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水库工程施工总结
伊春市西山水库坝下交通桥工程施工技术总结
一、工程概况
西山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翠峦区西北2km伊春河干流上。坝址控制面积1613km2。西山水库是一座以防洪和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等级为Ⅱ等,主要建筑物为2、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4级。水库设计标准为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为5000年一遇洪水。水库总库容为
835.23*10m,坝下交通桥是西山水库的组成部分。
坝下交通桥位于坝址下游约1000m处,横跨伊春河,大桥设计长度为160m,分8跨布置,每跨长度为20m。公路桥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
坝下交通桥上部采用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面采用连续结构,在两桥台处设置伸缩缝,下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双柱式墩、双肋埋置式台、钻孔桩基础。盖梁、现浇混凝土、铰缝、人行道板及桥面铺装等采用C25防水混凝土;桥梁下部墩柱、肋板及基础均采用C25F200号混凝土。空心板预应力钢筋采用φj15钢绞线。受力钢筋采用Ⅱ级钢筋,结构钢筋采用Ⅰ级钢筋。橡胶支座采用耐低温抗老化的三元乙丙橡胶支座,四氟乙烯滑板式橡胶支座。
二、完成工程量及施工进度
工程合同开工日期201*年8月30日,由于甲方供料等原因,正式开工日期为201*年10月7日,至201*年11月10日停工时完成的主要工程量:钻孔灌注桩完成7个,直径1.2米31.4米、直径1.4米31.05米、C25F200砼85.42m3、钢筋制安5.95t(7个完成,其余15个灌注桩钢筋笼已制作完成)、筑岛80米、临时桥80米(涵管38节),预制板梁垫20块(20*1.3*0.15m)。三、主要施工方法3.1施工测量
对设计单位所交付的有关桥梁的中线桩、三角网基点桩、水准基点桩等及其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若发现不足、不稳妥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时,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补测加固。
3.1.1桥梁中线测量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桥梁中线用4个分设于两岸埋设牢固的桩标固定起来,一侧设于右岸的岸边(2点),另一侧设于左岸的岸边(2点)。这样能保证左右两岸均能检查、校核桥梁的中线。选择地势较高的左岸的一个标桩作为全部施工期内架设经纬仪核对墩台位置的依据。
3.1.2墩台中心测量
桥梁中线长度用全站仪直接测量,各墩台中心可由中线两端的控制点直接测量,以控制各墩台的中心位置。
墩台的基础进行放样时,以其中心位置为出发点进行,准确定出基础纵、横轴线和基础边缘。
对于桩基在旱地施工时,先钉出基础中心线,再在边排桩位以外适当的距离处钉桩,设置纵、横两向的定位桩,在定位板上定出桩位的纵横坐标,施工时按坐标拉线确定桩位。3.1.3桥梁水准测量
依据设计给定的水准点精度,施工水准点不低于四等,将其布设在桥址安全稳固处,并便于施工观测。在实际施工中将其布设在两侧混凝土桩的中心的钢筋上。3.2施工导流
坝下交通桥建在伊春河上,为保证桥墩正常施工,需采取导流措施。施工导流标准为,选择洪水重现期为5年一遇春汛洪水,洪峰流量为212m3/s,桥址处水位为261.80m。分两
期进行施工导流,一期导流为,施工右侧围堰,利用左侧河道导流。二期施工导流为,右侧桥墩施工完毕后,清除右侧围堰,再施工左侧围堰。河底高程在258.86m左右,围堰顶高程为262.30m。施工导流详见“附图3-1交通桥施工导流图”。
桥梁工程施工,选在低水位期先施工灌注桩。灌注桩施工次序,从右到左进行,即先修建右岸河床段的灌注桩,河水从左侧河床通过;后修建左岸滩地段灌注桩,拆除右侧河床段的临时设施,使河水从右侧河床通过。
附图3-1交通桥施工导流图
一期施工导流平面布置图
二期施工导流平面布置图
3.3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3.3.1钻孔灌注桩概述及施工程序
本标段钻孔灌注桩共168m,直径Φ140cm钻孔115m,直径Φ120cm钻孔53m,为双柱式墩、双肋埋置式台、钻孔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施工程序:施工准备→筑台导流→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孔→清孔→安放钢筋骨架→灌注水下混凝土→拆除护筒。3.3.2施工准备工作
(1)场地平整
用推土机平整碾压施工场地,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并压实。(2)确定桩位
测量人员认真按施工图的位置测放桩位,定出每个桩位的中心点及边线,用醒目的白灰撒线。由于是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其成孔的施工顺序可按桩机行走的最方便的位置。
(3)埋设护筒
