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综合实践计划总结

时间:2019-05-29 18:29:38 网站:公文素材库

综合实践计划总结

201*-201*综合实践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安排如下:1、高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以《劳动与技术》课本为依据设计教学,也可开发自编教材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需将方案报学校教科室备案。每周一课时。

2、高二、高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劳动与技术》课本为辅设计教学。每周一课时。

三、主要工作

(一)积极落实课程常规,夯实课程实施基础1.理性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3.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的方式。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4.广泛征集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形成的优秀经验,并组织相关的评比活动(教师案例、课堂指导设计、计划总结等),逐渐丰富我校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6.继续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

7.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二)组织多项教研活动,提升课程理解水平1.继续开展“再学习课改理念,再反思课改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体的研讨活动。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等文件精神,提高对课程改革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熟悉相关学段的课程信息,如课程的产生背景、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等,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始终保持与新课程同行。

2.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3.坚持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和不定期举办的主题沙龙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4.引导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5.继续组织高中教师密切关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三)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课程实施能力1.进一步稳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式的课程实验,紧紧围绕影响课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积累可行性经验,为整体推进课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

5.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

201*-201*综合实践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生活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结合英语学科开展英语表演等活动,结合数学学科开展生活中的数学调查研究,结合科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如何收集资料的研究。各种研究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1)赏识活动: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2)学会关心: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系列化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体系。(3)体验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如参加社区活动,我的第一桶金,实践能手的评比等等。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秋游)进行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邀请县内各界人士前来学校讲座,如缅怀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201*201*综合实践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的课程,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任务的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学会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为了保证我校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与合作意识,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201*201*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研究性学习方面

我们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具体分为两大块:(1)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从研究方式上来分,具体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类型;从内容范围上来划分,又包括自然环境研究、社会生活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研究、个人发展研究等。(2)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是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也可以是经过研究后提出的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对策建议书、活动设计(如一次主题班会、一项扶贫活动、一项环保宣传活动)等等。

本学期,高二年级重点是项目制作和科技发明;高一年级重点是围绕“人与社会”进行课题研究。

高二年级的学习内容:

一、学习项目活动设计和科技创新的相关基础知识;期间举办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对活动设计和科技创新的认识;

如:科技创新简介科技创新评价标准三自原则怎样发现问题观察法缺点列举法

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及报告会,请有关专家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成就。

举办科学知识竞赛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二、针对前段时间学习的内容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明确研究问题;

期间可以把以前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发明创作就在身边,它是触手可及的。

三、进行知识讲座,并指导学生完善设计方案,进行项目活动设计或科技发明的实施;希望列举法和实用需求法头脑风暴法组合法逆向思维法联想法

四、指导学生进行“产品”的测试与改进,并进行整理汇总;

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根据《即墨一中综合实践管理条例(试行)》的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学分认定。

高一年级的学习内容:

一、组建课题组,进行实验法等相关知识的讲座课题组采用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每个课题组46人为宜,课题组长由学生民主推荐产生。

二、选题指导

选题遵循可行性、科学性和独特性原则。选题时还要注意宜小不宜大。若课题太大,受主客观条件限制,研究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不能全面、深刻地阐述清楚。若选择一个比较小的课题,能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容易得到有价值的结果。

三、制定课题方案

一个完整的课题方案主要包括课题背景、研究方法、实施过程、课题组成员与分工、指导教师、成果形式等。若是实验研究还要写出预期结果。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局限,课题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难度,故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实施研究

根据课题方案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以获得大量的原始材料,并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这段时间学校可开放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为研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实施阶段要求学生详实记录研究过程、方法、结果(尤其是数据和典型事件),以文字、图表、照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实践体验和感受。

五、指导结题报告(或论文)撰写

结题报告(或论文)撰写一要注意科学性、真实性和新颖性。

六、组织成果展示交流与评价

研究成果的研讨与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可使学生之间相互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这一阶段,原始材料的完整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原始材料的完整性是指有学生填写研究记录,并附有必要的实验数据、图表、照片、调查访问录等。

举办一次科技节,给学生提供展现科技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科技兴趣。认真研究和改进科技发明活动的指导方法,提高科技活动的效果。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方面

主要集中在清明节期间开展“春风里的清明节”活动和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光荣的劳动节”活动,要求两个节假日期间共进行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活动各一天时间。

