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工厂成本管理》培训心得
《高效的工厂成本管理》培训心得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能提供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参加由时代光华组织的《高效成本控制和价值分析》的培训课程。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知识,也学会了很多生产成本控制的工具,这也必将会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下面我就对此次培训的学习收获来简单的介绍一下。《高效的工厂成本管理》此课程主要是针对于工厂在生产和采购过程中,如何通过管理更好的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公司利润。
一个公司的存在是为了产生价值,产生价值的目的就是为了产生利润。而单一产品的利润=销售价格-成本,而要增加利润有两种方式,要么增加销售价格,要么降低成本。而从数据统计来看,降低成品所产生的利润效益要远远大于增加销售价格多产生的增益,所以增加利润的最快捷的手段是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成本包含物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用。而降低成本的第一步是要有一个年度降本计划,产用5W1H的方式,来确定年度降本的方案,并且要向抓销售计划的那般热诚去抓降本计划!当然,越好卖的东西越要将其成本。那么降低成本的方式有哪些呢?
一、降低人工成本
降低人工成本有两个阶段,1、少人化:精简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管理,从因人设岗改变为因事设岗,自上而下优化人员数量,采用ECRS原则的工作抽样进行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同样的事让更少人做,从而实现少人化。2、多能化:提高人员素质,增加人员可调控性。人才梯队的进化过程: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一岗多人。那如何培养多能工呢?主要有6个步骤:需求分析(公司、员工角度)、培训规划(技能矩阵)、激励机制(酬薪、晋升)、培训/轮岗(先熟练后轮换)、考核与认证、技能竞赛(心得共享)。其中技能矩阵的有效应用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盘点所有员工的技能水平,而且可以有针对性的培训。
二、降低采购成本
降低采购成本第一步是先对产品进行成本结构分析,进行分解报价表的制作,进行细化分解后再根据其占的比重进行依次的分析。采购过程中除了要追求单种原物料的价格外,更重要的是以降低总成本最低为导向。采购总成本包含运输成本、检验成本、仓储成本、品质成本、交易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销售成本、处置成本等,所以我们在确认供应商时一定要以总成本最低的目标进行选择。同时对待我们的供应商应该采取分类、减少、开发、扶持这四个原则,来实现彼此的共赢。另外对于供应商的物料严格把关,对于品质不合格的要态度坚决,不能因生产紧急而特采不良品,从而纵容了供应商。总而言之,停止抱怨或纵容供应商,那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三、库存成本
库存越多越好吗?不是的!库存周转能力的强弱体现了一个公司赢利能力的强弱,同时电子产品的库存产品价值会随着资金利息、商品贬值、人员费用等方面的因素,呈现每年20%-30%的贬值比例。所以我们应该在不影响正式生产的情况下让库存最小化。加快库存周转的八个步骤:全面盘点、库龄分析区分呆滞品(“先排污”)、库存结构分析(呆、滞、正常三种形态比例)、从比例最大的开始寻求库存降低、关键是做好库存计划(“再节流”)、库存趋势分析,检验节流效果、对比库存周转,验证最终效果。具有代表性的是丰田模式JUSTINTIME。
四、质量成本
质量的广泛定义是指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这是一种“结果性”质量,还有一种“过程性”质量:质量是从订单到发货一切过程的工作形态的控制。
其实质量就是为了会回来的客户生产不会回来的产品。而质量成本就是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各种费用,包含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耗成本(维修、返工、变更等)、外部损耗成本(投诉)。而我们再做生产预算时,质量成本在3%-5%为佳。
五、消除七大浪费
什么是浪费?浪费是指除了使产品增值所需的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之绝对最小量以外地一切东西。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我们常说的有七大浪费,分别是过量生产浪费、库存浪费、搬运浪费、重工浪费、动作浪费、等待浪费、过程浪费。
其中最严重的要属库存浪费,它不但会贬值,同时过多的库存也会掩盖掉很多制程问题,导致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而导致公司出现批量性的不良品。
以上就是我通过此次学习进行的一些归纳总结,同时也会加以吸收,希望能尽快将至运用于工作之中,再次感谢公司提供的培训机会!
