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时间:2019-05-29 20:46:22 网站:公文素材库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课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二、课题的界定

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蝉房寄宿制小学是沙河市西部山区寄宿制学校。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于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村庄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优化,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四、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方面,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实践方面美国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我国心理学界有一些学者关注儿童教育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而“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前三者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近期不少专家从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少年儿童德育,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总的来看,在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

(二)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3)应用价值。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途径是:密切结合我校寄宿制办学实际,通过个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努力探索出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中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途径。

五、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学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6万册图书的阅览室。既有班主任工作理论著作,又有新颖生动的光盘资料,还有时效性较强的《班主任之友》、《少先队工作》、《辅导员》等刊物杂志,使课题研究的展开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我们课题组拟推荐筛选专题学习材料,供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3、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学习、研究氛围浓厚。参研20位教师中有五位小学高级教师,两位为市教坛新星,8位参加全国十一五或相关课题研究,成绩突出。年轻教师均为大学本科学历、教研后劲足。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二)、研究方法与路线:

1、行动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2、个案研究法。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记录,思考研究,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4、问卷法。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等。

坚持课题的理论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和群众性教研活动三结合的研究办法。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实验研究为中心,以广大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为基础,以班队会课堂为主渠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研究学生、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积极探索新时期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营造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氛围。

六、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员分工

本课题由我校一批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青年教师组成。1.课题研究实验小组。组长:李建虎对小学生日常行为教育有较高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学习、内容安排,活动召集、组织等。主要成员:

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实施,并做好材料的积累、分析、总结等。

七、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工作进度计划:本课题预计201*年3月201*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完成。为期二年。

(一)、准备阶段:(201*年3月201*年6月)

做好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启动、课题分工、理论学习工作,培训参研教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开题启动研究。研究呈现形式: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二)、实施阶段:(201*年9月201*年7月)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主要是理论实践研究,课题材料信息收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班会课例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并对典型案例加以积累分析。

①课题组制定实验计划,坚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学习交流相关理论。

②实验教师、班主任探索养成教育实施途径,精心设计上好班会课,及时总结实验体会,积累、整理好相关资料。

③每月一次专题研讨,与全校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交流体会。

阶段成果呈现方式:1、教师研究案例2、阶段研究报告3、班主任工作论文4、班队会及活动案例5、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结论6、班级日志样本。

(三)、总结评定、成果发布阶段:(201*年8月201*年12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行为习惯研究经验论文,将成功班会课例刻录光盘,论文编辑成册,总结、发布和推广研究成果。201*年12月迎接上级领导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估验收。

成果呈现方式:结题报告、相关研究的论文集和其它相应的物化成果。(班主任论文汇编、班队会等活动案例汇编及光盘、教师研究案例汇编等)

扩展阅读: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目录MULU

一、课题的提出:

1、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2、重分数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还严重存在。2、新课程的要求。二、研究目标三、研究方法1、实验所遵循的原则2、实验所采用的方法3、实验步骤及具体措施四、研究内容

1、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2、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3、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4、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五、研究成效六、今后努力的方向七、参考文献

课题的提出KETIDETICHU

当前的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一是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收拾整理书包,恨不得连劳动课都要替孩子上……诸如此类矛盾行为,比比皆是。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2=0”的公式,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一个双休日两天的教育所抵消。二是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家里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家长在千方百计地

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的同时,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埋怨子女好吃懒做,太好吃零食;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她们。三是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提供一切。一方面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给孩子先吃。四是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家长到学校来,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习题;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五是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有的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忙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重分数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还严重存在。人们普遍的开始重视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和智力因素发展之后,越来越被一个严重的问题所困扰,那就是

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问题,而道德和非智力因素是不能单靠认知所能解决的。实践证明,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较智力因素的发展更复杂。同时,道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存在着促进和延缓智力因素发展的制约功能和作用,存在着不可补救或难以补救的“不可逆性”的教育内容。因此,重分数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还严重存在。学校的养成教育操作实践先行,理论指导滞后的状况非常明显,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不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时紧时松,随意性很大,有的甚至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所以总抓总不见效,越抓越没劲。现在学校教育的最大失误就在于:只一味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长期性、艰巨性。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里就具体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了系统的要求。

为认真贯彻执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在中央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

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牢牢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强化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在校内校外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体落实《规范》的各项要求,切实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特提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研究目标YANJIUMUBIAO