第一、分好小组,确保畅通;

假期活动,为便于学生研究,可按照以下原则分组:(1)地理位近(尽量同社区、同村的为一组);(2)小组人数以3-6人为宜,过多或过少不易组织或难保证效果;

(3)同组异质的原则,即每一组既有熟悉上网操作的学生,也有善于组织的组长,让每一个小组的成员搭配较为均衡;

第二、组织周密,保证安全。

做细、做实学生小组活动方案,充分估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各指导教师对每一个小组的活动申请和活动方案进行仔细推敲,保证万无一失。

指导学生与家长的协调,让学生做好解释、宣传,同时需要户外活动的最好取得家长支持,让家长一同前往。

第三、加强指导,保证效果。

培养学生搜索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选择、复制有效信息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剪辑、处理、组织,防止信息的泛滥,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整理、汇报。

指导学生的如何分工与合作,如何处理合作中的问题;第四、活动成果多样性

(1)活动成果的纸质材料(手抄纸、文集、调查报告等)尽量规范,大小、版面、电脑打印字体等均要统一,注意成果的美观;

(2)活动成果的形式要丰富,如电子手抄报、录像或光盘、照片(包括电子或成品)、文集等均可以利用;

(3)保存好一切原始材料,尤其是相关照片,录音、录像,数据,问卷等,以作为评价参考。

第五、做好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

活动结束后,各班级统一上交材料,学校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活动方案”、“最佳小组长”、“最佳活动成果”等,学校要根据各班活动成果等情况评选“最佳班级”,并且根据各班级组织情况进行分数统计,最后与各班量化管理挂钩。

其他方面

1、建立学校方面的社会实践基地,联系各单位或者企业成立联合式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机会。通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走“劳技促科技,推动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开展”之路。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亲身实践,引导学生把掌握的实践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科普知识宣传和科技知识传播,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开展科技小制作,绘画科幻画活动等,通过这个过程的教育,提高学生对科技方面的兴趣,提高青少年儿童动手、动脑、创造发明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联合式基地的建立,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让企业了解学生,为传播企业文化创造了良好交流的平台。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要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原始材料、完成的时间、质量及考评结果,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01*20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具体安排

本学期研究性学习课程安排给数学老师,现将课程要求布如下:

总要求:能与校本课程、特色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有机整合起来。即

1、在所在年级的数学相关教材中确立研究性学习小课题。

2、所确定的小课题要力争结合校本课程(学校校本课程即将投入使用),能够体现特色建设(学校特色建设为艺术)。

3、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也就是说要能体现网上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手段。

4、成员为所在班级全体学生,指导老师为数学老师,相关课程及老师为班级其他任课老师。

5、一个课题的研究时间约为一个月,本学期每位数学老师将完成3个小课题,10、11、12月各一个,月底上交。6、资料上交形式两种,既要文字稿,也要上传至全校共享教务处栏目(栏目另行通知),以便打印汇编成集。

7、本学期对数学老师的考核包括数学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两块内容,对能够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履行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的老师,将在期末经考核后给予适当奖励。

三、实施策略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新闻记者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相互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同学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刚用撰写案例,在特定现象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201*-201*综合实践课程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综合实践科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比较好地完成了学期教学任务。现把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机构健全,管理得力。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分管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学校、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和各科室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领导、规划、组织和协调等工作;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对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课程评价等方面工作做好整体规划;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支持性的实施环境。学校积极向家长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争取社会和家长理解、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努力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开发多样化的基地课程,并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向教学一线提供切实可行的活动设计和活动案例,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切实有效的互动研讨和展示平台;建立学生外出活动审批安全教育制度。部分学生参加的学校周边地区外出活动由任课教师提出申请,并提交安全预案,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批准方可活动。学校原则上同意参加学生数适可、学校周边地区且安全措施落实的活动,较远地区、较大规模的活动需经教育局批准,活动结束需及时向批准部门反馈活动安全情况。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建设、培训效果明显。新的理念、新的措施的落实最终要靠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成败关键也就在教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没有课程标准、又没有教材,也没有教参,更没有专职教师,找不到可参考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对长期以来依纲据本进行教学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面对这门综合程度高,实践性、开放性强,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时间、需要精力的课程普遍感到无从下手。因而,快速地建立一支能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队伍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师资培训成为当务之急。几年来,我校主要建立了市区校三级培训机制,参与了区市各级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修活动,成立了学校校本课程编撰研修小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师资培训工作,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培训,快速提升了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和实施水平,涌现出一批实施课程和开发课程资源的优秀教师。

