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大棚蔬菜立体栽培总结

时间:2019-05-29 20:30:27 网站:公文素材库

大棚蔬菜立体栽培总结

《大棚蔬菜立体栽培》教学总结

涉农专业中专教育是学校落实河北省委组织部、农工办、教育厅《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文件精神,同时,按照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通知》文件要求而开设的涉农专业免费中职教育,目的是通过培养“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大棚蔬菜立体栽培》是涉农中专开设的本地学科。具有地域性和针对性。下面是我在门课程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大棚蔬菜立体栽培》是201*秋第二学期开设的课程,根据本地农民的要求来开设的。有一定的代表性。

导学及其导学教学法是涉农中专教育的一大特色。好的导学是开放教育成功的一半。

导学的内容应包括:课程性质、教学要求、教学环节、教学计划、教几个方面。

一、课程性质:《大棚蔬菜立体栽培》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一门必修课,讲授了蔬菜生产的基本状况、主要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实用栽培技术。其主要任务是探讨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是蔬菜学的主干模块课程之一,也是进行蔬菜育种及设施蔬菜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大棚蔬菜立体栽培》需要一定的农村知识和常识,要能了解当地的土质、土壤和农民知识水平。

三、教学环节1、教师面授辅导:2、实践辅导3、作业实习

4、小组活动5、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包括两部分,即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4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60%。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综合评价,考核范围应涵盖作业、小组学习活动、网上学习活动、课程实践环节等方面。其中平时作业占50%,小组及网上学习活动占20%,模拟实习报告占30%。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本课程期末考试根据本地特色、学科特点,由县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本学期授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的目的。通过学习实践,农民的蔬菜种植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所种植蔬菜取得了全面丰收,学生反映良好。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学生缺课、作业完成不及时情况,望以后通过积极引导,改善教学氛围及与学生交流、谈心等措施来解决,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扩展阅读:果蔬立体栽培

果蔬立体栽培

“果蔬立体种植”模式是利用早熟、晚熟农作物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套种,在果树下套种牧草喂六畜扩大养殖业。如葡萄、黄瓜、西红柿套种萝卜、芹菜、白菜等矮作物,充分利用农作物的不同茬口和成熟周期,把早熟、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播种,增加复种指数,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乡长李晓鹏为了调动“果蔬立体种植”农户的积极性,引导农户算经济帐,在马庄村召开现场会。以村民岳彩合为例:1.2亩地种葡萄一季收入3500元,在葡萄行内种植春萝卜收入800元,然后再栽白菜收入1200元,合计5500元。通过现场教育,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到发展立体农业前景广阔。

合理间、套种和立体栽培是提高大棚蔬菜栽培效益的有效途径。常用的方式有:

(1)对温度要求不同蔬菜间作或混作。利用不同蔬菜植株高度差异及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进行多层的间作或混作,如在香椿中可间作荠菜,也可在棚中部种植黄瓜、番茄等喜温性蔬菜,在大棚两侧架肩下种植菠菜、青菜、扬花萝卜、荠菜等矮生耐寒蔬菜,还可在黄瓜、番茄架下摆放干菇、香菇菌料等进行菌菜间作,不仅可充分利用大棚空间,还可满足菌、菜分别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需要,获得很好的生态效应。

(2)根据不同蔬菜的生育期长短,合理衔接套种。可多种蔬菜套种,如11月底12初定植香椿苗于大棚内。1月上旬采收,4月初就地一茬或移出大棚。在香椿行间整畦,于11月下条播扬花萝卜,春节前后收获完毕。2月中、下旬再在香椿行间栽植两行黄瓜,黄瓜6月中下旬拉秧,再在黄瓜架下套种豇豆。也可进行叶菜多茬次套种,

(3)需光特性不同蔬菜的立体栽培。如大棚早春种植黄瓜、番茄等,在3月中旬至4月初在大棚两侧点播丝瓜、冬瓜、苦瓜等藤蔓性蔬菜,早春果菜拉秧时,两侧藤蔓蔬菜即已上架,夏季高温季节正好可利用棚架上的瓜藤遮阳,在棚内进行生菜、芫荽等耐荫喜凉蔬菜栽培。也可利用大棚种植葡萄,冬季在葡萄行间间作芹菜,芹菜收后间作春黄瓜或番茄、辣椒等,早春果菜收后再种秋菜,通过植株调控协调好果菜之间争光、争时的矛盾。

果蔬立体高效栽培

团瓢庄乡具有“两山加一川”的地貌特点,南北环山、中间平川。山区村以栽植烟台梨为主。近年来,烟台梨的效益明显下滑,为了扭转效益不足的现状,乡技术站连续三年在山区村搞了果蔬立体栽培试验、示范,即:烟台梨套种秋黄瓜,建设示范园区1000亩,亩产烟台梨3500-5000公斤,黄瓜1400-2500公斤。亩产值5950--10100元,是示范前的1.9倍以上。实现了以蔬补果的目的。