埋设护筒是为了固定桩位、引导钻锥方向、隔离地面水免其流入井孔、保护孔口不坍塌,并保证孔内水位(泥浆)高出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一定高度,形成静水压力。以保护孔壁免予坍塌等作用。护筒内径比设计钻孔桩直径大20~30cm,护筒高出地面0.3m,护筒的材质选择钢护筒,钢板厚3~5mm,为防止变形在下端和中部的外侧各焊一道加劲肋,护筒高度可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而定,一般选取高度为1.5m---3.5m可满足需要。
(4)钢筋笼制作
制作程序:钢筋主筋、加固筋下料、加工→主筋加固筋焊接成骨架→箍筋缠绕→交点处绑扎→检查调整。
钢筋笼制作时,要求主筋环向均匀布置,箍筋的直径及间距、主筋的保护层、加劲筋的间距等符合设计规定。箍筋和主筋之间采用点焊,其两端和中部采用焊接,并严格遵守《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首先用Φ22钢筋弯成圆形加强筋,并按设计间距用Φ22主筋固定,主筋与加强筋之间采用手电焊点焊牢固,然后再用Φ8圆筋缠绕在主筋外侧,并与主筋绑扎牢固。
(5)混凝土的配制
灌注桩混凝土配制在拌合场内加工,采用滚筒式混凝土拌和机,磅秤计量,骨料可选取用碎石,为二级配,严格按批准后的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制混凝土,坍落度要求在水下部分灌注桩为180~220mm,灌注混凝土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制备泥浆
由于灌注桩基础较深,根据设计的地质条件,地下为卵石混合土层,泥浆密度控制在1.1~1.3g/cm3;在砂夹卵石层或易塌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密度控制在1.3~1.5g/cm3。施工中经常测定泥浆的密度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等指标。所用的泥浆中掺入黄粘土护壁。泥浆在孔内进行调制,将土直接加入钻孔桩水内,在钻孔过程中自动形成泥浆。对施工中废弃的泥浆、碴等,按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处理。3.3.3成孔和清孔
钻孔采用冲击钻孔机,以提高钻孔进度,并适合在砂卵石和风化岩石中,钻机按测量放线的桩位就位后,调整底座的水平度的钻杆的垂直度,在钻孔过程中,始终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定钻孔的深度、斜度和直径。在钻孔过程中经常检查泥浆比重、钻孔深度、斜度等,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
当钻孔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后,即可进行验孔和清孔,清除孔底沉渣、淤泥,以减少桩基的沉降量,提高承载能力。对于不易坍孔的桩孔,用吸泥泵导管清孔;对于稳定性差的孔壁用泥浆循环法。清孔时,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清孔后,浇筑混凝土前,孔底500mm高度内的泥浆密度应小于1.25;含砂率≤8%。3.3.4钢筋骨架的安装
钢筋骨架在场外预制,用钢丝绳与主筋绑牢后,用汽车吊吊起垂直入口,徐徐下降,人工将其扶正,严禁摆动撞孔壁。如果分两节制作,第一节入孔后,暂时支承,解去吊索,进行第二节的联接,主筋连接接头均采用焊接及绑扎接头,接头完毕后,撤去临时支承,继续将骨架慢慢下降,如此循环,使全部骨架降至设计标高为止。最后用铁线将其固定在井口,此时测量钢筋骨架的标高是否与设计标高相符,偏差不得大于5mm。当灌完的混凝土开始初凝时,即可割断挂环,使钢筋骨架不影响混凝土的收缩,避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受损失。
钢筋笼子在搬运和吊装时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为了控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在主筋外侧焊扶正钢筋,防止钢筋笼上浮,将钢筋笼与护筒固定。3.3.5浇筑水下混凝土
砼施工程序:原材料及配合比试验→拌和机拌制混凝土→取样制试块→混凝土运输→混凝土灌注。
(1)钢筋笼子吊装固定完毕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混凝土的浇筑是在泥浆中进行,故混凝土灌注均在水下完成。其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坍落度为180~220mm,含砂率为40%~45%,采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浇筑的高度,并与灌注的混凝土数量校对,防止错误。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浓度控制在2~4米较好,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少于1米或大于6米。在灌注开始后,紧凑地、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人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拆除的动作要快,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3)当混凝土面升至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止钢筋骨架被混凝土托起,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尽量缩短总的灌注时间,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②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骨架时,保持较深的埋管,并徐徐灌入混凝土,以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③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骨架1~2米以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深度,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底口的埋置深度。
