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有利于酯和水溶液的分层,碳酸钠可以吸收会发出的醋酸、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

7、(3-5)实验题目:葡萄糖、淀粉、油脂的性质P79

操作步骤:1.观察葡萄糖样品,取约2g葡萄糖固体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然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现象。2.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观察并记录现象。

3.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现象:1、观察葡萄糖为白色粉末,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2、土豆断面滴有碘酒的地方变蓝。3、鸡皮变黄。

8、实验3-6:蔗糖的水解P79

操作步骤: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3~5min,观察,记录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解释: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成葡萄糖或果糖。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实验4-1:铝热反应----P89操作步骤:1.把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取出内层滤纸,在其底部剪一小孔后用水润湿,再套回原处,并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一盛沙子的蒸发皿。2.将5g干燥的氧化铁粉末和2g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入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3.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镁条,观察现象(反应时会产生高温,发出强光,观察时请注意安全)。现象铝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红色熔融物滴落到表面皿中,冷却后为黑色固体5

2、实验4-2:海带中碘的提取P91

实验仪器:砝码、天平、刷子、剪刀、坩埚、三脚架、泥三脚、酒精灯、坩埚钳、烧杯、玻璃棒、石棉网、漏斗、滤纸

实验药品:干海带、酒精、蒸馏水、稀硫酸、3%的H2O2、淀粉溶液操作步骤:

1.取3g左右的干海带,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用刷子刷净(不要用水冲洗),用剪刀剪碎后,用酒精润湿,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灼烧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停止加热,冷却。2.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min。过滤。3.在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硫酸(3mol/L),再加入约1mLH2O2(质量分数为3%),观察现象,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加入淀粉后溶液变蓝。

扩展阅读:必修1-知识总结校对g

化学1(必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实验1-1粗盐的提纯。P5

步骤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实验现象:经过提纯后的食盐纯白,晶莹剔透。

思考:你认为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比较纯的氯化钠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它们呢?

思考分析:仅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的固体仍然是不纯的食盐,因为从海水晒制的粗盐中除含有不溶于水的泥沙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大多数硫酸盐都溶于水,而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可用BaCl2溶液来检验硫酸盐。但钡盐除BaSO4外,还有BaCO3等,BaSO4不溶于稀盐酸,BaCO3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同理,可用Na2CO3溶液检验CaCl2,用NaOH溶液检验MgCl2。

2.实验1-2检验所得食盐是否含有杂质。P6

取[实验1-1]得到的盐约0.5g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水配成溶液,先滴入几滴稀盐酸使溶液酸化,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实验证明,提纯后的食盐中存在硫酸根离子,并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3.【思考与交流】P7

水略显浑浊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现象(1)溶解:称取约4g粗盐加到盛有约12mL水的烧杯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必修1-化学(1)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根据资料卡片和【实验1-2】得出,除去这些杂质的试剂可选用Na2CO3、NaOH、BaCl2,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有:杂质硫酸盐MgCl2CaCl2加入的试剂BaCl2NaOHNa2CO3化学方程式BaCl2+Na2SO4=BaSO4↓+2NaClMgCl2+2NaOH=Mg(OH)2↓+2NaClCaCl2+Na2CO3=CaCO3↓+2NaCl(2)加入以上选择的试剂,引入了Ba2+、OH-和CO32-因此,多余的Ba2+用过量的Na2CO3除去,多余的OH-和CO32-用盐酸除去。

本题还可以先用NaOH除去MgCl2,再用BaCl2除去硫酸盐,再用Na2CO3除去CaCl2,最后用盐酸除去多余的NaOH和Na2CO34.实验1-3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杂质P7

实验目的(1)自来水中氯离子的检验(2)蒸馏、制蒸馏水实验过程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硝酸根)溶液。2在100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现象加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按图1-4连接100℃后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到蒸馏水。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3)检验蒸馏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溶液中还含有Cl-吗?)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蒸中不含有Cl-。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溶液。(得到的馏水中无沉淀。说明得到的溶液5.实验1-4碘的萃取(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P9)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如上左图)。