1、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以养为主,养教结合。指导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文明、健康、向上的心理,通过具体的行为指导,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以评价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评价中主动受教育,在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各方面教育作用的相互影响下,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

3、加强对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养成教育研究,营造齐抓共管、习惯共同培养的教育环境。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

研究方法YANJIUFANGFA

(一)实验所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该课题研究实验中,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念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健康的、高素质的人才。

2、实践性原则。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创设各种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自觉感悟、主动修身,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正面教育的原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配合,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

4、知行统一的原则。认知和行为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并达到知行统一之目的。

5、创造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要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验,要多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探索,并有自己的研究特色。

(二)实验所采用的方法: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辅之以定性分析法。通过抽样和现场检查、考核、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查阅相

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思考,撰写理论文章;在实际操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以校为本,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解决养成教育的实际问题,从而获得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对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典型经验,完善研究设计,推广研究成果,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研究指导、检查,定性分析研究工作。

(三)实验步骤及具体措施: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酝酿准备期(201*年11月201*年5月):课题启动,成立课题组。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讨尝试期(201*年5月201*年11月):按照实验构想,分步进行实施。

实验总结期(201*年11月201*年11月):后期成果处理,形成结题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活动,并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鉴定。总结实验得失,物化实验成果。

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条:1、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专项资金到位。学校拨出专款,用以购买实验资料(理论书集和活动器材等)、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及参加省内外的专项研究活动,并拿出专项资金

奖励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保证课题研究资金专款专用。

二是研究人员到位。学校安排校长周少刚、副校长谭晓霞牵头,副校长谭瑛负总责,全体教师参加实验,并成立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

三是时间到位。为了确保研究有保障,学校规定将每月的第三周星期三下午定为课题研究集体研究时间,研究做到有中心发言人,有专题研究内容,任何人都不得挪作他用。另外,学校定期在期中、期末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实验教师汇报研究成果,交流经验。

2、注重两个“加强”。

一是加强管理,及时调控,建立好实验管理制度,保证课题实验的落实。如学校制定的“实验研究管理制度”、“实验资料管理制度”、“实验教师、学生管理办法”、“实验成果奖励办法”等。强化过程管理,要求努力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点,注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定期组织德育案例、德育论文的征集与评比。同时要求实验教师整理好实验档案资料,为实验的开展和评估提供真实可靠、准确详细的资料。

二是加强学习与培训,牢固树立德育为首,主动发展的教育观念。为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育人经验,学校在聘请湖北大学吕渭源教授、《人民教育》杂志社三编室主任柏家栋来校为教师进行理论讲座的同时,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观看了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专题讲座录像片。另外,学校还为教师购买了《自主发展创新》、《教育科研实验方法》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新课程的培训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并且不顾资金紧张,组织教师集体外出学习13次,40余人

次教师参加专题研讨会。谭瑛、王勇等同志还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了专题研讨会。诸多讲座与学习,为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增强了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研究内容YANJIUNEIRONG

何为养成教育?理论界对它的定义有三:

定义一:养成教育一般是指儿童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健康体魄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定义二: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定义三:“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或使人(少年儿童)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教育。

结合学校教育实际与实践,综合理论界定义,我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

基于此种认识,我校全体实验教师以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的目标为总目标,以“主体性德育研究”的实验为主线,紧紧围绕“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除了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用瓷砖贴上永久性条文,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学习、生活规则》、《学生礼仪常规》、《公物保护制度》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期末文明示范连队的评比结合起来,让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时时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之下,使学生能比较自觉地遵守规范。该制度的

实施,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希望之星”评比制度:每学期期末,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学校确定等方式评比“希望之星”。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转向“自律”。

“交接班”制度:低、中、高换段时,新老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原班主任、课任教师要向新接班教师详细介绍本班学生行为、习惯、学习等方面情况,并辅导新教师尽快熟悉工作。这样的交接班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段与段之间的教育脱节,克服了教育工作的盲目性,使各段教育工作都能顺利地进行衔接。

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校园文明监察大队”和“班级文明监督岗”。也就是说全校师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纪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于是,学校政教处门口的“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和“文明之窗”则成了同学们检查、激励自己的一面镜子。每天,同学们经过这里总要细心的看一看,仔细的“照一照”,随时发掘自身的优点,改正自身的缺点。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二)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美国教

