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声乐学习的体会
XXXXXXXXXXXXXXXXXX
大学四年声乐学习的体会
唱歌是人的一种本能活动,越自然越好,我感觉最好的声音是在自然中歌唱,歌唱的方法与习惯,也应当依赖于身体的自然动作,歌唱也应该是全身的歌唱,并不是某个部位的歌唱。一,歌唱的基本要素
人声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四个部分.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把它加以扩大和美化而形成动听的声音.在歌唱活动中,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如果没有呼吸,没有共鸣,嗓子的运动也不存在.只有用歌唱所需要的呼吸,共鸣,嗓子才能唱出歌唱所需要的声音.我们在学习声乐中,不要单打一,只考虑一个方面,若那样的话,很难断定你唱的是对还是错,对到什么程度,为什么是对的,或者反之,怎样才是最合适的,要从最后的音响来判断,绝不会出现哪个歌唱者共鸣是好的,嗓子也对,就是呼吸不好这样的现象,要是对就全对,有一部分不对,其他两个也好不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歌唱乐器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乐器所独有的特点就是语言,它使歌唱艺术在传情达意上独具特色,由于语言的改变,其他三者也会随之改变.因此,歌唱的四个要素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二、好的声音需要有正确的呼吸来支持
很多歌唱者总感觉吸不进去气或者吸得太满,或者一吸把整个身体都吸僵了,造成气息不流动。我感觉吸气没有那么困难?,每一个身体正常的人都会有良好的呼吸。如果,你观察婴儿或者当你躺在床上睡觉时那种自然的呼吸,你会觉得那是最好的呼吸方式。把这种呼吸加上强有力的腹部肌肉加以帮助,就得到了深而富有弹性呼吸。婴儿本能和躺在床上自然的呼吸,到后来会出现不自然的改变,主要是我们人为的各种因素所导致,变成了不那么深而满的上胸来呼吸。不要把气息当成一个很难的问题,当你唱歌时感觉气不够用了,由于本能的反应,一放松就吸进气了。
依靠气息是对的,用气吸是不准确的,我认为要与自然呼吸相一致而且唱歌时不需要用太多的气息,一定要寻找一种用极小的气息置放声音的方法。所有气短的人都是用气过多的人,而且唱歌时看起来还很累,声音出来也是苍白无力的。凡是懂得唱歌的人,都只会用少量的气息,但却能获得很好的声音。三、打开喉咙的关键
喉咙是声音发出的必经之路,如果开的不够大还企图发出一个丰满又圆晕的声音是不可能的。同时,喉咙又是气息呼出呼进之处,如果紧闭着,声音就会去寻找另外的出路,要不就会闷在里面。我们不应该认为嘴张大了喉咙也会同样打开,有时候看起来你外口张得很大,其实
XXXXXXXXXXXXXXXXXX
内口没打开,你把它张僵了,而且下巴也被弄僵了。歌唱时要感觉好像别人一拳把你的下巴打脱臼一样或者感觉唱歌时没了下巴。一位优秀的歌唱家,只需依靠呼吸的一点力度,而不需要人察觉到张大着嘴,喉咙就很自然的打开了。打开喉咙的同时面部表情必须松弛,嘴的两边也必须松开,同时使下巴自然的放松。我认为喉咙的打开很简单,就是一吸气就张开了,然后就顺着开始唱,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它就一直张开着,用了这种方法,你说话也可以,唱歌从头唱到尾都行,只要你里面的状态保持不动。
四、拥有好的说话方式是学好声乐必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们应该把说话作为歌唱的基本前提,拥有一种好的说话方式,我感觉也是学好声乐必可缺少的条件。我去上海学习时,老师就说我的说话方式不好,方言太重,直接影响到我的唱歌。在那时,我才意识到说话方式也会影响到歌唱,我劝大家一定要改掉不好的说话习惯,好的说话方式是学好声乐的前提。
说话和歌唱是两种形式的声音,它们虽然不一样,但两个的感觉却一样,它们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忽略其中之一就意味着废去了另一个正确的发声和优点。语言的纯正,是正确歌唱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歌唱总是保持着说话语言的特点,不论它是悦耳的还是刺耳的。要建立用一种语言作为训练嗓子的方法,“意大利语言是最有旋律性和最适合歌唱的,由于意大利文具有丰富的元音,他是最好唱的语言,或者说对初学者更为有利。意大利文由于具有丰富的元音,无疑要比富于辅音的德文,或别国语言好唱得多,发生结构和发声器官在意大利语中,很少有大的变动。”无数的元音保证歌唱者方便的连接到声音上去。所以,我建议大家首先要把五个元音发纯正,这是最基本的,辅音只是一带而过,元音是最最重要的。五、自然音区的音在整个歌唱中的作用
自然音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每个音都是有声带用最低限的张力和最少量的呼吸产生的。它是最容易而且不费力气轻松能唱出来的。
