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时事报告创新社会管理

时间:2019-05-29 20:35:55 网站:公文素材库

时事报告创新社会管理

时事报告》:各地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今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题;3月,全国“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议案提案被高度聚焦;5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当前各级政府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如何精细化管理居民社区社区?如何利用网络问政?如何形成合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本刊特选择北京市东城区城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苏省南通市三地,介绍他们创新社会管理成功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

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精细管理

说起“网格”,人们不难想到,爬格子的稿纸,羽毛球的拍子,打渔的渔网,盛物品的网兜。纵横有致,丝丝相扣,节节相连。设想,把网格用在社会管理上如何?北京市东城区经过实践有了结果。领导说,这是社会管理的一种创新,使管理精细化,操作起来也更加精准;专家说,社会网格化管理作为最小单元,是对基层工作的延伸,是基层政权建设的提升;百姓说,网格化管理真是以人为本,我们从中得到了实惠。

自去年8月开始,东城区试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以来,已将区属17个街道205个社区划分成了589个社会管理网格,建立了以“人、地、物、事、情、组织和房”为核心的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2043项指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人进户,户进房,房进格,格进图”的工作目标。

一、细化网格亲情服务管理更精细

东华门街道南池子社区是个历史风貌保护区,自从修缮改造后,实施了物业化管理,安装了磁卡门,居家安全有了保障,但居民与社区却日渐隔离。通过网格化管理,该社区被划分为4个网格,管理细了,工作内容就多了。

社区党委为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了解居民需求,充分发挥网格作用,破解“进门难”。给各网格制定并实施了亲情服务“6S”工作法,凡在网格内的居民都能享受“新婚送祝福、满月送生肖、生病送关怀、困难送温暖、生日送寿面、亡故送挽联”等六项亲情服务。通过“6S”工作法,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在服务过程中掌握了居民基本情况和服务需求等第一手资料,完善了社区网格基础信息档案,也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

网格化管理,就是构筑区级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三级平台”和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体系,推进社会管理的精细化。东城区在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在每个网格均配齐7种力量,包括以社区工作者为主的网格管理员;以社区民警为主的网格警员;以社会工作者为主的网格助理员;以街道处、科级干部为主的网格督导员;以网格党员中选出的网格党支部书记;以法官、检察官、司法干部为主的网格司法人员;以消防员为主的消防力量等,七种力量按照职责分工承担了解社情民意、维护安全稳定、开展环境监督、整治治安重点、做好群众工作,排查化解矛盾,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等职责,同时开展好社区困难群体、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工作。

早在201*年,北京市东城区在城市管理上搞了个万米单元网格,就是以万米为单元,将各种物件加以统计规范,诸如灯杆、井盖有多少,一一记录在案,井盖丢没丢?生活垃圾清没清?发现问题迅速弥补或纠正。在中央要求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在城市管理上再飞跃一步,进行社会管理,确实是一种提升。社会管理网格化,要比城市管理网格化复杂得多,通俗地说,由管理城市部件静态“物”到服务管理以“人”为主体的动态转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管理的革命。

目前,东城区的社区网格划分工作已经完成,基础信息数据库也已建立,三级平台已搭建,七种力量均已到位。按照每个网格“一格一助理员”的要求,从区流动人口、计生、工会、人保、司法等方面的850名协管员力量中,经过

考试,选拔出196名作为网格助理员,又从社会招聘404名大学生,组成一支600人的东城区社会服务管理的新型队伍,覆盖全区17个街道205个社区589个网格。

二、反馈及时精准指挥事件处置快捷高效

去年10月下旬,和平里街道西河沿社区3号网格5号楼一居民户发生煤气中毒,值班网格人员得知信息后,赶往该居民家中,将其迅速转移到门外通风良好处,并立刻电话通知负责该网格的街道干部,街道领导接报后及时组织公共安全、综治、流管干部赶往现场,对其居室采取通风措施,积极做好善后工作,从而避免了一起严重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实现了网格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的高效能。

永外街道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的综合优势,依托专业力量,在化解进京重复信访案件工作上形成合力,经过多次反复努力工作,政策讲清,道理说透,终将1993年的积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使涉法涉诉信访人在领到法律援助款2.2万元后,在《息诉罢访承诺书》上签了字,提前完成了“事要解决、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放在过去,像这类陈年积案,只能是互相推诿扯皮,一拖再拖。

为使调解工作也能做到快捷高效,龙潭街道制定了《人民调解进网格工作制度》、《人民调解进网格工作流程》,按照“三定期、三不出”的原则,即:“网格助理员定期巡查,小事不出网格;网格管理员定期汇总,一般纠纷不出社区;街道指挥分中心定期分析,复杂纠纷不出街道”,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更加深入,化解矛盾更加高效。