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中道德教育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他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事实证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为此,我们通过校内组织机构、校外教育基地的建设、社区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社团的发展,着力组成三个机构,培养三支队伍,建立三大体系,构筑起了校内外结合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生动格局。把规范养成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打破了传统德育封闭的局限,建立起了学生自立、自治、自理的机制。

三个机构指:1、以党组织和行政组成的德育管理的决策机构领导小组,负责德育工作的决策和指挥。其具体任务是:①明确目标,制订计划,使德育的内容生活化。②组织队伍,统一思想,使德育途径整体化。③完善各项制度,形成优良校风,重视德育质量考证的科学化。

2、由政教处、大队部和团支部共同组成的中层执行机构德育工作检查小组。其任务是负责布并检查每项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

3、由年级组、教研组、班集体、家长代表等组成的德育工作落实小组,他们是德育工作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们不是一级行政机构,但他们担负着德育管理的具体任务实施,是德育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基层组织。

三支队伍为:1、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党支部、政教处、团支部、大队部。2、全体教职员工。3、学生干部和全体学生。

三大体系是:1、学校教育体系。学校党、政、工、团、队、年级组、教研组、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创建优美校园环境,构成学校德育工作教育系统。

2、家庭教育体系。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全体学生家长,全面关心学生,构建与学校教育和谐协调的家庭教育系统。

3、社会教育体系。由政府部门、教育职能部门以及社区居委会等联合构成,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校内外一体化的“空气清新”的大环境。

以上三个机构、三支队伍和三大体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合作育人的网络,它们既能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为了确保合作育人的效果,在校内,我们对广大教师提出“贴近学生,开展对象研究”。把了解教育对象的所思、所感、所需作为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将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真实且能触动他们心灵的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引起他们道德的共鸣,从而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此外,我们还要求全校教师都要以学生为对象进行个案跟踪和现状分析,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案,力求使德育最大限度的走近学生。

在校外,我们建有五个校外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坛子岭;国防教育基地县人武部;法制教育基地茅坪派出所;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三峡针织有限责任公司(AB集团);社区假日小队活动基地桔苑广场。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到基地去参观学习、进行实践活动,或请学校专门聘请的各基地校外德育辅导员为学生讲课。多年来,我们无论是跟社区合作组织开展

的“争当广场文明小天使”社区实践活动,还是与“三峡商报”共同组织的小记者团参观访问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教育、自我能力提高的广阔平台。

转变家长观念,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努力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一是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培训,用现代教育思想培训家长,使家长认识到儿童是向环境提供的示范学习的被动的人,父母日常的言行对他们的子女将来成为怎样的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每位家长都应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二是积极实施家长开放日制度。学校定期对家长实行全面开放制度,请家长全程陪同孩子的一日生活,听课、看作业、就餐、一起活动、游戏等,努力让家长参与到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中来;三是积极协助家长围绕养成教育活动建立与学校要求相一致的家庭教育活动目标,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适宜的家庭人际关系,并围绕活动目标开展家庭养成教育活动。如我们上学期组织开展的“一日家长”的实践活动,既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同时也是在对学生进行孝亲敬长的教育,让他们在一日家长的活动中体验当家长的不易,从小学会关心父母。

(三)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坚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在全校师生范围内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倡教师要爱岗敬业、爱生奉献,学生要热爱学习、诚实守信,提倡人际间的相互尊重、宽容、欣赏,提倡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营造一种民主、团结、理解、尊重、合作的和谐氛围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也是评价活动的标准。

关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评比活动,在我校早已形成了日查、周评、月小结的管理制度。老师们都能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想方设法的将《规范》中的道德准则贯穿到同学们每日的生活、学习当中,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从小学会做人的准则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周五各连队都要开展“两讲”、“三比一对照”的周评活动。“两讲”即讲本周自己做了哪些好事,有哪些违纪行为。“三比一对照”即比表现,比学习,比进步,对照《规范》自己做得如何。班主任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两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规范要求,检查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有违规的现象,既要与同班同学进行横向对比,又要与自己上周进行纵向对比。在比的过程,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达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目的。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因为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为此,我校的实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都能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不仅能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还能主动为学生创造优点,用成功的喜悦来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实验,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都发生

了奇迹般的变化,他们变得更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守纪律。但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经济体制发生质变的过程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他们有了更多接受不可控制强烈刺激的可能,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控制和自觉成长。为此,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去研究适合学生主动修身与发展的德育内容,使学校的德育内容更丰富,德育活动更精彩。