必修1-化学(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就(如上中图)。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如上右图)。

倒转分液漏斗时,应实验现象:

(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P13科学探究1、(1)生成的O2和H2的体积比为1:2(2)点解1.8g水H2O2O2H2FeAlH2OH2SO4密度/gcm-37.862.70.9981.831mol物质的体积(cm3)7.121018.0453.55质量(g)0.21.6g物质的量(mol)0.10.05密度/gL-11.4290.08991mol物质的体积(L)22.3922.42H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2:12.1mol物质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1mol氧气和氢气的体积相同,1mol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

6.实验1-5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P16(1)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_5.85___g。(2)根据计算结果,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

(3)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4)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如图1-18),并用少量蒸

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5)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

必修1-化学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实验现象:氯化钠溶解,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实验结论:用5.85g氯化钠和蒸馏水即可配制成100mL1.00mol/LNaCl溶液。注意事项:准确计算,规范操作,步骤顺序正确。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可归纳为:计算、称量、溶解、洗涤、定容、摇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科学探究: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比较P26科学探究Fe(OH)3胶体制备实验

实验步骤:取一个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实验现象:烧杯中溶液呈,

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Fe(OH)3胶体性质实验

性质实验1: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Fe(OH)3胶体制备实验

(1)取3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25mLCuSO4溶液和25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光束通过溶液和胶体时的现象Fe(OH)3胶体性质实验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

必修1-化学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Fe(OH)3胶体CuSO4溶液Fe(OH)3胶体泥水光束照射时的现象有丁达尔效应没有丁达尔效应过滤后的现象有丁达尔效应没有丁达尔效应实验现象:1、可以看到,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2、当光束通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效应,而光束通过硫酸铜溶液时,看不到此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实验结论:1、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大。2、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2.实验2-1硫酸钠与氯化钾、氯化钡的混合P31实验1、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2、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BaCl2溶液现象没有明显现象生成了白色沉淀

实验22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用手触摸试管壁,感觉放热。

3.实验2-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P33现象及离子方程式1.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有蓝色沉淀产生。Cu2++2OH-=Cu(OH)2↓NaOH溶液。2.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3.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实验3-1切割金属钠P47

实验步骤:取一小块金属纳,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这时可以看到钠的真面目。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

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滴入盐酸后红色变浅,直至消失。H++OH-=H2O有气泡产生。CO32-+2H+=CO2↑+H2O必修1-化学钠常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实验现象:取出的金属钠表面有一灰黄色层,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久置表面还会形成溶液,再变成白色粉末。

2.(3-2)钠的燃烧P47

实验步骤:把这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可以观察到,钠受热后,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并生成淡黄色固体。

钠的燃烧3.科学探究:铝箔的燃烧P48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又有什么现象呢?

实验现象:将未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表面有氧化膜,因此不能燃烧)。将已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铝箔也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打磨后铝箔表面又很快形成氧化膜,阻止了铝的燃烧)。

热铝箔实验结论:铝表面的氧化膜可以保护铝。即使是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也会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构成氧化膜的成分是氧化铝。

4.实验3-3钠与水反应P49

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

必修1-化学实验现象:可以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钠周围有水雾,有时可能有火花,或伴有爆鸣声;钠球在反应中逐渐变小,最后消失;滴有酚酞的溶液变成红色。实验结论:钠的密度比水小;它的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时放出热量,放出的热使钠熔成小球;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显碱性,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5、科学探究:铁与水蒸气反应P50

铁不能与冷、热水反应,但能否与水蒸气反应?

请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装置,使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这套装置应包括水蒸气发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检验产生的气体等部分。(也可用干净的细铁丝代替还原铁粉进行实验。)

1、如果提供给你3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器和物品,画出你设计的装置简图。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2、有人设计了如图3-8所示的装置,用一支稍大一些

的试管代替3支试管就能完成实验,想想其中的原理。你愿不愿意试一试?