大部分学生高音唱不好,我感觉都是自然声区没有唱好、没有唱对,在自然声区唱歌就用很大的力气,以至到高声区用更大的力气,“造成发声器官越拉紧、越收缩,他们的腔体空间就越小,从而发出的音量也就更小;越是用大量过分压缩的气息;音高就越不准确,而且原来的音质也会越少、越不自然。”大家如果细心听卡鲁索的唱片了,你就根本听不出有什么音区的变化,他唱的高音我们听起来一点也不觉得它像高音,好像和自然声区一样而且一点也不费力,很轻松;其实就是和自然声区的感觉一样,前提是自然声区必须非常轻松的唱对。大家也可能练过,当你唱高音不舒服的时候,老师会让你先唱一个低八度的音,然后用这个音的感觉再唱高音,这样就能唱好。可见自然声区是多么的重要,我希望大家都能对自然声区有个新的认识,
扩展阅读:大学四年的声乐学习总结
标题:我对声乐学习的体会与思考
类别___编号___初评奖次复评奖次
201*年5月
我对声乐学习的体会和思考
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0701班王亚岚
摘要:本文以笔者四年来的专业学习体会为切入点,以唱歌与歌唱为比较分析,用学习理念的转变,发声方法的改变作为事实对比。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声乐学习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地认识歌唱艺术的要求及二度创作的美学标准,从而全面地把握声乐艺术的真谛。
关键词:声乐学习,观念,改变,二度创作
Abstract:inthispapertheauthorforfouryearsprofessionallearningexperiencesasthebreakthroughpoint,withsongsandsingingforcomparativeanalysis,thetransformationoflearningconcept,withthechangeasafactvocalizationscontrast.Basedonthereview,furtherclarifyingthevocalmusicstudywithscientificattitude,tocorrectlyunderstandtherequirementsandsingingartcreationaestheticstandardtwodegrees,thusfullygrasptheessenceofvocalmusic.Keywords:vocalmusicstudy,idea,change,twodegreesofcreation
大学四年的声乐学习,是我从一个只会单纯的唱歌转变为能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歌唱的一个过程。可以说,这四年的学习对我以后的歌唱生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帮助我重新确定了歌唱的理念和方法,让我明白了“歌唱并不等于唱歌”,使我逐渐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表现,明白了把握歌曲的风格和正确的情感表达是歌唱最重要的因素,而声音仅仅是一个表达的手段。
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总结阐述大学四年来我对于声乐学习方面的认知。
一、学习声乐观念的更新和改变
(一)浅层次的唱歌到深层次歌唱认知的提高。
初学唱歌时老师都会告诉学生,学习声乐应注意以下几点:1、身体要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精神饱满的状态。2、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自然下垂,小腹自然收缩,重量落在双脚上。3、打开口腔,气沉丹田,寻找“打哈欠”的感觉,让气息自如的送出来。4、稳定喉头位置,音色尽量保持统一。这是歌唱的基本状态,它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对于唱歌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这仅仅是歌唱表现手段之一。
在没接受正规的声乐训练之前,我唱歌比较自由、随性,是凭自己的自然感觉在唱,没什么框框。当我开始接受正规的声乐训练时,为了寻找和保持正确的发声位置,要注意的问题会很多,老师会提出歌唱过程中很多不足,并加以针对性地训练,例如:喉头不稳定、气息浅、声音位置低、声音太紧、吐字不清等等。在这个阶段,唱歌变得很别扭,原来可以胜任的歌似乎也感到很吃力,学习上容易产生一种消极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找到正确的声音概念,等建立了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巧之后,唱歌似乎就变得容易很多。因为,很多要改变和完善的地方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成为一种好的歌唱习惯,
这时候老师会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歌曲,除了增加自己的歌曲量,还可以让学生涉猎各种歌曲风格,那么通过这种量化训练,我可以驾驭很多不同风格的歌曲,歌唱也更有自信。这时歌唱上了大学之后我才明白,歌唱,不仅是把这首音乐作品唱下来,而且要深刻地挖掘歌曲内容,准确地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这是浅层次唱歌过渡到深层次歌唱给我最大的启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基本了解了一些歌唱的原理和歌唱艺术的标准及要求。