针对学生的现状,教师的教育观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只关注学业转变为更关注做人;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接受知识转变为创造发现;从一次性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从只关注社会化发展转变为更关注个性发展;从理想化的人生目标构建转变为以培养高素质得人为目的。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也采取了革新。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帮助学困生评出信心,中等生评出希望,优秀学生评出增长点。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评语方面,探索开展了“五语连心”式评语活动,变以往评语由班主任一锤定音,为学生、好朋友、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共同参与。分为“我心中的自己”、“来自朋友的勉励”、“任课教师的呵护”、“班主任对我说”、“家长的期盼”五个部分。“我心中的自己”是学生的自评,引导学生从小正确评价自己;“来自朋友的勉励”是好朋友对同学的评价,提倡学生学会欣赏别人,从别人身上找长处,激励自己;“任课教师的呵护”、“班主任对我说”是要求任课教师、班主任在谈心式的基础上,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和评价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家长的期盼”是为家长与孩子沟通提供机会,要求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家长和孩子共同写评语。“五语连心”式评语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对评价内容、领域的挖掘和

开拓,使学生评价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从个体走向了集体,从校内走向校外,建立起了科学的评价机制。

(四)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施行大队委干部竞争上岗制、班级干部民主选举制和值日班长制,使学生们早日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日班长制,能让每位学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全班同学每人轮流值日一天,每天放学前都要对值日情况进行小结,遇到周五,还要自己设计并主持班队会等等,这些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而且学生能干得主动、干得开心、干得有激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

2、兴趣活动突出主动性。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认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新和革新的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特别鼓励学生发展自己

的兴趣和爱好,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我们学校开设有乒乓球、棋类、绘画、器乐、舞蹈、英语、计算机、科技制作等各种兴趣小组,每周三下午是半天的兴趣组活动时间,学生想参加哪类兴趣组活动全由学生自己选择,并且中途允许换组,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艺术天赋,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阵地建设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争章园地等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阵地,让学生自己参与这些阵地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如每期的黑板报都由班上的学生主动组织承办,从内容选定到排版设计全由学生自己选择与规划,就连检查评价也是他们在通过与其他班比较之后自己说了算;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完全交由学生自己组稿、审稿,自己主播,辅导员老师只是在需要时略加指导而已;另外,“红领巾飘扬在社区”的假日小队活动、“我是广场文明小天使”环保活动等等,均是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组织并开展的。

4、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自主教育潜能。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专门设了“我为社区添光彩”、“我是清洁小能手”等少先队服务岗位,最大限度地为队员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从小不怕累、不怕脏的良好品质。桔苑小区是我县重点建设的居民小区,桔苑广场是居民娱乐休闲、游人游玩的圣地。为了让此广场永远文明而美丽,我校学生义务承担起了清扫广场、维护广场环境的任务。全校学生不仅联合制订了《文明广场公约》,还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三五成群地到广场

上拾烟头、纸屑;为游人讲解宣传《公约》内容,用实际行动维持了广场的文明。此行动得到了新闻媒体、社会各届的关注。秭归新闻、三峡秭归在线和秭归教育网上多次出现了我校学生清洁广场的身影。学生们在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光荣的同时,也养成了爱劳动、讲卫生的习惯。

5、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七一向驻港官兵表示一声慰问;九十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由于坚持,我校办校七年,学生已经形成了定势,每个节日都有付出和收获。经统计,每年三八节有90%的学生为自己的母亲送过祝福。今年“三八”刚过,六年级一班学生王世瞩的母亲就到学校反映,近三年来,三八节王世瞩不但为她妈妈洗过头、洗过脚,还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为她妈妈买了镜子、化妆品等。从她母亲激动的表情,兴奋的神情,我们看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成功。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数不胜数:教师节时,学生向伊姝等七百多名都为老师献过自己亲手画的画或亲手制作的贺卡;胡靓等同学利用国庆节走上街头去抓拍社会新变化;许嘉懿等近两百名记者到过二十多个单位、三个社区进行了采访,编写作文与新闻。每年建军节前期,同学们都自发组织用书信、绘画书法等不同的方式慰问驻港官兵,感谢全体驻港官兵对我校的多次资助。有的同学还进入驻香港部队网上的聊天室与军人聊天,通过与军人“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军人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学生们童真的心感动了驻港官兵,于二00三年九月又向我校捐助了30万港币。而且广州军区政治处主任还专程来我校看望全体师生两次。为此也激起了全校学生以“争分夺星创佳绩,我到驻港部队汇报去”为主