(4)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加灌一定高度,以便灌注结束后,将此段混凝土清除。增加的高度不小于0.5米。为减少以后凿桩头的工作量,可在混凝土凝结前,挖除多余的一段桩头,但保留10~20cm,以待以后修凿,接灌承台。
(5)在灌注混凝土时,每根桩制作一组混凝土试块,并认真养护,送试验室检测。
四、质量控制方法4.1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
当钻孔、清孔和钢筋骨架下放完毕后,进行孔的中心位置、孔径、倾斜度、孔深、孔内沉淀土厚度、清孔后的泥浆指标、钢筋骨架、地质情况进行检查,其允许偏差控制在施工规范规定范围内。在钻孔过程中填写钻孔质量检验记录,经技术负责人、人签证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预留试块的抗压强度,每根桩留取试块不少于1组,凿取桩头混凝土试块作抗压强度试验,并对已完成的桩进行超声波检测。4.2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加工钢筋的检查项目见下表6-1
附表6-1加工的钢筋检查项目项规定值或允检查项目检查方法次许偏差(mm)1受力钢筋加工后的全长±10按受力钢筋总数30%抽查2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20抽查30%3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5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钢筋安装检查项目见表6-2。附表6-2钢筋安装检查项目项规定值或允检查项目检查方法目许偏差(mm)两排以上排距±5受力梁板、拱肋±10同每构件检查2个断1钢筋排基础、锚碇、墩台、柱±20面,用尺量间距灌注柱±20每构件检查5~102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0,-20个间距345
高、宽或直径弯起钢筋位置(mm)保护层厚度柱、梁、拱肋4
钢筋骨架尺寸(mm)长±10±5±20±5按骨架总30%抽查每内架抽查30%每构件沿模板周基础、锚碇、墩、台±10边检查8处板±3每种规格的钢筋母材进行抗拉强度试验,取样试件不小于3根,套筒外观无裂纹和其他缺陷,外形尺寸包括套筒内螺纹直径及套筒长度满足设计要求。4.3混凝土质量控制
(1)对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验,包括粗集料、细集料、水泥及外加剂等材料,试验合格后投入本工程中使用。
(2)混凝土搅拌采用有计量装置的搅拌机,在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对每个单元进行取样,并制作抗压试块,每片梁取二组。每根钻孔灌注桩取2组。五、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5.1质量保证体系
8.1.1按ISO9000-201*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约束和规范施工行为,强化质量管理,保证全员、全过程和全企业的工作质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构,以保证工程质量,从而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5.1.2在实施质量管理上,实行三工序制,既做到监督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并树立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用户的思想,严格执行质量监督程序。各工序实行班组自检、班组交接检和专职检的“三检制”,做到层层把关,层层预防,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5.1.3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由单纯的事后检验变成既检验又预防的管理方式,从而转变为质量管理目与提高的全面质量管理方式,即全过程质量控制,先确定管理目标,根据质量管理目标制定工作计划、质量保证工作计划,通过质量保证体系来完成。
事前质量控制:落实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并贯穿施工全过程。事中质量控制:全面控制施工过程的工序质量,做到质量控制有对策,施工方法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完成产品有防护,技术资料建档案。
事后质量控制:竣工后自行组织初检和复检,发现问题制定纠正措施,待完全达到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后,报工程师和有关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并交付竣工资料和编制工程质量回访计划。
