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艺项目总结
水处理工艺项目工作总结
一、项目概述
水处理工艺分三级:一级处理:通过机械处理,如格栅、沉淀或气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块、砂石和脂肪、油脂等。二级处理:生物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转化为污泥。三级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它包括营养物的去除和通过加氯、紫外辐射或臭氧技术对污水进行消毒。
我公司所涉及的水处理电气控制部分,主要工艺在深度处理工艺过程,包括:多介质过滤工艺、超滤工艺、反渗透工艺、EDI工艺及软水工艺等。各种、项目可能根据处理的目标和水质的不同,有的水处理过程并不是包含上述所有过程。各种典型的工艺控制流程见附件《工艺控制》。二、项目特点
水处理电气控制的主要内容:
水泵起停控制:包括、直接启停、星三角、软启动,根据电机容量及管
路设备冲击及保护要求。
液位控制:容器的液位采用模拟量液位传感器,并设定液体位置控制点。
满液位点控制前端供水系统停高液位点控制后端取水系统启低液位点控制前端供水系统启缺液位点控制后端取水系统停
采用4点水位控制前后端供取水系统,保证供取能设定到平衡值,提高设备整体运转效率。
电动、电磁阀动作控制:电动阀设有开阀控制线圈、关阀控制线圈,我
方设计简化控制要求,一组电动阀采需用一只继电器常开、常闭合触点对应,使用一个PDO点控制。恒压力控制及多泵循环工作模式。管路压力及其他设备保护
三、电气控制技术特点
单工艺设备,如只有反渗透处理工艺段,只有软水工艺,只有恒压控制工艺等,一般采用S7-200PLC+smart700(或文本)组合模式;
多段工艺整合设备一般采用S7-300+主触摸屏(10寸及以上大屏)+工艺段分设备屏(7寸小屏);多屏幕显示采用以态网+交换机网络拓展结构;PLC留DP-BUS通讯接口,以满足用户将水处理系统挂入DCS网络。201*年以前多屏幕选用威纶网络屏,目前西门子smart700/1000屏以带以态网通讯功能,价格较威纶更经济实惠。
部分项目要求配水处理系统的上位机及交互界面,目前以选用组态王为
主。我方以在**机场项目采用,界面设计及友好交互性能受用户好评。项目中,多收集整理用户及自身编绘的图库及工艺流程文件。
四、典型案例
**环保**废水处理项目、**中水回用项目**科技**食品生产用水项目
**环保****废水处理项目一期、****废水处理项目二期
五、发展方向
目前水处理设备机组处理容量较小,但处理工艺已经成熟;与设备总包方衔接沟通已经较顺利高效。
扩展阅读:水处理工艺总结
水处理使用的混凝剂主要有无机混凝剂和有机高分子混凝剂两大类。
无机混凝剂以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等铝系混凝剂三氯化铁、硫酸亚铁、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铁(PFC)等铁系混凝剂为
代表;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以
聚丙烯酰胺(PAM)、聚硅酸铝铁混凝剂(PAFS)、聚合氯化铝铁(PAFC)等混
凝剂为代表
SBR工艺总结SBR污水处理技术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ActivatedSludge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正是SBR工艺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以下优点:
1、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3、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4、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5、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9、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SBR系统的适用范围由于上述技术特点,SBR系统进一步拓宽了活性污泥法的使用范围。就近期的技术条件,SBR系统更适合以下情况:
1)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和厂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尤其是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地方。2)需要较高出水水质的地方,如风景游览区、湖泊和港湾等,不但要去除有机物,还要求出水中除磷脱氮,防止河湖富营养化。
3)水资源紧缺的地方。SBR系统可在生物处理后进行物化处理,不需要增加设施,便于水的回收利用。
4)用地紧张的地方。
5)对已建连续流污水处理厂的改造等。
6)非常适合处理小水量,间歇排放的工业废水与分散点源污染的治理。SBR设计要点、主要参数SBR设计要点
1、运行周期(T)的确定