三、服务精心综合执法管理讲实效

去年10月,北新桥街道辖区居民群众对胡同内私装停车装置问题反映日趋强烈,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了解情况后,网格工作人员找到当事人了解情况,进行劝说,希望其自行拆除,以免影响其他居民的正常出行。可当事人有的拒不拆除、有的采取观望的态度、有的表面上答应却没有实际行动。在协调未果情况下,按照网格社区的程序,将情况上报到街道综合指挥分中心,分中心立即召开协商会,决定组成以城管分队牵头的联合执法组,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执法人员和社区居委会干部,对辖区胡同内私装地锁逐步进行强制拆除,共拆除违规地锁49处。通过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组织体系综合协调开展工作,有效地监督治理了城市环境,还路于民,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

通过精细管理,精准指挥,精心服务,北京市东城区真正发挥了网格化模式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今年春节期间,全区的火灾、火情下降数创历史新高;全国“两会”期间,全区110刑事类警情、刑事手段类警情和刑事立案数均实现了大幅下降。

广东省惠州市:网络问政打造“惠民之州广东省惠州市:网络问政打造“惠民之州

从201*年8月开始,惠州市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网络问政工作。随着实践的深入,网络问政成为了一项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的“惠民工程”,升华为实现“惠民之州”、“文明城市”、“幸福惠州”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惠州网络问政工作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7项,并被《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作为“惠州样本”广为宣传报道。惠州因此获评“201*年广东网络问政年度城市”、“201*年度中国互联网与社会管理创新城市”。

一、建立领导用网机制,促进主动问政

惠州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做好网络问政工作对于新时期执政的重要性,坚持“不回避、不忽悠、不作秀”和“真问互信,真听实干”的原则,借助网络问政平台,由主要领导带动各县(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积极上网、触网、用网,主动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让群众声音得以传到“庙堂”之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业斌亲自担任惠州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力推动问政工作。如201*年6月,市委书记黄业斌对网友“hzhqzxs”

有关呼吁开通惠州到淡水公交车的帖文作出第一个批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适时开通公交线。两年多来,市委书记黄业斌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汝求分别通过人民网、奥一网、今日惠州网等网络媒体与网友交流近10次。此外,黄业斌、李汝求等市领导还通过3次网友见面会、网友座谈会,面对面听取网民的意见、建议。在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各县(区)、各市直职能部门先后成立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网络问政工作。

二、建立全方位互动机制,做到便捷问政

惠州市打造了四个富有特色的网络问政平台,实现了全方位互动。第一,编写《惠民在线信息摘报》全方位收集民意直达决策层。从201*年8月开始,市委宣传部将网民关注或较为突出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编成每周一期的《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报市主要领导批示,批示批示由市委督办和市政府督办转各部门办理,结果统一在本地三个主要网站上公布。第二,开设“惠民在线”论坛全媒体在线即时交流。每月各安排一名市领导和一名市直职能部门负责人在“惠民在线”论坛上线,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网民可以现场提问和发表意见,与上线领导直接交流。“惠民在线”论坛201*年8月开播至今,已有60多位市领导、县(区)领导和市直部门负责人上线,成为网民参政议政的“网上议事厅”。第三,创建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全天候受理网民问题。201*年11月,在政府门户网推出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为群众提供24小时的意见受理渠道,群众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电话提交意见和建议。群众提交的信件通过政府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分送相关县(区)和市直职能部门,各部门通过该平台予以回复,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一站式”网络问政方式。第四,开通“书记微博”市领导与网民的“直通车”。201*年3月22日,黄业斌书记在奥一网开设“黄业斌微博”,成为了广东省第一个开通微博的地市级领导。他每周发表一篇微博文章,与网民进行直接、快捷的网络“交谈”。通过不断完善这四个平台建设,引导民众有序地、便捷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据统计,从201*年8月至201*年5月31日,黄业斌书记在126期《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批示批示交办并办理问题519个。

三、建立严格考核机制,确保有效问政

首先,综合信息平台设置“红黄绿”灯和评分制度。提出回复网民问题的“四部曲”,以及“红黄绿”灯和评分制度。要求各部门回复信件按照“立即回复、按程序办理、及时派员处理、办结情况告知”等四个步骤进行。一般性问题5个工作日内回复,比较复杂的问题15个工作日内回复。5个工作日内按时回复的,平台将自动标以“绿”灯,未回复的标以“黄”灯,超过15个工作日仍未回复的标以“红”灯。提交信件和浏览信件的群众,都可以对部门回复做出评分,评分结果公开,并作为网络问政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

