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自查自改总结
计量节能自查自改总结
为了达到集团公司和采油二厂对计量器具的要求和规定,我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计量节能基础工作的自查自改,对各计量设备的资料、计量器具和计量方法做了统计梳理和研讨。
我队的主要任务是供高温中低压蒸汽,所以要时刻掌握能耗动态情况,而计量器具是检测能耗的可靠工具。以下是我队对计量器具的自查自改情况:序号1自查内容有无未经批准而擅自制造非法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产品技术标准、文件、资料,是否全部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申请许可证的计量器具新产品是否已取得型式批准证书许可证的标志和编号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产品准确度等级是否符合检定系统和检定规程要求出产产品是否具有合格印证自查记录否2是3是4是56是是1、对计量设备的种类、数量、精度、完好状况、是否能满足生产和工艺要求作统计和检查。另外,计量设备的良好安装精度,选择良好的检测手段也是保证计量尽量准确,误差最小化的措施之一。2、防尘、防潮、防震、防腐蚀、抗干扰设施及环境温度等是维护并保证计量所需要的工作环境。
3、要妥善保管计量设备的技术资料,包括使用说明书的完整性,正确性,统一性等,应有固定格式的检验记录单、反映出检验项目、检验条件、日期、检验设备、检验员签字等。4、建立各项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计量器具流转制度;周期检定制度;配备、维护保养制度;计量原始数据、统计报表;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以便更好管理维护计量设备。
5、选择合适可用的抽样方法、抽样数量、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条件、检查用仪器设备及其准确度、验收报告格式、合格判断原则、不合格处理办法、保管环境要求等。计量设备简述:计量设备自查情况工作电表工况工作压力表工况良好良好压力冲击良好维护保养措施合理分配设备载荷、检测设备、减少谐波降低压力表工作环境温度、振动,避免超量程防雨防潮、相对湿度工作流量计工况良好良好尽量≤80%,不受机械振动和流量冲击,环境不含有腐蚀性气体,温度范围控制在-10℃-60℃经常调零,测量启动工作良好指示灯亮、保持皮带秤清洁无杂物、测速皮带秤工况良好传感器转动轴穿销无脱落,称重托辊每年润滑1~2次,润滑后重新调零,保证载煤的干度等提高计量准确度,增加设备寿命,节约煤耗维保目的提高计量准度,节约电耗提高计量准确度提高计量准度,防腐蚀,增加设备寿命,节约水耗在节能降耗方面,锅炉房能耗是在统计期内锅炉房消耗的一次能源(如煤)、二次能源(如电)和能耗工质水等折算为标准煤量的综合能耗。统计水、电耗量时,要以整个系统为对象,包括锅炉及其辅助设备、以及附属锅炉房的设备,如软水箱、煤场、渣场等的水、电用量。
据考察和讨论,影响能耗的主要有以下几项因素:
1、锅炉实际运行参数与设计参数不符、炉型和燃料配置不匹配等造成能耗过高。
自改措施:故而应控制或协调锅炉运行负荷,时常检查锅炉运行状态,记录炉渣含碳量、排烟温度等,尽量提高锅炉热效率。2、燃料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低。工业锅炉运行自动化程度较低,现有自控系统主要起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作用,如高低水位报警及联锁保护、超压报警装置等。但对于燃煤锅炉燃烧工况基本没有自动调节,主要依靠司炉人员凭经验观察调节,而缺乏基本的自动控制系统,以致锅炉运行效率往往只有60%-70%左右。3、锅炉房蒸汽管道和耗能设备保温差。
自改措施:蒸汽管道及耗热设备采用高效高质量保温层,时常维护保养、防腐刷漆,减少散热损失;各种管道、阀门防漏维修、防腐刷漆。
4、锅炉房给水质量较差,冷凝水回收率较小。
自改措施:严格把守水质处理关,杜绝不合格水进入锅炉,以免造成炉管结垢甚至腐蚀损坏,而影响锅炉热效率或减少锅炉寿命。减少冷凝水的排放。
5、系统改造以达到节能目的。比如锅炉房辅机系统的节能改造,锅炉房热力管道系统的节能改造,锅炉房工质回收系统的节能改造等等。其中风机和泵是锅炉的主要辅机,也是主要的耗电设备。其运行参数直接与锅炉耗煤耗水和热效率相关。其采用变频调节器可达节能目的,而提高能耗与生产最优比。在热力管道的保温维护方面应做到及时查看检修,提高检修质量,降低维修时间和成本。另外蒸汽冷凝水水质合格,且回收温度可达60100℃。若能对凝结水采用多区段过滤回收利用,不但能减轻水处理的负荷,节省水处理耗盐耗电等费用,还能提高给水温度,降低燃料耗量,通常给水温度每提高6℃,可节约燃料2%左右。因此,为了降低锅炉排污热损失,应加强对锅炉给水品质和给水量的控制,尽可能减少因锅炉水位过高而排污,同时采取措施回收排污热量。锅炉房热力系统的排污量最好控制在极少数,这极少数根据锅炉运行状态而定。另外,采用排污扩容器及换热器来回收部分排污热量,也能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因此锅炉房节能降耗的可行措施可从锅炉设备、锅炉辅机、热力管道和锅炉房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但每个细节,每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实施难度,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做到的,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分析,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节能降耗。
供热一队
201*年7月23日
扩展阅读:计量器具自查工作汇报
合阳县独惠水泥制造责任有限公司
计量器具自查工作汇报