我的导师在给我上课的时候特别注重歌曲内在的思想与情感表达。他会要求我在唱歌之前先做一些案头工作,将所要演唱歌曲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音乐风格、语言要素等做一些笔录。通过查找,使我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风格、音乐表现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有的人无论唱什么样的歌,给人的感觉,声音表达好像都一样,歌曲之间风格、音乐表达没什么区别。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我的导师在我的专业课上曾说“你唱的哪是意大利文的艺术歌曲,你改编成了具有中国民歌风格的歌曲了,真是穿西装戴瓜皮帽啊!”老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这种非驴非马的现象同时也说明了,不能正确的把握歌曲的风格和情感表达,随意地歪曲歌曲的内容,对于学习唱歌的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它根本背离了歌唱的基本法则,因为风格是作品的灵魂,形式和手段(方法)为内容服务。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唱歌与真正的歌唱有着本质的区别。(二)歌唱技术与艺术表现的理解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而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本质就是二度创作。画家画完作品,就已经完成了创作;而作曲家创作完成的只是乐谱,不是完整的音乐形象,它需要声乐演唱者用真实而生动的声音把作品的艺术思想传达给听众。所以歌唱需要歌唱者在掌握歌唱技巧的同时,还要对作品的内容、情感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它应该是声乐技巧与内容表达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演唱效果达到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
1、对于歌唱技术技巧的认知。
一般意义上的歌唱是由呼吸、发声、共鸣、语言等要素构成的。要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呼吸为基础,通过正确的呼吸取得良好的共鸣,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才能唱出所要表达的美妙歌声。(1)歌唱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歌唱者必须依靠自己的气息,就如同依靠脚下坚实的土地一样。它是歌唱的前提。生活中的呼吸是多种多样的:有急促的、安静的、大声说话式的、远处呼唤式的等等,这些都是无意识的,人人都会。但是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就不同,它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技巧性的控制活动。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当中,老师总是说要均匀地出气,不要突然喷出,要节约着用气。好似在说吐气的过程,其实是要我们学会对气息的控制。要学会控制呼吸,而不是呼吸控制歌者。歌唱中的呼吸是用来保持的,要保持住呼吸时的状态。我在声乐学习中,老师通过长音练习的方法来进行呼吸的训练,这样使得我的呼吸能够均匀,而且学会强弱的控制。
(2)歌唱的发声和起音
人体的声带是歌唱发声的音源。人体每个人都有两种本能的机能,现在以科学的名词叫“重机能”与“轻机能”,或者说真声与假声。在声乐教学的发声训练中,主要是训练混合声的使用。
起音是指歌唱发声时开头的一个音,也称发声的起首法。起音的好坏对歌唱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声乐训练中,我们一般把起音分为两种:硬起音(是指气息尚未到达声门发声之前,声带先闭好再气息冲击声带振动,便发出明亮有力的声音。)和软起音(是指声带闭合与气息到达时在同一瞬间进行。即声门开始闭合与深而柔和的气息同时往上托送非常吻合,从而产生优美、明亮、舒展的声音。)。在学习中,老师会让我们用正拍起的歌曲来训练硬起
音,而用弱拍起的歌曲来训练软起音。歌唱的起音状态对声音的流动、声区的统一、呼吸的协调、共鸣的修饰、音色的磨练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起音的训练,使我体会到了音乐的丰富性和声音的表现性。
(3)歌唱的共鸣。
人体的共鸣腔根据声音声区特点分为头腔共鸣、口咽腔共鸣、胸腔共鸣三个部分。在学习中,老师主要侧重于头腔共鸣来训练我们的高音,口咽腔共鸣来训练我们的中音,胸腔共鸣来训练我们的低音。那么,要想把歌唱好,就要充分运用以上三个声区的混合共鸣进行歌唱,这样才能做到统一协调。在训练之前,我唱歌只有口咽腔共鸣,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很少,声音就显得非常单薄,没有穿透力。经过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强化训练之后,我的声音就比以前扎实得多了,声音的穿透力也明显加强了。(4)歌唱中的语言。