其次,定期开展各项检查、监督。一方面,市领导在《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的批示批示,市领导上线时没有解决的问题,由市委督办、市政府督办交相关县(区)、职能部门限时处理和回复,统一向网民反馈。另一方面,由市纪委会同市委督办、市政府督办、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局组成检查组,每月进行检查监督。

再次,三项考核评价问政成效。将市直各部门的网络问政工作情况纳入“行风评议”和“万众评公务”考评范围进行考评,对县(区)网络问政工作纳入了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及市直部门正职目标责任考核,年度考核中低于80分(100分制)的,给予黄牌警告。通过“三管齐下”,严格考核,推动网络问政工作有效运作。网络问政已成为排解民忧、化解矛盾的“直通车”,也成为网络反腐、行风监督的“千里眼”。

四、建立媒体联动机制,实现明白问政

一是在“惠民在线”论坛播出前,本地所有媒体进行预告,在通过网站征集意见的同时,传统媒体派出记者线下收集问题。二是在线上交流结束后,传统媒体对上线交流情况进行大篇幅的跟踪报道。三是本地主要网站首页突出宣

传网络问政,市领导在摘报上的批示批示、处理情况等都在重要位置及时公布。四是传统媒体专门开设“惠民在线报网互动”、“惠民追踪”等栏目,对网络问政工作全程跟踪报道。通过全媒体互动,网络问政工作已家喻户晓、深入民心,越来越多的党政官员与网民群众一起,共同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惠州网络问政品牌正以不断高涨的人气和参与度,转型成为一个响亮的社会管理品牌。

江苏省南通市:大调解形成大合力

201*年,南通市实现经济总量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双超目标,经济发展整体跃上腾飞的新起点。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增长下,各类潜在的、突发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因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人民内部矛盾逐渐上升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如何探索出一条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路子?

201*年以来,南通市在全国率先构筑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八年来,全市各级累计调处各类矛盾25.8万件,化解民转刑案件、越级上访案件、群体性事件10600余件,全市连续13年无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连续四届12年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市,并被授予“长安杯”,201*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

一、用大整合的机制提升大调解实效

南通市在创新发展大调解体系中坚持以大整合的机制实现社会调解资源整合的最大化,以更加多元化、社会化和开放性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化解机制,不断构筑起“一综多专”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

专业资源和行政资源大整合。201*年2月,南通成立全省首家由政府主导管理下的独立第三方的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实行市、区、医院三级联动,构建多方联动的资源整合机制、客观公正的事故鉴定机制、规范有序的调处预防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纠纷理赔机制。一般性医疗纠纷以医院为责任主体调处,重、特大或疑难纠纷由调处中心负责调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的运行,使原来常见的患方在医院大吵大闹现象,转而变为医患双方自愿到调处中心协商解决。据统计,201*年以来,全市累计化解医患纠纷558件,为患方兑付理赔款2586.2万元,其中零赔付6件,所调解纠纷实现“零反悔”,被媒体誉为“打开了化解医患纠纷的第四扇门”。201*年12月,首届中美法治与人权研讨会在南通召开,美国参会人员在实地考察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等单位后,他们一致认为医调中心很好地维护了患者的权益,调解过程是客观公正的,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对美国化解此类纠纷提供了借鉴。

在创新实践的引领下,拆迁纠纷、劳资纠纷、环保纠纷、消费纠纷、交通事故、土地流转纠纷等系列化专业调处机制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哪个领域矛盾多发、高发,调处机制就延伸到哪个领域”。专业调处机制在依法调解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政策调整、司法救助、行政救济、保险理赔、社会援助等手段,来实现群众利益的协商化解和诉求实现,使调解更富人性化。

政法资源和社会资源大联动。长期以来,公检法部门一直是各类矛盾纠纷的汇集地,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南通市创造性地推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与法院、公安局、检察院职能工作的有效对接,推动调解逐步上升为政法部门执法办案的主体手段。

公调对接机制实行县调处中心与县公安局、乡镇调处中心与派出所、村居调处站与警务站三个层面的对接,设立专业机构,安排专门场所,落实专职人员,以及规范矛盾纠纷移交的类型、程序和方法,真正实现无缝对接。201*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通过公调对接调解纠纷45843件,调解成功率97%以上,同一矛盾纠纷重复报警率由原来的12.5%下降到目前的2.3%,由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分别年均下降15.8%、24.6%。

如东县张某在骑摩托车带同学惠某回家途中发生事故,致惠某死亡,公安机关以交通肇事罪将该案移送检察院起诉。承办检察官认真做好惠某父母的心理疏导工作,被取保候审的张某也主动与惠某父母接近,常到被害人家中做农

活,双方关系得以缓和,检察机关积极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惠某父母原谅张某并主动将赔偿数额从40多万元降到16万元,张某跪在被害人父母面前,表示将视惠某夫妇如亲生父母。最后,如东县检察院依法对张某作出了不起诉决定,使张某重新返回校园。这只是数百件检调对接案件中的一个。