具体栽培模式如下。

1、烟台梨套种黄瓜。梨树每亩56-74株(3×4、3×3);梨树两旁栽植1-2穴黄瓜,树冠大的栽两穴,否则,栽一穴。或在梨树一旁栽植两穴黄瓜(距树根50厘米左右)。每穴双株,每亩栽植黄瓜224穴(448株)。树冠大的可适当多栽。连同坝坎处其它树旁栽植的黄瓜,一般每亩栽黄瓜500株左右。

2、梨园施肥、浇水、喷施农药等方面,按梨树的生理需求常规进行。果实采取套袋技术,避免黄瓜叶片对果实着色的影响。一般采用沼渣、沼液作肥料。梨树、黄瓜进入花期后,每7-10天喷施一次沼液,浓度为一份沼液加一份清水,每亩用量40公斤。既增产又防治病虫害。3、黄瓜要种植中、晚熟的大刺抗病品种。4月20日至5月15日于温室、温床或庭院朝阳处采用小拱棚育苗,苗龄25-30天,5月20日定植,7月中旬黄瓜陆续上市。打尖的黄瓜结瓜早,但后期易早衰,后期要注意养分供应。由于黄瓜根群较弱,不能忍受浓度较高的肥料,否则会引起烧根或烂根。缺少氮肥或钾肥引起落花,果实易带苦味。所以施肥原则是:少施勤施,稳氮增钾。施用沼肥,效果最好。黄瓜喜温暖湿润,生长适温白昼为20C~25度,夜温12度~16度。气温低于10度或高于35度时发生生理障碍,生长停止。果园的环境非常适合黄瓜生长,树壮瓜秧则壮。值得注意的是:死树旁不易栽植黄瓜;桃树旁也不易栽植黄瓜;梨园、苹果园适宜套种黄瓜。

4、留种及采收、黄瓜在植株上不同部位的种瓜,其后代的早熟性各有不同。留第一瓜作种,第二年能获得早熟,但第一瓜结籽少,种子小;留第二瓜或第三瓜作种,种子多而饱满,但早熟性不及第一瓜,顶梢瓜种子少且不充实,早熟性及丰产性均差不宜作种。进入结瓜盛期后,每天或隔一天采收一次。每茬单株产量在5-7.5公斤左右。

5、总产值:9000元。

(1)烟台梨:亩产4000公斤,单价1元/公斤,每亩产值,4000元。

(2)黄瓜:亩产2500公斤。单价2.0元/公斤,每亩产值5000元。

采摘游--果蔬立体种植助农增收

“果蔬立体种植”模式是利用早熟、晚熟农作物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套种,充分利用农作物的不同茬口和成熟周期,把早熟、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播种,增加复种指数,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

在风光秀丽的江山市江郎山脚下,有一个100多亩的生态葡萄种植园,满园的绿色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承包人采用葡萄园套种茄子的立体种植模式,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收益,也为当地闲散劳力找到了出路。

今年1月,江山市石门镇郎峰村毛云红与新塘边镇郑宗华合作,租用江郎山村近100亩土地种植葡萄,尝试在葡萄园套种蔬菜。葡萄苗下种后,利用葡萄藤蔓发芽、长叶这一间隙套种了14万株台湾优良茄子苗,并从外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为管理好果园,每天有20多名当地村民除草、施肥和管理。据郑中华介绍,葡萄园套种茄子后,不断减少了葡萄基地杂草和虫害,且增加了有机肥源,还改善了葡萄园内环境。另一方面,葡萄园里施的是有机肥,套种的茄子不仅结果多,而且无病虫,长劲足,茄子的果形非常美观。

从6月下旬开始,葡萄园套种的茄子陆续上市,每天有10多名妇女忙着采摘茄子。采摘的茄子一部分送到周边市场,衢州、金华、江西上饶地区;还有一部分杭州、宁波、义乌的客户上门收购。到目前止,果园已出售茄子10多万公斤,收入20多万元。预计仅套种茄子一项,今年可增加收入50多万元。

郑宗华介绍:“等到这批茄子下来以后,将加强葡萄园管理,在明年旅游旺季时推出生态葡萄采摘游。目前,已与有关村、户签订了合同,打算明年再扩大100亩的种植面积。依托江郎山景点,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大棚葡萄草莓蔬菜立体栽培管理的生态效应》简介:据农业生态学原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通过各种调控措施和改善的自然环境和人工建立的农业设施,把葡萄、草莓、蔬菜采用大棚保护地立体栽培管理,使葡萄提《大棚葡萄草莓蔬菜立体栽培管理的生态效应》