歌唱中,生动清晰的语言是概括和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深化音乐主题的一个重要元素。清晰的语言、富有语感的表达才能塑造出生动的音乐形象,任何一个歌唱者都应该重视歌唱中的语言。语言表达在中国的汉字当中以普通话为例,有五音、十三辙。它的发声特点都与唇、齿、舌、鼻、喉、咽等生理器官及机体有密切的关系。
我的导师在声乐教学中非常注重歌唱中的语言训练,尤其是对语言的准确、语言的韵味、语言的语气、语感语势都有非常详尽的要求。他经常会让我们采用朗诵的办法,即在唱歌之前先把歌词大声地朗读几遍,等熟练之后再把歌词按照歌曲的节奏,大声地朗读数百遍,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纠正了我们在歌唱咬字过程中,声音位置不统一的毛病。无论是中文还是外文我都采取这样的方法来进行自我训练,四年下来我从中受益匪浅。
2、歌曲的风格和情感的把握
前面说过,呼吸、发声、共鸣、语言是歌唱的四大要素。那么声乐作品的风格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是这首歌的灵魂所在。
(1)歌曲的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格本身就是一种方法,什么养的风格就决定着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作为歌唱者来说,要用最适合作品的声音将作品内容准确的进行展示,使观众达到美的享受。在声乐作品的海洋里,有古今中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各种风格类型的歌曲,如:外国艺术歌曲与歌剧的风格不同,歌剧中的咏叹与宣叙调的风格又不同,中国歌剧又与外国歌剧的风格不同。就中国歌曲而言又有古诗词歌曲、创作歌曲、民歌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风格。而民歌中又有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风格的差异。可见歌曲的风格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地域风格不同,唱出来的声音就不同。例如扬州民歌《茉莉花》,它在原《鲜花调》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做了旋律加花修饰,因此歌唱者要唱出优美抒情的小调风格特征。而河北南皮的《茉莉花》中拖腔、顿音、下滑音、语气衬词的运用表现的是北方小调的叙事风格。同样是《茉莉花》,但是由于地域风格的不同,唱出来的声音自然就完全不同。因此要想把歌唱的地道,有韵味,就必须正确的分析和掌握作品的风格。
(2)歌曲的情感表达。声乐是表达人们内心真挚感情的一种表演艺术。作为歌唱者,应该用心灵去体验作品中由表及里所描绘的艺术情景,以及刻画的人物形象、表达的思想、情感。如果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演唱者掌握了准确的演唱技巧,但却没有真正理解歌曲的内涵,不能用真挚的感情演唱,会使作品变得干涩、无味。不能让听众与表演者产生共鸣,达不到审美愉悦的效果,那么这种演唱是失败的,这首音乐作品的生命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歌唱的情感要比一般的艺术更丰富、更真实、更生动、更能拨动人的心弦,所以说在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例如歌曲《孟姜女》的最后一段,它运用哭腔的演唱方法来挖掘孟姜女对于生活无助的呐喊和对失去丈夫时的痛苦,将其动天地、泣鬼神的情感刻画
的栩栩如生。
(三)文化历练与歌唱关系的认识。
1、艺术修养。作为一个歌唱者,开阔艺术视野、加强全面的艺术修养,是提高演唱水平和艺术水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一般我们学习声乐的人往往只注重唱歌本身,很少涉及唱歌以外的艺术知识,这注定其的歌唱水平只能停留在技术层面,无艺术思想可言。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的歌声嘹亮优美,具有迷人的魅力,同时他也能指挥乐队、演奏钢琴。由此可见,综合的艺术修养是决定歌唱格调的的重要因素。
2、文化修养。一个人在具备很好的演唱技能的基础上,如果文化修养高,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演唱作品。因为文化修养的高低决定着内在精神气质、审美尺度、价值取向、演唱格调等方面的表现不同。演唱者的文化修养不高,那么他演唱的作品就会变的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只能停留在作品的表面或不能深层次的理解作品,这样他的演唱则显得华而不实。他就不能很好的驾驭作品,他对歌曲的理解能力,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内涵和所要刻画的人物或内容就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老师经常跟我们说,歌唱不是技术的类比,而是文化底蕴的较量。