3、程资源开发走向多元化。

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主编的《学习资料》中明确指出:“各校应以材料里面的主题素材为基本课程内容,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选择使用,也可以以此为蓝本,结合各地学校的课程资源和社区环境,师生携手,对本册主题材料加以拓展充实。”因此,我校在做好与其他课程整合的同时,还非常注重结合本校特色和本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了大量的主题资源,指导内容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三个维度出发,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选题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集中活动与团队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结合,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养成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集中评价和展活动等根据学生的心身特点和知识能力发展水平来设计,联系社会热点、国家宏观决策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来生成,大大增强了活动的整合性、实践性、开放性。比如《《红楼梦》研究学习》、《关于高中生心理压力问题调查》等研究性活动,具有鲜明的“校本”和“地本”特色,活动的主题范围大大拓宽,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外海、学校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大大增强了活动的整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立志成才的热情。

4、精心组织,注重落实。

课程落实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前提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不断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走过来,我们在不断实践、观摩、研讨,反思过程中,感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目标,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活动方案设计能力,积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有效指导方法和丰富经验。随着先期课题、项目研究的有序开展,并吸引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学生发动、人员调度、中期监控、成果评定,技术指导、背景材料提供、课题管理、成果汇总,课题评审等对综合实践的活动安排、课题体系、考核评价、保障系统都作了规定,通过专家引领、边实践、边研讨、边开发的校本研修形式,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学校设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长,各个年级设立备课组长,教研组应保证每月两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研讨中不断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效性。每次校本教研活动主题明确,要有详细的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导师之间分工不分家,通过校本教研建立互相合作、精诚团结的工作机制,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在倾斜性的政策及榜样的先导下,逐步形成了群体参与的规范化、常态化局面。

5、不断完善课程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建议运用“成长记录评价”等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鼓励教师学生积极探索科学、有效、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评价要求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日常活动进行中去。为此,学校先后制定了成果展示评价、学分制评价、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评比制度,自下而上采用了个人自评、同伴互评、小组评价、师生互评、学校评比等多种途径进行评价活动。评价方式多样:既有课程活动成果评价,又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有面向全体的小组、班级评价,又有体现差异的年级、校级评优。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完整的活动记录,包括研究计划、数据处理表、访谈表、社会调查表、出结题报告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如小论文、小设计、小发明等;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完成的时间、质量及考评结果,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体系。每学年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评选,为学生所获得的成果提供表现的平台。

201*-201*综合实践课程总结

本学期,我校继续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的能力再一次得到提高。学校继续注重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素质,激励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

一、继续开发和研究校本课程,引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本学期,为了更好地继续开发学校校本教材,学校重新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教材领导小组,统筹学校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在学校校本教材开发指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校本课程中我们选取了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主题,并结合本学期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情况,为老师和学生以后提供研究性课题研究活动的建议和参考。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例如在高一学生中,开设对《家乡水资源综合调查》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家乡水源质量的变化和追踪调查污染源,结合理、化、生、地理等学科的知识和具体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防止水源进一步恶化的方案和措施,设计未来处理的崭新设想,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还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的信息,对家乡水源的综合利用作出了科学的、探究性的研究,描绘了未来清洁水源的蓝图,颇有新意。而后又带领学生去污水处理厂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家乡目前水资源的现状和处理后达到的效果,亲眼目睹了处理生活污水的各个过程,增进了理性知识,为探究性课题注入了具有现实性、科学性的活力。通过参观活动,学生还对厂方交与一项任务大感兴趣,又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这就是水处理后留下的固体污泥如何进行综合利用?回来以后,学生们设计了不少的方案,进一步加以论证,准备将这些原来只能放到桃花山垃圾填埋场处理的污泥用于种花、用作某些植物生长的基肥等,又一次为学生对新课题的探究开拓了新视野,引发了他们美好的遐想。

