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殖的思考
在“农户万元增收”背景下,关于林下养殖的思考
彭水县巾帼散养土鸡行业协会陈爱华彭水县山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向克一、协会基本情况
于201*年1月组建的彭水县巾帼散养土鸡行业协会,位于靛水乡前进村1组。下辖“彭水县众怡生态养殖”和“彭水县山谷土鸡养殖”两个专业合作社以及肖坝村绿壳蛋鸡养殖示范基地,有注册资金850万元,有固定资产480万元,有员工1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人);有占地30亩的土鸡种鸡场1个,占地15亩的商品蛋鸡场一个。集中脱温育雏场一个,有科技示范基地3个,另有简易解剖诊断等设施设备。
协会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协会”为发展模式,主要从事以土鸡为主的“山谷生态”品牌系列(纯红羽、纯黑羽)土鸡选优提纯的育种、养殖、销售等工作。常年存栏蛋鸡3万只,在建土鸡种鸡场设计存栏种鸡3万套,绿壳蛋鸡6千只,年产值900余万元。行业协会有成员940余户,会员存栏土鸡近46万只,商品蛋鸡5万余只,年产值8000余万元;专业合作社建有常年网点50个,所建网点除覆盖彭水县境外,还辐射到武隆、黔江、酉阳、丰都等周边区县。201*年,专业社实现经营收入349万元,为入会农户实现二次返利近55万元。
201*年,专业社荣获市级模范专业合作社称号,专业协会于201*年获得国家财政部先进专业技术协会称号,专业社理事会副主任陈爱华多次获得各级表彰。
二、目前全县土鸡养殖的现状
我县近年养鸡业的发展体现了5个特点:一是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占主体,市场95%以上的鲜蛋和土鸡由他们提供。二是饲养规模由小到大,从每家每户三五百只发展到目前的二三千只。养殖户没有切合实际的养殖计划,盲目上马。三是设施设备简陋,投资不足。很多养殖户始终抱有低投入,高回报的幻想,在饲养成本上投入不科学,造成因简易而伤效益。四是疾病防控能力差,防疫意识淡薄。致使滥用药,同时上市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健康。所以总是存量大,出量小;五是价格波动周期明显,很多养殖户没有规避市场风险的经验,从业者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三、取得的成果及经验
土鸡的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育种工作。然而,由于我县土鸡养殖长期受外来品种的冲击、提纯选优工作相对滞后,养殖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及规模大户的带动等因素的制约,从而使我县土鸡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协会通过近5年的努力,充分利用我县地方土鸡的生产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生产性能高、风味鲜美的特点,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山谷”系列(纯红羽、纯黑羽)土鸡品种、品系。属于高产、低耗的商品代农家土鸡。
主打产品(红羽)的特征是:体型外貌整齐,具有土鸡特征,形如“马鞍”;背部宽平,毛色光亮;冠红直立,冠齿8~10个,齿距均匀;主翼羽以红为主,尾羽高翘,以黑色为主;彻底净化白脚、黄脚、白羽等隐性基因;胫黑强直细高,爪着地板直有力,胸角达58度,胸宽8.5cm,胫长公9.7cm,母7.6cm。初生雏鸡重32g,8周体重母573.97g,公589.72g,180天体重母1740g,公2180g。父母代种鸡,66周龄产蛋数134.5枚,平均蛋重40.6g,受精率93%以上,入孵蛋孵化率81%,受精蛋孵化率93%以上,健雏率96%。“山谷”系列土鸡,品种独特,肉质品味极佳,肌体瘦肉率达95%以上,瘦肉型特点在国内外少有。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肌肉氨基酸含量达84.88%,鲜肌肉中精蛋白质达到24.4%,有着极高的食疗保健和滋补作用,非常适合现代高档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别适宜老、弱、病、孕妇食用。
选育出来的土鸡品种属于肉蛋兼用型,成年公鸡体重能达到2公斤以上,基本满足川渝市场的需求,母鸡产蛋率也有所提高,商品代母鸡,一个产蛋年能达到近200枚土蛋左右。具有肉蛋产能相对提高的农家土鸡的独有特征,具备川渝地区专属知识产权。同时,种鸡场建成投产后可向全市提供大量农家土鸡苗供应,将有效改变我县土鸡苗长期依靠外调的被动局面。
四、抓住机遇,合理布局
“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实施,给林下养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由于我县地理结构复杂,海拔悬殊大。要使林下养殖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1、分段饲养,形成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
考虑到我县的现实情况,广大农村养鸡户缺乏资金建设新场和改造旧场,更不可能投巨资将后备鸡与产蛋鸡分开建场,所以迫切需要实行社会化分工。可由协会规划、引导和扶持建设一批后备鸡场。产蛋前的鸡群由后备鸡场饲养,产蛋鸡群由农户饲养,后备鸡场挣育雏育成阶段的钱,农户挣产蛋阶段的钱。有条件的农户可以自己投资建立配套的后备鸡场,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则可以先扶持建育雏鸡场,待条件成熟时再建育成鸡场,建多少后备鸡场完全由市场调节。也许有人担心,后备鸡场建成后会不会无鸡可养或育雏育成的鸡无人购买,着就需要协会成员大家来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才能有钱大家一起赚,否则只能走入僵局。肉鸡也采用集中脱温防疫,然后由农户分散饲养,零星防疫,这样才防止和杜绝了疫情给养殖户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推进社会分工、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关键环节是建立专业的育雏育成后备鸡场,在引导扶持和建立专业后备鸡场的同时,还要引导广大饲养场(户)规范和改造自己的原有鸡场,小步骤、分批次地逐渐向标准化、适度规模化饲养过渡。如果能够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按这一路线推进,再过几年,相信我县的养鸡业也会实现现代化,到时农民的收入会更高、更稳定。
2、建立行业联保机制,抵抗疫病和市场风险
