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1-6单元小结
1~6单元小结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反应)2.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化学实验:
(1)仪器:试管、试管夹、烧杯、量筒(平视液体凹液面)、酒精灯(外焰加热)(2)药品:
白色:氯酸钾、碳酸钙、碳酸钠、氧化镁黑色: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炭、氧化铜
红色:铜、三氧化二铁、红磷紫色:高锰酸钾蓝色:硫酸铜4.空气:(1)氮气78%、氧气21%(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3)混合物、纯净物5.氧气:(1)氢气、镁、炭、一氧化碳、硫、铁、磷、甲烷、乙醇(酒精)、液化石油气(其中某一份C3H8)
在氧气中燃烧方程式
(2)缓慢氧化
(3)制取氧气(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通电、氧化汞受热)6.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学式、化合价(由不变元素价态求可变元素价态)、质量守恒定律7.水的净化:(1)沉淀→过滤→消毒(2)硬水、软水8.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2)原子个数比
(3)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4)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5)含杂质物质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6)求已知质量某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7)利用方程式的计算9.方程式配平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10.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木炭与活性炭(吸附作用)、炭黑、C6011.碳还原金属氧化物(1)C+CuO(2)C+Fe2O3
12.二氧化碳的制取(大理石+稀盐酸、碳酸钠+稀盐酸)
13.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溶解性、能否燃烧、能否支持燃烧、能否供给呼吸
扩展阅读:初中化学1-6单元知识总结
汽车轮胎中充氮气比较稳定:
1.氮气中没有氧气,不含水、不含油、延缓了胎体橡胶的老化,加强轮胎使用寿命,减少了对轮毂的氧化腐蚀
2.氮气属于惰性气体,干燥洁净,渗透率低,广泛存于空气中。不会因外界的温度变化而热胀冷缩。轮胎充上氮气后,胎压极其稳定,尤其是高速行车时轮胎不断地进行周向性伸缩,变形加大,磨损加剧,产生的高温会对高速行车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3.氮气遇热后膨胀系数低,渗透性低,不易漏气,降低了因为压力遇热而增高造成的爆胎机率,增加车辆行驶的安全性。4.由于氮气音传导率低,可以减少噪音,减少震动,使行车舒适宁静。
改善轮胎的吸震弹性,加强轮胎在转变、驱动或刹车使时的贴地性能,提高轮胎与地面的附着能力,使驾驶更操控自如。化学中PH试纸:
1.石蕊(红色、蓝色)试纸:用来定性检验气体或溶液的酸碱性。pH<5的溶液或酸性气体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pH>8的溶液或碱性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2.pH试纸:用来粗略测量溶液pH大小(或酸碱性强弱)。pH试纸遇到酸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时,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可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pH值。巧记颜色:赤(pH=1或2)、橙(pH=3或4)、黄(pH=5或6)、绿(pH=7或8)、青(pH=9或10)、蓝(pH=11或12)、紫(pH=13或14)。
3.淀粉碘化钾试纸:用来定性地检验氧化性物质的存在。遇较强的氧化剂时,碘化钾能被氧化剂氧化而释出游离的碘与淀粉作用而使试纸显示蓝色。用于检验氯气、氟气、溴蒸气(和他们的溶液)、二氧化氮、氯和亚硝酸等氧化剂的存在。遇以上气体,试纸由无色变为蓝色。以上气体比碘活泼,可以从碘化钾中置换出碘,与淀粉作用而呈蓝色。
4.醋酸铅(或硝酸)试纸:用来定性地检验和含硫离子的溶液。遇气体或时因生成黑色的PbS而使试纸变黑色。润湿的醋酸铅试纸遇到硫化氢气体时,产生硫化铅.白色的试纸立即变黑,硫化氢酸性比醋酸强,强酸制弱酸。Pb(Ac)2+H2S=PbS+2HAcPbS为黑色沉淀它主要用于检验硫化氢气体的存在。润湿的醋酸铅试纸遇到硫化氢气体时,产生硫化铅。白色的试纸立即变黑,化学方程式是:Pb(CH3COO)2+H2S=PbS↓+2CH3COOH
5.品红试纸:用来定性地检验某些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存在。遇到SO2等有漂白性的物质时会褪色(变白)。
1.检验溶液的酸碱度: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点于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2.检验气体的酸碱度: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靠近气体,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气体的性质。(试纸不能触及器壁)若是固体:通常需取少量水溶解,取浸出液,再做与液态一样的操作即可赤(pH=1或2)、橙(pH=3或4)、黄(pH=5或6)、绿(pH=7或8)、青(pH=9或10)、蓝(pH=11或12)、紫(pH=13或14)越高偏碱性,越低偏酸性,最好的水是ph=7中性
在25摄氏度下PH=7是中性高于25摄氏度水的电离度增加PH=7为碱性低于25摄氏度PH=7为酸性如何正确使用试纸
把滤纸用某些溶液浸泡后,晾干就制得试纸,试纸的种类很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的有
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醋酸铅试纸。
(1)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把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待测气体的容器口附近(不得接触溶液),观察试纸是否改变颜色,判断气体性质。
(2)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儿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而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是否改变颜色,判断溶液性质,尤其在使用pH试纸时,玻璃棒不仅要洁净,而且不得有蒸馏水。
(3)取出试纸后,应将盛放试纸的容器盖严,以免被实验室中的些气体玷污。
3.注意:
(1)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怕污染溶液
(2)试纸不可接触试管口、瓶口、导管口等。怕被污染.