5.1.4建立健全有关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并按公司文件要求,签定各级人员质量责任书,目标落实、责任落实。实行质量否决权,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与经济利益挂勾。
附图6-1质量管理检测组织机构图
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质试测施核检验量工算员员员员员
5.1.5按照我企业的ISO9002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者的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方针的宣传,对全体员工进行岗前质量意识教育、技能培训,提高全体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和工作水平。
5(mm)5.1.6加强生产管理,明确责任范围,方便施工、监督管理,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质检试验人员等均实行挂牌上岗制度。5.1.7坚持“三检制”,每道工序班组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然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报请监理人验收签证。
5.1.8质检员每天进行施工过程质量巡视,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发现违反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施工,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成品时,各级质检人员均有纠正及处理的权力,必要时可以向主管领导提出暂停施工进行整顿的建议。对重要的隐蔽工程要进行连续监控,保证施工全过程受控。
5.1.9选用科技含量较高、性能较好、精确度高的机械设备。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使用、保养制度。对机械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期维护、责任到人。在生产过程中,备足常用的易损机械设备零配件。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必须立即通知现场机械设备维护值班人员及时抢修,以保证设备完好及施工生产顺利进行。
测量、检验、试验设备按其检定周期定期送到有资质的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保证其完好、精确,并建立台帐,未经检定或过期未检的计量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5.1.10在原材料及设备的采购中,严格按照物资采购及施工设备采购控制程序进行采购,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及设备进厂,对不合格原材料及设备坚决不予使用。
5.1.11在施工前,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编写施工项目质量计划。在施工期间,工程技术部门及时准确地编制合理的年度、季、月及周生产计划,及时准确地向施工单位提供所需的施工图纸,按照规范及合同文件要求,编制合理的工艺流程,编写各项施工措施及各工种的操作规程,并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5.1.12建立完善的资料管理制度,各级生产及质检值班人员认真、仔细、准确的记录各项试验检测资料。项目部设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施工与资料整理同步进行,使资料真实、准确。
5.1.13充分考虑劳动力、设备、材料与生产任务相平衡,科学安排生产进度,合理安排工序衔接,做到连续、均衡生产。
5.1.14施工中施工人员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明工艺纪律,加强施工工序控制。把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各环节。重视各工种、各工序间的衔接。实行操作人员挂牌制。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要加强质量控制。凡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工序,必须进行处理,直至达到规范、合同文件要求为止。
5.1.15为了切实把质量目标贯彻到施工中去,项目经理部将建立内部奖惩制度。对于施工过程中重视质量、无质量事故发生的个人、施工队、项目经理部将按奖惩制度给予奖励。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的个人、施工队,项目经理部将按奖惩制度给予处罚。
5.1.16通过试验工程,总结施工工艺,指导规模生产,分项工程施工实行现场标示牌管理,标示牌上注明分项作业内容、简要工艺和质量要求、施工及质量负责人姓名等。
5.1.17采用质量动态管理方法,随时将检测结果、取样地点、试验项目、试验方法、试验员姓名、试验结果,及合格与否的评定意见输入计算机,建立工程质量数据库,并将各项试验结果逐日绘制工程质量指标管理图,同时随施工的进展分阶段绘制施工质量直方图和正态分布曲线,送监理人审查。
五、施工经验总结