3、任选一种方案进行实验。4、在下表中记录实验现象。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化学方程式3Fe+4H2O(g)Fe3O4+4H25、小结并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

6.实验3-4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P51

实验步骤: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5mL盐酸和5mL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你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铝分别放入盐酸、NaOH溶液中,都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蓝色火焰。

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结论: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都放出一种可燃性气体氢气。

7.实验3-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P55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滴入水后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体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发热;向溶液里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颜色

必修1-化学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变红。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补充:用脱脂棉包住少量过氧化钠,向脱脂棉上滴加水,脱脂棉燃烧。原因: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氧气助燃。8、科学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P56

(1)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各约1g):①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②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③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④在下表中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初步结论。

步骤①加1mL水②加10mL水向碳酸钠(左)、碳酸氢钠(右)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gNa2CO31gNaHCO3白色粉末,加水结块变成晶体;细小白色粉末,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放热热量变化振荡时间长时可溶解固体量减小溶液变微红色③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较深)初步结论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加水部分溶解,溶液碱性比Na2CO3的弱液碱性比NaHCO3的强(2)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如图3-13所示,分别用Na2CO3和NaHCO3做实验,Na2CO3现象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结论受热不分解受热易分解NaHCO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Na2CO3和NaHCO3还有许多其他性质,如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等。请写出它们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32-+2H+=H2O+CO2↑HCO3-+H+=H2O+CO2↑

必修1-化学9.实验3-6焰色反应实验P57

把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或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最好用煤气灯)外焰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时为止。用铂丝(或铁丝)蘸取碳酸钠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碳酸钾做同样的实验,此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实验现象:

金属的焰色反应利用焰色反应可制成节日烟花实验现象:蘸取碳酸钠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为黄色;蘸取碳酸钾做同样的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为紫色。

焰色反应的颜色为:钠盐呈黄色、钾盐呈紫色、钙盐呈砖红色、锶盐呈洋红色、铜盐呈绿色。

10.实验3-7硫酸铝与氨水反应P58

在试管里加入10mL0.5mol/L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实验现象:在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氨水过量后,沉淀不消失。11.实验3-8氢氧化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P58

实验药品:上面实验中制得的Al(OH)3沉淀、2mol/L盐酸、2mol/LNaOH溶液

实验步骤:取一些上面实验中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里,往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盐酸,往另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向Al(OH)3沉淀中加盐酸或加NaOH溶液,沉淀都消失。

实验结论:氢氧化铝既能与酸起反应,又能与强碱起反应,它是两性氢氧化物。

12.实验3-9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P60

实验步骤: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加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

必修1-化学

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3OH=Fe(OH)3↓3+-FeSO4溶液生成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Fe2++3OH=Fe(OH)2↓4Fe(OH)2+O2+2H2O=4Fe(OH)13.实验3-10三价铁离子的检验P61

仪器用品:试管2支、量筒2个、滴管

实验药品:FeCl2溶液、FeCl3溶液、KSCN溶液实验步骤: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5mLFeCl2溶液和5mLFeCl3溶液,各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并记录。

FeCl3溶液FeCl2溶液滴入KSCN溶液液呈血红色溶液颜色无变化3+铁离子(Fe)被还原(左),2+亚铁离子(Fe)被氧化(右)14、科学探究: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P61

在盛有2m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KSCN溶液(如图3-20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再加入几滴氯水(如图3-20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KSCN溶液现象不显红色溶液显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2Fe2++Cl2=2Fe3++2Cl-氯水,振荡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实验4-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P76

在试管中加入3-5mL硅酸钠溶液(饱和硅酸钠溶液按1:2或1:3的体积比用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静置。仔细观察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盐酸的酸性强于硅酸,硅酸不溶于水Na2SiO3+2HCl=H2SiO3+2NaCl在饱和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逐滴加入稀盐酸,待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

2.实验4-2硅酸盐的耐火性实验

1、取两个小木条或滤纸条,分别放入盛有蒸馏水和硅酸钠饱和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