众所周知,当前制约家禽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疫病,而造成目前疾病困扰的根本原因正是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模式。在这种饲养模式下,大鸡小鸡混养,大鸡发病小鸡遭殃,一个饲养场(户)发病,波及全村、全县乃至更大范围,并且经常是一病未平一病又起,循环往复,损失巨大。
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只是解决农村养鸡业发展制约瓶颈的一个方面,在养殖类商业保险没有规范之前,很有必要辅之以户户联保式的家禽业保险。其基本思路包括:建立家禽业政策性保险基金体制(强制性),凡是饲养户都要参加。有联保性质,一场(户)发生问题,大家都受损失,都要承担一定的保险费,发生问题的场(户)数量越多、面积越大,大家受的损失就越大,反之亦然。保险基金来源养殖户交纳的会费。额度按每只产蛋鸡0.5,肉鸡0.2标准收取,其保险基金不是以盈利为目标,目的是集中资金配置急用疫苗和常规药品,及时有效防止突然爆发的疫情。同时用于规范市场,稳定价格以及协会会议会务支出。
3、养殖有特色,行业需规范
建议不同的海拔区域要根据区域温差的实际情况计划进苗。给土鸡生
长选择一个良好的温度环境。通道经济区域着力发展特禽养殖。比方鞍子、茂云山、阿依河等地可以计划投放“绿壳蛋鸡”、“七彩山鸡”、“红腹锦鸡”、“野鸭”等。
行业协会按照下列步骤规范具体细节:(1)饲料采购由协会联系饲料企业。
(2)鸡苗引进由协会统一安排,垫资发放给养殖户。(3)土鸡饲养主要由农户来完成。
(4)技术配套由合作社科技推广中心来完成,负责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有计划地在全县乡镇组织免费培训。(5)销售由协会销售部完成。
以上五个环节按一定的计划进行,其中,协会承担市场风险,实行综合经营,养殖户承担饲养管理风险。
具体流程:
(1)申请开户。农户需具备养殖所需的场舍、工具、劳动力及一定的合作周转金(每1000只鸡15000元,含疫苗、药品、饲料),凭身份证到协会开具一个合作养殖帐户。
(2)订苗。从农户交付合作周转金之日起,协会即安排领苗时间,在领苗前15天里农户将凭领苗通知单,参加培训班,按通知领苗时间农户自带运输工具到指定地点领取鸡苗及饲料、药品。
(3)领苗:领苗时协会与农户统一签订《委托养殖合同》。协会同时派发“免疫及用药程序表”“领取货物凭证”以及“饲养管理记录本”。农户要按免疫程序表的要求接种疫苗;领取货物凭证是领取物料的登记册,凭此册就可以以电脑记帐的形式在协会相应的服务点,领取养鸡所需的饲料、药物,该环节均采用记账方式,不用交付现金,待土鸡上市后才统一结算。
(4)技术服务:协会设有专门的技术管理员,定期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和疾病防治等服务。对新开户的农户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同时,协会将要求农户按统一制定的免疫程序、饲养管理程序等管理制度规范操作,保证土鸡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符合安全食品的要求。
(5)产品上市与结算:协会销售部提前通知所饲养的土鸡符合上市日龄的农户将合格的土鸡由协会按照协议价格统一收购,农户在交货后的第二天,到协会结算。
(6)一个饲养周期完成,农户继续向公司订苗,进入下一个饲养周期。
扩展阅读:筠连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
筠连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筠连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甘华锋
筠连县林业用地面积85万余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37%。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温度、雨量、湿度、光照等差异很大,气候特点复杂多样,适宜多种树木和林下植物生长。全县林下资源种类繁多,发展林下经济潜力巨大。
一、林下经济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子。其主要特点:首先,它是一种林业经济,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为依托发展的产业经济,主要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两种基本模式;其次,它是一种循环经济,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的,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且可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再次,它是一种高效经济,以科技为支撑,具有投资少、产出值高,且见效快、优质、安全、节省劳动力等特点。
从林下经济特点和效益进行分析,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可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而林下集约化经营又会反过来促进林业生产,进而可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新路子。二是有利于农民增收。利用闲置林地把农村的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为农民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三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促使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将有效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污染居住环境、影响村容整洁的问题,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筠连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一)空间优势。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8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46.37%。其中,有林地面积72万余亩,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到30万亩,并且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