题的比学习、比卫生、比品德、比体育的争先创优热情。

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有益的大、中、小队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如以“爱国”为题开展“祖国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歌唱祖国”歌曲竞赛、“颂祖国”演讲比赛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环保”为主题开展保护母亲河考察泗溪的活动;以“我为学校添光彩”、“我用小手扮亮母校”为内容进行画画、作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以“做合格的小军人”为主题,开展军训、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军人的辛苦,感受做军人的威严,从而培养学生爱军拥军的思想感情。以“军人风采”为主题,开展读军人故事、讲军人业绩、编写军人故事集的活动;以“安全伴我行”为主题开展道路交通法规知识讲座后,六年级学生自发承担起交通维护的责任,《三峡晚报》、《宜昌日报》都报到了此事;以“学军人,见行动”为主题,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一是开展对本校父母下岗职工的帮助活动。二是为县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聋哑儿童献爱心活动。在每年的助残日到来之际,同学们都会为残疾儿童献爱心,和老师们一道把自己平时攒下的零花钱捐给他们,学校也因此而获得爱心荣誉的称号。

本学期,我们又组织开展了“储蓄快乐阳光,积累心灵财富”的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走进公共场所,去体验爱校、爱家、爱国、爱学习、爱劳动、爱创造、讲诚信等快乐,并以日记的形式写出快乐之体验,储存到自己的“快乐体验”储蓄簿中,“银行”(即班级)定期(每月)公布“储蓄户”(每位学生)的“储蓄”情况,并发放“利息”评选出“快乐文明好少年”;开展了“好习惯伴随我成长”的行为养成教育活

动。要求学生对照全校师生共同讨论制定的“希小学生十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自觉规范行为,根据自己的行为打分,积极参加校园“希望之星形象大使”的评选。学校则根据学生自评和家庭、社区、教师、同学的推荐,公平公正地评选出校园“希望之星形象大使”,为其授发标志,进行表彰,号召全校同学向他们学习;开展了“用自己双手扮靓校园”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建设,成立爱花护草小队。每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自己认领校内包干区,不仅要负责包干区的整洁,还要维护本包干区的绿化,更提倡自己在绿化带内种上喜欢的花草树木。指导学生创作自己喜爱的校园文明儿歌、健康童谣,亲手布学校的校报、橱窗、墙壁,变原来的变动接受宣传为主动投入宣传,使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以上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心、孝心、诚心、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研究成效YANJIUCHENGXIAO

《蔡元培美学文选》中指出: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德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经过近四年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建构起了与学生及其生活紧密相联的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由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研究带来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产生影响的地方。当代教育正走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格局。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规范家庭教育要求,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统一,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家庭委员会,创办了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家教知识讲座,定期对家教工作进行研究。尤其是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更是注意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向家长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首先关注孩子做人上来。谭家伟的妈妈靠卖小菜维持全家生计,没读过多少书,但她却用质朴的话语道出了自己对孩子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认识:“读书不行不要紧,只要好脚好手,总能劳动养活自己就行。但行为习惯坏了,将来偷呀、抢呀、好吃懒做,那一辈子就玩了”。这说明家长们已认识到了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当然他们的教育子女的方法也随之端正了,多数家长都能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步树立了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科学育人的新观念。据统计,全校有80%的家庭教育水平和家长素质在研

究中得到了明显提高。六营一连王泽天宇的妈妈是受市教育局表彰“宜昌好家长”,她认为,好父母应做到“三要”:一要做孩子的良师,做到教子有耐心;二要做孩子的益友,寻找与孩子共同的乐趣,与孩子交朋友,把一颗爱心、成长的经验传授给孩子;三要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营造家庭教育氛围,善于欣赏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特长。

重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不仅仅是家长、学校,在学校的宣传、动员下,社区也加入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行列中来。201*年12月,桔颂社区针对一一部分学生结伙搞破坏、乱放鞭炮的现象,对这部分学生当场进行批评,并给学校来信反映情况,在要求学校继续对其进行教育的同时,还想法设法改变社区面貌,建设文明娱乐广场,与学校联合开展“我是社区好公民”的评选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大环境。确实,课题研究带来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变化,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

该课题实验的实施还促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研究实践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讨论班级管理方法,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互相交流经验,每月撰写一篇典型教育案例,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研究经验性论文成绩喜人。