(3)测定溶液的pH时,试纸不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检验的溶液,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正确的方法是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滴在试纸的中部,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4)取出试纸后,应将盛放试纸的容器盖严,以免被实验室的一些气体沾污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二.人类认识化学的进程:
1.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3.20实际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2千万种。
4.绿色化学理念:(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反应产率高,副产物少,而且耗能低,节约原材料,同时还要求反应条件温和,所用化学原料、化学试剂和反映介质以及所生成产物均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三.化学史上的科学家:
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得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因为有此类现象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对于化学变化的定义:(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即化学变化。)分子打破现有的结构或是原子的排列,从而在一定的作用力下组成新的分子结构或是原子排列。纸张燃烧属化学变化,纸张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纸张主要含C元素),所以其过程应属化学变化。但纸张燃烧过程中也伴随着物理变化,比如水分的挥发、无机物颜色的改变等。所以也可以说其是物理变化。
在现在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材中写道: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则没化学变化。所以象这样的变化必定义为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纸张燃烧,表现出来纸张具有可燃性。(包括氧化性、还原性、活动性、稳定性、可燃性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三.本课题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1.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铜无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溶液蓝色沉淀
2.盐酸+碳酸钙→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无色溶液白色固体无色溶液无色液体无色气体3.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无色溶液白色固体
四.证明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钙的溶液)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现象观察:(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三.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仪器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见下表)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避免在空气中被氧化,此外还可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
另外不能将其放入水中,因为它的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上,除此之外它还会和水剧烈反应,因而不能将其放入水中,
由于煤油的密度比Na要小,故它置于煤油中时会沉于底下避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接触,反应生成NaOH,如果,放在水中直接与水反应而且漂在水面,而放在煤油中,密度比水大,沉在水中.不与空气和水接触.1.密度小于煤油
2.NA很活泼可能于空气中的O2反应所以就保存在煤油里
白磷存放在水中.由于白磷非常危险,因此不能将白磷露置于空气中。根据白磷不溶于水,且比水的密度大,
可以将少量的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试剂瓶中,并经常注意保持足够的水量。通过水的覆盖,既可以隔绝空气,又能防止白磷蒸气的逸出,同时还能保持白磷处于燃点之下。不常用的大量白磷可以贮存于封口的试剂瓶中,并埋入沙地里。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0(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没有与漏斗内壁紧贴,也就是滤约与内壁之间有气泡,会严重影响过滤的速度,不用玻棒引流,会导致待滤液可能溅出来,而影响实验结果。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在过滤时,滤纸会吸收滤液。湿了的滤纸就会变软。如果滤纸高于漏斗的
边缘,滤纸就会变形,不能紧贴漏斗的同时还会使滤液渗出,造成滤液损失,对实验分析有直接影响。不能用漏洞直接过滤,加滤纸会过滤的更加彻底,干净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五)蒸发注意点:
(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二.人类认识化学的进程:
1.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3.20实际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2千万种。
4.绿色化学理念:(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反应产率高,副产物少,而且耗能低,节约原材料,同时还要求反应条件温和,所用化学原料、化学试剂和反映介质以及所生成产物均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三.化学史上的科学家:
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得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因为有此类现象就一定是化学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纸张燃烧,表现出来纸张具有可燃性。(包括氧化性、还原性、活动性、稳定性、可燃性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三.本课题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1.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铜无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溶液蓝色沉淀
2.盐酸+碳酸钙→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无色溶液白色固体无色溶液无色液体无色气体3.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无色溶液白色固体
四.证明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钙的溶液)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现象观察:(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三.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仪器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见下表)":[{"c":{"ix":0,"iy":0,"iw":810,"ih":1156},"p":{"h":1156,"w":810,"x":84,"y":92,"z":1},"ps":{"_drop":1,"_vector":1},"s":null,"t":"pic"},{"c":{"ix":0,"iy":1161,"iw":818,"ih":1155},"p":{"h":1155,"w":818.025,"x":79.975,"y":92.7,"z":2},"ps":{"_drop":1},"s":null,"t":"pic"},{"c":{"ix":0,"iy":2321,"iw":490,"ih":1627},"p":{"h":1627,"opacity":1,"rotate":0,"w":809.774,"x":84.975,"x0":84.975,"x1":84.975,"x2":894.749,"x3":894.749,"y":92.7,"y0":1247.024,"y1":92.7,"y2":92.7,"y3":1247.024,"z":3},"ps":null,"s":{"pic_file":"/home/iknow/conv//data//bdef//117767975//117767975_5_3.jpg"},"t":"pic"}],"page":{"ph":1262.879,"pw":892.979,"iw":818,"ih":3948,"v":6,"t":"1","pptlike":false,"cx":79.975,"cy":87.7,"cw":813.004,"ch":1164.324}})
当用嘴吹灭酒精灯的时候,因为酒精易挥发,挥发后的酒精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可以燃烧和爆炸,用嘴吹的话,可能使高温的空气倒流入瓶内,引起爆炸。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注意点:
(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考点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考点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考点3: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考点4: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⑷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考点5:物质的加热⒈酒精灯的使用:
⑴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⒉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考点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考点7: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考点8: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1、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练习: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
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考点1、空气成分的发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考点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考点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气体------瓶身颜色-----标字颜色氮气-------黑色-------黄色氧气------天蓝色-------黑色氢气------深绿色-------红色空气-------黑色-------白色
氨气-------黄色-------黑色二氧化碳-----黑色-------黄色氯气------黄绿色-------黄色乙炔-------白色-------红色其它一切非可燃性气体:瓶身-红色,标字-白色;其它一切可燃性气体:瓶身-黑色,标字-黄色。
考点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考点5、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考点6、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2、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考点7、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
1、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成功的关键: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讨论:(1)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2)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考点8、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考点9、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3)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考点10、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4、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考点1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3、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见下图)
4、收集方法:
(1)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5、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6)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7)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考点1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考点1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点1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考点1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1)装置不能漏气;
(2)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3)红磷要过量;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一)水
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2.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电
①水通电(正极O2负极H2,体积比1:2)2H2O==2H2↑+O2↑②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空气
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0.03%
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五)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1.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点燃(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光亮的红色的铜,管壁有水珠产生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3)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12.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H2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也可用②③⑤⑥⑦)①锌粒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②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④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
⑤锌粒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⑥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⑦镁和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⑧铝和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六)铁的性质
13.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导体铁的化学性质:(1)铁跟氧气反应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
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2)铁可跟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①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铜,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②铁跟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铁跟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现象:有气泡生成,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铁有两种离子:铁离子Fe亚铁离子Fe+)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