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等为主体的对接调处机制,使大调解不仅成为百姓群众解决问题、维护权益的首选渠道,而且减少了矛盾纠纷进入司法渠道的流量,缓解了政法部门人少案多的矛盾。

二、用大建设的投入激发大调解活力

强化平台建设。按照“强化县级龙头、完善乡镇主体、夯实村级基础”的思路,着力做实大调解组织平台。9个县(市)区调处中心全部按正科级事业单位单独列编,主任由党委分管领导担任,实行机构专设、编制专列、人员专职。在乡镇一级,把调处中心作为政法综治中心的核心办事机构,乡镇政法委书记坐阵办公,配备440名专职人员。在村居一级,2255个村级调解组织与村(居)综治办、警务室三位一体,配备2名以干部为主体的专职调解员。

强化功能建设。突出县级调处中心矛盾纠纷排查、重大纠纷调处、组织听证对话、社会舆情研判、稳定风险评估、对下管理考核等八大综合功能。乡镇调处中心主要负责调处自身受理、上级指派的矛盾纠纷和村居协调解决不了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并对本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等工作实行统筹。村居调处站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与村综治办、警务室三位一体,赋予其预防、排查、调处、回访“四项职能”。这样,全市矛盾纠纷的化解呈现“金字塔”型格局,75%左右的矛盾纠纷在村居、12%左右的矛盾在乡镇、8%左右涉及跨行业、跨地区的矛盾在县(市)区级得到化解。

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绩效考核制度。把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民转刑案件的下降率、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管控率、人民群众的满意率等八项指标作为各级干部和调解员的考核重点。建立激励机制。市委、市政府每2年进行一次“十佳调处中心”“十佳调解员”表彰活动,已连续表彰3届。市综治委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三无”(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越级上访)乡镇评选。8年多来,全市大调解战线有110多名干部得到提拔使用。

强化科技建设。去年以来,南通市投入120万元自主开发大调解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市、县、镇和村居,实现了大调解滚动排查、信息流转、矛盾预警、绩效统计等工作的及时、畅通、便捷、高效,实现大调解体系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同时,各县(市、区)建立了大调解视频系统,实现重大矛盾纠纷实时进行远程指导,开展远程业务培训、提供在线法律咨询等。

专家点评:创新社会管理应“以人为本”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发生了重大转变,以“民生为本”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具有非常紧迫的意义。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良性的社会运行体制”,消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锻造符合新时期“社情民意”的“民心工程”,让人民过上心情舒畅、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目前,我国的许多地方和部门,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广东惠州的“网络问政”、江苏南通的“大调解”体系、北京东城区试行的“网格化社会服务”,都对通过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锻造“民心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为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我们还必须进一步从“社会结构性改革、社会组织建设、政府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

首先,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础是“社会结构性”改革。社会结构性改革是指社会资源与价值在社会公众之间公平分配的改革,其政治和道德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团结”和“社会合作”,实现社会稳定的、持续的和良性的运行。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重要资源和价

值被一部分人乃至少数人所占有和垄断,或被强势利益集团和利益联盟所瓜分,那么,社会的“发展链”就会断裂,社会就会失序并进而陷入混乱状态。

其次,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是“社会组织”建设,是实现社会的“有效分权”。分权有“纵向分权”和“横向分权”两种,纵向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合理的权限划分;横向分权是指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政府与个人之间的权限划分。特别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权限划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前现代社会”,政府权力是唯一的社会管理权力,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但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随着社会管理复杂性的增加,社会由“政府治理”向“社会共同治理”的转变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

最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使社会处于一种良性运行状态,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管理能力的提高的核心环节是“政府自身建设”,而政府自身建设的重点是防止“特权腐败”,实现“权力约束”,使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够回应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能够体现公共精神和公共价值,从而在根本上建立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任。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大的“战略转型期”,转型的关键词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目的是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在继续关注如何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未来30年,必须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如何把“蛋糕切好”上来。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访全国人大代表、伊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学平

社会发展离不开社会管理,社会管理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能促进社会发展。随着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举行和全国“两会”的召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频现报端的热词。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伊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学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不能局限于社会管理已取得的经验,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完善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陈学平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他认为,既要有宏观科学架构,又要有网状的互相配套、相互协调、上下贯通、横向相连的微观管理组织;既要有必要的管理形式,又要有可行的管理方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陈学平认为,评价社会管理成效的标准不是社会主体人是否被控制住了,而是社会主体人是否得到全面持续发展。他建议,要建立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管理模式,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社会越发达,社会管理越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调整和完善社会管理模式,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服务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对社会出现的新情况,在设计采取新的管理模式方式时,应以有利于人的发展来设计,在组织实施社会管理具体行为时,也要从维护人的全面发展来考虑。陈学平说,社会管理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就必须不断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模式。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要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作用。社会转型要求政府也要转型,将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有利于解决社会冲突,依法维护社会组织合法地位,保护社会主体人的合法利益,依法调处社会各种矛盾纠纷,有效地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确保社会持续稳定;弘扬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引导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要善于运用民族传统的优秀精神财富和现阶段社会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社会组织及公民按照文明价值观要求进行自我升华,使文明价值观在整个社会占主导地位,在社会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扩展阅读:201*公务员申论热点 社会管理创新

