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采煤工作面回采总结

时间:2019-05-29 20:29:00 网站:公文素材库

采煤工作面回采总结

17021工作面

回采总结

回采时间:201*.11~201*.5队长:书记:编写人:技术主管:

编写日期:201*-7-17021工作面回采总结

一、工作面概况

17021工作面西侧以-380南翼大巷保护煤柱线为界,东侧、南侧为F4断层保护煤柱线,北侧为已回采的17011工作面,走向长550m,倾斜长40~150m。

工作面煤层赋存相对稳定,煤层结构简单,平均厚度2.44m,煤层倾角10°~17°,平均15°;地面标高+34.7m,煤层底板标高-370.0m~-440.0m。煤层厚度0~2.95m,平均2.44m。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夹泥岩及细砂岩薄层,底板也为砂质泥岩,上部夹细砂岩及波状层理。

风、机巷及切眼均采用锚网支护,锚杆间距:帮1m×1m,顶0.8m×0.8m。

二、巷道布置优缺点

优点:

1、本工作面风巷沿南翼轨道大巷保护煤柱布置,机巷沿F4断层保护煤柱布置,并留有一定安全距离,比较合理。

2、工作面内断层发育,采面不能顺利推过,在断层处做改造切眼,加快回采进度,减少材料消耗。

缺点:

1、机巷调向多,增加了运输设备,不便于机电设备的管理。2、面内巷道多,增加了采面过空巷次数。

三、回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该工作面内发育一条DFN大断层,落差2~10m,面内延伸长度大,为使采面顺利推进,面内共作2条改造巷,采面推过其中一条3m多时,因落差大,工作面采用了沿空留巷的方法进行回采。沿空留巷段使用3排支柱,其中一排紧贴煤壁,切顶线支柱加设密集柱和戗柱,该方式保证了采面通风和支护的要求。

在机巷中部上帮亦有一断层,其沿巷道走向方向延伸长度大,面内伸展长度不等,致使机头处一直过岩石,该处采用破顶底的方式确保其高度,全封闭支护顶板。

四、采煤方法的优缺点

该面煤层平均厚度2.44m,煤层倾角10°~17°,平均15°,选用炮采一次采全高的工艺回采。

优点:该面煤层赋存相对稳定,煤层时厚时薄,变化较快,选用不同型号的单体柱可适应这种变化。由于局部煤层倾角大,单体柱支护也更为方便。缺点:柱梁调整频繁,工人劳动强度大。局部顶板破碎时,必须加强支护,接顶严实,防止漏顶。

五、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经验

本工作面断层落差,面内延伸长度大,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构造应力显现明显。工作面初采期间,采空侧空间达到8~10m左右时,在直接未见弯曲下沉趋势的情况下直接垮落,在垮落前液压支柱受压明显,支柱钻底严重,可达400~500mm。初采煤厚为2.7m,由于直接顶岩性破碎,跨落岩石基本能充填整个回采空间,垮落时未见冲击波。

工作面正常回采时矿压不明显。梁长1.2m,工作面前推一排,放一次顶,大多顶板随采随落,局部较硬的砂岩会形成小面积悬顶,但工作面前推两排后,随即垮落,则正常回采时放顶步距为1.2m。

当采面靠近17021内切眼以北的逆断层时,机巷有来压现象,巷道断面收缩,在采面靠近DFN9断层时,17021改造切眼调向段压力明显,巷道严重缩小,高宽度减小均达到0.5m以上。

在机巷与F4断层保护煤柱之间采用了巷采,原设计巷道间距10m,在回采的过程中发现在巷采范围内机巷受压明显,主要表现为巷道底鼓,巷道顶部网兜增多,故巷采间距加大。

六、工作面回采率

本工作面初采时,煤层厚度较大,根据我矿初采高度不超过2.6m的经验,丢底煤较多,后采取措施成功实现回采高度调制2.7m,采面局部调制更高,大大提高了煤炭回收率。在正常回采时,采面见顶见底,回收率高。

为撇过断层,采面做了改造切眼3,巷道掘通后,发现靠近断层侧煤柱过大,增加了丢煤量,在以后的生产中一定探准断层位置。

采煤队每月计划产量32500吨,实际产量为:201*年11月2.5万吨,12月3万吨,201*年1月23180吨,2月35127吨,3月24368吨,4月38256吨,5月35606吨。