SBR的运行周期由充水时间、反应时间、沉淀时间、排水排泥时间和闲置时间来确定。充水时间(tv)应有一个最优值。如上所述,充水时间应根据具体的水质及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曝气方式来确定。当采用限量曝气方式及进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较高时,充水时间应适当取长一些;当采用非限量曝气方式及进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较低时,充水时间可适当取短一些。充水时间一般取1~4h。反应时间(tR)是确定SBR反应器容积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工艺设计参数,其数值的确定同样取决于运行过程中污水的性质、反应器中污泥的浓度及曝气方式等因素。对于生活污水类易处理废水,反应时间可以取短一些,反之对含有难降解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废水,反应时间可适当取长一些。一般在2~8h。沉淀排水时间(tS+D)一般按2~4h设计。闲置时间(tE)一般按2h设计。
一个周期所需时间tC≥tRtStD周期数n24/tC2、反应池容积的计算
假设每个系列的污水量为q,则在每个周期进入各反应池的污水量为q/nN。各反应池的容积为:V:各反应池的容量1/m:排出比
n:周期数(周期/d)N:每一系列的反应池数量
q:每一系列的污水进水量(设计最大日污水量)(m3/d)3、曝气系统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曝气装置的能力应是在规定的曝气时间内能供给的需氧量,在设计中,高负荷运行时每单位进水BOD为0.5~1.5kgO2/kgBOD,低负荷运行时为1.5~2.5kgO2/kgBOD。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由于在同一反应池内进行活性污泥的曝气和沉淀,曝气装置必须是不易堵塞的,同时考虑反应池的搅拌性能。常用的曝气系统有气液混合喷射式、机械搅拌式、穿孔曝气管、微孔曝气器,一般选射流曝气,因其在不曝气时尚有混合作用,同时避免堵塞。4、排水系统
上清液排除出装置应能在设定的排水时间内,活性污泥不发生上浮的情况下排出上清液,排出方式有重力排出和水泵排出。
为预防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故障,应设置事故用排水装置。在上清液排出装置中,应设有防浮渣流出的机构。
序批式活性污泥的排出装置在沉淀排水期,应排出与活性污泥分离的上清液,并且具备以下的特征:
1)应能既不扰动沉淀的污泥,又不会使污泥上浮,按规定的流量排出上清液。(定量排水)2)为获得分离后清澄的处理水,集水机构应尽量靠近水面,并可随上清液排出后的水位变化而进行排水。(追随水位的性能)
3)排水及停止排水的动作应平稳进行,动作准确,持久可靠。(可靠性)
排水装置的结构形式,根据升降的方式的不同,有浮子式、机械式和不作升降的固定式。5、排泥设备
设计污泥干固体量=设计污水量×设计进水SS浓度×污泥产率/1000
在高负荷运行(0.1~0.4kg-BOD/kg-ssd)时污泥产量以每流入1kgSS产生1kg计算,在低负荷运行(0.03~0.1kg-BOD/kg-ssd)时以每流入1kgSS产生0.75kg计算。
在反应池中设置简易的污泥浓缩槽,能够获得2~3%的浓缩污泥。由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不设初沉池,易流入较多的杂物,污泥泵应采用不易堵塞的泵型。SBR设计主要参数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设计参数,必须考虑处理厂的地域特性和设计条件(用地面积、维护管理、处理水质指标等)适当的确定。
用于设施设计的设计参数应以下值为准:项目参数
BOD-SS负荷(kg-BOD/kg-ssd)0.03~0.4MLSS(mg/l)1500~5000排出比(1/m)1/2~1/6
安全高度ε(cm)(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50以上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根据有机负荷的不同而从低负荷(相当于氧化沟法)到高负荷(相当于标准活性污泥法)的范围内都可以运行的方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BOD-SS负荷,由于将曝气时间作为反应时间来考虑,定义公式如下:QS:污水进水量(m3/d)CS:进水的平均BOD5(mg/l)
CA:曝气池内混合液平均MLSS浓度(mg/l)V:曝气池容积
e:曝气时间比e=nTA/24n:周期数TA:一个周期的曝气时间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负荷条件是根据每个周期内,反应池容积对污水进水量之比和每日的周期数来决定,此外,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因池内容易保持较好的MLSS浓度,所以通过MLSS浓度的变化,也可调节有机物负荷。进一步说,由于曝气时间容易调节,故通过改变曝气时间,也可调节有机物负荷。
在脱氮和脱硫为对象时,除了有机物负荷之外,还必须对排出比、周期数、每日曝气时间等进行研究。
在用地面积受限制的设施中,适宜于高负荷运行,进水流量小负荷变化大的小规模设施中,最好是低负荷运行。因此,有效的方式是在投产初期按低负荷运行,而随着水量的增加,也可按高负荷运行。
不同负荷条件下的特征
有机物负荷条件(进水条件)高负荷运行低负荷运行间歇进水间歇进水、连续
运行条件BOD-SS负荷(kg-BOD/kg-ssd)0.1~0.40.03~0.1周期数大(3~4)小(2~3)排出比大小
处理特性有机物去除处理水BOD反应池的形式为完全混合型,反应池十分紧凑,占地很少。形状以矩形为准,池宽与池长之比大约为1:1~1:2,水深4~6米。
反应池水深过深,基于以下理由是不经济的:①如果反应池的水深大,排出水的深度相应增大,则固液分离所需的沉淀时间就会增加。②专用的上清液排出装置受到结构上的限制,上清液排出水的深度不能过深。