中国的新考题:面对社会转型如何加速社会管理创新

《时事报告》:各地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201*年07月15日10:18:34来源:《时事报告》【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分享到新华微博

今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题;3月,全国“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议案提案被高度聚焦;5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当前各级政府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如何精细化管理居民社区社区?如何利用网络问政?如何形成合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本刊特选择北京市东城区城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苏省南通市三地,介绍他们创新社会管理成功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

说起“网格”,人们不难想到,爬格子的稿纸,羽毛球的拍子,打渔的渔网,盛物品的网兜。纵横有致,丝丝相扣,节节相连。设想,把网格用在社会管理上如何?北京市东城区经过实践有了结果。领导说,这是社会管理的一种创新,使管理精细化,操作起来也更加精准;专家说,社会网格化管理作为最小单元,是对基层工作的延伸,是基层政权建设的提升;百姓说,网格化管理真是以人为本,我们从中得到了实惠。

自去年8月开始,东城区试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以来,已将区属17个街道205个社区划分成了589个社会管理网格,建立了以“人、地、物、事、情、组织和房”为核心的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2043项指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人进户,户进房,房进格,格进图”的工作目标。

一、细化网格亲情服务管理更精细

东华门街道南池子社区是个历史风貌保护区,自从修缮改造后,实施了物业化管理,安装了磁卡门,居家安全有了保障,但居民与社区却日渐隔离。通过网格化管理,该社区被划分为4个网格,管理细了,工作内容就多了。

社区党委为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了解居民需求,充分发挥网格作用,破解“进门难”。给各网格制定并实施了亲情服务“6S”工作法,凡在网格内的居民都能享受“新婚送祝福、满月送生肖、生病送关怀、困难送温暖、生日送寿面、亡故送挽联”等六项亲情服务。通过“6S”工作法,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在服务过程中掌握了居民基本情况和服务需求等第一手资料,完善了社区网格基础信息档案,也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

网格化管理,就是构筑区级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三级平台”和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体系,推进社会管理的精细化。东城区在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在每个网格均配齐7种力量,包括以社区工作者为主的网格管理员;以社区民警为主的网格警员;以社会工作者为主的网格助理员;以街道处、科级干部为主的网格督导员;以网格党员中选出的网格党支部书记;以法官、检察官、司法干部为主的网格司法人员;以消防员为主的消防力量等,七种力量按照职责分工承担了解社情民意、维护安全稳定、开展环境监督、整治治安重点、做好群众工作,排查化解矛盾,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等职责,同时开展好社区困难群体、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工作。早在201*年,北京市东城区在城市管理上搞了个万米单元网格,就是以万米为单元,将各种物件加以统计规范,诸如灯杆、井盖有多少,一一记录在案,井盖丢没丢?生活垃圾清没清?发现问题迅速弥补或纠正。在中央要求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在城市管理上再飞跃一步,进行社会管理,确实是一种提升。社会管理网格化,要比城市管理网格化复杂得多,通俗地说,由管理城市部件静态“物”到服务管理以“人”为主体的动态转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管理的革命。

目前,东城区的社区网格划分工作已经完成,基础信息数据库也已建立,三级平台已搭建,七种力量均已到位。按照每个网格“一格一助理员”的要求,从区流动人口、计生、工会、人保、司法等方面的850名协管员力量中,经过考试,选拔出196名作为网格助理员,又从社会招聘404名大学生,组成一支600人的东城区社会服务管理的新型队伍,覆盖全区17个街道205个社区589个网格。

二、反馈及时精准指挥事件处置快捷高效

去年10月下旬,和平里街道西河沿社区3号网格5号楼一居民户发生煤气中毒,值班网格人员得知信息后,赶往该居民家中,将其迅速转移到门外通风良好处,并立刻电话通知负责该网格的街道干部,街道领导接报后及时组织公共安全、综治、流管干部赶往现场,对其居室采取通风措施,积极做好善后工作,从而避免了一起严重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实现了网格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的高效能。