1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混合物。(纯净物不是合金)
练习
3+2【例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O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答案: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前沿约在12ml的刻度线上,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8ml的刻度线上,橡皮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例2、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①在试管中加入5mL“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③如右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2)实验结论:。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实验原理写出符号表达式。(2)实验步骤①;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mL“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④。
(3)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实验反思】依据所做的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等。答案:
【第一组实验】(1)③冷凝水蒸气(2)双氧水没有失效【第二组实验】(1)过氧化氢氧气+水
(2)①准确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④对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3)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实验反思】温度、催化剂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下作业
1.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A.铁器B.青铜器C.塑料器具D.石器
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A.一定是物理变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没有涉及到的是()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
4.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填代号),化学性质有_____(填代号)。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填文字)。
5.(201*重庆)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
6.(201*南京市)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课下作业答案:
1.D解析:石器是磨制的,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而铁器和青铜器需要矿石进行冶炼制锝。而塑料制品也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制取。
2.A解析: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如果变为该物质的气态就是物理变化。但是如果变为别的物质的气体则为化学变化。如果只说变为气态,则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此题要抓住关键性词语。3..A解析:蓝色晶体是物理性质;受热容易失去结晶水是化学性质;用来炼铜和镀铜是用途4.①②③④⑤⑦酒精气化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5.B解析:根据是否产生其它物质来判断6.B解析:根据是否产生其它物质来判断基础知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概念本质区别(判断依据)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变化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实例说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电灯发光属于物理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性质确定性质内容物理性质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知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性、碱性、助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燃性等。说明: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常用“易、会、能、可以、具有”等词语描述。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性质决定用途。3.科学探究的步骤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描述物质的燃烧现象,一般为:一光、二热、三生成。如:镁带燃烧的现象为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4.常用仪器的分类
(1)反应容器a.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b.间接加热:烧杯、烧瓶。(2)存放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液体)、集气瓶(气体)(3)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质量)、量筒(量体积)(4)加热仪器:酒精灯。(5)分离仪器:漏斗
(6)取用仪器:镊子(块状固体)、药匙、胶头滴管(7)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8)其他仪器:石棉网、玻璃棒、水槽等
5.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取药品、加热、洗涤、称量、量取、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基本操作口诀记法:
固体用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移零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熄灭酒灯用帽盖,千万不要嘴吹灭。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沾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下作业
1、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环节都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下列各项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点C.减少有毒物D.杜绝污染源
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3.(201*年广东汕头)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A.研发氢能源B.合成新材料C.编写电脑程序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4、(201*江西)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吗?”为主题的辨论赛,正方观点是“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反方观点是“环境污染不全是化学惹的祸”。下列各项不能成为反方观点论据的是()A.病菌导致流感B.汽车鸣笛产生噪音C.燃放鞭炮形成烟雾D.电磁辐射引发白血病5、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B、“绿色化学”是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
C、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D、“酸雨”是由大气中含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导致的
6.(201*年镇江)“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课下作业答案:1.D解析:杜绝污染源符合“绿色化学”在各个环节都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这一主旨。2.B解析: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因此A、C、D都与化学有关,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故选答案B。3.C4.C5.A解析白色污染是指不能降解的塑料等形成的污染,而不是白色粉尘。解答此题,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记忆概念,还要多吸收一些新闻或报纸上的知识,只有这样,在解题时,才能左右逢源。点拨化学来源于生活,再去指导生活。6.D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下作业1.为了测定教室中空气中的成分,化学教师让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提前收集一瓶教室中的空气,以备上课实验时用。小明从实验室中拿了一只空集气瓶,带进教室,敞口放置了一会儿,盖上了玻璃片。(1)你认为小明的收集方法正确吗?。(2)请你叙述正确的收集方法。(3)用生活中的日用品代替集气瓶来收集教室内的空气,你的方法是。2.(201*泰安市)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B.实验C.假设D.做结论3.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201*年甘肃兰州)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5.(201*年安徽课改)某实验测出的人的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气体XYCO2H2O其它吸入气体78%21%0.03%0.06%0.91%呼出气体75%15%3.68%5.44%0.88%(1)请你判断:X是,Y是。(填物质名称)(2)请你回答: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填物质名称)(3)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4)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原因是。课下作业答案:1.(1)不正确(2)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拿进教室后将水倒出,静置一会,盖上玻璃片即可(3)用矿泉水瓶子进行上面同样的操作。或用注射器抽取教室内的气体。其它合理的答案也可。2.C
3.C解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品质,是取得重大发现的首要条件。4.C
5.(1)氮气氧气(2)氧气(3)对着玻璃呼气(或对着无水硫酸铜呼气)(4)主要由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的增加引起的。
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下作业
1、(201*年山东烟台)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移走蒸发皿(C)倾倒液体(D)稀释浓硫酸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安全的是()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B.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其纯度C.将水直接倒人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
3、(201*南昌)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的密封性。下列仪器中对容器口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4、(201*年金华)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A.实验时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均应垫上石棉网D.取用液体药品可用滴管吸收,也可直接倾倒
5、(201*年江苏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8.取少量液体C.加热液体D.称取氯化钠
6、(201*河北)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7、以下是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或实验操作,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吴明用10mL的量筒量取6.5mL的食盐水B.王倩用pH试纸测得某Na2CO3溶液的pH为10
C.朱林用200mL的烧杯量取了125mL的NaOH溶液D.张哲用托盘天平称取了16.5g硫酸铜晶体
8、(201*年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9、(201*年江苏南通)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______mL的量筒。(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______________。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__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课下作业答案:
1、C解析:C项操作准确无误。
2、B解析:基本操作往往和物质的性质综合起来出题,所以对一些常见基本操作要非常熟悉,提高辨析的效率。“三不”原则中,对任何药品都不可用鼻子直接去闻药品的气味,要采取“扇闻”的办法,故A错;对任何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检验纯度是正确的,免得引起爆炸,故B是操作安全的;C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且要不断搅动,防止稀释过程中放出的热使水沸腾;D中,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3、B
4、C解析:有些玻璃仪器可以加热,而有些玻璃仪器不可以加热,即便垫上石棉网也不能加热。5、A6、C
7、C解析:10mL的量筒最小刻度是0.5mL,所以A正确,如右图所示;pH试纸,测得某Na2CO3溶液的pH为10也是正确的,因为Na2CO3溶液显碱性;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称量,但能称准到0.1g,所以D选项也是正确的;准确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用量筒,而不能用烧杯,故C是错误的。
8、D思路分析: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往试管中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故B错;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1厘米左右,不能伸入试管内,故C错;因而只有D正确。
点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证,一定要熟练掌握。
9、(1)10(2)立即洗净(3)石棉网(4)用水润湿
点评:本题考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这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前提,一定要熟练掌握。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课下作业
1.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指()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会发光,它是()A.氧气B.氮气C.氖气D.空气3.下列医药试剂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B.眼药水C.葡萄糖注射液D.蒸馏水4.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真空充气包装的形如小枕头“蛋黄派”发生了兴趣,如下图所示。他们查阅资料获知:这种真空充气包装技术,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某种气体,然后封口。它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方法、现象和结论):。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①;②;
③。5.(201*金华)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
是()A.SO2B.CO2C.N2D.O2
6.(201*重庆)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A.O2B.N2C.C02D.空气