反应池水深过浅,基于以下理由是不希望的:①在排水期间,由于受到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限制,上清液排出的深度不能过深。②与其他相同BOD-SS负荷的处理方式相比,其优点是用地面积较少。
反应池的数量,考虑清洗和检修等情况,原则上设2个以上。在规模较小或投产初期污水量较小时,也可建一个池。3、排水装置
排水系统是SBR处理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设计中最具特色和关系到系统运行成败的关键部分。目前,国内外报道的SBR排水装置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⑴潜水泵单点或多点排水。这种方式电耗大且容易吸出沉淀污泥;⑵池端(侧)多点固定阀门排水,由上自下开启阀门。缺点操作不方便,排水容易带泥;⑶专用设备滗水器。滗水器是是一种能随水位变化而调节的出水堰,排水口淹没在水面下一定深度,可防止浮渣进入。理想的排水装置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单位时间内出水量大,流速小,不会使沉淀污泥重新翻起;②集水口随水位下降,排水期间始终保持反应当中的静止沉淀状态;③排水设备坚固耐用且排水量可无级调控,自动化程度高。在设定一个周期的排水时间时,必须注意以下项目:①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溢流负荷--确定需要的设备数量;
②活性污泥界面上的最小水深--主要是为了防止污泥上浮,由上清液排出装置和溢流负荷确定,性能方面,水深要尽可能小;
③随着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溢流负荷的增加,单位时间的处理水排出量增大,可缩短排水时间,相应的后续处理构筑物容量须扩大;
④在排水期,沉淀的活性污泥上浮是发生在排水即将结束的时候,从沉淀工序的中期就开始排水符合SBR法的运行原理。SBR工艺的需氧与供氧
SBR工艺有机物的降解规律与推流式曝气池类似,推流式曝气池是空间(长度)上的推流,而SBR反应池是时间意义上的推流。由于SBR工艺有机物浓度是逐渐变化的,在反应初期,池内有机物浓度较高,如果供氧速率小于耗氧速率,则混合液中的溶解氧为零,对单一的微生物而言,氧气的得到可能是间断的,供氧速率决定了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随着好氧进程的深入,有机物浓度降低,供氧速率开始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开始出现,微生物开始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机物浓度的高低成为影响有机物降解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耗氧与供氧的关系来看,在反应初期SBR反应池保持充足的供氧,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速度,随着溶解氧的出现,逐渐减少供氧量,可以节约运行费用,缩短反应时间。SBR反应池通过曝气系统的设计,采用渐减曝气更经济、合理一些。SBR工艺排出比(1/m)的选择
SBR工艺排出比(1/m)的大小决定了SBR工艺反应初期有机物浓度的高低。排出比小,初始有机物浓度低,反之则高。根据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规律,当有机物浓度高时,有机物降解速率大,曝气时间可以减少。但是,当有机物浓度高时,耗氧速率也大,供氧与耗氧的矛盾可能更大。此外,不同的废水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也不同。污泥沉降性能好,沉淀后上清液就多,宜选用较小的排出比,反之则宜采用较大的排出比。排出比的选择还与设计选用的污泥负荷率、混合液污泥浓度等有关。
SBR反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
根据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混合液污泥浓度的大小决定了生化反应器容积的大小。SBR工艺也同样如此,当混合液污泥浓度高时,所需曝气反应时间就短,SBR反应池池容就小,反之SBR反应池池容则大。但是,当混合液污泥浓度高时,生化反应初期耗氧速率增大,供氧与耗氧的矛盾更大。此外,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的大小还决定了沉淀时间。污泥浓度高需要的沉淀时间长,反之则短。当污泥的沉降性能好,排出比小,有机物浓度低,供氧速率高,可以选用较大的数值,反之则宜选用较小的数值。SBR工艺混合液污泥浓度的选择应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关于污泥负荷率的选择
污泥负荷率是影响曝气反应时间的主要参数,污泥负荷率的大小关系到SBR反应池最终出水有机物浓度的高低。当要求的出水有机物浓度低时,污泥负荷率宜选用低值;当废水易于生物降解时,污泥负荷率随着增大。污泥负荷率的选择应根据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及要求的出水水质来确定。SBR工艺与调节、水解酸化工艺的结合
SBR工艺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SBR反应池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衡水质、水量的作用。通过供气系统、搅拌系统的设计,自动控制方式的设计,闲置期时间的选择,可以将SBR工艺与调节、水解酸化工艺结合起来,使三者合建在一起,从而节约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