在贯彻落实规范的过程中,三营一连的李家玉老师为使学习活动开展得更细、更有成效,还特地将《规范》条例编成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以促使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具体内容为:早晨起床要做到,洗脸漱口头

梳好。衣着整齐鞋带牢,对着镜子整容貌。背着书包进学校,服装整洁领巾飘。胸前校徵佩戴好,挺胸昂首新风貌。见了老师行个礼,早晨相逢问声早,中午相见问个好,人人夸咱有礼貌。立正肃立升国旗,仰望国旗徐徐起。少先队员行队礼,高唱国歌豪情激。献身祖国立壮志,革命传统不忘记。上课铃响进教室,安静坐好学具齐。起立问声老师好,注目行礼有规矩。上课集中注意力,重点难点听仔细。积极动脑钻问题,精神饱满勤学习。发言举手要端正,声音响亮语清晰。学习方法多总结,掌握学法会学习。各科作业做仔细,写字做到“三个一”。质疑问难善学习,自主学习解难疑。订正作业要自觉,已学功课常回忆。下课铃响出教室,切莫喧哗有秩序。上下楼梯靠右行,走路讲话声音轻。环境卫生保持好,室外游戏讲文明。站队做操快静齐,动作到位要用力。眼保健操要认真,穴位准确保视力。环境卫生定好岗,每天值日要做到:地面干净无污物,桌子凳子摆放好。室内通风空气好,纸屑废纸别乱掉。公共财物多爱惜,离校门窗关得牢。放学路队要站好,紧跟路队不说笑。不推不挤不打闹,一路欢歌展校貌。路队整齐走成行,穿街要走斑马道。见到车辆多退让,交通规则遵守好。放学回家讲礼貌,见到长辈先问好。亲热蹲在父母旁,思想学习做汇报。家庭作业要做好,温习知识掌握牢。学习之余做家务,热爱劳动最重要。一日行为规范好,自理自律多培养。知识丰富有才干,发扬公德高风尚。这一日从起床到上学,做操及站队、回家的行为要求,把《规范》条例都给具体化了,使学生读起来是朗朗上口,做起来是实实在在。

(三)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调查显示,实验前:我们的学校有50%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不太乐观,表现在对任何事都处于漠然的态度,以我为中心;随手乱扔乱丢现象突出,随

处都可看见乱写乱画等现象;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在学校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之后,全校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有热情,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可以说,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思想认识等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在每年的助残日到来之际,我校学生不仅会自发地向我县的特殊学校捐衣捐文具等,还能自编自演舞蹈为他们表演,与残疾人同乐。当得知实小学生邓正怵得白血病需钱治病时,全校师生自发捐款送入病者手中;当得知贫困山区学生因无钱上学时学生们送去爱心20余次。

在如火如荼的实验牵动下,学校全面成长起来了。我们破格捧回市“示范学校”的金匾,举起秭归县唯一的一所“宜昌市首批绿色学校”和“湖北省优秀绿色学校”的奖牌,荣获市“示范家长学校”、“学雷锋先进集体”、“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顶起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的桂冠。每年都有近400名学生被学校授予“十佳示范生”、“优秀少先队员”、“文明小标兵”、“环保小卫士”等光荣称号,有17名家长被学校评为“教子有方优秀家长”。四年来,学生受县教育局、团县委表彰的“优秀学生干部”8人、“优秀学生”12人、“优秀少先队员”20人;王世瞩、池威巍、胡靓等同学还被评为“宜昌市十佳少先队员”……我校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谭瑛老师撰写的德育论文《让品德回归生活》、《精彩回放》、《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校园拥军情》、《加强国防教育创办特色学校》、《发挥学校国防教育的基础作用》分别在《小学教学改革与

实验》、《县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和《湖北宣传》上发表,其他学科教师都有德育在学科中的渗透经验文章在县获奖或发表。

今后努力的方向JINHOUNULIDEFANGXIQNG

当然,我们的研究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还有差距。在本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们将进一步针对本课题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品德高尚的人”。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1、进一步总结深化课题成果,推进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出方向性的办学目标。

2、进一步开展实验系列研讨和交流活动,组织各种有意义的专题讨论等,深化“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3、进一步研究通过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教育、成长的良性发展。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和品德高尚的有用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2、《教育的智慧》主编林崇德

3、《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4、《德育纲要》

5、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

6、魏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发智力资源》7、魏所康《主体教育论》

8、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年第4期

9、参阅鲁洁王逄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省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版10、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927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