永外街道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的综合优势,依托专业力量,在化解进京重复信访案件工作上形成合力,经过多次反复努力工作,政策讲清,道理说透,终将1993年的积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使涉法涉诉信访人在领到法律援助款2.2万元后,在《息诉罢访承诺书》上签了字,提前完成了“事要解决、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放在过去,像这类陈年积案,只能是互相推诿扯皮,一拖再拖。

为使调解工作也能做到快捷高效,龙潭街道制定了《人民调解进网格工作制度》、《人民调解进网格工作流程》,按照“三定期、三不出”的原则,即:“网格助理员定期巡查,小事不出网格;网格管理员定期汇总,一般纠纷不出社区;街道指挥分中心定期分析,复杂纠纷不出街道”,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更加深入,化解矛盾更加高效。

三、服务精心综合执法管理讲实效

去年10月,北新桥街道辖区居民群众对胡同内私装停车装置问题反映日趋强烈,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了解情况后,网格工作人员找到当事人了解情况,进行劝说,希望其自行拆除,以免影响其他居民的正常出行。可当事人有的拒不拆除、有的采取观望的态度、有的表面上答应却没有实际行动。在协调未果情况下,按照网格社区的程序,将情况上报到街道综合指挥分中心,分中心立即召开协商会,决定组成以城管分队牵头的联合执法组,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执法人员和社区居委会干部,对辖区胡同内私装地锁逐步进行强制拆除,共拆除违规地锁49处。通过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组织体系综合协调开展工作,有效地监督治理了城市环境,还路于民,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

通过精细管理,精准指挥,精心服务,北京市东城区真正发挥了网格化模式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今年春节期间,全区的火灾、火情下降数创历史新高;全国“两会”期间,全区110刑事类警情、刑事手段类警情和刑事立案数均实现了大幅下降。从201*年8月开始,惠州市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网络问政工作。随着实践的深入,网络问政成为了一项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的“惠民工程”,升华为实现“惠民之州”、“文明城市”、“幸福惠州”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惠州网络问政工作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7项,并被《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作为“惠州样本”广为宣传报道。惠州因此获评“201*年广东网络问政年度城市”、“201*年度中国互联网与社会管理创新城市”。

一、建立领导用网机制,促进主动问政

惠州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做好网络问政工作对于新时期执政的重要性,坚持“不回避、不忽悠、不作秀”和“真问互信,真听实干”的原则,借助网络问政平台,由主要领导带动各县(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积极上网、触网、用网,主动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让群众声音得以传到“庙堂”之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业斌亲自担任惠州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力推动问政工作。如201*年6月,市委书记黄业斌对网友“hzhqzxs”有关呼吁开通惠州到淡水公交车的帖文作出第一个批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适时开通公交线。两年多来,市委书记黄业斌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汝求分别通过人民网、奥一网、今日惠州网等网络媒体与网友交流近10次。此外,黄业斌、李汝求等市领导还通过3次网友见面会、网友座谈会,面对面听取网民的意见、建议。在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各县(区)、各市直职能部门先后成立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网络问政工作。

二、建立全方位互动机制,做到便捷问政

惠州市打造了四个富有特色的网络问政平台,实现了全方位互动。第一,编写《惠民在线信息摘报》全方位收集民意直达决策层。从201*年8月开始,市委宣传部将网民关注或较为突出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编成每周一期的《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报市主要领导批示,批示批示由市委督办和市政府督办转各部门办理,结果统一在本地三个主要网站上公布。第二,开设“惠民在线”论坛全媒体在线即时交流。每月各安排一名市领导和一名市直职能部门负责人在“惠民在线”论坛上线,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网民可以现场提问和发表意见,与上线领导直接交流。“惠民在线”论坛201*年8月开播至今,已有60多位市领导、县(区)领导和市直部门负责人上线,成为网民参政议政的“网上议事厅”。第三,创建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全天候受理网民问题。201*年11月,在政府门户网推出网络问政综合信息平台,为群众提供24小时的意见受理渠道,群众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电话提交意见和建议。群众提交的信件通过政府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分送相关县(区)和市直职能部门,各部门通过该平台予以回复,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一站式”网络问政方式。第四,开通“书记微博”市领导与网民的“直通车”。201*年3月22日,黄业斌书记在奥一网开设“黄业斌微博”,成为了广东省第一个开通微博的地市级领导。他每周发表一篇微博文章,与网民进行直接、快捷的网络“交谈”。通过不断完善这四个平台建设,引导民众有序地、便捷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据统计,从201*年8月至201*年5月31日,黄业斌书记在126期《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批示批示交办并办理问题519个。