在进水期采用水下搅拌器进行搅拌,进水电动阀的关闭采用液位控制,根据水解酸化需要的时间确定开始曝气时刻,将调节、水解酸化工艺与SBR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反应池进水开始作为闲置期的结束则可以使整个系统能正常运行。具体操作方式如下所述:进水开始既为闲置结束,通过上一组SBR池进水结束时间来控制;进水结束通过液位控制,整个进水时间可能是变化的。
水解酸化时间由进水开始至曝气反应开始,包括进水期,这段时间可以根据水量的变化情况与需要的水解酸化时间来确定,不小于在最小流量下充满SBR反应池所需的时间。曝气反应开始既为水解酸化搅拌结束,曝气反应时间可根据计算得出。
沉淀时间根据污泥沉降性能及混合液污泥浓度决定,它的开始即为曝气反应的结束。排水时间由滗水器的性能决定,滗水结束可以通过液位控制。
闲置期的时间选择是调节、水解酸化及SBR工艺结合好坏的关键。闲置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废水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实际运行中,闲置时间经常变动。通过闲置期间的调整,将SBR反应池的进水合理安排,使整个系统能正常运转,避免整个运行过程的紊乱。SBR调试程序及注意事项(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SBR反应池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与普通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主要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正式投产之前的首要工作是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可归纳为异步培驯法、同步培驯法和接种培驯法,异步法为先培养后驯化,同步法则培养和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接种法系利用其他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再进行适当的培驯。
培养活性污泥需要有菌种和菌种所需要的营养物。对于城市污水,其中的菌种和营养都具备,可以直接进行培养。对于工业废水,由于其中缺乏专性菌种和足够的营养,因此在投产时除用一般的菌种和所需要营养培养足够的活性污泥外,还应对所培养的活性污泥进行驯化,使活性污泥微生物群体逐渐形成具有代谢特定工业废水的酶系统,具有某种专性。(二)试运行
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成熟后,就开始试运行。试运行的目的使确定最佳的运行条件。
在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中,影响因素很多,混合液污泥浓度、空气量、污水量、污水的营养情况等。活性污泥法要求在曝气池内保持适宜的营养物与微生物的比值,供给所需要的氧,使微生物很好的和有机物相接触,全体均匀的保持适当的接触时间。
对SBR处理工艺而言,运行周期的确定还与沉淀、排水排泥时间及闲置时间有关,还和处理工艺中所设计的SBR反应器数量有关。运行周期的确定除了要保证处理过程中运行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外,还要保证每个池充水的顺序连续性,即合理的运行周期应满足运行过程中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池子同时进水或第一个池子和最后一个池子进水脱节的现象。同时通过改变曝气时间和排水时间,对污水进行不同的反应测试,确定最佳的运行模式,达到最佳的出水水质、最经济的运行方式。
(三)污泥沉降性能的控制
活性污泥的良好沉降性能是保证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在SBR的反应期结束后,污泥难以沉淀,污泥的压密性差,上层清液的排除就受到限制,水泥比下降,导致每个运行周期处理污水量下降。如果污泥的絮凝性能差,则出水中的悬浮固体(SS)含量将升高,COD上升,导致处理出水水质的下降。
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表现在污泥容积指数(SVI)的升高。SBR工艺中由于反复出现高浓度基质,在菌胶团菌和丝状菌共存的生态环境中,丝状菌一般是不容易繁殖的,因而发生污泥丝状菌膨胀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SBR较容易出现高粘性膨胀问题。这可能是由于SBR法是一个瞬态过程,混合液内基质逐步降解,液相中基质浓度下降了,但并不完全说明基质已被氧化去除,加之许多污水的污染物容易被活性污泥吸附和吸收,在很短的时间内,混合液中的基质浓度可降至很低的水平,从污水处理的角度看,已经达到了处理效果,但这仅仅是一种相的转移,混合液中基质的浓度的降低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可以认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胶团之所以形成和有所增长,就要求系统中有一定数量的有机基质的积累,在胞外形成多糖聚合物(否则菌胶团不增长甚至出现细菌分散生长现象,出水浑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充水时间或曝气方式选择的不适当或操作不当而使基质的积累过量,致使发生污泥的高粘性膨胀。污染物在混合液内的积累是逐步的,在一个周期内一般难以马上表现出来,需通过观察各运行周期间的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才能体现出来。为使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应注意每个运行周期内污泥的SVI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运行方式以确保良好的处理效果。