据农业生态学原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通过各种调控措施和改善的自然环境和人工建立的农业设施,把葡萄、草莓、蔬菜采用大棚保护地立体栽培管理,使葡萄提前17天成熟,草莓提前125天上市,蔬菜则可利用两者生产间隙栽培管理。[水果果树]

三者都得到协调生长,并获得比各自常规露地生产更佳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水果果树]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采用ZGP一6型钢质大棚作为栽培管理设施;草莓选用“丰香”、“宝交早生”;葡萄选用三年生的“藤稔”品种;蔬菜选用速生白菜。[水果果树]

1.2方法在ZGP一6型大棚内定植葡萄植株32株,离大棚两边各lm,株距2m,中间留作草莓和蔬菜用地。[水果果树]

草莓种三畦,每畦定植2行,株行距30×18cm,并用黑色膜覆盖。[水果果树]

于9月20~25日定植,用微型滴管浇灌部分肥水,蔬菜在葡萄收完后直播小白菜。[水果果树]盖膜在10月下旬,不要太早、太迟否则会影响草莓的上市期。[水果果树]2结果与分析2.1对生育期的效应葡萄经低温锻炼度过休眠期后,给予合适的温度、水分、氧气就能萌芽。[水果果树]

我市一般在3月下旬才逐渐开始升温,采用大棚促成栽培管理促进了葡萄的早萌芽发枝、开花、结果、成熟和采收(见表1)。[水果果树]

草莓与葡萄则有所不同,虽也需低温通过休眠,但其在露地常规的休眠较长,冬季无法生产,大棚栽培管理满足其生理要求,从9月中旬定植到12月底即可应市,而且采收期大大延长(见表2)。[水果果树]从表1、2可见,大棚对葡萄、草莓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水果果树]葡萄采收期比露地提前17天,大棚草莓比露地提前125天。[水果果树]

2.2对经济性状的影响据试验,大棚立体栽培管理葡萄和草莓因避免了外界不良气候影响,特别是在保温和避雨方面,满足了葡萄、草莓生长发育之需,因此大棚葡萄的每株穗数、果穗重、穗粒、单粒重等经济件状超过露地,且裂果少(见表3)。[水果果树]

大棚草莓色泽鲜艳,品质好,与露地草莓在性状上比较主要是色泽、香味好于露地,食用时露地草莓果实的种子外露略带“沙质”(见表4)。[水果果树]

2.3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葡萄栽培管理危害性最大的是黑痘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特别在春季阴雨导致病害蔓延,危害严重。[水果果树]

不仅影响产量,还严重影响葡萄品质,有的甚至失去食用价值。[水果果树]

大棚栽培管理改善了环境条件,避免低温、阴雨、高湿对葡萄的侵袭,黑痘病得到控制,其他病害发病率也较低。[水果果树]

试验结果表明,露地葡萄先后喷各种农药防病18次,但其黑痘病的发生率仍达25%以上,多的田块几乎为80%以上。[水果果树]

食用性差,经济收益低。[水果果树]

草莓病虫略多于葡萄,由于草莓在成熟期芳香、味甜,果实易遭虫害,遇到低温多雨或高温高湿极易烂果,但又不能使用高毒农药。[水果果树]

据试验,采用大棚栽培管理具有避雨、增温、防虫、改善环境作用,从而减轻病虫危害程度和烂果现象发生。[水果果树]

2.4蔬菜的补空作用蔬菜在立体栽培管理中主要在8月20日前后葡萄采收后,在草莓的空畦中直播速生小白菜。[水果果树]

由于此时正值高温干旱,在葡萄还未落叶时播小白菜既可利用土地的空间,又能得到葡萄植株的遮阳环境,操作方便,时间短,收益也高,亩产值可达千元左右。[水果果树]

2.5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大棚葡萄、草莓、蔬菜立体栽培管理与露地栽培管理相比,由于采用反季节栽培管理设施.上市早,产量高,价格优,经济效益明显(见表5)。[水果果树]

从表5可见,大棚立体栽培管理无论在产量、产值都高于露地栽培管理,立体栽培管理亩产值达到16821元,比露地的3754元增432%,净增收10549元。[水果果树]

而成本只占总产值的18.3%,产出率81.7%,效果十分显著。[水果果树]

3小结与讨论3.1大棚立体栽培管理应用了生态农业的生物与环境相适原理、生物共生原理和整合效应原理,通过人为作用改进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利用和发挥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扩大资源的有效利用空间和时间,提高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生物与环境相适,从而获得显著的成效。[水果果树]

3.2葡萄、草莓在我市露地栽培管理产量不稳,主要因素是低温、阴雨和病害,特别是5~6月份,正值葡萄、草莓开花结果期,此时往往多雨,不仅造成授粉困难,且更易发生黑痘病、灰霉病和白粉病。[水果果树]