7.(201*镇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用醋B.蒸馏水C.冰红茶D.加碘盐课下作业答案:
1.B2.C3.D
4.(1)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然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混浊,则是二氧化碳,否则不是二氧化碳(2)无毒廉价不与食品反应
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而氮气不能使石灰水变混浊。故用澄清的石灰水去检验。5.A解析: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6.D解析:空气中含有氧气,能使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故充装的气体首先具备的条件是不能与食品反应。7.B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课下作业
1.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红色物质,该物质是()
A.红磷B.氧化汞C.二氧化锰D.氯酸钾2.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A.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B.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C.分别插入带火星的木条D.观察颜色
3.(201*贵港)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4.(201*永州)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易溶于水B.能用于动植物的呼吸C.具有可燃性
D.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5.(201*年山东烟台)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B.铁丝C.氢气D.红磷
7.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①硫+氧气二氧化硫;②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③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关于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需要点燃B.都生成氧化物
C.都属于化合反应D.都是非金属跟氧气反应
8.(201*年广东揭阳)理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灰B.硫磺C.铁丝D.红磷
课下作业答案:
1.A解析:红磷常做白炽灯泡内的除氧剂。
2.A解析: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不变的是空气。该题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因其在二氧化碳和空气中都将熄灭,现象不明显。3.B4.C5.C
6.D解析:“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红磷燃烧后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固体小颗粒会迅速分散形成大量白烟,A、C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都不见“烟”,铁丝燃烧尽管也生成了固体,但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固体密度太大,会因重力而下落,也不会形成烟。
7.D解析:小学科学课中学过:硫和白磷是非金属,铁是金属,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8.D
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课下作业
1.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2.(201*年四川自贡)下列含氧化合物,不需要加热就能够直接产生O2的是()A、H2O2B、MnO2C、Fe2O3D、KClO3
3.(201*年山东潍坊)小亮同学设计右图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气体,你认为他能制得的气体是()A.用KMnO4粉末制取O2B.用KClO3和MnO2制取O2C.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4.(201*年山东烟台)过去教材中实验室制氧气,常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从预热到收集满一瓶(250mL)氧气大约需8~10分钟,从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比较困难,曾有同学去闻自己收集到的氧气,想找找吸氧的感觉,结果却闻到刺激性气味(少量氯酸钾发生副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现行教材已改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都有哪些?(1)(2)(3)(4)
5.(201*年上海松江)在下列中学化学实验常见的实验装置中。(1)请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②__
(2)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填序号,下同)。(3)在常温下,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由于二氧化硫是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所以应用__装置进行收集,以便将尾气吸收处理,避免造成大气污染。6.(201*年福建福州)请结合图10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10中(填标号,下同)与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你所组装的上述制取氧气的装置(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由是。
课下作业答案:
1.A解析:A装置即便没有塞子也会有气泡冒出现象,因此不能用来检查气密性,其它都可以。2.A3.D
4.(1)常温反应,不需加热(或操作简便)(2)反应速率快(3)便于回收二氧化锰(4)制得的氧气纯净(或无污染)
5.(1)试管酒精灯(2)C、D、E(3)BE6.(1)酒精灯试管(各1分)
(2)2H2O22H2O+O2↑(3分)BD(各1分)
(3)CaCO3+2HCl==CaCl2+H2O+CO2(3分)能(1分)
反应物的状态都是固体和液体,且都无需加热;生成的气体密度都比空气大,都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2分)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课下作业
1.春天里常有春寒来临,在寒潮到来之前,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被冻坏,傍晚往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样,夜间秧田的温度不致降低太多,秧苗不会被冻坏。这主要是利用水的哪一个性质()A.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B.水的冰点是0℃C.水的比热容较大D.水结冰时体积膨胀
2.以下每组由三种物质组成,分析把它们放在一组内的理由,然后从备选答案中找出与它们同一类别的物质,将它们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A.磷B.硫C.盐水D.锰酸钾(2)氢气、氮气、铁()
A.碳B.二氧化锰C.水D.高锰酸钾(3)氧化铜、五氧化二磷、水()A.铜B.氧化铝C.磷D.空气
3.在一些重要活动或一些商业庆典时,常悬挂一些氢气球,但有时气球破裂遇到明火时很容易发生爆炸或引起火灾,因此有人用密度稍微比氢气大的稀有气体氦气充填气球,这样既可以使气球上升,又杜绝了安全隐患。请据此简要回答:
(1)从以上事实中可以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2)用氦气充填气球的优点是:。4.(201*湖北荆州)下列四种物质中,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A.食盐水B.空气C.黄铜(铜锌合金)D.液态氧5.(201*广西南宁)如右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①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a试管和b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②电解水的文子表达式为:。
课下作业答案:
1.C解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2.(1)D解析:都是化合物(2)A解析:都是单质(3)B解析:都是氧化物
3.(1)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燃性(2)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稳定(或没有可燃性)解析: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其次是氦气。氢气易燃,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氦气是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不能燃烧,因此常被用来做氢气的代用品。
4.B解析:食盐水是混合物,其中的食盐和水都是化合物;空气是由氧气等单质和二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组成黄铜的是两种金属单质;液态氧是单质。5.2:1水氢气+氧气
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课下作业
1.(201*福州市)用分子观点解释下图漫画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
2.(201*云南昆明)如下图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
一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
①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④分子之间有间隔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3.(201*盐城)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4.(201*威海)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BCD现象或事实热胀冷缩酒香不怕巷子深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解释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分子不断地运动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5.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如下图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注: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1)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看到的现象是,由实验1得出结论是。
(2)实验2(如图甲所示):烧杯B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请阐述你的理由:。
课下作业答案:1.D
2.D解析:该实验不但能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且还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由整杯水都变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品红分子既然能运动到水中去,又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3.C解析: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但分子的个数,不一定不变。4.A
5.(1)溶液不变色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2)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氨分子不断地运动扩散到B烧杯中去的缘故(3)没有必要实验1已经做过对比实验了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课下作业
1.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在水中加入明矾,其作用是()A.把硬水变成软水B.对水进行消毒
C.使悬浮物沉淀D.增加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2.(201*年广西南宁)在有关水净化的探究活动中,小新将浑浊的湖水样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下一步小新应进行的的操作步骤是()A.溶解B.过滤C.蒸发D.吸附
3.(201*年湖南长沙)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为: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自来水,其中常用作除去臭味的试剂是()
A.漂白粉B.活性炭C.氯气D.明矾
4.(201*年广东)用右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A.能杀菌消毒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C.能得到纯净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
5.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6.(201*年海南)有两瓶从外观无法区别的“水”,其中一瓶是硬水,一瓶是软水,区别它们的最简便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振荡,有较多泡沫的是水。
7.(201*年山东烟台)201*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填操作名称)而实现。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pH和硬度两项。测定液体pH的方法是。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300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
课下作业答案:1.C解析: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而达到净水的目的(C正确),并不能消毒(B错);明矾中含有铝元素,长期饮用对人体不利(D错);它不能除去溶于水中的杂质,故不能将水转变成软水(A错)。2.B3.B4.D
5.⑴过滤⑵活性炭⑶加热煮沸(或蒸馏)
解析:水的净化知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考查同学们的学以致用能力,该题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考查净化水及其相关知识的应用。
6.软解析: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肥皂中的硬脂酸钠遇到钙镁离子会产生沉淀,故硬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沉淀多,泡沫烧;而软水中含的钙镁离子减少,加入肥皂水后,产生的沉淀很少、泡沫很多。点评:用肥皂水是鉴别硬水和软水最简单的方法。
7.(1)B、C(2)①过滤②把pH试纸放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照加肥皂水振荡,若出现较多泡沫为软水,否则为硬水③漂白粉(或氯气、二氧化氯和臭氧等,一种即可)蒸馏
(3)10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第三单元课题4爱护水资源课下作业
1.(201*年山东济南)泉城济南,景色秀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与保护环境的倡导不相符的是()
①污水排入大明湖②随意丢弃方便袋③植树种花搞绿化④禁用含磷洗衣粉⑤护城河旁烧垃圾A.只有①⑤B.只有①③C.只有①②⑤D.只有③④
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3.(201*年湖北黄冈)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4.(201*年浙江金华)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5.(201*年北京)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作为北京市民,下列生活习惯应该摒弃的是()A.用盆接水洗菜B。用养鱼水浇花草C。使用节水龙头D。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瓶
6.(201*年四川乐山)乐山是一座亲水城市,水是乐山的灵魂,我们应象珍惜自己的血液一样珍惜每一滴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城市污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C.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D.水资源是宝贵的,一定要节约用水7.(201*年河南)
天然水受到污染后,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常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课下作业答案:1.C2.C3.B4.B5.D6.C