又如在高二学生中开展了《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自行车的设计和改装》的研究性课题。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每天都有上千万的人以自行车作为首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运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本课题是学生对力学知识在自行车上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是怎样与实际相结合的,同学们能从这种应用中得到启发。在深入了解自行车原理的基础上,设计改装自行车。在本次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查阅了与自行车相关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老师带领的实验的辅助下,更加深了我对自行车的理解。同时每位同学都有不同方面的收获,由此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行车有个更全面多角度的认识。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虽然每位同学的分工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方便大家认知自行车,我们看到了为统一目标努力的同学们。

三、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本学期,我们注重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力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组建由学生为主体的文学社团,利用节假日及学校大型活动期间,进行采访及组稿,编辑学生自己的报纸、文集,在校内外发行,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还利用每天下午的第四节课,安排学生阅读经典名著。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构建校园文化、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与理、化、生学科的紧密配合中,通过对理、化、生知识的系统了解,每天下午第四节课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的兴趣活动,自行设计相关有益的实验观摩活动方案及趣味知识竞猜等活动,帮助学生对知识难点、重点的理解,促进了理、化、生学科的健康发展,并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深层次的讨论和探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设想,从现实生活需要出发,确立了“主动探究,主动展现,主动构建”的课程目标,奠定了学好理、化、生知识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使我校的理、化取得优异成绩。

如历史学科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学生学习先贤的爱国精神,激发了学生认真读书,长大报效祖国的积极性。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重视活动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使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用于课堂师生的交流活动,而自主动手的机会偏少。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很有必要。我校在高一至高三年级全体学生中分层次开设了手工制作、手工编织的劳动技术培训。利用有限的工具、场地、时间,使学生动手机会得以落实,使学生能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简单的作品设计和制作过程,精心制成了许多与其幼稚年龄不相符合的精致作品,展示了新一代学生的风貌,使执教的教师们欣喜地看到祖国花朵的聪颖和才智。学校每年开展的校园艺术节、科技节活动期间,总有许多学生踊跃参与,呈送大量有学生自己动手制成的作品,吸引着众多师生的眼球,展示了学生们动手的才华。

我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之中,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任重道远。但我校的广大师生深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各兄弟学校专家、同仁的悉心指教;有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和紧密合作,在新的一手中,必将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花朵,愿综合实践活动永远充满着绿色的生命力。

201*-201*综合实践课程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关注着教师的教育自主和教育实践的创造发展,促进了学校评价体制的变革和校园文化的重建。几年来,为了使学校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变得更远大,根据省主管部门的要求,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师资、安排课程,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并积累了不少的宝贵经验。

一、健全的课程领导机构和必要的制度是课程实施的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各处室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团委等)的通力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有着特定的意义,为此我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校长主要负责课程实施的领导、协调等工作,在教务处的指导下设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分管,负责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规划、组织、协调落实工作。实施小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对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师资培训、课程评价、学业评价等方面做好管理规划与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各班指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考评制度等,从而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二、综合实践活动价值的认同是课程实施的前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无论是社会实践还是社区服务或研究性学习都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由于综合实践课程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征,所以,我们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老师在真实性情境下,开展基于直接经验的学习,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可以促进自己学习方法的更新,进一步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使师生深刻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相反会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多元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从而引导学生在德育实践中自主的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模块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主要模式。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采取三大类完成学习方式:如以研究为主的活动,包括制定方案、调查、观察等;以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为主的活动,包括参观、走访服务、宣传、义务劳动等;以技术实践活动为主的活动,以及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等技术实践,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分类实施,使实践形式和渠道多元化。依我校生源的来源分布,我们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类:①行业体验活动,包括军训、农业劳动、义务劳动等体验活动;②校园实践活动,包括校园短笛文学社和学生会活动等校内社会性活动;学校节日性活动、社团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③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包括参观本地工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能够顺应课程特点,强调同时同地开展活动的原则,兼顾活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活动安全的有效保障。如在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我们鼓励同一社区同一村的学生,可以把破班级界限,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本村范围内以个人分散活动,或812人组成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小组,分别于寒假和暑假开展活动。学校指导老师、班主任可以根据各小组上报的信息(活动时间、地点、内容、联系方式及成员情况)随机抽查实践小组活动的实施情况,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处理,确保了活动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1)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课题选择要尊重学生主体。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往往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2)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作用不容忽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3)综合实践要重过程,而非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综合实践计划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综合实践计划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综合实践计划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2832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