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锅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29 19:08:59 网站:公文素材库

锅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聆听烧锅炉之声

锅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当我在大二上学期上《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时候,曾听华永明老师说了很多次大四短学期锅炉设计很让人头疼,而且会让我们对整个大学生活都印象深刻。算完锅炉,我依然对华永明老师的这席话印象深刻!整整三周,我聆听了“锅炉之声”。

当短学期第二周开始的时候,我刚从赵老师那里拿了自己的锅炉题目和参考书,当时单纯地想着:锅炉课程设计,就是把大三下学期锅炉的作业重新做一遍,感觉工作量也还不是很大嘛。(其实后来发现我错了)考虑中,第二天就开始了自己计算锅炉的“行程”。

首先,我得感谢赵老师给了我一个非常给力的煤种神府东胜煤,我甚至不知道这煤产自哪里,写下这篇心得体会的时候特地去百度了一下,发现它产自内蒙古自治区,发热量是同煤种的全国之最(不能肯定这句话的准确性)。同时,很幸运,这种煤和例题的煤种是一样的,无形中减少了一些假设后的计算量。(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可以偷懒的地方,但是其实我在计算过程中并没有偷懒,还是一步一步算下来的,还出了点小问题。)说到计算,前面部分进行的当然是相当的顺利,大三下学期做过一遍作业,煤种和例题一样,所以计算热平衡的时候大差不差地就在不知不觉中搞定了。

然而,困难还在后头,当第三天的时候在教室算“前屏过热器”的参数时候,我发现了庞大的计算量和复杂地计算公式,这对我真是个挑战!算了一半后,实在算不下去了,于是到了赵老师办公室答疑,赵老师的指点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瞬间让我明白了许多计算流程,并且使我把大三下学期学习的《锅炉原理》课程的很多内容都回忆并且串连了起来,然后很高兴地回到教室,“废寝忘食”地将前屏过热器部分算完了,虽然当时已经是中午一点钟左右的时间,但是还是很开心地完成了我的午餐。

回到宿舍,小憩了一会儿,开始了后屏过热器部分的计算过程,后屏的计算比前屏顺利多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基本搞定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从高温再热器计算开始,第一悬吊管,高温过热器,第二悬吊管,低温再热器垂直段,转向室,低温再热器水平段,汽温校核,算下来是越算越快,以至于一整天都算锅炉,算锅炉变成了能使我很兴奋的一项“工作”。而后算到空气预热器,虽然比较麻烦,稍微缓了一天,查了书本的一些资料,然后整体对照书上的一些公式算了下来,再到后来的总校和汇总,都没有遇到什么比较大的麻烦。第二遍检验的时候,将误差降到了理想的范围。

而后,我又找赵老师答疑了一次,发现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出口温度和低温再热器垂直段的进口温度相差过大,大约有8°C,而如果按照实际情况分析,相差应该在5°以内,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所以当天中午,我又开始了核算,发现只能动尺寸才可以将误差降下来,所以我对低再平和低再垂的片数进行了修改(原来各有110片,后增加为113片),效果还不错,而且截距变化也很小(0.003m左右),最终定稿。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在这些计算过程中主要学习和深化的锅炉知识。1排烟温度

书中例题的排烟温度是125°,而我的题目是120°,排烟温度下降了5°之后,排烟热损失降低,锅炉效率提高(通过反平衡计算),锅炉实际消耗燃料量减少,从而计算燃料量减少。

2热空气温度

书中例题的热空气温度是20°,而我的题目是30°,相当于我设计的锅炉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使用,而书中例题设计的锅炉在我国北方地区使用。此外,因为热空气温度较高(高了10°),空气带入的炉内的热量较多,炉膛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理论燃烧温度高(较例题高了17°)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较高,所以在整个锅炉中,对流换热增多,从而使得锅炉效率提高,与1推出的结论相同。