7.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任写一种即可沉淀、蒸馏、吸附、过滤、煮沸等任写一种即可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正电)居于原子中央,体积小,质量大
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在核外作高速运动其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
(2)表达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kg)相对原子质量(Ar)=标准碳原子的质量(kg)×1/12(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Mr)
①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叫相对分子质量。它与相对原子质量采用的是同一个标准,它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符号为Mr,一般不写。
②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4、元素:
(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名称元素原子只表示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只表示种类,不论个数,是宏观概念表示数量含义区别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但形态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数量不变,可能发生变化但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3)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4)元素符号的意义:①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②如果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③对于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它的含义还包括物质及物质的组成。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
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原子。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表示铁这种物质宏观宏观:表示氧元素表示铁元素FeO微观:表示一个氧原子微观:表示一个铁原子量: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量: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1.元素之最
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2.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①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②微观构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叙述)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叙述)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4.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共16个族。
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序数由少变多。除第一周期以外,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
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第三节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就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我们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2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个电子(n为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2.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弧线表示电子层
+17287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填充的电子数
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
3.元素的种类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③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个),为相对稳定结构。
元素类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4(H:1)=8(He:2)得失电子趋势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阴离子)难得失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易发生化学反应极难发生化学反应性质结论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4.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5.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氢是0)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6.离子符号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如Na+(钠离子)、Ca2+(钙离子)、H+(氢离子)、Cl-(氯离子)、O2-(氧离子)、OH-(氢氧根离子)等。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2O2-表示2个氧离子。离子符号只有微观含义,没有宏观含义。7.一定带正电的粒子: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一定带负电的粒子:电子、阴离子不带电的粒子有:中子、原子、分子8.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如汞、金刚石直接由原子构成。
②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分别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③非金属元素离子和非金属元素离子各提供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如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第四节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化学式(如H2O)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宏观意义)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一个分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宏观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水由水分子构成;表示某物质的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微观意义)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
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物质种类稀有气体酸性氧化物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质纯净物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
化合物有机物(缺)盐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SO2,SO3b.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H2O=H2CO3SO2+H2O=H2SO3SO3+H2O=H2SO4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Na2OMgOFe2O3CuO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K2OCaONa2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BaO+H2O=Ca(OH)2Na2O+H2O=2NaOHK2O+H2O=2KOH
c.注意:CO和H2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9.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酸根离子n-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HNO3)、酸二元酸(H2SO4、H2S、H2CO3)和三元酸(H3PO4)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含氧酸(H2SO4,HNO3,H3PO4名称为:某酸)无氧酸(HCl,H2S名称为:氢某酸)鉴定酸(鉴定H+)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NaOHBa(OH)2,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11.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第二种分类方法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12.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PH值:酸溶液的PH值小于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弱PH值越大。水、中性的硫酸盐、硝酸盐和盐酸盐溶液不能使指示剂变色,PH值等于7。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可溶的碱溶液PH值大于7。碱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弱PH越小
13.酸碱盐溶解性口诀:钾钠硝铵溶溶碱有五种:钡钾钙钠氨不溶氯化物AgCl不溶硫酸盐BaSO4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口诀的含义: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
-于水。含CO32的物质只有含K+Na+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14.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OH)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Al(OH)3CaCO3BaCO3Ag2CO32)
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若讲沉淀12.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或BaSO4;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NO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N2O2Cl2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Si硅Al铝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③化学的“语法”:“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⑴H和He⑵CO、N和Si⑶O、S和S2-⑷OH-和F-
222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组成物质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
构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分子
16.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7.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8.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19.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PO43-HCO3-NH4+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20.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2+3+2+
阳离子:Na+Mg2+Al3+、H+NH4、FeFeCa
2阴离子:O2-OH-S2FCl-SO42-CO32-NO3-MnO4-MnO42-ClO3-
--2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按顺序背诵: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22.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
23.化学式的写法:①单质的化学式: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
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氟气F2溴(Br2)碘(I2)臭氧O3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倒写倒读”。
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
NH3、有机物如CH4等化学式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N-3价,后N+5价。
24.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2+1
Ca+2价的钙元素O-2价的氧元素H2O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背诵化合价口诀:
+1价钾钠银铵氢,+2价钡钙镁铜汞锌二三铁、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氟、氯、溴、碘-1价氧硫-2要记清。
氢氧根、硝酸根(OH、NO3)-1价,硫酸根、碳酸根(SO4、CO3)-2价,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注:铵是NH4原子团;+2价的铁叫“亚铁”;+1价的铜叫“亚铜”
-无氧时S为-2价,跟氧结合时+4或+6价。SO32原子团叫“亚硫酸根”无氧时Cl为-1价,跟氧结合时+1、+3、+5或+7价
25.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相对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6.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A+B+...=C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A=B+C+...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AC+B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Ba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按顺序背诵)钡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Al(9)Mg(12)Ca(20)Na(23)Fe(28)Zn(32.5)K(39)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能同时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初中化学只有碳酸盐跟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7.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有:造纸术、火药、烧瓷器28.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燃烧必备的二条件: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自燃:由缓慢氧化积聚的热量引发的自发燃烧。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H2、CO、C等,具有还原性。29.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注意: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
30.书写化学方程式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件箭头要标明。③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四)溶液、溶解度