3、生活阅历。我想很多人都还记得201*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的一个盲人歌手杨光,他的那首《你是我的眼》感动了很多人。虽然有很多人都唱过这首歌,但是杨光却唱出了不同的感觉,带给了人心灵上的震撼。不是因为他的歌唱技巧有多好,而是这首歌要表达的情感就是他自己内心的写照,他的那份情感是我们这样健全的人无法体会的,他唱出了自己对于光明的渴望,更是唱出了这首歌内在的灵魂。所以,作为歌唱者来说,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要不断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品格,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
(四)综合艺术素质与歌唱。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全面的艺术素质能使歌唱者的演唱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有助于歌唱者提高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使演唱获得成功。
最近几年,央视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出现了综合素质考核的环节。这成了许多歌手的心理包袱,同时也为学习声乐者敲了警钟。歌唱艺术除了需要丰富的艺术修养、文化修养、生活阅历之外,综合的艺术素质也非常重要。在学习音乐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自己在美学、哲学、心理学、人类社会学方面的认知。学习美学可以提高歌唱者的审美品位;学习哲学可以提高歌唱者认知的高度;学习心理学可以让歌唱者更好地把握歌唱心理,和观众产生共鸣;学习人类社会学可以让歌唱者更加明白自己的定位和追求。这些学科的学习可以拓宽歌唱者的视野,丰富歌唱者的学养,提高歌唱的艺术档次。
二、学习声乐方法论的更新与改变
(一)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1、被动地学。
在以前的声乐学习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就好比是“桶”,学生是“杯”,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把“桶”中的知识倒进“杯”里,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老师将方法、技巧,内心的感受等知识全部包揽“嚼碎”“喂”给学生。这样教出来的学生的声音呆板、单一、没有个性,老师强调的是歌唱的共性。被动地学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扼制,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一开口唱歌别人就会说他肯定是某某老师的学生,他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一味地接受,思维也处于定势的状态。就像现在很多唱民歌的一样,千孔一面。这就是被动地学习歌唱所造成的后果。
2、主动地学。
上了大学之后,我接受了新的声乐教学理念,在声乐教学中,老师更加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发展,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思考,主动研究,主动探索的过程。
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得教学的氛围变得自由、开放,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了我对于声乐学习方法方面的思考与体会。
(1)声音
以前唱歌都是在模仿,模仿老师或者某位歌唱家的声音。而新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自己为主导,声乐训练更注重在正确的发声基础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歌唱音色。运用自己个性化的声音来表达适合自己的歌曲。同时加强了声音丰富性的认识,更加明白不同风格的歌曲要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
(2)曲目选择
以前唱歌都必须唱老师布置的曲目,学生没有自主选择歌曲的权利。而现在老师更加尊重学生自身的演唱特点来选择曲目,老师只是起引导、启发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表演时也可扬长避短。这样也更加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歌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教与学效果事半功倍。
(3)把握风格
