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经验交流研讨会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29 18:56:31 网站:公文素材库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经验交流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

心得体会

5月25日,在市第四小学召开了市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这次学习我们共听了全市各县区十二位教师就各学校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实践方面的经验的专题发言,并就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困惑进行了研讨。这次会议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市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成果的一次综合汇报,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学习了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课型、新教法,了解了很多学校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经验,得到最新的教研成果和他们走向成功的宝贵经验,所以这次学习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令我回味无穷,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现把此次学习的感想及收获做以下汇报。

一、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语文习惯的养成。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加以运用和实践的能力。语文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事情,教师教的方式,自主的阅读讨论千万不能放弃,要让学生动起来,教与学是相互渗透的,师生对话交流非常充分,没有教师很好的引导,学生不能完成教材。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状态、学生活动平均时间达到了十五分钟,学生的活动方式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这些比较好,但是课外实践积极参与范围不够广泛,典型发言少表演多,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方面存在不足,积极的旁观不够,大多数教师掌握课堂的欲望比较强,总打乱学生的思维,学生参与面多,但深度不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要在听、说、读、写上下大功夫。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我们还应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简单地说,就是要从教育学生响亮地发言,端正地写字开始,立足课堂,适当延伸,打好基础,只有真实、朴实、扎实地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注重朗读的指导,训练

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读书,阅读,重视对课文所蕴涵的情感的体验是小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多读,在读中感悟是语文新课标着重提出的。多位教师的发言,都特别强调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训练。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集体读,指名读、默读、小组读。而且,还注重让学生通过读去充分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深刻含义,学生读的感情不到位,感情不充沛,教师先让学生起来评价,并帮助同学读好。有些地方学生实在读不好,教师在做最后指导。

三、要研究教材,钻研教材,在建立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语文文本艺术,在备课上下功夫。

我很佩服几位老师的精心准备,点拨了我的思想,对语文教学给我很大启发。怎样设计一节课,怎样把教学引进深入,怎样做到语言精炼,一堂课就是教师智慧的结晶,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思考才形成了一堂精美的盛宴。仅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是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学中还应当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以往我们的教学,活动氛围不够到位,教学活动设计的比较单一,随时出现的教学机会抓得不够,失去了最佳的教学时机。有的只是作者的思想,一直受教参的牵引与束缚,用死板教条的教法,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满足于让学生理解字词,读懂内容,会分段落,说出中心,就认为学懂了课文。在挖掘课文的深度方面有待于提高。听了几位教师的发言才感到他们多像一个牧羊人,悉心地“赶”着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求知,让他们在自己重组的园地里尽情体味,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了自己反思,感悟。

四、立足实际,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市区各学校的“5215”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县区学校的“4+3”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改变过去语文教学效率的费时多、效益低,脱离实际,学生负担重、能力差等有显著的效果,这些都是这些学校几年课程改革经验实践证明了的,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重要的应该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手。对于这些经验我们可以先照搬,然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改进完善,成为适

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发言老师的经验中,一个我们普遍忽略或者是走过场的话题被他们一次次提起,那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从怎样分组,怎样对组长进行培训,怎样开展小组活动,以及小组活动中哪些问题需要注意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认真开展小组活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与会人员真真正正体会到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并能运用。

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以前走出去不是很多,但通过这次经验交流、研讨感慨颇多,与这些老师相比,我们缺少了些什么?反思我们的课堂,我深深感到我们教师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多一份投入。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会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专家型教师的对工作充满热情,休息时间仍然充满了思考,而我们很少能够见缝插针。我们常常自满于“基本”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自己要求标准不高。

第二,多一种学习。加强学习,是每一名教师永远的话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尤为重要。学习教育理论,丰富自己的头脑,使工作更科学;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补充自己的头脑,使工作更超前;学习新理念,革新自己的头脑,使工作有创新。

第三,多一些反思。我们可能总是埋怨自己的工作太忙太累太乏味,每天忙事务性的工作,不知不觉地走入了一种简单的循环往复之中。路走了很多,实际却并没有走出很远,自身的素质

并没有得到长足的提高。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手段。

总之我觉得夯实基本功,钻透教材,扎实课堂才是今后我们在教学上要不断追求的。

收获很大,此行不须,短暂的学习虽已结束,但学习带来的思考却一直萦绕脑际。下一步,我一定把学到的新思想贯穿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中。

201*年5月27日

5

扩展阅读: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经验交流研讨会学习体会

: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经验交流研讨会学习体会黄浦江路小学高丽绪

在这清风送爽泉水叮咚的初夏时节,我们有幸在区教研室领导的带领下来到省城济南的东郊饭店,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经验交流研讨会。本次会议日程两天,会议安排了三项内容: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的核心成员朱宁波教授做学术报告;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会阅读教学大赛获一等奖的青年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场评课。

本次会议展示了来自山东、江苏、浙江、吉林、四川、山西等不同省份的优秀青年教师的不同版本、不同年级、不同授课艺术的八节课,可谓“万紫千红满园春”。纵观这代表新课程改革成果的八节课,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到课堂模式,都渗透了这几年课程改革的理念。首先这些课显示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教与学的和谐,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教师准确了解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设计课,采取恰当的方法为学生解疑释惑。例如山西省的李秀英老师讲授的人教版六年级的《将相和》一课:课文很长,但教师在教学策略上大胆处理教材,渗透抓住人物典型事例来了解人物品质以及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句子,抓住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的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另如浙江奉化的郭昶老师执教的浙江版五年级课文《布衣元帅》,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的解读文本,在解读中让学生既了解了相关知识,又受到了文中人物品质的熏陶。教师重视学法指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读议结合,注重了方法与目标的和谐,对学情的把握非常到位,例如对文中重点词语“丰功伟绩”的处理,教师没有去直接问这个词语的意思,而是直接出示课件:徐向前元帅的大事年表,教师寥寥数语介绍了这个词语的同时,还让学生进一步更加形象具体的了解了徐帅一生的赫赫战功,对了解人物的品质做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山东济南的王煦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五年级的《晏子使楚》,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也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管贯穿全文的两个词语“尊重”和“侮辱”后,重点引导学生生疑,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读书自行解决医问,帮助学生理请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另外对于课文中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品读采取了扶放结合的方式,并调动了各种手段,渲染情境,通过朗读让学生表达自己感悟到的思想感情。不过对于这一课我也有一点各人的不同意见,课文中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段落结构和写作方法基本相同,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指导朗读的时候是否不该平均用力?

回顾小学语文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我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体会和感受:

体会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考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感受,谈自己的见解。

体会二: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阅读课中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图画,具体逼真的实物,引人深思的提问,根据课题组织活跃有序的质疑探源,根据文章情节组织角色鲜明的课本剧,针对疑难组织人人参与的辩论等,都能比较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起学生兴趣。习作(写话)教学中教师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组织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会使学生觉得习作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表现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果能时时想着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是什么,何种方法是激活思维的最佳切入点,何种手段能使学生人人积极思考,个个乐于参与,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体会三: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独立探究的意识,增强与人合作的需求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摆脱"填鸭式"的满堂灌,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从乐学到会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认为,应抓住“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极其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语文中进行探究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由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穿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201*年5月15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经验交流研讨会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经验交流研讨会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成果经验交流研讨会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054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