3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3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例:20℃时,5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没有溶解的24克食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3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34.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35.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3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向饱和溶液加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①加溶质②降低溶液温度③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①加溶剂②升高溶液温度
37.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38.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39.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20℃的溶解度(克)>101~100.01~18.1)2)3)
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
④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离子中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如Fe3+中的“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⑤元素符号正上方数字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如Fe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式子的化学意义)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在计算时要注意标清元素的顺序。
原子个数之比=(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5)某元素的质量=某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质量分数=
某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例】多少吨的氧化亚铁(FeO)中所含铁元素质量和100t中氧化铁所含铁元素的质量相同?解:设需氧化铁的质量为x。
x56562100%100t100%56165621635642x100%100t100%72160x90t
答:需氧化亚铁的质量为90t。
【注意】列方程时所设未知数不能带有单位。
6)某元素的质量=某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某元素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某混合物的质量纯度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错误!未找到引用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源。
【例】现在有一种化肥,主要成分是硝酸铵,测得其含氮量为34.3%(杂质不含氮),求这种化肥的纯度。
解:设该化肥的质量为100g,该化肥的纯度为a%。
100ga%
142100%100g34.3%1414216328100ga%100g34.3%
80a%98%答:这种化肥的纯度为98%。【注意】①设这种氮肥的质量是为了使方程有化学意义。
②纯度是百分数,不能小于0%,也不能大于100%。纯度是未知数时,表示纯度的字母后要跟上百分号。
5.有一瓶不纯的硝酸铵(NH4NO3)样品,经分析其中的含氮量为37%,则所含杂质可能是:
A.(NH4)2SO4B.CO(NH2)2C.NH4ClD.NH4HCO3【分析】解这道题需要三个要素:最大数、中间数、最小数(指含氮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最大数>中间数>最小数。这里的37%是求出的平均含氮量,是中间数。
接下来算出NH4NO3中的含氮量:35%。由于35%<37%,所以应该是最小数。然后算出四个候选答案中每个化合物的含氮量,它是最大数,数值应该大于37%。在这里只有CO(NH2)的含氮量为46.7%,超过了37%,成为最大值。所以最后答案应该是B。
(5)常见元素的名称及化学符号氧O氢H氮N氯Cl碳C磷P硫S钾K钙Ca钠Na镁铝锌Zn铁Fe铜Cu汞Hg银Ag锰钡MgAlMnBa(6)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Si、Al、Fe。最多金属与最多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Al2O3(7)人体中的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钙、磷、镁、钠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8)常见物质的俗名、学名、化学式
俗名学名化学式俗名学名化学式俗名学名化学式水银汞HgPP粉灰锰氧高锰酸钾KMnO4硫铵硫酸铵(NH4)2SO4干冰二氧化碳CO2酒精乙醇C2H5OH碳铵碳酸氢铵NH4HCO3煤气一氧化碳CO铁锈赤铁矿三氧化二铁Fe2O3硝铵硝酸铵NH4NO3沼气天然气甲烷CH4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草木灰碳酸钾K2CO3生石灰氧化钙CaO纯碱、苏打碳酸钠Na2CO3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钡餐硫酸钡BaSO4石灰石大理石碳酸钙CaCO3盐酸氢氯酸HCl食盐氯化钠NaCl5、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构成组成元素物质同构成子总一构类称原成得失电子离子
得失电子
构成原子分子注意: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
6、离子:
①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叫阴离子。②常见的原子团:
7、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
①分子:非金属气态单质:O2;非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CO2②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单质(除了C60和纳米碳管,它们由分子构成);③离子:金属(包括铵根离子NH4+)与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NaCl8、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及规律:
①定义: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就好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我们成为分层运动,或叫分层排布。由内向外依次是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层(分别对应K、L、M、N、O、P、Q层),最外面的也叫最外层,最外层向内又叫次外层,最里面的又叫最内层;内层电子的能量较低,外层电子的能量较高;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
③最外层有8个电子(或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④最外层电子数:稀有气体元素=8或2(较稳定)、金属元素<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4(易得到电子);
9、原子
(1)结构示意图
圆圈表示原子核,里面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上面的数字表示每一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2)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决定关系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电子能量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10、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共16个族。规律:①同一横行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由左向右递增;②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由上向下递增。
11、化合价:
①概念: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性质。化合价有正负之分。注意: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因此通常称为元素的化合价。
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H+1K+1Na+1Ag+1ClCa+2Mg+2Zn+2Ba+2Cu+2Al+3Fe(FeO)+2MnO4Fe(Fe2O3)+3MnO4O-2NH4OHNO3CO3SO4SO3PO4HCO+1-1-1-1-2-2-2-3-1-1-212、化学式①概念: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②化学式的写法:a、单质化学式的写法:稀有气体和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可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常温为固态的大多数非金属单质,由于它们的结构非常复杂,因此化学式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硫、磷、碳等的化学式可用S、P、C来表示;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因此要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如H2氢气,O2氧气,N2氮气,Cl2氯气。b、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正左负右,然后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标出脚标的数字。
③化学式的读法:习惯上从右向左读,中间用“化”字相连,有时需要读出原子个数。
④化学式的涵义化学式的涵义以H2O为例宏①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这种物质观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②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组成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的1表示1个水分子微个分子观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④表示构成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⑤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13、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数字位置元素符号前化学式前离子符号前表示原子个数表示分子的个数表示离子的个数含义2H表示2个氢原子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2Na+表示2个钠离子2举例元素符号左上方表示原子的质量元素符号正上方表示元素(或原子团)化合价的数目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离子所带正(或负)电荷数H表示这种氢原子的质量数是2表示硫酸锌元素为+2价,硫酸根为-2价。+2-2ZnSO4Mg2+表示镁离子或1个镁离子。数字“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构成1个分子的原子个数或化H2表示氢气或1个氢气分子等。数字“2”表示构成1个氢分子的氢原子个数(或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元素符号右下角合物中离子个数元素符号左下角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电子层上的电子数2He表示氦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是2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
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二、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原子离子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微粒带电荷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电性不带电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原子得到联系电子变成阴离子三、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合价
掌握元素的化合价,请注意以下几点:
(1)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掌握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如:①在化合物中,通常氢显+1价;氧显-2价;②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③一些元素有变价,其化合价的确定,可以通过不变价元素按化合价规则求得。
(2)使用化合价的规则是: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3)掌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是在化学反应中相对稳定的原子集团,又叫做根。(4)常见的化合价。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氢一氧二为标准,看见单质即为零!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只有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下表是一些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根的名称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氢根氯酸根根的符号OHNO3化合价-1-1-1-1根的名称碳酸根硫酸根铵根根的符号CO3SO4NH4化合价-2-2+1
二、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1.化学式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及该分子的构成。
2.化学式的书写
①单质化学式书写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但像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要在其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2;②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时,正价元素写在左边,负价元素写在右边;正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0;③含有原子团的物质,可将原子团看成是一个原子来书写化学式,如氢氧化镁〔
三、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利用化学式可进行下列各种计算:①相对分子质量;
②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③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为〕。
四、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1、交叉法:在元素上方标上化合价,先化简再交叉,如P为+5价,氧为-2价,交叉后为P2O5
2、最小公倍数法,选求出几种元素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最小公倍数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五、根据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
先将要求的化合价设为X,再根据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列出方程。求得的X的值就是化合价。如求CO2中C的化合价,X*1+(-2)*2=0求得X的值为4,则C的化合价为+4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量筒是有具体量程的量器,并在一定温度下(一般规定20℃~25℃)使用,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会偏小,俯视会偏大;它只能精确到此为止0.1ml。“大材小用”和“小材多次使用”都会给测量带来较大误差。
2、托盘天平:分度盘、指针、托盘、平衡螺母、游码、标尺、横梁、底座。精确到0.1g
①调平:称量之前要调整天平至两边平衡②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③被称物不直接放在托盘上(干燥固体可用称量纸,易潮解、腐蚀性药品用玻璃器皿),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④添加砝码时要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最后移动游码;⑤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用后放回砝码盒内;⑥每架天平都有自己配套的一套砝码,不能混用。
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使用前应该注意:
(1)观察它的量程。若待测物的温度高于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温度计可能被胀破;若待测物的温度