报告人:高盈奎201*-9-
扩展阅读:《高效精益成本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精益高效成本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精益高效的成本管理是企业取得利益的关键,只有做好成本管理,才能从最起点为企业创造效益。现代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既要求得生存,更要求得长期成长和发展,削减成本就成了一个企业面临的永恒主题,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而忽视设计研发、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控制;缺乏经营控制,忽略了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和管理决策,导致成本计划不准确,事前成本控制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造成生产成本控制的盲目性。企业应该在危机到来之前就及早地考虑这些问题,以便能以别人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赢得有利地位,不能等到危机到来时才临时抱佛脚!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供应链成本的最小化,即采购成本、研发成本、生产成本、质量成本、物流成本和服务成本的最小化。
通过对精益高效成本管理学习,我对精益高效成本管理的理解更为深入。精益高效成本管理是从丰田生产方式中总结提炼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消除企业所有环节上的不增值活动,达到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和改善质量的目的。实现精益高效成本管理的基础是稳定的生产运作,及时供货(JIT)和稳定的质量保证是实现精益高效成本管理两大推动力。精益高效成本管理主要是彻底杜绝企业内部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丰田公司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丰田生产方式不断充实、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将科学管理、技术创新、信息革命融为一体的完整管理体系。如何运用精益高效成本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没有定式的,它是一个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以精益思想多角度着眼,使用不同的精益工具,由表及里逐步持续改善的过程。现将本次学习体会到的有关精益生产的内容总结如下:
一、“均衡化”与“多样化”多样化也就是多品种及少批量,但多品种少批量如果控制不好会对我们的库存尾数造成压力,也就是说资金的积压。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好均衡化的管理,在库存量及合格率上的有效控制是做好多样化的基础。
二、杜绝各种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操作的浪费在我们的工作中时刻存在,如可找出这些浪费及改善是关键,要找出我们身边的浪费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做到更全面。要真正能达到杜绝各种浪费还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做到,所以我们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杜绝各种浪费,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三、少人化、自动化“少人化”是从“省人化”过度得来的,这需要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才可实现。而“自动化”除了设备自动化外,我觉得作为生产部门,人的“自动化”由其重要,人的“自动化”指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动去做事,自动去寻找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挖掘第一个人的潜力,使到在少人的情况下能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所以我们在人员的思想教育方面要多下功
夫,使员工的意识上提高做到发处内心的自愿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动化”。
四、柔性生产“柔性生产”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岗多能”,如果我们每一个员工能够掌握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那么在生产上人员的调动方面较为灵活,是少人化、自动化及杜绝浪费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要使每一个员工能掌握多个岗位的技能必须多给员工有培训及实践的机会,我们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及给予分配不同的工作,让他们在理论及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企业精益高效成本管理渗透于企业各个环节,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共同推动的,要实行精益高效成本管理,要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设立有关整顿浪费的制度,降低工人提出改进、创新的门槛。工人只要提出合理、且对生产有益的改进就算一项成果,到年底的时候评比出优秀的成果,给予奖励和公布。这样才能激发工人的创造热情,将员工的智慧充分加以利用,也就是先将第七大浪费减到最小。
2、生产计划要尽可能的细致和科学。因为粗放的计划,肯定会造成库存和搬运的浪费,但是科学的计划还需要在下达计划的先期进行细致的工作,将各项零部件的生产节拍掌握清楚,然后再制订出科学的计划,避免不需要的零件堆满现场的弊端。
3、让现场管理真正地为生产服务。现场管理应是生产管理的基石,而不应是障碍。丰田公司的“5s管理”就是为整顿现场的浪费而服务的,只有建立起现场管理为生产服务的理念,才能将现场管理真正地做好。
4、工艺人员在编制工艺时,对加工余量的大小应科学、适当,避免不不必要的加工和多余的加工,并且在审图时,对图中加严要求的地方应与设计及时沟通,不必要的加严应放松,以减少加工难度和加工时间。
5、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不能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层面上。应制定改善问题的制度,为持续改善创造条件,创造出勇于和乐于面对问题的氛围,并提供对员工的方法培训,以加强对问题的追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全员抓质量的目的。
总之,只要能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改起,将精益的理念逐渐地渗透于日常的生产中,精益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相信总有一天,当我们面临生产计划跟不上变化的时候,不是改变计划,而是学会控制变化。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效的工厂成本管理》培训心得》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效的工厂成本管理》培训心得: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效的工厂成本管理》培训心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27460.html
- 上一篇:201*安全责任工作总结
- 下一篇:201*年XX责任区监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