在含有卵石土地基及岩石地基宜采用冲击钻法钻孔,与回旋钻法相比具有泥浆制作简单,钻孔速度快,尤其适合在岩石基础的钻孔作业。
西山水库坝下交通桥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OO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扩展阅读:刍议西山水库施工地质工作中的几个问题-1作
刍议西山水库施工地质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基于西山水库施工过程地质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评述)
尚哲民1,高永灵2,曲丽萍2
(1.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2.伊春市西山水业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伊春153000)
摘要:本文以西山水库的几个工程实例说明,由于勘察期间受条件所限,其工程地质条件的结论,往往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施工地质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勘察成果的精度,为优化设计提供更准确的资料。1问题提出
黑龙江省伊春市西山水库坝址位于伊春市翠峦区西北1.5km处,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1.45×108m3。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坝、右岸式溢洪道、引水隧洞、电站厂房等组成。
拦河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大坝总长961.35m,自堆石坝防渗体底面起算,最大坝高33.01m,坝顶宽度8m。
工程开工时间为201*年10月10日,预计201*年中旬竣工。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只靠数个钻孔(探坑)所获取的信息来评价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犹如盲人摸象,其结论往往很片面,有些问题要在施工地质工作中才能发现。就西山水库施工地质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刍议如下:2溢洪道进口段右边坡问题
2.1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结论
溢洪道位于河床右岸山体边缘,岩石直接裸露,山体为华力西期晚期侵入岩(γδ
3-2b4
)--花岗闪长岩。
岩体可划分为强、弱、微风化。
强风化岩体钻探取芯呈砂土状,造岩矿物已蚀变,厚度为0.40m~2.40m。弱风化岩体钻探取芯呈碎块状和短柱状,厚度为0.50m~3.20m。
微风化岩体钻探取芯多为柱状,岩芯获得率RQD=30%~80%(常见值)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p483,岩体质量属于差~较好级别。
据此资料,溢洪道进口段右边坡微风化区段内的设计开挖边坡比为1:0.05。2.2竣工地质条件
溢洪道进口段建基面设计开挖高程为271.30m。则边坡在微风化区段高度一般为17.80m左右。
边坡开挖后发现,节理主要有3组,按其发育程度排序,发育者先述。第1组节理,产状312°∠73°,节理间距呈10cm~13cm平行发育,构成层状结构。节理倾向河床,走向与溢洪道轴线夹角42°。
第2组节理,产状139°∠62°,节理走向大致平行于前述节理,节理间距呈10cm~15cm平行发育,也呈层状结构,节理倾向反坡。
第3组节理,产状243°∠65°,节理倾向上游,节理节理间距一般10cm~30cm,断续发育。
上述节理宽度2mm~5mm,由次生矿膜充填,个别矿膜以泥化。
施工单位在用破碎锤整理坡脚时发现,坡上部微风化岩体沿节理面向下滑落,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边坡比。无奈,只能在受节理面控制下成坡。微风化段岩体竣工边坡比1:03~1:0.4(对应坡度73°~68°)
上述说明,由于节理产状为高倾角,造成由钻孔内取出的岩心柱较长、岩芯获得率较高、岩体质量较好的假象。在对岩体结构的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仅凭钻孔之见,设计边坡比与竣工边坡比是有一定差距的。3拦河坝土基中的问题
3.1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结论
拦河坝两岸为低山。低山及河谷底部基岩均为华力西期晚期侵入岩(γδ
3-2b4
)--花岗闪长岩。
河床靠近右岸。河左侧依次为漫滩、阶地及台地。
台地区:桩号为0+000~0+460。由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al+plQ2)
构成。上部为低液限粘土,连续分布,厚度4.60m~16.60m。下部为卵石混合土,连续分布,厚度3.00m~11.00m。
阶地区:桩号为0+460~0+820。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al+plQ3)构成。上部为低液限粘土,厚度2.00m~5.70m,中部为级配不良中砂,连续分布,厚度1.10m~1.90m。下部为卵石混合土,厚度5.40m~9.00m,无软弱夹层。
漫滩区:桩号为0+820~0+854。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al+plQ4)构成。上部为低液限粘土,连续分布,厚度0.50m~2.00m。下部为卵石混合土,