三、建立严格考核机制,确保有效问政

首先,综合信息平台设置“红黄绿”灯和评分制度。提出回复网民问题的“四部曲”,以及“红黄绿”灯和评分制度。要求各部门回复信件按照“立即回复、按程序办理、及时派员处理、办结情况告知”等四个步骤进行。一般性问题5个工作日内回复,比较复杂的问题15个工作日内回复。5个工作日内按时回复的,平台将自动标以“绿”灯,未回复的标以“黄”灯,超过15个工作日仍未回复的标以“红”灯。提交信件和浏览信件的群众,都可以对部门回复做出评分,评分结果公开,并作为网络问政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

其次,定期开展各项检查、监督。一方面,市领导在《惠民在线信息摘报》上的批示批示,市领导上线时没有解决的问题,由市委督办、市政府督办交相关县(区)、职能部门限时处理和回复,统一向网民反馈。另一方面,由市纪委会同市委督办、市政府督办、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局组成检查组,每月进行检查监督。

再次,三项考核评价问政成效。将市直各部门的网络问政工作情况纳入“行风评议”和“万众评公务”考评范围进行考评,对县(区)网络问政工作纳入了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及市直部门正职目标责任考核,年度考核中低于80分(100分制)的,给予黄牌警告。通过“三管齐下”,严格考核,推动网络问政工作有效运作。网络问政已成为排解民忧、化解矛盾的“直通车”,也成为网络反腐、行风监督的“千里眼”。

四、建立媒体联动机制,实现明白问政

一是在“惠民在线”论坛播出前,本地所有媒体进行预告,在通过网站征集意见的同时,传统媒体派出记者线下收集问题。二是在线上交流结束后,传统媒体对上线交流情况进行大篇幅的跟踪报道。三是本地主要网站首页突出宣传网络问政,市领导在摘报上的批示批示、处理情况等都在重要位置及时公布。四是传统媒体专门开设“惠民在线报网互动”、“惠民追踪”等栏目,对网络问政工作全程跟踪报道。通过全媒体互动,网络问政工作已家喻户晓、深入民心,越来越多的党政官员与网民群众一起,共同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惠州网络问政品牌正以不断高涨的人气和参与度,转型成为一个响亮的社会管理品牌。201*年,南通市实现经济总量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双超目标,经济发展整体跃上腾飞的新起点。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增长下,各类潜在的、突发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因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人民内部矛盾逐渐上升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如何探索出一条化解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路子?

201*年以来,南通市在全国率先构筑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八年来,全市各级累计调处各类矛盾25.8万件,化解民转刑案件、越级上访案件、群体性事件10600余件,全市连续13年无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连续四届12年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市,并被授予“长安杯”,201*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

一、用大整合的机制提升大调解实效

南通市在创新发展大调解体系中坚持以大整合的机制实现社会调解资源整合的最大化,以更加多元化、社会化和开放性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化解机制,不断构筑起“一综多专”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

专业资源和行政资源大整合。201*年2月,南通成立全省首家由政府主导管理下的独立第三方的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实行市、区、医院三级联动,构建多方联动的资源整合机制、客观公正的事故鉴定机制、规范有序的调处预防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纠纷理赔机制。一般性医疗纠纷以医院为责任主体调处,重、特大或疑难纠纷由调处中心负责调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的运行,使原来常见的患方在医院大吵大闹现象,转而变为医患双方自愿到调处中心协商解决。据统计,201*年以来,全市累计化解医患纠纷558件,为患方兑付理赔款2586.2万元,其中零赔付6件,所调解纠纷实现“零反悔”,被媒体誉为“打开了化解医患纠纷的第四扇门”。201*年12月,首届中美法治与人权研讨会在南通召开,美国参会人员在实地考察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等单位后,他们一致认为医调中心很好地维护了患者的权益,调解过程是客观公正的,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对美国化解此类纠纷提供了借鉴。

在创新实践的引领下,拆迁纠纷、劳资纠纷、环保纠纷、消费纠纷、交通事故、土地流转纠纷等系列化专业调处机制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哪个领域矛盾多发、高发,调处机制就延伸到哪个领域”。专业调处机制在依法调解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政策调整、司法救助、行政救济、保险理赔、社会援助等手段,来实现群众利益的协商化解和诉求实现,使调解更富人性化。

政法资源和社会资源大联动。长期以来,公检法部门一直是各类矛盾纠纷的汇集地,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南通市创造性地推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与法院、公安局、检察院职能工作的有效对接,推动调解逐步上升为政法部门执法办案的主体手段。

公调对接机制实行县调处中心与县公安局、乡镇调处中心与派出所、村居调处站与警务站三个层面的对接,设立专业机构,安排专门场所,落实专职人员,以及规范矛盾纠纷移交的类型、程序和方法,真正实现无缝对接。201*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通过公调对接调解纠纷45843件,调解成功率97%以上,同一矛盾纠纷重复报警率由原来的12.5%下降到目前的2.3%,由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分别年均下降15.8%、24.6%。