以前唱歌只是把歌唱下来,没有把握歌曲的风格。现在拿到声乐作品就会深度挖掘歌曲的音乐风格,因为风格是演唱作品的第一要素。我们应该用不同的声音处理来表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例如前面提到的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好(哎)一朵茉莉花”中语气衬词“哎”的使用,前面的“朵”、和“茉莉花开”的“开”等下滑音,充分体现了北方小调的特色,演唱时我牢牢把握声音的发声特点和地方语言的语言特性,通过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这首歌的风格。
(4)音乐表现
进入大学之前唱歌是以老师的灌输为主导,老师说这个地方该怎么唱就怎么唱,没有自己的见解,完全是按照老师的意思来处理,说白一点,学生只是把它唱出来而已,无音乐表现可言。而现在对于音乐的处理就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同时,音乐表现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认为,音乐表现是在技术保障的前提之下,对作品的思想情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形体表现,综合地对作品进行艺术化地表演,准确塑造音乐形象,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表现。
三、以《木兰从军》为例,谈谈二度创作的体会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作品,谈谈我对歌曲《木兰从军》二度创作的理解与体会。(一)背景分析
《木兰从军》是刘麟根据《木兰诗》编词、王志信作曲的一首叙事歌曲。歌曲描述的是南北朝时花木兰因父亲年迈、弟弟年幼,无法抵御外寇,便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上和平安稳生活的意愿。
背景分析的目的:对《木兰从军》的历史文化、故事情节进行分析,为塑造木兰的人物形象做了一个较为充分的知识的铺垫。
(二)音乐分析1、体裁
《木兰从军》是一首叙事歌曲,它从结构上属于单三部曲式。它的音乐结构图式如下:
这首叙事歌曲largo(广板66)4/4拍,19小节为前奏。A段(10-57),主要是描写木兰接到军帖后先是焦躁、无奈,最后毅然下决心替父从军奔赴战场的心理过程与其个性特征。
B段(79-143),主要描写的是木兰替父从军,挥剑跨马,飞跃重重关山,奔赴边关,浴血奋战的壮观场面。
A'段(167-184),不完全再现主题,主要表现经过12年战争洗礼的木兰打胜仗回到家乡的,再次换上女装的喜悦心情。
尾声(185-207),通过对故事的呈现来表达人们对于这样一位巾帼女英雄的赞美。2、音乐风格特征
(1)在歌词方面,是根据《木兰诗》改编的,每段沿袭了诗词的以五言体为主分节歌式结构的风格特征,体现了该作品深厚的民族情感。在演唱之前要歌词反复地朗读歌词,来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2)在音乐风格方面,它充分吸收和借鉴了河南豫剧唱腔因素,增加了歌曲的戏剧性。歌中某些歌词特殊的字音处理也体现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如:谁人去征战的“人”字、难坏了姑娘花木兰的“兰”字,均为阳平字,但旋律处理为向下六度音程大跳,变成了去声字;龙泉剑的“剑”字、替父从军的“军”字,也似乎都成了倒字,但它们恰恰是属于河南方言的声调,更增添了作品的民间风味和地方特色。像这样富有地方特色方言的字都要拿出来单独训练,来使得字和腔更贴近作品的风格。
音乐风格的分析,为演唱者对音乐作品风格的正确把握留下了伏笔,使演唱者对作品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3、难点、重点
这首歌我认为重点、难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吐字、咬字和归韵、收声。《木兰从军》歌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布。倚窗望明月,仰天长叹息”中的“唧、木、织、月、息”,吐字、咬字要准确,才能达到声音的饱满圆润,从而抒发情感。而且每个字都要归韵、收声,如《木兰从军》中“但辞爹娘去,万里赴戎机。又如“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中的”辞、娘、去、机、飞、衣”要求每个字按辙韵来拖腔,使得吐字能够字正腔圆,听起来和谐悦耳。
(2)节奏。
B部采用“紧拉慢唱”的结构形式。看似自由,听起来感觉节奏不快,但是伴奏是很紧促、密集的,它的内在节奏是有规律的,比较难把握,所以在演唱时心里一定要有节奏感,处理好自由和节奏规律之间的准确把握。
(3)情感的表达。
每一段所要表达的情感都不同,从接到军帖的焦虑、无奈到替父从军时挥剑跨马的飒爽英姿再到打胜仗回到家乡时的喜悦之情。演唱时我注意到了情感层次的变化。
在歌唱练习时,要先找到歌曲的重难点,然后进行单独地练习和体会。由于注重了局部和整体关系的研磨,所以演唱时我能清晰准确地塑造花木兰在各种情形下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三)音乐处理
1、段落一(第1257小节)
9小节的前奏仿佛把人们带入远古时代,两个小节的引子宛如夜色中传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织布时繁忙的声音。引子后开始了故事的铺叙。演唱时需要以平缓的声音,淡淡地铺叙引入,声音要委婉清澈、纯净透明,内心感觉是“夜色凉如水”。到“昨夜见军贴催我爹爹出征去”则开始情动于衷,感情激起微微的波澜。但是此时声音仍要有