浸透,取出稍沥干(不再滴液)后,同时分别放置在酒精灯外焰处。观察现象。现象结论放入蒸馏水当水分蒸发后就燃烧放入硅酸钠饱和溶液水分蒸发后不易燃烧(滤纸只起泡)硅酸钠具有耐火性3.实验4-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P83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然后把导气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现象可以观察到有苍白色火焰产生,瓶口有白雾

必修1-化学

化学方程式点燃2H2+O2=====2H2O氢气在氯气中燃烧5.实验4-4氯气的漂白作用P84

如图(4-6)所示,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有1/3容积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现象结论与解释布条褪色氯水中所含物质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有漂白性。

6.实验4-5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实验P84

如图(4-9)所示,将有色纸条或布条、有色花瓣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现象结论与解释可以观察有色布条没有褪色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7.实验4-6氯离子的检验P85

1、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2、再分别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

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现象。

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实验加入AgNO3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沉淀不溶解沉淀溶解,且放出气泡Ag++Cl-=AgCl↓Ag++Cl-=AgCl↓2Ag++CO32-=Ag2CO3↓Ag2CO3+2H+=2Ag++H2O+CO2↑Ag++Cl-=AgCl↓解释或离子方程式产生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沉淀不溶解无明显现象8.实验4-7二氧化硫溶于水性实验P90

1、如图(4-21)所示,把盖有胶塞、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水面下打开胶塞,观察试管内水面的上升。可以观察到装有二氧化硫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以后,试管中的水面上升。

2、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在水面下用胶塞塞紧试管口,取出试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观察到pH试纸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

必修1-化学3、在试管里保留1/3的溶液,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

4、如图(4-12)所示,加热试管,再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否闻到什么气味?可以观察到溶液又变成红色,并可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9、科学探究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先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他药品和仪器自选。

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的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实验步骤将一支充满NO2的试管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现象解释(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水位上升,最后水3NO2+H2O=2HNO3+NO充满整个试管的2/3,无色气体充满试管的NO2为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NO1/3(上部)为无色气体,难溶于水2KClO3=2KCl+3O2↑(2)制取少量氧气或2H2O2(3)将氧气慢慢地通入步骤(1)的试管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2NO+O2=2NO2体,但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3NO2+H2O=2HNO3+NO2H2O+O2↑(1)

2.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只有2/3的二氧化氮转化为硝酸,而1/3的二氧化氮抓化为一氧化氮。因此,硝酸工业常在吸收反应进行过程中补充一些空气,是生成的一氧化氮再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荣誉水又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经过这样多次的氧化和吸收,二氧化氮可以比较完全地杯水吸收,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实验方案示例:

将一支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再将氧气慢慢地通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无色气体充满试管的1/3(上部)。2、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体,但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

10.实验4-8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P97

1、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

2、将烧瓶倒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

3、轻轻挤压滴管胶帽,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见图),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实验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氨水显碱性。注意事项:①装置要密闭不漏气;②圆底烧瓶要干燥;③烧瓶要充满氨气。

必修1-化学△实验室制氨气

药品:氯化铵和氢氧化钙

仪器:固体和固体加热(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单孔塞、导气管)

反应方程式:NH4Cl+Ca(OH)2===CaCl2+2H2O+2NH3↑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变蓝,证明已满。

干燥:用碱石灰。不能用浓硫酸,因酸碱反应。不能用氯化钙,因为氯化钙与氨气反应。尾气吸收:用一个倒扣在水面上的漏斗。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

12、浓硫酸与蔗糖的反应P101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

必修1-化学无色气体。此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SO+2HO。C+2H2SO4(浓)===22213.实验4-9浓硫酸与铜反应P101

浓硫酸与铜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1、如图所示,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从孔中插入一根铜丝,加热。

2、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3、拔出铜丝,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如图所示。

化学现象: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注意事项:实验中,设计铜丝可以抽动,主要从环保角度考虑,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SO2不能漂白石蕊溶液。把多余的二氧化硫通入到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防止污染空气。

必修1-化学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必修2-知识总结校对g》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必修2-知识总结校对g: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必修2-知识总结校对g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2522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