如东县张某在骑摩托车带同学惠某回家途中发生事故,致惠某死亡,公安机关以交通肇事罪将该案移送检察院起诉。承办检察官认真做好惠某父母的心理疏导工作,被取保候审的张某也主动与惠某父母接近,常到被害人家中做农活,双方关系得以缓和,检察机关积极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惠某父母原谅张某并主动将赔偿数额从40多万元降到16万元,张某跪在被害人父母面前,表示将视惠某夫妇如亲生父母。最后,如东县检察院依法对张某作出了不起诉决定,使张某重新返回校园。这只是数百件检调对接案件中的一个。

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等为主体的对接调处机制,使大调解不仅成为百姓群众解决问题、维护权益的首选渠道,而且减少了矛盾纠纷进入司法渠道的流量,缓解了政法部门人少案多的矛盾。

二、用大建设的投入激发大调解活力

强化平台建设。按照“强化县级龙头、完善乡镇主体、夯实村级基础”的思路,着力做实大调解组织平台。9个县(市)区调处中心全部按正科级事业单位单独列编,主任由党委分管领导担任,实行机构专设、编制专列、人员专职。在乡镇一级,把调处中心作为政法综治中心的核心办事机构,乡镇政法委书记坐阵办公,配备440名专职人员。在村居一级,2255个村级调解组织与村(居)综治办、警务室三位一体,配备2名以干部为主体的专职调解员。

强化功能建设。突出县级调处中心矛盾纠纷排查、重大纠纷调处、组织听证对话、社会舆情研判、稳定风险评估、对下管理考核等八大综合功能。乡镇调处中心主要负责调处自身受理、上级指派的矛盾纠纷和村居协调解决不了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并对本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等工作实行统筹。村居调处站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与村综治办、警务室三位一体,赋予其预防、排查、调处、回访“四项职能”。这样,全市矛盾纠纷的化解呈现“金字塔”型格局,75%左右的矛盾纠纷在村居、12%左右的矛盾在乡镇、8%左右涉及跨行业、跨地区的矛盾在县(市)区级得到化解。

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绩效考核制度。把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调处成功率、民转刑案件的下降率、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管控率、人民群众的满意率等八项指标作为各级干部和调解员的考核重点。建立激励机制。市委、市政府每2年进行一次“十佳调处中心”“十佳调解员”表彰活动,已连续表彰3届。市综治委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三无”(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越级上访)乡镇评选。8年多来,全市大调解战线有110多名干部得到提拔使用。

强化科技建设。去年以来,南通市投入120万元自主开发大调解信息管理系统,覆盖市、县、镇和村居,实现了大调解滚动排查、信息流转、矛盾预警、绩效统计等工作的及时、畅通、便捷、高效,实现大调解体系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同时,各县(市、区)建立了大调解视频系统,实现重大矛盾纠纷实时进行远程指导,开展远程业务培训、提供在线法律咨询等。

专家点评:创新社会管理应“以人为本”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发生了重大转变,以“民生为本”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具有非常紧迫的意义。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良性的社会运行体制”,消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锻造符合新时期“社情民意”的“民心工程”,让人民过上心情舒畅、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目前,我国的许多地方和部门,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广东惠州的“网络问政”、江苏南通的“大调解”体系、北京东城区试行的“网格化社会服务”,都对通过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锻造“民心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为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我们还必须进一步从“社会结构性改革、社会组织建设、政府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首先,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础是“社会结构性”改革。社会结构性改革是指社会资源与价值在社会公众之间公平分配的改革,其政治和道德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团结”和“社会合作”,实现社会稳定的、持续的和良性的运行。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重要资源和价值被一部分人乃至少数人所占有和垄断,或被强势利益集团和利益联盟所瓜分,那么,社会的“发展链”就会断裂,社会就会失序并进而陷入混乱状态。

其次,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是“社会组织”建设,是实现社会的“有效分权”。分权有“纵向分权”和“横向分权”两种,纵向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合理的权限划分;横向分权是指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政府与个人之间的权限划分。特别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权限划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前现代社会”,政府权力是唯一的社会管理权力,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但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随着社会管理复杂性的增加,社会由“政府治理”向“社会共同治理”的转变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

最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使社会处于一种良性运行状态,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管理能力的提高的核心环节是“政府自身建设”,而政府自身建设的重点是防止“特权腐败”,实现“权力约束”,使公共政策的制定能够回应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能够体现公共精神和公共价值,从而在根本上建立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任。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大的“战略转型期”,转型的关键词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目的是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在继续关注如何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未来30年,必须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如何把“蛋糕切好”上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时事报告创新社会管理》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时事报告创新社会管理: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时事报告创新社会管理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845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