(二)气候优势。我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林牧业及多种经济作物。主要特点是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冬暖春早,霜雪较少。春季天气变化剧烈,初夏多干旱,盛夏多洪涝,秋季多绵雨,冬季寡日照;年平均气温17.5℃,年平均降雨量1202.9mm,年蒸发量1095mm,年均日照时数1050小时,无霜期达325天,非常适宜发展林下经济。
(三)比较优势。利用林地资源,在林下综合发展种养业、采集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可在林下养殖牛、羊、鸡、鹅等,市场前景非常好;可种植食用菌,每亩林地有效种植面积达300平方米,亩产年纯收入可在1.5万元以上。与现有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相比,比较效益十分可观。
(四)政策优势。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县政府将把林下经济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来抓,“十一五”期间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同时,要求各部门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开发、结构调整、畜牧养殖、蔬菜种植、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集中支持林下经济发展。
三、筠连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筠连县林业科技人员先后在林下试种植药材黄连、天麻,森林蔬菜如薇菜、蕨苔、葱木等,对开发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进行探索。今年以来,县政府对发展林下经济进行重点部署,采取邀请专家技术讲解、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典型示范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已发展林下经济2200余亩,其中,林蔬模式1800亩,以种植品种薇菜、葱木和林下蔬菜(火葱、蒜苗、蕨采)为主;林菌模式以种植品种是食用菌主,主要集中在筠连县林木种子园;林药模式200余亩,以种植品种粉葛为主;林草模式200亩,养殖品种主要是牛、羊、兔、鸡等。
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规模小。林下养殖缺少饲养大户,一方面致使存栏量不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另一方面难以形成产业龙头,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由于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多数农户坐等外地经销者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效益得不到保障。三是管理水平低。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四是资金制约因素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养殖、种植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五是基础条件差。我县林木种植较多的地方在山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致使一些先进的种养方式无法推广,制约着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四、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
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应将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倾注人力、物力、财力,逐步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一是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通过计算收入对比、邀请专家开展技术讲座、科普宣传、参观考察的方式,炒热思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二是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在规划中,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要根据群众意愿,围绕林下养殖和林间种植做文章,科学选择种养模式,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不能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三是培育龙头,示范带动。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养户搞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大做强。林业、科技、农业、畜牧、扶贫等部门要各自选择2-3个种养户作为自己的基地或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四是强化服务,合力推动。要搞好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要搞好资金服务,财政每年列支一定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支持。要搞好市场服务,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加强市场研究,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林下养殖的思考》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林下养殖的思考: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林下养殖的思考》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4281.html
- 上一篇:海洋与渔业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 下一篇:水土保持工作总结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