工作面地质储量25.63吨,实际出煤21.16万吨,回收率82.65%,采出率96.5%。

七、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容重煤厚走向长倾斜长采高倾角可采储量循环产量日循环数循环率平均日产回采工效小板万吨耗炸药万吨耗雷管万吨耗支柱丢失率顶梁丢失率乳化液万吨耗月产量可采期放顶步距作业方式顶板管理方法t/mmmmm度万tt个%tt/工m/万tKg/万t发/万t‰‰Kg/万t万t月m331.42.445501102.441525.674529814907.4130110046000.30.3201*71.2三八制全部垮落法平均平均平均平均平均平均八、其他技术措施

17021机巷自G3点往北开始上坡后横跨17轨道下山,其岩柱高度约为2m,17轨道下山沿为煤巷,如不采取措施,采面从机巷下面过支柱势必会撑破该巷底板,为解决此问题,我矿提前在17轨道下山正上方的17021机巷底板上铺上锚网,在锚网上面打上木垛,直到接顶,从而使采面从17021机巷下面顺利推过。

扩展阅读:xxx采煤工作面回采工作总结

Xxx采煤工作面位于xxx井田东南部,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为365米,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10米,工业储量16.14万吨,可采储量13.14万吨,为本矿第三个采用悬移支架支护的机采工作面。

本工作面从201*年7月份开始安装,于9月23日正式开始投产。本工作面采用MWG-375/160采煤机组落煤、装煤,开切口方式为在机头机机尾人工爆破法开切口,进刀方式为斜切进刀。采煤机截深为0.55米,采煤机滚筒采用反向对旋;工作面采用SGD-220/630刮板输送机运输,顺槽采用SGD-730/75A转载机及SSJ-800/402伸缩皮带机运输,工作面基本支架为XDY-1TY/JK/D/LY悬移支架,端头支架为XDY-1/JK/D/Lr,全部垮落法配合以人工强制顶处理采空区。

在工作面推采过程中,充分应用xxx和xxx采煤工作面成功经验、针对工作面出现的特殊情况,我们采取相应措施:

一、在xxx和xxx采煤工作面成功进行矿压观测的基础上,继续对本工作面进行全程跟踪观测,通过观测本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仅为17米。我们分析后认为原因为:

1.由于本作面距xxx采空区较近,加之在切眼内有两条落差在2米以上的断层。

2.在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期间,由于采区高压电缆两次击穿,导致工作面停产30小时,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加大,使工作面老顶初次垮落和直接顶初次垮落合二为一。

二、在初采时期,严格执行矿长、大队长跟班制度,现场指挥,狠抓工程质量。三、在推进过程中,为防止工作面漏顶及采空区矸石窜入工作空间,在支架上方铺金属菱形网,沿工作面倾斜方向搭接长度为500mm,沿推进方向为200mm,网间采用双丝双扣,网扣间距为100mm。形成从工作面顶板到采空区的整体支护。

四、遇工作面端面距范围内顶板易冒落时,在煤壁上方以45度角打1.8米长树脂锚杆,做到超前支护。

五、为保障工作面支架的初撑力,升柱时,在顶梁与顶板接实后,继续加载3秒钟,并加强二次注液。

六、为防止支柱钻底,支架前柱穿300mm底鞋,后柱穿360*180mm底鞋带挡矸板。

七、针对工作面出现85-87架和26-35倒架现象,经采区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商议,采取了向煤壁内掘超前小巷,小巷与工作面平行,然后向工作面扩帮,在炮采空间内采用金属铰接梁配单体注压支柱进行超前支护。

本工作面于201*年4月9日回采完毕,总推进度为365米,共采出原煤19.68万吨,工作面最高单产34822吨,工作面回采率为86%,创经济效益556.30万元。在此期间工作面成功处理了倒架事故,在工作面回采后期完成了一次调斜。

通过7个月的矿压观测,基本摸清了本区域的矿压活动规律,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17米,周期来压步距为12-18米,通过三采区内三个机采面的观测,本区域内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为12-18米。通过工作面顶板的控制情况表明,悬移支架符合本区域内的顶板情况。回采工作面存在问题:

一、由于本工作面采用的是原xxx工作面的支架,支柱没有专门的矿压观测接口,在安矿压表的位置必须xxx工作面的支柱。给观测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二、由于老顶提前垮落,工作面未及时加强支护(应在工作面每两架间加2.8米长“”形钢梁配以DZ28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在10月8号,出现了85-87架和26-35架倒架现象。

三、本套支架的管路吊挂混乱,影响行人通过。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四、本工作面煤层厚度为3.3米,由于受支架限制,采高仅能达到2.5米,工作面的回采率偏低。

在下一个工作面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机电维修,在初采期内,要绝对保障工作面的正常循环。二、为防止由于一个工作面出现不正常因素影响全矿产量,建议同时安装两个工作面,有一个备用工作面。以了保障全矿的稳产。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采煤工作面回采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采煤工作面回采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采煤工作面回采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791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