SBBR见文献
BAF工艺见文献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量仅为总排放量的%左右[1],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自然水严重污染了水环境"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eratedFilterBAF),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欧洲现的一种生物膜法处理工艺"该技术突出特点是用粒状填料[2],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基及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点,在污水的有机物去除!硝化去氨!反硝化脱氮!磷等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3~5],目前在国内经把曝气生物滤池成功地应用于多个污水处理工之中"大连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12万t/马栏河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了BAF工艺,在北京城市有5个BAF工程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该艺在我国呈现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原理是反应器内填料生长的生物膜中微生物氧化分解作用!填料及生膜的吸附截留作用和沿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链分捕食作用以及生物膜内部微环境和厌氧段的反硝作用"首先是微生物附着在填料表面上,污水在流经体表面过程中,通过有机营养物的吸附,氧向生物内部的扩散以及膜中所发生的生物氧化作用,对染物进行分解"在生物滤池中,污染物!溶解氧及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首先要经过液相扩散到生物表面,进而到生物膜内部,不但维持了膜上生物群生长,而且扩散到生物膜表面或内部的污染物也机会被生物膜生物所分解与转化,最终形成各种谢产物(CO2!水等)"曝气生物滤池的过滤作用表现为填料本身就有机械的截留作用和吸附作用,进水中的颗粒粒较大的悬浮状物质被截留,经过培菌后滤料上生有大量微生物,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产生的粘性质如多糖类!酯类等起吸附架桥作用,与悬浮颗粒胶体粒子粘结在一起,形成细小絮体,通过接触絮作用而被去除"因此,生物滤池通过过滤作用就去除部分污染物,与一般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靠微生物作用去除污染物相比,更具有优越性"由于生物膜生长,固着在比表面积较大的滤表面上,这就使得池中容纳着大量微生物,从而在现出容积负荷高!停留时间短的特点的同时,又能证滤池在较低的污泥负荷下运行,为进一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进而获得优良的处理效果,保证了出水的稳定性"
A/O法A/O法生物去除氨氮原理:污水中的氨氮,在充氧的条件下(O段),被硝化菌硝化为硝态氮,大量硝态氮回流至A段,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兼性厌氧反硝化菌作用,以污水中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使硝态氮波还原为无污染的氮气,逸入大气从而达到最终脱氮的自的。硝化反应:NH4++2O2→NO3-+2H++H2O
反消化反应:6NO3-+5CH3OH(有机物)→5CO2↑+7H2O+6OH-+3N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简述
化工废水经泵提升进入均质反应池在此加碱中和后进入沉淀地沉淀。沉淀污泥浓缩后,脱水外运。沉淀出水进入稳流池,后进入曝气沉淀地,之后再进入沉淀池与经过曝气沉淀处理的生活污水一同进入A/O(硝化反硝化)生化处理系统。最后废水经接触消毒排放。
A/O法生物脱氮废水处理技术是90年代初期先后开发出来的废水处理技术,它能有效的将化工废水中的COD组分和氨氮污染物氧化降解掉,使废水中的各项污染物指标达标排放。但近十年来,这种性能良好的废水处理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A/O法生物脱氮废水处理技术只在吉化公司和九江大化肥厂等为数很少的大企业中使用,此技术有待在中小型化肥厂中特别是氮肥(合成氨、尿素)行业中推广应用。A-A/O工艺原理
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或氨氮形式存在。有机氮可通过细菌分解和水解转化成氨氮。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先通过硝化将氨氮氧化成硝酸氮(NO3--N),再通过反硝化将硝酸氮还原成氮气(N2)从水中逸出。