低于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这样,用它测量时就可以迅速、准确地读出温度值。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没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2)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平底、圆底、蒸馏烧瓶三种)、锥形瓶(也叫锥形烧瓶或
三角烧瓶)。
补:常见试管都是由玻璃材料制成的,具有可受热,操作方便,可见度高等优点,因此试管常用作在常温
或加热条件下供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也可以收集少量气体。缺点是容易碎裂,因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骤冷或受热不匀时均能引起炸裂,使用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1)为便于振荡,常温反应时,液体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2;加热反应时,液体量不可超过
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出
(2)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加热前必须把试管外壁的水擦干,先预热,后集中加热,加热
时试管不能接触灯芯。否则都能引起试管炸裂
(3)加热液体时管口要对着斜上方无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溅出伤人,为增大受热面积,应使试管
与桌面成45度角
(4)加热固体时,要使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5、烧杯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是:
(1)做常温下较多量的液体之间反应的容器,但液体量不得超过烧杯容积的2/3。
(2)做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之间、固体和液体之间反应的容器,但液体量不得超过烧杯容器的1/2
6、蒸发皿是瓷质的受热容器,常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也可用于干燥固体。可以直接用火焰加热,但
不能骤冷,以防炸裂。灼热的蒸发皿必须用坩埚钳夹持,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必须立即放在实验台上时,要垫上石棉网。
7、试管架是放置试管和控干试管的专用支架仪器,有木质和铝制之分。洗净待用的试管应口朝下插入
试管架的孔眼内(或套在立木上),既便于控干试管,也防止试管内落入灰尘。热的试管不能直接放在试管架上,以免灼焦木质或造成试管炸裂。
8、试管夹由木材或竹板、钢丝弹簧以及内衬绒布制成,主要用于夹持短时间加热的试管。使用时要将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以免沾污试管口或使杂质落入试管内;试管夹要夹在距试管口1/3处,防止试管脱落;手持夹有试管的试管夹时,要用手拿住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使用时应注意防止烧损或锈蚀。
常用的试剂瓶:细口瓶(有棕色和无色之分,均带磨口的玻璃塞)、广口瓶(均为无色,带有配套的磨口
玻璃塞)、滴瓶(有棕色和无色之分,均有配套的胶头滴管)、固体药品瓶(均为棕色,内有软塑塞,外有螺口硬塑盖)等。见光易分解的药品均保存在棕色瓶内;其他药品均需密封保存,但强碱固体应选择塑料盖或橡胶塞的试剂瓶,强碱溶液多现用现配,一般不长期保存。
9、漏斗种类很多,可分为三角漏斗(短颈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安全漏斗、吸滤漏斗等。通常
人们所说的漏斗就是指三角漏斗,三角漏斗由于漏斗颈比较短。三角漏斗的主要用途有两方面:一是向细口容器内加注液体(如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用二氧化碳熄灭烧杯内不同高度的蜡烛火焰,可通过漏斗向烧杯内侧倾倒二氧化碳气体),二是与滤纸配合用于过滤。10、表面皿是由普通玻璃材料制成的中间下凹的圆形玻璃器皿,其外形与手表的玻璃相似,故也称表玻璃其主要用途是:①盛装少量固体或液体样品以供观察;②用它覆盖烧杯、广口瓶之类的容器,可防止液体损失。11、石棉网是一个四寸见方的铁丝网(起骨架支撑作用),当中涂以直径为二寸半的圆形石棉心。石棉
具有耐高温、热的不良导体的特点,所以石棉网可以直接受热,常用于烧杯等受热时垫隔在火焰与玻璃容器之间,以使玻璃容器均匀受热;也常用于承接炽热的固体生成物,或将灼热的蒸发皿等放在石棉网上冷却。12、镊子和坩埚钳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夹持器具,坩埚钳主要用于夹持高温物体(如移走灼热的坩埚
和蒸发皿等),或夹持某些固体在气体中进行燃烧实验(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镊子一般用于取用不太大的块状固体药品。每次使用前后,都要用洁净的滤纸将它们擦拭干净,防止污染试剂,也防止被锈蚀。放置时,要使夹持物体或药品的尖部朝上,以免下次使用时污染试剂。13、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沾取液体等操作,不管用于何处,都要注意随时清洗,用于搅拌
时不要碰撞容器壁,以免打破容器。
二、实验基本操作
1、实验中取用药品时,如果要求取定量,必须严格要求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一般按
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1~2毫升
2、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颗粒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其操作要点是:一斜二送三直立,斜:
将试管倾斜;送: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直立:把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均匀落到试管底部。目的: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
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用镊子夹取,操作要是:一横二放三慢立,横:将试管横放;放:把药品放在试
管口;慢立: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目的:以免打破容器
液体药品的取用可用移液管、胶头滴管等取用,也可用倾注法,使用倾注法取试剂加入试管时,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试剂瓶标签应朝上对着手心,把试剂瓶口紧挨在另一手所持的略倾斜的试管口,让药品缓缓地注入试管内,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如果向烧杯内倾入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出,倾倒完液体后,试剂瓶立即盖好原瓶塞。使用滴管取液体时,用手指捏紧橡胶胶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再将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取出滴管,注意不能倒置,把它悬空放在容器口上方(不可触容器内壁,以免沾污滴管,造成试剂污染),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挤胶头,使试剂滴下。3、某些药品的特殊保存方法
(1)白磷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而自燃,必须保存在盛有冷水并密封的广口瓶中,切割时只能在水下进行,用镊子取用。
(2)易挥发物质的存放,要密封且存放于低温处,如浓盐酸、硝酸、氨水等
(3)见光易分解的试剂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并置于阴凉处,如浓硝酸、硝酸银等
(4)有强腐蚀性的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及各种碱溶液,要密封于橡胶塞的玻璃瓶中,不用磨口玻璃塞
4、过滤时A、防止倾倒液体击穿滤纸,在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B、防止液体未经过滤从滤纸和漏斗壁的缝隙间流下,漏斗中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C、防止滤液溅出,漏斗颈下端管口处要紧靠在烧杯内壁
D、过滤时,绝对禁止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这样易划破滤纸,造成实验失败。
(1)所用仪器:铁架台、玻璃棒、烧杯、漏斗(2)适用范围: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的一
种方
(3)操作要点: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二低:滤纸边缘比漏
斗口稍低;漏斗内液面比滤纸边缘低。三靠: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处;倾倒液体时,烧杯口靠玻璃棒;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5、浓硫酸在稀释时一定要把酸倒入水中,因为水的密度水于浓硫酸,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时,水浮在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大量热量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滴向四周飞溅。
6、检查装置气密性常用的方法:装置连接好,将该装置导气管的一端浸没入水中,再用双手掌握住容器,若导管口用气泡冒出,手掌离开后,导管末端又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连接装置不漏气。夏天时,由于温差不大,为此,要使容器内的气温升高气体膨胀,可采用把容器放在热水中或用酒精灯稍稍加热的办法。
7、安放蒸发装置时,应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即先放好酒精灯,再根据外焰的位置固定铁圈位置;然后放
上蒸发皿,点燃酒精灯加热搅拌至有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蒸气所用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依据原理: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地挥发而析出晶体。
注意事项:加热时要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发生飞溅;8、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洗涤方法如下:(1)附有易溶于水的物质用水洗,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
(2)附有不易用水洗净的油脂,可用热的碱溶液或洗衣粉清洗。(3)附有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物质可用酸洗。
用碱酸液或洗衣粉洗去难溶物质都要再用清水洗几遍。
9、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2)酸洒在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
(3)碱洒在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4)水银洒在桌面上,洒上硫粉进行回收10、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
(1)加热时,先预热,加热过程中也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使液体均匀受热(2)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要超过容积的1/3
(3)加热时,使试管倾斜45度,且管口不能对着有人处(原因:试管与桌面成45度时,受热面积大,
且易使之均匀受热;为了使试管内的液体均匀受热,要不时上下移动试管)
11、实验室中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或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实验室取用药品的原则“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也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12、在用酒精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要防止炸裂现象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烧杯、烧瓶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使之均匀受热;(2)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要“先匀后定”(3)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4)玻璃仪器加热前外壁上的水一定要擦干(5)玻璃仪器受热过程中避免与灯芯接触;(6)实验完毕后待玻璃仪器冷却再用冷水清洗。13实验室组装仪器时,从操作方便角度考虑一般按由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组装。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为了不使玻璃管折断,应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先把要插入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14、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步骤:(1)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2)称量(用天平称取所要溶质的质量)(3)溶解(将溶质和
溶剂放入烧杯中,搅拌使之溶解)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
15、粗盐提纯(1)所用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蒸发皿、酒精灯(2)操作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3)玻璃棒在各步骤中的作用:溶解(加速粗盐的溶解);过滤(引流);蒸发(使液体均
匀受热,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6、药品的存放
(1)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集气瓶: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正放;密度比空气小,倒放)(2)遇光、受热易分解的药品用棕色瓶盛(如硝酸、硝酸银溶液)、盛碱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3)白磷存放在水中
(4)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某些结晶水合物及有毒的化学试剂要密封后妥善保存。
(5)易燃物、易爆物要远离火源
三、气体的制备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收集气体的方法一般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水法:(1)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一般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尽量用此法,因为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大,但含一定的
水蒸气。
排气法:(1)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都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
质量大于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排空气集气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但所收集到的气体纯度不高。
注: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口即可,这样便于操作;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
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可充分排净集气瓶中的空气。
B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后,是正放在桌面上还是倒放在桌面上,取决于气体的密度,为
了减少集气瓶内的气体向空气中扩散,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集满集气瓶后,盖上毛玻璃片,要倒置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在正放在桌面上。C收集气体时验满的方法:
(1)排水法:集气瓶里的水要装满,瓶口处不能留有气泡,倒立在水槽里,到集气瓶中的水
完全排出为止。
(2)排空气法:要把验满的工具放在靠近集气瓶口处,不能放在集气瓶内
2、气体的干燥与除杂
气体的干燥原则: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硫酸铜固体、氯化钙固体作干燥剂
(1)选择干燥剂: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和干燥剂的性质,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反
(2)选择干燥装置: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态来决定。干燥时,装置要么是“长进短出”要么是“大
口进、小口出”
气体净化除杂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不引进新的杂质。
除杂方法:酸性杂质用碱性试剂吸收,碱性杂质用酸性试剂吸收,或者用能与杂质生成沉淀或
生成可溶性物质的试剂
除杂顺序:一般来说,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氧气的制取2KClO3=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1、实验操作步骤:①连:按要求把仪器连接好②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试管中。④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预热)⑥收:收集氧气。