厚度>3.50m,中间无软弱夹层。
第四系物理力学指标可以满足土石坝对坝基要求。3.2与地质有关的设计指标
清基:坝体桩号0+000--0+398.15段清基厚度0.70m,桩号0+398.15--0+961.35段清基厚度1.0m。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对于清基后仍存在有机质土、粉土、细砂、淤泥等软弱基础坝段,为避免承载力过低,需进一步清除。
砼防渗墙:自0+398.15至0+945.5,长度为547.35m,采用粘土心墙下接塑性砼防渗墙,并与坝基天然水平铺盖防渗重叠。砼防渗墙底部伸入弱风化基岩内1m。
3.3竣工地质条件及工程措施
(1)桩号0+420~0+450,地貌单元为台地的前缘。在粘土心墙及下游坝壳
建基面处,清基后各见有卵石混合土出露(地质资料中“低洼的塔头带”处,该带的源头位于坝左岸上游。),面积为14m2左右。
据桩号0+430下游坝脚处施工集水井观察(井深4.00m),由原始地表向下:深度0~0.60m,黑色有机质土;0.60m~2.10m,黄色低液限粘土;2.10m~4.00m,黄色卵石混合土。据此分析,卵石混合土在个别处埋藏较浅。
为防止坝上游的“低洼的塔头带”中存也在卵石混合土埋藏较浅情况,而造成库水外漏。设计将坝脚上游150m范围内“低洼的塔头带”清除表层有机质土后用低液限粘土覆盖。
(2)桩号0+720--0+800,其地貌单元为阶地。在清除坝基上游表层有机质土后,发现有一层有机质土,厚度0.8~1.30m,几乎连续分布于整个坝段。该土呈灰色、有腥味、软塑状态,含水率w(%)=28~32,含植物根茎。
工程上采取了挖除措施。
回头反思,由于卵石混合土出露范围较小,如果勘探期间钻孔布置其上部,它可被发现。否则,只能在施工开挖时被揭示。
勘探期间受经费所限,钻孔间距为100m,正好跨过了有机质土的分布区域。如果钻孔加密到间距50m左右,桩号0+720--0+800处的有机质土是可以被查明的。
4电站厂房外围后边坡问题
4.1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结论
电站厂房位于坝址下游右岸低山前缘区。山体为华力西期晚期侵入岩(γδ
3-2b4
)--花岗闪长岩。。
电站厂房区岩体可划分为强、弱、微风化。
强风化岩体钻探取芯呈砂土状,造岩矿物已蚀变,厚度为0.50m~1.50m。弱风化岩体钻探取芯呈碎块状和短柱状,厚度为2.80m~4.00m。
微风化岩体钻探取芯多为柱状,岩芯获得率RQD=30%--80%(常见值)。据此资料,电站厂房外围边坡设计开挖边坡比为1:0.75。
4.2竣工地质条件
后边坡长度75m左右,边坡高度19m左右。
由坡顶向下:0~1.0m全~强风化岩体;1.2~2.8m弱风化岩体;再下为微风化岩体。
边坡节理发育无规律,岩体多呈10cm~50cm块状。未见不利于边坡稳定的结构面存在。
由坡底向上10m为界,上部边坡比1:0.85,下部边坡比1:0.3~1:0.5,平均边坡比1:0.69。
由于边坡没有达到设计边坡比,用机械削坡已经不可能。当时,电站厂房主体已建成,房顶已盖上彩钢板,爆破削坡势必要对电站厂房造成破坏。因此,业主提出2个问题。①是否要按设计边坡比进行削坡。②见于岩体现状是否需要采取喷砼、系统锚杆加钢筋网支护工程措施。
201*年6月3日笔者对边坡进行详细地质编录后,认为:“厂房外围边坡的主体以挖成2年,未见失稳问题。虽然近期对边坡进行了整形,还可以认为是稳定性好,清理干净表层活动浮石即可,不必采取加固工程措施。”同时我院主管总工也同意了笔者的意见。
此项,节约工时约1个月,节省资金大约230万。
另外,截止到201*年12月底,边坡竣工已6个月,坡脚下仅见有个别坠落碎石存在,边坡稳定性良好。
上述说明,施工中的第一手地质资料,是保证工程优化设计的基础。5结论
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我们目前所见的地质现象。想要对它重新剪裁,首先是要了解它。目前人类所掌握的了解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方法,只有遥感、物探、测绘、钻探等几种。前2种方发,属于间接的了解问题;测绘只能观察到地质体的表面;钻探能获取的信息也很有局限性。对地质体最佳的观察、分析时期,是在施工开挖过程中。
因此,只有随着工程的进展,细致地观察地质体的岩性及结构等的变化,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才能优化设计,指导工程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工程的目标效益。
〔作者简介〕尚哲民(1956-),男,山东滨州人,高级工程师;高永灵(1981-),男,黑龙江省伊春人,助理工程师;曲丽萍(1982-),女,黑龙江伊春人,助理工程师。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伊春市西山水库竣工工程地质(施工地质)报告(预计201*年初归档)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西山水库工程施工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西山水库工程施工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西山水库工程施工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4422.html
- 上一篇:201*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工作总结
- 下一篇:修旧利废-科技革新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