用大棚立体栽培管理避雨保温效果好,改善棚内环境条件,满足葡萄、草莓和蔬菜的生长需要,在控制病害、稳定座果等方面效果极为显著,草莓烂果、葡萄裂果也较少。[水果果树]

3.3大棚葡萄、草莓、蔬菜立体栽培管理是一项农业增益、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方法,用ZGP一6型标棚成本不大,但收益显著,从试验结果看,每亩产值达16821元,产量翻番,品质提高,创收率达81.7%。[水果果树]3.4在立体栽培管理安排蔬菜品种时可有两种选择:一是在5月中下旬草莓收获后,即可栽培管理其他耐荫蔬菜,也可直播芹菜,但此时正值葡萄生长盛期,操作时要格外注意;--是在葡萄采收后的8月中旬,可播种速生白菜,效果较好,不会影响葡萄和下茬草莓定植。[水果果树]

3.5葡萄、草莓、蔬菜都是人们喜爱的鲜食佳品,因其生长过程中易遭病虫危害,故生产过程中要严格用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食用安全。[水果果树]

果树食用菌立体栽培循环复合技术

申请号/专利号:201*1001109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属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果树食用菌立体栽培循环复合技术。该技术包括生产食用菌和制作肥料,方法是:1.用剪下废弃果树枝加工生产食用菌的主料;2.配之附料并经消毒与接种处理制成菌棒;3.将菌棒放置在果树下的小拱棚内进行食用菌生产;4.将出完菇废弃的食用菌棒加之辅助肥料制成果树生产用的有机肥。本发明能够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能够改善土壤条件,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和保护生态环境。

菌菜立体栽培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

为了开发温室、大棚等设施的生产新模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食用菌和蔬菜的生长特性,结合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开展了平菇、香菇、秀珍菇、鲍鱼菇、杏鲍菇和猪肚菇等食用菌与西红柿、黄瓜和架豆等蔬菜的立体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小气候环境监控、品种筛选、栽培方式、栽培密度和肥水管理等试验,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出菌菜立体栽培技术,初步表明菌菜立体栽培具有出菇期长、易管理和高产优质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种植模式。现以平菇-西红柿立体栽培为例简要介绍。

一、技术要点1、季节安排

采用日光温室栽培,西红柿一般在8月上旬播种育苗,苗龄30天左右,9月上旬定植,第二年5月上中旬结束。平菇9月上中旬在西红柿定植一周后开始制作栽培袋,10月中下旬菌丝长满菌袋后入棚出菇管理,第二年5月上中旬结束。

2、西红柿栽培管理

西红柿底肥采用沟施方法,栽培畦为东西走向,畦高15厘米,畦宽40厘米,畦间距140厘米。每畦定植1行,株距25厘米,每亩温室定植1600株左右。菌袋进棚前对西红柿浇一遍透水,并用高效低毒农药对全棚进行1次病虫害防治。

3、平菇出菇管理

在西红柿栽培畦的北侧地面,紧靠西红柿栽培畦沿东西向码垛菌袋,采用一头出菇方法,出菇袋口一律朝北,共码放5~6层,每亩温室约码放1万个菌袋。在菌袋南侧与西红柿栽培行之间张挂一块高约120厘米的遮阳网,在栽培前期起到加强遮荫的作用。当部分菌袋现蕾时,打开出菇袋口,大约10天后开始进入采菇期。二、优势分析

1、改善小气候环境

食用菌呼吸代谢能够产生蔬菜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同时光合作用又为食用菌生长提供稳定的氧气来源,因此菌菜共生形成了一个气体交换的内循环系统,为彼此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据测定,在菌菜立体栽培温室中,冬季二氧化碳浓度比普通菜棚提高66%,比传统菇棚降低45%,既促进了蔬菜的光合作用,又有利于食用菌原基分化、菇蕾形成和子实体生长。同时,蔬菜的密集枝叶为食用菌提供良好的遮荫,遮阳率可达90%;蔬菜叶面蒸腾作用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的稳定状态,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2、简化田间管理

由于棚室内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环境,可以减少每天调节风口和喷雾增湿的操作,能节省20%劳动用工。3、增强田园景观

食用菌与蔬菜同室生长,在色彩、形态和高矮等方面互相映衬,形成错落有致的立体景观,提高了设施生产的观赏性,创新了都市型观光农业新模式。4、提高生产效益

平菇采收期可提早2天,生物转化率提高18%,商品率提高4.5%;西红柿生长期延长32天,单株产量提高21%。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大棚蔬菜立体栽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大棚蔬菜立体栽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棚蔬菜立体栽培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802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