⑦移:实验完毕把导管从水中移出。⑧熄:熄灭酒精灯
(1)实验时注意的问题:
A、根据酒精灯和水槽的高度固定试管,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对着试管里有药品的部位
B、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湿存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到达管口冷却成水滴,再回流到管底,使试管破裂C、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且不要夹得太紧,以免夹破试管。药品应倾斜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药品的受热面积,同时便于氧气逸出。伸入试管内的导管,应只稍伸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导管上应有一段橡皮管,便于操作,以免折断导管。
D、如果以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如果用氯酸钾为原料制氧气时,试管口不能塞棉花,这是因为棉花是易燃物,而氯酸钾又具有强氧化性,放氧速率快,很容易着火燃烧,以至发生爆炸。
(2)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逸出时不能收集,因为开始从导管中逸出的气泡是
容器中的空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地从导管口逸出时,此时可收集。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为防止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收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3)催化剂: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叫做催化剂。注意:催化剂可以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催化剂一定要纯净。氢气的制取Zn+H2SO4====ZnSO4+H2↑或2Al+6HCl====2AlCl3+3H2↑(1)实验室制备氢气时,金属宜用锌粒,而不用镁条(太贵)、铁片(太慢);酸宜用稀硫酸,而不用盐酸
(易挥发,产生杂质);浓硫酸和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得到氢气)
(2)氢气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口朝下,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
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要再收集再检验,若听到噗声,表明氢气已纯。(3)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装置特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导气管通入试管底部,位于氧化铜上方;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实验开始时先通氢气,再点燃酒精灯,目的是赶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
与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完毕时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目的是防止被还原出的铜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可归纳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实验现象:黑色氧化铜变为光亮红色;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二氧化碳的制取:CaCO3+2HCl=CaCl2+CO2+H2O
(1)实验步骤:连:按要求把装置连接好。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把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小块装入
广口瓶;注:向广口瓶内注入稀盐酸;集:收集二氧化碳。
注:A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较好。因为粉末状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速度相当快,且形成
大量泡沫,进入导管甚至集气瓶。
B制取二氧化碳,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挥发性强。
C制氢气,通常用不具有挥发性的稀硫酸,而制二氧化碳时,却不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
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成为薄膜包住碳酸钙,使反应很难继续进行。
D二氧化碳气体中往往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有时,在制得二氧化碳后,要除去氯化氢气体和水
蒸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氯化氢)
(2)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果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
(3)灭火原理: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扑灭可燃性的油、气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分子原子离子能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能独立存在,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质的最小粒子小粒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体积都很水;质量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都有一定的间隔,都有可分性,又都具有不可分性;分子间,原子间和离子间都有相互作用都能构成物质,都具有微观意义,都可以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在化学变化中,离子不可分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它们都是混合物,但三者之间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分数颗粒的大小和状态的不同而造成的。
物质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微粒分子或离子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很多分子的集合体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静置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有固体沉淀物后出现分层实例分散物质原来状态食盐水、糖水固体、液体、或气体泥浆固态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液态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理解这个概念,必须弄清楚以下几点:(1)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溶质的质量(2)两种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体积不能相加(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4)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多,溶液越浓;相反,则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少,溶液越稀。质量分数和溶解度对比表固体物质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意义物质溶解性的量度,受外界温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度影响不受外界条件影响溶剂量要求100g无要求溶液是否饱和一定达到饱和不一定单位克g1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磷(暗红色)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无色酚酞试液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含有铜离子)
13、浅绿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含有亚铁离子)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含有铁离子)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蒸馏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五、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燃烧,缓慢氧化。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3、煤气:一氧化碳(CO)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8、铁锈:(Fe2O3)
六、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3、煤气:一氧化碳(CO)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8、铁锈:(Fe2O3)
七、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10、甲烷(CH4):沼气11、乙醇(C2H5OH):酒精12、乙酸(CH3COOH):醋酸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八、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九、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7、PH=0时,酸性最强,碱性最弱。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十、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一: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二: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氧气:2KMnO4=△=2K2MnO4+MnO2+O2↑2KClO3=△MnO2=2KCl+3O2↑2H2O2=△MnO2=2H2O+O2↑
2、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常用)Fe+H2SO4===FeSO4+H2↑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4、实验室制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十三:工业制法1、O2:分离液态空气
2、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3、H2:天然气和水煤气
高温
4、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5、熟石灰:CaO+H2O==Ca(OH)2
6、烧碱:Ca(OH)2+Na2CO3===CaCO3↓+2NaOH
初三化学方程式按元素归类总结
目的:帮助解答化学的推断题。看到某一物质时能立刻联想到跟它相关的所有反应和现象,从中挑选出符合题目的反应,求解。
缺点:因按元素来分类,一些反应有重复。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眼的白光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S+O2=点燃=SO2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C+O2=点燃=CO2气体2C+O2=点燃=2CO4P+O2=点燃=2P2O53Fe+2O2=点燃=Fe3O4固体2H2+O2=点燃=2H2O2H2O2=MnO2==2H2O+O2↑2HgO=△=2Hg+O2↑2KClO3MnO2====2KCl+3O2↑体2KMnO4=△=K2MnO4+MnO2+O2↑同上淡蓝色的火焰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生成白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Zn+H2SO4====ZnSO4+H2↑Mg+H2SO4====MgSO4+H2↑淡蓝色的火焰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同上Fe+H2SO4====FeSO4+H2↑2Al+3H2SO4====Al2(SO4)3+3H2↑Zn+2HCl====ZnCl2+H2↑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2Al+6HCl====2AlCl3+3H2↑H2+CuO=△=Cu+H2O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有气体生成同上同上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有气体生成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2Fe2O3+3H2=高温=2Fe+3H2O银白色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氧气充足的情况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下)2C+O2=点燃/高温=2CO(氧气不充足的不明显情况下)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C+2CuO=高温=2Cu+CO2↑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3C+2Fe2O3====4Fe+3CO2↑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CO2+C=高温=2CO3C+2H2O====CH4+2CO黑色固体逐渐减少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气体以燃烧的气体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C+O2=点燃=CO2气体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Ca(OH)2+CO2====CaCO3↓+H2O碳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Cu2(OH)2CO3=△=2CuO+H2O+CO2↑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2NaOH+CO2====Na2CO3+H2O(也可为不明显KOH)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aCO3=高温=CaO+CO2↑生成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Fe3O4+4CO=高温=3Fe+4CO2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FeO+CO=高温=Fe+CO2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Fe2O3+3CO=高温=2Fe+3CO2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白色固体逐渐溶解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CuO+CO====Cu+CO2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跟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NaOH(也可为KOH)+HCl====NaCl+H2O不明显HCl+AgNO3====AgCl↓+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CaCO3+2HCl====CaCl2+H2O+CO2↑百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aHCO3+HCl====NaCl+H2O+CO2↑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e2O3+6HCl====2FeCl3+3H2O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Fe(OH)3+3HCl====FeCl3+3H2O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Cu(OH)2+2HCl====CuCl2+2H2OCuO+2HCl====CuCl2+H2OZn+2HCl====ZnCl2+H2↑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同上同上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三化学1-6单元小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三化学1-6单元小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三化学1-6单元小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1036.html
- 上一篇:声.光练习易错题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