所控制,不能大声去渲染。“去”字后的拖腔表现出无奈的感觉,歌唱时应该着重去处理。
“怎么办?怎么办?难坏了姑娘花木兰”掷地有声,情绪渲染一句比一句强烈。“姑娘”的“娘”字要硬出、软收,以实现从“怎么办”的强烈到花木兰无奈的情绪转换。在“兰”字上,一个典型的河南民间音乐中的下滑音,恰当而准确地表现出木兰焦虑无奈中透出特有的英武之气,所以演唱时要细心揣摩每个字,准确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起伏。
2、段落二(第79143小节)
这里情绪开始高涨。不再是开始的“仰天长叹息”,而是有了挥剑跨马的男儿豪情。演唱时我注意声音的内在张力的体现,同时还要注意把握词曲的风格表现。
描绘木兰跨上战马,飞跃重重关山,万里驰骋,奔赴边关的英武形象时,音乐采用了紧拉慢唱的形式。戏曲摇板的唱腔注重人物情感的表达,旋律节奏较为自由,因此在演唱这一部分时应避免拖泥带水,过分拘泥于旋律的节奏,否则声音的色彩感表现就会显得没有层次。
在紧迫的间奏后,歌曲进入“挥剑挽强弓,踏踏马蹄急”的战争场面。激烈的垛板与辉煌的广板音乐,表现力木兰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浴血奋战,所向披靡的大将风范。这一部分吐字要运用硬咬硬收,演唱时,声音要铿锵有力,特别是到“将军百战多”时达到了辉煌,这时要增加声音的强度,进一步渲染战场的场景与气势。
3、段落三(第167184小节)
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段落,当雄壮的间奏再次出现前奏中的音乐之后,呈现的是“塞上烽烟平,战地野花香”的美丽壮阔的景色。旋律比较抒情,主要表现经过12年的战争生活洗礼的花木兰,纵马塞外战场,百感交集地唱出“春风迎故人,木兰还故乡”的喜悦之情。
欢畅的间奏具有浓郁的豫剧音乐特色,再度引出木兰的歌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段落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再现。此时歌曲已经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演唱时须仔细体会,把这段词曲想象处理成这样的画面:伙伴们看到木兰一身女儿装扮从门里走出来,非常惊讶。而木兰看到同行12年的将士们惊愕的样子,觉得很有趣,但心中有数,又带有羞涩。所以在咬字的处理上,重点是“伙伴皆惊惶“中的“惶”和不知木兰是女郎“中的“女郎”。“惶”要缓呼柔发,“女郎”要硬咬软收。表现木兰卸去戎装后女儿般的柔情。“郎”字的拖腔与段落一中的“催我爹爹出征去”中的“去”字的拖腔虽然旋律相同,但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催我爹爹出征去”中的“去”字表现的是爹爹病重,作为一个女孩子接到军帖时害怕、无奈,演唱时要带有女孩子特有的娇柔语调。而“不知木兰是女郎”是战争胜利后穿回女装,这时木兰经过战争的历练,身上多了作为将领时的坚强刚烈,所以“郎”字比“去”字的声音更加坚定有力,同时带有男子气魄的人物形象特点。
4、尾声(185207小节)这是尾声,是后人对木兰的赞颂。主要表现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这位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心中的女英雄的由衷赞美。这段演唱时情绪一定要高涨,声音的力度变化要大,感情要饱满真挚,通过情绪对比来进一步升华歌曲的主题。
结语
通过大学四年的声乐学习,无论是我的声乐学习观念还是声乐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提高。使得我的歌唱水平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在学习过程中,我所得到的还不仅仅是这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使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歌唱习惯和对声乐学习方法的全面把握,为以后声乐演唱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
【2】肖常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述》,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3】谈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形象塑造,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大学四年声乐学习的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大学四年声乐学习的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四年声乐学习的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29268.html
- 上一篇:车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