在完成了锅炉部分的计算后,我用CAD进行了绘图,虽然每张图的尺寸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是对于以前没有接触CAD软件的我来说,俨然是个挑战。在多次请教了我们学院6班建环的同学CAD的操作方法之后,我将每张图纸都按要求画了出来,大概花了3天左右的时间,期间使我对CAD软件由陌生至较为熟悉以至于熟练,让我对这个画图软件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增强了我用电脑绘图的能力。

在写这篇心得体会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当我提到锅炉之时,我的脑海里就感觉自己设计的锅炉正在源源不断地送着煤,流动着蒸汽,发着人们需要使用的电力。那机器的轰隆隆之声和那燃料的燃尽的噼里啪啦之声,难道不正是我内心里听到的“锅炉之声”么?这声音更甚那音乐厅里的交响乐、那舞台广场的明星的歌!

三周,让我更加了解了锅炉,更加深入地学习了锅炉,并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逐渐融会贯通成一个整体,使我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了真正地提升!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每次答疑时赵伶玲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我的室友孙伟同学矢志不渝地和我一起

曾骥敏03009427201*.9.12

“迈着同样的步伐”进行着锅炉的设计与计算!

扩展阅读: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经过将近三个多星期的苦战,我们小组终于完成了锅炉原理的课程设计,在此感谢老师对我们细心的指导,在我们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给我们疏导计算思路,让我们一步步的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感谢一个小组的同学,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三个星期里,一起吃饭,一起自习,一起攻克一项项的难关,回头再看这个过程,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蛮有成就感的。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把上学期学的知识有个系统的把握,进一步掌握扎实。

在此我就总结课程设计,对改变燃料特性这发面发表点个人看法。一般情况下锅炉最好使用设计煤种或与设计煤种接近的煤种以确保燃烧稳定。由于煤炭供应日趋多元化,对锅炉的稳定燃烧带来很大影响。这次我们小组的煤种是高灰的一号煤种。煤的灰份在燃烧过程中不但不会发出热量,而且还要吸收热量。灰分含量越大,发热量越低,容易导致着火困难和着火延迟,同时炉膛温度降低,煤的燃尽程度降低,造成的飞灰可燃物高。另外,飞灰浓度高,使锅炉受热面特别是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处的磨损加剧,除尘量增加,锅炉飞灰和炉渣物理热损失增大,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此外,高灰煤还会对锅炉的辅助设备造成影响。煤质较差时,锅炉点火和运行调节困难,难以燃烧,容易灭火,严重影响了锅炉出口温度达标。灰分大的煤燃烧后,不仅影响了除尘器和除尘效果,而且增加了除灰排灰系统的运行负荷。对工作环境和外部环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此情况下,如果对原有的结构不改变,很难稳定运行,因为一

方面炉内燃烧条件改变,可能不能稳定燃烧,另一方面,尾部受热面飞灰磨损和积灰也比较大,严重影响换热,使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下降。我提出个人的一点改进措施:加强对锅炉的燃烧调节工作,保证煤与空气量要相配合适,并且要充分混合接触,炉膛应尽量保持高温,以利于燃烧。具体方面:一,在制粉系统方面改进。由于煤种是高灰的无烟煤,燃烧难度大,可适当提高磨煤细度。二,在燃烧设备上改进。可以采用分级配分直流煤粉燃烧器,同时避免二次风过早地混入一次风气流中或采用旋流燃烧器。三,采用热风送粉,适当增大煤粉空气混合物中一次风量,还要提高热二次风的温度,这就要在空气预热器的布置上采用多级布置,增大与烟气的温压,提高进入炉膛的空气的温度。此外,为了炉内煤粉稳定燃烧,可适当减少炉内水冷壁的面积,可铺设卫燃带来实现。这样减少炉内辐射吸热量,有利于稳定燃烧。还有一点就是要加大引风机的功率,定期执行吹灰。

以上这些就是我想到得,有所欠缺,希望老师指正。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锅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锅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锅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152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