我公司成立于二○○○年七月,由原“独店水泥厂”、“独店乡建筑材料厂”几经改制,扩建而来,如今本公司已成为拥有一条年产PF32.5R水泥11万吨生产线的企业,就业人员116人,其中管理干部8人,专业技术人员13人。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特别是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应用,使计量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它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管理效益,降低物能消耗,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成立公司来,我们坚持狠抓企业计量工作,建立健全了计量管理机构和各项计量管理制度,不断强化计量检测、器具配置、周期检定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整改工作,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为使我公司计量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做到“优质、高产、低耗”,现就我公司计量工作情况作以下汇报,望提出宝贵改进意见,以利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一、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计量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公司专门派专人参加了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
计量管理工作培训学习,随后,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直接负责下的计量管理工作小组,对全公司所有涉及到的计量工作进行有序管理。且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计量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实施,严格考核;建立健全了计量器具管理台帐。并对其实行分类管理。经过严格的管理以后,保证在用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合格率。使公司的计量工作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迈进。
二、搞好计量器具配备,确保计量检测工作需求为了保证计量单位的准确可靠,我公司首先从各环节的计量器具配备入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凡属工艺过程控制的仪表设施,坚持配备齐全,坚决杜绝无表操作,对各部门的在用计量器具也严格按照配备规范运作,联系行业实际,对化验室的设备进行了全面的补充和更新,从而确保了计量数据的准确、可靠,使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二是严格按制度办事,所用设备仪表监控责任到人,从而保证了所有仪器仪表完好无损和计量性能的准确,为我公司的计量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三、狠抓工艺过程控制,严格执行计量考核
质量是企业的命脉。水泥质量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决不可掉以轻心。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首先从源头抓起,对于进厂原、燃材料,必须先经100T地中衡计量、检测后由计量人员核测确定其杂质水份含量,最后将核测数
据作为数据开据票据;对入库原料,化验室根据控制项目要求进行检验与抽查。杂质、水份、粒度超标,决不允许入库。生料及水泥制备两系统则更加注重计量检测,设有两条微机配料系统配料,值班员密切注意物料流量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并报有关主管。超标运行时,微机则自动报警,并同时切断配料;化验室对其两系统进行24小时密切检测检验,超出指标范围则立即通知有关岗位及领导,予以现场纠正、处理、调整;煅烧车间的立窑窑面仪表齐全,由熟练看火工掌握,由此判断煅烧、卸料是否正常,并随时方便调整,对于煅烧熟料质量则由化验室控制组根据《细则》规定进行质量等级外观界定,分析组进行熟料各成份分析,物检组进行稠度、凝结时间及抗折、抗压破坏性试验;包装车间经均化处理对出厂水泥实行定量包装,每200吨为一编号,每编号都要进行袋重质量抽查,确保袋重合格率达到100%,确属偶然机械故障,则须逐袋返工、校正;化验室具有完善的计量检测设备,且严格执行设备的强检、自检,维护使用制度,对整个生产工艺过程设立了20个控制点,54个控制检测项目,确保计量检测准确,出厂水泥100%合格;机电车间严把计量关口,对所涉及的电能表、仪表、时间继电器定期校准、送检,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损耗及设备故障;公司各部门则也有各自的计量设施,如给水部门严把水源消耗,分路管理,节约用水,奖罚分明,水表定期检查、校验。总之,
通过以上计量管理措施,我公司产品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入窑生料合格率提高了13%,熟料质量由原来的38Mpa提高到45Mpa,物能煤耗如由原来的170kg/T熟料降低到了151kg/T熟料,就增强了企业效益,从而真正达到了“优质、高产、低耗”的目的。然而,我们还在此方面存在好多不足之处,企业的自动化计量还不是十分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不断强化计量管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前提,以效益为核心,团结奋进,勇创高新,为企业的创优增效做出更大的成绩。
合阳县独惠水制造责任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九月十八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计量自查自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计量自查自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计量自查自改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7025.html
- 上一篇:食品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