生物硝化作用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亚硝酸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NO2--N),第二步是通过硝酸菌的作用将亚硝酸氮进一步氧化为硝酸氮。进行硝化作用的两类细菌都是革兰氏阴性无牙孢杆菌,并为严格好氧的专性化能自养菌。反应式如下:
式中C5H7O2N为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细胞。
如果不考虑硝化过程中硝化细菌的增殖,可以下式表示硝化过程
由上述反应式计算可知,将1g氨氮氧化为硝酸氮需4.57g氧,并消耗7.14g碱度(以CaCO3计)。另外硝化过程产生酸度,对于碱度低和氨氮浓度高的废水必须外加碱以维持硝化作用所适宜的Ph值。硝化作用的最佳pH值范围为8.0~8.4。
生物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细菌以有机碳为碳源,将硝酸氮还原为氮气而逸入空气中。反硝化细菌是兼性异氧菌。反应式为:
由上述反应式计算可知,每还原1g硝酸氮可提供3.74g碱度(以CaCO3计)。另外欲去除4个硝酸氮必须提供5个有机碳。1个碳氧化成二氧化碳需2个氧,5个碳折算成BOD值为160(32×5=160),因此理论上反硝化池的BOD/TN必须大于2.86[(32×5)/(14×4)=2.86],这样才能满足反硝化细菌对碳源的需要。反硝化反应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其适宜的pH值为中性或微碱性。如果污水中的有机物可用于反硝化反应,则不需另加有机物,如果不具备这种条件,需另投加有机物,一般投加甲醇,此时反硝化反应可写为:
A-A/O工艺,由三段生物处理装置组成,根据微生物存在形式不同,A-A/O工艺又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该工艺将预处理的废水依次经过厌氧、缺氧和好氧三段处理,其特点在于在一般缺氧/好氧工艺(A/O)的基础上增加厌氧段。厌氧段能较好地对污水水解酸化,以便提高缺氧/好氧的处理效率(水解酸化促使焦化废水可生化性提高)。目前该工艺是国内较先进的处理焦化废水的生物脱氮工艺。
CASS
CASS法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和氧化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先进技术,目前正在得到深入研究并已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CASS工艺采用成对的模块化设计,整个处理厂进出水是连续的;所有设备的维护均在水面上进行,池内没有需维修部分;CASS工艺设计提供最大限度的简单性、可靠性、灵活性。耐冲击负荷;剩余污泥量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和普通的SBR少得多;无需调节池和初沉池;运行稳定,操作管理简便;可只针对含碳有机质,也可实现脱氮除磷;占地省,能耗低。CASS法适用于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和大多数工业废水。
CASS(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是在SB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SBR池内进水端增加了一个生物选择器,实现了连续进水(沉淀期、排水期仍连续进水),间歇排水。设置生物选择器的主要目的是使系统选择出絮凝性细菌,其容积约占整个池子的10%。生物选择器的工艺过程遵循活性污泥的基质积累--再生理论,使活性污泥在选择器中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吸附阶段(基质积累),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阶段,以完成整个基质降解的全过程和污泥再生。
据有关资料介绍,污泥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丝状菌的过量繁殖。由于丝状菌比菌胶团的比表面积大,因此有利于摄取低浓度底物。但一般丝状菌的比增殖速率比非丝状菌小,在高底物浓度下菌胶团和丝状菌都以较大速率降解底物与增殖,但由于胶团细菌比增殖速率较大,其增殖量也较大,从而较丝状菌占优势,这样利用基质作为推动力选择性地培养胶团细菌,使其成为曝气池中的优势菌。所以,在CASS池进水端增加一个设计合理的生物选择器,可以有效地抑制丝状菌的生长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CASS工艺对污染物质降解是一个时间上的推流过程,集反应、沉淀、排水于一体,是一个好氧-缺氧-厌氧交替运行的过程,因此具有一定脱氮除磷效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水处理工艺项目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水处理工艺项目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水处理工艺项目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6757.html
- 上一篇:数控技术 复习总结
- 下一篇:学习总结 姚国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